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与人生智慧第二讲教案
国学讲座-传统文化与智慧人生

03
传统文化与智慧人生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通过自我修养,提升个 人品德和智慧。
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 传承家族美德。
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 为社会做出贡献。
追求世界和平与人类共 同进步。
内圣外王的人生追求
01
02
03
内圣
注重内心修炼,培养高尚 品德和智慧。
外王
发挥个人影响力,为社会 做出积极贡献。
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提升国际形象
传统文化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 成部分,有助于提升国家在国际
舞台上的形象和地位。
激发创新精神
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和管理理念相 结合,能够激发创新精神,推动国 家经济和社会发展。
增强文化自信
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有助于增强 民族文化自信,为国家的长远发展 提供精神支撑。
05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人 生哲理和智慧,有助于个 人在面对挑战和困境时作 出明智的决策。
对社会和谐的贡献
强化家庭关系
维护国家稳定
传统文化重视家庭观念和家庭和谐, 有助于强化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纽带。
传统文化是国家认同和民族团结的重 要基础,对维护国家稳定具有积极意 义。
促进社区团结
通过弘扬传统文化,增强社区居民的 认同感和归属感,促进社区的和谐与 团结。
仁
关爱他人,慈悲为 怀。
礼
尊重规则,谦逊有 礼。
信
诚实守信,言行一 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4
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
对个人成长的启示
培养道德观念
传统文化强调仁、义、礼、 智、信等美德,有助于个 人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 价值观。
国学智慧人生(新版)

四大皆空,因果报应
• 缘起,即一切现象的产生,均依存于种种或主或次的因素(缘)而发 生(起)的 。
• 性空,即指一切现象因为都是缘起,所以没有固定的本体,唯一真正 的性质是空性,也就是一切现象都归于寂灭。
• 佛教的缘起性空道理,一方面破除众生对种种假相的执着,另一方面, 却也不是悲观的看待人生世界,即一切虽然虚幻,然而正是在这虚幻 之中,佛教教人如何建设真正的生命,融入正确的观念。
四大名著是中国做人范本
• 勇、谋、情、义 • (有勇有谋, • 有情有义, • 人活着要有品味!)
国学vs传统文化
1,国学原指国家学府,即官学体系的最高学府,如太学、 国子监等。后来特指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
, 2,国学兴起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20世纪初。上世
纪20年代兴盛,90年代再度兴起。 , 3,今天国学泛指中华之学、大汉之学、中国传统文化。
• 诸子百家——包括“儒、释、道、刑、名、法、墨、兵” 等等各家。
• (现世治理:儒、道、法、兵足矣!)
国学经典推荐:15部
• 1、《三字经》; • 3、《弟子规》; • 5、《大学》; • 7、《论语》; • 9、《道德经》; • 11、《孙子兵法》; • 13、《六祖坛经》; • 15、《围炉夜话》
三教合一,三世齐修
• 儒教——积极的入世 • 为功名而奋斗,为真
理而献身
• (儒家的价值观:三 立)
三教合一,三世齐修
• 道教——淡定的出世(进 得来出得去)
• 不为功名所累,顺其自然 乐逍遥
• (道家价值观:无为)
三教合一,三世齐修
• 佛教——离苦的来世(明 天更重要)
• 世上不结无因果,善报恶 报皆由己
2、《千字文》; 4、《朱子家训》; 6、《中庸》; 8、《孟子》; 10、《庄子》 12、《韩非子》 14、《明贤集》;
国学与人生第二讲

11.22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 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 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 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 也惑,敢问。”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⑴,故退之。”
6.18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7.38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述而)
偏重于心性理气,其特色为玄想的,而其流弊为 空疏。——周予同
第二节、《论语》是怎样一本书
1、《论语》的书题、篇章结构。 论,伦也,编次。语,话语。 《论语》20篇,15000字。 “拈篇首语为题” • 第一篇《学而》“学而时习之” • 第二篇《为政》“为政以德” • 第九篇《子罕》“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四、学习的方法
1、学习与知行 8.17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2.11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9.5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 可谓好学也已矣。”
7.33 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 则吾未之有得。” 14.27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5.14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13.5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 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2、《论语》是语录体
子张书诸绅 3、《论语》是古代小学课本与读经的入门书 八岁入小学,十五岁入大学。
4、论语的内容
钱穆作《论语新编》
• • • • • • • 记孔子生平行事 记孔子立行传教之精神及其人格学养之造诣 记孔子日常气象及其对人处世应物之微 记孔子论学语 记孔子论道论德论言行论交友 记孔子论君子小人之辨 记孔子论士论善人论中行论狂狷论直论人品
国学智慧与和谐人生讲义

• 1、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 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 能博喻然后能为师。
• 2、进而不顾其安,使人 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 ,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 佛。
路漫漫其悠远
打造和谐教育的基本原则
• 第四,善引
• 1、学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 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 ,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 人生在世不称意,不如散 发弄偏舟。
路漫漫其悠远
傲骨青松一诗仙
• 木兰之枻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
• 美酒樽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
• 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
• 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 功名富贵若长在,江水亦应西北流。
•
——《江上吟》李白
• 2、完美(德才貌具备,君 子配淑女)
• 3、节制(爱的很有分寸)
• 4、规矩(有名有分,明媒 正娶)
花枝堪折直须折, 莫到无花空折枝。
(1)歌颂爱情,重视家庭(追求)
• 摽有梅,其实七兮。 • 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 摽有梅,其实三兮。 • 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 摽有梅,顷筐墍之。 • 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 ——《诗经·摽有梅》
•
————《诗经·南山》
路漫漫其悠远
文姜
(3)珍惜生命,把握责任
• 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 日月有除。无已大康,职思其职, 好乐无荒,良士瞿瞿。
• 蟋蟀在堂,岁聿其逝。今我不乐, 日月其迈。无已大康,职思其外。 好乐无荒,良士蹶蹶。
• 蟋蟀在堂,役车其休。今我不乐, 日月其滔。无已大康,职思其忧。 好乐无荒,良士休休。
路漫漫其悠远
(3)歌颂礼仪,倡导人伦
中庸之道与人生智慧2

一 马当先 ,全员 举绩, 梅开二 度,业 绩保底 。20.10 .1720. 10.170 8:0408 :04:34 08:04: 34Oct- 20
牢 记安全 之责, 善谋安 全之策 ,力务 安全之 实。202 0年10 月17日 星期六8 时4分3 4秒Sat urday, Octob er 17, 2020
得意而不( 忘形 ) 刚强而不( 霸道 ) 失意而不( 气馁 ) 服从而不( 盲从 ) 勇敢而不( 鲁莽 ) 信任而不( 放任 ) 谨慎而不( 懦弱 ) 坚持而不( 固执 ) 果断而不( 武断 ) 批评而不( 中伤 )
3、不A不B:不走A与B两个极端
《尚书·洪范》:“无偏无陂”、“无偏无 党”、“无适无莫”等,今天讲不卑不亢、不 温不火、不骄不躁即此例。
3、“君子而时中”的权变原则
仲尼曰,「君子, 中庸;小人,反中庸。」 「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 时中。小人之(反)中庸 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中庸》)
子见南子
《史记.孔子世家》:灵公夫人有南子者,使人 谓孔子曰:”四方之君子不辱,欲与寡君为兄弟者, 必见寡小君,寡小君原见。“孔子辞谢,不得已而见 之。夫人在絺帏中,孔子入门,北面稽首。夫人在帏 中再拜,环佩玉声璆(qiu)然。
相 信相信 得力量 。20.10 .17202 0年10 月17日 星期六8 时4分3 4秒20. 10.17
谢谢大家!
严 格把控 质量关 ,让生 产更加 有保障 。2020 年10月 上午8时 4分20. 10.170 8:04Oc tober 17, 20 20
作 业标准 记得牢 ,驾轻 就熟除 烦恼。2 020年1 0月17 日星期 六8时4 分34秒0 8:04:3 417 Oc tober 2020
国学与智慧人生 课件

课程简介国学智慧与人生(上)的学习内容将分为两讲进行讲解。
第一部分以人生的意义为重点,说明有工作可以做、有人可以关怀、有痛苦可以受这三点使得人生有意义,并分别针对着身、心、灵三方面,而灵是摸不着的,很难说清楚,所以要先多了解身心。
人生的意义还在于要开发潜能,在知、情、意三方面都要设法让我们的生命不断地成长。
并以儒家思想的基本原理对上述观点进行了讲解与剖析。
第二部分讲解了儒家思想。
任何一种思想的出现,都有它特定的的时代背景,要有特定的条件来与之配合。
儒家就出现在春秋末期的乱世。
儒家思想把善归根为自己跟别人之间适当关系的实现,也是因为如此孔子的志向才是十二个字:“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孔子之所以能够做到天下老年人都得到安养,做朋友的都互相信赖,青少年都得到照顾,是因为善就是我跟别人适当关系的实现。
因此,孔子要实现自己的人性,就必须把善加以实现。
所以,儒家的思想就变成一种人文精神,展现出来的时候要通过个人的力量来改善整个世界,虽然不一定能做到,但它是一个目标,是一种理想。
它有人性论作为根据,这就是儒家思想基本的观念。
国学智慧与人生(上)这门课程主要包括三个问题,首先讨论人生有没有意义,其次要说明儒家、道家还有《易经》的思想,以及它们回应问题的理论方法。
第一讲人生到底有什么意义第一节人生的意义在于三方面在大学教书三十年来,我的学生都很年轻,每年都有人问到一个问题,就是人生到底有什么意义。
学生问到这样的问题,作为老师一方面很高兴,因为他们好学,另一方面也很担心,因为学生的社会经验不够或者还没有进入社会,在谈论人生意义的时候需要各种例子进行解释,所以很多时候说不清楚。
通过长期的教学,我的体会是要让学生们了解一句话,那就是人生的意义就在于你可以不断地问人生有什么意义。
也就是说,不要立刻得到答案,答案只是一个名词、一个动词,得到之后还要到实际生活中去体验。
到今天,我们进入社会已经有一定的时间,有相当的实践经验和个人成就了。
国学经典教案_经典国学教材教案

国学经典教案_经典国学教材教案经典国学教材教案篇一国学经典诵读教案一、活动目标:1、品读古诗,感悟诗情;2、诵读文言经典,感悟人生哲理;3、赏析美文,提高鉴赏能力;4、增强对人类文化的热爱之情二、活动重点:1、在诵读中悟人生哲理,增强审美能力。
2、开放式活动:有词朗诵、配乐美文欣赏、唱诗词。
三、活动课时:三课时四、活动准备:1、学生背诵印发的小册子中的内容。
2、学生背诵《满江红》《少年中国说》3、学生学唱《水调歌头》。
4、各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诗词或美文,并精心准备,把握节奏、感情、声音大小、人员安排多种多样。
五、活动过程:(一)导课:人类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创造了经典文化。
诵读经典我们会感悟更多的人生哲学,体味各家的语言特色。
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在经典诵读比赛中感受经典文化的艺术魅力。
(二)措施与要求“诵读”即为“出声的读”,达到“熟读自然成诵”的理想境界。
鉴于此,提出如下要求:(1)保证诵读时间。
每周一、三、五早读时间及每周的晚自习时间为诵读时间,天天坚持。
开展课前一吟,熟读成诵的活动。
为减轻学生背诵古诗的负担,教师要提倡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要把以往课前一支歌换为一首诗,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
(2)教师要根据诵读内容与诵读量,划分每天的诵读量,制定计划,根据计划诵读并且要与学生一起诵读。
看谁读得好,记得牢,鼓励学生多诵多背。
班级内定期开展古诗文诵读或背诵比赛,激发学生诵读的激情。
(3)布置作业时,可以加入诵读内容。
语文教师要天天抽查学生,动员学生互动检查;表扬先进,鼓励后进;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诗文诵读交流汇报,我们尝试开展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个性才能。
如唱演诗文,陶冶审美情趣。
为古诗文配曲谱,让学生进行演唱或演奏;如诗配画,彰显创新才能。
古诗的特点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让学生通过书法、绘画来表现自己脑海中诗中描写的画面,谋求一种与众不同的理解;如创用诗文,提高思辨能力。
国学智慧与人生20090203

• “夫国学者,国家所 以成立之源泉也。” • “国学者,一国固 有之学也。” • 张岱年:“国学是 中国学术的简称。”
1Hale Waihona Puke 1国学文献的分类:经史子集经——十三经(论语、孟子……) 春秋战国六艺(易、诗、书、礼、乐、春秋) 西汉五经——东汉七经(五经+论语、孝经) 盛唐九经(三礼 、三传 、易诗书) 晚唐十二经(九经+论语、孝经、尔雅) 南宋十三经(十二经+孟子)
对于企业家来说,民是什么?
• 民是客户 • 民是员工 • 民是合作伙伴
• 营销对于销售的颠覆: • 营销以客户需求为向导 • 销售以我有的产品为依归
对员工来说,“民”是什么?
• 每个人都可以把老板看作是自己的顾客,他 只是按照我们为其创造的价值多少在支付我 们薪水,所以对待顾客(我们应该把身边的 每一个人都看作是自己的顾客)我们应该拥 有以下四种心态: 1服务的心态 2推销的意识 3赢得信任 4感恩的心(修理工卡特被重新雇佣的故事)
领导授权的艺术把权力授给做事情的人把权力授给有能力的人把权力授给有责任的人把权力授给你信任的人领悟审势度时运筹帷幄之道洞察发展趋势提升驾驭企业能力梯子横档间距以30厘米为宜使用时上端要扎牢下端应采取防滑措施
国学智慧与现代人生
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兼系主任 清华大学中国管理研究中心教授 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魏大将乐羊攻中山国,食儿肉汤遭魏文侯之疑忌*
仁德以孝为本
• 《吕氏春秋· 孝行》:“凡为天下,治国家, 必务本而后末。所谓本者,非耕耘种植之 谓,务其人也。务其人,非贫而富之,寡 而众之,务其本也。务本莫贵于孝。”
孔子:“孝慈,则忠。”(论语为政)儒家重视家庭伦理与价值
某知名企业家答记者问: 记 者:你最后悔的事情是什么? 企业家:由于工作忙碌,在母亲病重时,看望她的 机会不多。现在想弥补,却来不及了。(哽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经典与人生智慧
第二大专题教案
一、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孔孟及其思想;掌握孔孟思想的知识体系;明了儒家思想体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动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孔孟思想精髓;引导学生运用智慧改善自己为人处世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倡导学生尊师重道,树立正确的三观,学会运用知识改造自己
二、教学重难点
孔孟其人的基本知识;孔孟思想学说的主要内容、儒家经典论语的解说、经典故事的为人处事实质;掌握孔孟及其儒家的基本理论知识在转型时期对于引导大学生为人处事具有什么划时代的意义。
这些就是本章教学的重点知识,也是要求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
三、教学基本内容
4、《易经》是打开中华文化大门的钥匙,推荐看曾仕强教授的讲课视频。
5、抓核心词,教会大家学习——孔孟之道是中华文化的核心、是集合
6、尊五美、摒四恶
五美:1)惠而不费——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多从大局、人民利益考虑事情)
2)劳而不怨——任劳任怨、干一行爱一行
3)欲而不贪——廉洁从政,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4)泰而不骄——平易近人、泰然处事
5)威而不猛——心服口服、刚柔并济
四恶:1)不教而诛——对部下、民众多教化于民,上行下效
2)不戒视成——不事先订好规章制度,事发后埋怨指责
3)慢令致期——不严格要求,不监督,出事后责怪下属
4)出纳之凝涩——领导人心胸狭窄
7、仁者爱人——两个实例(日本人折枝母亲、乾隆配康熙狩猎的故事)
8、为国以礼——徳治与法治并重、通俗讲就是治理国家要依靠老百姓自己内心加强修养,遵循礼法、礼制;管理者要按照礼法制度教化民众
9、以和为贵——中国人最大的审美:对称;改革的力度与社会承受度有机相结合
10、仁义礼智信——仁者要爱惜民力;义:针对个人修养而言就是要求行得正、站得稳;言行合一;仁义就是1、推己及人;2符合社会发展的标准,不能带着一种浓厚的党同伐异
11、孝亲尊师——百行善为先;百善孝为先
12、孔子以前的文化,收集于孔子;孔子以后的文化,放置于孔子——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13、《论语》这部经典一共25篇;《论语》仁者的叮咛;见微知著
(纣王象著);孔子论仁:核心仁者爱人,推行仁政;实现仁的基本途径:克己复礼、推己及人;仁的道德境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先立人,己欲达先达人。
论礼:礼是论语思想中的一种重要范畴,在经典中出现了75章,内涵就是礼仪制度;礼的核心是周礼:以尊者为尊;以亲者为亲;礼的推广:君君、臣臣、夫妇、子子。
论政:政是《论语》思想讨论的重要内容;政:首先是指孔子所推崇的“仁政”学说;其次是孔子要求统治者的政治原则——惠而后使、教而后使。
论“君子”人格:一重道、尚德、尊仁、懂礼、求智,讲究信义;换句话而言:忠、孝、悌、信、恭、智、勇。
论“学”学思结合、见贤思齐、温故知新、开卷有益。
论“教学”有教无类、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
14、修身——人生规划:做人的品格和心态;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情感智慧——小家、大家、国家(情的树状图);人际交往——为人处世的若干原则。
成就事业和齐家治国(后两层);方法圆融变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