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有哪些
非甾体抗炎药分类

非甾体抗炎药具有解热、镇痛、消炎等作用,包括但不限于:
1. 以乙酰苯胺为母核的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非那西丁等;
2. 以水杨酸为母核的药物,如阿司匹林、贝诺酯、二氟尼柳等;
3. 以吡唑(二)酮为母核的药物,如保泰松、氨基比林、安替比林、安乃近、非普拉宗等;
4. 以苯并噻嗪为母核的药物,如吡罗昔康、美洛昔康等;
5. 以二芳基芳杂环为母核的药物,如塞来昔布、罗非昔布等;
6. 以芳基甲酸、芳基乙酸、芳基丙酸为母核的药物,如双氯芬酸、布洛芬、吲哚美辛、萘普生、甲氯芬酸等;
7. 其他,如尼美舒利、阿扎丙宗等。
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患者的消化道保卫战

消化道损伤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溃
疡 中上腹
症
不适
状
反酸
呕血
溃
疡
黑便
出 血
症
状
1. 中华消化杂志编委会. 中华消化杂志, 2016, 36(8):508-513. 2. 中华内科杂志, 等. 中华消化杂志.2015;35(12):793-798.
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此伤胃 ——怎样更好的保护胃肠道
与其“亡羊补牢” ,不如“未雨绸缪”
非甾体类抗炎药 减少前列腺素,削弱胃黏膜屏障
使胃更易损伤
中华消化杂志编委会. 中华消化杂志, 2016, 36(8):508-513.
溃疡 出血 穿孔
容易发生消化道损伤的8大高风险人群
合并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消化不良、胃食管反流病、严重类风湿性关节炎 联合用药包括:低剂量阿司匹林、皮质激素、抗凝剂、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选择性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抗抑郁药) 1. Melcarne L, et al. Expert Rev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16 Jun;10(6):723-33 2. 抗血小板药物消化道损伤的预防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组. 中华内科杂志, 2013, 52(3):264-70
中华消化杂志编委会. 中华消化杂志. 2016;36(8):508-13
减少胃肠道刺激,服药时间有讲究
• 饭前30分钟服用 胃肠道保护药物 (质子泵抑制剂)
树立胃肠道屏 障,保护黏膜
减少胃肠道不适
• 饭后服用非甾体 类抗炎药
1. 张石革.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3, 13(1):1-4. 2. 程丽, 等.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7; 32(1): 105-106
类风湿性关节炎首选非甾体类抗炎药

龙源期刊网 类风湿性关节炎首选非甾体类抗炎药作者:姚扶有来源:《大众健康》2011年第08期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症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其原因是关节的滑膜和滑液中前列腺素的含量过多,引起组织对炎症递质或因子(如组织胺和缓激肽)的敏感性增高,使病人处于过敏的疼痛状态。
关节活动度越小,前列腺素的含量就越多,病人也就越感到疼痛,以致不敢活动肢体,形成恶性循环。
同时,肢体越不活动,关节畸形也就越容易发生。
因此,减少前列腺素是治疗类关节炎的关键。
类风湿关节炎最好的的治疗方法是:增加肢体活动和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
药物治疗是关键非甾体类抗炎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活性,减少前列腺素合成而具有抗炎、止痛、解热、消肿作用。
由于非甾体类抗炎药使前列腺素合成减少,因此可出现相应的不良反应,如胃肠道: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腹胀、食欲不佳,严重者可引起消化性溃疡、出血、穿孔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头痛、眩晕等;肾脏不良反应:肾灌注减少、出现水钠潴留、高血钾、血尿、蛋白尿、间质性肾炎,严重者发生肾坏死致肾功能不全。
还可引起外周血细胞减少、凝血功能、再生障碍性贫血、肝功能损害等,患者还可能发生过敏反应,出现皮疹、哮喘以及耳鸣、听力下降、无菌性脑膜炎等。
非甾体抗炎药有百余种之多。
我国目前上市的非甾体抗炎药的各类和剂型也不少。
有不同结构的药物,如水杨酸类的阿司匹林,吲哚类的吲哚美辛(消炎痛),苯乙酸类的双氯芬酸和丙酸类的布洛芬等。
有不同疗效期的药物,如短效的布洛芬、中效的萘普生和长效的萘丁美酮等。
药物剂型有普通片剂、肠溶片、缓释剂、针剂、外用的凝胶剂等。
目前常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非甾体类抗炎药有:1.双氯芬酸钠(扶他林)。
该药目前上市的系中外合资生产,国产同类药为双氯灭痛。
该药的抗炎、止痛和解热作用强、剂量小、不良反应少,多为轻微且可逆,老年患者的耐受性均好。
每次25~50毫克,1日3次。
双氯芬酸钠的缓释制剂有:一是双氯芬酸钠的缓释片,采用独特的蜡基质骨架和凝胶包衣相结合的先进双重缓释技术,服药后镇痛颗粒平稳释放,确保抗炎镇痛,疗效持续24小时,所以每天只需要口服1~2片,即75~150毫克。
“非甾体类抗炎药”快速阅读【B4】

“⾮甾体类抗炎药”快速阅读【B4】药物分类⾮甾体类抗炎药种类-化学分类①⽔杨酸类:阿司匹林、⽔杨酸钠、⼆氟尼柳、⽔杨酸酯等;②苯胺类:⾮那西丁、氨基⽐林、安乃近、尼美舒利等;③⼄酸类:吲哚美⾟、舒林酸、阿西美⾟、依托考昔等;④苯⼄酸类:双氯芬酸、苯克洛酸等;⑤丙酸类:布洛芬、酮洛芬、芬布芬、蔡普⽣、⾮诺洛芬等;⑥灭酸类:甲芬那酸、甲氯芬那酸等;⑦吡唑酮类:安替⽐林、氨基⽐林、安乃近、保泰松、羟基保泰松等;⑧昔康类:吡罗昔康、替诺昔康、美洛昔康、氯诺昔康等;⑨昔布类:罗⾮昔布、塞来昔布;⑩其他类:蔡丁美酮等。
⾮甾体类抗炎药物的作⽤机制⾮甾体类抗炎药种类-功能分类根据药物COX-2的IC50/COX-1的IC50⽐值的不同将其分为:1. COX⾮选择性抑制药:萘普⽣(0.6)、氟⽐洛芬(1.3)、双氯芬酸(0.7)、萘丁美酮(1.4);2. COX-1低选择性抑制药:布洛芬(15)、对⼄酰氨基酚(7.5);3. COX-1⾼选择性抑制药:阿司匹林(166)、吲哚美⾟(60)、舒林酸(100)托美丁(175);4. COX2选择性抑制药:塞来昔布(0.05)、尼美舒利(<0.07) 等。
药理作⽤⾮甾体类抗炎药的药理作⽤解热作⽤特点:降低发热者体温,对正常者⽆影响(与氯丙嗉不同)机理:抑制PG合成。
(PG是致热物质)镇痛作⽤中等度镇痛作⽤,临床主要⽤头痛、⽛痛、肌⾁痛、关节痛、痛经等,对剧痛及平滑肌绞痛⽆效。
机理:抑制PG合成。
抗炎作⽤PG既是致痛物质,⼜是致炎物质,这类药物通过抑制PG合成达到抗炎作⽤。
只能抑制炎症反应,不能病因治疗。
苯胺类⽆抗炎作⽤。
机理:抑制PG合成。
临床应⽤作为感冒的治疗⽤药(⼀)针对症状治疗的药物1.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对⼄酰氨基酚、布洛芬等。
2.⾎管收缩药:如苯丙醇胺、伪⿇黄碱等。
3.抗过敏药:如扑尔敏、苯海拉明等。
4.镇咳:如右美沙芬、可待因等5.中枢兴奋药:如咖啡因等。
非甾体抗炎药

非甾抗炎药的作用靶点
COX-1和COX-2是结构不同蛋白质,两者的区别在于:
COX-1是原生型的酶,是一个组成酶,主要位于内质网附 近,其功能是促进生理性PGs的合成,调节正常组织细胞 的生理活动,如对消化道粘膜起保护作用,改变血管张力 等。 COX-2为其同工酶,是诱导型的酶,简称诱导酶。COX-2 存在于内质网膜和核周围,作为酶的诱导形式,当细胞受 炎症等刺激时,在炎症细胞中高度表达,使炎症组织中前 列腺素含量增加。COX-2在炎症部位可促使PGE2,PGI2和 PGE1含量增加,产生红肿、水肿、痛觉和发热,故COX2在炎症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解热镇痛药
解热镇痛药有水杨酸类,如阿司匹林(水杨酸); 乙酰苯胺类,如对乙酰氨基酚;吡唑酮类,如安 乃近。
其中,仅乙酰苯胺类药物只有解热镇痛作用,而无抗炎 作用。
苯胺具有一定的解热镇痛作用,但毒性太大不能 药用。1886年将苯胺乙酰化,得到乙酰苯胺,称 为退热冰,曾用于临床。由于它在体内容易水解 生成苯胺,故毒性仍很大,已被淘汰。 后来在研究苯胺和乙酰苯胺在体内代谢过程时,
非甾抗炎药的作用靶点
总结:非甾抗炎药的作用机理和靶点。
从作用机理上分析,非甾抗炎药的作用靶点与甾体抗炎药 不同,后者的作用是阻断花生四烯酸的生成,而前者的作 用是阻断花生四烯酸继续代谢的过程。
环氧合酶与脂氧化酶催化的代谢产物间存在着一定 平衡制约关系,单纯抑制其中一条代谢途径将引起 花生四烯酸进入其他代谢途径,从而造成炎症的进 一步发展。 经典的非甾抗炎药和目前的抗炎药:
解热镇痛药
发现两者均被氧化生成毒性较低的对氨基酚。将 对氨基酚的羟基醚化,得到非那西丁,它的解热 镇痛作用增强,曾广泛用于临床,由于对肾的毒 性极大,目前已停用。 1948年Brodie发现非那西丁的代谢产物对乙酰氨 基酚(扑热息痛)毒性及副作用都较低,临床上 用于镇痛和退烧。 对乙酰氨基酚有较强的解热镇痛作用,但无抗炎 作用及抗风湿作用,这可能是由于不同组织中的 环氧合酶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的结果。
非甾体抗炎镇痛药

作用
该类药物具有抗炎、抗风湿、止痛、退热 和抗凝血等作用,在临床上广泛用于骨关 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多种发热和各种 疼痛症状的缓解。 在我国,是仅次于抗感染药物的第二大类药 物。
药理作用: 1.解热作用
NSAIDs通过抑制中枢前列腺素的合成发挥解 热作用,这类药物只能使发热者的体温下降, 而对正常体温没有影响。解热药仅是对症 治疗,体内药物消除后体温将会再度升高, 故对发热病人应着重病因治疗,仅高热时 使用。
这类药物包括阿司匹林扑热息痛非那西丁洛芬尼美舒利罗非昔布塞来昔布等该类药物具有抗炎抗风湿止痛退热和抗凝血等作用在临床上广泛用于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多种发热和各种疼痛症状的缓解
非甾体抗炎镇痛药
概念
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是 一类不含有甾体结构的抗炎药。
甾体类抗炎药主要是指皮质激素类药物,因 其有共同的结构特点,即它们都为甾体...
注意
甾体பைடு நூலகம்药物虽然有极好的疗效,但长期使用可 引起水盐代谢和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的严 重紊乱。
对于患有高血压、心脏衰竭或慢性肾脏病 的患者,勿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 所有药物均应使用最小有效剂量,并尽可能 短期使用。
一旦准备使用NSAID,需考虑以下问题:有血栓形 成风险的患者,应加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和质子泵抑 制剂;COX-2抑制剂会损害肾灌注、增加血压,因 此使用COX-2抑制剂应监测肾功能和血压,已有高 血压、肾脏疾病和心力衰竭的患者尤应警惕。 COX-2抑制剂使心肌梗死(MI)危险相对升高了 86%,传统的NSAIDs双氯芬酸和布洛芬也升高 了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即使是萘普生也应该谨慎 使用。
治疗红斑狼疮常用药物有哪些

治疗红斑狼疮常用药物有哪些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目前还没有治愈的方法,我们只能通过药物来控制病情的发展,现在很多人关注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的有效治疗药物,我们不希望自己的健康被疾病折磨,下面我们一起看看关于该疾病的有效药物治疗。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常用药物:1、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如阿司匹林、消炎痛、芬必得等。
常用于治疗轻症的SLE,副作用较多,有些副作用易与SLE表现相混淆,但有的损害是可逆的。
2、抗疟药氯喹、羟氯喹等。
广泛用于控制全身症状、皮疹、肌肉、关节等表现。
一般耐受性良好,主要副作用是眼毒性;治疗前及治疗后每三个月,应检查一次眼底。
3、糖皮质激素是治疗SLE的最主要的药物,副作用多。
以泼尼松最为常用。
其使用剂量为<30mg/d以下为小剂量,30~50mg/d为中剂量,>50mg/d为大剂量。
急性、活动期,可分次服用;稳定后,可1次/d(目前多主张晨起1次服用)。
泼尼松5~20mg/d,口服,可有效治疗全身症状、皮肤损害、浆膜炎及关节、肌肉损害等。
对严重表现者,如肾炎、脑病、血管炎、血液系统损害及肺损害等,常用大剂量泼尼松(1mg~1.5mg/kg?d)或用甲基泼尼松龙 0.5~1.0g/d,静脉滴注,连续冲击三天;冲击后,以泼尼松60~80mg/d,口服维持。
病情稳定后,依情减量,维持治疗。
4、免疫抑制剂(细胞毒性药物)如环磷酰胺(CTX)、硫唑嘌呤、氨甲蝶呤、cellcept、酞胺哌啶酮、环孢素A(CsA)等。
主要用于严重病例、重要器官受累或需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控制病情而不能耐受减量者。
CTX最常用,静脉用药优于口服。
对LN患者,给予泼尼松口服,合并静脉间断CTX冲击治疗,其疗效较单用某一种药物更佳。
CTX对SLE的血液系统损害、血管炎(血管炎【译】:是血管壁及血管周围有炎细胞浸润,并伴有血管损伤,包括纤维素沉积、胶原纤维变性、内皮细胞及肌细胞坏死,又称脉管炎。
)、狼疮脑病等亦有很好疗效。
非甾体抗炎药

第六章解热镇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1、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PG〕:一类具有五元脂环带二个侧链〔上链7个碳原子,下链为8个碳原子〕的20碳的酸,是内源性的活性物质,具有多种生理功能。
.2、解热镇痛药〔antipyretic analgesics〕:临床上主要用于降低发热和镇痛的一些药物,其中除苯胺类外,大都也具有抗炎作用。
.其作用机制被认为是抑制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故也属于非甾类抗炎药。
3、非甾类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NSAID〕:抑制环氧合酶的活性,减少体内从花生四烯酸合成前列腺素和血栓素前体的一大类具有不同化学结构的药物。
.这些药物都具有解热、镇痛和抗炎的作用。
其抗炎作用的机制与甾类抗炎药如可的松不同。
广义的非甾类抗炎药也包含解热镇痛药、抗痛风药。
4、COX-2抑制剂〔COX-2 inhibitors〕:环氧酶存在两种异构体,根底性的COX-1和诱导性的COX-2。
COX-1和COX-2是一种结合在细胞膜上的血红糖蛋白。
它们都能将花生四烯酸氧化成PGG2,并转化为PGH2,但在其它方面二者有较多区别。
COX-1和COX-2属于不同的基因表达。
COX-1在正常静态条件下就存在与胃肠道、肾脏和血栓烷A2合成的促进,有保护胃肠道粘膜、调节肾脏血流和促进血小板聚集等内环境稳定作用。
COX-2在正常组织细胞内的活性极低,只有受到外来刺激时,才在某些细胞因子、有丝分裂物质和内毒素等的诱导下,在巨嗜细胞、滑膜细胞、内皮细胞和其它某些细胞中大量产生。
COX-2通过对PG合成的促进作用,介导疼痛、炎症和发热等反响。
COX-2抑制剂可选择性抑制COX-2,不抑制COX-1,可预防非甾类抗炎药的肠道刺激。
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药物中那个药物不溶于NaHCO3溶液中〔〕A. 布洛芬B. 阿司匹林C. 双氯酚酸D. 萘普生E. 萘普酮2)以下环氧酶抑制剂,哪个对胃肠道的副作用较小〔〕A. 布洛芬B. 双氯酚酸C. 塞利西布D. 萘普生E. 酮洛芬3)以下非甾体抗炎药物中,那个药物的代谢物用做抗炎药物〔〕A. 布洛芬B. 双氯酚酸C. 塞利西布D. 萘普生E. 保泰松4)以下非甾体抗炎药物中那个在体外无活性〔〕A. 萘普酮B. 双氯酚酸C. 塞利西布D. 萘普生E. 阿司匹林5)临床上使用的布洛芬为何种异构体〔〕A. 左旋体B. 右旋体C. 内消旋体D. 外消旋体E. 30%的左旋体和70%右旋体混合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有哪些来源:寻医问药网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是当今世界各国广泛应用的一类药物,每天全世界约有3千万人使用,每年的处方量达5亿。
40%使用者年龄超过40岁,由于非处方药的增加、人口老龄化,而且认识到不仅应用于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其他类型的关节炎;还可治疗与关节炎有关的疾病,以及其他类型的疼痛,并且用于结肠癌、阿尔茨海默病的预防等,因此,非甾体类抗炎药的用量正在逐年增加。
非甾体类抗炎药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首选药物,这一大类抗炎药有百余种之多,我国目前上市的抗炎药物的种类和剂型也不少。
有不同结构的药物:如水杨酸类的阿司匹林,吲哚类的消炎痛,苯乙酸类的双氯芬酸钠(扶他林)和丙酸类的布洛芬及芬必得等。
有不同半衰期的药物:如短效的布洛芬,中效的萘普生,长效的炎痛喜康等。
药物剂型有普通片剂、肠溶片、缓释剂、栓剂、凝胶剂、针剂等。
现择其常用的几种介绍于下:(1) 阿司匹林(Asprin) 又称醋柳酸或乙酰水杨酸。
水杨酸是1838年从柳木的树皮中提取出来的,1852年化学合成,1890年合成阿司匹林,至今已是百岁寿星。
阿司匹林是一种和缓的抗炎、止痛剂。
阿司匹林应用剂量,以能充分缓解症状而不引起中毒为宜。
有规律地而不是零星地用药效果较好。
多数成年人每日3~5克。
老年病人一般对大剂量耐受性较差。
症状控制后剂量减半。
为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作用,可饭后服用,并在睡前或清晨与食物或抗酸剂同时服用。
阿司匹林肠溶片不能完全缓解胃炎问题,而且有不易吸收的缺点。
应用阿司匹林可能产生眩晕、恶心、呕吐、耳鸣、视力减退。
据报道,70%病例大便隐血出现阳性,引起溃疡病;极少数可引起过敏反应,如哮喘、皮疹、血管神经水肿等。
对肝、肾功能不全或溃疡病、凝血酶原缺乏症的病人,应慎用。
(2)贝诺酯为阿司匹林与对乙酰氨基酚的酯化物,可减少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具有抗炎、解热、镇痛的作用。
本药疗效可靠、适应性强、毒性低,对胃肠道等不良反应少。
每次0.5~1克,每日3次。
(3)吲哚美辛(消炎痛,lndometh~in) 消炎、退热、止痛作用较阿司匹林强。
剂量每次25毫克,每日2—3次,饭后或餐中服用。
少数每周可增加25毫克,直到获得满意效果或每日最大量150毫克。
超过该剂量一般不增加药物效果,却能增加不良反应。
吲哚美辛禁用于孕妇、哺乳期妇女、帕金森病的病人;有精神病、癫痫史,以及对其过敏的病人、活动性或复发的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人则相对禁忌;小儿慎用或忌用。
副作用:主要出现胃肠道疾病和消化性溃疡、头痛及其他大脑功能障碍。
胃肠道疾患包括消化不良、恶心、腹痛、隐匿性出血及消化性溃疡。
头痛为时常感觉前额跳动性疼痛,尤以醒后最甚。
其他报道的大脑症状有眩晕、头昏目眩、精神错乱、抑郁、昏昏欲睡、幻觉《抽搐和晕厥。
还可有角膜后沉着、视力模糊、肝大、血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骨髓抑制、粒细胞缺乏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反应(皮疹、哮喘)、听力障碍、水肿(以眼睑多见)、结节性红斑和脱发等。
目前吲哚美辛有普通片剂、肠溶片、胶囊、缓释胶囊、栓剂、针剂6种。
据我们观察、,在作用与副作用方面,栓剂优于片剂、胶囊,胶囊又优于片剂,针剂虽能肌内注射,起效较快,但毕竟不太方便,不能常用。
(4)氨糖美辛每片含盐酸氨基葡萄糖75毫克,吲哚美辛Z5毫克。
氨基葡萄糖是一种海洋生物制剂,是硫酸软骨素的基本成分,能促进黏多糖的合成,提高关节滑液的黏性。
本品能改善关节软骨的代谢,有利于关节软骨的修复,具有明显的消炎镇痛作用,且能缓解非甾体类抗炎药对蛋白多糖化合物合成的阻滞作用,从而降低消炎痛原有的毒副作用。
每次1—2片,每日2—3次。
肾功能不全及孕妇禁用,胃与十二指肠溃疡及小儿慎用。
(5)舒林酸(奇诺力,Sulindac) 在结构上是消炎痛一类吲哚乙酸的衍生物。
它以前体—亚砜形式服用,然后在体内代谢为活性的硫化代谢产物和无活性的砜代谢产物。
活性的代谢产物具有可逆的抑制环氧化酶的作用,减少致炎的前列腺素的合成。
因为活性的硫化代谢产物在到达肾脏前已变为无活性的砜,或者在肾脏内被氧化酶转变为无活性代谢物,因此对肾脏影响较其他非甾体类抗炎药为小。
另外,与其他非甾体类抗炎药不同:本品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很小,延长出血时间的作用也较阿司匹林为小。
本晶对血压控制的影响,也较其他非甾体类抗炎药小。
尤其适用于老年病人。
每次200毫克,每日2次。
(6)布洛芬(Ibuprofen) 又称异丁苯丙酸。
其消炎作用较弱、镇痛作用较强,且具有和阿司匹林、扑热息痛相似的退热效果,并且较其更持久,每次0.2—0.4克,一日3-4次。
应用时对胃肠道副作用较少,肝毒性反应较小。
(7)芬必得即布洛芬的缓释胶囊。
虽然布洛芬具有镇痛作用较强,胃肠道副作用少,对肝毒性低等优点,但由于其半衰期短,一天需服3—4次,更由于病人血液中药物浓度的波动,会使疼痛再现,特别是在夜间更明显。
芬必得则较普通剂型疗效稳定,并且药效可延长。
它使药物分布在数百个微小的颗粒中,通过特殊的生产工艺,使布洛芬能定时、定量和长时间地释放,并且加大了药物在胃肠内的覆盖面,从而减少了对胃肠的刺激每次0.3—0.6克,每日2次。
(8)酮洛芬(Ketopmfen) 又称优布芬。
有解热、镇痛、消炎作用。
对于多种关节炎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其疗效优于布洛芬,比阿司匹林强100倍,副作用低于吲哚美辛;。
每次50毫克,一日3—4次。
其缓释片100毫克,每日1次。
(9)萘普生(Napro~en) 为中效抗炎药。
经动物实验证明,其消炎作用较保泰松强,止痛、解热作用比阿司匹林强。
萘普生是一种酸性药物,加服碳酸氢钠能加速本品吸收;同时它在血中的浓度也高,而氢氧化铝和氧化镁则相反。
用量为每次250毫克,每日2次。
服药后有少数病人出现轻度消化不良、腹部不适、胀气;恶心、食欲减退等胃肠道不良反应;对阿哥匹林过敏者、怀孕前后、哺乳期等禁用;有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肾功能不全、高血压、冠Jb病者禁用。
(10)吡罗昔康(Piroxicam) 又称炎痛喜康。
具有消炎、镇痛作用,每日服20毫克(一片)。
其特点是服药量小,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较高,口服吸收快,作用时间长。
副作用有头晕、浮肿、胃部不适、腹泻、胸闷等现象。
有消化性溃疡史者慎用;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儿童及对本品过敏者忌用。
类风湿关节炎病人怎样消炎止痛来源:寻医问药网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较常见的全身性疾病,给病人带来最大的痛苦是关节痛。
造成这种痛苦的主要机制是关节的滑膜和滑液中—种称为前列腺素的物质含量明显增加,提高组织对各种炎症递质或因子(如组织胺和缓激肽)的敏感性,使病人一直处在疼痛的过敏状态中。
关节活动度越小,前列腺素的含量越多,病人就越感疼痛,以致不敢活动肢体。
从另一个角度看,越是不活动肢体,越容易发生关节畸形。
因此,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用好非甾体类(非皮质激素类)抗炎药十分重要。
前列腺素会提高人对疼痛的敏感性。
目前的非甾体类抗炎药主要是通过抑制人体内的环氧化酶,阻断花生四烯酸形成前列腺素。
所以,在发挥抗炎作用的同时,也会因前列腺素合成减少而容易出现胃肠黏膜糜烂、溃疡,乃至出血等不良反应。
20世纪70年代中期,人们已注意到不同组织来源的环氧化酶制品对阿司匹林样药物的反应不尽相同,提示不同组织中存在同工酶。
经过学者们的不断努力,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经分子生物学家研究,发现环氧化酶有两种异构体:即环氧化酶—1(COX—1)和环氧化酶—2(COX —2)。
试验证明,环氧化酶—1主要参与前列腺素的生理功能,而炎症反应则由环氧化酶—2产生。
由于抑制环氧化酶—1是非甾体类抗炎药产生不良反应的根源,因此提出环氧化酶—2/环氧化酶—1的比值以抑制环氧化酶—2为主的非甾体类抗炎药,将成为具有较轻胃黏膜副作用的有效抗炎药,病人对该类药物的耐受性较好。
据报道,阿司匹林、吲哚美辛(消炎痛)、吡罗昔康(炎痛喜康)等对环氧化酶—1的抑制作用比对环氧化酶—2强,出现的副作用较多,而布洛芬、双氯芬酸钠(扶他林)、萘普酮等对环氧化酶—2有选择性抑制作用,会出现较好的效果,副作用相对较少。
为了预防和减少非甾体类抗炎药对胃肠影响,最近研制出在治疗剂量或大于治疗剂量的一定范围内,主要抑制环氧化酶—2而不抑制环氧化酶—1的新的非甾体类抗炎药:塞来昔布(西乐葆)和罗非昔布(万络)。
国外还推荐在用该类药物时,并用合成的前列腺素E1类似物,或用含有双氯芬酸(扶他林)和米索前列醇的奥斯克,它对抗炎和保护胃黏膜的作用就兼而有之。
塞来昔布【药物名称】塞来昔布CELECOXIB【药物别名】西乐葆Celebrex【分子式成分】本药为口服硬胶囊,除活性成分外,尚含有一水乳糖、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乙烯吡咯烷酮、羟甲基纤维素钠和硬脂酸镁。
200mg胶囊为不透明,白色,金带标记标有7767和200字样。
【制剂规格】硬胶囊:200mg/片。
【药理毒理】是一种新一代的化合物,具有独特的作用机制即特异性地抑制环氧化酶-2(COX-2)。
炎症刺激可诱导COX-2生成,因而导致炎性前列腺素类物质的合成和聚积,尤其是前列腺素E2,引起炎症、水肿和疼痛。
塞来昔布可通过抑制COX-2阻止炎性前列腺素类物质的产生,达到抗炎、镇痛及退热作用。
【药动学】空腹给药的塞来昔布吸收良好,约2~3小时达到血浆峰浓度,胶囊口服后的生物利用度为口服混悬后生物利用度的99%(混悬液为口服利用的最佳剂型)。
在整个治疗剂量范围内,塞来昔布具有线性、且与剂量成正比的药代动力学特征。
本药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与浓度无关,在治疗血浆浓度时,血浆蛋白结合率约为97%。
药物在血中并不是优先与红细胞结合。
与进食(高脂食物)同时给药,则本药的延迟吸收,Tmax延至4个小时,生物利用度增加约20%。
健康受试者每日1次或分2次口服400mg本品后其生物利用度相同。
而在骨关节炎患者,每日1次或分2次口服200mg本品后,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相当。
代夂和要通过细胞色素P450-CYP2C9。
原形药具有药理活性,循环中其主要代谢产物未测得COX-1和COX-2抑制活性。
本品的清除主要通过肝脏进行,少于1%剂量的药物以原形从尿中排出。
多剂服药后清除半衰期为8~12小时,清除率约为500mL/分。
连续给药5天内达到其稳态分布容积均值,约为500L/70kg,表明塞来昔布在组织中的广泛分布。
临床前研究表明本药可通过血脑屏障。
【适应证】急性期或慢性期骨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的症状和体征。
【不良反应】主要有头痛、眩晕、便秘、恶心、腹痛、腹泻、消化不良、胀气、呕吐等。
【相互作用】可与氨甲喋呤、酮康唑、抗酸剂(铝剂和镁剂)、苯妥英、格列苯脲、甲苯磺丁脲联合使用。
在西乐葆和华法令或其他类似药物联合应用的头几天,或西乐葆的剂量改变后数天内,应密切监测其抗凝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