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实验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2:配合实验让学生探究光的传播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2:配合实验让学生探究光的传播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2:配合实验让学生探究光的传播作为一名小学科学老师,我们时常需要利用实验来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的奥妙。

在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中,我们需要教授学生关于光的传播,这个主题比较抽象,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我们可以采取配合实验的方式来让学生探究光的传播。

1. 实验前的准备在进行实验之前,我们需要准备相应的实验器材,包括灯泡、实验板、半透明玻璃、小方块、投影仪、反射镜等。

还需要保持教室中的光线足够明亮,让学生能够明显地观察到实验结果。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主要将通过实验板和反射镜来探究光的传播规律。

2. 实验内容及步骤需要让学生们认识到光的传播需要介质,通过幻灯片或板书等方式呈现光的传播需要依赖于气体、液体和固体。

接着,我们可以开始进行实验,将实验板竖立在课桌上,并利用小方块支撑起一端,保持板面与地面夹角约为45度,用一个灯泡从上方照射在实验板上,观察实验板上的光斑。

此时,让一名学生来到板的正面观察光斑,并使用半透明玻璃将光斑反射到反射镜上,再通过反射镜将光反射到投影仪上,显示出来在墙上的图像。

这时询问学生,光斑反射到反射镜上时发生了什么?通过这个实验让学生体验到光在介质之间的反射。

之后,我们可以保持实验板的位置不变,让学生改变灯泡的位置,观察光斑的变化以及反射后的形态。

通过这个实验让学生体验到光在不同角度下的反射以及反射后的路径。

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利用反射镜来改变光线的方向,探究更多有趣的光的传播规律。

3. 实验后的讨论及思考完成实验后,我们需要让学生就实验结果、故障排解和实验中的体验等进行讨论和思考。

通过这个实验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光的传播需要介质,以及光在不同角度下的反射规律等。

同时还在实验中让学生培养了观察、探究和思考的能力,加深了科学的体验感。

在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中,我们需要配合实验来让学生探究光的传播规律。

通过上述实验,让学生体验到光线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规律,了解光的反射、折射和散射等,这些将有助于孩子们更深入地理解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1.2化学实验基本方法-氯离子硫酸根检验+化学除杂-

1.2化学实验基本方法-氯离子硫酸根检验+化学除杂-

……
萃取
固液混
碘水
水层+有机层
升华
固固混
碘和沙
……
检验Cl-
AgNO3
AgCl 白沉
若同时有CO32- AgNO3来自综上Ag2CO3 白沉
检验Cl-
稀硝酸、 AgNO3
(排除CO32-干扰 )
现象:白沉 结论:有Cl-
取样于一支洁净试管中 若有白色沉淀生成
滴加稀硝酸 酸化的 硝酸银 溶液 则证明有Cl-存在
检验SO42- Ba(NO3)2
BaSO4 白沉
若同时有CO32- Ba(NO3)2
BaCO3 白沉
综上 稀硝酸 酸化的 硝酸钡溶液
后期会学到的知识: 硝酸的强氧化性 +4价S的还原性
检验SO42- 稀盐酸、 BaCl2
(排除CO32-和Ag+干扰 )
现象:白沉 结论:有SO42-
取样于一支洁净试管中 若有白色沉淀生成
滴加稀盐酸 酸化的 氯化钡 溶液 则证明有SO42-存在
离子检验小结
检验Cl-
(排除CO32-干扰 )
过量稀HNO3 、2~3滴AgNO3 溶液
检验SO42- 过量稀盐酸、2~3滴酸化的 BaCl2 溶液
(排除CO32-和Ag+干扰 )
取样 加液 现象 结论
离子检验和化学除杂
导入:粗盐提纯时 用过滤(物理方法)可出去不溶性的杂质 而面对可溶性杂质(Ca2+ Mg2+ SO42 等)则需要化学方法 思路:利用化学反应将杂质吸收/沉淀/转化为气体等脱离体系
离子检验和化学除杂
方法 适用体系
例子
可得到
过滤 不溶固液混 粗盐水
不溶固体+滤液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1.2、种子发芽实验(二年级)》word教案(1)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1.2、种子发芽实验(二年级)》word教案(1)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种子发芽实验(二)一、教学目标1.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

2.学习和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

3.认识到对比实验、严格控制实验、重复实验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通过实验知道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

三、教学难点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

四、学具准备培育的绿豆芽、实验观察记录单。

五、教学资料教后记一则、课堂随笔一则、学生日记、若干照片六、教学建议1.很多时候,我们科学课课堂强调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共同体学习方式基本贯穿了每堂课。

同样种子发芽的实验研究,课文也还是安排了小组研究。

本人觉得此课更适合单独研究。

所以汇报之际不是以组为单位,而可采用学生个体为单位。

2.本课实验数据汇报采集可采用课堂学生汇报,教师电脑操作输入的方式,即便捷,又能说明问题。

七、教学过程(一)夸赞导入师:今天,老师的心情就如艳阳天,非常高兴,因为还没上课就有好多同学急着向老师汇报他们自己实验的结果。

我看他们的脸上写满了幸福。

我们不着急,先来回忆我们上节课有关绿豆发芽的猜测。

请看大屏幕(PPT播放同学们上节课的相关猜测。

轻松调侃进入课堂。

)(二)整理分析实验信息1.整理实验信息师:同学们,我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对绿豆发芽所需条件分别做了不同的研究。

下面我们依据上节课所分的“水组”、“土壤组”、“阳光组”进行实验数据的收集。

请看实验记录表格:(屏幕出示):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的实验记录序号种子总数量已发芽量未发芽量我们得出的结论1 实验组对照组2 实验组对照组3 实验组对照组4 实验组对照组5 实验组对照组注意汇报时要响亮清楚。

(1)汇报数据师:我们从研究绿豆发芽是否需要水开始。

(教师在表格横线上打字:水)生:我实验组与对照组种子总数量都是3粒。

对照组都没有发芽。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在PPT课件相应表格里输入汇报数据。

)师:请相同实验的第二位同学汇报。

生:我实验组与对照组种子总数量都是4颗。

1.2实验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1.2实验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化合物
(1)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葡萄糖、果糖、麦芽糖) 常用材料:苹果和梨
试剂:斐林试剂(甲液:0.1g/ml的NaOH 乙液:0.05g/ml的CuSO4) 注意事项:
①还原糖有 葡萄糖,果糖,麦芽糖 ② 甲乙液必须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
入样液中,现配现用
③必须 用水浴加热
颜色变化:
察鉴定,但可溶性还原糖鉴定要水浴加热,脂肪鉴定要洗去 浮色后制片再用显微镜观察,蛋白质鉴定要先加双缩脲试剂A 液(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后加B液(质量浓 度为0.01g/ml的CuSO4溶液)。
(2)脂肪的鉴定 常用材料:花生子叶或向日葵种子 试剂: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 注意事项:
①切片要薄,如厚薄不均就会导致观察时有的地方清晰 有的地方模糊。
②酒精的作用是:洗去浮色 ③需使用显微镜观察 ④ 使用不同的染色剂染色时间不同 颜色变化: 橘黄色(用苏丹Ⅲ染色)或红色(用苏丹Ⅳ染色)
(3)蛋白质的鉴定 常用材料: 鸡蛋清,黄豆组织样液,牛奶 试剂: 双缩脲试剂( A液:0.1g/ml的NaOH
B液: 0.01g/ml的CuSO4 )
注意事项: ①先加 A液1ml ,再加 B液4滴 ② 鉴定前,留出一部分组织样液,以便对比
颜色变化:变成紫色
(4)淀粉的检测和观察 常用材料:马铃薯 试剂:碘液 颜色变化:变蓝
思考: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在使用方法的区别
①斐林试剂需要等量混合、现配现用,同 时需要水浴加热
实验2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
脂肪和蛋白质
蛋白质 脂肪
还原糖 淀粉
试剂
成分
实验现象
常用材料
双缩脲 苏丹Ⅲ
A: 0.1g/mL NaOH B: 0.01g/mL CuSO4

1.2实验123食品防腐剂苯甲酸2012.3.5

1.2实验123食品防腐剂苯甲酸2012.3.5

实验一二三食品防腐剂苯甲酸的制备精制和检测——邢台学院化学系有机实验室王秀玲试验班级:2011级应用化学专接本10人1组/2009级应用化学39人2组试验时间:2012.3.4/3.11一、仪器和用品(21件)1.回流装置1套(2件:本次试验用250 mL的圆底烧瓶。

三颈或四颈圆底烧瓶250mL 也行,100mL圆底烧瓶有点小。

直形冷凝管,短的更好,易加入高锰酸钾。

)2.减压过滤装置1套(布氏漏斗、吸滤瓶、循环水真空泵)3.电热套1个(250mL,合成时加热)4.温度计1支(100℃,因热源使用电热套,不变观察反应微费状态,故使用温度计)5.酒精灯1个(后期热源,合成时使用便于观察反应状态,但太浪费酒精)6.铁圈1个7.石棉网1个8.十字夹2个9.铁夹2个10.橡胶管2根11.沸石2粒12.火柴1盒13.精密pH试纸1合(0.5~5.0)14.滤纸若干15.烧杯4个(100m L×2、250mL、500mL)16.量筒2个(10mL 、100mL)二、试剂1.甲苯甲苯样品2mL(1.70 g,0.019 mol)2.高锰酸钾 6.0 g(0.038mol)甲苯:高锰酸钾=1:23.浓盐酸酸化(大约20小组1瓶)4.活性炭5.精密pH试纸(0.5~5.0)测定酸碱度(每小组1条)6.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还原过量的高锰酸钾(每大组约500 mL,有的学生用于洗去手上的高锰酸钾,也可以洗去冷凝管内粘着的高锰酸钾颜色)。

三、改进(第二大组试验时用)2011.9.251、甲苯试样量不变3 mL(倒时不要晃动瓶子)2、蒸馏水50 mL→40 mL3、高锰酸钾8.5 g →7.5 g4、反应器用250 mL圆底烧瓶+两通+短的直形冷凝管四、再改进(2009级/11级应用化学/接本综合实验时)2012.3.41、甲苯样品量变3mL→2mL(倒时不要晃动瓶子)2、蒸馏水50 mL→30 mL3、高锰酸钾8.5 g →6.0 g4、合成时用250 mL三颈烧瓶+温度计+电热套甲苯样品:朱秀敏在有机化学实验室做的“桔子瓣中水含量的测定”时,甲苯作带水剂,用分水器来测定水。

1.2 实验: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 课件-2023年高二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1.2 实验: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 课件-2023年高二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舍去,多于半个的算一个。
一滴油酸酒精溶液含有纯油酸的体积
0

V=
×
1
2
=
0 1
2
油膜的面积 S=Na2


0 1
油酸分子的直径 d= =
2
2
变式训练2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的实验中,现有按体
积比为n∶m配制好的油酸酒精溶液,还有一个盛有约2 cm深水的
浅盘,一支滴管,一个量筒。
答案(1)2.4×10-2 m2
(2)1.2×10-5 mL
(3)5×10-10 m
课堂演练
3.某同学在进行“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的实验前,查
阅数据手册得知:油酸的摩尔质量M=0.283 kg·mol-1,密度
ρ=0.895×103 kg·m-3。若100滴油酸的体积为1 mL,则1滴
油酸所能形成的单分子油膜的面积约是多少?
遗漏的步骤是 将爽身粉均匀撒在水面上,应在步骤③后加上。
;
错误的步骤是 步骤⑥;改为:其中不足半个的; 舍去,多于半个的算一个。
(指明步骤,并改正),
油酸分子直径的表达式d=

变式训练1
解析:由实验步骤可知,
缺少的实验步骤是将爽身粉均匀撒在水面上,应在步骤③后加
上。
错误的是步骤⑥:
应该改为:计算出轮廓范围内正方形的总数为N,其中不足半个
(取NA=6.02×1023 mol-1,球的体积V与直径D的关系为
,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V= πD3
由公式D
答案:10 m2
2.实验: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
知识架构
测纯油
酸的体

数据处理

1.2实验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

1.2实验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

1.2实验:用油墨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基础导学要点一、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1.实验目的: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初步学会用统计的方法求物理量.2.实验原理当把一滴用酒精稀释过的油酸滴在水面上时,油酸就在水面上散开,其中的酒精溶于水中并很快挥发,在水面上形成一层纯油酸的单分子层薄膜,如图所示.如果把分子看成球形,单分子油膜的厚度就可以认为等于油酸分子的直径.实验中如果算出一定体积V 的油酸在水面上形成的单分子油膜的面积S ,即可算出油酸分子直径的大小,即d =V S. 3.实验器材清水、酒精、油酸、量筒、浅盘(边长约为30 cm ~40 cm)、注射器(或滴管)、玻璃板、彩笔、痱子粉(或石膏粉)、坐标纸、容量瓶(500 mL).4.实验步骤(1)用稀酒精溶液及清水清洗浅盘,充分洗去油污、粉尘,以减少实验误差;(2)配制油酸酒精溶液:取油酸1 mL ,注入500 mL 的容量瓶中,然后向容量瓶内注入酒精,直到液面达到500 mL 刻度线为止,摇动容量瓶,使油酸分子充分与酒精分子结合,这样就得到了浓度为0.2%的油酸酒精溶液;(3)用注射器或滴管将油酸酒精溶液一滴一滴地滴入量筒中,并记下量筒内增加一定体积时的滴数;(4)向浅盘里倒入约2 cm 深的水,并将痱子粉或石膏粉均匀地撒在水面上;(5)用注射器或滴管将油酸酒精溶液滴在水面上一滴;(6)待油酸薄膜的形状稳定后,将玻璃板放在浅盘上,并将油酸薄膜的形状用彩笔画在玻璃板上;(7)将画有油酸薄膜轮廓的玻璃板放在坐标纸上,计算轮廓范围内正方形的个数,不足半个的舍去,多于半个的算一个,算出油膜的面积S ;(8)根据油酸酒精溶液的浓度,算出一滴溶液中纯油酸的体积V ,并代入公式d =V S算出油酸薄膜的厚度d ;(9)重复以上实验步骤多测几次油酸薄膜的厚度,并求平均值,即为油酸分子的大小.5.数据处理(计算方法:)(1)一滴油酸溶液的平均体积VV =N 滴油酸溶液的体积N(2)一滴油酸溶液中含纯油酸的体积VV =V ×油酸溶液的体积比⎝⎛⎭⎪⎫体积比=纯油酸体积溶液的体积 (3)油膜的面积S =n ×1 cm 2(n 为有效格数,小方格的边长为1 cm)(4)分子直径d =V S(代入数据时注意单位的统一) 6.注意事项(1)油酸酒精溶液配制后不要长时间放置,以免改变浓度产生实验误差.(2)实验前应练习好滴法.(3)待测油酸扩散后又收缩,要在稳定后再画轮廓,扩散后又收缩有两个原因:第一是水面受到油酸滴冲击凹陷后恢复;第二是酒精挥发后液面收缩.(4)当重做实验时,水从盘的一侧边缘倒出,在这侧面上会残留油酸,可用少量酒精清洗,并用脱棉擦干,再用清水冲洗,这样可保持盘的清洁.(5)从盘的中央加痱子粉,使粉自动扩散至均匀,比在水面上撒粉效果好.(6)本实验只要求估算分子大小,实验结果数量级符合要求即可.强化训练一、选择题1、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的实验中,能将油膜的厚度近似认为等于油酸分子的直径,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 .把痱子粉均匀地撒在水面上,测出其面积B .取油酸一滴,滴在撒有均匀痱子粉的水面上形成面积尽可能大的油膜C .取油酸酒精溶液一滴,滴在撒有均匀痱子粉的水面上形成面积尽可能大的油膜D .把油酸酒精溶液滴在撒有均匀痱子粉的水面上后,要立即描绘油酸在水面上的轮廓【答案】C【解析】A .要正确完成该实验,首先要在水面上均匀的撒上薄薄的一层痱子粉,作用是方便确定油膜的边界,A 错误;B .由于纯油酸较黏稠不易展开需利用酒精稀释,B 错误;CD .向撒有均匀痱子粉的水中滴入一滴油酸酒精溶液,静置稳定后在水面上形成尽可能大的单分子油膜,再描绘油酸在水面上的轮廓以确定其面积,C 正确,D 错误。

1.2实验--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1.2实验--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实验 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实验原理
细胞代谢会产生许多酸性物质,如碳酸 等,人和动物吃的食物消化吸收后经代谢会 产生一些酸性或碱性物质,这些酸性或碱性 物质进入内环境,常使PH发生偏移。但一般 情况下,机体能通过缓冲物质使PH稳定在一 定范围内。
目的要求
通过比较自来水、缓冲液如Na2HPO4、 NaH2PO4等的溶液,在加入酸或碱后,能 使PH的变化减弱)和生物材料在加入酸或 碱后PH的变化,推测生物体是如何维持PH 稳定的。
❖ 1、将2.5ml自来水倒入50ml烧杯中
❖ 2、用PH计成PH试纸测试起始的PH,并作记录
❖ 3、一次加一滴0.1mol/L HCl,然后轻轻摇动,加 入5滴后再测PH,重复这一步骤直到加入了30滴为 止。将PH测定结果记入表中。
❖ 4、充分冲洗烧杯并向其中倒入25ml自来水。测定 并记录起始PH,再如步骤3,一滴一滴地加入 0.1mol/L的NaOH,测定并记录PH。
注:缓冲液(包括生物材料)的缓冲 能力是有限的:
当酸碱超过一定范围时,缓冲能力丧失!
问题思考
1、就实验加入HCl 或NaOH后的PH的变化来说, 生物材料是更像自来水还是更像缓冲液?
更像缓冲液
2、分析缓冲液的PH变化情况为什么与自来水的 不同。
缓冲液加入少量酸碱后,PH变化不明显,原因是磷酸 缓冲液中含有缓冲物质NaH2P04/Na2HPO4,其中 NaH2P04溶液显酸性,可以中和OH-;Na2HPO4呈碱性, 可中和H+. 水溶液无缓冲物质,因而加入料(肝匀浆、马铃薯匀浆、用水5: 1稀释的鸡蛋清、黄瓜匀浆),PH=7的磷 酸缓冲液,0.1mol/L HCl(盛于滴瓶中)、 0.1mol/L NaOH(盛于滴瓶中)、4副防 护手套、50ml烧杯1个、50ml量筒1个, 彩色铅笔、PH计或万能PH试纸、镊子、自 来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点击进入相应模块
实 验 基 础 · 定 向 认 知 过 程 要 点 · 体 验 分 析
实 验 专 项 · 方 法 积 累 模 拟 考 场 · 实 战 演 练
实 验 基 础 · 定 向 认 知 过 程 要 点 · 体 验 分 析
实 验 专 项 · 方 法 积 累 模 拟 考 场 · 实 战 演 练
实 验 专 项 · 方 法 积 累 模 拟 考 场 · 实 战 演 练
实 验 基 础 · 定 向 认 知 过 程 要 点 · 体 验 分 析
①实验组6中,Ⅰ应该为 ________ ,原因是 _________ ;
Ⅱ应该为 _________ ,原因是 _________ 。 ②要直观和定量地反映小鼠的生长情况,可以测量小鼠的 _________ 和 _________ 。
原理的实现,又要方便检测结果的观察。如在检测还原
糖时不能选用甘蔗,因为它含有丰富的蔗糖,还原糖的 含量少,不利于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
实 验 专 项 · 方 法 积 累 模 拟 考 场 · 实 战 演 练
3.选取易于获得的材料
要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应选取在当地容易获得,又比 较便宜的材料。如生物组织中淀粉的检测不适宜选取板 栗。
实 验 基 础 · 定 向 认 知 过 程 要 点 · 体 验 分 析
确步骤是(
①盖盖玻片 ④滴加蒸馏水
)
②切子叶 ⑤酒精洗去浮色 ③苏丹Ⅲ染液染色
A.④②①③⑤
C.④②③①⑤
B.②④①③⑤
D.②③⑤④①
实 验 专 项 · 方 法 积 累 模 拟 考 场 · 实 战 演 练
【解析】选D。制作临时装片的步骤包括切片、制片,其中制 片过程又包括染色、洗去浮色、滴加蒸馏水和盖盖玻片。
实 验 专 项 · 方 法 积 累 模 拟 考 场 · 实 战 演 练
实 验 基 础 · 定 向 认 知 过 程 要 点 · 体 验 分 析
【解析】(1)蛋白质的检测原理是蛋白质遇双缩脲试剂发生作 用,产生紫色反应。 (2)实验设计首先要遵循对照原则,该实验的实验目的是探究
A动物蛋白对小鼠生长的影响,故应设置基础饲料组、普通饲
实 验 专 项 · 方 法 积 累 模 拟 考 场 · 实 战 演 练
显示的颜色应为 _______ 。
(2)完善以下实验设计并回答问题。
实 验 基 础 · 定 向 认 知 过 程 要 点 · 体 验 分 析 实 验 专 项 · 方 法 积 累 模 拟 考 场 · 实 战 演 练
实 验 基 础 · 定 向 认 知 过 程 要 点 · 体 验 分 析
实验方法:实验材料选择的注意事项
实 验 基 础 · 定 向 认 知 过 程 要 点 · 体 验 分 析 实 验 专 项 · 方 法 积 累 模 拟 考 场 · 实 战 演 练
任何一个实验都离不开实验材料的选择,“材料选对了就等
于实验成功了一半”,对实验材料的选择应把握以下几个方
面: 1.符合实验的要求
答案:(1)③
紫色 需要普通饲料作为对照组 ②体长 21 体重 饲养时间
(2)①普通饲料
相同,实验结果的比较才有意义
实 验 专 项 · 方 法 积 累 模 拟 考 场 · 实 战 演 练
实 验 基 础 · 定 向 认 知 过 程 要 点 · 体 验 分 析
实 验 专 项 · 方 法 积 累 模 拟 考 场 · 实 战 演 练
实 验 基 础 · 定 向 认 知 过 程 要 点 · 体 验 分 析
实 验 专 项 · 方 法 积 累 模 拟 考 场 · 实 战 演 练
实 验 基 础 · 定 向 认 知 过 程 要 点 · 体 验 分 析
实 验 专 项 · 方 法 积 累 模 拟 考 场 · 实 战 演 练
C.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最好是现用现配
D.可溶性还原糖的检测,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产生砖红色沉 淀
实 验 基 础 · 定 向 认 知 过 程 要 点 · 体 验 分 析
【解析】选D。斐林试剂包括甲液和乙液,使用时一定要现用 现配,双缩脲试剂最好也是现用现配,因为成分中的Cu2+容易 沉淀;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时一定要50 ℃~65 ℃水浴加热, 而使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时则不需要加热;这个实验中 只有脂肪的检测需要使用显微镜。
(3)如果把黄豆浸泡萌发成黄豆芽,能利用黄豆芽检测蛋白
质吗? 提示:不能,因为黄豆萌发成黄豆芽,消耗了蛋白质。
实 验 基 础 · 定 向 认 知 过 程 要 点 · 体 验 分 析
实 验 专 项 · 方 法 积 累 模 拟 考 场 · 实 战 演 练
1.以花生子叶为材料进行脂肪的检测时,制作临时装片的正
【解析】选D。酒精用于洗去浮色,不洗去浮色会影响对橘黄 色脂肪滴的观察。同时,酒精是脂溶性溶剂,可将花生细胞 中的脂肪颗粒溶解成油滴。
4.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三种有机化合物的检测
实 验 基 础 · 定 向 认 知 过 程 要 点 · 体 验 分 析
实验中,以下操作错误的是(
)
A.只有脂肪的检测需要使用显微镜 B.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不需要加热
4.选取易于观察的材料
实 验 基 础 · 定 向 认 知 过 程 要 点 · 体 验 分 析
选取的实验材料观察现象越明显,越有利于得出正确结
论。如观察植物细胞的液泡时不能选用叶肉细胞,因为
叶肉细胞的液泡基本无色,叶绿体的绿色又对实验结果 产生干扰。
实 验 专 项 · 方 法 积 累 模 拟 考 场 · 实 战 演 练
实 验 专 项 · 方 法 积 累 模 拟 考 场 · 实 战 演 练
3.在做脂肪鉴定的实验中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其
实 验 基 础 · 定 向 认 知 过 程 要 点 · 体 验 分 析
作用是( A.杀菌消毒
) B.辅助染色
C.溶解脂肪
D.洗去浮色
实 验 专 项 · 方 法 积 累 模 拟 考 场 · 实 战 演 练
选择的实验材料应含有符合实验目的要求的观察对象。
如观察叶绿体不能选择根细胞,因为根细胞不含叶绿 体;观察动物细胞的细胞核不能选择哺乳动物成熟的红
细胞,因为此细胞没有细胞核。
2.符合实验的原理
实 验 基 础 · 定 向 认 知 过 程 要 点 · 体 验 分 析
实验原理是完成实验的依据,选择的材料既要保证反应
实 验 专 项 · 方 法 积 累 模 拟 考 场 · 实 战 演 练
实 验 基 础 · 定 向 认 知 过 程 要 点 · 体 验 分 析
【分析】实验成功的关键之一是科学选择实验材料,具体分
析如下:
实 验 专 项 · 方 法 积 累 模 拟 考 场 · 实 战 演 练
(1)检测还原糖时,为什么不选取白萝卜或韭菜的叶?
实 验 专 项 · 方 法 积 累 模 拟 考 场 · 实 战 演 练
实 验 基 础 · 定 向 认 知 过 程 要 点 · 体 验 分 析
实 验 专 项 · 方 法 积 累 模 拟 考 场 · 实 战 演 练
实 验 基 础 · 定 向 认 知 过 程 要 点 · 体 验 分 析
实 验 专 项 · 方 法 积 累 模 拟 考 场 · 实 战 演 练
料组和实验饲料组三组实验。另外实验设计时还要注意单一 变量原则,除饲料外的其他条件应完全相同且适宜,因此对
实 验 专 项 · 方 法 积 累 模 拟 考 场 · 实 战 演 练
小鼠的饲养时间均应为21天。要直观和定量地反映小鼠的生
长情况,可以测量小鼠的体长和体重。
实 验 基 础 · 定 向 认 知 过 程 要 点 · 体 验 分 析
实 验 基 础 · 定 向 认 知 过 程 要 点 · 体 验 分 析
实 验 专 项 · 方 法 积 累 模 拟 考 场 · 实 战 演 练
实 验 基 础 · 定 向 认 知 过 程 要 点 · 体 验 分 析
实 验 专 项 · 方 法 积 累 模 拟 考 场 · 实 战 演 练
实 验 基 础 · 定 向 认 知 过 程 要 点 · 体 验 分 析
实 验 专 项 · 方 法 积 累 模 拟 考 场 · 实 战 演 练
实 验 基 础 · 定 向 认 知 过 程 要 点 · 体 验 分 析
5.(2010·广东高考)假设你去某饲料研究所进行课外实践活
动,需要完成以下任务: (1)选用恰当的试剂检测某产品中是否含有蛋白质。提供的试 剂有:①碘液,②苏丹Ⅲ染液,③双缩脲试剂,④斐林试剂。 你选用的试剂应该是 _______ ;蛋白质与相应试剂反应后,
实 验 基 础 · 定 向 认 知 过 程 要 点 · 体 验 分 析
提示:白萝卜含还原糖很少,不符合选材的要求;韭菜的叶 中含有叶绿素,不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2)检测脂肪时,为什么不选取核桃?
提示:核桃的种子虽然含有丰富的脂肪,但核桃的果皮坚硬, 种皮又有颜色,不容易去除。
实 验 专 项 · 方 法 积 累 模 拟 考 场 · 实 战 演 练
实 验 专 项 · 方 法 积 累 模 拟 考 场 · 实 战 演 练
实 验 基 础 · 定 向 认 知 过 程 要 点 · 体 验 分 析
实 验 专 项 · 方 法 积 累 模 拟 考 场 · 实 战 演 练
实 验 基 础 · 定 向 认 知 过 程 要 点 · 体 验 分 析
实 验 专 项 · 方 法 积 累 模 拟 考 场 · 实 战 演 练
2.下列各组中的前项为需检测的物质,中项为使用的试剂,后
实 验 基 础 · 定 向 认 知 过 程 要 点 · 体 验 分 析
项为产生的颜色,正确的是( A.葡萄糖、斐林试剂、砖红色 B.脂肪、苏丹Ⅲ染液、 红色
)
C.蛋白质、双缩脲试剂、蓝色
D.脂肪、苏丹Ⅳ染液、 橘黄色 【解析】选A。葡萄糖和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脂肪 与苏丹Ⅲ染液反应呈现橘黄色,脂肪与苏丹Ⅳ染液反应呈现 红色; 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现紫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