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地悲剧2

合集下载

公地悲剧

公地悲剧

公地悲剧的终结者:广场舞大妈——两城环境卫生改进的建议人不臆想无少年,今日我臆想的题目是城中村环境、城乡结合部环境(简称两城环境)与城市社区的环境卫生差异原因。

看着挺好的出发点,为什么是臆想的那?现在给出解释,两城环境卫生不一定糟糕,城市社区的环境不一定美观,简单说它们之间的差异极有可能是我自身的杜撰。

要论两城环境和社区环境的差异原因,除了经济条件差、外来人口居多等因素外,还有一个差异就是是否有广场,广场上是否有经常活动的大妈。

要解释为什么大妈也会成为影响因素之一,更准确说是广场舞大妈,没了它们,广场极有可能成为垃圾的堆放场所。

为了进一步解释,这里选用公地悲剧进行辅助。

1、什么是公地悲剧;2、两城环境与城市社区环境差异存在的原因;3、糟糕的两城环境卫生可以类比为公地悲剧的原因;4、两城环境卫生的终结者——广场舞大妈的原因。

一、公地悲剧据百度百科释义:公地悲剧,公地作为一项资源或财产有许多拥有者,他们中的每一个都有使用权,但没有权利阻止其他人使用,而每一个人都倾向于过度使用,从而造成资源的枯竭。

过度砍伐的森林、过度捕捞的渔业资源及污染严重的河流和空气,都是“公地悲剧”的典型例子。

之所以叫悲剧,是因为每个当事人都知道资源将由于过度使用而枯竭,但每个人对阻止事态的继续恶化都感到无能为力。

而且都抱着“及时捞一把”的心态加剧事态的恶化。

公共物品因产权难以界定而被竞争性地过度使用或侵占是必然的结果。

公地悲剧的解决原因有二:其一,公地变私地,即产权私有化,也是最受推崇的公地解决办法。

产权私有化有利有弊,利处是它确实可以杜绝公地悲剧的发生,局限是该产权可以私有化和私有化对拥有人有静利润,另外还会造成财富向一端聚集;其二,加强管理,即通过规则的制定确定谁有优先使用权,在不阳光的情况下,该办法极易发生寻租行为。

不过这里有一个疑问,公地一定要悲剧吗?自然不是,比如沙漠、风等资源,储量太大、用途有限,让他们悲剧很难;又比如,假如某块公地属于一个20至30户人家的村子,互相熟识,低头不见抬头见,这时候有人过度使用的话,道德制裁马上到——失去名誉,遭到村民排挤,整天有人在背后戳脊梁骨等,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公地悲剧也很难发生。

公地悲剧的案例

公地悲剧的案例

掉在地上的钞票为什么没有人捡?美国经济学界多年前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有一天,一位学富五车的经济学者教授和一位初出茅庐的年轻助理教授一起外出吃午饭。

走在人行道上的时候.眼尖的年轻教授发现地上有张100美元的大面额钞票,便弯下腰准备把它捡起来。

不料,那位老教授立刻出手拦住他说:“别捡了,这钞票是假的。

”年轻教授不服气、问道:“你如何断定这钞票是假的?”老教授随口回答:“如果这100元的钞票是真的,早该被人拾走了。

”老教授的答案虽然书呆得可笑,但却是新古典经济学的标准答案。

市场的高效率保证它时时出清,谈判桌上没有剩下的钱,人行道上也不可能有还未被捡走的钞票。

在老教授看来,年轻教授是经济学修养不够才会伸手去捡那掉在地上的钞票。

掉在地上的钞票之所以没人捡,当然还有捡不来、不让捡、捡了也白捡等其他原因。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种种浪费现象.其实就和钞票掉地上没人捡一样。

我们的无奈等待,其实还是和“捡不来、不让捡、捡了也白捡”分不开。

奥尔森1996年在美国《经济学展望》杂志上发表了题为《大面额钞票掉在人行道上没人捡:为什么有的国家富裕,有的国家贫穷》的文章。

他认为,能够在国家这一层次上解释贫富差别的只有两种可能:一是资源的禀赋不同。

二是公共政策和体制不同。

奥尔森的结论是、决定国家贫富的主要因素不是包括技术、知识、土地、资金和市场交易型人力资源在内的资源票赋,而是一个国家的体制和公共政策以及影响体制与政策质量的公共物品型人力资源。

穷国之所以穷,是因为有亿万元钞票掉在地上没人捡!要捡起这巨额钞票,必须靠千万人的分工、合作,必须有对私人产权的绝对保护以及对合同的公正实施。

好的体制和政策能够保证对产权长期有效的保护,杜绝任何形式的掠夺,激励人们从事分工、合作的创新生产活动,特别是“产权密集型”的生产活动。

“掉地上的钞票”之所以“捡不来”、“不让捡”或者“捡了也白捡”,关键是体制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大量钞票掉在人行道上没人捡的事确实也不少见.莫斯科街道上前些年就出现过这样的怪现象。

第二章第三节公地的悲剧

第二章第三节公地的悲剧

(二)私有化 有关说法: 私有化的方法:对牧地进行分割,使牧羊人在一块比较小的地块上与自然展开博
弈,而不是与另一个牧羊人。 问题很多:
给牧羊人带来的问题 其他共同资源可能难以分割 (界定私人产权的困难) 界定私人产权的困难
技术上不可行 经济上不合算 意识形态上不允许
凋敝的价值,文化历史遗产,······ “公共产权”下
合作
不合作
合作 (10,10) (-1,11)
牧羊人A
不合作(11,-1) (0,0)
(二)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悖论
若n=1,则p=MP
若n→∞,则p=AP →利润为零
(三)集体行动的逻辑
“除非一个群体中人数相当少,或者除非存在着强制或其他某种特别的手段,
促使个人为他们的共同利益行动,否则,理性的、追求自身利益的个人将不会为
的公共品,基本特点:非排他性+竞争性
公地悲剧的普遍意义
会出现滥用或过度使用的“悲剧”
也许可称“共同使用”的悲剧
其他例子:
公共渔场之竭泽而渔;
酸雨问题;地下水开采;油田开采;
广播频率;同步卫星轨道;
公共苹果树上的苹果(从未长熟过)
公费医疗制度;
二、公地悲剧的经济学解释
(一)囚犯困境之牧羊人博弈
牧羊人B
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一书,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
第二章 市场失灵及其理拓展
第三节 “公地的悲剧”及其对策
一、什么是“公地的悲剧”
二、公地悲剧的经济学解释
三、解决公地悲剧的对策
一、什么是“公地的悲剧”?
Tragedy of the Commons
G.Hardin(1968)最早给出这一提法
Commons一般指村边共同使用的牧地、草地,这里所指含义更广,是一种不纯粹

公地悲剧

公地悲剧
参与者需要确定,如何安排精力点的投入值,能够获得最大的个人收益。
2. 实验引导
1.指导语
◇分组方式:固定分组方式下,每轮实验同一个组中的参与者不发生改变;随机分组方 式下,每一轮同组的参与者将随机发生变化。
◇精力点。同一组中参与者,将在同一片区域进行采集或收获自然资源的活动,例如都 在同一片池塘(区域)中钓鱼(收获自然资源的活动),或者在同一片草场(区域)中放牧 (收获自然资源),或者在同一条河流(区域)中取水灌溉田地(收获自然资源)。精力点表 示你投入到该活动中的精力,投入精力点数越多,则获得的自然资源的数量越多,例如钓鱼 的时间越长,可能钓到的鱼就越多。假设实验中,你可用的总精力点为“3”点,那么可以 用于投入该工作的精力点下限为:0 点,上限为 3 点。
2.随机分组方式 X 轴:轮次。 Y 轴:投入的精力点。 “参与者”下拉列表可选,“组号”下拉列表不可选,。 (1) 选择“平均值”,选择“所有参与者” 图中点的 Y 轴坐标=SUM(第 X 轮参与者投入到公共资源的精力点总和)/m,m 表示组数。
表示本轮实验中,各组平均投入到公共资源的精力点总数。 (2)选择“平均值”,选择“参与者 A” 在该参与者所在的组中,点的 Y 轴坐标=SUM(第 i 轮,参与者 A 所在的组,所有成员投
30
25精力点
-43
-12
10
32
-
-
◇如果允许交流(比如说一次,或者两次),重新设置一下实验参数,实验中的参与者
的收益会有提高吗?
5. 图表解读:
实验结束后,可以查看实验的结果图,如图 5.8。 1.固定分组方式下,选择“平均值” “组号”下拉列表可选,“参与者”下拉列表不 可选。如图5.8所示。 ◇X轴:轮次。 ◇Y轴:投入的精力点。 ◇选择“所有组”, 点的Y轴坐标=SUM(第X轮参与者投入到公共资源的精力点总和)/m, m表示组数。表示本轮实验中,各组到公共资源的精力点总数的平均值。

两种“公地悲剧”的比较与我国国有企业产权调整

两种“公地悲剧”的比较与我国国有企业产权调整

两种“公地悲剧”的比较与我国国有企业产权调整摘要:对比两种“公地悲剧”的产权结构、成因和解决方式,可以发现产权结构调整与资源配置效率相适应是一个不断的试错过程,有效的产权制度必然促使成本与收益向行为者集中。

产权结构调整与产权束调整是产权制度创新的主要方式。

无论何种方式的产权制度变革都需遵循一定的规则,其调整的目的是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产权效率、增加产权主体收益。

标签:公地悲剧;产权调整;国有企业一、两种“公地悲剧”的比较(一)两种“公地悲剧”形成两种不同的产权结构“公地悲剧”是指“公地”作为一项资源或财产为共同体所拥用,共同体中的成员都有使用权,但没有人有权阻止他人使用,且在公地上活动的人不会考虑他的活动对邻里或后代的影响,结果是公地资源或者是其他公共资源因过度使用而造成枯竭[1]。

过度放牧的草原、过度开采的矿产资源、过度砍伐的森林、过度捕捞的渔业资源以及污染严重的河流和空气,都是“公地悲剧”的典型例子。

“公地悲剧”产生的原因在于“公地”资源的产权特点。

以公共牧地为例,在公共牧地上每个成员都知道其活动的成本不是由他个人完全承担,每个成员都能平等地分享资源并获得报酬与收益,每个人也都知道资源过度使用会枯竭,但对事态的恶化却感无能为力。

假设购买一头牛花a美元,有c头牛在这块牧地上放牧;f(c)表示所生产牛奶的总价值,每头牛的平均产量是f(c) / c。

为使利润最大化即maxf(c)-ac最大,需有f′(?觬)=a。

也就是说,为获得最大利润,母牛的边际产品价值需等于它的边际成本a。

如果一头母牛的边际产品价值大于a,那么在公地上增加放牧头数是有利的,如果母牛的边际产品价值小于a,减少已放牧的母牛头数是有利的。

在公共牧地上,每个牧民都可决定是否放牧及放牧多少,只要一头牛的平均产量大于这头牛的成本,放牧这头牛就是有利可图的,即只要f(c) / c>a就可继续增加放牧头数,一直进行到利润降到零时为止,即f(c?觹)-ac?觹=0此时放牧的头数c?觹必然大于利润最大化时的头数?觬。

解读_公地悲剧_与_反公地悲剧_以农村旅游资源为例

解读_公地悲剧_与_反公地悲剧_以农村旅游资源为例

— 92 —
科技信息
人文社科
是,由于许多居民家庭开办农家乐或者从事相关的旅游接待活动,制造 大量的废水、废气和其它废弃物,对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造成严 重的损害。
第二,乡村旅游的重要竞争资本—— —品牌特色受损。 农村旅游的品牌特色是一地区区别于其它地区的旅游特色,它是 通过相关集体推广及集体努力创建起来的。品牌特色作为一种无形资 产,在个体追求自身利益的过程中不注重维护整体品牌,致使其在发展 过程中不断受损甚至贬值。比如农村特色的减弱易使游客对当地的整 体印象产生负面的联想;有些村民拉客、宰客,农家土菜的卫生质量没 有保障,菜品种类减少或重复等问题容易引起整体特色品牌的美誉度 和忠诚度下降;多数村民在特色品牌的经营和维护过程中会存在搭便 车心里,加之农村旅游的进入门槛很低,容易被代替。因此,品牌受损极 易导致该地区的农村旅游发展举步维艰。 (二)“反公共地悲剧”的主要表现形式 第一,农村旅游资源的低效利用。 在农村旅游开发过程中,除了存在有形资产流失的问题之外,实际 上还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即严重的低效利用的问题。由于产权的支离破 碎,如当地政府虽然拥有旅游资源的所有权,但却没有使用权等,没有 形成一个完整统一的产权主体,造成许多农村旅游资源的显性或是隐 性的闲置,这也就是我们所了解的为什么“掉在地上的钞票没人捡”的 最好例证。 第二,行政审批手续复杂。 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不符合市场经济 要求的行政审批项目。有些地方还因此出现了地域封锁和部门壁垒,不 利于农村旅游经济的一体化开发和规模化发展,很难通过市场调节来 实行资源配置,造成资源利用效率低下。郑州市的“馒头办风波”就是一 个典型的“反公共地悲剧”的案例。由于郑州人喜欢吃馒头,所以郑州市 的馒头消费量很大,并且本市也有几个在全国比较出名的馒头品牌。为 了规范郑州市馒头的生产秩序,换句话说是为了分享馒头生产的利润, 于是郑州市成立了全国唯一的“馒头生产管理办公室”(包括一个“市级 馒头办”和四个“区级馒头办”)。2001 年 6 月份,得知一家馒头生产商正 在无照生产,于是“区级馒头办”工作人员迅速赶到现场实施处罚,随后 “市级馒头办”也闻风而至,并且也开具了罚单。但生产商拒绝双份罚 单。于是“区级馒头办”和“市级馒头办”为争夺监管权和处罚权发生冲 突,并且引发“馒头办风波”。[8] 四、两种“悲剧”理论对农村旅游的启示和对策 “公地悲剧”与“反公地悲剧”都是因为产权不清晰所引致的资源配 置不当的问题。对此,我们要特别注重两种“悲剧”的研究,积极寻找有 效对策,避免发生在农村旅游这块公地上的“悲剧”,实现资源优化配 置。 (一)“公地悲剧”理论对农村旅游的启示与对策 农村旅游中的“公地悲剧”说明的是产权的界定不清晰,使得单个 家庭或是村民使用农村本地的旅游资源的直接成本小于社会需付出的 成本,从而使农村旅游资源以及相关资源被过度使用。由于农村旅游资 源的产权高度模糊和抽象,村民由于受自身文化素质的限制没有产权 意识,没有行使产权的内在动机。其结果是,产权流于“人人所有,又人 人没有”,以及“人人所有,人人没有,谁都应该负责,谁都不负责任”的 状况,因而出现两种极端现象:一方面,村民对当地的旅游资源不关心 不爱护;另一方面,短期思想严重,急功近利,只想分光吃净,竭泽而渔, 却不愿进行深度开发和规模化发展。前者导致资源利用不足,后者导致 资源滥用。应对之策: 第一,确定明晰和稳定的产权。尽可能地将资源或从业者的所有权 明晰,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明确责任和义务。科斯的产权理论证明, 一旦产权界定明确,并且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联系、谈判、协商、签约等 等的成本又足够低的话,则无论将产权划归给谁,最终总是能达到该种 资源的最优配置和使用。实践证明,产权清晰了,权责明确了,利益相关 者的责权利意识加强了,能有效的推动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农村旅游资 源的保值和增值。同样,农村旅游开发中,只有做好相关的产权安排才 可能避免“公地悲剧”的发生。值得注意的是,产权稳定和产权明晰同样 重要,如果产权不稳定,即便产权很明晰,也会对资源进行掠夺性的使 用,这就需要法律或相关制度来保证产权在一定时期内的稳定性。 第二,结合各地实际,寻找适合的开发模式。 目前对农村旅游中公地悲剧的解决模式主要有三种,即政府经营、 私人投资者经营和社区自主经营三种模式。各地区应该结合自己的实 际选择适合本地区的发展模式。 一是地方政府经营模式。采用地方政府经营模式,可以通过当地政

公地悲剧(公共牧场理论)

公地悲剧(公共牧场理论)

公地悲剧(Tragedy of the commons),也译为公共地悲剧、共同悲剧(公共牧场理论)1、什么是公地悲剧1968年英国加勒特·哈丁教授(Garrett Hardin)在《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一文中首先提出“公地悲剧”理论模型(公共牧场)。

他说,作为理性人,每个牧羊者都希望自己的收益最大化。

在公共草地上,每增加一只羊会有两种结果:一是获得增加一只羊的收入;二是加重草地的负担,并有可能使草地过度放牧。

经过思考,牧羊者决定不顾草地的承受能力而增加羊群数量。

于是他便会因羊只的增加而收益增多。

看到有利可图。

许多牧羊者也纷纷加入这一行列。

由于羊群的进入不受限制,所以牧场被过度使用,草地状况迅速恶化,悲剧就这样发生了。

公地作为一项资源或财产有许多拥有者,他们中的每一个都有使用权,但没有权利阻止其他人使用,从而造成资源过度使用和枯竭。

过度砍伐的森林、过度捕捞的渔业资源及污染严重的河流和空气,都是“公地悲剧”的典型例子。

之所以叫悲剧,是因为每个当事人都知道资源将由于过度使用而枯竭,但每个人对阻止事态的继续恶化都感到无能为力。

而且都抱着“及时捞一把”的心态加剧事态的恶化。

公共物品因产权难以界定(界定产权的交易成本太高)而被竞争性地过度使用或侵占是必然的结果。

2、公地悲剧的成因说到哈丁的“公地悲剧”或日“公有资源的灾难”,那是对个人在利用公共资源时存有私心的确证。

哈丁将这一状态模型化:一个向众人开放的牧场,在其中每个牧羊人的直接利益取决于他所放牧的牲畜数量的多少。

由于在缺乏约束的条件,当存在过度放牧问题时,每个牧羊人虽然明知公地会退化,但个人博弈的最优策略仍然只能是增加牲畜数量,久而久之,牧场可能彻底退化或废弃。

这就是“公地悲剧”。

“公地悲剧”的发生,人性的自私或不足只是一个必要的条件,而公产缺乏严格而有效的监管是另一个必要条件。

所以,“公地悲剧”并非绝对地不可避免。

公地悲剧 雪冰 刘娇

公地悲剧  雪冰 刘娇

反公地悲剧
• 密执根大学一位叫黑勒的年轻教授专门研 究了这个问题,于1998年在《哈佛法学评 论》上发表文章,提出了“反公地悲剧” 的概念。
是什么
• 黑勒的反公地有相反的产权特性。反 公地作为一项资源或财产也有许多拥 有者,但他们中的每一个都有权阻止 其他人使用资源,而没有人拥有有效 的使用权。“反公地”的产权特性是 给资源的使用设置障碍,导致资源的 闲置和使用不足
目录
1.概念
2.表现形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应对措施
3.成因
背景
1968年,美国学者哈定在《科学》杂志上发 表了一篇题为《公地的悲剧》的文章,他假设了 一个情景:一群牧民一同在一块公共草场放牧。 一个牧民想多养一只羊增加个人收益,虽然他明 知草场上羊的数量已经太多了,再增加羊的数目 ,将使草场的质量下降。牧民将如何取舍?如果 每人都从自己私利出发,肯定会选择多养羊获取 收益,因为草场退化的代价由大家负担。当每一 位牧民都如此思考时,“公地悲剧”就上演了- -草场持续退化,直至无法养羊,最终导致所有 牧民破产。
概念
当资源或财产有许多拥有者,他 们每一个人都有权使用资源,但没有 人有权阻止他人使用,由此导致资源 的过度使用,即为“公地悲剧”。如 草场过度放牧、海洋过度捕捞等。
表现形式
1.有形资产的流失:草场退化,稀有物种灭绝 等 2.无形资产的流失:冠生园事件造成企业品牌 受损
小区停车难
公地悲剧
比较为难
对比分析
• 在20世纪90年代初,莫斯科街道上出现过这 样一种怪现象。一方面,街道两边的店铺大量空 置;另一方面,街道两边涌现出许多金属做成的 箱型销售摊。为什么在莫斯科寒冬里街道两边叫 卖的商贩不到温暖的店铺里面去?为什么街边的 拥有者要放弃可观的租金收入?黑勒认为原因是 莫斯科的店铺有很多的拥有者,而且他们每一个 人都有权阻止其他人使用,最终没有人能够使用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纳什均衡应用举例

如果给你两个师的兵力,由你来当“司令”, 任务是攻克“敌人”占据的一座城市,规定双 方的兵力只能整师调动。通往城市的道路只有 甲乙两条,当你发起攻击的时候,你的兵力超 过敌人,你就获胜,你的兵力比敌人的守备兵 力少或者相等,你就失败,那么你将怎样部署 你的攻城方案?
纳什均衡应用举例
公地悲剧

公地悲剧的证明:如果一种资源没有排 他性的所有权,就会导致资源的过度使 用。
公海捕鱼 小煤窑的过度发展 ……

公地悲剧


有n个农民的村庄共同拥有一片草地,每个农民都有在 草地上放牧的自由。每年春天,农民要决定自己养多 少只养。 gi:第i个农民饲养的数量,i=1,2,…,n.
G gi

敌人:四种部署方案 A 三个师都驻守甲方; B 两个师驻守甲方,一个师驻守乙方 C 一个师驻守甲方,两个师驻守乙方 D 三个师都驻守乙方 我军: a 集中全部兵力从甲方进攻 b 兵分两路,一个从甲方,一个从乙方,同时进攻 c 集中兵力从乙方进攻
纳什均衡应用举例

v 2v 0, 2 0 G G
参与人:农民 战略: 养羊的数量 v
支付: 利润
Gmax G
公地悲剧

假设一只羊的价格为c,对于农民i来讲,其利 润函数为:
i ( g1 ,, gi ,, g n ) gi v( g j ) gi c
i 1,, n
最优化的一阶条件为:
B
C
D
- + + + -
- + + + -
+ -
+ +
+ + -
+
所以:
g i 2 i g j g i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2 i g j g i
0
公共地的悲剧

第i个农民的最优饲养量随其他农民的饲养量 增加而递减。n个反应函数的交叉点就是纳什 均衡。
* * g * ( g1 , , g n )
G g i*
* i 1
n
尽管每个农民在决定自己增加饲养量时考虑了对现 有羊价值的影响,但是他考虑的只是对自己羊的影响, 而并不是对所有羊的影响,因此,最优点上的个人边际 成本小于社会边际成本,纳什均衡总饲养量大于社会最 优饲养量。
敌人:四种部署方案 A 三个师都驻守甲方; B 两个师驻守甲方,一个师驻守乙方 C 一个师驻守甲方,两个师驻守乙方 D 三个师都驻守乙方 我军: a 集中全部兵力从甲方进攻 b 兵分两路,一个从甲方,一个从乙方,同时进攻 c 集中兵力从乙方进攻
A a b c
B
C
D
纳什均衡应用举例
敌军
A
a 我军 b c
i v(G) g i v ' (G) c 0, i 1,, n g i
上述一阶条件可以解释为:增加一只羊有正负 两方面的效应,正的效应是这只羊本身的价值v,负 的效应是这只羊使所有之前的羊的价值降低。
案例2 公共地的悲剧

其最优解满足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上述n个一阶条件定义了n个反应函数:
gi* gi ( g1,, gi 1, gi 1 , gn ),i 1,, n
因为:
2 i ' ' '' v ( G ) v ( G ) g v i (G ) 0 2 g i 2 i v ' (G ) g i v '' (G ) 0 g j g i
i 1 n
n个农民饲养的总量
V: 代表每只羊的平均价值,v是G的函数,v=v(G),
因为每只羊至少要一定数量的草才不至于饿死,有一个 最大的可存活量Gmax,: 当G<Gmax时,v(G)>0; 当G>=G(x)时,v(G)=0。
公地悲剧

当草地上羊很少时,增加一只羊也许不会对其 他羊的价值有太大影响,但随着羊的不断增加, 每只羊的价值将急剧下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