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脂酸镁检验操作规程

合集下载

GMP质量体系硬脂酸检验操作规程

GMP质量体系硬脂酸检验操作规程

GMP质量体系硬脂酸检验操作规程一、目的:为确保硬脂酸的质量符合国家和公司的要求,保证产品生产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制定硬脂酸的检验操作规程。

二、适用范围:本操作规程适用于硬脂酸的检验,涉及硬脂酸的加工厂和品质检验部门。

三、检验仪器及设备:1.焓差扫描量热计2.红外光谱仪3.高压液相色谱仪4.pH计5.分光光度计6.粘度计7.电阻率计8.天平9.显微镜四、试验项目及通用检验方法:1.外观质量:(1)取适量硬脂酸样品,检查外观是否均匀、无杂质。

(2)观察颜色、气味是否正常。

2.酸度测定:(1)取适量的硬脂酸样品,加入乙酸乙酯溶解,用标准碱溶液进行酸度滴定,记录滴定值。

(2) 用下式计算酸度:酸度(mgKOH/g)=滴定值×标准碱溶液浓度×56.1/样品质量。

3.溶点测定:(1)取适量硬脂酸样品,放入玻璃试管中,置于沸水中加热。

(2)当溶体完全溶解时,记录温度。

重复三次测定,取平均值。

4.含水量测定:(1)取适量硬脂酸样品,放入烘箱中,在105℃下烘干至恒重。

(2)用下式计算含水量:含水量(%)=烘干前重量-烘干后重量/烘干前重量×100。

五、检验结果评定:1.外观质量:应均匀,无杂质,颜色无异常,气味无异常。

2.酸度:符合国家和公司标准要求的范围。

3.溶点:符合国家和公司标准要求的范围。

4.含水量:符合国家和公司标准要求的范围。

六、记录与报告:1.在指定记录表格中记录测试样品的检验结果。

2.如有不合格现象,应立即停止使用,将问题报告给相关部门。

七、检验设备的校正和维护:1.按照设备操作规程进行校正和维护。

2.定期检查仪器设备的工作状态,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八、文件和记录的保存:1.检验记录应保存至少两年。

2.检验结果应按要求存档。

九、责任和授权:1.检验人员应熟悉本操作规程,并按规定进行操作。

2.质量管理部门有权对检验过程进行监督和审核。

以上就是GMP质量体系硬脂酸检验操作规程的示例,各项操作规程应根据具体要求进行相应的调整和补充。

硬脂酸镁检验操作规程

硬脂酸镁检验操作规程

硬脂酸镁检验操作规程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硬脂酸镁的检测方法和操作要求;适用于本公司硬脂酸镁的质量检测。

二、引用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三、质量标准:四、试剂:1、氯化钠(AR)2、硫酸盐钾(AR)五、仪器与用具1、恒温干燥箱2、高温炉3、凝点测定仪六、操作步骤:1、本品为以硬脂酸镁(C36H70MgO4)与棕榈酸镁(C32H62MgO4)为主要成分的混合物。

按干燥品计算,含MgO应为6.5%~7.5%。

2、性状本品为白色轻松无砂性的细粉:微有特臭;与皮肤接触有油腻感。

本品在水、乙醇或乙醚中不溶。

3、鉴别:3.1 取本品约10g,加稀硫酸25ml与热水100ml,加热并时时搅拌,使脂肪酸成油层出,保留水层,取油层用沸水洗涤至洗液不显硫酸盐的反应,放冷,分去水层,加热使油层熔化,趁热滤过,在105℃干燥后,依法测定凝点(见凝点测定操作规程),应不低于54℃。

3.2 上述遗留的水层显镁盐的鉴别反应(见《中国药典》)2000年(第二部)附录三。

4、检查4.1 氯化物取本品0.20g,加硝酸1ml与水24ml,加热煮沸后,放冷,俟油层凝固,滤过,油层用水洗涤4~5次,合并滤液与洗液,加水使成40ml,依法检查(附录VIIIB),与标准硫酸钾溶液6.0ml制厉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浓(0.6%)。

4.2 硫酸盐:取本品0.10g,加水20ml与盐酸溶液(9 100)1ml,加热煮沸后,放冷,俟油层凝回,滤过,油层用水洗涤4-5次,合并滤液与洗液,加水使成40,依法检查(附录ⅦB),与标准硫酸钾溶液6.0 ml制面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浓(0.6%)4.3 干燥失重:取本品,在80干燥至恒重,减失重量不得不定期5.0%(见干燥失重测定操作规程).4.4铁盐取本品0.50,炽灼灰化后.加衡盐酸 ml与水10ml,煮沸,放冷,滤过,滤液加过硫酸铵50ml,用水稀释成35ml,依法检查(见铁盐检查操作规程),与标准铁溶液5.0用同一方法制面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深(0.01%).4.5重金属取本品2.0g,加衡盐酸10ml与水20ml,加热煮沸后,放冷,俟油层凝回,滤过,滤液蒸干,加水110ml溶解后,滤过,滤液中加醋酸盐缓部液(PH3.5)2ml与水知量使成25ml 依法检查(见重金属检查操作规程中第一法),含重金属不得超过百万分之十五。

实验四药用辅料硬脂酸镁含量的测定

实验四药用辅料硬脂酸镁含量的测定

V
)
Zn2+滴定液 Zn2+滴定液
1000 m

591.24
(8)在EDTA滴定液的标定和硬脂酸镁含量测定时 溶液的PH值范围是多少?为什么? 答: pH≈10
铬黑T在不同的pH值是颜色不同 在pH<6,红色; pH8~11,蓝色;与紫红色好区分 pH>12则为橙色。
2、仪器与试药 (1)本试验将使用的主要仪器?
(4)用ZnO基准物质标定EDTA滴定液时,加入1:1 的HCl的作用,再向其中加入氨试液,分别有什 么作用?
答:HCl为了溶解ZnO,使ZnO转化为Zn2+,因 此处HCl过量,所以要加入氨试液调制pH为10 左右。
5、抢答题 (1)取本品约0.2g 3份,精密称定,为什么加 正丁醇-无水乙醇(1:1)溶液50mL,而不加 水溶解?
浓氨溶液; NH3·H2O-NH4Cl缓冲溶液。
3、操作注意事项 (1)EDTA滴定剂应储存在什么材质的试剂瓶中, 为什么?
答:硬质玻璃瓶或聚乙烯塑料瓶中; 防止与玻璃中金属离子反应。
(2)实验中注意的安全问题是什么?
答:饱和浓氨水碱性比较强,会腐蚀皮肤。 氨气易挥发,吸入后对鼻、喉和肺有刺激性引 起咳嗽。弄到手上用大量的水冲洗,弄到眼睛 上,最好用弱酸液(3%硼酸液)冲洗。现场 没有时可用一般清洁水冲洗。
答:硬脂酸镁在水中不溶。
2)取本品约0.2g 3份,精密称定,加正丁醇-无水 乙醇(1:1)溶液50mL,加浓氨溶液5mL,浓 氨水的作用?
答:加入正丁醇-无水乙醇(1:1)溶液50mL, 此时pH为约为6;浓氨水作用是调节pH接近10
(3)针对本标准中“约”,分别写出“精密称取 基准物质氧化锌0.12g”与“取本品约0.2g”的称量 范围?选用万分之一天平还是用十万分之一天平, 为什么?

辅料检验SOP:硬脂酸镁

辅料检验SOP:硬脂酸镁

1.主题内容:建立硬脂酸镁检验操作规程以保证其质量。

2.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牡丹江耀德堂制药有限公司所购进的辅料硬脂酸镁的检验。

3.引用标准:《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第1234页。

4.责任:质量部、QC。

5. 用途:化验室。

6.内容:
6.1酸碱度:取本品1.0 g,加新沸过的冷水20ml,水浴上加热1分钟并时时振摇,放冷,滤过,取续滤液10ml,加溴麝香草酚蓝指示液0.05ml,用盐酸滴定液(0.1mol/L)滴至溶液颜色发生变化,滴定液用量不得过0.05ml
6.2氯化物量:取鉴别(1)项下的供试品溶液1.0ml,依法检查(附录ⅧA),与标准氯化钠溶液10.0ml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浓(0.10%)。

6.3硫酸盐量:取鉴别(1)项下的供试品溶液1.0ml,依法检查(附录ⅧB),与标准硫酸钾溶液6.0ml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浓。

05-硬脂酸镁检验操作规程完

05-硬脂酸镁检验操作规程完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硬脂酸镁的检测方法和操作要求;适用于本公司硬脂酸镁的质量检验。

2.引用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1234页)3.性状:本品为白色轻松无砂性的细粉:微有特臭;与皮肤接触有滑腻感。

本品在水、乙醇或乙醚中不溶。

4.鉴别:4.1仪器与试剂:天平、量筒、恒温干燥箱、高温炉、凝点测定仪、稀硫酸4.2操作步骤与结果:4.2.1取本品约5.0g,置圆底烧瓶中,加无过氧化物乙醚50ml、稀硝酸20ml与水20ml,加热回流至完全溶解,放冷,移至分液漏斗中,振摇,放置分层,将水层移入另一分液漏斗中,用水提取乙醚层2次,每次4ml,合并水层,用无过氧化物乙醚15ml清洗水层,将水层移至50ml量瓶中,加水稀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应显镁盐的鉴别反应(附录Ⅲ)。

4.2.2 在硬脂酸与棕榈酸相对含量检查项下记录的色谱图中,供试品溶液两主峰的保留时间应分别与对照品溶液两主峰的保留时间一致。

5.检查:5.1酸碱度5.1.1仪器与试剂:天平、量筒、水浴锅、蒸发皿、烧杯、漏斗、溴麝香草酚蓝指示液、盐酸滴定液(0.1mol/L)、氢氧化钠滴定液(0.1 mol/L)5.1.2操作步骤与结果:取本品1.0g,加新沸过的冷水20ml,水浴上加热1分钟并时时振摇,放冷,滤过,取续滤液10ml,加溴麝香草酚蓝指示液0.05ml,用盐酸滴定液(0.1mol/L)或氢氧化钠滴定液(0.1 mol/L)滴至溶液颜色发生变化,滴定液用量不得过0.05ml。

5.2氯化物:5.2.1仪器与试剂:天平、量筒、烧杯、漏斗、高温炉、硝酸、标准氯化钠溶液5.2.2操作步骤与结果:量取鉴别(1)项下的供试品溶液1.0ml,依法检查(附录Ⅷ A),与标准氯化钠溶液10.0ml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浓(0.10%)。

5.3硫酸盐:5.3.1仪器与试剂:天平、量筒、烧杯、高温炉、漏斗、盐酸、标准硫酸钾溶液5.3.2操作步骤与结果:量取鉴别(1)项下的供试品溶液1.0ml,依法检查(附录Ⅷ A),依法检查(附录Ⅶ A),与标准硫酸钾溶液6.0ml制面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浓(0.6%)。

GMP质量体系硬脂酸镁检验操作规程

GMP质量体系硬脂酸镁检验操作规程

GMP质量体系硬脂酸镁检验操作规程一、目的和适用范围1.1目的:为确保硬脂酸镁产品质量达到国家及企业要求,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1.2适用范围:适用于硬脂酸镁产品检验过程中的操作规范及工作流程。

二、引用文件2.1《硬脂酸镁检验规程》:负责对硬脂酸镁产品的性状、含量、纯度等进行检验。

2.2《《化学试剂应用规范》:负责实验中所使用的试剂、仪器设备的质量控制要求。

三、检验项目3.1性状:按《硬脂酸镁检验规程》规定进行检验。

3.2含量:按《硬脂酸镁检验规程》规定进行检验。

3.3纯度:按《硬脂酸镁检验规程》规定进行检验。

四、检验仪器和设备4.1显微镜:用于观察硬脂酸镁样品的性状。

4.2手持式荧光检测仪:用于检测硬脂酸镁中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质。

4.3电子天平:用于精确称量样品。

4.4试管:用于混合试剂和样品。

4.5安全柜:用于存放有害物质和化学试剂。

五、检验方法和步骤5.1性状检验5.1.1取适量的硬脂酸镁样品放置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检查样品的颜色、形状和纯度。

5.1.2利用显微镜观察样品中是否存在杂质,如异物、颗粒等。

5.2含量检验5.2.1准备一定质量的样品放在电子天平上,并记录质量值。

5.2.2将样品与相应的溶剂配制成适当的浓度。

5.2.3用试管混合样品和溶剂,然后用离心机离心,分离出上清液。

5.2.4采用合适的分析方法,如滴定法、比色法等,测定样品中硬脂酸镁的含量。

5.2.5结合样品的质量和含量,计算出样品中硬脂酸镁的含量。

5.3纯度检验5.3.1将样品与适当的试剂一起放在试管中,进行一定的反应。

5.3.2观察反应过程中是否产生颜色变化或沉淀形成。

5.3.3利用荧光检测仪,检测样品中是否含有有害物质。

5.3.4根据颜色变化、沉淀形成和荧光检测仪结果,判断样品的纯度是否合格。

六、记录和报告6.1检验记录:检验员在操作过程中应记录每次的操作步骤、仪器设备使用情况、检验结果等,并进行签名确认。

6.2检验报告:将检验结果整理归档,并按照规定进行报告,报告应包含样品的检验项目、检验结果、处理意见等。

08硬脂酸镁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08硬脂酸镁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硬脂酸镁检验标准操作规程目 的:规范硬脂酸镁检验的操作。

适用范围:硬脂酸镁的检验。

责 任:检验室检验人员按本规程操作,检验室任对本规程的有效实施承担监督检查责任。

规 程:本品为以硬脂酸镁(C 36H 70MgO 4)与棕榈酸镁(C 32H 62MgO 4)为主要成分的混合物。

按干燥品计算,含MgO 应为%~%。

1.性状:本品为白色轻松无砂性的细粉;微有特臭,与皮肤接触有滑腻感。

本品在水、乙醇或乙醚中不溶。

2.鉴别仪器及用具:架盘天平、电炉、干燥箱、烧杯、硅油、温度计、垂熔漏斗、试管、量筒等。

试剂及试液:纯化水、稀硫酸、氨试液、氯化铵试液、磷酸氢二钠试液、氢氧化钠试液、碘试液。

测定法取本品约10g ,加稀硫酸25ml 与热水100ml ,加热并时时搅拌,使脂肪酸成油层分出,保留水层,取油层用沸水洗涤至洗液不显硫酸盐的反应,放冷,分去水层,加热使油层熔化,趁热滤过,在105℃干燥后,依《凝点测定法标准操作规程》测定,应不低于54℃。

上述遗留的水层显镁盐的鉴别反应。

(1) 取供试品溶液,加氨试液,即生成白色沉淀,滴加氯化铵试液,沉淀溶解,再加磷酸氢二钠试液1滴,振摇,即生成白色沉淀,沉淀在氨试液中不溶。

(2)取供试品溶液,加氢氧化钠试液,即生成白色沉淀,分离,沉淀分成两份,一份中加过量的氢氧化钠试液,沉淀不溶,另一份加碘试液,沉淀转成红棕色。

3.检查仪器及用具:万分之一天平、电炉、干燥箱、马弗炉、纳氏比色管、刻度吸管、试管、量筒、漏斗、滤纸、锥形瓶等。

试剂及试液:纯化水、硝酸、稀硝酸、硝酸银试液、标准氯化钠溶液、盐酸溶液(9→100)、标准硫酸钾溶液、稀盐酸、过硫酸铵、醋酸盐缓冲液、标准铁溶液、硝酸银、25%氯化钡溶液、30%硫氰酸铵溶液、硫代乙酰胺试液、标准铅溶液。

测定法氯化物 取本品,加硝酸1ml 与水24ml ,加热煮沸后,放冷,俟油层凝固,滤过,滤液加水稀释使成50ml ;分取滤液5ml ,按《氯化物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SOP-QC-089-00)检查,与标准氯化钠溶液制成的对照溶液比较,不得更浓%)。

硬脂酸镁标准操作规程分析

硬脂酸镁标准操作规程分析

硬脂酸镁操作规程1.目的建立硬脂酸镁检验标准操作规程,规范硬脂酸镁检验操作2.范围适用于硬脂酸镁的检验3.依据:中国药典2010版二部4.职责4.1 起草:QC 审核:QA 批准人:质量负责人4.2 QC实施本规程4.3 QA监督本规程的实施5.内容5.1 性状本品为白色轻松无砂性的细粉;微有特臭;与皮肤接触有滑腻感。

本品在水、乙醇或乙醚中不溶。

5.2 鉴别5.2.1仪器及试液一般实验仪器和高效液相色谱仪稀硝酸:取硝酸105ml,加水稀释至1000ml,即得。

氨试液:取浓氨溶液400ml,加水使成1000ml,即得。

氯化铵试液:取氯化铵10.5g,加水使溶解成100ml,即得。

磷酸氢二钠试液:取磷酸氢二钠结晶12g,加水使溶解成100ml,即得。

氢氧化钠试液取氢氧化钠4.3g,加水使溶解成100ml,即得。

碘试液:取用碘滴定液0.05mol/L,取碘13. 0g,加碘化钾36g与水50ml溶解后,加盐酸3滴与水适量使成1000ml,摇匀,用垂熔玻璃滤器滤过。

5.2.2分析步骤5.2.2.1取本品约5.0g,置圆底烧瓶中,加无过氧化物乙醚50ml、稀硝酸20ml与水20ml,加热回流至完全溶解,放冷,移至分液漏斗中,振摇,放置分层,将水层移至另一分液漏斗中,用水提取乙醚层2次,每次4ml,合并水层,用无过氧化物乙醚15ml清洗水层,将水层移至50ml 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

5.2.2.1.1取上述溶液,加氨试液,观察:滴加氯化铵试液,即生成白色沉淀;再加磷酸氢二钠试液1滴,振摇,即生成白色沉淀;分离,沉淀加氨试液,不溶解。

5.2.2.1.2取上述溶液,加氢氧化钠试液,即生成白色沉淀;沉淀分成两份,一份加过量的氢氧化钠试液,沉淀不溶解;另一份中加碘试液,沉淀转成红棕色。

5.2.2.2在硬脂酸与棕榈酸相对含量检查项下记录的色谱图中,供试品溶液两主峰的保留时间应分别与对照品溶液两主峰的保留时间一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目的
确定硬脂酸镁检验的操作程序和方法,确保合格的硬脂酸镁投入生产。

2 范围
适用于本厂质监科化验室对本厂进厂的辅料硬脂酸镁的检验。

3 责任
检验员有责任按照本操作规程对生产过程中所需用的硬脂酸镁进行检验、判定,并对检验结果负责。

4 内容
4.1性状
本品为白色轻松无砂性的细粉;微有特臭;与皮肤接触有滑腻感。

本品在水、乙醇或乙醚中不溶。

4.2鉴别
4.2.1试液的配制
4.2.1.1稀硫酸:取硫酸57 ml,加水稀释至1000ml,摇匀。

4.2.1.2氨试液:取浓氨溶液400ml,加水稀释至1000ml ,摇匀。

4.2.1.3氯化铵试液:取氯化铵10.5g,加水使溶解成100ml,摇匀。

4.2.1.4磷酸氢二钠试液:取磷酸氢二钠结晶12g,加水使溶解成100ml,摇匀。

4.2.1.5氢氧化钠试液:取氢氧化钠4.3g,加水使溶解成100ml,摇匀。

4.2.1.6碘试液:取碘13.0g,加碘化钾36g与水50ml溶解后,加盐酸3滴与水适量使成1000ml,摇匀,用垂熔玻璃滤器滤过。

4.2.2操作
4.2.2.1供试品的制备:取本品约10g,加稀硫酸25ml与热水100ml,加热并时时搅拌,使脂肪酸成油层分出,保留水层,取油层用沸水洗涤至洗液不显硫酸盐的反应,放冷,分去水层,加热使油层熔化,趁热滤过,在105℃干燥后,
第2页/共2页
测定凝点。

4.2.2.2凝点的测定
仪器装置见中国药典2000年版附录VI D
取上述供试品,置内管中,使迅速冷却,并测定供试品的近似凝点,再将内管置较近似凝点约高5—10℃的水浴中,使凝结物仅剩极度微量未熔融。

将仪器按仪器装置装妥,烧杯中加入较供试品近似凝点约低5℃的水或其他适宜的冷却液,用搅拌器不断搅拌供试品,每隔30秒钟观察温度一次,至温度计的汞柱在一点能停留约1分钟不变,或微上升至最高温度后停留约1分钟不变,即将该温度作为供试品的凝点。

测定结果凝点应≥54℃。

4.2.2.3取上述遗留的水层溶液,加氨试液,即生成白色沉淀;滴加氯化铵试液,沉淀溶解;再加磷酸氢二钠试液1滴,振摇,即生成白色沉淀,沉淀在氨试液中不溶。

4.2.2.4取上述遗留水层溶液,加氢氧化钠试液,即生成白色沉淀,分离,沉淀分成两份,一份中加过量的氢氧化钠试液,沉淀不溶;另一份中加碘试液,沉淀转成红棕色。

4.3检查
4.3.1干燥失重
4.3.1.1仪器
电热恒温干燥箱、分析天平、扁形称量瓶等。

4.3.1.2检验操作
取样品1g,精密称定,置预先在105℃干燥至恒重的称量瓶中,于温度80℃干燥至恒重,取出,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重。

4.3.1.3计算
M1 —M2
X %= ———————× 100%
M
式中M1 ——干燥前样品加称量瓶重量g;
M2 ——干燥后样品加称量瓶重量g;
M ——样品重量g。

4.3.1.4结果判定
干燥失重应≤5.0%。

5 培训
5.1培训对象:化验员。

5.2培训时间:一小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