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人教版必修1习题:5.4.2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光合作用的过程 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5章第4节第2课时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和过程 Word版含解析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5章第4节第2课时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和过程 Word版含解析

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第2课时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和过程1.光合作用的实质是( )A.把CO2转换成ATPB.产生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C.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ATP中D.把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答案:D2.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最初用于( )A.CO2的固定B.C3的还原C.将水分解为氧和[H] D.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答案:C 3.下图表示光合作用的过程,其中Ⅰ、Ⅱ表示光合作用的两个阶段,a、b表示相关物质。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阶段Ⅰ表示暗反应B.阶段Ⅱ表示光反应C.物质a表示[H] D.物质b表示C3答案:C 4.进行正常光合作用的叶片,如果叶绿体中[H]的含量相对稳定,在如图中a 点时突然停止供给CO2,能表示叶绿体中[H]含量变化的曲线是( )答案:B5.如图表示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做的实验,在叶片照光24h后,经脱色、漂洗并用碘液处理,结果有锡箔覆盖的部分呈棕色,而不被锡箔覆盖的部分呈蓝色。

本实验说明( )①光合作用需要CO2②光合作用需要光③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④光合作用放出氧⑤光合作用制造淀粉B.③⑤A.①②D.①③C.②⑤答案:C 6.下图1表示光合作用部分过程的图解,图2表示改变光照后,与光合作用有关的五碳化合物和三碳化合物在细胞内的变化曲线。

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1)图1中c表示的物质是________,它由________产生,其作用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

(2)图1中ATP形成所需的能量最终来自于________。

若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14CO2,则14C最终进入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

(3)图2中曲线a表示的化合物是________,在无光照时,其含量迅速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生物必修1课时作业10:5.4.2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光合作用的过程

高中生物必修1课时作业10:5.4.2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光合作用的过程

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4节第2课时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光合作用的过程1.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下列关于叶绿体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 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分布在类囊体腔内B. H2O在光下分解为[H]和O2的过程发生在基质中C. CO2的固定过程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D. 光合作用的产物——淀粉是在基质中合成的2.在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光反应不需要酶,暗反应需要多种酶B.光反应储存能量,暗反应释放能量C.光反应固定CO2,暗反应还原CO2D.光反应消耗水,暗反应消耗A TP3.在下列关于光和作用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光反应离不开色素的作用B.暗反应必须在黑暗的条件下进行C.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ATP和CO2D.暗反应的产物是氧气和有机物4.关于光合作用的叙述,下列正确的一项是()A.光合作用的两个阶段均有[H]和ATP产生B.光合作用中产生的O2来自于CO2中的氧C.光合作用固定CO2的是一种C5化合物D.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必须在暗处进行5.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下列参与暗反应必需的物质是A.H2O、CO2、ADPB.CO2、[H]、ATPC.H2O、CO2、ATPD.[H]、H2O、ADP6.如图甲为叶绿体结构模式图,图乙是从图甲中取出的部分结构放大图。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中生物膜的面积主要靠内膜向内折叠成嵴而增大B.乙图所示的结构来自甲图中的③C.③中的所有色素分子都可以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D.ATP的合成场所是④,分解场所是③7. 下图是某植物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物质变化示意简图,其中a、b表示物质,①~④表示生理过程。

据图回答:(1)图中物质a是___,①过程中与a物质产生有关的色素分布在__________上。

(2)②过程中发生的能量变化是________,图中生理过程的能量最终来源于_____。

(3)当b供应量突然减少时,C3、C5的含量变化分别是____________,④过程中a利用的具体部位是____,若无a供应,则此植物细胞呼吸的产物一般是_______。

2021-2022学年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1作业:5.4.2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和过程

2021-2022学年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1作业:5.4.2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和过程

课时分层作业(十九)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和过程(建议用时:40分钟)题组一光合作用的过程1.光照下用H182O培养绿色植物,则下列物质中首先能检测到放射性的是()A.氧气B.二氧化碳C.五碳化合物D.丙酮酸A[光照下用H182O培养绿色植物,H182O首先参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分解为氧气,A正确。

]2.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水的光解()A.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B.产物为氢气和氧气C.所需能量来自ATPD.速率与色素含量、光强等有关D[光合作用过程中水的光解发生在基粒类囊体膜上,产物为[H]和氧气,所需能量来自色素吸收转化的光能,因此水光解的速率与色素含量、光强等有关。

] 3.下列物质中,可以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被消耗的有()A.水、二氧化碳、ATP B.氧气、水、ATPC.水、ADP、Pi D.ADP、C3、水C[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发生的光反应,有ATP的形成和水的光解。

] 4.下列化合物与植物光合作用的关系,错误的是()选项化合物主要生理作用A ATP 参与CO2的固定B 酶催化光合作用中的化学反应C 叶绿素捕获光能D H2O 参与O2和(CH2O)的形成A[CO2的固定不需要消耗能量,ATP用于暗反应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A 错误;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中的化学反应都需要酶的催化,B正确;叶绿素的作用是捕获吸收光能,C正确;H2O参与光反应中水的光解生成O2和[H],[H]参与暗反应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生成(CH2O),D正确。

]5.在光合作用中,不需要酶参与的过程是()A.CO2的固定B.叶绿素吸收光能C.三碳化合物的还原D.ATP的形成B[叶绿素吸收光能的过程中不需要酶的催化。

]6.右图所示为叶绿体中的某种结构及其上发生的物质和能量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中的①是植物吸收的水分子B.光合色素都分布在结构②上C.光能转变为储存在ATP中的化学能D.[H]、O2和ATP都能用于暗反应D[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用于暗反应,O2释放出去或被线粒体利用。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一导学案:5.4-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二)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一导学案:5.4-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二)

第五章第四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二)【教学目标】1.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相识过程。

2.简述出光合作用的原理、原料、产物、条件和反应场所。

【教学重点】1.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2.光合作用的过程、反应场所、原料、产物和反应条件。

【教学难点】1.光合作用的发觉及探讨历史。

2.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暗反应过程及相互关系。

【课时支配】 3课时第2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通过初中生物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植物的每一片绿叶就似乎是一个“绿色工厂”,源源不断地生产着有机物,绿色植物生产有机物的过程是通过什么生理过程完成的呢?完成这项生理过程的场所是哪里?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分别是什么?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今日来共同学习光合作用的相关学问点。

进而绽开本节内容。

自主学习一:请同学们细致默读课本P101--102页“光合作用的探究过程”部分内容。

完成下列填空:1.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植物生长所需的物质全来源于土中。

2.1648年,海尔蒙特(比利时)做了盆栽柳树称重试验,得出柳树生长所需的养分物质是从水中获得。

他没有相识到空气中的物质参加了有机物的形成。

3.1771年,英国的普里斯特利做了一个出名的试验,通过试验他得出了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他并没有发觉光的重要性。

4.1779年,荷兰的英恩豪斯证明5.1785年,由于发觉了空气的组成,人们才明确绿叶在光下放出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汲取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1804年,法国的索叙尔通过定量探讨进一步证明二氧化碳和水是植物生长的原料。

7.1845年,德国的梅耶依据能量转化与明确指出8.1864年,德国的萨克斯发觉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他做了一个试验,通过试验,胜利的证明9.1880年,美国的恩格尔曼发觉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氧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

高中生物必修1课时作业9:5.4.2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光合作用的过程

高中生物必修1课时作业9:5.4.2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光合作用的过程

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4节第2课时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光合作用的过程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将绿色叶片放在暗处几小时,然后把此叶片一半遮光,另一半曝光。

经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成功地证明了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

这个实验的自变量是()A.有无光照B.光照时间C.光照强度D.是否产生淀粉2.下图是卡门利用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实验的示意图。

图中A物质和B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是()A.1∶2B.8∶9C.2∶1 D.9∶83.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光反应在类囊体的薄膜上进行,暗反应在叶绿体的基质中进行B.光反应需要光,不需要酶,暗反应不需要光,需要多种酶C.光反应吸收光能形成A TP,暗反应将A TP中活跃的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D.光反应分解水生成[H]并放出O2,暗反应最终将CO2还原成(CH2O)4.叶绿体中,ATP、ADP的运动方向是()A.ATP和ADP同时由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薄膜上运动B.ATP和ADP同时由类囊体薄膜向叶绿体基质运动C.ATP由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薄膜运动,ADP则向相反方向运动D.ADP由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薄膜运动,A TP则向相反方向运动5.在光合作用过程中,不需要酶参与的过程是()A.CO2的固定B.叶绿素吸收光能C.三碳化合物还原D.ATP的形成6.为了研究光合作用,生物小组的同学把菠菜叶磨碎,分离出细胞质和全部叶绿体。

然后又把部分叶绿体磨碎分离出叶绿素和叶绿体基质,分别装在四支试管内,并进行光照,如图所示。

哪一支试管能检测到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过程()7.(2009·浙江高考)下列关于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A.无氧和零下低温环境有利于水果的保鲜B.CO2的固定过程发生在叶绿体中,C6H12O6分解成CO2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中C.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细胞呼吸过程中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ATPD.夏季连续阴天,大棚中白天适当增加光照,夜晚适当降低温度,可提高作物产量8.如图表示3株脱淀粉(经充分“饥饿”处理)的长势相同的同种植株放在透光的不同钟罩内,以下关于本实验目的的叙述中最准确的是()A.证明光合作用的必需条件是CO2B.证明光合作用的速率随CO2浓度的增大而增大C.证明过多的CO2抑制光合作用D.证明NaOH能促进光合作用9.如图表示植物细胞内的物质转化过程,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发生在生物膜上的生理过程有a、c、dB.有ATP产生的生理过程是b、c、dC.人体细胞内具有的过程是b、d两个过程D.在光照充足、条件适宜条件时,a强于b,c强于d10.(2010·海南高考)下列关于叶绿体的描述,错误的是()A. 基粒由类囊体堆叠而成B. 叶绿体被膜由双层膜组成C.暗反应发生在类囊体膜上D. 类囊体膜上具有叶绿素和酶二、非选择题(共30分)11.(7分)下图为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5.4.2《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教案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5.4.2《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教案
环学
分析讲解
学生活动设计
【提问】
1.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直接能源是?ATP
2.人体内形成ATP的途径是?呼吸作用
3.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那生物体内的有机物来自哪里?来自光合作用合成
4.什么是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场所?
二、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投影】学习目标
【课题概述】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植物重要的生理功能,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直接或间接地为各种动物提供食物来源,并更新空气。此过程常常和呼吸作用联系在一起,是高考中的重点考察知识点。
两位科学家当然不会对这种方法视而不见,他们用这种方法进行了探究。大家讨论应怎样设计实验?
结论: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水。
那么,有机物的合成过程又是怎样的呢?能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吗?
9、20世纪40年代,卡尔文实验
用14C标记CO2,供小球藻光合作用,追踪检测其放射性,得到了卡尔文循环,其中包括的主要分阶段为:
叶绿体
引入正课
师生一实验设计中各个变量
那么,光是必要条件,光到那里去了呢?
5、1845年梅耶
根据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指出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起来。
这些化学能储存在什么物质中?O2中能量很少,这些能量应该是存在于有机物中,这种有机物是什么?
6、1864年,萨克斯(德)的实验
黑暗处理→一半照光、一半遮光→酒精脱色→碘液显色(遮光处颜色没有变化,照光处变深蓝色。
CO2→C3化合物→糖类CO2→C3化合物→五碳化合物
抛开卡尔文实验,根据上述实验,你能总结出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吗?
经历了近200年的时间,科学家们才对光合作用的生理过程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因此科学发现是艰难的。没有科学的研究方法,以及综合利用各学科的成果和研究手段,不会有科学的发现。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5.4《光合作用的探索历程和过程》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5.4《光合作用的探索历程和过程》练习及答案

第2课时光合作用的探索历程和过程►达标练习1.(2018·广雅高一检测)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将绿色叶片放在暗处数小时“饥饿”处理(消耗掉叶片中的淀粉)后,再把叶片的一部分遮光,其他部分曝光。

一段时间后,将该叶片经脱色、漂洗再用碘蒸气处理,结果遮光部分不变色,曝光部分变深蓝。

下列有关本实验的分析及结论合理的是( )①本实验未设对照组②有无光照是遮光和曝光区域显现不同结果的惟一原因③实验初始时遮光和曝光区域均达到无淀粉状态④实验证明叶绿体利用光照将CO2转变成了淀粉A.②③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②③④解析:本实验采用的是相互对照的方法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

但不能证明叶绿体利用光照将CO2转变成了淀粉。

答案:A2.(2018·云浮高一检测)如图为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在适宜条件下栽培小麦,如果突然将c降低至极低水平(其他条件不变),则a、b在叶绿体中含量的变化将会是( )A.a上升、b下降 B.a、b都上升C.a、b都下降 D.a下降、b上升解析:据图分析,c是CO2,a、b分别是[H]和ATP。

光照不变,光反应顺利进行,[H]和ATP合成正常;CO2供应不足,CO2固定减弱,C3相对含量减少,导致C3还原消耗的[H]和ATP也减少,故a、b在叶绿体中相对含量上升。

答案:B3.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水的光解和葡萄糖的形成所需要的能量分别来自( )A.呼吸作用产生的ATP和光能B.都是呼吸作用产生的ATPC.光能和光反应所产生的ATPD.都是光反应产生的ATP解析:水在光下分解利用的是太阳光能,产生的ATP用于合成葡萄糖。

答案:C4.如图为水绵结构模式图。

恩格尔曼进行光合作用实验时,把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放在没有空气的黑暗环境里,然后用白光束对水绵细胞的不同部位(如a处)做点状投射,发现水中的好氧细菌明显聚集在叶绿体被光投射处;若将装片完全暴露在光下,好氧细菌则分布在叶绿体所有受光部位。

生物人教版必修1习题:5.4.2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光合作用的过程 Word版含解析

生物人教版必修1习题:5.4.2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光合作用的过程 Word版含解析

第22课时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光合作用的过程[目标导读] 1.阅读科学家对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掌握相关实验设计。

2.结合图5-15,掌握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以及二者的关系。

[重难点击]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以及二者的关系。

一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人们对光合作用的认识是一个漫长的渐进的过程,请阅读教材,完成下面内容,理解光合作用的实质。

1.普利斯特利的实验(1)实验过程①点燃的蜡烛与绿色植物,密闭——蜡烛不易熄灭。

②小鼠与绿色植物,密闭——小鼠不易窒息。

(2)实验结论:植物可以更新因蜡烛燃烧或小白鼠呼吸而变得污浊的空气。

(3)不足之处:①没有考虑到光照的影响。

②实验缺少空白对照,说服力不强。

2.英格豪斯的实验(1)实验过程:500多次植物更新空气的实验。

(2)实验结论:只有在阳光照射下,植物的绿叶部分才能更新空气。

(3)不足之处:没有阐明植物吸收和释放的气体的本质,后来人们才明确植物在光下放出的是氧气,吸收的是二氧化碳。

3.梅耶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推理,植物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起来。

4.萨克斯的实验(1)实验过程(2)实验结论:光合作用的产物除氧气外,还有淀粉。

(3)实验讨论①把绿叶先在暗处放置24小时的目的是消耗掉叶片中原有的淀粉,防止干扰实验结果。

②该实验如何形成对照的?答案树叶一半遮光,一半曝光,形成了对照。

③本实验除上述结论外,还证明了光合作用需要光照。

5.鲁宾和卡门的实验 (1)实验过程(2)实验结论: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

(3)该实验能否同时用8O 标记H 2O 和CO 2,然后检测产生氧气中的放射性?答案 不行。

无法确定放射性是来自H 182O ,还是C 18O 2。

6.卡尔文的实验(1)实验过程:用14C 标记CO 2供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然后追踪其放射性。

(2)实验结论:探明了CO 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即卡尔文循环。

7.根据上述探究总结光合作用的概念 (1)场所:叶绿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2课时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光合作用的过程[目标导读] 1.阅读科学家对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掌握相关实验设计。

2.结合图5-15,掌握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以及二者的关系。

[重难点击]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以及二者的关系。

一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人们对光合作用的认识是一个漫长的渐进的过程,请阅读教材,完成下面内容,理解光合作用的实质。

1.普利斯特利的实验(1)实验过程①点燃的蜡烛与绿色植物,密闭——蜡烛不易熄灭。

②小鼠与绿色植物,密闭——小鼠不易窒息。

(2)实验结论:植物可以更新因蜡烛燃烧或小白鼠呼吸而变得污浊的空气。

(3)不足之处:①没有考虑到光照的影响。

②实验缺少空白对照,说服力不强。

2.英格豪斯的实验(1)实验过程:500多次植物更新空气的实验。

(2)实验结论:只有在阳光照射下,植物的绿叶部分才能更新空气。

(3)不足之处:没有阐明植物吸收和释放的气体的本质,后来人们才明确植物在光下放出的是氧气,吸收的是二氧化碳。

3.梅耶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推理,植物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起来。

4.萨克斯的实验(1)实验过程(2)实验结论:光合作用的产物除氧气外,还有淀粉。

(3)实验讨论①把绿叶先在暗处放置24小时的目的是消耗掉叶片中原有的淀粉,防止干扰实验结果。

②该实验如何形成对照的?答案树叶一半遮光,一半曝光,形成了对照。

③本实验除上述结论外,还证明了光合作用需要光照。

5.鲁宾和卡门的实验 (1)实验过程组别 提供的H 2O 提供的CO 2产生的O 2第1组 H 218O CO 2 18O 2第2组H 2OC 18O 2O 2(2)实验结论: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

(3)该实验能否同时用8O 标记H 2O 和CO 2,然后检测产生氧气中的放射性?答案 不行。

无法确定放射性是来自H 182O ,还是C 18O 2。

6.卡尔文的实验(1)实验过程:用14C 标记CO 2供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然后追踪其放射性。

(2)实验结论:探明了CO 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即卡尔文循环。

7.根据上述探究总结光合作用的概念 (1)场所:叶绿体。

(2)能量来源:光能。

(3)反应物:二氧化碳和水。

(4)产物:有机物和氧气。

(5)实质: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6)反应式:CO 2+H 2O ――→光能叶绿体(CH 2O)+O 2。

归纳提炼产物是葡萄糖的光合作用反应式(标明了各元素的去向)活学活用1.如图是利用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实验的示意图,图中A 物质和B 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是( ) A.1∶2 B.2∶1 C.8∶9D.9∶8问题导析 (1)图中A 、B 物质都是氧气。

(2)A 、B 中的元素均来自于反应物中的水。

(3)分别写出A 、B 的化学式:A.O 2;B.18O 2。

二者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2_、36。

答案 C解析 图中A 、B 物质是氧气,均来自于反应物中的水。

A 、B 分别为 O 2、18O 2,二者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32∶36=8∶9。

二 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合作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包括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下图是光合作用的图解,结合该图和教材内容分析:1.写出各种物质的名称或者符号①叶绿体中的色素;②O 2;③[H];④ATP ;⑤2C 3;⑥CO 2;⑦(CH 2O)。

2.写出反应过程的名称Ⅰ:光反应;Ⅱ:暗反应;Ⅲ:水的光解;Ⅳ:CO 2的固定;Ⅴ:C 3的还原。

3.光合作用的过程 (1)光反应①场所:在类囊体的薄膜上进行。

②条件:必须有光、叶绿体中的色素和酶。

③过程水的光解:2H 2O ――→光能4[H]+O 2; ATP 的生成:ADP +Pi ――→光能酶ATP 。

④能量转变:光能―→A TP 中活跃的化学能。

(2)暗反应①场所: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

②条件:需要多种酶参与。

③过程CO 2的固定:CO 2+C 5――→酶2C 3; C 3的还原:2C 3+[H]――→ATP酶(CH 2O)+C 5。

④能量转变:ATP 中活跃的化学能―→(CH 2O)中稳定的化学能。

小贴士 (1)还原剂[H]是指还原型辅酶Ⅱ(NADPH ),由氧化型辅酶Ⅱ(NADP +)接受电子和H+形成。

(2)光合产物主要是糖类(蔗糖、淀粉),蛋白质、脂肪和有机酸也是光合作用的直接产物。

4.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联系光反应和暗反应是一个整体,二者紧密联系。

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和A TP;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ADP和Pi。

归纳提炼活学活用2.在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水的分解发生在叶绿体类囊体的薄膜上B.光反应和暗反应中都有许多酶参与C.温度降到0 ℃,仍有植物进行光合作用D.[H]在光反应和暗反应中都起还原作用,并将能量转移到糖类分子中答案D解析光反应进行的部位是叶绿体类囊体的薄膜上,主要完成水的分解和ATP的合成。

在光合作用过程中需要多种酶的参与。

温度在0 ℃时,植物仍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只是光合作用的速率很慢。

还原剂[H]只在暗反应中有还原作用,在光反应中无还原作用。

1.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

光能的吸收发生在叶绿体的()A.内膜上B.基质中C.类囊体的薄膜上D.各部位上答案C解析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叶绿体之所以能吸收光能进行光合作用,是因为在叶绿体类囊体的薄膜上有吸收光能的色素和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

2.普利斯特利把一只小白鼠和一盆植物一同放到一个玻璃罩内,结果小白鼠和植物都能存活很长时间。

但后来有人重复这个实验,却有的能成功,有的不能成功。

以下关于这一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实验并不科学,没有可重复性B.该实验的成功与否,要看是否将装置置于阳光下C.该实验说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与小白鼠需要的氧气达到了平衡D.该实验说明光合作用需要的CO2与小白鼠呼出的CO2达到了平衡答案A解析普利斯特利的实验成败与否的关键,是要把装置置于阳光下。

普利斯特利的实验虽然把实验装置置于阳光下,取得了成功,但他却忽视了一点,即没有明确地说明将实验装置置于阳光下是取得实验成功的必要条件。

所以后来的科学工作者在重复该实验时,置于阳光下的取得了成功,不置于阳光下的则遭到失败。

3.光合作用过程中,水的分解及三碳化合物形成糖类所需要的能量分别来自()A.细胞呼吸产生的ATP和光能B.都是细胞呼吸产生的ATPC.光能和光反应产生的ATPD.都是光反应产生的ATP答案C解析光合作用中水的光解发生在光反应阶段,需要光能作能源;三碳化合物在暗反应中被还原,其动力来自光反应产生的A TP,还原剂是光反应产生的[H]。

4.下图是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请填写字母所代表的物质: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__,f.__________,g.____________。

(2)由“f”经暗反应产生“g”可以分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阶段。

(3)如果用同位素3H标记参与光合作用的水,并追踪3H,它最可能的途径是(用图中字母表示)________________。

答案(1)H2O O2ADP+Pi A TP[H]CO2(CH2O)(2)CO2的固定C3的还原(3)a→e→g40分钟课时作业基础过关知识点一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1.下列是有关植物光合作用发现的几个实验或事件:①德国植物学家萨克斯的实验证明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②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水③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指出植物可以更新空气④德国科学家恩格尔曼用水绵做实验证明氧气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上述实验或事件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序号正确的是()A.③①④②B.①③④②C.③①②④D.①③②④答案A解析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指出植物可以更新空气,1864年德国植物学家萨克斯证明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淀粉,1880年德国科学家恩格尔曼用水绵证明氧气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1939年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水。

2.德国植物学家萨克斯先将绿色叶片放在暗处数小时进行“饥饿”处理(消耗掉叶片中的淀粉),再把叶片的一部分遮光,其余部分曝光。

一段时间后,将该叶片经脱色、漂洗后再用碘液处理,结果发现遮光部分不变蓝,曝光部分变蓝。

下列有关本实验的分析及结论合理的是()①本实验未设对照组②有无光照是遮光和曝光区域表现不同结果的唯一原因③实验初始时遮光和曝光区域均达到无淀粉状态④实验证明叶绿体利用光能将CO2转变成了淀粉A.①~④全部 B.只有②③④C.只有①②③D.只有②③答案D解析该实验中曝光部分与遮光部分形成了对照,①错误。

该实验只能证明有淀粉的生成,但不能证明叶绿体利用光能将CO2转变成了淀粉,④错误。

3.历经一个半世纪,科学家们做过许多实验,才逐渐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条件、原料和产物。

在下列几个著名实验中,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普利斯特利的实验证明了植物可以更新空气B.萨克斯的实验也可证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C.恩格尔曼的实验定量分析了水绵光合作用生成的氧气量D.鲁宾和卡门的实验中,用18O分别标记H2O和CO2,证明了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自H2O 而不是CO2答案C解析恩格尔曼的实验能够证明氧气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而不能定量分析光合作用生成的氧气量。

知识点二光合作用的过程4.光合作用的过程可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叶绿体类囊体的薄膜上进行光反应和暗反应B.在叶绿体类囊体的薄膜上进行暗反应,不进行光反应C.在叶绿体基质中可进行光反应和暗反应D.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暗反应,不进行光反应答案D解析光反应是在叶绿体类囊体的薄膜上进行的,该过程必须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进行;暗反应是在叶绿体内的基质中进行的,该过程有光无光均可进行。

5.下列属于光合作用光反应的是()A.2,4,6B.2,3,6C.4,5,6D.2,6答案D解析光反应产生ATP和氧气。

6.在叶绿体中,ATP和ADP的运动方向是()A.ATP和ADP同时由类囊体向叶绿体基质运动B.A TP和ADP同时由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运动C.A TP由类囊体向叶绿体基质运动,ADP的运动方向则相反D.ADP由类囊体向叶绿体基质运动,ATP的运动方向则相反答案C解析在叶绿体中,A TP在类囊体的薄膜上产生,在叶绿体基质中被消耗产生ADP,而ADP 的转运方向则与A TP相反。

7.下图表示植物光合作用的一个阶段,下列各项叙述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B.C3生成C6H12O6需要[H]、A TP和多种酶的参与C.提高温度一定能促进C6H12O6的生成D.在无光条件下,有利于暗反应进行答案B解析图示为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该反应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