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阅读材料

合集下载

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小故事趣味阅读(8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小故事趣味阅读(8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小故事趣味阅读森林里的数学故事森林公园有各种各样的植物,有高大的树木,也有矮小花草,还有长长的青藤,一簇一簇的灌木。

森林公园里住着一群小朋友。

山上有许多可爱的小动物,小鸟在天空中自由自在的飞翔,小猴子在树枝间蹦来跳去,小松鼠拖着一条蓬松的大尾巴在树上玩游戏……主要人物:智慧树爷爷:年龄已经一千多岁了,见多识广,受到大家的尊敬。

熊猫博士:见多识广,知识渊博,担任森林学校老师。

狮王:森林之王。

花狐狸、大灰狼:狡猾、贪婪。

灰熊琪琪和黑熊贝贝:森林保护神,聪明好学。

猫警长卡卡:代表公正法制。

熊妈妈:慈祥,和蔼。

小猪胖胖:爱学习。

小狗汪汪:爱动脑。

小猴慧慧:聪明伶俐。

1.“>”“<”“﹦”的本领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从前,数学王国很混乱。

王国中有十个兄弟,他们分别是0、1、2、3、4、5、6、7、8、9,他们之间总是炫耀自己的本领大,谁也不服谁。

美丽的数学天使看见这种情况后非常生气,于是就派“>”“<”和“﹦”三个小天使到数学王国,要求他们一定要让数学王国变得秩序井然。

三个小天使刚来到数学王国,0-9十个兄弟看不起他们。

“1”厉声问道:“你们三个是干什么的?长得真难看!我们数学王国不欢迎你们!”随后其它几个兄弟也都纷纷嘲笑三个小天使。

“﹦”天使见此情形,不但没有生气,还微笑着对十个兄弟说:“我们是数学天使派到你们王国的法官,帮助你们治理国家。

虽然我们长相难看,但是我们能让你们的王国变得井然有序。

我是‘等号’,在我两边的数字总是相等的,这两位分别是‘大于号’和‘小于号’,它们开口朝谁,谁就大;尖尖朝谁,谁就小。

”0-9十个兄弟听后“﹦”的介绍都惭愧地低下头,个个都说愿意听从“>”“<”和“﹦”的命令。

此后,数学王国越来越美丽,越来越强大,王国内有着十分严格的秩序,任何人不会违反。

智慧树爷爷告诉你:大于号、小于号,两个兄弟一起到。

开口在前是大于,尖角在前是小于。

站在两个数字间,谁大冲谁开口笑。

小学三年级数学阅读理解及答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阅读理解及答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阅读理解及答案阅读理解一题目:小明在早上骑自行车去学校,他用了20分钟到达学校。

在回家的路上,他遇到了一个朋友,于是他停下来和朋友聊了10分钟。

然后,他继续骑自行车回家,用了30分钟到达。

请问小明回家的时间比去学校的时间长了多少分钟?答案:小明回家的时间比去学校的时间长了10分钟。

阅读理解二题目:甲乙两个人同时开始游泳,每分钟甲可以游过1/4个泳池的长度,而乙可以游过1/3个泳池的长度。

如果甲和乙一起游泳,需要多少分钟才能游完一个泳池的长度?答案:甲和乙一起游泳,需要12分钟才能游完一个泳池的长度。

阅读理解三题目:小明有一串珠子,他想把这串珠子分成3段,并且使每段的珠子数量相等。

如果这串珠子一共有24颗,那么每段分别有多少颗珠子?答案:小明可以把这串珠子分成3段,每段有8颗珠子。

阅读理解四题目:某超市购进了400个苹果,其中有1/4是有斑点的苹果。

请问,有斑点的苹果有多少个?答案:有斑点的苹果有100个。

阅读理解五题目:小明有一些糖果,他把这些糖果分成4个相等的堆,正好每堆有5个糖果。

请问小明一共有多少个糖果?答案:小明一共有20个糖果。

阅读理解六题目:昨天是星期一,从星期一起,小明连续做了3天作业。

请问今天星期几?答案:今天是星期四。

阅读理解七题目:小红有一些铅笔,她把这些铅笔分成2个堆,其中一个堆有7支铅笔。

请问小红一共有多少支铅笔?答案:小红一共有14支铅笔。

阅读理解八题目:小华把一些桃子分成5个堆,每堆有3个桃子。

请问小华一共有多少个桃子?答案:小华一共有15个桃子。

阅读理解九题目:小亮有一些橡皮擦,他把这些橡皮擦分成3个堆,其中一个堆有6个橡皮擦。

请问小亮一共有多少个橡皮擦?答案:小亮一共有18个橡皮擦。

阅读理解十题目:某班有18个学生,其中男生和女生的比例是3:5。

请问这个班男生和女生分别有多少人?答案:这个班男生有9人,女生有15人。

小学三年级数学阅读短文

小学三年级数学阅读短文

小学三年级数学阅读短文一、植物大比拼春天到了,小草从地里钻出来,迎着阳光吐出了绿色的芽儿。

咦,前面的小花竟生长得如此茁壮!小草看着小花,心里有点儿不平衡。

小草问小花:“你怎么长得这么好看,棒棒的呢?”小花笑着回答:“其实,我和你一样都是植物,只是我们生长的方式略有不同而已。

”小草疑惑地问:“生长的方式不同,有什么区别呢?”小花耐心地解释道:“小草,你是一年生植物,意味着你只能生长一年就会枯萎;而我是多年生植物,可以生长很多年呢。

”小草惊讶地说:“原来如此,我们的生长时间不一样。

”小花接着说:“不仅如此,小草你的根系比我强大,可以在地下扎得更深,吸收更多的水分和养分,所以你的纤维更加坚韧。

”小草听了非常高兴,它知道了虽然自己生长时间短暂,但是却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

小草和小花不再对比,而是互相扬长避短,共同茁壮成长。

二、 NumNum的疑惑NumNum是一个爱数学的小孩子,他经常思考一些有关数学的问题。

有一天,NumNum看着书上的图形,有点疑惑。

NumNum问老师:“老师,为什么有的图形上面有一个小框框,有的图形没有呢?”老师微笑地回答:“NumNum,这很简单。

那个小框框叫作角标,用来表示图形的边数。

”NumNum听后恍然大悟:“原来如此,角标能帮助我们快速地判断图形的特点和性质。

”老师点头赞许地说:“没错,NumNum。

比如,方形是四边形,角标为4;三角形是三边形,角标为3。

多边形的角标就是它的边数。

”NumNum对数学充满了兴趣,他从此开始认真研究数学知识,掌握各种图形的性质和特点。

三、友谊的长度小明和小红是好朋友,他们一起玩得非常开心。

有一天,他们发现了一根绳子,绳子的一头系着结,另一头空着。

小明好奇地问小红:“小红,这根绳子是多长呢?”小红摊开双手,说:“我们来测一下吧。

”小明和小红一起拿住绳子两端,小红拉直绳子,然后问小明:“小明,你的手与结的距离的一半是多少呢?”小明用手指量了一下,说:“是12厘米。

小学数学阅读100篇文本

小学数学阅读100篇文本

小学数学阅读100篇文本
本文档汇集了100篇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数学相关文本,每篇文本都包含了简单的数学知识和有趣的数学题目,旨在帮助小学生提升数学阅读能力和兴趣。

文本一:《数的秘密》
本文讲述了数学中一个有趣的现象:数字的魔力。

从一到十,每个数字都有着自己特别的特性和神秘之处。

通过本文,小学生将了解到数字的奇妙之处。

文本二:《几何乐园》
本文主要介绍了几何学的基本概念和乐趣。

通过图形的分类、对称性等内容,帮助小学生对几何学有更深刻的理解,激发他们对几何学的兴趣。

文本三:《拼图趣味》
本文讲述了拼图游戏的乐趣和益处。

通过拼图游戏,小学生可
以培养空间想象力、逻辑思维和手眼协调能力。

此外,还提供了一
些简单的拼图题目供小学生尝试。

...
文本一百:《魔术般的数学题》
本文介绍了一些有趣而又具有挑战性的数学题目。

这些题目可
以让小学生锻炼自己的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还提供
了解题的方法和答案。

通过阅读这100篇数学文本,小学生将能够增加对数学的了解,并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同时,也可以提升小学生的数学阅
读能力和解题能力。

希望这份文本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有所帮助!。

快乐学习系列小学生数学阅读材料

快乐学习系列小学生数学阅读材料

快乐学习系列小学生数学阅读材料大家好!欢迎来到快乐学习系列,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些有趣的数学阅读材料。

希望通过这些文章,能够激发小朋友们对数学的兴趣,让学习变得更加有趣起来。

篇一:小明的购物经历小明是一位喜欢数学的小学生,某天他去了一家超市购物。

他带了150元的零花钱,他看中了一个价格为60元的玩具车和一个价格为40元的足球。

小明本打算买一个玩具车和一个足球,但他突然想到,如果他只买一个玩具车,还能剩下多少钱呢?小明思考了一会儿,决定用数学来解决这个问题。

他知道,如果他只买一个玩具车,剩下的钱就是150减去60,即90元。

小明非常高兴,因为他可以用这90元去买其他的东西了。

篇二:小红的交通事故小红是一个聪明的小学生,她热爱数学并且擅长解决问题。

有一天,她目睹了一起交通事故。

一辆汽车以每小时40公里的速度行驶,而一辆自行车以每小时20公里的速度行驶。

结果,汽车追上了自行车,并发生了碰撞。

小红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她想知道汽车追上自行车需要多长时间。

她知道,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时间。

假设追上自行车的时间为t小时,那么汽车行驶的路程就是40乘以t,而自行车行驶的路程则是20乘以t。

由于汽车追上了自行车,所以两者行驶的路程相等,即40t等于20t。

小红通过简单的计算得出,t等于1小时。

所以,汽车追上自行车需要1小时的时间。

篇三:小李的数学游戏小李喜欢数学,他发明了一个有趣的数学游戏,希望能和小朋友们一起玩。

这个游戏的规则很简单,只需要一副扑克牌。

首先,小李把扑克牌从A到10的牌放在桌子上。

然后,他开始抽一张牌,如果是奇数,就将这张牌放到一边;如果是偶数,就将这张牌放到另一边。

接下来,他再抽下一张牌,重复相同的操作。

小李发现,当他把所有的牌都抽完后,奇数牌和偶数牌的数量是一样多的。

他觉得很神奇,于是他开始思考为什么会这样。

后来,他发现,无论他抽的顺序如何,最后结果都是一样的。

通过这个有趣的游戏,小李理解了数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例如奇数和偶数的特性,以及数的归纳和推理能力。

小学五年级数学知识小故事趣味阅读18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知识小故事趣味阅读18篇

五年级数学知识小故事趣味阅读1.猴子买桃在美丽的森林公园里,住着花狐狸和一群猴子。

这天,天气炎热,花狐狸大声地叫着:“买桃啰,买桃啰,每千克4.5元,便宜又新鲜的水蜜桃。

”听到叫卖声,猴子们都大声嚷嚷着:“我们要买,我们要买。

”花狐狸给猴子称了一大袋,说:“给,12.5千克,一共562.5元。

”“怎么这么贵?”大家疑惑地看着花狐狸。

花狐狸一脸诚恳,指着称头头是道的解释着:“根据总价=单价×数量,要算一共多少元,得把苹果的单价4.5元与数量12.5千克相乘。

”众猴一听,频频点头,分析得有道理。

花狐狸又在地上写出了乘法竖式,说:“12.5×4.5先不看小数点,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先算出125×45的积是5625。

因为这两个因数中都只有一位小数,所以积就有一位小数,结果不就是562.5吗?”猴王觉得花狐狸说得很有道理,正准备付钱。

“慢着!”这时,一只无尾猴跳到花狐狸面前,指着他写的乘法竖式说:“你们看,竖式中每个因数各有一位小数,用整数算出积的小数点应该向左移动两位,正确的结果是56.25元。

”“啊呀,我想起来了!”猴王对大伙说道:“山羊老师教过我们一句顺口溜,‘齐加减,乘看共,除法先移动’来计算小数的加减乘除。

‘乘看共’指的是因数里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要有几位小数。

这里因数12.5和4.5共有两位小数,积应该是两位小数才对。

”“没错,是56.25元!”众猴恍然大悟。

“哦,是的,我把小数点点错了。

”花狐狸见已败露,只好拿着56.25元,悻悻地离开了。

智慧树爷爷:小数乘法计算三步骤是:(1)先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2)再看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得数的右边起向左移几位,点上小数点;(3)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试一试:用竖式计算:7.2×3.8 58.8 ×2.06 4.35×0.732.小袋鼠的生日礼物今天是小袋鼠的生日,他邀请大伙参加他的生日宴会。

小学二年级上数学阅读训练及答案(9篇)

小学二年级上数学阅读训练及答案(9篇)

小学二年级上数学阅读训练及答案(9篇)
文章1:“梨花树下的折纸游戏”
这篇文章是讲述小明和小红在梨花树下玩折纸游戏的故事。


过游戏,孩子们练了数学中的图形分类和折叠技巧。

文章2:“小狗接棒球”
这篇文章是讲述小狗接棒球的故事。

通过统计小狗接球的次数,孩子们可以研究简单的统计学知识。

文章3:“小兔的魔法帽”
这篇文章是讲述小兔通过魔法帽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孩子们可
以通过文章中出现的数字练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文章4:“香蕉的长度”
这篇文章是讲述小明和小红通过比较香蕉的长度来练数学的大小比较和度量知识。

文章5:“数学家小白兔”
这篇文章是讲述小白兔想要成为一名数学家的故事。

孩子们可以通过文章中的数学问题来提高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

文章6:“小小种植者”
这篇文章是讲述小明在家种植蔬菜的故事。

孩子们可以通过文章中的数学问题来练分数和面积的知识。

文章7:“小鸡学数数”
这篇文章是讲述小鸡们在数学老师的帮助下研究数数的故事。

孩子们可以通过文章中的数学问题来提高自己的数学技能。

文章8:“数学游乐场”
这篇文章是讲述小明在数学游乐场里玩的故事。

孩子们可以通过文章中的数学问题来练轻松的加减乘除运算。

文章9:“小学数学比赛”
这篇文章是讲述小明和小红参加数学比赛的故事。

孩子们可以通过文章中的数学问题提高自己的数学竞赛能力。

小学数学阅读短文及练习

小学数学阅读短文及练习

小学数学阅读短文及练习引言本文档为小学数学阅读短文及练提供了一些例子和练题,旨在帮助小学生们巩固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子1: 水果摊龙龙在水果摊上买了5个苹果,每个苹果1元,3个香蕉,每个香蕉2元,还有2个橙子,每个橙子3元。

假设龙龙付了整数元,他给了多少钱?解答:龙龙买5个苹果,每个苹果1元,总共花费5 * 1 = 5元。

龙龙买3个香蕉,每个香蕉2元,总共花费3 * 2 = 6元。

龙龙买2个橙子,每个橙子3元,总共花费2 * 3 = 6元。

所以,他总共花费5 + 6 + 6 = 17元。

例子2: 玩具熊小明有3个玩具熊,他把这些熊分给他的朋友们。

每个朋友得到2个玩具熊。

他总共有多少个朋友?解答:小明有3个玩具熊,每个朋友得到2个玩具熊,总共需要3 * 2 = 6个玩具熊。

所以,小明有6个朋友。

例子3: 平均数小华每天锻炼身体,每周锻炼了4天。

他记录了一周每天锻炼的时间(分钟):35, 40, 30, 45。

他一共锻炼了多长时间?平均每天锻炼多长时间?解答:小华一周共锻炼了35 + 40 + 30 + 45 = 150分钟。

一周共锻炼了4天,所以平均每天锻炼的时间为150 / 4 = 37.5分钟。

练题1. 小明有5个苹果,他给小华2个苹果,还给小红3个苹果。

小明现在还剩下几个苹果?2. 小华有8本书,他借了2本给小明,还借了3本给小红。

小华现在还剩下几本书?3. 小明一共有10元钱,他买了3个饼干,每个饼干2元。

他还剩下几元钱?4. 小明每天跑步20分钟,他连续跑了5天。

他一共跑了多长时间?以上是小学数学阅读短文及练习的例子和练习题。

通过阅读短文和解答问题,孩子们可以提高数学能力,并加强问题解决能力。

希望本文档对小学生们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材料
(一)“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的故事
韩信是汉高祖刘邦手下的大将,他英勇善战,智谋超群,为汉朝建立了卓绝的功劳。

汉高祖刘邦曾问大将韩信:“你看
我能带多少兵?”韩信斜了刘邦一眼说:“你顶多能带十万兵
吧!”汉高祖心中有三分不悦,心想:你竟敢小看我!“那你呢?”
韩信傲气十足地说:“我呀,当然是多多益善啰!”刘邦心中又添了三分不高兴,勉强说:“将军如此大才,我很佩服。

现在,我有一个小小的问题向将军请教,凭将军的大才,答起来一定不费吹灰之力的。

”韩信满不在乎地说:“可以可以。

”刘邦狡黠地一笑,传令叫来一小队士兵隔墙站队,刘邦发令:“每三人站成一排。

”队站好后,小队长进来报告最后一排的人数。

”“刘邦又传令:“每五人站成一排。

”小队长再次报告最后一排的人数。

刘邦再传令:“每七人站成一排。

”小队长又报告最后一排的人数。

刘邦转脸问韩信:“敢问将军,这队士兵有多少人?”韩信脱口而出说出答案。

(二)一道古题引发的数学之旅
在中国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有一条非常有趣的题目。

这道古题流传了几千年,广泛应用于天文、历法、军事、工程等领域,在我国几乎家喻户晓,它就是“物不知数”。

事情还要从1980年说起。

张春荣是长子县大堡头镇老马沟村一位普通农民,一次搬家,他偶然得到了一本小学奥数读物《有趣的数学》,闲来无事翻翻,翻到了一个叫做“物不知数”的古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四。

问物至少几何?
“物不知数”顿时让张春荣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自幼爱好数学,做过大队会计,以为这道题目自然不在话下。

可是事与愿违,他算出来的答案却与书中不符,经过反复验算,他确定书上的算法有问题。

凭着一股子执拗劲,张春荣写信给中国青少年出版社,指出书中的问题所在。

信发出后杳无音信,但张春荣对数学的热情却仿佛被什么点燃了,一发不可收拾。

命运仿佛安排好在那一天改变张春荣的人生。

从那天起,对解法的质疑始终留在他的心里,于是,他把所有的业余时间和精力都拿来对题目进行重新诠释。

后来近30年中,他几乎将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献给了这道著名的数学题,终于在古稀之年,演算出了孙子定理另一种更为简便、容易普及的方法。

数学王国的神奇之处在于,表面看似简单的东西,往往都是最复杂的。

在哥德巴赫猜想深入人心的今天,人人都明白,1+1的意义远远大于任何一串震撼人心的天文数字。

同样的道理还适用于这道题目,这道少年读物上的题目运用的原理其实是数学领域内的专门人才才会接触到的高深理论,但折射在这里,却仅仅是几个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数字。

(三)“韩信点兵”的秘诀
“韩信点兵”的秘诀是借助了一首歌诀,在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书《孙子算经》就有记载。

我国古代许多数学家对这样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把它的解法写成歌诀:
三人同行七十稀,五树梅花廿一枝,七子团圆月正半,除百零五便得知。

这首诗的大体意思是三个人一起行走七十岁的人已经很少了,五棵梅花树一共有二十一枝,七个儿子在正月十五的时候团圆,减去105的倍数就会得到结果。

这首诗中出现了很关键的几个数:3对应着70,5对应着21,7对应着15,最后是105。

其实歌诀中的每一句话都指出一步解法:“三人同行七十稀”是指除以3所得的余数去乘70。

“五树梅花廿一枝”是指除以5所得的余数去乘21。

“七子团圆月正半。

”是指除以7所得的余数去乘15。

“除百零五便得知”是指把上面算得的积相加,和如果超过105则减去105的倍数,就得到答案。

按照歌诀的方法,解答刚才那道题列式应是:
70×2+21×3+15×4=263
263—105=158
158—105=53
因为70是5和7的公倍数,而且除以3余1;21是3和7的公倍数,而且除以5余1;15是3和5的公倍数,而且除以7余1。

把70、21、15这三个数分别乘原数除以3的余数、除以5的余数、除以7的余数,三个积的和肯定合乎题意,但不一定是最小。

由于105是3、5、7的最小公倍数,去掉105的倍数,那么剩下的数一定合乎题意了。

这种解题方法,是中国人最早发现,外国人觉得特别神奇,所以被世界公认为“中国剩余定理”。

(四)
中国剩余定理又称为孙子定理,它的数学思想在近代数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真正从完整的计算程序和理论上解决这个问题的是南宋数学家秦九韶,他在《数学九章》中提出了一个数学方法,称之为“大衍求一术”。

古代的印度数学家也考虑类似的“孙子问题”,欧洲在1202年出的意大利数学家斐波那契的《算法之书》也有过类似问题,1852年,英国基督教士将《孙子算经》中的“物不知其数”的解法传到欧洲。

1874年,德国人马蒂指出:孙子的解法与高斯的解法完全一致。

而高斯的解法晚了一千五百多年,从此,中国古代数学的这一创造逐渐受到世界学者的瞩目,并在西方数学史著作中正式被称为“中国剩余定理”或“孙子定理”。

中国剩余定理是我国古代数学家为世界数学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在数论中占有重要的低位,在近代数学、计算机编码、计算机网络和电子商务、密码学研究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现代密码的解密和保密算法都需要中国剩余定理。

现在,科学家们还利用剩余定理在商品的流通和防伪管理中运用密码技术,并集成到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中。

下面具体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
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所注意到的不是某些数,而是这些数除某一固定的数所得到的余数。

例如:假定现在是早上10点,在两个小时前是几点?我们立刻可得到正确答案是早上八点,那么过了13个小时后又是几点呢?算式为10+13-12=11,即晚上11点;在28个小时后手表的时针又是什么情况呢?算式为(10+28)-(12×3)=2即是两点。

2.某单位有100把锁,分别编号为1、2、3、……、100.。

现在要对钥匙编号,使外单位的人看不懂,而本单位的人一看见锁的号码就知道该用哪把钥匙。

能采用的方法很多,其中一种就是利用中国剩余定理,把锁的号码被3、5、7去除所得的三个余数来作钥匙的号码(首位余数是0时,也不能省略)。

这样每把钥匙都有一个三位数编号。

例如23号锁的钥匙编号是232,52号锁的钥匙编号是123,8号锁—231,19号锁—145.因为只有100把锁,不超过105,所以锁的号与钥匙的号是一一对应的。

如果希望保密性再强一点儿,则可以把刚才所说的钥匙编号加上一个固定的数作为新的钥匙编号系统。

甚至可以每过一个月更换一次这个数。

这样,仍不破坏锁的号与钥匙的号之间的一一对应,而外人就更难知道了。

(五)迷信的渔夫
渔夫从海上打了大约400条鱼,回家后他发现无论如何分装这些鱼都缺一条:他把鱼每两条装一个袋子,结果缺一条;每三条装一个袋子,还是缺一条;每四条、5条、6条、7条装,都统统缺一条。

渔夫感到非常苦恼,他苦恼不仅仅是因为鱼无论怎么分都分不好,更糟糕的是他觉得总是少一条鱼非常不吉利。

于是,他决定这个丰产的季节不再出海。

渔夫的妻子见丈夫如此迷信,便偷偷到市场上买了一条鱼放到丈夫打的鱼堆中,然后要求丈夫再分一遍。

这次,无论渔夫按照每个袋子放2条、3条……还是7条,都能恰好把鱼分完,他第二天一早便高高兴兴地出海了。

你知道渔夫原本打了多少鱼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