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说课稿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学科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2. 学科:生物学科3. 适用年级:八年级4. 教学时间:45分钟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物圈的概念,知道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2. 让学生掌握生物圈的范围,了解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3. 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环保素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生物圈的概念、范围及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2. 难点: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使用多媒体展示生物圈的相关图像,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生物圈的概念和范围。
3. 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讨论、分享,共同解决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提出问题,如“你知道生态系统吗?生物圈又是怎样的一个概念呢?”引导学生思考。
2. 新课导入:教师简要介绍生物圈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3. 知识讲解:教师详细讲解生物圈的范围,以及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4.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生物圈的相关图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生物圈的范围。
5. 小组讨论: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如“为什么说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
6. 分享成果: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评价和补充。
7. 总结提升:教师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的意义。
8.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9.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
10.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以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采用学生自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2. 评价内容:学生对生物圈概念、范围和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的环保素养。
3. 评价标准:能准确回答生物圈的概念和范围,理解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具备一定的环保意识。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精品教案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想一想在这20千米左右的厚度中,如果我们按照空间位置的不同,还可以把生物圈分成几个圈层呢?
学生回答交流。
锻炼学生识图能力,以及提取信息能力。
【总结】我们来汇总一下同学们所说,生物圈的范围其实就包括了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如果更确切来说的话应该是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讲解】介绍海洋生态系统的分布及特点和功能。
【展示图片】请同学们推测生态系统的类型。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根据图片以及教材的介绍,来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湿地生态系统是怎样形成的?
2.最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是什么?
3.湿地生态系统的作用有哪些?
学生思考并分析交流。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比较的能力。
【强调】湿地生态系统被称之为“地球之肾”。
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进行思考交流。
【展示图片】岩石圈的表面。
【讲解】岩石圈是由地球表层的固体成分所构成,在它的表面大多覆盖着土壤。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想一想在岩石圈的表面生活着哪些生物?
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进行思考交流。
【强调】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以及人类的“立足点”。
环节三
讲授新课:
生态系统的类型
【播放视频】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展示图片】淡水生态系统。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能力。
【讲解】淡水生态系统的形成、特点及作用。
【展示图片】农田生态系统。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能力。
【讲解】农田生态系统的特点及作用,强调农田生态系统以农作物为主体,属于人工生态系统。
【展示图片】城市生态系统。
【提出问题】在城市生态系统中,谁起到了重要的支配作用?
(完整版)《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教案

6.农田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结构简单,容易受到破坏
7•城市生态系统人类起重要的支配作用
三、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自主设计
随堂检测: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生物圈B、海洋生态系统
C、陆地生态系统D、草原生态系统下列哪种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之称()
A、湖泊生态系统B、海洋生态系统
象力和创造力。
组,分别扮演某个角
圈、岩石圈。
色。
5、利用课前收集
②提出“角色扮演”
的资料和已有的知识
在参与过程
探
的目的意义和要求。
经验设计台词,夸赞
中,能挖掘集体智
自己的圈层。
慧,发挥个人优
③倾听各组意见。
长,突出学生主
6、同组成员互相
④引导学生说出生
之k盘
体,学会倾听艺
究
物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
补充。
过程与方
法
启发学生,引导,帮助学生分组
情感态度
价值观
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初步具有保护生物及生物圈的意识,拒绝破坏环境的行为
重点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而这种习惯的养成更要从小培养,因此学生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是本节的重点。
难点
学生逐个认识各个生态系统,难以从这个认知过程飞跃到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需要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因此学生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本节的难点。
C、森林生态系统D、湿地生态系统下列哪种生态系统,人起重要支配作用()
A、农田生态系统B、淡水生态系统
C、早原生态系统D、城市生态系统把与对应生态系统相关的内容用线连接起来。
1草原生态系统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方面起重要作用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教学设计【六年级生物上册鲁科版】

表达
回顾、
表达
思考、
表达
资料分析
思考、
表达
倾听、
思考
思考、
讨论、
表达
总结、
表达、
完善笔记
表达
【五】板书设计
【六】教后札记
一、生物圈的范围
二、生物全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本节课教师起引导作用,通过各种展示让学生认识生物圈,形成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生物圈概念:
由学生熟悉的“娱乐圈”入手引出“圈”字眼,然后引入本节核心字眼“生物圈”,请学生依自己的理解概括“什么是生物圈?”
(板书:生物圈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生物圈的范围
我们了解到生物圈大致范围是“地球”,请同学们思考:是不是地球上所有的地方都有生物呢?
用足球与纸形象地类比地球与生物圈的大小关系。(展示足球与纸)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二、教学难点: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学生认知能力分析:6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生物知识面宽广,因此教师在上课时要多设计一些活动。
本节课知识分类与分析:
认同生物全是统一的整体
教学策略和方法选择:讨论法、活动法。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生物圈的具体范围到底有多大呢?(展示生物圈范围图片)
在这个约20km的范围内,我们人为地可以把生物圈划为几个圈层呢?(展示生物圈层图片)
人类活动可以到达生物圈的哪些圈层?(资料呈现:蛟龙潜海、航天事业)
二、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用数学上不成立的等式1+1=1,1+1+1=1……类比小生态系统和大生态系统,引导学生认同“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初中生物《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说课稿

初中生物《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特点“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第一单元第二章中的一个重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爱护生物的情感和保护生物圈的意识当今社会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越来越大生物圈的变化也极大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关注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关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需要了解生物圈本节内容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从宏观角度进行学习突出人与生物圈的关系通过对各种各样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是最大生态系统的认识让学生对生物圈有一个概括的了解便于后续内容的学习(二)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要求:能够描述生态系统的种类及特点2、能力要求:能够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使学生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所有生物共同生活在生物圈中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都与生物圈息息相关因此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位在“使学生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2、难点:考虑到初一年级的学生认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限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定位在“学生能够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二、说教法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景相联系在此理论知道下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生态系统景观的资料以及美国科学家进行生物圈II号实验的影象资料给学生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感官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另外让学生在课前收集一些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的资料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分析、讨论让他们充分展示课下在网络上获得的知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最后教师展示两则对比材料让学生展开讨论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使知识得到升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始终主动参与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三、说学法在学法指导上通过学生对各种影象资料、图片的观看、讨论、分析、交流培养他们通过分析资料、图片获取知识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复习提问“什么叫生态系统并举一两个生态系统的例子”学生回答后教师顺便导入新课:地球的表面有海洋也有陆地有冰冷的南极和北极也有炎热的赤道和沙漠地区可见各地气候差异很大生物种类也不尽相同因此生物圈中有着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二)导学达标1、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反映生态系统景观的短片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呈现生动的画面鲜艳的色彩恰当的解说感人的音响能在学生的大脑皮层引起兴奋能激发兴趣因此我先提出问题:短片中介绍了几种生态系统它们各自具有什么特点和作用让学生带者问题观看短片然后分别针对各个生态系统的主要特点和作用进行提问请同学举手回答教师及时地给予肯定和鼓励这样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达到本节课的知识要求2、资料分析、讨论和交流我针对初中学生爱表现自我、自我意识强的心理特征在课堂上充分运用课堂小组竞赛的手段调节、控制课堂气氛使课堂教学活而不乱稳而不死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的学习状态之中因此我(1)请同学阅读书P30资料(2)小组讨论:河流生态系统与些生态系统有关联(3)进行交流:各小组代表发言说明本组的讨论结果各小组的讨论结果相互补充最后师生共同得出结论:河流生态系统与陆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其实每一个生态系统都与周围的生态系统有着方方面面的联系3、学生阅读分析教师应让学生体会学科的思考方式在新教材中让学生掌握生物学学习方法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素质大有裨益为了达到本节课的能力目标我请学生阅读P31“DDT在生物圈中的流动”这段文字并结合插图进行分析教师加以适当引导新教材尤其重视学生图文转换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能以图释文在图像中收集相关重要信息等等通过这个情境的创设确实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促进了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最后大部分同学都能阐明: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从而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4、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突出本课重点(共分四步进行)(1)观看“生物圈Ⅱ号实验”短片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思维增强求知欲形成深刻的记忆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我再次利用教学资源播放“生物圈Ⅱ号实验”短片使学生意识到:迄今为止地球仍是人类和其它生物的唯一家园我们应该珍惜它爱护它这时我提出疑问:可是生活中我们常可见到或听到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的例子(2)学生展示课下收集的资料现代教育技术拓宽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学生不再只从教师的讲解中获取知识他们可以通过网络获得无比丰富的知识我就根据适当的教学内容在课堂上给学生搭建一个平台让他们充分展示课下在网络上获得的知识本节课我就请同学代表利用多媒体展示展示课下从网络上收集的环境遭到破坏的资料或图片使学生看到我国环境遭到破坏的现象非常严重致使生态失去平衡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气候恶劣等一系列严重后果这些状况不仅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而且还将严重制约我国的经济建设同学们分析后意识到: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都与生物圈息息相关从而使学生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实现了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3)教师展示对比材料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使知识得到升华对比材料一日本的森林覆盖率已达80%远远高于我国(不足30%)但日本人从不肆意过渡采伐林木日本没有制造一次性筷子的工厂使用的全部有国外进口其中57%来自中国、印度、越南我国的夜市、餐馆中一次性筷子随处可见我国乱砍滥伐的恶事件屡屡暴光却屡禁不止对比材料二在几年前日本人就防患于未然义务到我国甘肃毛乌素去植树造林防风固沙防止沙漠蔓延殃及到日本我国把3月12日定为植树造林日每年3月12日我国政府不惜动用车辆兴师动众去植树造林年年植树却不见植树的地方绿树成荫教师向学生表明:日本人这种损人利己的行为不可取但他们这种环保意识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使学生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4)根据上述对比材料展开小组讨论让同学们马上展开讨论:作为中学生为了保护地球爱护环境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做些什么通过这些讨论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使知识得到升华使学生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再次突出本节课重点(三)认定目标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讲内容使学生明白本课的三个目标要求(知识要求、能力要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四)达标测评反馈练习训练学生对知识的应用综合能力(五)布置作业做练习册并以“从我做起如何做一名环保小卫士”为题写一篇400字短文。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说课稿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第一单元第二章中的一个重点课。
教材特点1、所有生物共同生活在生物圈中,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都与生物圈息息相关,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2、现在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影响越来越明显,因此,关注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关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需要了解生物圈;3、从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看,宏观得来开始生物学知识的学习,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生物课标突出人与生物圈的关系,本节从生物圈的角度介绍人和其他生物,先让学生对生物圈有一个概括的了解,便于后续内容的学习。
学习内容:本节课的学习是通过对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的认识,培养爱护生物的情感和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学习重点:1、描述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
2、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3、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学习难点:培养爱护生物的情感和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结合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实际,我们将本章教学目标设计如下:认知目标:1、描述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
2、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能力培养目标:通过合作学习小组的角色扮演,提高小组合作能力,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培养目标:培养爱护生物的情感和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二、说教学思路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实践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景相联系,在此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生态系统景观的资料以及美国科学家进行生物圈II号实验的影象资料。
给学生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感官,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另外让学生在课前收集一些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的资料,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分析、讨论,让他们充分展示课下在网络上获得的知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最后教师展示两则对比材料,让学生展开讨论,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使知识得到升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始终主动参与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一) 、说教法教学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改变了过去单纯的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变为师生互动式教学,本课堂上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加强与学生的合作。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教学设计)

第三节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1.描述生物圈的概念和范围。
2.描述各种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
3.阐明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4.认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且唯一的家园,树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多媒体课件等。
新课导入【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复习并回顾:生态系统的定义及组成。
进一步引发学生思考: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生活环境的总和是什么?从而引出生物圈的定义。
新知探究一、生物圈的范围【教师活动】展示地球的图片,引发学生思考:地球上所有的地方都有生物吗?生物在地球圈层中是如何分布的?生物圈的范围有多大呢?【学生活动】思考并归纳出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向上可达到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的深度,整个厚度约为20千米。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并补充:如果把地球比作一个足球大小,那么,生物圈就比一张纸还要薄。
这一薄层的区域内,却生活着各种各样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
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 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学生活动】体会地球之大、生物圈之小。
【教师活动】展示生物圈的范围示意图,引发学生思考:在这约20千米的厚度中,可以把生物圈划分成几个圈层呢?【学生活动】根据生活常识,推测出生物圈可以划分为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推测作出评价。
紧接着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在这三个圈层中的生物因素有什么不同吗?【学生活动】思考生物圈的三个圈层中生物因素的特点。
讨论结束后,学生概括出生物圈的三个圈层中生物因素的特点。
1.大气圈的底部组成:包含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气体。
生物:飞翔的昆虫和鸟类,还有细菌等微小生物。
2.水圈的大部组成:地球上的全部海洋和江河湖泊。
生物:鱼、虾、藻类等水生生物。
大多生物生活在距海平面150米以内的水层中。
3.岩石圈的表面组成:地球表层的固体部分,表面大多覆盖着土壤,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教案)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教学设计孙偲艳一、教材分析:所有生物共同生活在生物圈中,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都与生物圈息息相关,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当今社会由于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越来越大,生物圈的变化也极大的影响着人类活动,因此关注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关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都需要了解生物圈。
本节内容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从宏观角度来开始生物知识的学习,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生物圈有一个概括的了解,便于后续内容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够描述生物圈的范围。
2、学会识别各种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
3、了解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尝试收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情感目标:认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我们应该了解和爱护这个家。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培养保护生物圈的意识难点:理解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四、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收集生物圈的资料,制作课件。
2、情境导入出示课件,展示地球的壮丽景观,引起学生注意并欣赏。
3、生物圈的概念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生物圈的结构 通过展示的课件,引出生物圈的概念后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总结生物圈的概念。
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通过讨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4、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
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图画讨论一下各种生态系统的特点。
课件展示各生态系统并总结特点。
分布、 特点、 植物、 动物、作用等方面例:森林生态系统分布:湿润或较湿润的地方。
特点:动植物种类繁多,处于稳定状态。
植物:以乔木为主,少量灌木和草本植物。
动物:由于在树上容易找到丰富的食物和栖息的地方,所以营树栖和攀缘生活的种类特别多。
作用:1、为人类提供大量的木材和林副业产品2、改善生态环境大气圈 水圈 岩石圈提出问题,首先森林生态系统和草原生态系统的区别在于哪里?(森林生态系统动植物数量多,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有“绿色水库”之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说课稿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说课稿
说教材:
教材特点:1、所有生物共同生活在生物圈中,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都与生物圈息息相关,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2、当今社会,由于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越来越大,生物圈的变化也极大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因此,关注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关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需要了解生物圈;3、从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看,从宏观而不是微观角度来开始生物学知识的学习,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生物课标突出人与生物圈的关系,本节从生物圈的角度介绍人和其他生物,先让学生对生物圈有一个概括的了解,便于后续内容的学习。
学习内容:本节课的学习是通过对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的认识,培养爱护生物的情感和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学习重点:1、描述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
2、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3、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学习难点:培养爱护生物的情感和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说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1、描述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
2、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能力培养目标:1、通过合作学习小组的角色扮演,提高小组合
作能力,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2、阅读上一届(6)班的《电池对水体的污染》课题报告,初步认识课题报告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目标:培养爱护生物的情感和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说教法: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讨论,角色扮演,阅读。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向学生提出问题,“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态系统,那么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一下什么是生态系统吗?”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生态系统特点:有植物、动物、微生物、非生物部分;在某一个区域内;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是一个整体。
二、生态系统的类型:地球的表面并不是都一样的,而且各地的气候也不一样,因此生物的种类也不尽相同,那么开动你们的思维,你认为在生物圈中都有哪些生态系统呢?学生根据生活常识来认识各种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等。
三、生态系统的特点及作用: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我爱我家”。
两个学习小组(每个班级均有10个学习小组)合成一个学习小组,分成5组分别扮演森林、草原、海洋、淡水、农田,发挥你们的想像力,以口头作文的.形式把你们各自的生态系统表达出来,向其他同学展示一下你们的“家”。
学生畅所欲言将各自的生态系统表达
出来,在表达的过程中抒发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略)
四、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同学们把各自的生态系统都表达出来了,而且表达得非常好,看来同学们都以自己的家为荣,都非常爱自己的家,这种情感非常可贵。
刚才同学们都是以自己的家为中心来谈的,那么生态系统是独立存在的吗?与其他的生态系统有关系吗?学生通过认真思考讨论,分析自己的生态系统与其他的生态系统的联系:农田生态系统需要淡水浇灌;森林生态系统可以为地球大气提供清新的空气;海洋生态系统为我们提供海产品;等等。
通过同学们的分析,我们发现各个生态系统并不是孤立存在于生物圈中的,他们都与其他的生态系统产生联系,互相帮助,互相影响,互相依存,当其中的某一个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的时候,会影响到生物圈中的其他生态系统。
通过我们刚才的分析,从整个生物圈来说你能得出一个什么结论?各个生态系统也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某一个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其他的生态系统也会受到影响,生物圈就是一个生态系统。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包括各种生物,还有光、水、大气等非生物,当某一部分发生变化时,都会影响整个生物圈,所以我们说生物圈它就是一个生态系统,而且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五、人类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在上节课我们了解到生态系统遭到轻度破坏时能依靠自我调节能力调节过来,但是当遭到严重破坏时,生态系统就无法恢复了。
在整个生物圈中,谁的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最大?是人类的活动。
那么在你们身边,有没有破坏环境的行为呢?学
生畅所欲言将身边人类的破坏活动揭示出来,并表现出极大的愤慨:白色污染;随意堆放垃圾;滥砍滥伐;浪费淡水资源;湖泊、河流受到污染;工厂随意排放废气,污染空气,产生温室效应……
六、保护我们的生物圈:阅读上一届(6)班的《电池对水体的污染》课题报告(《电池对水体的污染》链接)后,同学们你们认为作为青少年的我们,该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呢?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达成共识:我们要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不随意乱扔垃圾;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影响我们周围的人,带动其他人共同保护我们的环境;我们要多种树,绿化环境。
七、教师总结:生物圈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家,而且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如果生物圈遭到了破坏,就很难恢复,那么地球上的生物也就无法生存了。
所以我们要记住一句话:地球不仅是我们人类的,它也是那些美丽植物和可爱动物的共同家园。
八、课下作业:以“爱护环境,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为题,写一篇文章。
说学法:因为本节课的教学重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所以更多的是让学生深入体验。
1、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可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气氛中体验到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体验到各生态系统是互相帮助,互相影响,互相依存,当其中的某一个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的时候,会影响到生物圈中的其他生态系统。
2、观看课件里的环境污染图片,让学习认识到地球上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污染状况。
体验环境污染的危害。
3、阅读上一届(6)班的《电池对水体的污染》
课题报告,让学生明白莲花镇电池污染的严重性及前景是不容乐观的。
同时也可让学生明白保护环境应从我做起,人小事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