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的特点及作用

合集下载

八种常见修辞格

八种常见修辞格

八种常见修辞格近年来的《考试说明》仍然规定常见修辞格为八种,即: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1.比喻(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

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比喻的种类①明喻。

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②暗喻。

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③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但它不同于借代。

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④博喻。

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

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明珠”、“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分别从色彩、光华、感受等角度,抓住光亮、隐约闪烁、清新洁静等相似点来描绘出荷花的美。

)2.比拟(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2)比拟的种类①拟人。

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②拟物.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3.借代(1)借代的特点及其作用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

比喻的作用及表达效果

比喻的作用及表达效果

比喻的作用及表达效果
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相比较,以形象、生动的方式表达出作者的意图和感情。

比喻的作用及表达效果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增强形象性:比喻可以将抽象的概念或情感转化为具体的形象,使读者更加容易理解。

通过比喻,作者可以用读者熟悉的事物来描述不熟悉的事物,从而增强读者的感知和理解。

2、突出特点:比喻可以突出事物的特点,使读者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该事物的独特之处。

通过比喻,作者可以将一个事物与其他事物区分开来,突出其与众不同的特点。

3、增强感染力:比喻可以唤起读者的情感共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通过比喻,作者可以将自己的情感和感受传达给读者,使读者产生共鸣和情感上的共鸣。

4、丰富语言表现力:比喻可以丰富语言的表现力,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有趣。

通过比喻,作者可以用简单、形象的词语表达出复杂、抽象的概念和情感,使文章更加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六(上) 语文修辞手法总结

六(上) 语文修辞手法总结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修辞手法总结一、修辞方法概述1、比喻比喻的特点及作用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

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比拟比拟的特点及作用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3、夸张夸张的特点及其作用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

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

其作用在于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4、对偶对偶的特点及其作用对偶就是“对对子”,也称“对仗”。

它必须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

两句间的关系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和条件等。

其作用有:便于吟诵,有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5、排比排比的特点及其作用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

常用强调的同一词语重复出现在各个短语或句子的同一位置上。

其作用在于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6、设问设问的特点“无疑而问”。

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要确定答案。

目的是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

例如:白色的花含有什么色素呢?白色的花什么色素也没有。

又如: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 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

7、反问反问的特点也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也可打感叹号。

8.双关让词句具有表面上一个意义实则表达另外一个意义的修辞方式。

比喻句的特点和概念

比喻句的特点和概念

比喻句的特点和概念比喻句,是指在表达某种含义时,通过对其进行类比或比拟,用一个事物代替另一个事物,以达到更深刻、更生动的表达效果的语言形式。

比喻句在语言中具有丰富的变化和表现形式,既可以是整句,也可以是词组或者单个词。

比喻句的特点:1. 形象生动:比喻句是由一个具体事物代替另一个抽象或者难以形象化的事物,它能够帮助读者或听众更好地理解和感知表达者所要传递的信息。

例如:他像一只饿狼一样攻击对手。

在这个句子中,使用“饿狼”这个形象性的描述,使得描述者所想要表达的信息更加鲜明地展现出来,使得听众或读者对于对手的攻击方式更加形象化。

2. 引人联想:比喻句通过让读者或听众对比喻的事物进行联想,来使得表达者的意图更加明确和清晰。

例如:她的眼睛像一汪清澈的泉水,让人沉醉其中。

在这个句子中,使用“泉水”这个比喻性的描述,使得听众或读者产生了视觉和感性的聯繫,从而增强了句子的语感和表现力。

3. 增强文采:比喻句可以使得语言更具有文采和艺术性,从而使得作品更加生动和有趣。

例如:绿树成荫的小路,如同一条蜿蜒曲折的鱼骨。

在这个句子中,使用“鱼骨”来描述小路的曲折形态,使得这个比喻句更加生动和有趣,不仅能够形象地描绘出描述者的意图,而且能够通过艺术性的表达来增强整个作品的文采和吸引力。

4. 突出主题:比喻句能够通过对于某个主题的比喻,使得主题更加突出和强调。

例如:他像一个孤岛,独自站在大海之中。

在这个句子中,使用“孤岛”这个比喻来描述他的孤独,从而使得整个句子更加清晰地突出并强调了“孤独”这个主题。

5. 直观易懂:比喻句简洁明了,使得句子所要表达的含义更加直观和易于理解。

例如:她在学习上的成绩已经远超同龄人,她就像是在跑步比赛中,领先了所有的对手。

在这个句子中,采用了“在跑步比赛中领先的对手”这个比喻的描述方法,能够让听众或读者更加清晰地了解和理解她在学习上的成绩超出同龄人的情况。

比喻句的概念:比喻句,是指在日常语言交流中使用一种比喻的手法,将某种抽象的事物,用具体的形象性的事物加以比拟,以达到更为生动、形象、鲜明以及容易理解的句子的一种语言形式。

比喻句的特点

比喻句的特点

比喻句的特点比喻句的特点如下:1.比喻说理浅显易懂,使人容易接受。

2.比喻能把一些不好想象的东西具体地说出,借其他类似事物加以说明,令人更加清楚明白。

3.比喻状物能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深刻的印象。

4.起到修饰文章的作用。

5.使事物形象,生动,突出特点,渲染氛围,侧面烘托。

一.比喻句:比喻一种常用修辞手法比喻句的含义比喻句,通俗地说,就是为了让读者更明白你要说的意思,把一个很平常的东西说得不一样一点,另类一点,就是把不是的东西比做是的。

用另类而形象的句子来打一比方,这样的句子就是比喻句,一般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组成,又有明喻、暗喻、隐喻之分。

二.举例:1.“你骗谁,像你这样的大官会没有钱?”(《“你们想错了”》)句中用“像”字引出方志敏作为例子,说明凡是当官的就一定有钱。

2.“像您这样的高个儿干不了这重活儿……”(《挑山工》)句中用“像”字引出“我”作为例子,说明凡是“高个儿”都当不了挑山工。

3.“老师就像我们的妈妈一样”句中的“像”字引出我只是把老师看成妈妈,而并非是比喻句。

比喻句的特点和概念:有本体、喻体、比喻词的句子叫比喻句。

(1)比喻说理简单易懂,易于接受。

(2)比喻能够把不恰当想象的事物具体地讲出来,借其他类似的事物来说明,使人更明白。

(3)比喻状物使概括的事物形象化,给人深刻印象。

(4)起修饰文章的作用。

(5)使事物形象化,生动,突出特色,渲染气氛,侧面烘托。

比喻有三个关键部分,本体,喻体,相似点。

谁能说出比喻词?比方说“似、像”这样的比喻词,这些词都是不必要的,比如暗喻就不用比喻。

比喻句中常用的词语有“是、成为、成、变、化、化等”。

它的基本模式是本体即喻体。

若为借喻,则没有本体喻词。

拓展:比喻有明喻、暗喻、借喻之分:明喻:常用是或类似地把两种不同的事物联系起来的一种修辞手法。

明喻的表达方式是:A象B。

(将出现明显的比喻词)暗喻:本体与喻体同时出现,二者在形式上是相合的,说甲(本体)就是(喻)乙(喻体)。

比喻句的特点、作用

比喻句的特点、作用

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喻体(打比方的事物)。

比喻一种常用修辞手法,通俗地说,就是为了让读者更明白你要说的意思,把一个很平常的东西说得不一样一点,另类一点。

一般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组成,又有明喻、暗喻、隐喻之分。

比喻句的作用(1)比喻说理浅显易懂,使人容易接受.(2)比喻叙事能化抽象为具体,使事物更清楚明白.(3)比喻状物能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深刻的印象.(4)起到修饰文章的作用比喻句的形式简介比喻就是通常说的打比方,即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一个事物或情境来比方另一个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手法。

比喻使人容易理解,能变抽象为具体,深奥为浅显,还能使人产生联想和想象。

比喻句常有比喻词,如“像……似的”“像……一样”“好比”“是”“变成”“仿佛”“真像”等分类一般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组成,又有明喻、暗喻、借喻之分。

如:露似珍珠月似弓。

(明喻)阳光下盛开的百合花就是您的笑容。

(暗喻)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下黄色的泪珠里。

(借喻)如何判别是不是比喻句有“好像”“像”“是”一类词的句子,不一定都是比喻句。

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关键要看句子里是不是在“打比方”。

有的同学一看到含有“像”、“好像”“仿佛”等词语的句子就认为一定是比喻句,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以下“像”字句并不是比喻句。

一、表示比较1.江上的轮船像一叶叶扁舟。

(《南京长江大桥》)句中的“轮船”和“扁舟”是同一类事物,通过比较,突出长江水的浩大。

2.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

(《卖火柴的小女孩》)句中以前的奶奶和现在的奶奶形象,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情况下的比较。

3.他还是像过去一样喜欢打乒乓球。

这句中的“像”表示相同,故不是比喻句。

二、表示举例1.“你骗谁,像你这样的大官会没有钱?”(《“你们想错了”》)句中用“像”字引出方志敏作为例子,说明凡是当官的就一定有钱。

修辞手法解析比喻

修辞手法解析比喻

修辞手法解析比喻比喻是修辞手法中最为常见和广泛运用的一种手法,它通过运用类比的方式,利用两个或多个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以此来强调被比喻对象的特征或者形象,使文章更具感染力和生动性。

本文将从比喻的定义、特点、分类以及在修辞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解析。

一、比喻的定义及特点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运用类比的方式,将两个或多个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进行联系,以此来揭示被比喻对象的特点或者形象。

比喻不同于直接陈述,它常常采用隐喻的方式,通过暗示或者间接表达来进行意义的传递。

比喻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隐喻性:比喻使用隐喻的方式,通过暗示或者暗含来进行意义的表达,增加了读者的联想和想象空间。

2. 感染力:通过比喻的描写,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增加了情感的张力,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3. 增强可读性:比喻在文章中的使用,可以使得叙述更加活泼有趣,吸引读者的眼球,提升了文章的可读性。

二、比喻的分类比喻可以根据被比喻对象的不同进行分类,常见的比喻分类包括以下几种:1. 形象比喻:形象比喻是指通过对事物外在形象的比拟,来揭示被比喻对象的特征。

例如,“他像太阳一样温暖”中的比喻对象为太阳,通过太阳的温暖形象来形容他的性格特点。

2. 情感比喻:情感比喻是指通过对情感状态的比拟,来揭示被比喻对象的情感特征。

例如,“他的心情像晴空一样明朗”中的比喻对象为晴空,通过晴空明朗的情感状态来形容他的心情。

3. 动作比喻:动作比喻是指通过对事物行为的比拟,来揭示被比喻对象的行为方式或者特点。

例如,“他像猎人一样瞄准目标”中的比喻对象为猎人,通过猎人瞄准目标的行为来形容他的行动方式。

4. 自然比喻:自然比喻是指通过对自然界的事物或者现象进行比拟,来揭示被比喻对象的特征或者形象。

例如,“她的笑容如同春风一样温柔”中的比喻对象为春风,通过春风温柔的特征来形容她的笑容。

三、比喻在修辞中的应用比喻是修辞手法中最为常见和广泛运用的一种手法,在各类文学作品以及日常语言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比喻句和拟人句的好处

比喻句和拟人句的好处

比喻句和拟人句的好处导读:(一)比喻句的好处比喻(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

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比喻的种类①明喻。

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

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③借喻。

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但它不同于借代。

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

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④博喻。

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

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明珠”、“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分别从色彩、光华、感受等角度,抓住光亮、隐约闪烁、清新洁静等相似点来描绘出荷花的美。

)(二)拟人句的好处拟人句就是把某件东西比喻成与人相同,不可和童话弄混。

(例:叶子妹妹说:“太阳公公……”这并非拟人句 )拟人句就是根据想象将物当做人来叙述或描写,使“物”具有人一样的言行、神态、思想和感情。

一句话,拟人就是用写人的词句去写物。

这种手法又叫做“人格化”。

【比喻句和拟人句的区别】比喻和拟人尽管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手法,请看下面两个例句:①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林海》)②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同上)如①②是用描写人的词语(“温柔”和“会打扮自己”)写兴安岭,因此都是拟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喻
本体、喻词和喻体同时出现。常用的喻 词有:像、好像、好似、如、有如、如 同、彷佛等。 他动也不动,彷如石像。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暗喻
本体、喻体同时出现,但用是、成、成 为、变为等词代替像一类的喻词。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 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都成 了水墨山水。
用一事物喻另一事物。
比喻的结构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
(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
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
本体
பைடு நூலகம்
比喻词
喻体
共同点
春天
春天 春天

像 像
刚落地的娃娃
小姑娘 健壮的青年
(新)
(美) (力)
比喻的类型
比喻按三个部分的异同和隐现来看,其基 本类型有三种:
明喻、暗喻、借喻
比喻的修辞方法
读一读,你觉得哪个句子写的好?好在哪里?
(1)春天生长着。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它生长着。 (2)春天笑着,走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3)春天领着我们上前去。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比喻的含义
比喻就是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
借喻
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用喻体代替 本体。 星空中银盘高挂。 他摇曳着一头的蓬草,冲出门外去上学 去。
比喻的作用
用比喻法描写事物,可使事物形象鲜明生 动,加深读者的印象。运用它可以把陌生 的东西变为熟悉的东西,把深奥的道理浅 显化,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使 人易于理解。
谢 谢大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