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尼特的意向模式实在论

合集下载

西方著名哲学家评传

西方著名哲学家评传

"赖欣巴赫是逻辑经验主义的主要代表,的创始人,主要从事科学哲学的研究。

" 柏林学派华沙学派维也纳学派 A"赖欣巴材的哲学思想经历一个从唯理沦到新经验论的过程。

在青年时期.他对哲学十分推崇,后来他的观点发生变化,开始批判其观点。

" 爱因施坦康德培根 B发现范围和的划分,是赖欣巴赫首先提出并加以论证的一个重要观点。

推理范围辩明范围描述范围 C是赖欣巴赫的科学哲学思想中的一个非常重要方面,该问题一方面来自对几何学的数学分析,另方面来自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概率问题相对论问题时空问题C亨普尔继承的传统,认为哲学必须从主要科学理沦研究的成果中导出,并随着先进科学的发展来促进哲学理论基础和方法沦的革新。

维也纳学派华沙学派柏林学派A在现代经验主义哲学理论中居于重要地位意义标准问题哲学的转向问题应用问题 A亨普尔是以的概念来说明“理沦术语”与“观察术语”之间联系的问题的。

推理系统描述系统解释系统 C"亨普尔提出,一个正常观察看能把何种术语应用于被观察的具体情况,不仅取决于他的生物学和心理学资质,特别是取决于他所受到的语言训练和科学训练。

因此,亨普尔建议放弃观察术语,代之以这一概念。

" 惯用术语理论术语观察术语 A在《自然科学的哲学》一书中,亨普尔进一步以内在原理和来说明理论的结构以及理论和实际的联系。

连接原理外在原理相关原理 A"亨普尔对科学术语的本质的看法,也反映了他力图把和唯理论加以揉和。

" 经验论虚构论实在论 A亨普尔哲学观点对普遍适用的归纳规则,是承认不承认 B《证明与反驳》一书是的遗稿亨普尔拉卡托斯沃金斯 B拉卡托斯认为数学是一门准经验的学科。

它同自然科学一样,是通过猜测和反驳而发展的。

拉卡托斯的数学哲学思想有两个相互联系的基本依据,即反对和反对。

基础主义和形式主义研究主义和形式主义研究主义和基础主义 A拉卡托斯认为,在现有的关于科学合理性的理论中,是唯一能够对科学的合理性作出较好说明的理论。

丹尼特意向系统理论探微

丹尼特意向系统理论探微
阐述了哲 学家塞 尔对于丹尼特意向性 系统理论 的责难。通过分析 , 笔者认为这种 责难是不成立的。
关键词 : 向 系统 ; 意 大众 心 理 学 ; 消 主 义 ; 取 实在 论 中图分类 号 :一 9 B4 文献 标识码 : 文章编 号 :0 5 5 1 (0 0o — 0 1 0 A 1 0 — 3 22 1 )7 0 5 — 2
统 的行 为 了。
与实在论相反 , 取消主义完全否认 信念 、 欲望等这些东西 场 。 但是 , 当被预测的对象变得复杂时, 物理立场就不适用 了。
这时候 , 就需要转到设计立场。 因为我们知道所有 的钟都
被设计成与时间同步的 , 所以 , 我们可 以不论 钟表 的物理和机
械构成 , 而直接预测钟在三点近乎准确地显示这个时间。 设计
弃 和取 代 。
角度来预测系统行为的立场 , 被丹尼特称为物理立场。 我们 预 测星球的运转 、宇宙飞船的运动 ,所采取 的都是这样一种立
比如 , 预测钟的行为 。我们知道 , 有各种各样的钟 , 如电子钟 、 机械钟等 , 他们在构造上差别 巨大 。 如果从物理立场来预测钟 的行为 , 其困难可想而知 , 更不用说预测象棋程序这样 复杂系
些 问题 就是 丹 尼 特 的 意 向 系统 理 论 所 试 图给 出 回答 的 。
物的行为能够取得成 功。丹尼特既反对实在论者在本体论上
困难 之 下 , 尼 特 提 出 了意 向系 统理 论 。 丹
又想从取消主义者那里拯救信念和欲望。 在这种 理论承诺 了信念和欲望 的存在。 信念和欲望真的存在 吗? 信念 的毫无节制 , 二 、 种 立场 三


实在论、 取消主义和解 释主义
和 的 实在 论 ” 。

西方哲学和社会理论中的自然主义

西方哲学和社会理论中的自然主义

西方哲擘和社会理论中的自然主义
调、唯心主义的唯理主义、历史学派不断对自然主义的观念和方法表示质疑,加 之传统唯物主义的衰落,与自然主义密切相关的实证主义备受诟病,这些因素使 自然主义的研究主题在二十世纪发生了转向。实在论的观念代替了自然主义的本 体论.自然化的认识论代替了基础主义的认识论,批判的自然主义扬弃,近代自 然主义刻板追求客观性,贬抑本体论的缺陷,成为当代哲学和社会科学中新的话 语形式.
monism ofphilosophy.Naturalism opposed to occultism,transcendentism,
scientism,practising and SO on.Therefore,the way ofnaturalism was applied
abroadly in the developing history ofthe west social theory.In the early days of the study of socifl theory,it represents empiricism and positivism.Since the middle period of twenty century,the orthodox consensus position of positivism Was oppugned and weakened in the study of social theory.How to
在社会理论中,自然主义的表现形式纷繁复杂,主要的流派包括社会物理学 与社会生物学等理论,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功能主义、结构功能主义、冲突学派。 自然主义的社会理论认为,个人和心灵是自然界与社会长期进化的结果,因而, 社会优先于个人;可以用自然科学的或者实证主义研究方法对社会进行研究。社

教育学笔记-教育哲学

教育学笔记-教育哲学

可能的;形式是积极的、现实的;“没有质料的形式”是一切事物的最后目的,并且作为运动的最终原因,是第一推动力。

育,使他们的身体、德行和智慧得以“和谐”的发展。

经院哲学2.唯实论(实在论)共相——独立于个别事物的本质,是精神实体,第一性的东西。

3.唯名论:个别事物是真实存在的,是第一性的。

极端唯名论:否认一般的意义,认为没有所谓“共相”。

温和唯名论:事物的相似性或共同性还没有达到事物一般本质的理解。

从经验主义到科学主义。

洛克:事物的第一性质,如体积、形状是客观的;第二性质,如色、味、声是个体独有的,是非客观的。

贝克莱:事物的第一性质和第二性质都是主观的。

☆事物的性质是部分或完全由主观决定的,洛克和贝克莱都受到了神学思想的影响。

休谟:人的认识只能局限于经验的范围,经验之外的物质或精神存在是不可知的。

2.从理性的人本主义到非理性的人本主义。

渊源: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用来反对神本主义的人本主义,坚持人的理性是检验一切问题的唯一标准。

发展:黑格尔提出人的理性来源自宇宙理性,即所谓“绝对精神”或“绝对理念”,它是宇宙的本质和万物的本原,人的理性活动不过是它的外化阶段。

德国唯意志论:叔本华,生存意志;尼采,权力意志。

(社会学的创始人)“实证”一词来源于拉丁文positivus,意思是肯定、明确、确切。

孔德排斥任何神学的、形而上学的和绝对的观念,拒绝对本体论(世界的本原)的研究。

实证论认为,超出主观经验的知识是不可靠的,也是不可知的,因为没有感觉就没有世界。

它还认为超出经验的本体论问题应当取消,主张用科学取代哲学,而科学的使命就是发现经验世界中的规律。

第一,实证哲学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唯一合理的方法,去显示与证明智力发展的逻辑规律;第二,实证哲学将指导我们改造教育的体系;第三,由于它是对科学进行总括性的研究,所以它能推动各门科学的进步;第四,可以认为它是改造社会的唯一巩固的基础。

一是与虚幻对立的真实,实证哲学的特征就是“一贯注重研究我们的智慧真正能及的事物”,而总是撇开神学阶段和形而上学阶段那样对无知事物的关心。

浅析感受性在丹尼特异现象学中的地位

浅析感受性在丹尼特异现象学中的地位

理论系统 ,为我们提 出一 条截然不 同的思路 ,来 解释意识及 他如何化解感受性存在于意识 中的不稳定性 。 感受性问题 的来源


在当代心灵哲学 中对感受质 ( q u Ni a )的问题争论 不休 , 其主要原 因是感受质作 为一个 中介衔接着我们意识与外界物 质世界 的桥梁 ,对 于感受 质的探讨 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 意识 的本 质而 这也是 其在 心灵哲 学 中被争议 不断 的重要 原 因。感 受质 ( q u a l i a )这一 词究 其来源 与词义 ,可 以说 有多 种不 同的版本 ,它 的产生可以追朔到古希腊时期柏拉图 《 美
解释老庄 的。这 与他 “ 儒 学为体 、诸子为用”的思想也是相
统一 , 决定 了 “ 无为”实质上不是无所作为 ,而是有为 和无
为的统一 。
( 三 ) 自由思 想
“ 逍遥 ”的 自由思想是 庄子哲学思想 中的主要精神 , “ 逍” 为无拘束 ,“ 遥 ”为无穷尽 ,“ 逍遥”则是 自由 自在 ,指人 的 精神上 的 自由 , 这种思想在历史发展 中影 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
是傅 山是欣赏庄子所说 的大鹏的 ,傅 山以大鹏 自勉 ,崇 尚大 鹏 漠视荣华富贵 ,借此斥责庸俗 的人 ,歌颂奋进 的人 ; 同时 赞扬大鹏飞得高望 的远 ,无拘束 ,有很高远 的思想境 界 ,不 像 小鸟般在榆枋中视野狭隘 ,俗气又极具奴性 。清朝人 主中 原 ,咯笼络知识分子 以达到巩 固统治 的 目的 ,而傅 山及 其不 配合 ,坚决不入仕清朝 ,不为世俗功名利禄所 牢笼 ,重 视保 持 自身人格上 的独立和尊严 。不仅如此 ,傅 山在其 诗画作品 当中也有着 “ 逍遥” 的情操 ,日常生 活中也受 到 “ 逍遥”的

认知科学的功能主义本体论_魏屹东

认知科学的功能主义本体论_魏屹东

认知科学的本体论要研究心理状态和过程的性质及其与物理状态和过程的关系。

S tillings 将它概括为四个方面:(1)在信息处理系统(人和计算机)中,如何说明心理和物理事件之间的关系;(2)认知的计算机模拟程序对预测人的行为是否仅仅是有用的计算工具;(3)具有某种内容的心理状态如命题态度的性质是什么;(4)认知科学对感受性能够提供怎样的说明[1]。

本文就这四个问题从功能主义角度展开分析与讨论。

一、功能主义作为认知本体论构架在认知科学中,图灵机是计算表征模型的基础。

它包括三个命题:(1)设计由符号逻辑完成,并建立适当的翻译程序;(2)机器学习可以使计算机通过经验归纳并演绎地发现知识;(3)人性化的界面使机器能够适应人,从而使它获得知识。

这三个命题一直是人工智能要实现的目标,它们表明了心理状态和物理状态之间的可计算关系。

但是,图灵机如何说明心智的信息处理状态和大脑的生物状态之间的关系呢?功能主义对这种关系给予了充分说明。

在认知问题上,功能主义主要有三种:机器的、心理的和类功能主义。

我将它们称之为认知功能主义。

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每个都给予心理状态和物理状态关系的一个恰当说明。

第一,机器功能主义提供了用物理状态说明心理状态的基本模型。

图灵机是机器功能主义采用的模型,它表明了心理状态对生物状态的关系。

图灵机既是一个物理系统,又是一个抽象计算装置。

只要它处于一种特殊物理状态,它也就处于一种特殊机器状态,并执行一些特殊的计算与其他图灵机相匹配。

这里没有什么关于它的计算状态与它的物理状态如何相关的问题,也不存在心身问题。

这种物理机器如何能够执行像加法这样的心理操作呢?机器功能主义假定系统的每一机器状态就是可计算表征系统的物理状态,并声称这对于人也可能是真的,因为图灵机可以表征人的信息处理系统,它们像人一样是有限的物理系统。

如果我们是物理地显示的信息处理系统,那么我们在功能上就等同于某些图灵机T 1和T 2。

丹尼特多重草稿模型的合理性论证

丹尼特多重草稿模型的合理性论证

一、多重草稿模型对笛卡尔剧场模型的批判提到有意识的头脑,我们的脑海中就会自然而然地出现这样一种观点:有意识的头脑是一个观察者。

他接受宇宙中特定连续的时空中所能得到的信息。

因此,心灵是主体性的视点。

[1](P101)从运动的角度看,沿着时空轨迹可以观察到或经历到什么决定了它像一个在时空中可移动的点。

例如,远距离烟花的声音和表象的分离是由声音和光的传播速度不同造成的,所以尽管它们同时出发,却在不同的时间到达观察者。

但是,如果我们想在更微观的时空角度上寻找大脑中这个视点的确切位置,就会发现原来在大尺度上的那些习以为常的假设并不可行。

大脑中并没有一个单一的能接收所有信息的视点,这一事实会导致一些反直观的结果。

正如烟花的例子提醒我们的那样,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快的多,但是大脑处理视觉刺激的时间比处理听觉刺激的时间要长。

正如神经科学家波佩尔所指出的,由于这些抵消平衡的差异,“同时视野”约为10米。

光和声音在距离观察者10米远的地方同时离开一个点,它们所产生的神经反应就会在同一时间“到达中枢”。

[2]我们能让这个数字更准确吗?最根本的问题是解决什么是大脑的“终点线”。

如果我们能说出位置,我们就能准确地推断出经验是什么时候发生的,反之亦然,如果我们能准确地说出它是什么时候发生的,我们就可以推断出大脑中意识体验的位置。

笛卡尔(Rene Descartes )很早就提出了一个看起来如此自然和具有吸引力的想法,以至于直到现在都一直渗透在我们的意识中。

笛卡尔认为,大脑确实有一个中心:松果腺,它是进入到意识头脑的通道,笛卡尔为它设定了一个角色:一个人要意识到某件事,从感官来的信息必须先达到这个车站。

在那里,形成一种神奇的互动,也就是人的物质性大脑和非物质性心智之间的互动。

我们把这种“大脑中的驻地”(centered locus )的观点称为“笛卡尔唯物主义”,笛卡尔唯物主义认为,在大脑某个地方存在一个终点线,它标出一个位置,即笛卡尔口中的松果腺它就像一个剧场,信息排着队依次在这个剧场“呈现”,才能被你意识到。

山西省第六次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1)

山西省第六次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1)

山西省第六次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二等奖获奖名单一等奖(21项)序号成果名称申报人单位001 数学实在论的语义分析及其意义(论文)康仕慧山西大学002 构建地方公共财政体系(编著)郑建国省财政厅申长平等省财税专科学校003 跨国公司R&D国际化及在华R&D投资研究——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研究(专著)樊增强山西师范大学004 煤炭资源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福”与“祸”:基于山西的实证分析(论文)景普秋等山西财经大学005 山西典商研究(专著)刘建生燕红忠等山西大学006 农村经济发展与经营管理丛书(编著)崔富春等山西农业大学007 建立干部公开选拔量化指标的探讨(论文)李高山省委党校008 Regulating mine land reclamation in developingcountries: the case of China(发展中国家矿地复垦的法律规制:以中国为例(论文)曹霞山西财经大学009 中国近代大学创立和发展的路径------从山西大学堂到山西大学的考察(专著)王李金山西大学教育部省部共建工作研究中心010 理科教师教学行为发展研究(专著)梁永平山西师范大学011 元代辞赋研究(专著)李新宇山西师范大学012 当代文学观念与批评论(专著)侯文宜山西大学013 走向田野与社会(专著)行龙山西大学014 战争·革命与乡村社会:晋西北租佃制度与借贷关系之研究(专著)张玮山西师范大学015 在自主创新中建设和发展先进文化(论文)艾斐省文化创新研究中心016 科技项目完成情况的模糊综合评价研究(论文)梁吉业等山西大学017 人才资源的经济学分析(专著)李志江吕梁市委组织部018 会计理论研究(专著)李端生山西财经大学019 纵论出版产业的科学发展(专著)齐峰山西出版集团020 元杂剧通论(上下)(专著)田同旭山西大学021 晋方言语音史研究(专著)乔全生山西大学二等奖(64项)序号成果名称申报人单位001 论邓小平的政治监督思想(论文)郭学旺山西师范大学002 丹尼尔•丹尼特的意向战略及其理论意义(论文)王姝彦山西大学003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通论(编著)师谦中北大学吴俊清等太原工业学院00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三个维度(论文)赵宇霞山西大学005 关于现阶段我国非公有制企业劳动者地位的若干思考(论文)邸敏学山西大学006 典型悖论之统一消解原理:证伪预设——悖论研究的误区与爱因斯坦的启示(论文)张铁声省社科院007 矿产资源有偿取得法律问题研究——以山西煤炭资源有偿使用为例(论文)王继军山西大学008 我国社区矫正实施中的问题及对策(论文)谭恩惠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009 地理标志的法律保护研究(专著)赵小平山西大学010 分配·权利与和谐社会(编著)王满春省人民检察院原玉廷太原师范学院011 统筹城乡发展的税收法律制度研究(专著)薛建兰山西财经大学012 我国科技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朱丽君山西大学013 马克思主义利息理论与西方现代利息理论的比较:继承与借鉴(论文)闫素仙山西财经大学014 我国二元经济转化的理论与模式——一个有别于西方古典经济论的二元经济结构转化模型(论文)杨俊青山西财经大学015 从技术引进导向技术创新的一段跋涉——1960 年代前半期中国在引进技术基础上的技术创新(论文)林柏山西大学016 中国中小企业融资:理论•借鉴•融资体系的构建(专著)武巧珍山西财经大学017 晋商研究当代文库(专著)崔满红山西财经大学018 中国高校大学生医疗保险透视(论文)张青枝山西财经大学019 中国区域金融协调发展研究(专著)尹优平人行太原中心支行020 服务贸易自由化与竞争力(专著)郭根龙山西师范大学021 价格指数的理论与方法(专著)高艳云山西财经大学022 习惯形成下的缓冲储备行为(论文)杭斌山西财经大学023 中国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研究(论文)沈沛龙山西财经大学024 山西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研究(论文)王宏英省社科院苏星海太原科技大学曹海霞省社科院刘立新山西焦煤集团025 由我国个人所得税免征额调整引发的思考(论文)彭月兰山西财经大学026 山西装备制造业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李劲民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027 资源型企业国际化战略研究(编著)白原平山西焦煤集团028 数学启发式教学研究(专著)韩龙淑太原师范学院029 生命哲学视野下的终身教育价值观(论文)薛勇民山西大学030 我国优势项目高水平运动员参赛风险的识别评估与应对(专著)石岩山西大学031 语文课程标准“发展思维”目标与实施的科学性探讨(论文)武永明山西师范大学032 探索创新发展——科学教育专业建设与王尚义阎元红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编著)张虎芳太原师范学院033 明清晋商巨贾的人格结构研究(论文)杨继平山西大学034 黄河中下游家族村落民俗与社会现代化(专著)段友文山西大学035 清末民初汉译法国文学研究(1897-1916)(专著)韩一宇太原师范学院036 台阁体新论(论文)郭万金山西大学037 从“山药蛋派”到“晋军后”——山西三次小说创作高潮再审视(论文)傅书华太原师范学院038 挑战与应战冲突与融合——伊斯坦布尔城市现代化历程(论文)车效梅山西师范大学039 《白虎通义》思想的历史研究(专著)向晋卫山西大学040 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问题研究的回顾与思考(论文)乔新华山西大学041 逝去的繁荣:晋蒙粮油故道研究(专著)张世满山西大学042 循环经济发展各阶段仿真研究(论文)薛耀文太原科技大学043 资源管理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专著)赵国浩山西财经大学044 硅谷与中关村人才聚集效应及环境比较研究(论文)牛冲槐太原理工大学045 企业知识转移中的机制设计研究——以汾酒股份“细节管理”的推行为例(论文)李景峰山西大学046 基于共同治理的管理者财务激励模型研究(论文)油晓峰山西财经大学047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学术研究环境分析(论文)段志光山西医科大学048 不动产静态与动态评估方法(专著)张所地山西财经大学049 煤矿安全心理测评技术与应用(专著)栗继祖太原理工大学050 论科技型中小企业实现自主创新的动因与有效组织(论文)王文昌山西农业大学秦作栋省科技厅051 符号运用策略对女性主义传播效应的影响(论文)畅引婷山西师范大学052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理论与实践研究(专著)谭克俭省社科院053 大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战略规划研究(专著)曹昌智省城市科学研究会054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论文)王国霞山西大学055 歌唱从心开始(专著)王珣山西艺术职业学院056 繁峙岩山寺壁画中的建筑及其特征(论文)徐岩红山西财经大学057 汪立三钢琴音乐创作中的传统因素(论文)张瑞蓉山西大学058 实用普通话教程(专著)邓明晋中学院059 万荣方言两字组连读变调和轻声——兼谈山西方言重轻式两字组轻声调值的类型(论文)吴建生省社科院060 晋源方言研究(专著)王文卿太原师范学院061 英国公司法精要(译著)樊云慧山西财经大学062 会话分析(编著)于国栋山西大学063 任务型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论文)李广凤山西大学064 艺术英语(专著)郭燕玲广播电影电视管理干部学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丹尼特的意向模式实在论摘要:丹尼特通过对意向模式所引起的争议的回应,再次向我们证明意向模式并不像工具主义者所认为的那样只是有用的预测工具,它是真实的,是在千百万年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特定的行为倾向。

关键词:生命游戏意向立场意向模式实在论工具主义[中图分类号] N0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7326(2012)10-0017-04本文的目的就在于探究丹尼特如何利用他非常看重的思想实验工具——生命游戏,来对意向模式的基础即“模式”这一概念进行分析进而论证自己的意向模式实在论,同时阐明这种实在论如何能够帮助丹尼特回应工具主义的质疑。

一、意向模式实在论的基础:模式实在论意向模式是从意向立场追踪到的人的行为模式,对它的理解应建立在对“模式”这个关键概念的理解上。

只有明晰了模式的内涵,才能明确什么是意向模式;只有肯定了模式的实在性,才能理解意向模式的实在性。

因此意向模式实在论产生的基础是模式实在论。

丹尼特对模式实在论的分析是借助“生命游戏”来完成的。

生命游戏是英国数学家J.H.康威(J.H.Conway)发明的细胞自动机,它并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游戏。

通常我们所理解的游戏应当是有玩家参与的,而生命游戏则是一个无玩家的游戏。

游戏发生在一个二维的坐标方格内,如果坐标方格的每一边由M个小方格构成,则该坐标方格就有M2个小方格。

每一小方格都代表一个或“生”或“死”的细胞。

我们可以把这个坐标方格看成是一个生命世界,这里每个细胞的初始状态(我们称为第零代)是由玩家给定的。

初始状态之后每个细胞在每一代的生存状态都取决于与它相邻的8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的邻居的状态(处于边界的细胞的邻居数量为5个,而处于四个角上的细胞的邻居数量为3个)。

整个生命世界的演化所遵循的规则如下:1、有3个活邻居的细胞在下一代为生(无论当前状态如何);2、有2个活邻居的细胞保持当前状态至下一代(当前为生则下一代还为生,当前为死则下一代仍为死);3、在其它情况下,该细胞下一代为死。

这几条简单的规则就是生命世界的全部物理规则。

一旦初始状态给定,游戏就会根据规则自动向前推进。

玩家无需再干涉游戏的进程,只要静静观察这个生命世界里全部细胞的演化状况即可。

即使不借助计算机模拟,观察者仍然可以准确无误地根据规则确定每个细胞在每一代的状态。

因此从细胞演化这个层面上讲,在观察者眼里生命世界不存在任何意外。

生命游戏尽管规则相当简单,但它能够产生的效果却大大出乎人们的预料。

某些极不起眼的初始状态能够幻化出相当神奇的演化过程。

最简单也最能说明问题的是被命名为“滑行物”(glider)的初始状态。

滑行物只有5个活细胞,如果我们对一个由4行4列构成的区域内的16个方格分别以C1、C2…C16命名,那么滑行物的初始状态即第零代的活细胞分布在C2、C7、C9、C10、C11所代表的格子内。

当演化开始时,第一代C5、C7、C10、C11、C14为活细胞,第二代C7、C9、C11、C14、C15为活细胞,第三代C6、C11、C12、C14、C15为活细胞。

第四代活细胞的位置分布与第零代的活细胞分布完全一致,只是整体位置向东南方向移动了一格,同样第五代、第六代、第七代的活细胞分布也在整体向东南移动的情况下分别对应第一、二、三代活细胞的分布,如此循环往复。

这样我们发现,滑行物的演化过程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它只有四种形态,它们依次出现形成一个周期并且每一周期的位置与上一周期相比都向东南方向推进一格。

这种规律性使我们在观察滑行物几代的演化过程之后,就可以很轻松地辨别出它的周期性并据此预测它下一代的状态,而无需对生命世界里每个方格的状态都运用一遍规则。

也就是说,我们可以用比逐一计算每个细胞的状态更高效的方法来获得关于滑行物下一代状态的信息。

如果我们想向他人传递关于滑行物的信息,也不必逐一描述每个细胞每一代的状态而只需像上文中那样做言简意赅的刻画。

这种简洁的刻画正是丹尼特所谓的“模式”(pattern)。

受数学家G.蔡廷(G.Chaitin)的启发,丹尼特提出了“模式”的定义:一个数据系列不是随机的——具有一种模式——“当且仅当存在某种更高效的方式去描述它”○1。

换句话说,如果对一组数据的描述可以不必逐一刻画每个数据,而是将数据组“压缩”成更简洁的表达式,那么该数据组就是有模式的。

例如下面的数组:149162536496481100我们很容易看出这组数据中的模式,即“自然数1到10的平方数”。

在生命世界里,每个初始状态的演化过程都构成了像计算机数据那样的一个二进制数据组。

在观察这样的数据组时,假如我们的眼光仅仅停留在单个细胞在每一代的状态变化上,那么生命世界不存在“滑行物”这样的“模式”,存在的只是不断变化的黑白方格;如果我们换一种视角,把具有“那样”一种初始状态的细胞分布看成是一个边变化边运动的滑行物,那么我们就在生命世界里辨别出了“模式”。

除了滑行物,生命世界里还有许多模式,利用它们,我们将获得巨大的预测能力,能够非常高效而精确地预测数据的趋势。

在丹尼特看来,只要模式能够对数据的表达方式进行压缩,那么真实的模式就存在于压缩的表达式中,并且是不依赖视角的(perspective-independent)。

如果你看出了模式,证明你恰好碰对了视角;即使没人能看出模式,模式依然存在:“数据中存在的模式——是真实的——如果对数据的一种描述比比特地图更高效,无论是否有人能够编制它”○2。

这就是丹尼特对于模式的本体论承诺。

二、意向模式实在论的形成:意向立场的运用上文中的第一种视角就是丹尼特所谓的“物理立场”(the physical stance),它是根据系统的物理状态和物理规律来预测系统行为的一种策略。

第二种视角则是丹尼特所说的设计立场(the design stance),它设想系统将依照设计去行动。

设计立场是比物理立场更高级的解释和预测策略,它产生了另一个本体论空间。

生命世界里的各种模式都是该空间中的存在物,这些存在物从物理立场是不可辨别的。

而意向模式的产生则缘于一种更高层次的解释和预测策略——意向立场,它同样从较低层次的立场是不可辨别的。

像生命世界里的数据一样,我们的日常行为也可以看作是一组庞大而复杂的数据。

当我们需要对人的行为进行解释时,民间心理学提供了理解这些数据的一个很好的视角。

民间心理学的本体论空间中存在着诸如“信念”、“愿望”这样的意向性概念(也被称为命题态度)。

通过意向状态归属的策略,民间心理学对行为数据进行压缩,进而对人的行为作出合理的解释和预测。

多数哲学家对民间心理学的预测力都持肯定态度,它的成功有两方面暗示:首先,完全无模式的数据既是不可压缩的,也是不可预测的。

如果人的行为可预测,那么当中必定存在着某种模式;其次,通过意向状态归属,我们可以追踪到人的行为中的模式,因而在预测未来行动方面获得巨大的能力。

意向状态归属的策略就是丹尼特所谓的意向立场。

“这个策略就是采用一个预设来解释某个物体,这个预设说,那个物体接近以最佳方式设计的(或合理的)自我关心的行动者这一理想。

”○3丹尼特相信,“当我们从‘意向立场’对行动者(可见的)行为进行‘彻底的解释’(radical interpretation)时,就可以辨别出模式”○4。

我们首先假定被解释者是一个理性行动者,因此他的一切行为都应被视为合理的,是为实现某个目标而采取的。

然后,根据丹尼特的原则:“属于该系统的信念和愿望就是那些使系统的行为有意义,使系统行为成为可获得的最合理的行动过程的信念和愿望”○5,我们进行意向状态归属,这样我们就得到了由一系列信念、愿望等意向状态所组成的行为模式。

假设你看到一个人拿着杯子走到饮水机那里接了一杯水,根据意向立场,他的这一系列行为的目标就是喝到水,这个目标的实现是缘于:这个人“知道”自己渴了,他“相信”饮水机里有水,他“想要”从饮水机里得到水。

这就是我们采用意向立场所追踪到的由意向状态组成的行为之“意向模式”(intentional patterns)。

利用意向立场产生意向模式进行预测的过程非常简单。

你不必了解系统的物理结构和物理规律,也无需清楚系统实现目标的途径,只要把系统想象为拥有意向状态的理性行动者,就可以对系统的行为进行解释和预测。

因此,基于意向立场的预测是最高效的。

而另一方面,作为对意向系统行为数据的压缩,意向模式虽然具备了处理复杂数据时所必需的经济性,但意向模式本身是有风险的。

这是由于产生意向模式的意向立场的应用需要一些附加条件:目标系统不仅要具有一定程度的理性和行动的目标,还要具备实现该目标所必需的各种意向状态并能够借助它们实现目标。

相比这下,物理立场因其是完全根据系统的物理状态和物理规律进行预测,所以风险(即出错率)最小而代价(即花费的时间和精力等)最大,就像我们在生命世界里运用规则预测细胞的状态变化那样,精度高但难度大。

设计立场的情况处于二者中间。

在丹尼特看来,如果目标系统只是相对简单的系统,如闹钟或恒温器,设计立场也能够满足解释和预测的要求。

一旦系统的复杂性和智能性增加,设计立场便不能胜任预测工作,我们就必须转向意向立场。

尽管采取意向立场存在风险,意向模式也可能存在瑕疵,但为了能够在看似杂乱无章的行为数据中追踪和把握目标系统的行为趋势,我们冒险上升到最高层次的解释策略也是可以接受的。

依照丹尼特对模式的理解,如果对一个系统行为的物理层次的描述可以用一种更高层次的描述来压缩,那么该系统的模式就在压缩的数据中。

意向模式就是对人或其它智能系统的行为数据从意向立场进行压缩的结果,因此意向模式就是人或其它智能系统的行为模式,该模式使得智能系统的行为统一在一个合理的目标和理性的目标实现策略上。

像生命游戏中从设计立场追踪到的各种模式一样,从意向立场追踪到的意向模式也是真实的,它们从物理立场和设计立场都不可辨别。

也许这种意向模式或多或少存在缺陷,但就其经济、高效与实用性而言,意向模式仍不失为一种解释和预测复杂系统的最佳途径。

如果我们不对生命世界采取设计立场,我们就错过了隐藏在细胞演化过程中的真实的模式;如果我们不对人这样的智能系统采取意向立场,我们同样会错过隐藏在智能系统行为之中的真实的模式。

丹尼特就此对意向模式的实在性作出了本体论承诺。

三、意向模式实在论的争论:工具主义质疑虽然丹尼特一再强调意向模式是真实的,但就其对该模式进行的实用性描述而言,难免使意向模式给人留下工具主义的印象——意向模式只是一种好用的解释和预测工具,其价值在于它产生的巨大的解释力和预测力,而非其本身具有实在性。

不能确定产生意向模式的意向归属行为不只是归属者的一种武断行为○6。

这就是意向模式引起的最大争议——工具主义质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