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复习课程

合集下载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本科培养计划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本科培养计划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本科培养计划一、培养目标培养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获得工程技术或科学研究基本训练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英语沟通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质,掌握设计制造、生产管理、设备维护、质量控制等基本技能,毕业后能在工厂、公司、科研及企事业单位从事产品开发与制造、技术推广、设备管理与维修、运行管理、质量检测与营销等方面工作;也可以继续攻读研究生,从事技术研究和教学工作等。

二、培养要求1.知识要求(1)工具性知识:①要求学生基本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

②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软件、硬件技术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程序设计和办公自动化的基本技能;熟练掌握文献查阅和检索技能。

(2)人文社会科学知识:①要求学生能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武装头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②要求学生有一定的人文艺术修养、审美趣味和鉴赏力、具备一定的应用文写作能力;掌握创造性思维的方法、技巧和一定的交际能力。

③初步掌握锻炼身体的基本技术,养成科学锻炼身体的习惯,身体健康,达到大学体育合格标准。

(3)自然科学知识:①掌握数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利用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②掌握物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够正确地理解和初步应用,特别是为电子信息科学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4)工程技术知识:掌握一定的机械工程专业技术技能,能解决常规性的工程技术问题。

(5)专业知识:具备机械工程的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力学、机械学、电工电子学、机械设计工程学、机械制造基础等知识。

2.能力要求(1)获取知识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社交能力、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会学习的方法,具备适应社会的发展再学习的能力,善于与人沟通,具备团体协作的能力和应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不断获取信息的能力;(2)应用知识能力:能将所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生产维护与工业生产上,具有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综合实验能力、工程实践能力;(3)创新能力:了解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科的前沿知识,掌握新技术、新设备的发展动态,具备新技术、新工艺的消化吸收能力,一定的新产品、新设备的开发设计能力,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创新实验能力。

浙江大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浙江大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姓名:金育安录取院校及专业:浙江大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院校及专业:一所非211院校的包装印刷专业初试成绩:政治80,英语64,数学 146,专业课128 总分418 排名专业第五前面我先提几句,由于去年这个时候我会每天上论坛找一些学长学姐的考研经验看,我会从中得到一些有用的信息和方法,得到一些帮助。

我觉得大家都应该用一种辩证客观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个帖子,不要刻意去模仿别人的复习方法,也不要把那些分高同学的话当做真理,这个路途都是要自己慢慢去探索的。

复习是要用心的,初试的成绩才是王道,说什么都是空话。

首先提几点建议:希望大家在暑假之后就不要花太多时间在虚拟网络上了,那时候的时间真的是宝贵。

我在7月份之后几乎没有怎么上过网了,可以用电脑看考研视频,那也只是暑假的时候。

要注意学习方法的转换,不要在没有效率的时候还一具空壳的坐在教室里,这时应该出去走走,或者可以放松半天缓解一下。

只要大家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就可以,在备考过程中要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情。

考研复习最忌讳的就是不每天坚持,特别是最后两三个月,冬天时会很冷,但这正是考验我们的时候;此外战线太长的话也不行的,我身边就有惨痛的例子。

最好还是找几个伙伴一起复习,我们班四个基本上都是一起复习的,到现在可以说我们四个都考上了第一志愿的学校,所以效果还是挺好的,主要有个督促的作用,还有个大家吃饭时可以聊聊天,放松一下紧张的神经。

辅导班我也不好说,反正我们四个一个辅导班都没上,希望大家理性的思考一下自己的学习方法再做抉择吧。

初试:从大三下学期到现在,从有考研的念头到已确认录取为止,整整一年,没夸张的风里来雨里去,但也是现实的颠颠簸簸。

考研之路或许不会曲折不堪,但也绝不会平坦无阻,所以考研这个过程还是人生值得去尝试和体验的经历。

但是对于要不要考研,我见过一段比较经典看法,比较赞同。

其实做与不做,值与不值,并无客观标准衡量,完全是个唯心的命题,一切都在自己手中把握,根本没有必要接受别人的指手画脚。

最新10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培养计划

最新10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培养计划

10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培养计划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本科培养计划一、培养目标本专业依托开放型实验室和工程训练中心,以个人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协同工作能力和调控工程-社会大系统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培养学生系统地掌握机械设计、机械制造、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的基本理论及专业知识,以及对科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工程科学基础、创造性和系统思维能力、多学科背景、优秀的管理和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的工程技术和工业管理人才。

二、培养规格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协作、开拓创新,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自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一)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1、获取知识的能力具有综合应用各种手段查阅文献或其他资料、获取信息、拓展知识领域、继续学习并提高业务水平的能力。

2、运用知识的能力具有编制、实施机械制造工艺规程、从事工艺工装设计、制造工作的能力;具有从事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等高智能设备的编程及操作工作、从事机械CAD/CAM 技术应用工作的能力;具有从事机械设计与制造的现场技术管理工作、应用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辅助管理的初步能力;具有应用计算机处理文字、图表、数据和信息,设计机械和电气图样的能力。

具有从事机电产品的销售和服务工作的能力;具有一般机械工程项目规划或策划的初步能力;了解装备制造业的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适应本行业发展需要的自主学习能力;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外语应用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能够较熟练地翻译与查阅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备较强的信息获取和应用能力。

浙江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浙江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浙江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机械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本科生)专业培养方案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系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Zhejiang University2014年3月目录1指导思想 (1)2培养目标、学制与方式 (1)3培养思路 (2)4选拔方法 (4)4.1 面向对象 (4)4.2 选拔时间及选拔程序 (4)5培养方案 (4)5.1总体培养方案 (4)5.2培养模式 (5)5.3课程体系 (7)5.4能力培养方案 (7)6教学计划 (9)6.1课程体系框架 (9)6.2课程体系特点 (11)7企业学习阶段培养方案 (12)7.1校企合作培养模式 (12)7.2培养目标 (12)7.3培养计划 (12)8师资队伍建设 (14)9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 (15)9.1建设思路 (15)9.2组织管理体系 (16)9.3部分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合作企业简介 (17)附件1:浙江大学机械行业机械工程专业本科工程型人才培养标准 (19)附件2:2013级机械工程专业本科课程设置 (23)附件3:浙江大学机械工程专业本科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主要课程专业目标实现矩阵 (28)I据国家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精神和要求,以“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通用标准及机械行业标准为指导,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系在学校本科生院的具体指导和帮助下,精心筹划,周密安排,认真讨论,拟定了浙江大学机械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浙大机工专业卓越计划”)和实施方案。

1 指导思想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十七大提出的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等战略部署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面向社会需求,主动服务我国“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主动服务依靠科技进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主动服务“走出去”战略,主动服务行业和企业的需求。

浙大机械工程专硕培养方案

浙大机械工程专硕培养方案

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工程硕士)培养方案机械工程学院(系)机械工程专业(代码: 0802 )(一级学科:机械工程)一、培养目标与要求培养机械工程领域科技创新与技术开发、工程设计与实施、工程规划与管理、新技术推广与应用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和工程管理人员。

具体要求如下:1.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开拓进取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作风。

2.掌握机械工程领域的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宽广的工程知识, 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3.具有独立从事本领域工程技术开发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具备熟练阅读本领域外文资料及初步利用外语进行国际交往的能力。

二、学制攻读工程硕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为2.5-5年,课程学习一般应在前两年内完成。

三、研究方向机电工程:1. 电液控制技术;2. 电子-气动控制技术;3. 应用流体力学;4. 信号处理及计算机仿真;5. 机电系统集成及智能化机械设计及理论:1.设计理论方法及其自动化;2.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3.摩擦学设计;4.机构和机械传动设计;5.计算机工程图学;6.可靠性工程机械制造及自动化:1.数控技术与装备自动化;2.网络化制造与企业信息化;3.工业工程;4.产品设计与制造自动化;5.微机电系统理论及微制造技术;6.制造过程检测和质量控制技术;7.机械振动、冲击与噪声控制;8. 精密测试仪器与技术;9. 设备监测与故障诊断四、培养方式注重工程的整体性、综合性和跨学科(甚至跨门类)的实践本质,根据机械工程领域对工程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在课程设置和学位论文等培养环节中充分体现工程特点。

1、攻读该学位的研究生,采取半脱产或不脱产的方式。

2、论文工作由校内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导师与企业或工程单位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联合指导。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攻读机械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应至少获得15个学位课程学分,总学分(含读书报告)不少于30学分。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四年制本科生培养方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四年制本科生培养方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四年制本科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按照“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要求,采用“基础平台+专业模块”的灵活教学模式,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领域和相关领域内,具有“基础扎实、特色明显、社会欢迎”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要求学生掌握宽广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基础理论,具有系统的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应用能力和较强的实践技能,毕业后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电产品和系统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工作。

(二)基本规格1. 思想政治素质: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理想和责任感。

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理论联系实际、与时俱进,努力实践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具有勤奋好学、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共事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 业务素质: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主要包括力学、机械设计制造基础、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等基础知识;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设计、计算、实验、文献检索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受到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较系统地掌握机电产品和系统的设计、制造及其控制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能正确把握本专业的科学体系,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的发展趋势;了解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能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听、说、读、写、译的的基本能力;掌握计算机的应用技能,达到省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水平;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3. 文化素质:具有本专业以外的宽广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自然科学素养及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修养,使专业人才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本科)一、专业代码、名称080305Y,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二、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机械工程的研究、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应用能力。

能在高分子材料加工机械、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等领域的从事科学研究、设计制造、技术开发、工艺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有较强的计算机能力、专业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并具有创新精神、素质优良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三、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设计、制造的基础理论,接受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机械设计、制造及生产管理、控制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与能力: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 1.字的表达能力;系统地掌握高分子材料加工机械、机械制造及自动化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 2.包括力学、机械学、电子学、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计算、测试、文献检索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及较强的计算 3.机和外语应用能力;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了解其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4.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5.四、主干学科力学、机械工程、自动化五、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基础、机械工程控制基础、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微机原理与应用、CAD/CAM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数控加工技术、机械制造工艺学、机电一体化技术、高分子材料加工机械等。

六、学制及学分要求学制四年。

本专业应达基本学分:179学分。

其中必修课112.5学分,占总学分62.8%;选修课程32学分,占总学分17.9%,其中包括通选课为12学分,各模块方向不少于20学分;自学辅导课教学6学分,占总学分3.4%;实践类课28.5学分,占总学分15.9%。

浙江大学 培养方案详细信息

浙江大学 培养方案详细信息

专业选修课
0823042
质量工程
32
2

公共选修课
0000999
公共素质类课程至少1门(清单见当前通知栏有关内容)
16
1




必选,最多选修2学分
点击课程中文名可查看该门课程详细信息
培养环节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读书报告:
做读书报告4次(每学期至少参加由导师组主持的seminar3次),至少公开在学科或学院的学术论坛做1次。
2

专业学位课
0821056
振动理论及应用
32
2

专业选修课
0000998
选修相关学科课程
0
0




专业选修课
0823057
智能控制技术
32
2

专业选修课
0823058
远程检测与故障诊断
32
2

专业选修课
0823060
小波分析及其工程应用
32
2

专业选修课
0823061
微机电系统及微制造技术
32
2
开题报告:
包括对论文选题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等作出论证,经导师(组)审定通过后,开始撰写学位论文。在入学后第一学年末完成。
专业外语:
同学校要求
发表论文:
按系要求
其他:
面向全院讲座,要求每位学生参加听取学术报告讲座不少于10次
备注:公共学位课5学分,专业学位课10学分,本专业选修课9学分,读书报告2学分
培养方案详细信息
年级:
20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院长签字:
教学系主任签字:
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扎实的机械工程、电子、计算机、自动化技术及管理知识,知识面宽、适应能力和沟通能力强,在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领域和相关交叉领域内,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制造、运行管理及经营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
本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机械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掌握力学、机械设计技术、机械制造技术、自动化及控制技术等基本知识,接受高级机械工程技术人才的基本训练,毕业后能胜任机电设备及其自动化技术的设计制造、应用技术研究、科技开发和生产组织管理等工作。

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与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工程科学基础知识,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
2.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设计、计算、检测与控制、自动化、文献检索等基本技能及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
3.具有机电产品和系统的研制、开发、制造、设备控制、生产组织管理及经营的基本能力;
4.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具有一定的科研工作能力。

专业核心课程
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基础控制工程基础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机械制造工程机械创新设计与实践数控技术与装备自动化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微机原理及应用机械工程综合训练
教学特色课程
双语教学课程: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机电控制技术自动化制造系统数控技术与装备自动化有限元分析
研究型课程:机械工程综合训练机械创新设计与实践
计划学制4年
毕业最低学分160+4+5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辅修专业说明
辅修专业修读标注“*”的课程,总分34学分。

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
1.通识课程48+5学分
(1)思政类5门11.5+2学分
021E0010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5 第一学年秋冬
021E0020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5 第一学年春夏
4 第一学年秋冬
021E0030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21E004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5 第二学年秋冬
02110081形势与政策+2
(2)军体类 5.5+3学分
第1、2学年的体育Ⅰ、Ⅱ、Ⅲ、Ⅳ为必修,每门课程1学分;高年级的体育课程为选修。

学生每年的体育达标原则上低年级随课程进行,成绩不另记录;高年级独立进行测试,达标者,按+0.5学分记,合计+1或+1.5学分。

031E0010 军事理论 1.5 第2学年冬
03110021 军训+2 第1学年短学期
031E0020 体育I 1 第1学年秋冬
031E0030 体育II 1 第1学年春夏
031E0040 体育III 1 第2学年秋冬
031E0050 体育IV 1 第2学年春夏
(3)外语类9学分
实行以大学英语Ⅳ考试为标准的管理模式,学生必须通过学校大学英语Ⅳ考试,并取得外语类课程9学分,同时,选修课程号含“F”的课程,以提高外语水平与应用能力。

051F0030 大学英语Ⅳ 3 (必修)
其余6学分,一般情况建议修读:
051F0010 大学英语Ⅱ 3
051F0020 大学英语Ⅲ 3
(4)计算机类5学分
(4)计算机类5学分
建议修读第二组课程:
(5)导论类2学分
学生可在各专业开设的学科导论课程,以及新生研讨课程中任意选择修读,并取得学分。

(6)其他通识课程15学分
学生在历史与文化(3学分)、文学与艺术(3学分)、经济与社会(3学分)、沟通与领导(1.5学分)、科学与研究(1.5学分)、技术与设计(3学分)等6个课程组中选择修读。

其中:历史与文化类(课程号里带“H”的)课程,建议在第一学年秋冬学期修读完毕;
沟通与领导类(课程号里带“J”的)课程,建议在第一学年秋冬学期修读完毕;
科学与研究类(课程号里带“K”的)课程,建议在第一学年秋冬学期修读完毕;
文学与艺术类(课程号里带“I”的)课程,建议在第一学年春夏学期修读完毕;
经济与社会类(课程号里带“L”的)课程,建议在第二学年秋冬学期修读完毕;
技术与设计类(课程号里带“M”的)课程,在第三学年秋冬学期修读完毕。

2. 大类课程 40.5学分
(1)自然科学类27学分
1) 必修课程10门23.5学分
061B0170 微积分Ⅰ 4.5 第1学年秋冬
061B0180 微积分Ⅱ 2 第1学年春
061B0190 微积分Ⅲ 1.5 第1学年夏
061B0200 线性代数 2.5 第1学年秋冬
061B0010 常微分方程 1 第1学年夏
061B0211 大学物理(甲)Ⅰ 4 第1学年春夏
061B0221 大学物理(甲)Ⅱ 4 第2学年秋冬
061B0240 大学物理实验 1.5 第2学年秋
061B0410 工程化学 2 第1学年春夏
061B0423 化学实验(丙)0.5 第1学年春夏
2) 选修课程 3.5学分
学生可在课程号带“B”的课程中选择修读,本专业建议在以下课程中选择:061B0070 计算方法 2.5 第2学年春
061B0100 数理统计 1.5 第2学年冬
061B0030 概率论 1.5 第2学年秋
(3)工程技术类13.5学分
1) 必修课程5门11.5学分
081C0130 工程图学 2.5 第一学年秋冬
081C0170 机械制图及CAD 1.5 第一学年春
工程训练 1.5 第1学年春夏
081C0230 机械设计(甲)Ⅰ* 3 第2学年春夏
081C0240 机械设计(甲)Ⅱ* 3 第3学年春夏
2) 选修课程2学分
学生可在课程号带“C”(或建议选择)的课程中选择修读,本专业建议在以下课程中选择:081C0120 工程流体力学(乙) 2 第3学年秋
081M0020 热学基础 1.5 第3学年秋
3.专业课程61.5学分
1)必修课22门43.5学分
261C0061 理论力学(甲) 4 第2学年秋冬
261C0031 材料力学(乙) 4 第2学年春夏
261C0080 材料力学实验0.5 第2学年春夏
101C0010 电工电子学 4.5 第2学年春夏
101C0020 电工电子学实验 1.5 第2学年春夏
081C0210 工程材料* 2 第2学年春
08120351 机械制造基础* 1.0 第2学年春
08120301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甲)* 2 第3学年春
08121610 控制工程基础(乙)* 2.5 第3学年秋
08120341 机械制造工程* 3 第3学年冬
08195041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1.5 第2学年春
08123750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 2.5 第3学年冬
08120440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 2 第3学年春
08195150 机械创新设计与实践* 2 第3学年夏
08121510 数控技术与装备自动化* 2 第3学年春
08120741 微机原理及应用* 2 第3学年春
08195160 机械工程综合训练* 2 第4学年秋
08120260 机械工程实验Ⅰ* 1.5 第2学年春夏
08120270 机械工程实验Ⅱ* 1 第3学年夏
08120280 机械工程实验Ⅲ* 1 第4学年秋
08188030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1 第3学年秋
2)选修课3学分
08195171机械优化设计与专家系统 1.5 第3学年夏
08121400 机电系统设计 1.5 第3学年夏
08120231 机电控制技术 1.5 第3学年春
08121041 自动化制造系统 1.5 第3学年春
3)实践教学环节 7
08188020 机械设计认识实习 1 第2短学期
工程训练加强实习(甲) 3 第2短学期08188210 生产实习 3 第3短学期
4)毕业论文(设计) 8
08189011 毕业论文(设计)8第4学年春、夏
4. 个性课程10学分
学生可自主选择修读全校所有专业课程、大类课程、通识课程以及各专业推荐的个性课程。

建议学生跨专业修读课程,或根据个人发展需要有计划地选择修读课程。

本专业推荐部分课程供学生选择修读:
08120791 流体传动 1.5 第4学年秋
08195141 机构分析与综合 1.5 第4学年冬
08121020 质量管理与控制 2 第4学年冬
08195620 产品开发管理 1.5 第4学年秋
08192051 机械系统动力学 1.5 第4学年冬08195060 单片机及微机接口实验 1.5 第4学年秋08195431 软件开发技术 1.5 第4学年冬08195541 有限元分析 1.5 第4学年冬08195441 实验设计 1.5 第4学年冬
5. 第二课堂+4学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