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回弹计算
土基回弹模量与弯沉值的关系

下承层以及新土基强度检测等问题,也可使路面设计经验法和理论 测弯沉相比仍然偏离较大,所以当路基回弹模量较小时不宜使用新
法实现互通。
公式。
2 几种转换模式
3 结论与建议
在我国现行的公路规程规范中两者之间的转换主要有以下几
3.1 理论公式的假定性前提与工程实际相差甚远。易造成通过
种。一是《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以下简称“技 理论公式换算值与工程实际相差较大。
标准值(对于二级和二级以下的公路)。
2.2 按照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J 059-95 相关要求
对土基回弹模量与弯沉值之间进行转换:
按③式计算土基回弹模量:E0=(2Pδ/L0)(1-u2)a
③
- 211 -
建筑科学
2012 年 6 月(下) 科技创新与应用
土基回弹模量与弯沉值的关系
樊翠珍 安永华 (西安市市政工程质量监督站,陕西 西安 710003)
摘 要:在公路工程设计理论中回弹模量和弯沉值参数是重要的两个数据,现通过工程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研究二者之间关 系的意义,通过 4 种常见转换模式,分析各种转换模式的缺陷,建立更切合工程实际的地区性经验公式,通过现场实验验证确立 最适合的转换关系式,最终使我们所采集的工程数据能够更好的反映工程实际,以便更好地控制工程质量。 关 键 词 :土基回弹弯沉值按回归方程式计算:
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控制工程质量。
L0=9308E0,-0.938
②
E0 为土基回弹模量,MPa;L0 为土基顶面的回弹弯 沉 计算 值 ,
0.01mm。
参考文献 [1]JTJ034-2000,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2]JTJ 059-95,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土的回弹模量计算

土的回弹模量计算土的回弹模量是指土体在受到外力作用后,经过一定变形后能够重新恢复到原来的形态并保持稳定的能力。
回弹模量是土体的一项重要力学参数,它能够反映土体的变形和弹性特性。
土的回弹模量计算是土力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涉及到土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质以及变形特性等方面的知识。
对于软弱黏性土,通常采用负荷-时间法进行回弹模量的计算。
在该方法中,首先将土样放入负荷器中施加一定的应力,并给予一个时间来进行变形。
然后,在预定的时间内解除应力,观察土样的回弹情况,并测量回弹变形。
通过重复实验,并根据不同的应力和变形条件,得出一组试验数据。
利用这组数据,可以采用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拟合得到一条回弹曲线,然后根据曲线的斜率和弹性模量的关系,计算出回弹模量。
对于砂土,通常采用动力法进行回弹模量的计算。
在该方法中,首先采用动力击实仪或冲击器对砂土施加一定的冲击力,并测量冲击力和冲击后固结应力的关系。
然后,通过回弹试验,测量砂土的回弹特性。
根据回弹试验数据,可以利用弹性力学的理论,基于冲击力和固结应力的关系,计算出回弹模量。
除了试验方法,还可以采用理论计算的方法得到土的回弹模量。
其中,一种常用的计算方法是波动理论。
在这种方法中,假设土体是弹性和均匀的介质,可以通过传播速度和土体的密度来计算回弹模量。
根据波动理论,土的回弹模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Er=ρV^2其中,Er表示土的回弹模量,ρ表示土的密度,V表示波传播速度。
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的计算方法,如综合应力比法、双重回弹模量法等,可以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土的回弹模量计算。
综上所述,土的回弹模量的计算是土力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可以通过实验方法和理论计算方法得到。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需要在实验和计算过程中考虑土体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质以及变形特性等因素,以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混凝土回弹法记录表

混凝土回弹法记录表混凝土回弹法记录表是用于测定混凝土强度的一种工具,它通过测量混凝土表面的回弹程度来判断混凝土的强度。
这种方法既简单易行又经济实用,因此在工程中被广泛使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混凝土回弹法记录表。
一、混凝土回弹法原理混凝土回弹法是通过钢珠与混凝土表面的碰撞来获得混凝土表面能量变化的方法。
具体地说,测试员会用一个钢珠球去打混凝土表面,然后通过回弹距离来判断混凝土的强度,回弹距离越大,代表混凝土强度越高。
二、混凝土回弹法记录表设计混凝土回弹法记录表的设计包括两个部分,即测量数据和处理数据。
前者包括测量点号、测量日期、均值和标准差等;后者包括标准回弹值、回弹率和混凝土强度等。
三、混凝土回弹法记录表的使用在使用混凝土回弹法记录表时,首先需要确定测量位置和样品数量。
然后,测试员会在混凝土表面进行多次回弹测量,将数据记录在记录表上。
在处理数据时,测试员需要根据测量数据计算出标准回弹值、回弹率和混凝土强度,并将数据填写在记录表上。
四、混凝土回弹法记录表的注意事项在使用混凝土回弹法记录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测量时需要保证测量仪器的准确性,如钢珠球在使用前需要进行校准。
2. 测量位置需要随机选取,不应集中于同一区域。
3. 测量数据的处理需要根据标准计算,如回弹率和混凝土强度的计算需要按照国家标准要求进行。
4. 测量数据需要进行有效性检验,如排查异常点和错误数据。
五、混凝土回弹法记录表的应用场景混凝土回弹法记录表主要应用于基础、地基、桥梁、隧道、水利水电工程等现场工程施工中,可用于判断混凝土强度是否符合施工设计要求,以及用于质量检验和验收。
六、结论混凝土回弹法记录表是一种简单易行、经济实用的测试工具,通过它可以快速测定混凝土的强度。
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测量仪器的准确性、测量数据的处理方式以及应用场景等问题,确保测试结果正确可靠。
同时,建议测试员在使用回弹法时应结合多种测试手段进行检验,以得出更准确的混凝土强度数据。
城市道路路面设计中的土基回弹模量值

城市道路路面设计中的土基回弹模量值吴祖德(常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内容提要在城市道路路面设计中,应综合诸多因素来确定设计的土基回弹模量值。
本文介绍土基回弹模量的确定方法,供设计人员参考。
关键词土基回弹模量城市道路0 前言我国道路路面设计方法中,路基力学性能参数都是采用的土基回弹模量,它是我国路面设计中的重要力学参数,它的确定直接影响到其他参数的选择与结构设计的结果。
本文主要叙述对土基回弹模量的确定及其变化对沥青路面路基工作区的影响分析。
1 设计土基回弹模量确定因素分析1.1 首先是根据规范要求,不能低于要求的设计值1.1.1《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注:要求路床应处于干燥或中湿状态。
1.1.2《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1.1.3《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1.2 根据设计工程所在地区所处自然区划查表法估计土基回弹模量参考值如江苏省在自然区划Ⅳ1、Ⅳ1a,摘录列于表5中:经整理后见下表:表6 江苏省不同干湿状态下的土基回弹模量值注:1)c W 为土的平均稠度值;2)过湿状态的回弹模量是推算值 (图1)。
图1 过湿状态的回弹模量是推算值1.3 由于城市道路的路床顶面的80cm 范围大部分接近于地下水位,路基土均处于过湿状态,路基土的土基回弹模量均为15MPa 左右,不能作为设计所用的土基回弹模量值,均要经过处理后,才能达到设计采用值,并结合路床土在路基工作区范围,要求达到规定的压实度要求,一般采用翻挖回填压实,采用6%石灰土处理。
对土基进行处理时,处于过湿状态假定E 0=15MPa ,当用20~100cm6%石灰土处理时,经计算得出处理层顶面的弯沉值,再经换算成顶面的土基回弹模量值,见下表:表7 常州地区6%灰土处理地基厚度值计算表表8常州地区各种设计土基回弹模量值的6%石灰土处理厚度表按此处理方法,当路基工作区(规范要求的压实深度)为80cm时,则土基回弹模量值已经达到34MPa,已经满足于《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的要求,不应小于30MPa和不应小于20MPa的要求。
城市道路路面设计中的土基回弹模量值

城市道路路面设计中的土基回弹模量值吴祖德(常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内容提要在城市道路路面设计中,应综合诸多因素来确定设计的土基回弹模量值。
本文介绍土基回弹模量的确定方法,供设计人员参考。
关键词土基回弹模量城市道路0 前言我国道路路面设计方法中,路基力学性能参数都是采用的土基回弹模量,它是我国路面设计中的重要力学参数,它的确定直接影响到其他参数的选择与结构设计的结果。
本文主要叙述对土基回弹模量的确定及其变化对沥青路面路基工作区的影响分析。
1 设计土基回弹模量确定因素分析1.1 首先是根据规范要求,不能低于要求的设计值1.1.1《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注:要求路床应处于干燥或中湿状态。
1.1.2《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1.1.3《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1.2 根据设计工程所在地区所处自然区划查表法估计土基回弹模量参考值如江苏省在自然区划Ⅳ1、Ⅳ1a,摘录列于表5中:经整理后见下表:表6 江苏省不同干湿状态下的土基回弹模量值注:1)c W 为土的平均稠度值;2)过湿状态的回弹模量是推算值 (图1)。
图1 过湿状态的回弹模量是推算值1.3 由于城市道路的路床顶面的80cm 范围大部分接近于地下水位,路基土均处于过湿状态,路基土的土基回弹模量均为15MPa 左右,不能作为设计所用的土基回弹模量值,均要经过处理后,才能达到设计采用值,并结合路床土在路基工作区范围,要求达到规定的压实度要求,一般采用翻挖回填压实,采用6%石灰土处理。
对土基进行处理时,处于过湿状态假定E 0=15MPa ,当用20~100cm6%石灰土处理时,经计算得出处理层顶面的弯沉值,再经换算成顶面的土基回弹模量值,见下表:表7 常州地区6%灰土处理地基厚度值计算表表8常州地区各种设计土基回弹模量值的6%石灰土处理厚度表按此处理方法,当路基工作区(规范要求的压实深度)为80cm时,则土基回弹模量值已经达到34MPa,已经满足于《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的要求,不应小于30MPa和不应小于20MPa的要求。
地基规范再压缩变形计算修改

5. 3. 11 回弹再压缩变形量计算可采用再加荷的压力小于卸荷土的自重压力段内再压缩变形线性分布的假定计算: ''00'0''''1.00000'0[()]1c c c c R c c c c p r s p R p p R s r r p s r R R p p p R p '=⎧<⎪⎪'=⎨'-⎪+-≤≤⎪-⎩ (5.3.11) 式中:c s '——地基土回弹再压缩变形量(mm );c s ——地基的回弹变形量(mm );'0r ——临界再压缩比率,相应在再压缩比率与再加荷比关系曲线上两段线性交点对应的再压缩比率,由土的固结回弹再压缩试验确定;'0R ——临界再加荷比,相应在再压缩比率与再加荷比关系曲线上两段线性交点对应的再加荷比,由土的固结回弹再压缩试验确定;1.0R r '='——对应于再加荷比 1.0R '=时的再压缩比率,由土的固结回弹再压缩试验确定,其值等于回弹再压缩变形增大系数;r '——再压缩比率, max max min i e e r e e '-'=-;i e '—再加荷过程中P i 级荷载施加后再压缩变形稳定时的土样孔隙比; m in e —回弹变形试验中最大预压荷载或初始上覆荷载下的孔隙比;m ax e —回弹变形试验中土样上覆荷载全部卸载后土样回弹稳定时的孔隙比;R '——再加荷比,m ax iP R P '=;P max —最大预压荷载,或初始上覆荷载;P i —卸荷回弹完成后,再加荷过程中经过第i 级加荷后作用于土样的竖向上覆荷载;p ——再加荷过程中的荷载压力(kPa );p c ——基坑底面以上土的自重压力(kPa ),地下水位以下应扣除浮力。
混凝土回弹换算

混凝土回弹换算
摘要:
一、混凝土回弹换算的概念与意义
二、混凝土回弹换算的方法与步骤
三、混凝土回弹换算在工程中的应用
四、混凝土回弹换算的注意事项
正文:
混凝土回弹换算是指通过测量混凝土表面回弹的反弹程度,来推算混凝土的强度值。
这一过程对于评估混凝土的质量和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具有重要的意义。
混凝土回弹换算的方法与步骤主要包括:
1.测量回弹值:使用回弹锤在混凝土表面上进行弹击,并记录下回弹锤的反弹程度。
2.计算回弹平均值:对多个测点的回弹值进行平均计算,得出回弹平均值。
3.查表换算:根据回弹平均值查表,得出对应的混凝土强度值。
混凝土回弹换算在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在混凝土结构施工中,通过回弹换算可以快速、准确地评估混凝土的强度,从而为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浇筑和养护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回弹换算还可以用于混凝土质量的检验和验收,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在进行混凝土回弹换算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测量回弹时,应保证混凝土表面干燥、平整,避免因表面状况不佳导致的测量误差。
2.计算回弹平均值时,应尽量取多个测点的回弹值,以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3.在查表换算时,应根据实际工程情况选择合适的换算公式或表格,以确保换算结果的准确性。
总之,混凝土回弹换算作为一种评估混凝土强度的重要方法,在工程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地基变形计算技巧

地基变形计算技巧应用Excel 进行地基变形计算的技巧赵文廷一、概述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2002)规定: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和乙级的建筑物应按地基变形设计,部分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建筑物应作地基变形验算。
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及国家行业标准《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范》(JGJ72—2004 J366—2004)规定:岩土工程勘察应预测和评价天然地基变形量。
此外,对天然地基进行均匀性评价,也需要按地基变形计算方法确定钻孔的当量压缩模量。
因此,地基变形计算是岩土工程师必作的主要工作之一。
地基变形计算是一项较烦索的工作,以往手工计算,不仅重复工作量大,而且很容易出错。
如果采用电子表格进行地基变形计算,即可以提高计算效率,又可保证计算准性和精确性。
下面介绍一下应用Excel 进行地基变形计算的一些技巧。
二、地基变形计算原理及要求㈠ 地基变形计算原理地基变形计算方法有多种,国家现行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以下简称规范GB50007)规定:计算地基变形时,地基内的应力分布可采用各向同性均质线性变形体理论,其最终变形量可按下式计算:)(1110--=-='=∑i i i i n i sis s z z E p s s ααψψ 式中 s ——地基最终变形量(mm );s '——按分层总和法计算的地基变形量(mm ); 图一:地基沉降计算简图α系数 曲线s ψ——沉降计算经验系数,根据地基沉降观测资料及经验确定。
无地区经验时,可采用表1的数值;n ——地基变形计算深度范围内所划分的土层数(图一);0p ——对应于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时,基础底面处的附加压力(kPa );si E ——基础底面下第i 层土的压缩模量(MPa ),应取土层自重压力至土层自重压力与附加压力之和压力段计算;i z 、1-i z ——基础底面至第i 土层、第1-i 土层底面的距离(m );i α、1-i α——基础底面计算点至第i 土层、第1-i 土层底面范围内平均附加应力系数,可按规范GB50007附录K 采用;s E ——地基变形计算深度范围内当量压缩模量(MPa ),应按下式计算:∑∑=sii i s E A AEi A ——第i 土层附加应力系数沿土层厚度的积分值(kN/m ),即:)(110---=i i i i i z z p A αα∑iA ——地基变形计算深度范围内所有土层的附加应力系数沿土层厚度的积分值之和(kN/m );∑si i E A ——按分层总和法计算出的地基变形量(mm ),即∑sii E A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