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复习总结

合集下载

第三章生物的进化复习

第三章生物的进化复习




1、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比较法 2、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化石 3、进化的历程: (1)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单细胞生物→ 原 始无脊椎动物 → 原始鱼类 → 原始两栖类 → 原始爬行类 原始鸟类和原始哺乳类 (2)植物进化历程: 原始藻类植物→原始苔藓植物→原始蕨类植 物 →原始种子植物 4、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 A、由简单到复杂 B、由低等到高等 C、由水生到陆生
三、生物进化的原因
1、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①过度繁殖②生存斗争
③遗传变异④适者生存
自然选择: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 过度繁殖 生存斗争 是选择的手段, 是选择的基础,
遗传变异 适者生存是选择的结果。 是进化的内因,
生物进化 的原因 长期的自然选择使有利变异逐代积累,生物 不断进化出新类型
工业污染区 没有污染的非 工业区
深色桦尺蛾 释放数 回收数
64 393 16 158
深色桦尺蛾 释放数 回收数
154 406 82 19
(1)桦尺蛾的体色在遗传学上叫做 性状 。 (2)桦尺蛾的个体发育要经过卵、幼虫、蛹、 成虫四个阶段,我们把这种发育过程叫 完全变态发育 _____ 。 某人做了如下实验: 将深色桦尺蛾和浅 色桦尺蛾分别进行标记, 然后放养于工业污染区和 __ 做 对比 。 非工业 (3)在工业污染区,深色桦尺蛾的回收率比 较高,在非工业区,浅色桦尺蛾的回收率 比较高,这说明桦尺蛾对环境具有 适应性 。 (4)如果严厉禁止污染,使工厂的排烟量 大大减少。请你预测,桦尺蛾的类型将产 生怎样的变化?
一、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1、地球产生的时间:大约46亿年前 2、生命的起源: (1)物质基础:原始大气成分 (2)能量条件:高温、紫外线、雷电等 (3)场所条件:原始海洋 3、历程:原始大气成分 → 简单有机物小 分子→ 复杂有机物大分子 →原始的生命 (原始单细胞的生物)

生命的永恒知识点总结

生命的永恒知识点总结

生命的永恒知识点总结一、生命的起源和演化1. 生命的起源生命的起源是一个广泛而又深奥的话题,科学界对此仍有许多未知之处。

但根据现有的研究成果,生命可能起源于地球上的原始海洋中,最早的生命形态可能是一些原核生物或许多孢子。

通过长期的演化和自然选择,生命逐渐发展成了多样性的形态,包括动植物、微生物等。

2. 生命的演化生命在进化过程中经历了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

从最初的原始生物到如今的高等生物,这一过程充满了适应与变异。

地球上生命的多样性不断演化,不同环境中的生物也不断适应着其所处的生存条件。

3. 生命的共同特征尽管生命形态多样,但所有生命都有着一些共同的特征。

生命的起源可能相似,而生命的基础结构和遗传信息也具有共同性。

从细胞到遗传物质,从新陈代谢到生长繁殖,这些都是所有生命体的共同基础。

二、生命的本质和意义1. 生命的本质生命本质上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它包括了生物体的生长、发育、代谢等一系列活动。

生命也是一种持续不断的自我修复与自我更新的能力。

所有这些过程都构成了生命的本质。

2. 生命的意义生命的意义是一个古老而又永恒的话题,它涉及到对人生、宇宙与人类存在的思考。

生命的意义可能是多元而又多样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

借着对生命的思考,我们也可以审视自身的生命,找到生活的意义与价值。

三、生命的能力和适应1. 生命的复杂性生命的复杂性体现在其灵活而又多样的表现。

生命具有自组织、自调节和自适应的能力,这使得生命体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和生存条件。

生物体结构的复杂性和功能的多样性也为生命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可能。

2. 生命的适应性生命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不断适应着外部环境的变化。

自然选择、基因突变、进化等都是生命体积极适应环境的表现。

生命体能够适应并改变环境,也是地球上多样性生物如此丰富的原因之一。

3. 生命的创造性生命体不仅具有适应性,同时也有创造性。

生物体能够积极地改变和影响自身的生存环境,这也影响到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的演化。

选修三生物课后知识点总结

选修三生物课后知识点总结

选修三生物课后知识点总结一、生物进化与发展1. 进化的基本原理(1)达尔文的进化论:达尔文提出了物种的进化是由于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的原理,即适应环境的个体更容易生存和繁殖,从而使得具有有利性状的基因在种群中逐渐增多,进而导致种群的进化。

(2)孟德尔遗传学原理: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性状的遗传是由离散的基因控制的,呈现出显性和隐性的遗传规律。

这为后来的遗传学理论奠定了基础。

2. 生物的起源与演化(1)生命的起源:生命起源于地球上某个早期阶段的化学过程,而后经过数十亿年的演化,逐渐形成了现今各种生物种类。

生物的起源是一个跨学科性的问题,涉及化学、地质学和生物学等多个学科。

(2)古生物与化石记录:古生物学通过对地层化石的发现和研究,揭示了地球上生物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3. 生物进化的机制(1)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生物进化的重要机制之一,它能够引起生物个体的遗传变异,进而形成新的遗传类型。

基因突变还是繁殖隔离和自然选择等进化过程中的原始材料。

(2)自然选择:自然选择是指适应环境的生物个体更容易生存和繁殖,从而使得有利性状的基因在种群中逐渐增多,进而导致种群的进化。

(3)随机漂变:随机漂变是指由于环境因素和遗传漂变等原因导致基因频率发生随机性变化的过程。

随机漂变在小种群中更为明显。

二、生物多样性与保护1.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与特点(1)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共同组成,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生态服务等。

(2)生物多样性的特点: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整个生命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2.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生物资源:生物多样性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生物资源,包括食物、药材和工艺品等。

(2)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维持了生态系统的平衡,保障了自然界的可持续发展。

(3)生态服务:生物多样性为生态系统提供了各种生态服务功能,如水源涵养、气候调节、土壤保持等。

八年级下册生物河少-第三章01-第一节生命的起源

八年级下册生物河少-第三章01-第一节生命的起源

第三章生命的起源与生物的进化第一节生命的起源基础过关全练知识点1生命起源的观点1.下列有关生命的起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生命是上帝和神创造出来的B.生命是从外星球迁移过来的C.生命是自然而然产生的D.生命是按照由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到有机物再到原始生命这一顺序逐渐进化来的2.最近几年陨石展悄然兴起,推动了人们对陨石的深入研究。

有些科学家认为通过研究陨石可确定外星球是有生命的,地球上最早的生命来源于外星球,这种观点我们称为() A.自然发生说 B.宇生论C.化学进化说D.神创论知识点2原始生命产生的过程3.【学科素养·科学思维】下列有关生命的起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在原始的地球表面,首先形成的是小分子有机物B.原始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水蒸气、氢气、氧气、二氧化碳、氨、甲烷等C.在原始大气中形成有机物,在原始海洋中形成原始生命D.生命的形成是按照由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到有机物再到原始生命这一顺序逐渐进行的4.科学家一直在探寻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原始生命起源的大致过程是()A.火山熔岩的主要成分→有机小分子物质→有机大分子物质→原始生命B.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有机小分子物质→有机大分子物质→原始生命C.原始地球表面土壤的主要成分→有机小分子物质→有机大分子物质→原始生命D.紫外线的主要成分→有机小分子物质→有机大分子物质→原始生命5.【新独家原创】在学习过程中,有两位同学对最初形成的生命是需氧型还是厌氧型争论不休,你的观点是() A.需氧型 B.厌氧型C.无法判断 C.有氧无氧都可以6.(2020四川隆昌知行中学期中)如图是生命化学起源的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有关生命起源的问题。

(1)原始大气成分与现在的大气成分相比有什么明显不同?。

(2)生命起源的第一阶段是由原始大气的各成分形成,第二阶段是由形成,第三阶段是由形成,并进一步形成原始的单细胞生物。

(3)米勒的模拟实验支持了生命起源的阶段(选填图中字母)。

八年级下册生物第三章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知识归纳

八年级下册生物第三章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知识归纳

第三章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大地二中张清泉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1.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

这一结论的获得有许多化石证据支持。

2.地球大约形成于46亿年前,原始生命大约诞生于36亿年前。

3.原始大气成分来自于火山喷发,有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气体构成。

原始大气中与现在大气明显的区别是没有氧气。

4.地球上生命的生存需要物质和能量。

5.米勒的实验:米勒将原始大气中的成分充入烧瓶中,通过火花放电,制成了一些有机物。

(1)原料:甲烷、水蒸气、氢、氨等。

(2)产物(证据):氨基酸。

(3)结论:原始地球上能形成简单有机物。

6.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条件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

后来,地球的温度逐渐降低,原是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又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

7.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

原始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地相互作用,经过极其漫长的岁月,大约在地球形成以后10亿年左右,才逐渐形成了原始的生命。

8.多数学者认为: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到有机物, 再到原始生命,这一过程是在原始地球上进行的。

9.原始地球条件: 高温、高压、紫外线以及雷电、原始海洋、无氧气。

10.蛋白质、核酸是生命中重要的物质。

11. 原始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过程如下:无机物→小分子有机物→大分子有机物→原始生命。

(但是从大分子有机物到原始生命的过渡还没有被实验验证)第二节生物进化的历程1.比较法: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种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系形成的。

例如:始祖鸟化石(古代爬行动物→古代鸟类)。

3. 生物进化的历程:(1)采用比较化石的研究方法;即比较不同类型动物的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从而判断动物的脊椎动物进化的顺序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

初中八年级(初二)生物 第三章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

初中八年级(初二)生物 第三章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
初中生物课件
4. 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由简单到__________,由___复__杂_____到高等,由水生到
__________。 低等
5. 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陆生
跟进点拨:在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低等简单。越晚形成的底层中,形成化 石的生物越高等(但也有少许低等生物)。
初中生物课件
考点3 生物进化的原因 1. 分析生物进化的一个实例 (1)成为工业城市的曼彻斯特城里,深色桦尺蠖多,是因为其栖息的树干变成了黑褐色, 在这种环境下,深色桦尺蠖的体色会是一种保护色。 (2)桦尺蠖的颜色属于保护色,保护色的形成是__________的结果。 2.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 (1)过度繁殖: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能够产生大量的后代,为自然选择提供 更多的选择材料;
D A. 原始大气成分中不含氧气 B.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最直接证据 C. 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 D. 生物进化的方向与环境变化无关
初中生物课件
考点2 生物进化的历程
【考题再现】
(2014广东)今年5月在阿根廷中部发现了身长超过40米的泰坦巨龙类恐龙化石,这种巨
型恐龙比以前发现的霸王龙、剑龙等都要大,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重也是最长的恐龙物
自然选择
初中生物课件
(2)生存斗争:生物为争夺足够的食物和空间而进行生存斗争; (3)遗传和变异:生物在繁殖过程中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遗传能使生物保持物种的 稳定性和连续性,变异是不定向的,能产生具有不同性状的个体,使物种向前发展进化; (4)适者生存:在自然选择中,只有那些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适应环境而生存下来,那 些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被淘汰。 (5)自然选择: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__________,适应者__________,不适应者 被__________,这就是自然选择。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三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知识点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三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知识点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三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知识点一、地球上生命的起源:1、原始大气层包括: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等,但没有氧气。

2、科学实验表明: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

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地球上最早的生物应当是名为蓝藻的类群,它们进化出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特性。

它们在海底形成巨大薄层,有时也会形成被称作叠层石的层状堆积,它们属于最早的化石,能够追溯到大约35亿年前。

在元古宙初期,地球上的生命仍局限于海洋之内。

但由于藻类及部分细菌不断的光合作用,制造了大量的氧气,开始出现一些具有真正细胞核的真核生物,例如原始海绵和类水母生物。

3、原始地球的条件: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

美国学者米勒:A装置里的气体相当于原始大气,与现在的大气相比,其主要区别是不含氧,左图中的B装置里的液体模拟了原始海洋。

4、1953年,美国青年学者米勒,用原始大气合成了氨基酸(简单有机物)。

5、科学推测需要一定的证据做基础,还需要有严密的逻辑,也需要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二、生物进化的历程:1、比较法: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比较生物的细胞色素C的差异,差异越小,说明两者的亲缘关系越近。

2、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种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

3、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是原核生物,后来才出现了真核生物。

➢在原始地球条件下,哪项生物的出现改变了原始大气的成分( B )A. 细菌B. 蓝藻C. 三叶虫D. 病毒4、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左从图的进化树中可以推测出:a、b、c、d四种生物的共同祖先是 f (填字母)。

在图1中,较a和c而言,a、b间的亲缘关系更_近_ (填“近”或“远”)。

人们研究古生物最主要的材料和证据是化石。

在地层中出现最早的脊椎动物是古代鱼类。

生物《第三章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

生物《第三章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

生物《第三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精华识记1.地球上生命的起源(1)科学的推测需要:①有确凿的证据,凭空想像是站不住脚的;②有严密的逻辑;③有丰富的联想和想像。

(2)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中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

生命起源的条件:原始大气、原始海洋、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生命起源的过程:无机小分子物→有机小分子物→有机大分子物→多分子体系→原始生命。

根据米勒以及其他学者的实验结果可以推测,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

因此,生命的起源从无机物生成有机物,这一阶段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2.生物进化的历程(1)学习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比较法比较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通过对各个事物特征的比较,可以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事物的本质。

(2)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种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系形成的。

例如:郑氏始孔子鸟化石(古代爬行动物→古代鸟类)——古生物学上的证据。

①化石在地层中埋藏的顺序比较:在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水生生物化石也越多;在越晚近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陆生生物化石越多。

②郑氏始孔子鸟的身体结构既与爬行动物有相同之处,又和鸟类有相同之处,是爬行动物向鸟类的过渡类型。

(古代爬行动物→古代鸟类)③蛋白质分子差异比较:动植物体都有细胞色素C的事实说明动植物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细胞色素C的差异越小;亲缘关系越远的生物,细胞色素C的差异则越大。

——分子生物学上的证据。

(3)植物进化的历程: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4)脊椎动物进化历程: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动物(5)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各种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各自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3.生物进化的原因(1)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动物在适应环境过程中所表现的一个方面,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动物的保护色有利于躲避敌害或捕食猎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第三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复习
主备人:王东
备课组成员:王慧君王东
第课时总第____课时
备课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复习目标
1、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

2、说出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3、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4、了解保护色的作用。

5、概述自然选择学说,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复习重点
1、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
2、概述自然选择学说,形成生物进化观点复习难点
1、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
2、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复习过程
一、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师:地球上最初的生命是什么样的呢?产生的过程和条件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P51—P53合作交流以下问题。

师:视频播放相关图片并出示以下问题。

1、地球上生命的生存需要哪些条件?
2、科学推测需要有什么?
3、原始大气包括哪些成分?
4.说出米勒设计的实验装置中分别模拟的哪些成分?
5.米勒的实验说明了什么?
生:阅读课文,思考交流。

纷纷交流自己的观点。

师生总结:
地球上生命的生存需要有机物和能量。

科学推测需要有一定的证据做基础,凭空想象往往是站不住脚的。

原始大气包括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等。

4、
米勒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米勒将水注入左下方的烧瓶内,先将玻璃仪器中的空气抽
去.然后打开左方的活塞,泵入甲烷、氨和氢气的混合气体(模拟还原性大气).再将烧瓶内的水煮沸,使水蒸汽和混合气体同在密闭的玻璃管道内不断循环,并在另一容量为5升的大烧瓶中,经受火花放电(模拟雷鸣闪电)一周,最后生成的有机物,经过冷却后,积聚在仪器底部的溶液内(图中以黑色表示)(模拟原始大气中生成的有机物被雨水冲淋到原始海洋中).此实验结果共生成20种有机物.其中11种氨基酸中有4种(即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生物的蛋白质所含有的.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5、米勒的实验说明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二、生物进化的历程
师:没有人能够亲历生物进化的几十亿年的历史。

那么,科学家是怎样研究生物进化的历程的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P57—P60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是化石?
2、研究生物进化的常用方法是什么?
3、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重要的证据是什么?
4、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5、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什么?
生:阅读课文,讨论交流问题。

师生总结:
1、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的复杂变化形成的。

2、研究生物进化的常用方法是比较法。

3、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重要的证据是化石。

4、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⑴植物: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⑵动物:单细胞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5、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由低等到高等,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

三、生物进化的原因
1、分析动物进化的原因
师:现在请你们阅读桦尺蛾体色变化的事例,找出桦尺蛾体色变化的原因。

(播放多媒体课件——英国曼彻斯特桦尺蛾的变化历史。


生:班内答辩,找出原因。

师:桦尺蛾的体色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生1:浅体色和深体色的桦尺蛾繁殖的数量开始时大致相当,在黑褐色的树林里深体色的桦尺蛾能逃过敌害而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浅体色的桦尺蛾易被天敌发现而吃掉,数量越来越少。

这样代代相传,深体色的桦尺蛾越来越多,浅体色的桦尺蛾越来越少。

最后桦尺蛾形成深体色的保护色。

生2:我不同意,是因为桦尺蛾的体色可能也像树皮一样被熏黑,从而形成与环境一样的保护色。

师:你们支持谁?究竟哪种说法更正确?请同学们讨论。

生3:浅色的变少不一定是被吃掉,还可以从浅色直接变成深色,如青蛙、雷鸟、变色龙等动物,它们的体色随环境的改变而变化。

(播放雷鸟和变色龙的多媒体课件。


生4:科学家把数量相等的深体色桦尺蛾和浅体色桦尺蛾同时放在树干上,让一群爱吃的鸟飞过,结果浅体色的桦尺蛾所剩无几,大部分深体色桦尺蛾逃过了灾难。

师:如果要想使曼彻斯特的浅色桦尺蛾重新恢复为常见类型,你认为应该怎样做?
生5:治理环境、消除污染,把环境恢复成原来的山清水秀,绿树成荫的样子,而不是把树用油漆刷白。

师:对,怎样通过实验来证明保护色的形成过程?
生:可以通过模拟实验来证明。

师:得出的实验结论是什么?
生:根据课下模拟的实验交流。

总结:和草坪颜色相近的小纸片不容易发现,而与环境颜色相差较大的小纸片容易发现。

师:从各组的探究结果,能不能推出桦尺蛾保护色的形成过程?
生:在一定的环境中有许多适应环境颜色的生物,也有少数变异的类型。

后来由于环境改变,与原先环境相似的生物变得不相适应,变成了显眼的颜色,逐渐被天敌捕食或容易发现吃不到食物。

但某些与环境颜色不相似的变异类型由于和现在的环境颜色相似,躲过天敌而生存下来。

由于生存下来的动物的体色与环境颜色相似,形成了保护色。

保护色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师:从中你能简单分析出生物进化的原因吗?
生: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环境变化是生物进化的外在动力,生物只有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才能生存和繁衍。

师:生物对环境的适应,除了保护色以外,还有什么?
生:有拟态------
(播放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的视频)。

师:请大家阅读66页的内容,结合视频文件思考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

(播放动物争斗的视频和生物进化论的视频)
师:后人把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归纳为四点:过度繁殖、生存竞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下面对这四点进行理解。

生物的繁殖能力真的很强吗?
生1:我们看过加拿大一枝黄花可产生上万粒的种子。

杨树、柳树等植物的繁殖力很强。

生2:大象是一种繁殖很慢的动物,假如一头雌象一生(30—90)岁产崽6头,每头活100岁,而且都能繁殖的话,750年后,一对象的的后代是1900万头。

师:为什么到现在为止物种生存下来的个体数并没有那么多?而且自然界里各种生物的数量在一定时期内都保持相对稳定呢?
生3:因为生物生存的空间和食物有限,而且有天敌的控制,在生存竞争的过程中必然有部分生物个体被淘汰。

生4:在生物生存的过程中,既要与自然环境进行斗争,又要与其他生物进行斗争。

师:对,那些适应新的环境的变异个体是怎样产生的呢?即生物进化的基础是什么?
生5:生物在繁衍过程中会不断产生变异,其中的许多变异是能够遗传的,这些不断发生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师:自然选择、适者生存怎样理解?
生6:在生存竞争的过程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生存下来,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被环境淘汰,这便是自然选择。

师:自然选择在新物种的形成过程中起什么作用?
生7:自然选择是一个长期并且连续的过程,只有经过许多代的选择,逐渐积累有利变异,才能形成新的物种。

师:生物进化是不是进化到人类就停止了呢:
生8:自然选择使不断变化的生物适应于不断变化的环境,这样就使生物在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的作用下不断进化,而且是永远在发展进化的过程中。

所以,生物进化是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的,即使进化到人类,将来还要不断进化下去。

师:太精彩了,下面请看视频,长颈鹿生活片段。

(播放视频——长颈鹿)
师生互动3:利用自然选择学说解释长颈鹿的形成原因
师:谁能说出长颈鹿最大的特征?
生9:颈很长。

师:对,但你知道长颈鹿的颈从古到今都是这么长的吗?
生10:不是,古代的长颈鹿颈子有的长,有的短。

师:短颈的长颈鹿到哪里去了?是不是颈长长了,变成了现在的长颈鹿?
生11:古代的长颈鹿颈子有的长,有的短,在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如缺乏青草的时候,颈长的可以吃到搞处的树叶,就生存下来,并且繁殖后代。

颈短的长颈鹿吃不到高处的树叶,活下来的可能性就很小,留下来的后代也少,就怎样,经过许多代以后,颈短的就被淘汰了。

因此,我们现在看到的长颈鹿都是颈长的。

师:通过本节课我们认识了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生物进化的历程和生物进化的原因。

教后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