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群星闪耀时 精品名著练习题
《红星照耀中国》名著阅读精选题(含答案)

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精选试题1、名著阅读(2分)1936年,埃德加·斯诺冒着生命危险,穿越重重封锁,深入延安,深入根据地。
后来,他根据采访和考察得来的第一手资料,写成了《________________》,当时为了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方便,曾易名为《________________》。
2、名著阅读。
(5分)但是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他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
他走上前来,用温和文雅的口气向我招呼:“哈啰,你想找什么人吗?”他是用英语讲的!我马上就知道了他就是A,那个“鼎鼎大名”的红军指挥员,他曾经是个教会学校的高材生。
这时如何接待我的问题终于决定了。
以上语段选自《红星照耀中国》,作者姓名是什么?其中“他”是指谁?从语段内容可见,“他”是一个怎样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名著阅读。
(3分)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预言“红色革命必将胜利”,请结合下面三则材料,分别分析斯诺提出这个预言的依据。
[材料一]朱德的生活和穿着都跟普通士兵一样,同甘共苦……在长征途中,他把马让给走累了的同志骑,自己却大部分步行。
[材料二]“红军对我们很好,我们从来没有挨过打,”“老表”说,“这里大家打仗是为了帮助穷人,救中国。
红军打地主和白匪,红军是抗日的。
这样的军队怎么会有人不喜欢呢?”[材料三]《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
人类群星闪耀时-精品名著练习题

人类群星闪耀时-精品名著练习题2343.他为什么要进行第二次逃亡?这次逃亡的目的的又是哪里?碰到了哪些困难?结果如何?(1)原因:西班牙朝廷不想把重任交给巴尔博亚这个声名狼藉的冒险家和叛者,派了一个新的总督来到了殖民地,新任总督掌握了大权,并且要奉命追究巴尔博亚先前的罪行。
所以巴尔博亚感到了危险,决定离开这里,并且他想要开拓新的领域,取得更大的荣耀。
(2)目的的:比鲁(秘鲁;黄金国;印加帝国)(3)困难:穿过潮湿的热带丛林时,蛀虫咬坏了木材,木板无法使用,无法建造船只;伐树建造了新的船只后,龙卷风将船只卷走了,不得不重新造船,但是船只还是不够。
5(4)结果:巴尔博亚希望自己的探险队能从新的总督(佩德拉里亚斯)那里得到支援,而新任的总督则设计骗他回去商谈,借机除掉他。
最终,巴尔博亚被捕了,走了断头台。
4.为什么说他是“不朽”的逃亡者?(1)巴尔博亚发现了当时不为人知的最后一个海洋——太平洋(南海),靠自己的力量完成了这一伟大的业绩,建立了自发现美洲以来最显赫的功勋,此次逃亡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第一次逃亡成功了,第二次虽然失败了,但是他敢于挑战和冒险,不畏艰难、意志坚强、信念坚定,勇于开拓的精神是不巧的。
二、《拜占庭的陷落》1.本文主要写了什么?请用一句话概括其内容6土耳其首领马霍梅特为了开疆拓土,历经艰辛,攻占拜占庭。
2.马霍梅特在攻占拜占庭的过程中克服了哪些困难?(分条列举)(1)拜占庭城墙牢固,得建造威力更大的大炮(2)想办法将巨龙似的大炮直抵拜占庭(公牛拉车,200个大汉、、、、、、)(3)阻拦救援敌方的船只失败(4)建造一支舰队,翻山越岭,进入海湾(5)总攻中,强攻不下3马霍梅特拟订了一个天才的计划,这个计划是什么?建造一支舰队,翻山越岭,进入海湾4.“一个微不足道的偶然事件,决定的世界的历史”,指的是一个什么事件呢?马霍梅特在总攻是地,强攻不下,最终有几个人在无意中发现了一个叫“凯卡波尔塔“的小门,他们从这个小门进入,直通拜占庭的城中心,于是攻占了拜占庭。
茨威格《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中《越过大洋的第一次通话》阅读答案

茨威格《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中《越过大洋的第一次通话》阅读答案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5~18题。
【导读】本文选自茨威格《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中《越过大洋的第一次通话》一章,主要记录了美国实业家塞勒斯·韦斯特·菲尔德(1819-1892)集资铺设第一条横跨大西洋、连接欧美两洲的海底电报电缆的故事。
①八月初的某一天,旧大陆和新大陆几乎在同一时刻获悉这一事业成功的消息;它所产生的反响难以言表。
在美国,消息刚刚传到那里,人们就陷入狂热的欢呼之中。
商店的营业随即停顿,大街小巷挤满人群,他们在打听、喧哗、谈论。
赛勒斯·韦斯特·菲尔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一夜之间成了国家的英雄。
纽约全城都在震撼、在咆哮,人们盼望着要一睹这位人物的风采,是他“通过自己的决断果敢使年轻的美洲和古老的欧洲结成了良缘”。
八月十七日,报纸用特大号字的醒目标题欢呼这次胜利:“电缆传送成功”“人人欣喜若狂”“普天同庆的时刻”。
这确是史无前例的胜利,因为自从地球上开始有思想以来,还从未有过这种情况:一个想法能在一瞬间飞越过大洋。
到了晚上,所有城市都被万家灯火照得通明,每扇窗户都有亮光。
此时此刻,即便是市政大厅的屋顶着了火,也几乎不能妨碍他们的欢乐,因为第二天又有新的庆祝活动。
“尼亚加拉”号到达纽约,菲尔德这位伟大的英雄出现了!在胜利的欢呼声中,剩下的电缆被拖着穿过纽约城,全体船员受到了款待。
从太平洋到墨西哥湾的每一座城市,每天都在重复着这种欢庆的场面。
一次又一次的欢呼把这个新的哥伦布弄得神魂颠倒,此时此刻他成了美国最光荣、最受崇拜的人物。
②但是就在这片欢庆之中,只有一个声音、而且也是最最重要的声音却沉默了,那就是海底传来的电报。
说不定菲尔德在欢呼声中就已经知道这个可怕的事实:大西洋的电缆恰恰就在这天停止了工作;而前几天传送的讯号现在也早已混乱不清,好像一个临死的人的最后喘息,现在电报终于彻底断了气。
菲尔德是唯一知道这一底细的人,想必他内心非常惊恐。
初中名著复习答案

《人类群星闪耀时》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小说家、诗人、剧作家和传记作家,被称为“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传记作家”。
代表作有小说《最初的经历》、《国际象棋的故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心灵的焦灼》等,回忆录《昨日的世界》,传记《人类群星闪耀时》《三大师》《罗曼·罗兰》等。
一、填空题1.《不朽的逃亡者》在哥伦布发现美洲的影响下,伊斯帕尼奥拉岛的恩西索向美洲大陆驶去。
同时,富有冒险精神的西班牙探险家巴尔博亚偷偷躲在船上的木箱也去美洲开拓和寻找财富,他不仅挤走了整支队伍的主人,成为殖民地达连的主人,还赶走了新派来的总督。
为了避免惩罚他决定率先去寻找南美大陆的财富——黄金,以此来庇护自己的安全。
在艰苦的旅途之中,他经历了炎热、沼泽、热病、饥渴、吸血昆虫等苦难,成为了第一个看到太平洋的人类,并且他知晓了不远的国度——印加帝国还有无限黄金,而就在此时国王派下的新总督却暗算了他。
2.《拜占庭的陷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苏丹马霍梅特/穆罕默德二世准备攻占东罗马帝国最后的堡垒:君士坦丁堡,但是经过数次激战始终不见成效,因为拜占庭拥有一种力量——坚固的城墙。
此时,这位天才皇帝想出一幕惊险之棋,将舰队通过翻山越岭方式从陆地运送到拜占庭防守薄弱的靠海一隅,最终因为被拜占庭遗忘的一座小门——凯卡波尔塔的发现,奥斯曼帝国攻下了拜占庭并在城里任意掠夺三天,而且摧毁了圣索菲亚教堂的十字架,毁灭了人类文明的精华。
后来把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
3.《亨德尔的复活》虽然落魄而江郎才尽,又遭遇脑中风的折磨,但是作曲家亨德尔还是用自己的意志——他还要生活,他还要创作战胜了病魔并创作了多部歌剧。
有一天,他突然在一首诗中找到灵感,经历了不到三个星期的时间,写下了不朽之作《弥赛亚》,并在音乐厅演奏,得到人们的赞誉,可是他说:“不要这部作品的钱”,他把每次演奏的收入全部捐给医院,而他自己也因此得到了救赎。
红星照耀中国真题精练(单一题)(原卷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名著阅读知识(考点)梳理+真题演练

专题05 《红星照耀中国》真题精练(单一题)1.(2022·广西桂林·统考中考真题)下面这段文字描述的战斗是()必须在敌人援军到达之前把桥占领。
于是再一次征求志愿人员。
红军战士一个个站出来愿意冒生命危险,于是在报名的人中最后选了三十个人。
他们身上背了毛瑟枪和手榴弹,马上就爬到沸腾的河流上去了,紧紧地抓住了铁索一步一抓地前进。
狙击手向着在河流上空摇晃地向他们慢慢爬行前进的红军射去,第一个战士中了弹,掉到了下面的急流中,接着又有第二个、第三个。
但是别的人越来越爬近到桥中央……A.飞夺泸定桥B.勇夺娄山关C.激战腊子口D.突破湘江2.(2023·山东枣庄·统考二模)阅读下面名著中的片段,选出分析表述正确的一项是()【片段一】他是个面容瘦弱、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可是在好几天里面……【片段二】他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
他已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
他不知疲倦。
他们说他在长征路上背着许多受伤的部下行军。
即使他还在当国民党的将领时,除了马匹。
他喜欢马。
【片段三】他指挥全军打了几百次小仗,几十次大仗,经历了敌人的五次大围剿。
他身材不高,胳膊和双腿都像铁打的一样。
从来不叫苦,很少生病。
打仗时他总是在前线指挥A.以上文段选自英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作品《红星照耀中国》,这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小说,它的基本特点是用事实说话B.片段一是对中国红军领导人周恩来的外貌描写。
周恩来从小就受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是斯诺笔下书生出身的“造反者”。
C.片段二是对彭德怀的描写。
他是土匪出身,在哥老会中的名声遍及中国,他的口才很好,许多部下宁可与他一起在路上死去,也不愿意离去。
D.片段三写的是中国红军领导人朱德。
他是一位沉默谦虚、爱护部下、天性极端温和、说话朴实、喜欢运动和读书的红军将领。
3.(2021·山东淄博·中考真题)下列对《红星照耀中国》中部分人物的描述,有误的一项是()A.毛泽东重视中国人民大众特别是农民——这些人是贫穷的、饥饿的、被剥削的、不识字的,然而又是善良的、忠实的、勇敢的——的迫切要求。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主题阅读练习及答案

《人类的群星闪烁时》主题阅读(作品简介)《人类的群星闪烁时》是斯蒂芬·茨威格的列传名作之一。
作者截取了若干历史人物生命中那些“重点时辰”——决定一个人的存亡、一个民族的存亡甚至整个人类命运的时辰,以此来表现他们的非凡人生以及对后代产生的巨大影响。
(片段节选)[ 甲 ]伟大的惨剧斯科特海军上校的日志向来记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记到他的手指完整冻住,笔从僵直的手中滑下来为止。
他希望此后会有人在他的遗体旁发现这些能证明他和英公民族勇气的日记,正是这类希望使他能用超人的毅力把日志写到最后一刻。
最后一篇日志是他用已经冻伤的手指哆颤抖嗦写下的梦想:“请把这今日志送到我的老婆手中!”A但他随后又伤心地、果断地画去了“我的老婆”这几个字,在它们上边补写了可怕的“我的遗孀”。
一个人固然在同不行战胜的恶运的格斗中毁坏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所以变得非常崇高。
所有这些在全部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惨剧。
[ 乙 ]超出大洋的第一次通话①当第三次航海试验,电缆第一次把声音从美洲传到欧洲的那一刻,在成功的喝彩声中,全体海员遇到了招待。
全城举行了浩大的庆贺活动,赛勒斯·韦斯特·菲尔德像一位凯旋的古代统帅坐在一辆四驾马车上。
一次又一次的喝彩把他弄得魂不守舍,此时此刻他成了美国最荣耀、最受崇敬的人物。
②可是就在这一片欢庆中,只有一个声音,并且也是最最重要的声音却令人关注地缄默了,那就是海底传来的电报; B 而头几日传递的讯号也早已杂乱不清,仿佛一个临死的人的最后喘气,此刻完全断了气。
过了不久,人们再也没法否定:埋藏深海的电缆已失灵,从大洋此岸再也没有传来清楚的声音,再也没有传来纯粹的电流振荡。
③一时间,喝彩的浪潮就像反冲回来似的一齐气概汹汹地扑向那个无辜的罪人——赛勒斯·韦斯特·菲尔德。
说他欺诈了一个城市、一个国家、一个世界,甚至还有更狠毒的诬蔑和诋毁也纷繁传开。
这个昨天还被看作民族英豪的人,此刻却不得不像一个犯人似的闪避他的往日朋友和崇敬者。
人类群星闪耀时题目一道.docx

名著( 5 分)茨威格的《人群星耀》是一部秀的文学,根据你的累,回答。
(1)下面卡片中的段,填写与之的内容。
(2分 )作品人物精彩段《滑的一秒》___________然而就是一秒,却决定了拿破的命运和世界的命运⋯⋯.在瓦海姆的家舍里,在那逝去的一秒之,从个迂腐的庸人嘴里下达的命运,决定了整个世。
是多么不幸啊,一切都在那双揉了皇帝命令19的手中⋯⋯个毫无主的家伙始听命于那些写在上的条文,充耳不命运的召。
《______ __________ 》穆罕默德二世位土耳其的新君主具有非凡的事和外交才能。
确是一个身兼双重性格的人,他既虔又残忍,既情又阴,既是一个学渊博、好、能有拉丁文撒大帝和其他人的人,又是一个人不眨眼的人。
他的(2)《人群星耀》取了十几个决定世界史的瞬:滑的最后一刻、亨德的精神复活、老年歌德情破碎的一曲悲歌、掣的封火犹如一炮摧一个帝国⋯⋯生刻画人菁英在关的刻或成或的景,令人无限感慨:璀璨星光英雄气,改写史自横。
在下面三个目中任一个,扣目概述主的英雄事迹,.........并用一句述主的精神品。
(3 分 )《亨德的复活》《到不朽的事中求庇》《越大洋的第一次通》示例:《逃向天》一一晚年的托斯泰精神极度矛盾痛苦,他与妻子索菲的分歧加重种痛苦感,了脱“老”的身份,他将捐献人,离家出走,逃向天,最后死在一个小火站上。
托斯泰,是全人受苦受、有着烈的博精神和高尚心灵的大作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著人类群星闪耀时试题及答案

名著人类群星闪耀时试题及答案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人类群星闪耀时》试题一、选择题1、歌德在几岁以前完成了《威廉·迈斯特的漫游年代》()A.七十岁 B.九十岁 C.八十岁 D.六十岁答案:C2、是谁将美国和欧洲大陆的电讯信号接起来的。
()A.菲尔德B.托尔斯泰C.歌德D.鲁热答案:A3、祖特尔孤身一人,他乘着帆船横渡太平洋,先到达桑威奇群岛,又沿阿拉斯海岸行进,抵达一个名叫()的地方。
A.金山岛B.旧金山C.夏威夷群岛答案:B4、下列那些事是伊斯帕尼奥拉白人悦督做的()①折磨不信的人②发布未经他特许任何人都不得不离开该岛的命令③给他们每个人六七个土着人当奴隶④展示数不性数的稀释珍宝 A. 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C5、是谁帮助了马霍梅特制造大炮()A.乌尔巴斯B.巴尔博亚C.薛西斯6、以下那篇文章选自《人类群星闪耀时》_______A.《争夺南极战》B.《伟大的悲剧》C.《在沙漠中心》D.《真正的英雄》E.《福楼拜家的星期天》F.《在人间》答案;A,B7、古罗马公元前 43 年结成“后三巨头”同盟的分别是安东尼、屋大维和()A. 卡提利纳B.恺撒C.克拉苏D.雷必达8、《滑铁卢决定胜负的一瞬》中,拿破仑第一次被囚禁并逃脱的是位于地中海的____岛。
A.圣赫勒拿 B.厄尔巴 C.约翰斯顿 D.土布艾答案:B9、在寒冷和危险的南极,有那两个人在争夺“第一个发现地球后的秘密”的荣誉A. 斯科特和阿蒙森B. 斯科特和沙克尔顿C. 阿蒙森和沙克尔顿D. 沙克尔顿和安德拉答案:A10、太平洋于几年几月几日被首度发现()年 9 月 25 日年 10 月 21 日年 11 月 28 日答案:A11、下列选项中为哪几个国家去探险南极()A.美国B.英国C.日本D.丹麦E.挪威人答案:BE12、《南极争夺战》这篇文章中,下列那些词语可以形容未开发的地区()A.处女地B.羞涩C.光明D.纯洁E.狭小答案:AB13、拿破仑吧追踪普军的任务交给了()A.穆拉B.热拉尔C.格鲁希D.内伊答案:C14、在那一天,人类知道地球上迄今不为人知的最后一个海洋()年 9 月 12 日年 9 月 27 日年 9 月 25 日年 9 月 25 日答案:C15、是谁发现黄金国()A.苏特尔B.巴尔沃亚C.阿尔瓦拉多D.菲尔德答案 D 16、在巴尔沃亚等人看见,找到那新的,尚未人所知的大洋时:神父安德列斯·德·巴拉唱起了《_______》A.《马赛曲》B.《莱茵军战歌》C.《扫罗》D.《天主呀!我们赞颂您》答案:D17、()进行的第二次铺设英吉利海峡的海底电缆的试验终于获得成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群星闪耀时》知识梳理
1.《人类群星闪耀时》的作者是( 茨威格),国籍是( 奥地利)
2.这本书的书名的含义?
决定人类历史的瞬间,宛若星辰般散发着光辉,永恒不变,普照人类暂时的黑夜。
一、《不朽的逃亡者》
1.不朽的逃亡者指的是谁?巴尔博亚
2.他经历了两次逃亡,他第一次逃亡的原因是什么?逃亡的目的的是哪里?战胜了哪些因难?(请分条列举)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此次逃亡的结果如何?
(1)原因:巴尔博亚违抗西班牙的王命,公然造反,成了“达连”这块殖民地的主人,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博取不巧的荣耀,并且为了避免受到惩罚,他需要聚敛黄金,所以去逃亡。
(2)目的的: 南海(太平洋)
(3)困难:在火热中穿越大片的低洼地;在遍布毒藤蔓的热带丛林中开路;背着沉重的装备;食物不足、睡眠不足、饥渴交加;身边有无数的吸血昆虫;衣服被荆棘撕成了碎片;同印第安人作战。
(4)人物特点:从他战胜许多的困难,前往南海,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敢于挑战和冒险,不畏艰难、意志坚强、信念坚定,勇于开拓的人;从他让狼狗去撕
咬俘虏,看出他的残暴无情,不择手段;从他不愿意和任何人分享第一次看见太平洋的殊荣,看出他的自私和野心。
(5)结果:发现了当时不为人知的最后一个海洋——太平洋(南海),靠自己的力量完成了这一伟大的业绩,建立了自发现美洲以来最显赫的功勋,此次逃亡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3.他为什么要进行第二次逃亡?这次逃亡的目的的又是哪里?碰到了哪些困难?结果如何?
(1)原因:西班牙朝廷不想把重任交给巴尔博亚这个声名狼藉的冒险家和叛者,派了一个新的总督来到了殖民地,新任总督掌握了大权,并且要奉命追究巴尔博亚先前的罪行。
所以巴尔博亚感到了危险,决定离开这里,并且他想要开拓新的领域,取得更大的荣耀。
(2)目的的:比鲁(秘鲁;黄金国;印加帝国)
(3)困难:穿过潮湿的热带丛林时,蛀虫咬坏了木材,木板无法使用,无法建造船只;伐树建造了新的船只后,龙卷风将船只卷走了,不得不重新造船,但是船只还是不够。
(4)结果:巴尔博亚希望自己的探险队能从新的总督(佩德拉里亚斯)那里得到支援,而新任的总督则设计骗他回去商谈,借机除掉他。
最终,巴尔博亚被捕了,走了断头台。
4.为什么说他是“不朽”的逃亡者?
(1)巴尔博亚发现了当时不为人知的最后一个海洋——太平洋(南海),靠自己的力量完成了这一伟大的业绩,建立了自发现美洲以来最显赫的功勋,此次逃亡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第一次逃亡成功了,第二次虽然失败了,但是他敢于挑战和冒险,不畏艰难、意志坚强、信念坚定,勇于开拓的精神是不巧的。
二、《拜占庭的陷落》
1.本文主要写了什么?请用一句话概括其内容
土耳其首领马霍梅特为了开疆拓土,历经艰辛,攻占拜占庭。
2.马霍梅特在攻占拜占庭的过程中克服了哪些困难?(分条列举)
(1)拜占庭城墙牢固,得建造威力更大的大炮(2)想办法将巨龙似的大炮直抵拜占庭(公牛拉车,200个大汉、、、、、、)(3)阻拦救援敌方的船只失败(4)建造一支舰队,翻山越岭,进入海湾(5)总攻中,强攻不下3马霍梅特拟订了一个天才的计划,这个计划是什么?
建造一支舰队,翻山越岭,进入海湾
4.“一个微不足道的偶然事件,决定的世界的历史”,指的是一个什么事件呢?马霍梅特在总攻是地,强攻不下,最终有几个人在无意中发现了一个叫“凯卡波尔塔“的小门,他们从这个小门进入,直通拜占庭的城中心,于是攻占了拜占庭。
5.对于马霍梅特在攻占拜占庭这一事件,大家褒贬不一,你有什么看法?请你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客观的分析。
(1)从上面第2小题的内容,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敢于冒险和挑战,不怕困难,意志顽强,大胆果断,有政治军事才能的梦想家。
(2)从他事先挑起战争,破城后,又任由将士劫掠,买卖人口,毁坏艺术珍品,给人类文明带来了严重的损失,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背信弃义、野蛮残暴、不择手段之人。
三、《一夜天才》
1."一夜天才"指的是谁?鲁日(鲁热)
2.为什么称其为"一夜天才"?
年轻的上尉鲁日受到市长的邀请,在一夜之间创作了一首莱茵军的战歌——《马赛曲》
3.他后来并没有获得巨大的荣誉,历经了哪些坎坷?
作为反革命分子被逮捕,加上了“叛国”的罪名;被赶出军队,取消退休金;所写的诗、歌剧、文章不能发表,不能演出;债主追债,警察监视他。
4.他为什么最终能被历史铭记,请觉得有哪些原因?
(1)他在一夜之间,创作了一部不朽的作品——《马赛曲》,这首歌被称这“革命的圣歌”,后为成为国歌,激励了无数的人。
(2)他有非凡的才能,
他坚持不懈,为创作《马赛曲》不辞辛苦,而且后来并没有获得巨大的荣誉,历经许多坎坷和不幸。
四、《亨德尔的复活》
1.亨德尔其实复活了两次,第一次是“身体”上的复活,请梳理其复活前后的情况:
(1)第一次复活前的身体状况:脑中风,右半身没有知觉,走不了路,写不了字,无法用右手按下琴键,说不了话
(2)亨德尔如何复活的(所做的努力):冒着死亡的风险,每天泡在热浪蒸腾的浴池中长达九个小时之久。
2.第二次是“精神”上的复活,请请梳理其复活前后的情况:
(1)第二次复活前的状况:时局动荡,战争爆发,演出中断,无人问津,亨德尔债台高筑,他渐渐失去勇气,心境阴郁,创作兴致枯竭。
(2)亨德尔如何复活的(所做的努力):一位叫詹南斯的诗人给他寄了一部新的神剧脚本,要求他谱写一部新的作品,激起了他的创作热情。
他寸步不离工作室,创作《弥赛亚》,在创作中,他的灵魂被点燃,得到了精神的救赎,成就了复活的奇迹。
3.结合以上内容,请你评价一下亨德尔这个人物?
(1)为使身体康复,冒着死亡的风险,每天泡在热浪蒸腾的浴池中长达九个小时之久;
他寸步不离工作室,创作《弥赛亚》;临死前还指挥演出。
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意志顽强、坚持不懈、执着坚定、热爱音乐、才能非凡的人。
(2)他将演出的收入捐给医院,可见他是一个慷慨善良、品德高尚的人。
(3)他创作时,如果有人打扰,会为此大发雷霆,可见他是一个脾气暴躁,不拘小节之人。
五、《滑铁卢决定胜利的一瞬》
1.“滑铁卢决定胜利的一瞬”指的是哪一个瞬间?从中你得出什么启示?(1)格鲁希固守拿破仑要他追踪普鲁士兵的命令,断然拒绝把部队向大炮轰鸣的方向迅速调动的那一瞬间。
这个瞬间倒致拿破仑在“滑铁卢大战”中失败,毁掉了拿破仑二十几年的建树,改写了历史。
(2)启示:做事情不能墨守成规,优柔寡断,要随机应变,把握时机。
2.请结合文章内容评价一下格鲁希这个人物?
能忠于自己的职守,但是惟命是从,墨守成规,优柔寡断,不懂得随机应变。
(结合文章略)
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拿破仑的特点?
(1)他与士兵同甘共苦,深夜前往阵地察看,在作战中,沉着指挥。
可见他是一个能身先士卒、不辞辛苦、勇敢果断、有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的人。
(2)他把这么重大的使命托付给格鲁希这样一个平庸之人,可谓是用人不贤,一失足成千古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