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专题力学专题复习简单机械功和能
中考物理大单元复习 功与机械能、简单机械

②不省距离,若物体移动的距离为h,则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h。
动滑轮:工作时,轴随物体一起移动。(实质省力杠杆)
特点:
①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若不考虑动滑轮重、绳重和摩擦时,利用动
滑轮提起重为G的物体时,拉力F=G/2。
②费距离,若物体移动的距离为h,则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2h。
知识点一:功
1.功的定义: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在 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 距离 ,这个力就对物体做了功。
2.功的公式: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公式:W=Fs 。
3.功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符号是J,1J= 1N·m 。
4.功的公式的应用:
①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就是这个力;
比较做功快慢的方法有:
(1)“不劳无功”,物体通过了距离,但没有力作用在物体上;
(1)比较相同时间内做的功,做功多的做功快;
(2)“不动无功”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静止不动,没有通 (2)比较做相同的功所用时间,所用时间少的做功快;
过距离;
(3)比较功和时间的比值,比值大的做功快。
(3)“劳而无功”,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也通过了距离,
在弹簧上端,再用力向下把小球压至图中A位置后由静止释放,小球将竖直向上运动并脱离弹簧,不
计空气阻力,则小球( C )
A.运动至最高点时,受平衡力作用
B.被释放瞬间,所受重力大于弹簧弹力
C.从A点向上运动过程中,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D.从O点向上运动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4.如图,某实验小组在“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让小球从同一斜面某处由静止释
D.三个力的大小相等
九年级物理简单机械 功和能

简单机械功和能复习要点1、简单机械:(1)杠杆:力臂: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叫力臂,用L表示。
杠杆平衡条件:杠杆的分类:使用省力杠杆时省力,但费距离;使用费力杠杆时费力,但省距离。
(2)滑轮: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
动滑轮: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滑轮组:a、竖放: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动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即:此式成立条件:忽略滑轮的重力以及绳、轮摩擦。
若忽略摩擦但考虑滑轮的重力时,此式应变为:。
物体上升距离与绳自由端移动的距离关系为:判断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的方法:切割分离法:假想将所用绳子从中间切割开来,沿着割点向下数凡是与动滑轮接触的段数之和即为几段绳子吊着物体(即为n)。
b、横放: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拉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大小就是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几分之一。
(不计绳、轮摩擦)即:。
物体移动距离与绳自由端移动距离关系:滑轮组绕法:①从动滑轮起绕,n为奇数②从定滑轮起绕,n为偶数2、功:(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物体一般没有做功的情况:a有力而没有运动。
即“劳而无功”型。
如小孩搬大石头搬不动。
b运动一定的距离而没有作用力。
即“不劳而获”型。
如冰块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
C虽然有力作用且通过一定的距离,但力的方向跟物体运动方向垂直。
即“空手徒劳”型。
(2)功的计算公式:W=F·S(3)功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
3、功率:(1)物理意义: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
(2)定义: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叫功率。
(3)公式:P=W/t=F·v。
(4)功率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功率的单位是瓦特(W)。
4、机械效率:(1)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利用机械做功时,对人们有用的功叫有用功,(W有);对人们没有用,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叫额外功(W额);有用功加额外功是总共做的功,叫总功(W总)W总=W有+W额(2)机械效率的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中考物理专题考点精讲及典型真题详解 -功和机械能

中考物理专题考点精讲及典型真题详解:功和机械能考点1:功1.定义:物理学中规定,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有力作用在物体上;(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3.功的计算公式是W=Fs ,单位是焦耳,符号是J ,1 J=1N·m.注意:力不做功有以下三种情况:(1)“劳而无功”,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没有移动距离,即F≠0,s =0.(2)“不劳无功”,物体移动了距离,但没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即s ≠0,F =0.(3)“垂直无功”,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移动了距离,但是力的方向和距离垂直.【例1】(2021·浙江丽水市·中考真题)科技改变生活,某餐馆用智能送菜机器人(如图)替代人工送菜。
(1)该机器人以1米/秒的速度运行30米将菜送到客人桌前,用时___________秒;(2)若机器人工作时牵引力恒为50牛,完成本次送菜,牵引力做功___________焦。
【答案】30 1500【详解】[1]该机器人以1米/秒的速度运行30米将菜送到客人桌前,所用时间30m 30s 1m/ss t v === [2]若机器人工作时牵引力恒为50牛,完成本次送菜,牵引力做功50N 30m 1500J W Fs ==⨯=【例2】如图所示为小明同学做挺举连续动作的几个状态图,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小明同学从准备状态发力到上拉状态过程中对杠铃做了功B.小明同学从上拉状态发力到上挺状态过程中对杠铃做了功C.小明同学从上挺状态发力到站立状态过程中对杠铃做了功D.小明同学在站立状态过程中对杠铃做了功【详解】做功的两个因素,1.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A.小明同学从准备状态发力到上拉状态过程中,小明对杠铃施加一个向上的力,杠铃向上移动了距离,所以对杠铃做了功,A正确,故A不符合题意;B.小明同学从上拉状态发力到上挺状态过程中,对杠铃施加一个向上的力,杠铃向上移动了距离,所以对杠铃做了功,B正确,故B不符合题意;C.小明同学从上挺状态发力到站立状态过程中,对杠铃施加一个向上的力,杠铃向上移动了距离,所以对杠铃做了功,C正确,故C不符合题意;D.小明同学在站立状态过程中,对杠铃有一个向上的力,但杠铃没有移动距离,所以没有对杠铃做功,D错误,故D符合题意。
中考物理功和机械能知识点汇总,超详细,家长、同学都收藏了!

中考物理功和机械能知识点汇总,超详细,家长、同学都收藏了!物理中考复习功和机械能功1、功: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3、不做功的三种情况:有力无距离、有距离无力、力和距离垂直。
4、力学里规定: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公式:W=FS5、功的单位:焦耳,1J= 1N·m 。
把一个鸡蛋举高1m ,做的功大约是0.5 J 。
6、应用功的公式注意:①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就是这个力;②公式中S 一定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强调对应。
③ 功的单位“焦”(牛·米 = 焦),不要和力和力臂的乘积(牛·米,不能写成“焦”)单位搞混。
功率1、功率:在物理学中,功与做功所用时间之比叫功率。
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l 理解:功率只反映做功的快慢,不能表示做功的多少。
如;功率大做功多,做功多功率大,这两句话都不对,因为功率是由做功时间和做功多少两个因素决定的。
2、公式: P=W/t =FV3、单位:主单位 W 常用单位 kW MW 马力换算:1kW=103W 1MW=106 W 1马力=735W某小轿车功率66kW,它表示:小轿车1s 内做功66000J动能和势能1. 能量:一个物体能够对外做功,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理解:(1)能量表示物体做功本领大小的物理量,能量可以用能够做功的多少来衡量。
(2)一个物体“能够做功”并不是一定“要做功”也不是“正在做功”或“已经做功”如:山上静止的石头具有能量,但它没有做功,也不一定要做功。
1. 实质:物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能的转化过程。
物体做功越多,说明某种能转化为别的形式的能就越多,就表示这个物体的能量越大。
2. 能量的单位:能的单位与功的单位相同,在国际单位制中,能的单位是焦耳(J)。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_简单机械_功和能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简单机械功和能【教学内容与目的要求】1、理解力臂的概念2、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3、理解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4、常识性了解轮轴的作用5、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6、理解机械功的计算公式:W=FS7、理解功率的概念8、知道功的原理9、知道有用功和总功,知道机械效率10、理解动能、势能的初步概念,知道弹性势能,知道动能、势能可以相互转化【重点与难点】1、理解力臂的概念,正确地在图上画出力臂,或根据题目所给条件判断那一个是力臂。
2、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应用3、定滑轮、动滑轮及滑轮组的作用4、功、功率的概念5、功的原理6、机械效率—知道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和机械效率7、动能、势能的概念及机械能的概念8、动能和势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方法指导与教材延伸】1、什么是杠杆物理学上定义的杠杆是一根在力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所谓硬棒,就是要求在使用时棒不会变形,至于棒的形状则并非一定要求是直的,比如滑轮、轮轴等都可看作是杠杆。
在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中,常接触到杠杆,如买菜使用的杆秤,实验室使用的天平。
常用的剪刀、镊子、羊角锤等实际都是杠杆的变形。
2、正确理解力臂的概念力臂是指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力对支点的转动效果不仅与力的大小有关,还与支点到作用线的垂直距离有关。
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叫动力臂,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叫做阻力臂。
力的大小相同时,力臂是影响杠杆转动的物理量。
如图甲所示,若分别在杠杆的A点和B点作用竖直向上的力F 1和F 2,使杠杆缓缓绕O 点转动,当然用力F 2较小,因为F 2的力臂较大。
如图乙中,若先后在杠杆同一点A 作用垂直于杠杆的力F 1和斜向下的力F 2,使杠杆缓缓绕O 转动,我们发现用力F 1较小,原因同样在于F 1的力臂较大。
应用中必须留心力臂的画法。
千万不要把转动轴到力作用点的连线误认为是力臂。
图乙中我们还可以看到,若作用点不变,力的方向发生改变,那么力臂也会随着改变,F 1的力臂是l 1,F 2的力臂是l 2,而且力臂不一定在杠杆上(如l 2)。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三 简单机械、功和能

学科辅导知识结构⎧⎧⎪⎪⎨⎪⎪⎪⎩⎪⎪⎧⎧⎪⎪⎨⎪⎨⎩⎪⎪⎪⎧⎪⎪⎨⎨⎪⎩⎪⎪⎪⎪⎧⎪⎨⎪⎪⎩⎪⎩⎩杠杆定义 杠杆杠杆的五要素杠杆的平衡条件实质定滑轮作用简单机械实质滑轮定滑轮作用省力情况的判断滑轮组距离关系⎧⎧⎨⎪⎩⎪⎪⎧⎪⎪⎪⎨⎪⎪⎩⎪⎪⎧⎪⎪⎪⎨⎪⎪⎪⎩⎨⎪⎧⎧⎪⎨⎪⎪⎩⎪⎪⎪⎪⎧⎪⎪⎪⎪⎧⎨⎨⎪⎨⎪⎪⎪⎩⎩⎪⎪⎪⎪⎪⎪⎪⎪⎩⎩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概念功的公式功率的物理意义功率的概念功率的定义功率的公式及单位有用功、总功的计算机械效率机械效率的计算机械效率的测量功和能定义动能动能大小的决定因素弹性势能---定义机械能势能 定义重力势能---决定因素动能和势能间的相互作用重点难点1.简单机械(1)对于杠杆,关键是会作出杠杆的示意图。
杠杆示意图,关键是力臂的作法。
动力臂和阻力臂,都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这实际上是几何中点到直线的距离的作法。
力臂可以在杠杆上,也可以不在杠杆上。
(2)杠杆平衡条件:F 1L 1=F 2L 2.由此可以判断,省力杠杆的条件是L 1>L 2,但要多费距离;费力杠杆的条件是L1<L2,虽然费力,但可以省距离。
又省力又省距离的杠杆是不存在的。
(3)对于最省力杠杆,其实就是要求动力臂L1最大。
这就要求在作杠杆示意图时,要用几何方法判断最长的线段为动力臂。
(4)对于滑轮组,要求会按要求组装滑轮组。
滑轮组省力越多,所费距离也越多。
满足:当F=G总/n时,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ns1(s1是滑轮组中动滑轮移动的距离)变形杠杆及其作用一览表2.功和能(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我们判断一个力是否做功就要同时注意是否满足这两个条件。
特别是第2个条件的对应性。
(2)对于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要求:①会组装滑轮组;②知道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是摩擦、动滑轮的重力和吊起物体的质量;③利用滑轮组工作时,省力越多,费距离也越多,仍然满足s=ns1(s1是滑轮组中动滑轮移动的距离)所以当用滑轮组匀速提升重物时,其机械效率的表达式为=W有/W总=G s1/Fs=G/nF。
初三物理简单机械功和能复习.doc

初三物理辅导教学简单机械功和能•、基础知识(一)简单机械(二)功(三)功率(四)机械效率(五)机械能二、典型应用(一)学握篇(二)提高篇三、习题(一)掌握篇(二)提高篇答案一、基础知识(一)简单机械1.杠杆(1)杠杆的平衡:即指杠杆静止不转成匀速转动。
(2)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X动力臂=阻力X阻力臂公式:①FJi = F2-/2②旦=L即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儿倍,动力就是阻力的儿分之一。
耳i2(3)杠杆的分类: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叩人>厶,动力小于阻力,F{<F2。
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BP/j </2,动力大于阻力,许〉尸2。
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即1\ =-,动力等于阻力,F, = F2 o省力的杠杆,需要多移动距离,即费距离。
费力的杠杆,则可少移动距离,即省距离。
2.滑轮①定滑轮:实质是一个等秤的杠杆,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②动滑轮:实质是个动力臂⑺)为阻力臂(4二倍的杠杆,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但费距离,且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③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儿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儿分之一。
F二丄(G物+G轮),其中斤表示吊着物体的绳子的段数。
n(二)功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衣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功的计算公式:W = FS.3.功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
4•正确理解物理学中“功”的意义。
物理中的做“功”跟FI常牛活中的“做工”或“工作”的含意不同。
在物理学中,做功是指两个因素同时存在的物理过程,这两个因素是,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这两个因索缺一不可,缺少了其中任何一个条件, 物理上就说没有做功。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根据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下面的三种情况没冇做功。
(1)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但没有通过距离,这个力对物体没有做功,例如人用力推一个笨重的物体而没有推动;一个人举着一个物体不动,力都没有对物体做功。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课件:专题4简单机械 功和机械能

专题四┃ 简单机械 功和机械能
例2 如图Z4-2所示,请画出杠杆AB在图示位置静止时 作用在B点的最小力F及其力臂l。
[答案] 如图所示
图Z4-2
要点聚焦
专题四┃ 简单机械 功和机械能
三、滑轮组绕线作图
绳子股数n的计算方法
①根据距离关系确定n: s (s为绳端移动距离,h为重
h
物移动距离);②根据力关系确定:n
专题四 简单机械 功和机械能
专题四┃ 简单机械 功和机械能
要点1 力学作图梳理 一、力的示意图 作图步骤可记为:“定物、找点、画线、标箭”八字
口诀。
要点聚焦
专题四┃ 简单机械 功和机械能 例1 图Z4-1中压力表示正确的是( B ) 图Z4-1
要点聚焦
专题四┃ 简单机械 功和机械能
二、杠杆作图 杠杆受力分析 杠杆在动力和阻力的共同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所以动力和阻力的作用效 果“相反”,据此判断二力方向,另外二力的作用点均在杠杆上。 杠杆力臂作图 步骤:找支点、画力线、点线引出垂线段。 杠杆中最小力的作法 将支点和力的作用点相连为最长力臂,根据题干中给出的已知力方向,确 定最小力方向,在最长力臂末端沿最小力方向垂直画出的力即为最小力。
三种方法计算额外功
差值计算:W额=W总-W有=Fs
- W有
成因计算:W额=G动h(滑轮组不计摩擦)=fL(斜面)=G杆
h(杠杆不计摩擦)。
要点聚焦
G总
(进一法);③根据
效率确定n: G物 。
F
F
找“起点”
根据“奇动偶定”的原则确定绳子的起点位置,若n为
偶数,绳子从定滑轮绕起,若n为奇数,绳子从动滑轮绕起。
要点聚焦
专题四┃ 简单机械 功和机械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专题复习【教学内容与目的要求】1理解力臂的概念3、理解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5、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7、理解功率的概念第六单元简单机械功和能2、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4、常识性了解轮轴的作用6、理解机械功的计算公式:W=FS 8、知道功的原理9、知道有用功和总功,知道机械效率10、理解动能、势能的初步概念,知道弹性势能,知道动能、势能可以相互转化【重点与难点】1理解力臂的概念,正确地在图上画出力臂,或根据题目所给条件判断那一个是力臂。
2、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应用3、定滑轮、动滑轮及滑轮组的作用4、功、功率的概念5、功的原理6、机械效率一知道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和机械效率7、动能、势能的概念及机械能的概念8、动能和势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方法指导与教材延伸】1、什么是杠杆物理学上定义的杠杆是一根在力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所谓硬棒,就是要求在使用时棒不会变形,至于棒的形状则并非一定要求是直的,比如滑轮、轮轴等都可看作是杠杆。
在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中,常接触到杠杆,如买菜使用的杆秤,实验室使用的天平。
常用的剪刀、镊子、羊角锤等实际都是杠杆的变形。
2、正确理解力臂的概念力臂是指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力对支点的转动效果不仅与力的大小有关,还与支点到作用线的垂直距离有关。
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叫动力臂,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叫做阻力臂。
力的大小相同时,力臂是影响杠杆转动的物理量。
如图甲所示,若分别在杠杆的A点和B点作用竖直向上的力F i和F2,使杠杆缓缓绕O点转动,当然用力F2较小,因为F2的力臂较大。
如图乙中,若先后在杠杆同一点A作用垂直于杠杆的力F i和斜向下的力F2,使杠杆缓缓绕O转动,我们发现用力F i较小,原因同样在于F i的力臂较大。
应用中必须留心力臂的画法。
千万不要把转动轴到力作用点的连线误认为是力臂。
图乙中我们还可以看到,若作用点不变,力的方向发生改变,那么力臂也会随着改变,F i的力臂是l i, F2的力臂是I 2,而且力臂不一定在杠杆上(如12)。
3、杠杆平衡表示什么意思:平衡条件是什么。
当有两个力或几个力作用在杠杆上,能使杠杆分别按两个不同方向(比如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若杠杆保持静止不动或匀速转动时,则我们说杠杆平衡了。
根据实验可确定杠杆平衡的条件是:F动I动F阻I阻即动力与动力臂的乘积等于阻力与阻力臂的乘积。
应该注意所谓动力与阻力并无严格区别,比如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被测物对底盘的压力与砝码对底盘的压力根本无需分清哪个是动力,哪个是阻力,它们在这里的区别仅在于使杠杆转动的方向不同而已。
4、滑轮的实质是什么滑轮实质是变形的,可连续转动的杠杆。
定滑轮的支点是转动轴,动力臂和阻力臂都等于滑轮的半径,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定滑轮是等臂杠杆,故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动滑轮的支点是那段上端固定的绳子与动滑轮相切的点,动力臂是滑轮的直径,阻力臂是滑轮的半径,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动滑轮的动力臂是阻力臂的2倍,动力就是阻力的1,所以动滑轮能省一半力。
25、怎样判断滑轮组的用力情况?使用滑轮组提重物时,若忽略滑轮和轴之间的摩擦以及绳重,则重物和动滑轮由几段绳子承担,提起重物的力就等于总重量的几分之一,即F=(°物°轮)。
因此判断用力情况的关键是n弄清几段绳子承担动滑轮和重物的总重。
用“隔离法”,把重物和动滑轮从滑轮组中“隔离”出来,就很容易弄清直接与动滑轮连接的绳子的根数n,在图甲中我们用虚线把重物和动滑轮从滑轮组隔离,以重物和动滑轮为研究对象,有四根绳子承担动滑轮及重物,所以用力F=9总4同理,分析乙图可知,提起重物及动滑轮的力F=2总。
5从上面还可以看出,同一个滑轮组,绳子的绕法不同,省力的情况也不同,绳端固定在动滑轮上比固定在定滑轮上更省力。
6、正确理解“功”的意义物理学上引入功的概念,并定为:一个物质受到力的作用,并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称这个力对物体作了功。
功和日常生活中常常讲的“工作”很相似,但两者并不相同。
“工作”的含义比较广泛,它是指用体力劳动或脑力劳动来完成的任何一种活动,物理学中功的含义要狭窄得多,但是比较严格。
功是由两个因素决定的,一个是作用力,一个是作用力方向上物体通过的路程,两者缺一不可。
下列三种情况对物体都没有做功:⑴物体移动了一段距离,但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例如物体在光滑水平面做匀速运动,在水平方向没有受到阻力,也没 有受到动力,物体由于惯性而运动,因而没有力对物体做功。
⑵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但没有沿力的方向通过距离 ,例如,用力推车,车没有推动。
推车的力没有对物体做功。
又如,一 个人举着重物不动,他对重物的举力没有对重物做功。
⑶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也通过了距离•但物体移动的距离跟物体受到力的方向垂直 •例如,手用竖直向上的拉力提水桶沿水平方向移动距离,水桶没有在竖直方向上移动距离 ,这个拉力也没有对水桶做功。
7、正确理解功率的概念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功率和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做功多,不一定做功快;反之,做功快不一定做 功多。
功率大,表示单位时间内做功多。
功率是由物体所做的功和完成这个功所用的时间两个因素决定的。
可知,相同的时间内做功多的,功率大;做相同的功,所用时间少的,功率大。
物体在拉力F 的作用下,以速度v 沿拉力的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则拉力做功的功率等于力与物体速度的乘积。
在功率P —定时,力F 与速度V 成反比。
当汽车上坡时,司机采取换挡的办法,减小速度,以获得较大的牵引力。
8、 机械效率等于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它与机械是否省力和机械功率大小,做功多少是无关的,一般情况下,省 力的机械效率低。
9、 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在这分组实验中,应把根据原理图装配器材,为培养学生实验能力,老师应让学生知道 本实验的原理,按排实验步骤,装配器材,设计表格,以达到逐步发展学生实验能力的目的。
10、 关于本节课文后面的实验思考题,应启发引导学生自己解答,必要时,教师也可作适当提示或组织学生讨论 三个问题,可按如下思路分析(题目略):(1) 因为W A W 有用+W 额外有用有用 1所以=^用 100%有用100% =100%w^w有用w额外1 w 额外W 有用一般情况下,同一滑轮组挂不同的钩码时, W 额外变化不大,因而可以近似地认为其不变,但挂不同钩码时, W 有用不同,由上式可知,这时机械效率n 也不同。
(2) 两滑轮组同时挂2个钩码时,当提升相同高度时, W 有用是相同的,此过程中,滑轮组所做的额外功主要为提 升滑轮,所做功与克服摩擦力所做功之和,因第二种滑轮组提升的动滑轮为2个,它需做的额外功大于第一种滑轮组 需做的额外功。
故由上式即可知,第二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比第一种的小。
(3) 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主要措施有:使滑轮组在满载情况下工作,以增大有用功在总功中的比例,在滑轮的 转轴中加润滑油,以减小摩擦阻力,减小滑轮组中动滑轮的自重等,即在有用功一定的情况下,减少额外功,提高效 率。
11、 能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比较抽象,不易理解,只要求学生知道物体做功的本领叫做能(或能量) ,物体能够做多少功,它就具有多少能。
12、 用生活实例共同探讨动能和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在生活实例及课本中提出的一系列问题的讨论中归 纳出有关的结论。
13、 “机械能转化和守恒定律”可以分两个层次进行。
(1) 通过观察实验与实例分析,得出机械能可以相互转化的结论。
(2) 说明机械能可以相互转化后再考虑到“守恒”的概念,事例应由简到较复杂的先后顺序考虑进行分析归纳, 尽量应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及简单明了的实验进行讲解。
从公式P=t t•/ W=FS• p=Wt=F ' v【例题选讲】例1、画出下列图中所示的杠杆(支点为O )的力臂。
例2、扁担长I 2m 两端物体的重力分别为 G=500N, G 2=3OON 。
若不考虑扁担的重力。
⑴人的肩头应在什么位置扁担才平衡?⑵若扁担两端同时增加 G=100N 的重力,肩头应在什么位置? 解:⑴以肩为支点,前后两物体作用力的力臂分别 |1和(I l 1)扁担平衡时,有F 1 l 1 F 2 (I l 1) 500N|1 300 N 2m II 1 0.75m (肩头距前面物体0 75m )⑵扁担两端同时增加100N 重力后 F1‘ =(500+100)N=600N F 2' =(300+100)N=400N F 1' • l 1 '=F 2‘( I - I 1‘)解得I 1‘=0. 8m (肩头距前面物体 0. 8m )例3、一根长为I 的均匀木条,支点在中点时正好平衡,如果把其左端的一半锯下迭放在剩余部分上面(如图)木条 还能保持平衡吗?为什么?但不能直接代公式,把左端锯下的木条迭放在剩余部分上面,当不知能否平衡,画出杠杆的示意图,设木条重F1 l1=J G4I 8GI1 1 1 F2 12 —G— I—GI 224••• F 1 l 1 F 2 I 2•••木条不能保持平衡解:O _________F21FA B 乙l 2O - - __〉丨1 A B乙F 2IF 2F iF i所以须先分别算出各段重力对支点O 的力距(F • I )。
解: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来分析, O丙F2F21例4、有一个结构不明的滑轮组,只知道拉力 F 向下拉绳子时,每拉下 12m ,重物就上升3m,拉力F=400N 重物为多大,试画出滑轮的结构图。
解:对于滑轮组的问题,要弄清:(1)绳端移动的距离s 与重物上升的距离 h,绳子的段数n 之间的关系是s=nh; (2) 判断滑轮组绕绳的段数的方法,用一条虚线把动滑轮组和定滑轮“切割”开,再数直接与动滑轮组相连的“绳子段” 有几(n )个,就有几(n )段绳;(3)滑轮组上的绳的绕法有两种:一是将绳的一端固定在动滑轮的钩上,拉力方向向上。
二是将绳的一端固定在定滑轮的钩上,拉力方向向下。
s=nh s 12m / n=4段h 3mF =1GnG=nF=4 400N=1600N 滑轮组的结构如图所示例5、如图甲所示,用F=10N 的力,拉着物体在地面上匀速运动, 则物体与地面的摩擦力是多大?若物体向前移动1m,绳子要拉过多少 m?解:由图甲可知,滑轮组用3段绳子拉物体运动,我们对滑轮B 及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如图乙所示, 设摩擦力为f 。
F 1=3F ,f=F 1‘ 而 F 1‘=F 1 则 f=F !=3F=3 10N30N若物体移动1m 动滑轮上三段绳子都要移动 1m 故绳子自由端需拉过3m>例6、用100N 水平拉力,将质量为 100kg 的物体沿水平地面匀速拉动10m,则拉力对物体做多少功?重力对物体做多少功?物体受到的阻力是多少? 解:物体在水平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 共受四个力作用,水平方向有拉力 F 和磨擦力f ,竖直方向有重力 G 和支持力N,物体受力情况如图所示,物体沿拉力 F 方向移动10m,拉力F 做功:W F =F s 100 10J1000J重力G 的方向与物体移动方向垂直,重力做功为零, W=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