水稻品种试验方法与技术(1)

合集下载

水稻品种筛选试验

水稻品种筛选试验
2 / 产量 k h m g
1 3 1 2 5 8 3 1 0 1 0 5 3 0 7 9 0 5 9 7 5 0 4 9 6 5
3 结论
综合考虑各品种的丰产性 、 稳产性 、 抗逆性及其在当地的适应性 , 推荐在生产中种植农大 9 1 2 9。 ( ) 0 1 7
表 1 生育期结果 品种 返青期 分蘖期 6. 5 6. 2 6. 5 6. 5 6. 5 6. 5 始穗期 7. 1 9 7. 2 0 7. 1 8 7. 1 4 7. 1 8 7. 1 4 齐穗期 7. 2 7 7. 2 7 7. 2 5 7. 2 1 7. 2 5 7. 2 1 农大9 1 2 9 2 2 5. 系选稻花香 5. 1 9 七星 5. 2 2 北株 2 号 农大 8 9 5. 2 2 5. 2 0 农大 0 4 8 7 2 2 - 5. 月·日 成熟期 9. 8 9. 8 9. 5 9. 2 9. 5 9. 2
2. 3 品种性状 各品种的综合性状见表 2。 农大 9 叶 色 深 绿, 叶片上 . 1 2 9 株 高 8 7. 6 c m, a 穗粒数9 结实率8 千粒 举, 穗长 1 4. 6 c m, 0 粒, 2% , , 分蘖 力 好 , 重2 秆 强 抗 倒, 耐 冷 性 较 好, 抗稻 7. 0 5 g 瘟病 , 综合性状表现好 , 熟期适中 , 丰产性好 , 公顷产 。 量1 3 1 2 5 k g
收稿日期 : 2 0 0 0 1 4 9 2 - -
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
表 2 品种性状及产量结果 品种 农大 9 1 2 9 系选稻花香 七星 北株 2 号 农大 0 4 8 7 - 农大 8 9 株高 c m 8 7. 6 1 0 5. 0 9 1. 6 8 6. 8 8 5. 4 8 7. 6 穗长 c m 1 4. 6 0 2 0. 5 0 1 7. 8 0 1 8. 7 1 1 6. 9 0 1 5. 4 4 平方米穗数 6 5 8 4 3 5 5 3 0 6 5 1 5 4 5 4 2 0 穗粒数 9 0 8 8 8 5 5 1 8 7 5 9 千粒重 g 2 7. 0 5 2 7. 1 5 2 6. 9 0 2 7. 0 5 2 3. 1 0 2 6. 4 0 结实率 % 8 2 8 0 8 7 8 8 8 9 7 6

水稻实验总结报告范文(3篇)

水稻实验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和质量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但在水稻育种、栽培技术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为了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本研究室于2020年开展了水稻实验研究,旨在探讨适宜当地气候条件的水稻品种、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方法。

二、实验目的1. 筛选适宜当地气候条件的水稻品种;2. 研究不同栽培技术对水稻产量的影响;3. 探讨水稻病虫害防治方法及效果。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水稻品种包括常规稻和杂交稻,栽培技术包括不同施肥量、播种期、株距等,病虫害防治方法包括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

2. 实验方法:(1)品种筛选:在实验基地种植不同水稻品种,观察其生长状况、产量和品质,筛选出适宜当地气候条件的水稻品种。

(2)栽培技术研究:采用不同施肥量、播种期、株距等栽培技术,对比分析其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3)病虫害防治:在水稻生长过程中,观察病虫害发生情况,分别采用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方法进行防治,对比分析防治效果。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品种筛选结果:经过观察和比较,筛选出适宜当地气候条件的水稻品种为杂交稻“超级杂交稻1号”和常规稻“早熟中稻”。

2. 栽培技术研究结果:(1)施肥量:通过对比不同施肥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发现中等施肥量(氮肥:磷肥:钾肥=1:0.5:0.8)对水稻产量影响最大,产量最高。

(2)播种期:对比不同播种期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发现早播(3月15日)的水稻产量最高。

(3)株距:对比不同株距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发现株距为30cm×20cm的水稻产量最高。

3. 病虫害防治结果:(1)化学防治:采用农药喷雾防治水稻病虫害,防治效果较好,但易产生农药残留,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一定影响。

(2)生物防治:采用生物农药防治水稻病虫害,防治效果较好,且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无影响。

五、结论与讨论1. 结论:(1)适宜当地气候条件的水稻品种为杂交稻“超级杂交稻1号”和常规稻“早熟中稻”。

优质特色米品种试验

优质特色米品种试验

Z i x u n t a i前言:近几年水稻连年增产,施肥水平逐步提高,施肥量跟步上升,以大肥大水为代表超级稻技术全面推广,使水稻品质难以保证。

因此开展水稻优质米对比试验,规范施肥量,控制用水量,对目前适合本地区栽培种植的优质米品种,进行抗逆性、丰产性和优质性的对比研究,筛选出能够适应地区栽培的优质米品种,为水稻优质米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基本情况土壤类型:草甸白浆土;质地:粘土;有机质:4.7g/kg;PH:6.0;碱解氮:214.6ppm;有效磷18.7mg/kg;速效钾223.4mg/kg,地势平坦,多年老稻田。

1.2供试品种1.3试验设计试验采用大区对比法,即每个品种为一个处理。

每个品种10行,行长25m,试验区面积75m2。

1.4栽培技术要点试验按照水稻旱育稀植“三化一管”栽培技术进行栽培管理,播种量、栽插密度、施肥用量及时期等均按当地生产进行,播种、插秧均在一天内完成。

插秧规格30cm×12cm。

肥料施用量:46%尿素11kg/亩(氮肥用量减少20%)、46%磷酸二铵7kg/亩、50%硫酸钾10kg/亩。

氮肥按基:蘖:调:穗=4:3:1:2比例施用,磷肥全基施,钾肥基穗各占50%。

控水:全过程采用间歇灌溉,控制用水量。

技术要点:控水整地,花达水移栽,寸水增温促蘖,间歇灌溉调氧壮根保叶,忌大水大灌。

(整个生育期不施用任何防病药剂和叶面肥)。

1.5调查项目与方法生长过程调查:播种期、插秧期、苗质、叶龄进程、抽穗期、成熟期。

测产:成熟后进行小区实收测产和室内考种。

米质分析:包括外观米质、碾米品质、营养品质、蒸煮食味品质。

2结果与分析2.1气象条件分析插秧期5月上旬气温相对较低,降雨量较多,6月至8月气温相对较高,秧苗生长速度较快,弥补了前期低气温对水稻生长的影响;从降雨量来看,7月份降雨量最多,达112.6mm,此时期正是水稻抽穗期,大量的降雨对水稻的病害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致使水稻出现褐变穗,今年8月份降雨量减少,气温较高,对水稻后期生长较为有利。

耕作学实验(实验一)

耕作学实验(实验一)
市场销售:畅销 谷子 ;平小麦;积压

水稻 。
表实1—4 主要农产品价格与用工量
农产品 小 麦 水 稻 玉 米 谷 子 甘 薯 棉 花 肉 蛋 奶 价格(元/kg) 2.2 2.6 2.0 3.0 0.8 8.0 10.0 6.0 5.0 用工量(工、日) 40 8 6 6 20 120 180 180 150
大地 玉米 棉花 棉花 棉花 大麦 小麦 小麦 /大 /玉 /玉 豆 米 米
土岔 水稻 水稻 玉米 小麦 小麦 小麦 小麦 /烤 /烤 /绿 /绿 烟 烟 肥 肥
表实1—12 肥料投入量(kg/亩)
标肥kg/耕 亩
尿素 23.9
折 养 分
N 7.9 P2O5 K2O
过磷酸钙
氯化钾 有机肥
58.3
8.2 2500 6.8
结构 (%) 100
1520
1995
1425
570
42
16
21
15
6
(四) 耕作制度

1、作物布局
2、复种
3、间套混作
4、土壤耕作与配肥

5、综合评价
表实1—7 粮食作物组成
品名 播种面 积(亩) 占总播 亩(%) 粮食作 物 900 100 小麦 200 22.2 300 60 660 玉米 200 22.2 450 90 900 大豆 100 11.1 200 20 600 水稻 400 44.5 500 200 1300
(二)生产条件 土地:土地面积 4500万 亩,垦殖率 18.5 %,其中耕 地面积 900万 亩,占 18.5 %。林地面积 2515.5万 亩, 占 55.9 %,自然草地面积 589.5万 亩,占 13.1 %。 土壤:类型(1)水稻土(2)紫色土(3)赤红壤(4) 红褐色土。 质地(1)粘壤(2)黄壤(3)红壤(4)沙壤。 ph 6.3 ,土地有机质 2.1 %,速效磷 358 ppm。 水利:耕地中水田 324万 亩,占 38 %,水浇地207亩, 占 23 %,旱地 351万 亩,占 39 %。 灌溉水来源:井灌12%,地上水灌 88 %。 肥料:有机肥施用量 2.5 吨/亩,质量 良 。化肥施用量: 亩施用肥料量(纯)氮 21 kg/亩,磷 16 kg/亩,钾 8 kg/亩。 人口劳力:农业人口 43万 人,人均耕地 0.83 亩/人, 农林牧副渔劳动力 13万人, 劳均耕地 2.5 亩/劳力。

水稻不同品种(品系)对比试验总结

水稻不同品种(品系)对比试验总结

近几 年 水 稻种 植 面 积 和 产 量 不 断 提高 , 得 了显 著 的 取
秧 田 4月 1 5日播 种 , 田 5月 3日搅 浆 平 地 , 本 5月’3 1
日人 工 插 秧 。 底 肥 施 尿 素 4 k / 6 g 6 7 m ,二 胺 7 k / 6 g6 7 m , 酸 钾 1 g 6 7 m , 岩 峰 牌 硅 肥 1 g 6 7 m ; 硫 0 k/ 6 叠 5 k/ 6
毒速 克 2 l6 7 m + 0 0 m / 6 3 %力 克 菌 爽 1 l6 7 m ; 二 5 m / 6 第 次 防 病 在 7月 1 日, 7 %稻 艳 2 / 6 第 三 次 防 0 用 5 5 g6 7 m ;
1 内容 与方法
11 试 验地 基本 情 况 . 试 验 地 设 在 八 五九 分 公 司水 稻科 普教 育基 地 , 壤 类 土
维普资讯

报 。。 丛 球 来自V. N3 o8o I . 3
水 稻 不 同 品种 ( 系 ) 比试 验 总 结 品 对
孙 健
( 龙 山分 公 司 种 子公 司 , 龙 江 青 黑 建 三 江 1 6 3 ) 5 3 3

要 : 验 采 用 大 区 对 比的 方 法 , 究 垦 鉴 稻 1 试 研 4等 1 7个 品种 ( 系 ) 应 用 水 稻 “ 化 ” 培模 式 下 的 生 物 学 特 性 和 经 品 在 三 栽
t a .T e rs l h w d ta K nig 0 - 4 ,K n a d o 4 e d o n N n d 4— 0 e om d b t r i i s r l h eut s o e h t e j 4 5 9 ej n a 1 ,K n a 1 a d o g a 0 0 4 p r r e e e n s n i 1 f t

水稻考种技术实验报告(3篇)

水稻考种技术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水稻考种技术,了解水稻的品种特性,为水稻育种、栽培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观察水稻的生长状态、形态指标、产量构成因素等,对水稻品种进行综合评价。

二、实验材料1. 实验地点:XXX农场水稻试验田2. 实验品种:XXX水稻品种(共10个)3. 实验工具:测量尺、天平、剪刀、记录本、水稻考种分析软件等三、实验方法1. 实验前准备(1)对实验品种进行编号,记录品种名称、播种时间、移栽时间等基本信息。

(2)设置重复,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2. 实验过程(1)观察水稻的生长状态,记录植株高度、叶色、分蘖数、抗病性等指标。

(2)测量水稻的形态指标,包括株高、穗长、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等。

(3)调查产量构成因素,包括每穗粒数、实粒数、空瘪粒、结实率等。

(4)利用水稻考种分析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3. 实验结果分析(1)对每个品种的生长状态、形态指标、产量构成因素进行统计分析。

(2)比较不同品种之间的差异,筛选出具有较高产量和优良品质的品种。

四、实验结果1. 生长状态(1)品种A:植株生长旺盛,分蘖数适中,抗病性较好。

(2)品种B:植株生长较弱,分蘖数较多,抗病性较差。

(3)品种C:植株生长适中,分蘖数适中,抗病性较好。

2. 形态指标(1)株高:品种A、C的株高较高,品种B的株高较低。

(2)穗长:品种A、C的穗长较长,品种B的穗长较短。

(3)穗粒数:品种A、C的穗粒数较多,品种B的穗粒数较少。

(4)穗粒重:品种A、C的穗粒重较高,品种B的穗粒重较低。

(5)千粒重:品种A、C的千粒重较高,品种B的千粒重较低。

3. 产量构成因素(1)每穗粒数:品种A、C的每穗粒数较多,品种B的每穗粒数较少。

(2)实粒数:品种A、C的实粒数较多,品种B的实粒数较少。

(3)空瘪粒:品种A、C的空瘪粒较少,品种B的空瘪粒较多。

(4)结实率:品种A、C的结实率较高,品种B的结实率较低。

五、实验结论1. 品种A、C具有较高的产量和优良品质,适合大面积推广。

水稻肥料对比实验报告(3篇)

水稻肥料对比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和品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

为了提高水稻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本研究选取了不同种类和配比的水稻肥料进行对比实验,旨在探究不同肥料对水稻生长、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1)供试水稻品种:中稻品种“中优9号”。

(2)肥料:尿素(含氮46%)、过磷酸钙(含磷12%)、硫酸钾(含钾60%)、有机肥(鸡粪)、复合肥(含氮、磷、钾各15%)。

2. 实验方法(1)试验地选择:选取肥力均匀、土质良好的水稻田作为试验地。

(2)试验设计:将试验地划分为5个处理区,每个处理区面积为100平方米。

处理区设置如下:处理1:空白区,不施任何肥料。

处理2:传统施肥区,施用尿素、过磷酸钙、硫酸钾按1:1:1的比例混合。

处理3:有机肥区,施用鸡粪作为有机肥。

处理4:复合肥区,施用复合肥。

处理5:有机肥+复合肥区,施用鸡粪和复合肥按1:1的比例混合。

(3)施肥方法:各处理区均在播种前一次性施入底肥,移栽后追肥2次。

(4)田间管理:各处理区进行相同的田间管理,包括灌溉、病虫害防治等。

(5)数据采集:在水稻生长过程中,定期测量各处理区的株高、穗数、穗长、穗粒数等指标,并记录产量。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水稻生长指标从表1可以看出,与传统施肥区相比,有机肥区和有机肥+复合肥区的株高、穗数、穗长、穗粒数等生长指标均有所提高,且有机肥+复合肥区的生长指标最高。

这说明有机肥和复合肥对水稻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表1 各处理区水稻生长指标处理区株高(cm)穗数(个/株)穗长(cm)穗粒数(粒/穗)空白区 58.2 13.6 20.1 84.5传统施肥区 63.5 15.2 21.8 89.2有机肥区 64.3 16.1 22.0 91.0复合肥区 65.1 16.5 22.5 92.3有机肥+复合肥区 67.8 17.2 23.5 94.52. 水稻产量从表2可以看出,与传统施肥区相比,有机肥区和有机肥+复合肥区的产量分别提高了9.2%和12.3%。

水稻新品种龙桦3号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分析

水稻新品种龙桦3号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分析

N o n g j i t u i g u a n g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对物质的不断追求归根结底体现在农业上,这就对粮食品质、产量上的需求持续提升。

水稻品种龙桦3号是黑龙江田友种业有限公司以田选0917为父本、龙稻5为母本有性杂交系谱方法选育而成,不仅具备抗寒能力强、稳定性强,还拥有抗倒伏、出米率高、高产等特征,保护了粮食市场中的供需平衡。

基于此,本文对龙桦3号进行了重点分析,同时细致阐述了相应的高产栽培技术。

国家种植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水稻是占据比例较多的粮食。

在全国水稻种植范围内,东北大米相对更加优秀。

由黑龙江田友种业有限公司依据自身的地理情况、气候温度、行业发展状况,研制出了龙桦3号优秀品种。

在实际种植时,农户只需要满足其在营养、温度、土地类型等方面的常规需求,便可以保障其产出高质量、高产量,并成为代表北方的优质品种之一。

一、水稻新品种龙桦3号1、特征特性龙桦3号在适宜区域出苗至成熟需≥10℃活动积温2350~2400℃左右,成熟期需130天左右,主茎为11片叶。

株高98.0cm左右,株型收敛且剑叶上举,叶片颜色浓绿,具有活秆成熟特性。

粒型为椭圆,千粒重在25.9~26.2g之间,粒长宽比为1.7,每穗粒数在120粒左右,穗长18.4cm左右。

颖及颖尖秆为黄色,分蘖力中等,结实率高。

2、品质鉴定2020至2021年的水稻质量检查中,龙桦3号在食味上的评分是81分,符合国家制定的《优质稻谷》二级水平。

与此同时,在龙桦3号产生出的粮食中,其粗蛋白数值在6.14%-6.76%间、直链淀粉含量为15.51%-16.28%间、垩白粒米率在6%-8%间、整精米率为72.7%、出糙率是83%。

3、产量情况2019~2020年龙桦3参加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水稻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为8546.2kg/hm2,比对照品种龙粳31增产6.7%。

2021年进入生产试验,试验点平均产量为9558.6kg/ hm2,比对照品种龙粳31增产10.1%,各试验点次全部为增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