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难度、区分度的计算方法
试卷的难度和区分度及其计算方法

平均分为9.4分,低分组平均分为3.4分, 满分为10分。该题的区分度为:
D=(9.4-3.4)÷10=0.6
对一个试题的考试成绩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所得 到的区分度的值是不同的。整个试卷的区分度是 所有试题区分度的平均值。
我们研分析试卷的难度和区分度目的是检测试卷 是否适合我们所教的大多数学生,也是全面了解、 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依据。对课程教学起着重 要的导向作用,教师要关注课程改革,更要关注学 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把握好教材的难 点和重点,还要让不同程层的学生能发挥其 最大 的学习潜能。让好生更优,差生进步,中等生上档 次。
平均分=2×20÷50=0.8 P=0.8÷2=0.4
(3)适用于主、客观试题的计算公试 P=(PH+PL)÷2(PH、PL分别为试题针对高分组和
低分组考生的难度值)具体步聚为: A:将考 生的总分由高至低排列 B:从最高分开始向下取全部试卷的27%为高分组 C:从低分组开始向上取00名学生中高低分组
区分度是指试卷能把 学生成绩拉开 档次的指标。 较准确地反映考生差异便于选拨优秀人才。
区分度也是题目检测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用字母
D表示,一般要求试题的区分度在0.3以上,值越大区 分度越好。
区分度在-1至+1之间。 D≥0.4时,说明此题能起到很好的区分作用。 0.3~0.39的区分度较好。 0.2~0.29表明此题的区分度不太好,需要修改。 0.19以下表明此题的区分度不好,应淘汰。
P=平均分X÷满分值用M(用于写
作,语文阅读探究等题) 例如:(期中英语写作)第五大题
平均为7.5分,此题满分值为10分,则
第五大题的难度P=7.5÷10=0.75
如何计算一份试卷的难度与区分度

如何计算一份试卷的难度与区分度
发表于:05-03 14:23 | 分类:个人日记 阅读:(1) 评论:(0)
如何计算一份试卷的难度与区分度如何计算试卷的难度和试卷的区分度。
1、 难度的计算
(1)难度是指正确答案的比例或百分比。这个统计量称为试题的难度或容易度。难度一般用字母P表示,P越大表示试题越简单,P越小表示试题越难。试题要有梯度,因此各试题的难度应有不同,这是命制试题时要加以特别考虑的。
试卷分析的四个度:难度、区分度、信度、效度
一、难度是指试题的难易程度,它是衡量试题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参数,它和区分度共同影响并决定试卷的鉴别性。一般认为,试题的难度指数在0.3-0.7之间比较合适,整份试卷的平均难度最好在0.5左右,高于0.7和低于0.3的试题不能太多。
1、难度的两种定义:
(1)P=1—x/w x为某题得分的平均分数,w为该题的满分。这种定义法,难度值小时表明试题容易,值大时表明试题难,最小值为0,最大值为1。
(2)P=x/w 这种定义法,难度值小时表明试题难,值大时表明试题容易,最小值为0,最大值为1。
2、难度的计算:
(1)主观性试题的难度 A 基本公式法:P=1—x/wB 极端分组法 P=1—(XH+XL)∕2W XH :高分组的平均得分(前27%),XL:低分组的平均得分(后27%)。
(2)客观性试题的难度A 基本公式法:P=1—R/N R 为答对人数,N 为全体人数。B 极端分组法: P=1—(PH+PL)∕2 PH=RH/n 叫高分组通过率,RH:高分组答对人数,n:总人数的前27%。PL=RL/n 叫低分组通过率,RL:低分组答对人数。
如何计算一份试卷的难度与区分度(整理精校版)

如何计算一份试卷的难度与区分度教学相长0309 20:43::如何计算一份试卷的难度与区分度发表于:0503 14:23 | :阅读:(1) 评论:(0)如何计算一份试卷的难度与区分度如何计算试卷的难度和试卷的区分度。
1、难度的计算(1)难度是指正确答案的比例或百分比。
这个统计量称为试题的难度或容易度。
难度一般用字母P表示,P越大表示试题越简单,P越小表示试题越难。
试题要有梯度,因此各试题的难度应有不同,这是命制试题时要加以特别考虑的。
(2)计算公式:P=平均分/满分值例如:第一题平均分为8.5分,此题的满分值为10分,则第一题的难度P=8.5÷10=0.85例:第1小题选择题满分是4分,全班50名学生中有20名学生答对,则第1小题的难度为,P=正确答案的比例或百分比=20÷50=0.4或平均分=4×20÷50=1.6P=平均分÷满分值=1.6÷4=0.4(3)关于难度的几个问题难度水平的确定是为了筛选题目。
平时测验难度要利于学生的学习,但一定的难度能增加区分度,这对全面了解、掌握学生学习情况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难度水平的确定要考虑及格率,防止损伤学困生的自尊心。
难度水平的确定要考虑对分数分布的影响,一般以偏正态分布为前提,有时偏正态分布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区分度的计算区分度是指试题对被试者情况的分辨能力的大小。
一般在 1~+1之间,值越大区分度越好。
试题的区分度在0.4以上表明此题的区分度很好,0.3 ~ 0.39表明此题的区分度较好,0.2 ~ 0.29表明此题的区分度不太好需修改,0.19以下表明此题的区分度不好应淘汰。
计算区分度的方法很多,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对同一个试题的考试成绩采用不同的方法所得到的区分度的值是不同的。
我们可以使用下面的两种方法计算区分度:(1)先将分数排序,P1=27﹪高分组的难度,P2= 27﹪低分组的难度区分度D =P1- P2或区分度 D = (27﹪高分组的平均分- 27﹪低分组的平均分)÷满分值(2)利用积差系数r 计算区分度D当两个变量都是正态连续变量,而且两者之间呈线性关系,表示这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成为积差相关。
如何计算一份试卷的难度与区分度

如何计算一份试卷的难度与区分度如何计算一份试卷的难度与区分度如何计算试卷的难度和试卷的区分度。
1、难度的计算(1)难度是指正确答案的比例或百分比。
这个统计量称为试题的难度或容易度。
难度一般用字母P表示,P越大表示试题越简单,P越小表示试题越难。
试题要有梯度,因此各试题的难度应有不同,这是命制试题时要加以特别考虑的。
(2)计算公式:P平均分/满分值例如:第一题平均分为8.5分,此题的满分值为10分,则第一题的难度P8.5÷100.85例:第1小题选择题满分是4分,全班50名学生中有20名学生答对,则第1小题的难度为,P正确答案的比例或百分比20÷500.4或平均分4×20÷501.6P平均分÷满分值1.6÷40.4(3)关于难度的几个问题难度水平的确定是为了筛选题目。
平时测验难度要利于学生的学习,但一定的难度能增加区分度,这对全面了解、掌握学生学习情况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难度水平的确定要考虑及格率,防止损伤学困生的自尊心。
难度水平的确定要考虑对分数分布的影响,一般以偏正态分布为前提,有时偏正态分布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区分度的计算区分度是指试题对被试者情况的分辨能力的大小。
一般在-1~+1之间,值越大区分度越好。
试题的区分度在0.4以上表明此题的区分度很好,0.3 ~0.39表明此题的区分度较好,0.2~0.29表明此题的区分度不太好需修改,0.19以下表明此题的区分度不好应淘汰。
计算区分度的方法很多,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对同一个试题的考试成绩采用不同的方法所得到的区分度的值是不同的。
我们可以使用下面的两种方法计算区分度:(1)先将分数排序,P127﹪高分组的难度,P227﹪低分组的难度区分度DP1-P2或区分度D(27﹪高分组的平均分-27﹪低分组的平均分)÷满分值(2)利用积差系数r计算区分度D当两个变量都是正态连续变量,而且两者之间呈线性关系,表示这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成为积差相关。
试卷难度、区分度计算方法

试卷难度、区分度计算方法温馨提示:为了简化试卷难度和区分度的计算,请使用以下简单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1、难度的计算(1)难度是指正确答案的比例或百分比。
这个统计量称为试题的难度或容易度。
难度一般用字母P表示,P越大表示试题越简单,P越小表示试题越难。
试题要有梯度,因此各试题的难度应有不同,这是命制试题时要加以特别考虑的。
一般认为,试题的难度指数在0.3-0.7之间比较合适,整份试卷的平均难度指数最好掌握在0.5左右,高于0.7和低于0.3的试题不能太多。
(2)计算公式:P=平均分/满分值例如:第一题平均分为8.5分,此题的满分值为10分,则第一题的难度P= 8.5÷10=0.85例:第1小题选择题满分是4分,全班50名学生中有20名学生答对,则第1小题的难度为,P=正确答案的比例或百分比=20÷50=0.4或平均分=4×20÷50=1.6P=平均分÷满分值=1.6÷4=0.4(3)关于难度的几个问题难度水平的确定是为了筛选题目。
平时测验难度要利于学生的学习,但一定的难度能增加区分度,这对全面了解、掌握学生学习情况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难度水平的确定要考虑及格率,防止损伤学困生的自尊心。
难度水平的确定要考虑对分数分布的影响,一般以偏正态分布为前提,有时偏正态分布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区分度的计算区分度是指试题对被试者情况的分辨能力的大小。
一般在 -1~+1之间,值越大区分度越好。
试题的区分度在0.4以上表明此题的区分度很好,0.3 ~ 0.39表明此题的区分度较好,0.2 ~ 0.29表明此题的区分度不太好需修改,0.19以下表明此题的区分度不好应淘汰。
计算区分度的方法很多,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对同一个试题的考试成绩采用不同的方法所得到的区分度的值是不同的。
为了简单计算,我们教师可以使用下面的一种方法进行计算区分度:先将分数排序,P1=27﹪高分组的难度,P2=27﹪低分组的难度区分度D =P1-P2 或区分度D=(27﹪高分组的平均分-27﹪低分组的平均分)÷满分值。
如何计算一份试卷的难度与区分度

《如何计算一份试卷的难度与区分度》1、难度的计算(1)难度是指正确答案的比例或百分比。
这个统计量称为试题的难度或容易度。
难度一般用字母P表示,P越大表示试题越简单,P 越小表示试题越难。
试题要有梯度,因此各试题的难度应有不同,这是命制试题时要加以特别考虑的.(2)计算公式:P=平均分/满分值。
例如:第一题平均分为8.5分,此题的满分值为10分,则第一题的难度P=8。
5÷10=0.85。
例:第1小题选择题满分是4分,全班50名学生中有20名学生答对,则第1小题的难度为P=正确答案的比例或百分比=20÷50=0。
4或平均分=4×20÷50=1.6。
P=平均分÷满分值=1.6÷4=0.4。
(3)关于难度的几个问题,难度水平的确定是为了筛选题目.平时测验难度要利于学生的学习,但一定的难度能增加区分度,这对全面了解、掌握学生学习情况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难度水平的确定要考虑及格率,防止损伤学困生的自尊心。
难度水平的确定要考虑对分数分布的影响,一般以偏正态分布为前提,有时偏正态分布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区分度的计算区分度是指试题对被测试者情况的分辨能力的大小。
一般在—1/ 41~+1之间,值越大区分度越好。
试题的区分度在0。
4以上表明此题的区分度很好;0。
3~0.39表明此题的区分度较好;0。
2~0。
29表明此题的区分度不太好,需修改;0。
19以下表明此题的区分度不好,应淘汰。
计算区分度的方法很多,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对同一个试题的考试成绩采用不同的方法所得到的区分度的值是不同的.我们可以使用下面的两种方法计算区分度:(1)先将分数排序,P1=27﹪高分组的难度,P2=27﹪低分组的难度,区分度D=P1-P2或区分度D=(27﹪高分组的平均分-27﹪低分组的平均分)÷满分值。
(2)利用积差系数r计算区分度D。
当两个变量都是正态连续变量,而且两者之间呈线性关系,表示这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成为积差相关.积差相关的使用条件:a、两个变量都是由测量获得的连续性数据。
计算试卷的难度和区分度

试卷难度、区分度计算方法一、难度计算1、难度:指题目的难易程度,或说测验的难易程度,常以试题的通过率作为难度的指标。
难度值在0至1之间。
P>0.8试题太易;P<0.2时,试题太难。
一份试卷应该由不同难度按一定比例组成。
一般地说,P>0.8 、P<0.2的试题各占10%;P=0.2~0.4,和P=0.6~0.8的试题各占20%;P>0.4、P<0.6的中等难度试题应占60%。
整套试卷平均难度在0.4~0.6之间。
2、计算方法(1)客观性试题难度P(这时也称通过率)计算公式:P=k/N(k为答对该题的人数,N为参加测验的总人数)(2)主观性试题难度P计算公式:P=X/M(X为试题平均得分;M为试题满分)(3)适用于主、客观试题的计算公式:P=(PH+PL)/2(PH、PL分别为试题针对高分组和低分组考生的难度值)在大群体标准化中,此法较为方便。
具体步骤为:①将考生的总分由高至低排列;②从最高分开始向下取全部试卷的27%作为高分组;③从最低分开始向上取全部试卷的27%作为低分组;④按上面的公式计算。
例1:一次生物测试中,在100名学生中,高低分组各有27人,其中高分组答对第一题有20人,低分组答对第一题的有5分,这道题的难度为:PH=20/27=0.74 PL=5/27=0.19 P=(0.74+0.19)/2=0.47 整个试卷的难度等于所有试题难度之平均值(包括主、客观试题)。
区分度区分度是高考试题分析的一个指标,反映了试题对考生素质的区分情况。
其数值在-1~1之间,数值越高,说明试题设计的越好。
参数含义 :反应一个题目的鉴别能力,由其可得到三方面的信息:题目能否有效的测量或预测所要了解的某些特性或正态;题目能否与其他题目一致的分辩被试;以及被试在该题的得分和测验总分数间的一致性如何。
区分度取值介于(-1,+1)。
输入高分组(即得分最高的27%)被试在该题上的通过率(PH),低分组(即得分最低的27%)被试在该题上的通过率(PD)操作 :D=PH-P LPH:等于“假设被试群体是高分组时算出来的难度值”P L:等于“假设被试群体是低分组时算出来的难度值”输出区分度(D)区分度是指测试题目对所测试的属性的鉴别力,也就是测试的效度。
如何计算一份试卷的难度与区分度

《如何计算一份试卷的难度与区分度》1、难度的计算(1)难度是指正确答案的比例或百分比。
这个统计量称为试题的难度或容易度。
难度一般用字母P 表示,P 越大表示试题越简单,P 越小表示试题越难。
试题要有梯度,因此各试题的难度应有不同,这是命制试题时要加以特别考虑的。
(2)计算公式:P=平均分/满分值。
例如:第一题平均分为8.5 分,此题的满分值为10分,则第一题的难度P=8.5- 10=0.85。
例:第1 小题选择题满分是4分,全班50名学生中有20名学生答对,则第1小题的难度为P=正确答案的比例或百分比=20宁50=0.4或平均分=4X 20-50=1.6。
P=¥均分 +满分值=1.6 -4=0.4。
( 3)关于难度的几个问题,难度水平的确定是为了筛选题目。
平时测验难度要利于学生的学习,但一定的难度能增加区分度,这对全面了解、掌握学生学习情况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难度水平的确定要考虑及格率,防止损伤学困生的自尊心。
难度水平的确定要考虑对分数分布的影响,一般以偏正态分布为前提,有时偏正态分布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区分度的计算区分度是指试题对被测试者情况的分辨能力的大小。
一般在-1〜+1之间,值越大区分度越好。
试题的区分度在0.4 以上表明此题的区分度很好;0.3〜0.39表明此题的区分度较好;0.2〜0.29表明此题的区分度不太好,需修改;0.19 以下表明此题的区分度不好,应淘汰。
计算区分度的方法很多,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对同一个试题的考试成绩采用不同的方法所得到的区分度的值是不同的。
我们可以使用下面的两种方法计算区分度:(1)先将分数排序,R=27%高分组的难度,P2=27 %低分组的难度,区分度D二R—P2或区分度D=(27%高分组的平均分—27%低分组的平均分)+满分值。
(2)利用积差系数r计算区分度D。
当两个变量都是正态连续变量,而且两者之间呈线性关系,表示这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成为积差相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卷难度、区分度计算方法
一、难度计算
1、难度:指题目的难易程度,或说测验的难易程度,常以试题的通过率作为难度的指标。
难度值在0至1之间。
P>0.8试题太易;P<0.2时,试题太难。
一份试卷应该由不同难度按一定比例组成。
一般地说,P>0.8 、P<0.2的试题各占10%;P=0.2~0.4,和P=0.6~0.8的试题各占20%;P>0.4、P<0.6的中等难度试题应占60%。
整套试卷平均难度在0.4~0.6之间。
2、计算方法
(1)客观性试题难度P(这时也称通过率)计算公式:
P=k/N(k为答对该题的人数,N为参加测验的总人数)
(2)主观性试题难度P计算公式:
P=X/M(X为试题平均得分;M为试题满分)
(3)适用于主、客观试题的计算公式:
P=(P H+P L)/2(P H、P L分别为试题针对高分组和低分组考生的难度值)在大群体标准化中,此法较为方便。
具体步骤为:①将考生的总分由高至低排列;②从最高分开始向下取全部试卷的27%作为高分组;③从最低分开始向上取全部试卷的27%作为低分组;④按上面的公式计算。
例1:一次物理测试中,在100名学生中,高低分组各有27人,其中高分组答对第一题有20人,低分组答对第一题的有5分,这道题的难度为:
P H=20/27=0.74 P L=5/27=0.19 P=(0.74+0.19)/2=0.47
整个试卷的难度等于所有试题难度之平均值(包括主、客观试题)。
二、区分度的计算
1、区分度:指测验对考生实际水平的区分程度或鉴赏能力。
它是题目质量和测验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一般要求试题的区分度在0.3以上。
区分度D在-1至+1之间。
D≥0.4时,说明该题目能起到很好的区分作用;D≤0.2时,说明该题目的区分性很差。
D值为负数时,说明试题或答案有问题。
2、计算方法
(1)客观性试题区分度D的计算公式
D=P H-P L(P H、P L分别为试题高分组和低分组考生的难度值)
P H、P L的计算方法同上。
例2 一次物理测试中,在100名学生中,高低分组各有27人,其中高分组答对第一题有20人,低分组答对第一题的有5分,这道题的区分度为:
D=P H-P L=0.74-0.19=0.55
(2)主观试题(非选择题)区分度D的计算公式
D=(X H-X L)/N(H-L)
(X H表示接受测验的高分段学生的总得分数,X L表示接受测验的低分段学生的总得分数,N表示接受测验的学生总数,H表示该题的最高得分,L表示该题的最低得分。
)整个试卷的区分度,是所有试题区分度的平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