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 5.1第一章生命的起源和进化复习教案
八年级生物下册《生命的起源和进化》复习课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物
生
活
痕
迹
化石证据
晚期地层
分布规律:越是古老地层中
发掘的生物化石结越 简单 ,
越是晚期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
结构越 复杂 。
古老地层
解剖学证据 来源相同,结构和部位相似,而形态和功能差别很 大的器官。
鳍 翼手
翼
同源器官
凡是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 都是由共同的原始祖先进化 而来的。能反映出生物之间 有一定的 亲缘 关系
1.化石 2.解剖学 3.分子生 物学
进化趋势、主要历程
一、生命的起源
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
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四阶段
第三阶段
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
1.与现在地球上的大气层相比,原始大气有什么特点? 没有氧气 2.原始大气中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能量来自哪里? 火山喷发释放的能量及紫外线、闪电等
3.有机小分子物质产生于 原始大气,原始生命诞生的摇篮 是 原始海洋 。
注: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
学考链接
例2 (2017·济南)原始生命形成的场所是( )
A.原始海洋
B.原始大气
C.原始森林
D.原始陆地
例3 (2018·济南)下列关于生命起源、人类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我国科学工作者人工合成了核酸,证明了无机物相互作用可以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 B.中华龙鸟既有鸟类特征又有爬行类特征,由此可以推断爬行类和鸟类之间的进化关系 C.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最直接证据,越是埋藏于较浅地层中的化石结构越简单 D.直立行走和制造工具是人猿分界的重要标准
用农药消灭害虫,开始效果显著,但长期使用效果越来越差,其主要原因 是农药使这些害虫产生了抗药性吗?
八年级下册第一节《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

f.课后反思:教师认真反思教学效果,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4.教学评价设想:
a.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提问、讨论、实验等,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b.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测试等形式,了解学生对生命起源知识的掌握程度,为教学提供反馈。
3.拓展阅读作业:
a.推荐学生阅读与生命起源相关的科普书籍,如《生命的起源与进化》等,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
b.观看与生命起源相关的纪录片,如《生命之源》等,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生命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化历程。
4.思考题作业:
a.针对本节课的难点内容,设计若干思考题,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深入思考,如“原始生命的诞生需要满足哪些条件?”“生物大分子合成过程中可能遇到哪些困难?”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以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以下是本章节的具体教学设计:
1.导入:通过展示地球生命的多样性图片,引发学生对生命起源的好奇心。
2.基本概念:讲解生命起源的基本学说和证据,如化学进化论、深海热液口假说等。
c.自我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激发他们的内在学习动机。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本节课的导入环节,我将采用以下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1.以问题导入: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生命是如何在地球上诞生的吗?”引发学生对生命起源的思考。
2.图片展示:展示地球生命的多样性图片,包括原始生命形态、古生物化石等,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神奇和丰富性。
生命的起源和进化教案

一、教案名称:生命的起源和进化教案二、学科领域:生物三、课时安排:每章2课时,共10课时四、教学目标:1. 了解生命的起源和进化的基本概念。
2. 掌握生命的起源和进化的科学理论。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分析能力。
五、教学内容:1. 第一章:生命的起源1.1 生命的定义1.2 生命的起源理论1.3 生命的起源过程2. 第二章:生物的进化2.1 生物进化的概念2.2 生物进化的证据2.3 生物进化的过程3. 第三章:化石与生物进化3.1 化石的概念和形成3.2 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规律3.3 化石与生物进化的关系4. 第四章:遗传与变异4.1 遗传的概念和机制4.2 变异的概念和类型4.3 遗传与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5. 第五章:生物的分类和进化树5.1 生物分类的概念和方法5.2 生物分类的等级和系统5.3 生物进化树的制作和解读六、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生命的起源和进化的基本概念、理论、过程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化石案例,理解化石与生物进化的关系。
3. 小组讨论法:讨论遗传与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4. 实践操作法:制作生物进化树,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生命的起源和进化基本概念的理解。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和分析能力。
3. 生物进化树制作:评估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八、教学资源:1. 教材:生命的起源和进化相关章节。
2. 课件:生命的起源和进化教案PPT。
3. 化石标本:展示化石案例,增强学生对化石的认识。
4. 生物进化树模板:用于学生制作生物进化树。
九、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生命的起源和进化的重要性和基本概念。
2. 讲解与讨论:讲解生命的起源和进化的理论、过程,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3. 案例分析:分析化石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化石与生物进化的关系。
4. 实践操作:学生制作生物进化树,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与反思:总结生命的起源和进化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新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生物进化的历程》优秀教案

生物进化的历程教学目的:1.了解原始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
2.了解植物和动物进化的大致历程3.了解人类起源的过程,以及人类与其他动物的亲缘关系。
教学重点:植物和动物进化的历程。
教学难点:生命的起源。
教学设计:生命的起源、生物的进化和人类的出现等问题,都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问题。
通过组织学生观看有关生物进化的科教片,引导并启发学生进行思考。
教具准备:1.原始地球景观挂图。
2.在硬纸板上按本节教材中图V—6,支植物进化的历程示意图,画出动植物进化历程树。
图上除“原始生命”标出外,其他生物类群的名称及其代表生物都不标出,而是按教材示意图上的各种动植物,另外做成剪贴图,待用。
3.图钉(供贴剪贴图用)。
4.无脊椎动物特征比较表。
教学方法:讲述和谈话法相结合。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要求学生复习已学过的植物和动物各类群的主要特征,复习动物部分中有关哺乳动物黑猩猩的内容。
教学过程:引言:今天,我们人类居住的地球表面是一个“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生命世界。
在这个生命世界中,生存在大约二百多万种的生物。
这样一个丰富多彩的生物界是怎么样产生的呢?它们又是怎么样发展起来的呢?自古以来这些问题就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
为了获得这些问题的答案,科学家们从多方面寻找证据,进行推测和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丰富的生物学和古生物学证据,以及大量的科学实验都证明了:生命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生,现今生存的生物,都是由共同的原始祖先经过漫长的时间逐渐演变而来的。
现在我们就开始学习第二章《生物的进化》。
第二章生物的进化我们首先来学习有关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历程的基础知识。
第一节生物进化的历程讲述:据测定,地球的年龄大约有46亿年。
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什么时候出现了最早的生命呢?科学形容表明,大约在40亿年前,原始地球上出现了原始的生命。
那么,原始生命是怎么样诞生的呢?一、生命的起源1.条件:(出示原始地球景观挂图,讲述时教师要注意声音、语调,尽力通过声音的烘托,造成一种景观效应。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生命的起源和进化》第1节《生命的起源》教案济南版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生命的起源和进化》第1节《生命的起源》教案济南版第1节《生命的起源》一设计理念: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是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主动获取知识,乐于探究.基于此,在教学中一方面注意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探究,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另一方面注意科学方法的渗透,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二)能力目标:1.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整理知识体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掌握获取知识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三)情感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到地球上的原始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逐渐演变来的,生命是物质的,从而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世界观和宇宙观的教育。
2.通过介绍我国在探索生命起源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方法:“问题式”教学法能有效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主动参与;学生在多次讨论中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充分说明了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维。
在教学中,及时把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来回答,引起他们思维的碰撞。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设计,有关多媒体教学课件。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你知道生命是由什么进化而来的吗?关于生命的起源,同学们可能听说过许多不同的传说,大家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这也是多年来科学家一直在探索的问题。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有关生命起源的问题。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
知识点一:生命起源的几种假说:教师:1、关于生命起源你知道哪些假说?你有哪些证据?学生:1、神创论:上帝创造万物,最后创造人(圣经故事);女娲造人(我国)。
2、宇宙发生说:(宇生论)人们发现陨石中含有构成生命的元素,因此有人说生命是从天外飞来的。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的基本知识。
2.理解生命起源的几种假说。
3.了解化石在生命起源中的作用。
4.培养探究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的基本知识。
2.化石在生命起源中的作用。
难点生命起源的几种假说在实验上的证明。
三、教学内容A. 生命起源的三种假说1.神创说:生命是上帝创造的。
2.自然生成说:生命是通过自然过程产生的。
3.星际种子说:生命来自外太空,经过某种途径到达地球并在地球上繁衍生息。
B. 化石在生命起源中的作用1.化石是指保存在地质中的已经死去的生物或植物遗体或痕迹。
2.化石有助于我们研究生命起源的历史和演变过程。
本课程主要采用讲授法加互动探究教学法。
老师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图表解释生命起源的几种假说,鼓励学生运用探究的方法,实验验证不同假说的可行性。
五、教学过程A. 导入老师可以准备一段关于生命起源的视频资料,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对生命起源的好奇心。
B. 学习1.生命起源的三种假说:分别介绍神创说、自然生成说和星际种子说,让学生理解每种假说的特点和可能性。
2.化石在生命起源中的作用:讲解化石的相关知识,并介绍生命起源的历史和演变过程中化石的作用。
3.实验探究:选择一些简单的实验,如通过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等,让学生实验验证每种假说的可行性,并分享实验结果。
C.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共同探究不同生命起源假说的可信度。
六、课后练习为了加深学生对生命起源的认识,可以布置以下习题:1.请以自己的语言简述生命起源的三种假说,并表达自己的看法。
2.神创说是不可证明的,但自然生成说和星际种子说又存在缺陷,请解释它们的缺陷是什么。
3.请以自己的语言描述化石在生命起源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利用化石进行研究。
4.氨基酸是构成生物蛋白质的基本组成部分,但是氨基酸不足以构成完整的蛋白质,请尝试自己设计实验完整合成蛋白质。
生命的起源和进化教案

生命的起源和进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生命的起源和进化的基本概念;(2)掌握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3)理解生物进化的原因和机制。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分析生物化石,探讨生物进化的过程;(2)运用比较法,分析生物的相似性和差异性;(3)运用推理和想象,重建古生物的生活场景。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命起源和进化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尊重科学、敢于质疑的精神;(3)培养学生关爱生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生命的起源;(2)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3)生物进化的原因和机制。
2. 教学难点:(1)生命的起源的过程和机制;(2)生物进化的原因和机制的理论解释。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掌握生命起源和进化的相关知识;(2)收集生物化石的图片和实物;(3)准备相关的教学视频和课件。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知识;(2)准备笔记本,记录学习内容;(3)培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起源和进化的问题;(2)通过展示生物化石的实物或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内容与活动:(1)介绍生命的起源:原始大气、原始海洋、有机小分子、有机大分子、原始生命;(2)介绍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化石的形成、化石的分布、化石的意义;(3)介绍生物进化的原因和机制:自然选择、遗传变异、适应环境。
3. 课堂讨论与实践:(1)组织学生讨论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的特点和作用;(2)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生物化石,分析其特征,推测其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3)学生汇报成果,进行交流和评价。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1)评价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2)评价自己对生命起源和进化的理解程度。
2. 同伴评价:(1)评价同伴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2)评价同伴对生命起源和进化的理解程度。
3. 教师评价:(1)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2)评价学生对生命起源和进化的理解程度;(3)评价学生运用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生物初二生物下册《人类的起源与进化》教案、教学设计

-强化生命教育,让学生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
2.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通过讨论人类进化过程中的合作与竞争,引导学生树立团结协作的意识。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强调科技进步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力量的使命感。
-完成一份关于家庭生物学探究的观察日记,记录观察过程中的发现和感悟。
6.评价与反馈:
-作业完成后,同学之间相互评价,提出改进意见,促进共同成长。
-教师对作业进行点评,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同学们提高作业质量。
-分析人类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与其他生物的亲缘关系。
2.教学方法:
-运用多媒体、实物模型等教学资源,增强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直观感受。
-结合实例讲解,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生物学概念。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设计: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关于人类进化的主题,如“直立行走对人类进化的意义”、“工具使用如何影响人类大脑发展”等。
-强调人类起源与进化在现代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好奇心。
2.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归纳总结能力。
-强化学生对生物学研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五、作业布置
1.基础知识巩固:
-请同学们结合课堂所学,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人类起源与进化基本概念的理解。
-撰写一篇关于人类进化重要事件的简短总结,要求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4.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初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合作学习能力,但仍有待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组织多样化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第一章生命的起源和进化复习教案
一、复习目标:
1、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化学进化过程。
2、举例说出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
3、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4、举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自然选择。
5、举例说出人与猿的相似点,概述人类起源于古猿。
6、说出人类进化的主要历程。
二、复习重点:
1、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化学进化过程。
2、举例说出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
3、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4、举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自然选择。
三、复习难点:
化学进化过程和自然选择的过程。
四、复习过程:
1、原始大气的成分中没有氧气,而现在的大气成分中有氧气。
2、米勒实验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和大气成分,通过进行火花放电(模拟闪电),合成了许多种氨基酸。
从而可以推测出,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3、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4、生物进化的原因是自然选择。
自然界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
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
5、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有: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适者生存、遗传变异、自然选择。
五、课堂检测
1、关于生命的起源,写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的物质,②生命起源于陆地,③原始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水蒸气、氨气、沼气等,④现在地球上不可能再形成原始生命。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地球上的生命来自外星球”这一声明起源的推测得到了部分人的认可,理由是()
A、米勒通过实验证实了这一推测
B、原始地球环境不可能形成有机物
C、星际空间的陨石中发现了有机物
D、在其他星球已经发现了原始生命
3、下列关于生物进化趋势的表述中不合理的一项是()
A、形体小的生物早于形体大的生物
B、水生生物早于陆生生物
C、单细胞生物早于多细胞生物
D、低等生物早于高等生物
4、对古代长颈鹿进化成现代长颈鹿的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古代长颈鹿有颈长和颈短的变异
B、古长颈鹿繁殖的后代较多
C、大自然保留了颈长的变异
D、长颈鹿自己选择颈长的个体保留下来
5.下图是米勒涉及的实验装置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A烧瓶内诸如的气体模拟___________的成分。
⑵火花放电模拟的是____________,这主要是为该实验提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实验中,要将B瓶内的水煮沸,模拟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连续火花放电后,从活塞处取样,C烧瓶内的样品中含有的有机物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你认为米勒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你认为米勒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⑺通过实验,米勒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