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八》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八》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八》教案

六年级上语文园地八
【教学目标】
1.交流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2.学会为自己的习作拟出精彩的题目。

3.感受词语的表达效果并能写一段话。

4.积累鲁迅先生的名言警句。

【教学重点】
1.学会运用不同的方法把握不同文章的主要内容。

2.积累背诵鲁迅先生的名句,懂得其意思。

【教学难点】
根据文章的不同体裁拟出恰当的标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段意合并法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标题扩充法
句子摘录法
【教学设计】
怎样让学生积淀文化、增长智慧是我在教学语文园地时的思考,我认为语文园地形式的学习能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大量阅读和感悟,减少老师在课堂上繁琐的讲解和分析,减少机械的、重复的抄写练习,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阅读和探究思考。

所以在语文园地教学方面我要高度重视起来,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积累、感悟中提高语文素养,吸收人类优秀的精神文化成果,促进学生终身发展。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示范课:《语文园地八》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示范课:《语文园地八》教案

《语文园地》教案(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学目标】1.回顾本单元四篇文章,总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积累鲁迅的名言,感受其精神品质。

2.借助搜集到的资料,多角度感受鲁迅形象,激发亲近鲁迅、研究鲁迅的兴趣。

【教学过程】板块一:回顾梳理四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加深鲁迅形象的感受。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来学习《语文园地》,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四篇关于鲁迅先生的文章,还记得是哪四篇吗?2.这四篇文章中,你印象最深刻或是最喜欢的是哪一篇呢?让学生自由表达。

3.你们是用哪些方法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呢?请生交流。

4.咱们的交流平台总结了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请默读交流平台的内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圈画出把握主要内容的方法。

5.学习这四篇课文的时候,大家又用到了哪些方法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呢?6.小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有很多,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方法。

当课文写了一件事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理清事情起因、经过、结果来把握主要内容,当文章很长,出现很多件事的时候,我们可以先给每一部分列提纲,再把各部分连起来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当然这几种方法可以互相结合,需要我们灵活运用。

板块二:学习积累鲁迅名言,丰富学生对鲁迅精神的理解。

1.我们再来看这四篇,前面两篇文章是鲁迅先生自己的作品,后面两篇是别人纪念他的。

要认识一个人,咱们不仅可以读他自己的文章,还可以读别人回忆或怀念他的文章。

为了让大家更加全面地了解先生,园地的日积月累还安排了这样四句先生的名言。

2.请大家先自己读一读。

3.指名读。

关注诮的读音。

4.同桌互读,读正确流利后可以交流一下自己有疑惑的句子,也可以分享自己最喜欢的一句名言。

5.随机点拨加引读:(1)中国脊梁:在鲁迅看来,从古以来,就是——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还有——让学生补充省略号里的形象。

这些都是我们中国的——脊梁,读到这句,你脑海中浮现出了哪些中国的脊梁?让我们用最深情的朗读来向他们致敬吧。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语文园地八》教案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语文园地八》教案

交流二:关键句可以帮助了解主要内容,如总起句等。

哪些天体上可能有生命存在呢?这个天体又必须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人们了解生命起源的过程之后,认为至少应该有这样几个条件:《宇宙生命之谜》
交流三: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可以把握主要内容。

有时通过题目很难看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时应该怎么办呢?
交流四:把各个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就能把握主要内容。

《只有-一个地球》美丽但渺小、自然资源有限、目前人类无法移居、我们要精心保护地球
三、词句段运用
(一)给文章拟题目
1.学习拟题目,读一读有什么发现?
2、交流发现:
级别发现了什么
第一组文章中的主要人物
第二组文章中主要事件
第三组文章中的主要事物
第四组吸引读者
3.小结:拟定题目可以根据文章中的主要人物,可以根据文章中主要事件,可以根据文章中的主要事物,还可以根据吸引读者等方法等列题目……
4.回忆自己写作文都拟个什么题目呢?
示例:《“小书虫”李子安》《我的小闹钟》《奶奶家的桂花树》《有趣的拔根儿大赛》《沙漠探险之旅》《纸条背后的大秘密》
5.假如刚参加完学校的合唱比赛,你会拟个什么的题目呢?
示例:《难忘的合唱比赛》《丁香树下的歌唱》《在歌声里绽放》。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八(教案+教学反思)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八(教案+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八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翰皓学校陈阵语[教学目标]1.掌握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语文要素】2.通过分析课文拟题的方法,能合理地修改自己的习作题目。

3.能通过一个词语进行联想,并写一段话。

4.了解柳公权的书法特点,进一步提高鉴赏书法艺术的水平。

5.积累鲁迅文学作品中的一些富有哲理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1.掌握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2.通过分析课文拟题的方法,能合理地修改自己的习作题目。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掌握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重点)2.通过分析课文拟题的方法,能合理地修改自己的习作题目。

(重点)3.能通过一个词语进行联想,并写一段话。

(重点)一、交流平台: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1.引导:同学们,平时你都用哪些方法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2.默读“交流平台”,交流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四种方法。

3.回顾本单元课文,思考可以分别用什么方法进行概括。

《少年闰土》:串联法。

(结合课后题第二题,将记忆中的闰土、初次相识时的闰土、给“我”讲新鲜事的闰土、离别时的闰土几个部分串起来。

)《好的故事》:抓关键句。

(结合课文中的关键句——“我在蒙胧中,看见一个好的故事。

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段意归并法。

(将文中所写六件事的段意归并起来。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关注题目。

(题目即是诗歌的主要内容,赞颂鲁迅先生是心怀人民的人,赞颂他“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这是一首纪念他的诗歌。

)4.小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有很多,需要灵活运用。

二、词句段运用:题目和理解词意,想象成文1.师:读课件出示的各组题目,回顾课文内容,说说你的发现。

明确:第一行是用文中的主要人物作题目;第二行是用文中的主要事件作题目;第三行是用文中的线索作题目;第四行是运用修辞手法拟题。

(1)借助“泡泡”中的提示,说说这样拟题的好处。

明确:题目简洁、明了、形象,吸引读者去阅读。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八单元 语文园地八 公开课课件 2套(附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八单元 语文园地八 公开课课件 2套(附教案)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猎人海力布》 《司马光》……
在牛肚子里旅行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
这组题目很有意 思,因为……
你认为这组课题有趣吗?为什么?
《在牛肚子里旅行》用旅行的地点 作题目,《“精彩极了”和“糟糕透 了”》用父母对作者写的诗的观点为题; 《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用文中人 物的性格作题目。
龙 小 可
议方法 元元:有些文章,找到它的关键句就知
道了它的主要内容。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这篇文章的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确,伯父 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的关键句,这 就是作者要体现的鲁迅先生的品质,找到这 句话,我们就明白了文章要表达的主要内容。
☆当“饱经风霜的老屋”出现在眼前时,我 想到了《总也不会倒的老屋》。课文中的 老屋因为时间的磨砺,如今摇摇欲坠,那 是年龄的展现,是岁月的沉淀。
☆“饱经风霜的大树”让我联想到了《去年 的树》的另一种结局,那棵树坚守着与鸟 儿的约定,面对伐木工,顽强抵抗;面对 风吹雨打,勇敢生长;面对电闪雷鸣,拼 搏向上。这是一棵饱经风霜的树,也是一 棵勇敢、坚强的树。
只有民族魂发扬起来,民族才能站立 起来,国家才能发展。
☆我最喜欢“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 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 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这句 话。其中的省略号表示还有很多,比如舍己 为国的人,奉献终身的人,这些人为中国做 出了巨大的贡献,是中国的脊梁。
小结:通过这些名言,我们对鲁迅先 生的了解似乎更进了一步,对鲁迅先生的 崇敬之情也更多了几分。
龙 小 可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鲁迅《答客诮》
意思是说真正的英雄都有丰富的感情, 爱怜子女的人同样是大丈夫。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八》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八》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八》教学设计一、教材概述《语文园地八》是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本课本。

该教材内容紧密结合六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

本教学设计将针对《语文园地八》这一单元的内容进行详细分析,设计一节有趣、互动的课堂教学。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民间传说中的“水漫金山”故事,掌握相关课文的内容和语言表达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写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民间传说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 教学内容•课文内容:《语文园地八》中的《水漫金山》一文。

•语文知识和技能:阅读理解、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修辞手法、学习使用适当的语言表达。

2. 教学安排活动一:导入和激发学生兴趣(15分钟) - 创设情境:通过展示一张水淹金山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好奇和兴趣。

- 提问引导:提问学生对图片的感受和想法,准备进入课文内容。

活动二:语文园地探索(30分钟) - 分组合作: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有一本课本和一份工作纸。

- 小组合作阅读:小组合作阅读《水漫金山》一文,并回答课后的问题。

- 讨论分享:每个小组选择代表分享他们的阅读理解和答案。

活动三:深入探究(30分钟) - 教师指导: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水漫金山》一文中的比喻和修辞手法,如“水漫金山”、“水碧山青”等。

-学生练习:学生按照教师要求,找出并解释课文中的比喻和修辞手法。

活动四:思维拓展和创造(30分钟) - 小组合作:学生继续分组,每个小组一起创作一个关于水漫金山的故事。

- 创作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创作的故事。

活动五:总结和课堂检测(15分钟) - 回顾总结: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

对比各组的创作,进行总结和提问。

- 课堂检测:教师出示一些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学生书面回答。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语文园地七、八 部编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语文园地七、八 部编版

《语文园地七、八》一、教学目标1.学习如何做课堂笔记,养成记课堂笔记的良好习惯;总结、交流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2.了解日常生活中与戏曲相关的词语,并选一两个说句子;学习从词语中展开想象,写一段话;学习给文章拟题目的方法。

3.学习修改说明书,使说明书更清楚明白。

4.欣赏柳公权的书法作品《玄秘塔碑》,了解其楷书的特点;了解并积累与艺术相关的成语;积累鲁迅的名言,感受其精神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了解日常生活中与戏曲相关的词语,并选一两个说句子;学习从词语中展开想象,写一段话;学习给文章拟题目的方法。

欣赏柳公权的书法作品《玄秘塔碑》,了解其楷书的特点;了解并积累与艺术相关的成语;积累鲁迅的名言,感受其精神品质。

三、教学过程屏幕前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学习《语文园地七、八》。

(一)学习“交流平台”1. 请同学们先来看第七单元的交流平台。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做课堂笔记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能帮助我们巩固记忆,更能促使我们积极思考。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你一定积累了不少记课堂笔记的方法吧!下面请同学们先来阅读“交流平台”中两位同学的课堂笔记吧!【出示截图对应勾画】从这两位同学的课堂笔记中我们发现:上课时,可以从“老师所讲的重要内容”“有疑问之处,需要进一步印证或思考的问题”“听课过程中的想法和感受”等方面记课堂笔记。

记课堂笔记要注意记录重点、难点、疑点、新观点等,这是记笔记的小窍门。

2.我们再来看看第八单元的交流平台。

第八单元的交流平台为大家介绍了多种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请同学们默读交流平台内容,想一想编者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出示截图对应勾画】这一部分向我们介绍了“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三种常用的方法:关注文章题目;抓关键句;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这一部分以《只有一个地球》为例,重点介绍了将“各部分内容连起来”的方法,这位同学将这种方法取名为“内容串联”,又形象又便于记忆。

2024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第八单元语文园地八 优质版教案

2024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第八单元语文园地八 优质版教案

课题语文园地八主备教师【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对书法作品有基本的欣赏能力。

语言运用:能从词语展开想象,写一段话。

思维能力:回顾、梳理并运用之前学过的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审美创造:走进鲁迅的精神世界,对民族精神和中国脊梁有自己的了解。

【课前解析】关注结构:“交流平台”引导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在阅读的时候如何着手理解内容。

“词句段运用”引导学生发现文章拟题的不同方法。

“书写提示”展示了柳公权《玄秘塔碑》两张局部图片。

“日积月累”编排了一组出自鲁迅作品的名句,与单元主题密切关联。

关注描写:通过想象写话,帮助学生更加深刻理解词语,并准确运用。

【教学目标】1.总结、交流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2.学习给文章拟题的方法。

3.从词语展开想象,写一段话。

4.欣赏柳公权的书法作品《玄秘塔碑》,了解其楷书特点。

5.积累鲁迅的名言,感受其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1.总结、交流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2.学习给文章拟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从词语展开想象,写一段话。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电子版教案授课教师“二次备课”(手写)【教学过程】一、学习“日积月累”设计1.(出示课件3)导入: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认识了鲁迅,“日积月累”中还有四句鲁迅先生的名言,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出示课件4—5)2.基于理解,积累名言(1)理解名言(出示课件6)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鲁迅《答客诮》对子女没有感情的人不一定是真的豪杰,怜爱孩子怎见得就不是大丈夫呢?(出示课件7)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鲁迅《故乡》只有美好的愿望而不去探索实践,希望必然落空,等于没有。

虽然实现“希望”困难重重,但只要去探索实践,就有实现的可能。

(出示课件8)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鲁迅《学界的三魂》“民魂”指的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如爱国主义等。

这句话的意思是中国与中华民族是一体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园地八》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八》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的第八单元知识总结。

本语文园地一共涉及到了四方面的内容:即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

“交流平台”旨在让学生学习如何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词句段运用”意在让学生学会如何给文章起一个醒目的题目,练习用给出的词写一段话。

“书写提示”里展示了唐朝著名书法家柳公权的书法,让我们了解他书法的特点。

最后,“日积月累”留给我们的是鲁迅的著名话语。

通过教学,我有以下想分享的内容:
一、教学效果
通过教学,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1、在进行“交流平台”这个版块时,我引导学生阅读“交流平台”里给出的内容,总结出阅读文章时,我们要注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并让学生知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一般是先了解了每个部分主要讲的是什么,再把各个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就可以了。

——还可以关注文章的题目,抓关键句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在学生明白如何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思考并小组讨论学过的文章里,哪些是用这种方法总结文章内容的。

2、读“词句段运用”里列出来的各组题目,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这样拟题的好处。

有的是用文章中的人物做题目的,有的是用故事情节做题目的,有的使用事物名称做题目,不管是哪种方式,这样的题目很有吸引力,让读者看到题目都想了解一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习作如何拟题才能更有吸引力。

3.“书写提示”的版块展示的是宋代著名的书法家柳公权的书法。

我在教学过程中出示了柳公权的书法名作,并引导学生总结他楷书的特点是方圆并施、点画棱角分明、结构精妙,让学生学会欣赏书法家的作品。

4.“日积月累”里展示的都是鲁迅先生的蕴含深刻的语句。

我在讲述这一板块时结合着这一单元有关鲁迅的文章进行讲解的,在学生阅读、品读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白鲁迅的伟大。

二、成功之处
在教学这一课的时候,我觉得自己还是比较成功的。

语文园地各个板块之间衔接很自然,将讲解和学生的活动结合在一起,有效地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既保证了课堂的严谨性,也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得课堂不呆板,还生动、有趣。

三、不足之处
对于这一课,其他的部分都还不错,但是由于课堂时间短,“词句段运用”关于题目这一块,还缺乏有效的练习。

学生们只是在表面上学会了怎么样拟题目,但是真的实践起来是什么样的效果,没有从课堂教学中展现出来。

四、改进措施
今后的课堂上,我要充分备课,不光背课本知识,还要备学情,真正成为课堂的掌控人,提高课堂效率,增强课堂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