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与奢侈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明与奢侈资料

作者简介:蔡元培(1868—1940),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生于浙江绍兴。留心新学,倡导维新。辛亥革命后,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确立了我国资产阶级教育体制。1916—1926年任北京大学校长,推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方针,提倡民主与科学,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摇篮。有《蔡元培选集》。本文提出在社会财富增长和丰富的前提下,应使全社会成员都能平等享有财富所带来的好处,从而促进社会共同进步的观点。

译文:我们来看人类进化的历史:古代在野外住洞穴,现在则有很好的房屋;古代生吃动物,吃鸟兽的肉而用鸟兽的毛皮做衣服,现在则有烹饪、裁缝的技术;古时候吧柴草绑起来作为火炬,用陶土做灯,而现在则用煤气和电力;古时候用木头做车轮,挖木做船,作为短距离的交通工具,现在则有汽车和汽船,无论多远都能达到;其他一切所用的东西,古代的粗糙而现代的精细,古代的简单而今天的复杂,大体上就是这样。所以今天和古代相比,器物的价值,有超过古代一百倍的,有超过一千倍的,甚至万倍、亿倍的都有,就好比古代节俭而今天奢侈,奢侈的程度,随着文明的进步而加剧。所以痛恨奢侈的人,连一切物质文明都摒弃,如法国的卢梭、俄国的托尔斯泰就是这样的人。

虽然这样,但文明与奢侈,就这样密切而不可分离吗?不是这样的。文明,是充分利用自然而对人人有利。把道路铺得像平板,让人在上面走,把水过滤干净,让人来喝;在大街上安灯,供人照明;公园里放音乐,让人来听,普及教育,办平民大学,让人们接受教育;图书馆的书成千上万册,人们可以来阅读;博物馆的美术作品,价值无限,人们可以鉴赏。这就是所说的文明。这些设施,或者是用来改进卫生条件,或者是用来加强对人们的教育,或者是用来培养人们的道德品质。所以虽然费用很大,但不能看做是奢侈。

奢侈,是一个人的消费,超过了普通人的平均费用,而又不能带来任何益处,甚至产生恶劣的影响。如《吕氏春秋》所说的:“出门就用车,回来就用辇,一定要让自己舒服,其实这是招致跌倒的东西,喝大量的酒,吃大量的肉,一定要使自己强壮,其实这是烂掉肠胃的食物。”这些话说的就是这种情况。这种恶习,本来是部落时代所遗留下来的。在古代普通人的生活条件很差时,那些高大的房屋,雕花的墙壁,玉石做的杯子,象牙做的筷子,通宵饮宴,游玩打猎,这种生活要超过平均生活费用多少啊?普通人的生活条件提高了,即使有贵族富豪穷奢极欲,超过平均的生活消费,但其程度绝不如部落时代的酋长那样可怕。所以说文明越进步,奢侈就越不明显。今天的文明,确实还不能消除奢侈;但是,以为奢侈是文明的产物,则是大错特错。我们应当详细考察文明与奢侈的区别,推崇前者,禁止后者,这才是正确的做法。

(摘自《中国人的修养》蔡元培著)课后习题:1.“寝其皮”和“无远弗届”两句的正确意思是( )

A.用鸟兽皮做衣服。无论多远也能达到。

B.用鸟兽皮做衣服。太远处不一定能达到。

C.睡在鸟兽的皮上。无论多远也能达到。

D.睡在鸟兽的皮上。太远处不一定能达到。

2.第一段中“是以疾奢侈者,至于一切物质文明屏弃之,如法之卢梭、俄之托尔斯泰是也。”这一句子的意思是( )

A.卢梭、托尔斯泰等不仅厌弃、憎恶奢侈,而且连物质文明都要一起抛弃。

B.卢梭、托尔斯泰等厌弃、憎恶奢侈,但还是提倡物质文明的。

C.卢梭、托尔斯泰等认为奢侈的程度与物质文明是成正比的。

D.卢梭、托尔斯泰这些伟人一生提倡节俭,反对奢侈。

3.对“卫生”“益智”“进德”的含义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

A.干净清洁聪明智慧道德高尚

B.防止疾病更加聪明提高道德修养

C.搞好卫生智慧更多道德高尚

D.增强健康增加智慧提高道德修养

4.“折衷之道”在本文中的意思是( )

A.采取中间的道路

B.采取正确的道路

C.采取错误的道路

D.采取不偏不倚的道路

《文明与奢侈》答案:1.C 2.A 3.D 4.B

资料:

崇尚文明,摈弃糟粕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举世公认的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在经历了两千多年这漫长的封建社会里,虽然我们的文明进步和文化发展的速度从封建社会初期到中期是比较快的,然而到了封建社会的后期,特别是近代,我们的文明和文化几乎停滞不前了。比如中华民族的丧葬习俗就是例证。

“生老病死”是人类存在于地球上的自然规律。人的属性决定了其与社会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个人在一生当中会有父母、子女、爱人、兄弟姐妹以及朋友等等。亲情、友情、爱情就象一张无形的网始终会牵扯着一个人的心。然而人终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但不论怎样,亲情是无法摆脱的。逝者的亲人会以各种方式为他们送行。世界各个国家和民族都有各自的丧葬习俗,我们也不例外。

大家知道,在封建社会的旧中国,平民百姓办丧事一般都需要搭灵堂、购棺椁、选墓地、披麻戴孝、守灵三日、雇吹鼓手奏丧曲、扎纸牛纸马和童男童女、烧香磕头等等。是包含着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而又愚昧奢侈的丧葬风俗。穷人家是死不起人的。

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推翻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共产党信奉唯物主义,倡导“破除迷信,解放思想”。记得一代伟人曾经说过:“移风易俗,改造中国”。这曾经使得中国的文明在一段历史时期推进了一大步。丧葬风俗曾一度得

到了很大改革,由旧时代的土葬基本改为了火葬。应当承认,这是中国殡葬风俗上的一大进步。然而,在基本实现了火葬这一大进步的同时,包含着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而又愚昧奢侈的旧丧葬风俗却又在悄悄地抬头。在旧有的搭灵堂、购棺椁、选墓地、披麻戴孝、守灵三日、雇吹鼓手奏丧曲、扎纸牛纸马和童男童女、烧香磕头等丧事仪式被恢复的基础上,又有了“开拓创新”。如选高档墓地,扎纸电视、纸冰箱、纸楼房、纸轿车等,还有扎纸小姐,甚至还写上张曼玉、关芝林等。特别是农村。别看一些农民没多少钱、逝者生前过得咋样?丧事办得却是体体面面,搭灵棚、守灵堂、看风水、建墓地、吹鼓手、哭丧队......应有尽有。有的办丧事一花好几万,积攒了多年的家底一扫而光;有的贫困户借钱办丧事,饥荒一拉好几年。报丧、出殡、花圈、冥币、童男、童女好不气派!高音喇叭沿村播放哀乐丧曲,气氛肃穆,真是一家办丧全村哀悼。城里的丧事也不亚于农村,长长的车队、成山的花圈、扰民的哀乐、乌黑的烟尘......似乎只有这样做才算是对逝者最好的祭奠和安慰?正如布谷先生所介绍的丧葬乐队:“现在那些"乐队"花头多着呢,有代哭的,有出殡仪式例队的,还有出殡回家后唱戏的等等。单代哭(当地的风俗)《盖饭》要价就300元。整个"乐队"每人要价是180元一共有14-15人外带一个"风水先生"又要180元。这样还要每人一包上等的香烟(起码是"金华西"或者就是"软中华")这样一次丧家花费就是3000-4000元。现在赚死人的钱花头太多了,而且,这些不眨眼的钱没有人回价的。对于这一点我的看法就是我们的丧家"俗"。这些"乐队"既"俗"又"黑"。”......国内各地都不同程度存在这种状况,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实际上,这种风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糟粕,是恶俗文化!同样,这种状况是中国文明进程中的倒退!

对此,笔者认为,我们的执政党和政府在我们国家的文化发展和文明进步上赋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更应当有所作为。我们一直都在倡导“厚养薄葬”,然而又有多少国人真正作到?

看来,如何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解决国人的信仰危机和文化危机,从而切实促使国人“崇尚文明,摈弃糟粕”,使我们的国家真正成为一个文明之邦,真的是任重道远啊!

资料:

大国崛起与文化复兴

18世纪机器轰鸣声里的欧洲并没有因为工业革命而迅速步入现代社会,而是随着维多利亚禁欲时代结束,消费时代到来才达到。原因很简单,只有创造出来的消费品有人消费,才会刺激再生产,工业才会持续发展,国力才会持续增强。未来谁能执世界经济之牛耳?答案是美国、中国、印度,还是其他?不得而知。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下一个超级大国无法复制美国文化,尤其是美国消费模式。因为,地球供养不起。

美国是人均能源消耗量最多的国家,是世界上食物消耗最快的国家,也是汽车人均保有量最大的国家。以肉为例,如果全球都采取美国人吃肉的习惯,每年消耗肉类的总量将达到5.5亿吨。我们需要额外开发一个新的地球,才能产出足够供给每个人的肉。

在中国绝大多数的城市行走,我们会有一种失落感。拔地而起的高楼、可口可乐、肯德基和麦当劳、好莱坞大片,我们被美国文化包围。我们的孩子们,在美国式消费文化中渐渐远离自己的民族文化。当这一代人成为社会中坚力量时,他们会像美国人一样开大吉普,住大房子,崇尚名牌,在一场感官快感盛宴中沉迷。诚然,追求物质生活不是错。但是,地球资源严重透支的今天,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复制不了美国,即使世界资源都为中国所用也不够。那么,作为中国,大国崛起之路在哪里?

经济发展驱动力依赖三驾马车:出口、投资和消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速经济发展主要依赖出口和投资,国内消费一直占比较低。但是,随着金融危机之后,出口和投资的持续下滑,出口主导模式受到挑战。那么启动三驾马车中的最后一匹马,鼓励个人消费,启动国内消费市场,是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于是,我们看到了汽车补贴家电下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