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生物课后练习答案
八年级上册生物练习册答案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生物练习册答案人教版【练习一: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 细胞膜的主要功能是什么?答:细胞膜的主要功能是保护细胞内部结构,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2. 细胞核内含有什么物质?答:细胞核内含有染色体,染色体中包含遗传物质DNA。
3. 线粒体在细胞中的作用是什么?答:线粒体在细胞中的作用是进行呼吸作用,为细胞提供能量。
【练习二:植物的光合作用】1. 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是哪里?答: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是叶绿体。
2. 光合作用需要哪些条件?答:光合作用需要光、水和二氧化碳作为原料。
3. 光合作用的产物是什么?答:光合作用的产物是葡萄糖和氧气。
【练习三:遗传和变异】1. 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的哪个部分?答: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
2. 什么是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答: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3. 什么是基因突变?答: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序列发生改变,导致遗传信息发生变化的现象。
【练习四:生态系统】1. 什么是生态系统?答: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其所在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一个整体。
2.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可以分为哪些类型?答: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可以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3. 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是什么?答: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在于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生物多样性。
【练习五:人体生理】1. 人体的消化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答:人体的消化系统由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等组成。
2. 人体的呼吸系统是如何工作的?答:人体的呼吸系统通过呼吸运动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完成气体交换。
3. 人体的循环系统包括哪些部分?答:人体的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
结束语:通过以上练习,同学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八年级上册生物课程的主要内容。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复习,掌握知识点,为期末考试做好准备。
同时,也鼓励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思考,将生物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八年级生物课后练习答案

八年级生物课后练习答案【篇一:八年级生物上册课后习题答案 1】xt>p71、把符合下列动物类群特征的选择填入括号内。
腔肠动物( abe )扁形动物( acd ) a、没有腔门;b、有刺细胞核;c、大多数各类自体扁平b、d、部分种类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的;e、自体呈辐射对称。
2、如果一条小溪原来可以采集到水螅,现在却采集不到,你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答:水螅生活在清洁的淡水中,若以前能收集到,现在收集不到,最可能的原因是水环境受到了污染。
3、有些人喜欢吃生鱼片等食物,你认为不将鱼煮熟直接食用是否安全?为什么?答:不安全,因为在生鱼的体内会寄生很多寄生虫,人若动物若是食用了未煮熟的含有寄生虫的鱼虾,就会感染。
p11答:根据自体是否分节,是否有刚毛各疣足等运动器官来判断。
线形动物自体细长,自体没有环节状,而环节动物自体是由许多环节构成。
7、雨后,蚯蚓往往会爬到地面来这是为什么如果农田中的蚯蚓消失了,农作物的生长会不会受到影响?为什么?答:大雨过后,过多的雨水会将土壤中的空气排挤出去,穴居在土壤中的蚯蚓因缺少氧气被迫爬到地表上来呼吸。
如果农田中蚯蚓消失了,会影响到农作物的生长。
因为蚯蚓不但能疏通土壤,还能增加土壤的肥力。
p15p17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身体表面有刺细胞节肢动物11、软体动物的贝壳与昆虫的处骨骼,对动物生存的意义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处?答:(1)相同点:均能保护动物内部柔软的器官。
(2)不同点:软体动物的贝壳在保护动物的同时,也限制了动物的运动能力范围;昆虫身体和附肢的处骨骼分节,运动更加灵活,外骨骼还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丧失。
12、在所有的动物类群中,节肢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是最大的,想一想这与它们的哪些特征有关?答:繁殖能力强调;体表具有保护功能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切节,运动更灵活的;感官器官发达;昆虫的呼吸系统完善,适应陆地生活;体型较小,对空间和食物的需求较小,利于在有限的空间内容纳更多的个体等等。
生物(八年级上册)教材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习题解答观察与思考1.鱼游泳时,主要靠身体躯干部和尾鳍的左右摆动击动水流产生前进的动力,其他鱼鳍起辅助作用。
鱼在运动时,胸鳍、腹鳍和背鳍都有维持鱼体的平衡的作用,尾鳍有决定鱼运动方向的作用。
2.不能。
因为各种鳍往往同时运动,仅靠自然状态下直接观察很难分辨出各种鳍分别起什么作用。
探究1.通过实验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将鱼的胸鳍或腹鳍捆绑固定后,鱼体左右摇摆不定,不能掌握平衡,可见胸鳍或腹鳍起平衡的作用;胸鳍还有转换方向的作用。
(2)当鱼的背鳍被捆绑后,鱼体会因失去平衡而侧翻,不能维持鱼体的直立状态,可见背鳍对鱼体的平衡起着关键的作用。
(3)通过捆绑鱼的尾鳍或模拟实验,证明鱼的尾鳍可以产生前进的动力,同时还可以决定运动的方向。
2.不完全。
自然界中大多数鱼类的运动主要靠躯体的左右摆动,击动水流,产生运动的动力,各种鳍在鱼的运动中起辅助作用。
只有极少数的鱼,如海马只靠背鳍的摆动而向前运动。
3.当不能用直接实验法做实验时,可以用模拟实验代替实验法,即用模型代替实验对象进行实验,如科学家用模拟大气产生的条件做生命起源的实验;我国“神州三号”飞船用模拟宇航员做拟人试验等。
与直接实验法相比,模拟实验的优点是:(1)可以解决不能或不便用直接实验方法解决的难题;(2)模拟实验是将模型的实验结果类推到实验对象,以揭示有关的事实或规律,这样可以提高效率,大大节约资源、资金和时间。
模拟实验的缺点是:其研究结果易受模型的局限,得出的结论不一定完全可靠。
一般来说模型与实验对象的相似程度越高,实验的效果越好。
观察与思考1.水由鱼的口流入鳃,然后由鳃盖的后缘流出。
在水流经鳃丝时,水中溶解的氧气进入鳃丝的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水中,所以经鳃流出的水流与由口流入的水流相比,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高。
生物八上苏教版练习册答案

生物八上苏教版练习册答案一、选择题1. 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A.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B. 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C. 细胞壁、细胞质和细胞核D. 细胞膜、细胞质答案:B2. 光合作用主要发生在植物细胞的哪个部位?A. 细胞核B. 细胞质C. 叶绿体D. 线粒体答案:C3. 下列哪个不是细胞分裂的特点?A. 染色体复制B. 细胞核分裂C. 细胞质分裂D. 细胞壁形成答案:D二、填空题1. 细胞膜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答案:保护细胞内部结构;控制物质进出2. 植物的根、茎、叶属于_________组织,而花、果实、种子属于_________组织。
答案:营养;生殖器官三、简答题1. 请简述细胞分裂的过程。
答案:细胞分裂是细胞繁殖的过程,包括间期、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
在间期,细胞进行DNA复制和相关蛋白质合成。
前期,染色体凝聚,核膜消失。
中期,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形成赤道面。
后期,染色体分离,向两极移动。
末期,核膜重建,细胞质分裂,形成两个新的细胞。
四、实验题1. 实验目的: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细胞结构。
实验材料:洋葱、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等。
实验步骤:(1)取一片洋葱表皮,用镊子轻轻撕下。
(2)将洋葱表皮放在载玻片上,用盖玻片覆盖。
(3)用镊子轻轻压平盖玻片,使洋葱表皮细胞平铺。
(4)将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调整焦距,观察细胞结构。
五、论述题1. 论述细胞在生物体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答案: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具有多种功能。
细胞通过分裂和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进而形成器官和系统。
细胞内进行着各种生化反应,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为生物体提供能量。
细胞还具有保护、支持和传递信息的功能,是生物体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结束语:通过本练习册的学习,同学们应该对生物八上苏教版的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希望同学们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八上)生物课后习题答案 (1)

八上生物课后练习题答案5.1.1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P71.把符合下列动物类群特征的选项填入括号内。
腔肠动物( ABE ) 扁形动物( ACD )A.没有肛门B.有刺细胞 C.大多数种类身体扁平 D.部分种类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E.身体呈辐射对称。
2.如果一条小溪原来可以采集到水螅,现在却采集不到,你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答:水螅通常生活在清洁的淡水中,若水体受到污染,水螅无法存活,则采集不到水螅。
3.有些人喜欢吃生鱼片等食物,你认为不将鱼煮熟直接食用是否安全?为什么?答:不安全。
因为生鱼片中可能含有华枝睾吸虫的幼虫,若不将鱼煮熟直接食用,有可能会感染华枝睾吸虫病。
5.1.2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P11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线形动物都是寄生的。
( × ) (2)蚯蚓的运动是仅靠刚毛完成的。
( × )2.以下动物中,( BEF )属于环节动物,( ACD )属于线形动物。
A.蛔虫; B.蚯蚓; C.小麦线虫; D.丝虫; E.蛭; F.沙蚕。
3.如何区别某个动物是环节动物还是线形动物?答:根据动物的身体是否分节,是否具有刚毛和疣足等运动器官,来作出判断。
(环节动物身体分节,有刚毛或疣足)4.雨后,蚯蚓往往会爬到地面上来,这是为什么?如果农田中的蚯蚓消失了,农作物的生长会不会受到影响?为什么?答:下雨后,土壤缝隙中充满水,蚯蚓周围的氧气不足,蚯蚓爬到地面上进行呼吸。
如果农田中没有了蚯蚓,农作物的生长有可能受影响。
因为蚯蚓可以松土,改善土壤成分结构增加土壤肥力。
5.1.3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P171.判断(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软体动物都生有贝壳。
(× ) (2)节肢动物的附肢分节,身体不分节。
(× )2.下列关于动物的生活环境及获取食物的方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A.腔肠动物生活在水中,利用刺细胞帮助捕获猎物; B.寄生虫终生生活在寄主体表或体内,靠获取寄主体内的养料生存; C.软体动物生活在水中,靠入水管、出水管获取水里的食物颗粒; D.节肢动物生活在陆地上,利用口器获取食物。
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上书上课后活动题答案

生物八上书上题答案第十四章生物的生殖与发育P61.C 2. D 3. (1) 可以培养出植物的新品种,(2)可以在短时间内培育出大批植物;(3)可以防止植物病毒侵入。
思维拓展“插柳”属于植物无性生殖中的营养生殖,是需要一定条件的,但不像“栽花”那样常常需要较高的水,肥,土壤。
P121.果实——F 种子——E 种皮——D 胚——C 果皮——G2.虞美人——随风飘散苍耳——附着在人或动物的身体上。
豌豆——弹射出去蒲公英——随风飘散思维拓展1.玉米在开花季节,如果遇到阴雨连绵的天气,雨水会将雄蕊花药里的花粉落,使花粉量减少,造成传粉率隆低,玉米减产。
2.(1)黄瓜的花为单性花,而雄花是不结果的。
(2)雌花如果不能完成异花传粉,也不会结果。
P171.(1)A 、B、F、H、I (2)C、D 、E、G2.(1)3 4 2 1 完全变态。
(2)蛹(3)幼虫期。
思维拓展(1)幼虫成虫(2在蝴蝶的一生中,幼虫为毛毛虫,危害植物,蝴蝶为成虫,帮助植物传粉,是有益的。
P211.C 2. (1)×(蝌蚪一直生活在水中,只用鳃呼吸)(2)×(两栖类的受精作用是在水中进行的体外受精)(1)青蛙销售量与季节的变化及青蛙的季节性活动有关,春,夏,秋三季,是青蛙繁殖,、捕食的旺季,青蛙的活动易被人们发现,人们捕捉得也多。
冬季青蛙冬眠,行踪难以被发现,人们捕捉得就少见。
(2)人们对青蛙和其他野生动物见之则捕,并以此为美食。
人们的思维观念在很长时间内难以改变,相关的法律法规也难以执行。
P251.C 2、晚成鸟(家鸽、燕子、麻雀)3、早成鸟(鸡、鸭子、大雁)3. 本题主要正面引导学生回答鸟类对人类的益处。
要点主要有:(1)鸟类直接和间接的利用价值(如鸟肉,羽毛,药材,体质有机肥,观赏等)(2)在维持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中起的重要作用,是自然环境中不可缺少的一员,(3)对植物虫害,鼠害等具有有控制作用。
(4)对植物种子和花粉等具有的传播作用。
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教材课后题整理(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材课后习题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号________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1.把符合下列动物类群特征的选项填入括号内。
腔肠动物()扁形动物()A.没有肛门B.有刺细胞C. 大多数种类身体扁平D.部分种类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E. 身体呈辐射对称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正确的画“√”,错误的画“x”(1)线形动物都是寄生的。
()(2)蚯蚓的运动是仅靠刚毛完成的。
()3.以下动物中,__________属于环节动物,__________属于线形动物。
A.蛔虫B. 蚯蚓C.小麦线虫D.丝虫E. 蛭F.沙蚕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正确的画“√",错误的画“x"。
(1)软体动物都生有贝壳。
()(2)节肢动物的附肢分节,身体不分节。
()5.下列关于动物的生活环境及获取食物的方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腔肠动物生活在水中,利用刺细胞帮助捕获猎物B.寄生虫终生生活在寄主体表或体内,靠获取寄主体内的养料生存C.软体动物生活在水中,靠入水管、出水管获取水里的食物颗粒D.节肢动物生活在陆地上,利用口器获取食物6.用线将以下动物类群与对应的特征连接起来。
腔肠动物身体扁平,有口无肛门扁形动物身体分节,运动器官为刚毛或疣足线形动物身体表面有外套膜环节动物身体和附肢都分节,有外骨骼软体动物身体表面有刺细胞节肢动物身体不分节,体表有角质层7.完成下面的图解。
8.有些动物如“章鱼”“带鱼”“墨鱼”“鱿鱼”,名称里都有“鱼”字,它们都是鱼吗?9.在生长有较多藻类的池塘中,常常可以看到鱼在黎明时浮头甚至跳出水面的现象,而在天亮以后(尤其在太阳出来一段时间后),鱼便停止了浮头。
联系前面学过的有关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知识,思考一下,这是什么道理?10.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属于两栖动物。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2.2--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课后练习(解析版)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2.2--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课后练习一、选择题1.黄鼬在遇到敌害追击时会释放一种“臭气”,利用这种气体将敌害“击退”或“击晕”。
该行为属于()A. 先天性、攻击行为B. 先天性、防御行为C. 后天性、攻击行为D. 后天性、防御行为2.“家燕筑巢”和“飞鸽传书”从行为获得方式看分别属于()A. 先天性行为、后天学习行为B. 后天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C. 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D. 后天学习行为、后天学习行为3.下列动物的行为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A. 宠物犬对着主人摇头晃尾B. 猩猩的搬箱取物C. 蜘蛛结网D. 老虎钻火圈4.动物通过各种各样的行为来适应所生活的环境,从而有利于个体的生存和物种的延续。
下列对动物行为的说法正确的是()A. 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受遗传因素影响B. 动物的后天学习行为与遗传因素无关C. 动物的迁徙属于取食行为D. 乌贼遇敌害时喷出“墨汁”属于攻击行为5.下图表示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其中阴影部分表示相同点,下列哪一项可以写在阴影部分?()A. 生来就有B. 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C. 有利于生存和繁殖D. 能伴随动物一生6.在海边生活着一种甲壳动物——招潮蟹,它的雄性长有一个大螯肢。
在繁殖季节,不同的招潮蟹挥螯的方式也不同(如下图所示,箭头表示蟹运动的方向)。
分析甲、乙两种招潮蟹求偶行为的类型以及决定这种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A. 先天性行为,受环境刺激B. 先天性行为,由遗传物质决定C. 学习行为,由遗传物质决定D. 学习行为,适应环境7.脊椎动物的学习行为比无脊椎动物更复杂、更高等,这有利于()A. 逃避敌害B. 寻找配偶C. 获得食物D. 适应复杂生活环境8.失去幼崽的母狼把人类的小孩抚养成“狼孩”的行为是()①先天性行为②学习行为③由遗传物质控制的行为④由环境因素控制的行为A. ①③B. ②③C. ①④D. ②④9.如图阴影部分表示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共同特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都是生来就有B. 都要生活经验C. 利于生存和繁殖D. 能伴随动物一生10.下列有关动物运动或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A. 动物的运动有利于动物寻觅食物躲避敌害、争夺栖息地和繁殖后代B. 军人在敬礼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C. 学习行为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D. “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可用野外采集的幼虫和新鲜白菜叶作为实验材料11.下列完全属于先天性行为的一组是()A. 青蛙鸣叫、蜘蛛结网、蜻蜓点水B. 老马识途、大雁南飞、孔雀开屏C. 猫捉老鼠、谈虎色变、蜜蜂采蜜D. 桑蚕吐丝、望梅止渴、画饼充饥12.“黑猩猩钓取白蚁”这种行为是()①先天性行为②学习行为③由遗传物质控制的④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A. ②③B. ①③C. ①④D. ②④13.唐朝诗人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描写到“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上课后习题答案P71.把符合下列动物类群特征的选项填入括号内。
腔肠动物(ABE ) 扁形动物( ACD )A .没有肛门;B .有刺细胞;C .大多数种类身体扁平;D .部分种类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E .身体呈辐射对称。
P11(1)线形动物都是寄生的。
( × )(2)蚯蚓的运动是仅靠刚毛完成的。
(× )2.以下动物中,( BEF )属于环节动物,( ACD )属于线形动物。
A.蛔虫; B.蚯蚓; C.小麦线虫; D.丝虫; E.蛭; F.沙蚕。
3.如何区别某个动物是环节动物还是线形动物?答:根据动物的身体是否分节,是否具有刚毛和疣足等运动器官,来作出判断。
4.雨后,蚯蚓往往会爬到地面上来,这是为什么? 如果农田中的蚯蚓消失了,农作物的生长会不会受到影响? 为什么?答:下雨后,土壤缝隙中充满水,蚯蚓周围的氧气不足,蚯蚓爬到地面上进行呼吸。
如果农田中没有了蚯蚓,农作物的生长有可能受影响。
因为蚯蚓可以松土,改善土壤成分结构增加土壤肥力。
P17(1)软体动物都生有贝壳。
(× )(2)节肢动物的附肢分节,身体不分节。
(× )2.下列关于动物的生活环境及获取食物的方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A .腔肠动物生活在水中,利用刺细胞帮助捕获猎物;B .寄生虫终生生活在寄主体表或体内,靠获取寄主体内的养料生存;C .软体动物生活在水中,靠入水管、出水管获取水里的食物颗粒;D .节肢动物生活在陆地上,利用口器获取食物。
3.用线将以下动物类群与对应的特征连接起来。
3.腔肠动物:身体表面有刺细胞扁形动物:身体扁平,有口无肛门线形动物:身体不分节,体表有角质层环节动物:身体分节,运动器官为刚毛或疣足软体动物:身体表面有外套膜节肢动物:身体和附肢都分节,有外骨骼4.软体动物的贝壳与昆虫的外骨骼,对动物生存的意义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答:软体动物的贝壳和昆虫的外骨骼的相同点:均能保护动物内部柔软的器官。
不同之处在于:软体动物的贝壳在保护动物的同时,也限制了动物的运动能力;昆虫身体和附肢的外骨骼分节,可使动物的运动更加灵活,外骨骼还可减少体内水分的丧失。
5.在所有的动物类群中,节肢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是最多的,想一想这与它们的哪些特征有关呢?答:繁殖能力强;体表具有保护功能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分节,运动更加灵活;感觉器官发达;昆虫的呼吸系统完善,适应陆地生活;体形较小,对空间和食物的需求较小,利于在有限的空间内容纳更多的个体;等等。
P241.完成下面的图解。
体形:流线型;体表特点:体表常有鳞片覆盖;呼吸器官:鳃;运动方式: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2.有些动物如“章鱼”“带鱼”“墨鱼”“鱿鱼”,名称里都有“鱼”字,它们都是鱼吗?答:“章鱼" “带鱼”“墨鱼”“鱿鱼”等动物虽然名称里都有“鱼”字,但只有带鱼是鱼,章鱼、墨鱼、鱿鱼等都是软体动物,它们虽然也用鳃呼吸,但体内没有脊柱,体表没有鳞片覆盖,不是鱼。
3.在生长有较多藻类的池塘中,常常可以看到鱼在黎明时浮头甚至跳出水面的现象,而在天亮以后(尤其在太阳出来一段时间后) ,鱼便停止了浮头。
联系前面学过的有关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知识,思考一下,这是什么道理?答:在夜晚时,由于缺少阳光的照射,池塘中的藻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而且鱼和藻类还要进行呼吸作用消耗大量的氧气。
因此,在黎明时池塘水中含氧量最小。
这时,鱼因为缺氧,便出现浮头,甚至跳出水面的现象,试图从空气中吸取氧气。
天亮以后(尤其在太阳出来一段时间后) ,由于池塘中的藻类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使池塘水中的氧含量大大增加,这时,鱼可以从水中获得足够的氧,便停止了浮头现象。
4.进入鱼体和流出鱼体的水中,溶解的气体成分有什么变化? 请根据以下提示设计实验进行证明。
提示:溴麝香草酚蓝简称BTB ,遇二氧化碳后,BTB 溶液的颜色会由蓝色变成黄色。
短时间内使用BTB 对鱼没有影响。
答:当水流经鱼鳃时,水中溶解的氧气进入鳃丝的血管中,而二氧化碳则由鳃丝排放到水中,所以经鳃流出鱼体的水与流人鱼体的水相比,水中溶解的氧气量减少,二氧化碳量增加。
实验设计方案:将鱼放在BTB 溶液中,由于BTB 溶液遇二氧化碳后,溶液的颜色会由蓝色变为黄色,所以注意观察BTB 溶液的颜色变化,若颜色变黄,则说明鱼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到了溶液中。
第五节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P29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正确的画“√" ,错误的画“×”。
(1)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属于两栖动物。
( ×)(2)有的两栖动物终生生活在水中。
( √ )(3)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爬行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
(√ ) 2.请将下列与青蛙、蜥蜴有关的叙述分别用线连起来。
体表覆盖鳞片3.鱼的鳃、青蛙的肺和皮肤、蜥蜴的肺都能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它们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答:鱼的鳃、青蛙的肺和皮肤、蜥蜴的肺都能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它们在结构上的共同点是与外界环境接触的表面积较大,内部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4.蛇没有四肢,但它属于爬行动物。
这是为什么?答:蛇虽然四肢退化,但身体表面覆有鳞片,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符合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所以蛇是爬行动物。
5.“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 这句古诗对青蛙及其与农业生产的关系作了生动的描述。
为什么现在许多稻田里听不到蛙声了呢?答:现在,许多稻田里都施用农药以防治害虫,保证水稻的产量,但却造成了环境污染,不利于青蛙的生存。
另外,乱捕滥杀及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水域面积缩减,也使得青蛙等两栖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减少。
我们应当加大保护两栖动物及其生活环境的力度,禁止乱捕滥杀,重现“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的美景。
P34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前肢变为翼是鸟适于飞行的唯一特征。
(× )(2)爬行动物和鸟的生殖发育完全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 )2.下面哪一组是鸟特有的特征?( C )①体表有羽毛②用肺呼吸并用气囊辅助呼吸③体温恒定④通过产卵繁殖后代⑤前肢覆羽成翼⑥善于飞行 A .①③⑥; B .②③④; C .①②⑤; D .②⑤⑥。
3.如果你注意观察家鸽或麻雀,会发现它们总在不停地找食吃。
它们吃进去这么多东西,难道不会增加体重、影响飞行吗?答:不会。
家鸽、麻雀等鸟似乎总是在不停地找食吃,这是因为鸟类飞行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需要吃进大量食物才能保证能量供应。
虽然吃进去很多食物,但是由于鸟的消化能力强,代谢快,吃进去的食物经消化后能很快吸收,残渣形成的粪便可通过短短的直肠迅速排出,因此不会因取食增加体重而影响飞行。
4.有人说,鸟的全身都为飞行而设计。
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鸟类的身体呈梭形(流线型) ,可减少飞行时的阻力;身体被覆羽毛;具有可用于飞翔的翼;胸肌发达;“鸟的全身都为飞行而设计”这句话,较形象地描述了鸟适于飞行的特点。
鸟的身体呈流线型,可减少飞行时的阻力;鸟翼上有大型的羽毛,使鸟能振翅高飞;骨骼轻、薄、坚固,可减轻体重;胸骨有龙骨突,胸肌发达,可牵动两翼飞行;消化能力强、排泄快,可减轻体重;呼吸作用旺盛,有气囊辅助肺呼吸,心跳频率快,体温高而恒定,可快速产能以补充飞行时的能量消耗,等等。
P391下列动物中,不属于恒温动物的是:(B )A 猎豹:B 响尾蛇; c 企鹅; D 大猩猩2下列关于胎生、哺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D )A 绝大多数哺乳动物以胎生的方式繁殖后代;B 哺乳为幼仔成长提供优越的营养条件;C胎生、哺乳大大降低了幼仔的死亡率;D 胎生提高了哺乳动物的产仔率。
3“鲸”.人们俗称“鲸鱼”。
为什幺说“鲸”是哺乳动物,而不是鱼?答:虽然鲸生活在水中,形态上也与鱼有些相似,但是鲸是通过胎生、哺乳的方式抚育后代,因此属于哺乳动物。
4我国洞庭湖区曾爆发过一场触目惊心的“人鼠大战” 想一想,鼠害成灾的原因有哪些?人类应该怎样将有害动物的数量控制在合理水平?答:鼠类的繁殖能力很强,若适宜鼠类生存的空间扩大,鼠类的天敌如猫头鹰、鼬、蛇的数量锐减,鼠类会大量繁殖,不注意防治的话,就有可能造成鼠害。
控制有害动物的基本原则就是控制数量,降低它们的种群密度。
就鼠害防治而言,一方面可保持环境的整洁卫生,减少鼠类生存的空间;另一方面,保护好鼠类的天敌,维持生态平衡,从而控制鼠类数量。
P45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和肌肉组成。
(× )(2)只要运动系统完好,动物就能正常运动。
(× )2下列表示骨、关节和肌肉的模式图中,正确的是:( ② )①②3当你做任何一个动作时,都会包括以下步骤:①相应的骨受到牵引,②骨绕关节转动,③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兴奋,④骨骼肌收缩。
这些步骤发生的正确顺序是:( C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③④①②; D.④①②③。
4.根据本节所学哺乳动物的运动的内容,推测鸟的胸肌的两端是否都附着在胸骨上?为什么? 答:不是。
如果鸟的胸肌的两端都附着在同一块骨上,就无法使骨通过关节产生运动。
5.请你用一句话概括骨、关节、肌肉在运动中的作用,并与同学交流,看谁的概括更准确、更精练。
答:提示:骨骼肌收缩,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意思正确即可,不要求学生说的话完全一样)。
P52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动物的行为从获得的途径上划分,都可以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 )(2)动物的学习行为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
(× )(3)动物的学习行为越复杂,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 )2刚出生的婴儿就会吃奶,这属于哪一类行为?这对他(她)的生存有什么意义?答:刚出生的婴儿就会吃奶,这属于先天性行为。
这种行为对于婴儿的生存非常重要,保证了婴儿摄食的基本需要。
3从树丛到草间,从屋檐到墙角,常能找到形形色色的蛛网。
这是蜘蛛的住所、通讯线路、交通要道、捕食陷阱、“餐厅”、“婚房”和育幼室。
有人观察到,一只幼蛛从出生之日起就会自行结网,结网技巧与成年蜘蛛相比毫不逊色。
蜘蛛结网是先天性行为还是学习行为? 答:蜘蛛结网是先天性行为。
4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多吗?你能举一些例子吗?答: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就越多。
学习行为越多,适应性也越强,对动物的生存就越有意义。
(让学生举出自己观察到动物的各种生动有趣的实例,并在课堂上交流。
)P59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正确的画“√”,错误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