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专业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关于地方院校对外汉语专业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关于地方院校对外汉语专业建设的思考与建议摘要:对外汉语专业是一门新兴专业,在其专业建设中存在大量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在地方院校开办该专业时普遍出现的一些问题,严重影响着专业的建设质量,制约着该专业的发展。
据此笔者作了一些思考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但限于每个地方院校具体情况不同,所以如何将以上对策与自己学校的地域特色、学校定位结合起来并落到实处,还值得我们去继续探索与思考。
关键词:对外汉语;专业;建设对外汉语专业是为适应世界范围内日益高涨的学习汉语的需求而设置的专业。
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汉语热”在世界范围的兴起,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综合性大学、外语院校和师范院校开设了这一专业。
2022年开设对外汉语专业的高校有138所,其中大多数院校都是地方性院校。
地方院校在开办该专业时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严重影响着专业的建设质量,制约着该专业的发展。
其突出问题如下:一、培养目标无法落到实处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对外汉语专业的业务培养目标是:本专业注重汉英(或另一种外语或少数民族语言)双语教学,培养具有较扎实的汉语和英语基础,对中国文学、中国文化及中外文化有全面的了解,有进一步培养潜能的高层次对外汉语专门人才以及能在国内外有关部门、各类学校、新闻出版、文化管理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及中外文化交流相关的实践型语言学高级人才。
但事实上,现在大多数地方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并没有真正体现上述目标。
因为从人才培养方案就可以看出,现在绝大多数地方院校在对外汉语专业的课程设置上,把对外汉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狭义地定位成对外汉语教学,成了简单地培养对外汉语老师的目标,而对实践型语言学高级人才的这一培养目标则没有涉及。
二、课程设置顾此失彼首先,对外汉语专业人才的课程设置,应该涉及到汉语言文学、外语、教育学、中外文化、对外汉语教学,甚至包括经济学等多个学科。
但在制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时,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尤其是现在大力推崇精简课时,提倡素质教育,所以很难把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落到实处。
山西省对外汉语专业建设刍议

胜 任各 级行 政 机关 、 闻 出版 部 门、 外 机构 、 资 新 涉 外 与合 资企 业 、 游 公 司 等单 位 的公务 员 、 旅 文秘 、 翻译 等工 作 以及 高等 学校 的对外 汉 语 教 学 、 学 语 文教 大
学与 中等学校 的语 文 教学 工作 。
样 的环 境下 , 山西省 对 外 汉 语 教 学事 业 的发 展 又 有 其 独特 的优 势 。
琳 (90一)女 , 18 , 山西洪洞人 , 山西 大学商务 学院文化传播 系, 助教 , 士 , 究方向 : 法修辞 和对外汉语。 硕 研 语
・
1 03 ・
张
琳
山 西 省 对 外 汉语 专 业建 设 刍议
的基本 理论 、 础 知 识 和 社 会 科 学 人 文 科 学 知 识 , 基 并且很 注重 教 育 学 和 教 学 法 的指 导 和 训 练 。在 主
校和 机构 仅 有 十几 家 , 留学 生 的数 量 也 少 得 可 怜 ,
甚至有 的 机 构 只 具 备 了资 格 , 根 本 招 不 到 留学 而 生 。据笔 者 了解 : 山西省 目前 有 三所 高校 设 立 了对 外汉语 专 业或 方 向 , 中 山西 大 学 商务 学 院是 唯一 其
伐 , 西 省 应 充 分 利 用 中 部 崛 起 的 战 略 方 针 实施 的 良好 社 会 机 遇 , 宽 对 外 汉 语 专 业 培 养 方 山 拓 案 , 进 对 外 汉 语 专 业 课 程 设 置 , 试 发 展 民 办 的 对 外 汉 语 教 学 事 业 , 全 对 外 汉 语 专 业 学 历 改 尝 健
建设 方 面各具 特 色 , 且取 得 了一 定 的成绩 。 并
由于信息的封闭, 当时大多数人对这个专业并不 了 解 , 以高 考志 愿 的填 报 率 非 常 低 。 当年 山西 大 学 所
谈独立学院对外汉语教学专业建设

关 键词 : 立学 院; 外汉语 ; 独 对 专业建设
Ke ywor :id p n e tc le e ; ds n e e d n olg s TCF L;s e ily c n tu to p cat o sr cin
中 图分 类 号 : 4 0 G 2
( 哈尔 滨 师范 大学恒 星 学院 , 尔滨 10 2 ) 哈 5 0 5
( abnNoma nvri t olg , ri 5 0 5 C ia) H ri r lU iest Sa C l e Habn 10 2 , hn y r e
摘 要 : 经 济 飞速发 展 、 社会 高校 之 间 竞争 日益 加剧 、 业压 力激增 , 立 学 院如何 根据 社 会 需要 结合 自身优 长 完善 对 外汉 语 教 学 专业 的建 就 独 设 , 养 更有 竞 争 实力的 高素质 优 秀人 才 , 关乎 独 立学 院生存 与发 展 的 关键 问题 。独 立 学院应 从 科 学定 位 、 程设 计 和教 学管理 三方 面 , 培 是 课 结合 自身优 势建 设对 外汉 语教 学 专业 。
id p n e tc le e fr in ln ua e ta higprfs in i a ig c al n e .Ho t e he n e so o it t h i wn p o te ,ho t utv t n e e d n olg o eg a g g e c n oe so sfcn h le g s w o me tt e d fs ceywih tero r r is i i w oc liae amo ec mpeiv ih u ly tlnt,i i h e s u bo ttl u vv la d d v lp nto h n e e d n nsiue r o tt e hg —q ai ae s t ste k y is e a u } s ria n e eo me fte id p n e tI t t.Frm ce tfco e ain, i t e t o a sin i r ntt i i o c riuum d sg a d e c i g u rc l e in n ta h n ma a e n , i d p n e t olg s h ul c mbie h i a a tg s o h bul n o oeg ln u g ta hng n g me t n e e d n c le e s o d o n t er dv na e t t e i g f fr in a g a e e c i di
关于《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课程建设的思考

一
、
课程 建 设的背 景
( ) 二 专业培 养 目标 的要 求
( ) 一 专业发展 的客 观形 势要 求 我 国的对 外汉 语专 业最 早设 立 于 18 9 5年 , 历 经近 3 O年的发展 , 目前已成为备受社会关注的热
目前, 国各高校对外汉语专业的培养 目标 全
和培养要求遵循 的是 19 9 8年中华人 民共 和国教
二 、 程建 设 的具 体 内容 课 ( ) 择教 材 , 一 选 整合 内容
级。全书十二章共分为四个级别。在绪论部分将 级别的划分介绍给学生, 使之目的明确 , 有的放矢。
同时, 利用《 语言教学与研究》 《 、世界汉语教 学》 等专业权威期刊 , 引入 国内外最新学术科研 成果。充分利用汉办网、 中国语言文字 网等相关 网站及时介绍专业相关动态 , 保证教学 内容与时 俱进。引导学生紧跟学术热点 , 挖掘有价值的题 目深入研 究 。
门专业 , 更是一项 国家和民族 的事业 。教育部颁 布的2 1 年《 00 国家 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 要》 , 中 明确了对外汉语专业在发展规模 、 专业定 位、 教育质量、 社会需求 、 毕业方向等方面的要求。 纲要 中强调 , 要加强国际理解教育 , 增进学生对不 同国家、 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 支持 国际汉语教
因此 , 们必 须 加 强对 外 汉 语 专 业 的学 科 建 我
国家汉语学习人数正以每年 5 %的幅度增加, 0 兴
起 了中小设 和课程建设 , 完善课程体系 , 形成课程特色 , 才 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和汉语国际教育发展形势
的专 、人才。 【
的最新成果, 并借用周本教材的教学实例 , 结合其
他权威参考书 ,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具体做法是: 根据教学 目 , 标 结合 考试大纲将教材内容进行分
独立学院对外汉语专业定位及特色探讨——以之江学院为例

1 从 地 域 上 看 , 京 、 海 等 国 际性 大 都 市 是 最 早 . 1 北 上 开 设对 外 汉语 专 业 的地 方 。 些地 区师 资力 量 雄厚 , 专 这 其
业 建设 以 强大 的汉语 进 修 和培训 需 要 为 平 台 ,得 到 了长 足 的发 展 。 如 北京 语 言 文化 大 学对 外 汉语 系 , 事对 外 例 从
1 目前 国 内 院 校 对 本 专 业 特 色 的 探 索 . 教 育 部 在 设 置 本 科 对 外 汉 语 专 业 时 提 出 的业 务 培 养 目标 是 : 重 汉 英 双 语 教 学 , 养 具 有 较 扎 实 的 汉 语 和 英 注 培 语 基 础 。 中 国 文 学 、 国文 化 和 中 外 文 化 交 往 有 较 全 面 对 中
有 的 优 势 是 无 可 比 拟 的 。 而 广 东 、 建 等 侨 乡 , 为 独 特 福 因
的 地 缘 关 系 , 自 己 的 资 源 优 势 , x #- 语 专 业 的 发 展 有 其  ̄ l 汉
汉 语 和 中 华 文 化 教 育 历 史 最 长 、规 模 最 大 .师 资 力 量 雄
厚 , 形 成 了结 构相 对 合理 、 容 相 对 充 实 的对 外汉 语 学 已 内 科 体 系 。 学 校 学 科 层 次 齐 备 , 短 期 教 育 、 成 教 育 到 本 从 速 科 生 、 士 生 、 士 生 教 育 各 具 特 色 , 育 教 学 质 量 得 到 硕 博 教 国 内外 普遍 好 评 。其 对外 汉语 系现有 对 外 汉 语本 科 专业 和 语 言 学 及 应 用 语 言 学 、 汉 语 言 文 字 学 、课 程 与 教 学 论 ( 外汉 语 教 学 ) 个硕 士 专业 。这 些 一流 品 牌 院校 所 具 对 三
地方院校新建对外汉语专业的课程建设与发展思考——以兰州城市学院为例

学概论” 由原来 的开设 一学期 2个学分增加到 了开设 一学期 3个学分 , 突出了该课程 在教学法等方面的实践性. 考虑到该 专业和全校其他非外语专业 一样 ,已经开设 了四个学期 、 共
方 院校 新 建 对 外 汉 语 专 业 的课 程 建设 . 关键词 : 地 方 院校 ; 对 外 汉语 本科 专业 ; 课 程 建 设 中 图分 类 号 : G 6 4 2 . 3 文献 标 志 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0 0 8 — 9 0 2 0 ( 2 0 1 3 ) 0 5 — 1 3 6 — 0 4
的核心课 程进行 了增加课时和学分的调整. ( 三) 2 0 1 1 年的第二次课 程调整
2 0 1 1 年初 ,应学校教务处 2 0 1 1 级本科 培养方案修订 的 要求 , 总学分 由原来 的 1 7 4 . 5减少 到 1 6 2 . 5 , 对外汉语 专业再 次修订 了人才培养方案. 这次调整严格 规定了总学分 和课 时 ,
学期 、 8 个学分 的“ 英语 听力” 和“ 英语 口语” , 改为各开设两学 期、 4个学分.本次课程调整主要针对 “ 现代汉语 ” 、 “ 古代 汉
语” 、 “ 中 国文 化 概 论 ” 、 “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 等 对 外 汉 语 专 业
行了多次课程建设和改革 , 以不断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对人 才 的需求 . ( 一) 2 0 0 8年对外汉语专业课程 的最初建设 2 0 0 8 年我校招收汉语 言文 学( 对外汉语 方向 ) 本科 生 5 8 人. 虽然我们也明确提出了专业 培养 目标 , 但 是和国内其他新 开办该专业 的学校 一样 ,对于该专业的办学理念不尽一 致 、
《2024年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与展望》范文

《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与展望》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汉语已经成为国际交流的重要语言之一。
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作为推广汉语文化、促进国际交流的重要途径,其发展历程与未来展望备受关注。
本文将就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历程、现状及未来趋势进行探讨。
二、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历程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起源可追溯至古代的“汉学”传播。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对外汉语教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自20世纪50年代起,对外汉语教学开始在中国高校内设立专业,为全球汉语学习者提供专业的教学资源。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对外汉语教学逐渐向国际化、多元化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育体系。
三、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现状1. 教学资源丰富:目前,全球范围内已有众多高校、语言培训机构等提供对外汉语教学服务,形成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同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线上汉语教学也逐渐兴起,为学习者提供了更为便捷的学习途径。
2. 教学方法创新:为了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对外汉语教学方法不断创新。
例如,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任务型教学法、交际教学法等,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提高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3. 师资力量壮大:随着对外汉语教学的不断发展,师资力量逐渐壮大。
越来越多的汉语教师走向国际舞台,为全球汉语学习者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
四、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与展望1. 教育市场拓展: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汉语国际教育市场将进一步拓展。
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将汉语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2. 数字化教学趋势: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教学将成为未来汉语国际教育的重要趋势。
在线课程、智能教学等手段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3. 国际化师资队伍:为了满足全球汉语学习者的需求,需要建设一支具备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师资队伍。
这将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汉语国际教育的持续发展。
对外汉语教学专业文化课程的设置探析

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 富 ,其 中也包 括语 言。语言 与文化相互依附 、相互制 约、相互促进 。语 言的构造 具有一 定 的文化 内涵 , 一 一 语言 的使用 也要遵循 一定的文 化规约 。深入研 究和 了解语 言所表现 的文化 内涵 ,是 将语 言知识转化 为交 际功能所 不 可缺 少 的必要条 件 。 任何 … 种语 言都 有它的文化土壤 。而这种语言所隶 属 一 的历史文 化 越悠 久 ,它 所负 载 的 文化 信 息就 会 越 深
…
…
…
…
…
…
一
一
一
一
一
…
…
…
…
…
一
…
~
…
、
。
/ { ◆
-
I 。
!
+
-
《 阅读 与写作》编辑委员会
名誉 主编 杨 焕 典 社
主
编
:
i i i
?
+
_
◆ -
+
-
◆ -
长 梁 扬 编 粱 超 然 梁 扬 ( 执行 )
厚 。 汉 文化 源 远 流 长 , 语 的 字 、语 汇 、语 用 ,更 是 汉 包 含着丰富的文化 内涵 。
准》 国际汉语 教师标准》与 《 、《 国际汉语教学通用 课 程大 纲》 。 ) 目前 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 ,要加强学科建 设 、教 学模 式研 究 、教材建设等工作 ,对 于对外汉语 教学人 才最 为关键的是 ,要全 面、系统地掌握好 汉语 言的知 识 ,汉语言的特点 和规律 ,努力 提高中国传统文化方 面的素养 。因此 ,面对 新形 势、新要 求 ,高校需要调 整对外汉语教学本科人 才培养模式 ,创新理念 ,定位 对外汉语教学 专业 本科 培养 目标 ,调整符合新形势新 要求 的课程设 置 ,更新教学 内容 ,改革教学方法 与手 段 。我们应该 在培养对外汉语教学本科人才的教学 理 念 、教学模式 、教 学方法与手段 、第二语言甚 至第 三 语 言教学 能力等方面进行积极探 索、大胆创新 、努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外汉语专业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一、对外汉语专业建设的现状、问题和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外交流的频繁和来华留学生的增多,对外汉语师资严重匮乏。
1983年北京语言学院、北京外国语学院、上海外国语学院和华东师范大学率先设立了对外汉语教学专业。
1993年7月国家教委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简介》中,“对外汉语”、“汉语言”等专业成为“中国语言文学”下的二级学科,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依然如此分列。
作为独立的专业,“对外汉语”是本科层次的学历教育,招生对象是中国学生,培养目标主要是对外汉语师资。
据我们调查,截至“2005年世界汉语大会·第八届世界汉语教学研讨会”,全国已有70余个对外汉语本科专业;华东师大、浙江师大等10余所高校还以对外汉语专业为基础建立了对外汉语系;2004年2月,上海师大建立了全国第一个以对外汉语专业为基础的对外汉语学院。
为规范和促进专业建设,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先后在2002年9月和2003年12月召开“全国对外汉语专业建设研讨会”。
各类院校也根据自身优势,在专业定位、培养目标、建设特色、课程体系、教学改革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从整体上看,近二十年的对外汉语专业建设,经历了从初创到渐成规模直至上个世纪90年代末以来的激增。
此间取得了诸多开创性的成绩,但由于种种原因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1.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不够明确
由于对外汉语专业所在的各个高校在学校性质、办学层次、师资力量、管理水平、地域文化等方面不尽相同,故在实施专业建设时所遵循的指导思想、培养目标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
一些院校的专业定位、培养模式与培养目标过分强调“宽口径”,导致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的模糊,直接影响了课程结构体系的构建,也造成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的薄弱。
2.课程结构体系存在随意性
各类课程尤其是外语在课程体系中的比重各个院校差异最大。
从我们对7所高校的教学计划对比结果看,外语课时从256学时到768学时不等;主干课程门数多少不同,多者13门,少者7门;选修课模块涉及知识领域学科范围大小有别。
有的院校的课程结构只是在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体系中增加一些对外汉语教学课程,形成机械相加。
3.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
对外汉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决定了该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缺少必要的硬件设施,缺少实践教学活动和环节,没有相对稳定的见习、实习基地等成为一些高校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
个别院校的学生入校两年了尚未接触过留学生,重要没有走入留学生课堂。
4.就业成为专业建设的瓶颈
因为高校的门槛越来越高,本科生进入高校的可能已经微乎其微。
这就使对外汉语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无法到高校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
而目前高校是留学生最集中的单位。
毕业生只能靠考研暂时缓解就业压力。
一方面是“汉语热”带来的缺口很大的国内外对外汉语人才市场,一方面是找不到工作的本科毕业生,这二者之间的矛盾直接制约了对外汉语本科专业的完善和发展。
对外汉语专业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早在1988年全国第一次教学工作会议就明确提出:“对外汉语教学是国家和民族的事业”。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背景下进行对外汉语专业的建设探索,不仅关系到高质量、高水平的对外汉语教学人才的培养,而且关系到汉语汉民族文化之精华在世界上的传播以及国家和民族在世界上的竞争力。
虽然改革开放以来,世界上出现了逐年升温的汉语热,但汉语在世界上仍属弱式语言,在网络传播和西方强式语言的挤压下,想要改变汉语“大语种、小外语”的状况,成为世界上的强势语言,还要下很大的功夫。
我们需要迎接西方国家每年花费重金进行世界范围的语言教学和推广所带来的严峻挑战。
二、对外汉语专业建设的研究内容与思路
全国现有的对外汉语专业,地域分布严重不均。
各类院校建设模式不一、特色不同,质量水平也参差不齐。
应该怎样立足于省属师范
大学,充分依托省属师范大学的学科资源优势探索对外汉语专业的建设模式,是我们近年来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我们认为要依托省属师范大学做好对外汉语专业建设,需要进行以下八个方面的研究和探索:
1.全国对外汉语专业的建设现状与发展趋势。
对全国高校中的对外汉语本科专业进行新一轮的全面调查。
了解建设现状,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揭示建设中的共同规律和特色,指出取得的成绩和尚需解决的问题,根据社会和市场需求,预测对外汉语专业建设的发展趋势。
做好这一工作既可以为教育部、国家汉办提供决策依据,又可以为我们的建设实践提供借鉴。
2.对外汉语专业的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
目前各个院校的定位情况存在差异,培养目标也有宽窄不同。
目前我们的定位是——素质国际化:适应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文化多元化的快速发展;适应新世纪国际教育市场和对外交流的需求。
专业宽口径:围绕培养目标和以对外汉语教学为核心、跨文化交流为辅翼的专业结构模式,一主要面向各类招收留学生的院校,面向对外文化交流部门和外资合资企业的相应岗位,培养合格人才;二为高校相关硕士点提供优秀生源;三为国外输送优秀汉语教学人才。
人才培养目标为:精于对外汉语教学、具有汉语汉文化和国际社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宽厚基础、强化双语和现代信息处理技能、具有对外汉语教学和跨文化交际需要的广泛知识和综合素质。
我们希望在调查基础上,分析影响各校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因素,提出更加符合地域和学校实际的准
确定位和培养目标。
3.地方师范性大学对外汉语专业建设的特色探索。
全国现有的对外汉语专业依托不同。
就依托院校而言,有重点大学,有一般院校;有综合性大学,有非综合性大学;就分布地域既而言,有沿海城市也有内陆地区。
怎样发挥地域优势,充分利用办学资源,探索专业建设特色成为专业申报和建设面临的问题。
如地方性师范院校注重突出地域性和师范性;外国语院校则充分利用外语资源,突出学生双语能力的培养;重点大学则依据整体办学水平,突出高层次。
专业建设特色是专业建设成败的关键,也是保持专业蓬勃发展的前提。
我们希望进一步深入考察地域优势和人才市场,充分挖掘师范大学多学科门类的资源优势,探索具有自己特色的专业建设之路。
4.人才市场需求和对外汉语专业毕业生就业渠道。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中国的国际影响力的不断增强,汉语的文化价值和实用价值不断提升,汉语热席卷全球。
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500余所大学开设了汉语课程,汉语教材已进入美、英、日、韩等国的中小学课堂。
有3000多万人通过各种方式学习汉语。
截至2007年3月,中国已经在52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140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根据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的预测和规划,到2010年,全球学汉语的外国人将达到1亿人,全球将建成500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需要汉语教师500万。
最近国务院学位办已批准设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学位,标志着对外汉语教学专业已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从2007年开始国家将在国内已开设对外汉语教学专业的高校,面向所有专业
的大学四年级学生招考对外汉语教学人员,通过宽口径培养,到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中小学从事汉语教学。
这些将缓解以往国内高校门槛高带来的对外汉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我们所要探索的首要工作对各种就业渠道的沟通。
5.对外汉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调整。
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基础。
不同院校的课程体系有不同特点,如南开大学的扇形结构体系、天津外国语学院的双线性结构等;必修课与选修课、专业课与公修课、理论课与实践课所占比例不一,外语类课程学时多少不同。
我们先后两次参加“全国对外汉语专业建设会议”,并到国家汉办、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等进行考察学习,通过分析不同院校的建设特色和教学计划结构模式,结合学校优势,制定了相对系统、科学的教学计划,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课程结构体系:在必修课中突出专业主干课(对外汉语教学、汉语言文学、中国文化);强化外语教学,四年不间断;选修课模块化,由综合素养、语言学与汉语言、中外文学、对外汉语、外语五个系列;同时突出师范性,增加教育理论和技能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