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尼特的意向模式实在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丹尼特的意向模式实在论

摘要:丹尼特通过对意向模式所引起的争议的回应,再次向我们证明意向模式并不像工具主义者所认为的那样只是有用的预测工具,它是真实的,是在千百万年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特定

的行为倾向。

关键词:生命游戏意向立场意向模式实在论工具主义

[中图分类号] N0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7326(2012)10-0017-04

本文的目的就在于探究丹尼特如何利用他非常看重的思想实验工具——生命游戏,来对意向

模式的基础即“模式”这一概念进行分析进而论证自己的意向模式实在论,同时阐明这种实在

论如何能够帮助丹尼特回应工具主义的质疑。

一、意向模式实在论的基础:模式实在论

意向模式是从意向立场追踪到的人的行为模式,对它的理解应建立在对“模式”这个关键概念

的理解上。只有明晰了模式的内涵,才能明确什么是意向模式;只有肯定了模式的实在性,

才能理解意向模式的实在性。因此意向模式实在论产生的基础是模式实在论。

丹尼特对模式实在论的分析是借助“生命游戏”来完成的。生命游戏是英国数学家J.H.康威

(J.H.Conway)发明的细胞自动机,它并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游戏。通常我们所理解的游

戏应当是有玩家参与的,而生命游戏则是一个无玩家的游戏。游戏发生在一个二维的坐标方

格内,如果坐标方格的每一边由M个小方格构成,则该坐标方格就有M2个小方格。每一小

方格都代表一个或“生”或“死”的细胞。

我们可以把这个坐标方格看成是一个生命世界,这里每个细胞的初始状态(我们称为第零代)是由玩家给定的。初始状态之后每个细胞在每一代的生存状态都取决于与它相邻的8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的邻居的状态(处于边界的细胞的邻居数

量为5个,而处于四个角上的细胞的邻居数量为3个)。整个生命世界的演化所遵循的规则

如下:

1、有3个活邻居的细胞在下一代为生(无论当前状态如何);

2、有2个活邻居的细胞保持当前状态至下一代(当前为生则下一代还为生,当前为死则下

一代仍为死);

3、在其它情况下,该细胞下一代为死。

这几条简单的规则就是生命世界的全部物理规则。一旦初始状态给定,游戏就会根据规则自

动向前推进。玩家无需再干涉游戏的进程,只要静静观察这个生命世界里全部细胞的演化状

况即可。即使不借助计算机模拟,观察者仍然可以准确无误地根据规则确定每个细胞在每一

代的状态。因此从细胞演化这个层面上讲,在观察者眼里生命世界不存在任何意外。

生命游戏尽管规则相当简单,但它能够产生的效果却大大出乎人们的预料。某些极不起眼的

初始状态能够幻化出相当神奇的演化过程。最简单也最能说明问题的是被命名为“滑行物”(glider)的初始状态。滑行物只有5个活细胞,如果我们对一个由4行4列构成的区域内的16个方格分别以C1、C2…C16命名,那么滑行物的初始状态即第零代的活细胞分布在C2、C7、C9、C10、C11所代表的格子内。当演化开始时,第一代C5、C7、C10、C11、C14为活细胞,第二代C7、C9、C11、C14、C15为活细胞,第三代C6、C11、C12、C14、C15为活细胞。第

四代活细胞的位置分布与第零代的活细胞分布完全一致,只是整体位置向东南方向移动了一格,同样第五代、第六代、第七代的活细胞分布也在整体向东南移动的情况下分别对应第一、二、三代活细胞的分布,如此循环往复。这样我们发现,滑行物的演化过程呈现出明显的规

律性:它只有四种形态,它们依次出现形成一个周期并且每一周期的位置与上一周期相比都

向东南方向推进一格。

这种规律性使我们在观察滑行物几代的演化过程之后,就可以很轻松地辨别出它的周期性并

据此预测它下一代的状态,而无需对生命世界里每个方格的状态都运用一遍规则。也就是说,我们可以用比逐一计算每个细胞的状态更高效的方法来获得关于滑行物下一代状态的信息。

如果我们想向他人传递关于滑行物的信息,也不必逐一描述每个细胞每一代的状态而只需像

上文中那样做言简意赅的刻画。

这种简洁的刻画正是丹尼特所谓的“模式”(pattern)。受数学家G.蔡廷(G.Chaitin)的启发,丹尼特提出了“模式”的定义:一个数据系列不是随机的——具有一种模式——“当且仅当存在

某种更高效的方式去描述它”○1。换句话说,如果对一组数据的描述可以不必逐一刻画每个数据,而是将数据组“压缩”成更简洁的表达式,那么该数据组就是有模式的。例如下面的数组:

149162536496481100

我们很容易看出这组数据中的模式,即“自然数1到10的平方数”。

在生命世界里,每个初始状态的演化过程都构成了像计算机数据那样的一个二进制数据组。

在观察这样的数据组时,假如我们的眼光仅仅停留在单个细胞在每一代的状态变化上,那么

生命世界不存在“滑行物”这样的“模式”,存在的只是不断变化的黑白方格;如果我们换一种

视角,把具有“那样”一种初始状态的细胞分布看成是一个边变化边运动的滑行物,那么我们

就在生命世界里辨别出了“模式”。除了滑行物,生命世界里还有许多模式,利用它们,我们

将获得巨大的预测能力,能够非常高效而精确地预测数据的趋势。在丹尼特看来,只要模式

能够对数据的表达方式进行压缩,那么真实的模式就存在于压缩的表达式中,并且是不依赖

视角的(perspective-independent)。如果你看出了模式,证明你恰好碰对了视角;即使没人

能看出模式,模式依然存在:“数据中存在的模式——是真实的——如果对数据的一种描述比

比特地图更高效,无论是否有人能够编制它”○2。这就是丹尼特对于模式的本体论承诺。

二、意向模式实在论的形成:意向立场的运用

上文中的第一种视角就是丹尼特所谓的“物理立场”(the physical stance),它是根据系统的

物理状态和物理规律来预测系统行为的一种策略。第二种视角则是丹尼特所说的设计立场(the design stance),它设想系统将依照设计去行动。设计立场是比物理立场更高级的解释

和预测策略,它产生了另一个本体论空间。生命世界里的各种模式都是该空间中的存在物,

这些存在物从物理立场是不可辨别的。而意向模式的产生则缘于一种更高层次的解释和预测

策略——意向立场,它同样从较低层次的立场是不可辨别的。

像生命世界里的数据一样,我们的日常行为也可以看作是一组庞大而复杂的数据。当我们需

要对人的行为进行解释时,民间心理学提供了理解这些数据的一个很好的视角。民间心理学

的本体论空间中存在着诸如“信念”、“愿望”这样的意向性概念(也被称为命题态度)。通过

意向状态归属的策略,民间心理学对行为数据进行压缩,进而对人的行为作出合理的解释和

预测。多数哲学家对民间心理学的预测力都持肯定态度,它的成功有两方面暗示:首先,完

全无模式的数据既是不可压缩的,也是不可预测的。如果人的行为可预测,那么当中必定存

在着某种模式;其次,通过意向状态归属,我们可以追踪到人的行为中的模式,因而在预测

未来行动方面获得巨大的能力。

意向状态归属的策略就是丹尼特所谓的意向立场。“这个策略就是采用一个预设来解释某个

物体,这个预设说,那个物体接近以最佳方式设计的(或合理的)自我关心的行动者这一理想。”○3丹尼特相信,“当我们从‘意向立场’对行动者(可见的)行为进行‘彻底的解释’(radical interpretation)时,就可以辨别出模式”○4。我们首先假定被解释者是一个理性行动者,因此他的一切行为都应被视为合理的,是为实现某个目标而采取的。然后,根据丹尼特

的原则:“属于该系统的信念和愿望就是那些使系统的行为有意义,使系统行为成为可获得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