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林火生态学习题

合集下载

森林防火测试题及答案

森林防火测试题及答案

森林防火测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0题,每题5分,计50分)1.我国森林防火工作实行方针是()。

A.扑救为主,综合治理B.预防为主,积极消灭C.预防为主,打早打了D.综合治理,积极消灭(正确答案)2.我国现行《森林防火条例》由国务院于()发布。

A.1988年1月16日B.1988年11月16日(正确答案)C.1998年1月16日D.2004年11月16日3.我省森林防火工作实行()负责制。

A.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B.各级林业主管部门领导C.驻林区各单位D.各级党委和政府领导(正确答案)4.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切实做好森林火灾预防和扑救工作,但不包括下列哪项具体工作()。

A.规定森林防火期,在森林防火期内,禁止在林区野外用火。

B.在林区设置防火设施C.审判森林火灾肇事者(正确答案)D.发生森林火灾,须立即组织当地军民和有关部门扑救5.《森林防火条例》规定,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保护森林资源,是()。

A.各级林业部门的事情B.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正确答案)C.驻林区各单位的事情D.森林所有者的事情6.加强对()的管理,是防止发生森林火灾最有效的办法。

A.人为火源(正确答案)B.进山人员C.生活用火D.生产用火7.()大兴安岭林区发生特大森林火灾。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毁林面积最大、伤亡人数最多、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次森林火灾。

A.1988年5月6日B.1987年5月6日(正确答案)C.2002年7月28日D.2002年10月2日8.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森林防火工作的通知》―要求,严格执行野外火源管理规定,地方政府要适时发布禁火令,重点林区遇()高火险天气,一律停止野外生产、生活用火。

A.四级风以上B.五级风以上(正确答案)C.三级风以上D.二级风以上9.扑救森林火灾,由当地人民政府或者森林防火指挥部统一组织和指挥。

接到扑火命令的单位和个人,必须迅速赶赴指定地点,投入扑救。

扑救森林火灾()。

森林消防安全知识试卷答题

森林消防安全知识试卷答题

森林消防安全知识试卷答题森林消防安全知识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森林火灾发生的主要原因是:A. 天灾B. 人为活动C. 森林生态环境恶化D. 森林底层植被太密集2. 森林防火主要的设施是:A. 森林火灾监测设备B. 森林火灾扑救设备C. 森林火灾预警设备D. 森林火灾报警设备3. 森林火灾中,以下哪种灭火剂常用于灭火喷洒:A. 水B. 沙土C. 阻燃剂D. 抑制燃烧剂4. 以下哪种行为是违反森林消防规定的:A. 燃放烟花爆竹B. 烧烤野餐C. 在森林中建立篝火D. 无证砍伐森林树木5. 森林火灾预警信号是:A. 长音响B. 频率变化的音响C. 闪光灯D. 烟雾信号6. 森林火灾时,对于行走在火场上的人应该:A. 加快速度尽快逃离火场B. 保持镇定,就地躲避C. 立即开启灭火器材进行扑救D. 寻找一个安全的地方藏身7. 下列哪种情况适合燃烧垃圾:A. 风力较大,天气湿度较低B. 大风,气温高,湿度低C. 没有附近居民点D. 恶劣天气条件下8. 森林火灾扑救中,以下哪种灭火器具最为常用:A. 水桶B. 灭火器C. 气雾剂D. 沙袋9. 森林火灾具有瞬间、面源性和易蔓延性的特点,瞬间主要指:A. 火势从点状扩展为表面状B. 火势扩大迅速C. 火势从地面燃烧进入树木D. 火势快速蔓延至周围区域10. 森林消防员进行火灾扑救时,以下哪种装备为必备:A. 雪地靴B. 护目镜C. 消防手套D. 护膝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请简述森林火灾的影响和危害。

2. 简述森林火灾的防范措施。

三、应用题(每题30分,共60分)1. 请设计一个森林消防训练项目,包括训练内容、方式和目标。

2. 请以防范森林火灾为主题,设计一份海报宣传图文,并简要阐述宣传的重点内容。

</br>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B2. A3. A4. A5. B6. D7. B8. B9. B10. C二、简答题1. 森林火灾的影响和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破坏生态环境:森林火灾会烧毁大量植被,使土壤暴露在阳光下,容易出现水土流失等问题,对生态系统产生严重的破坏。

森林防火试题及答案

森林防火试题及答案

丛林防火试题及答案【篇一:丛林防火知识试题及答案】>丛林消防知识试卷准考据号姓名成绩一、单项选择题 (30 题,每题 2 分,计 60 分 )1、我国丛林防火工作推行的目标是____ 。

a 扑救为主,综合治理;b 预防为主,踊跃消灭;打了; d 综合治理,踊跃消灭2、我国现行《丛林防火条例》由国务院于____a 1988 年 1 月 16 日;b 1988 年 11 月 16 日;d 2004 年 11 月 16 日c 预防为主,打早公布。

c 1998 年 1 月 16 日;3、我省丛林防火工作推行____ 负责制。

a 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b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领导;c 驻林区各单位;d 各级党委和政府领导4、中华人民共和国丛林法例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该的确做好森林火灾的预防和扑救工作,但不包含以下哪项详细工作____ 。

a 规定丛林防火期,在丛林防火期内,严禁在林区野外用火;b 在林区设置防火设备; c 审讯丛林火灾闯事者; d 发生丛林火灾,必须立刻组织当地军民和相关部门扑救5、《丛林防火条例》规定,预防和扑救丛林火灾,保护丛林资源,是____ 。

a 各级林业部门的事情;b 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c 驻林区各单位的事情;d 丛林全部者的事情6 、增强对 ____ 的管理,是防备发生丛林火灾最有效的方法。

aa 人为火源;b 进隐士员;c 生活用火;d 生产用火7 、____ 大兴安岭林区发生特大丛林火灾。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毁林面积最大、伤亡人数最多、损失最为沉重的一次丛林火灾。

a、1988 年 5 月 6 日; b 、1987 年 5 月 6 日; c 、 2002 年 7 月 28 日; d 、2002 年10月2日8 、国务院办公厅《对于进一步增强丛林防火工作的通知》要求,严格执行野外火源管理规定,地方政府要合时公布禁火令,要点林区遇____ 高火险天气,一律停止野外生产、生活用火。

森林火灾生态恢复与保护考核试卷

森林火灾生态恢复与保护考核试卷
2.自然恢复依靠自然力量,优点是无成本、保护自然生态,缺点是速度慢、不确定性高;人工干预速度快、目标明确,但成本高、可能破坏自然生态。
3.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服务功能的基础,能提高森林抗火能力,促进生态恢复。
4.预防措施有效性取决于实施力度和综合管理。建议:加强宣传教育、完善监测系统、合理规划防火隔离带。
A.种子库的丰富度
B.种子休眠状态
C.土壤条件
D.火灾后的气候条件
16.以下哪些措施有助于森林火灾后的生态平衡恢复?()
A.适时进行人工干预
B.促进自然恢复过程
C.监测生态环境变化
D.忽视火灾后的生态修复
17.森林火灾生态恢复与保护中,以下哪些做法可以提高森林的抗火能力?()
A.种植耐火树种
B.增加森林湿度
4.在森林火灾生态恢复中,______是一种常用的技术手段,用于加速植被的恢复。
5.森林火灾后,土壤中的______含量会降低,影响土壤肥力。
6.为了提高森林火灾的灭火效率,应采用______和______相结合的方法。
7.森林火灾生态恢复的目标之一是恢复森林的______功能。
8.森林火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______和______的特点。
C.自然恢复过程
D.严格的生态保护措施
13.以下哪种动物在森林火灾生态恢复过程中可能受到负面影响?()
A.森林鼠类
B.森林鸟类
C.森林昆虫
D.水生生物
14.森林火灾对当地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A.温度升高
B.降水减少
C.湿度下降
D.所有以上选项
15.以下哪个季节森林火灾发生频率较高?()
10.森林火灾生态恢复过程中,哪种植物通常被用作先锋物种?()

林火生态与管理复习题

林火生态与管理复习题

2013/2014 学年第二学期《林火生态与管理》课程期末复习题一、填空题1.火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主要包括火烧对土壤含水率、土壤温度、土壤结构和土壤侵蚀等方面的影响。

2.火烧对土壤结构的破坏,除了直接影响到土壤通透性以外,对某些土壤来说抗水层的产生也是土壤水分渗透率的重要原因之一。

3.火烧对积雪的影响主要取决于火强度和火烧面积。

4.火烧对下游水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增加河流流量和降低水质。

5.火烧迹地有利于r对策种的发展,尤其是大面积、高强度森林火灾。

低强度和小面积火灾有利于k对策种的更新。

6. 防火树种是指既抗火又耐火的树种,一般选择当地生长的落叶较齐的阔叶树或常绿阔叶树。

7.森林演替的实质是群落中优势树种发生明显改变,引起整个森林组成的变化过程。

火烧强度对森林演替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火后残存的繁殖体对其产生影响的。

8.火烧频率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即使频率较高,对生态系统造成的损失也相对较小;一般森林火灾轮回期超过树种的发育周期,则树种易于生存。

9.林火影响是否超过演替的弹性极限的主要标志:一是该地区的气候影响是否发生了根本改变。

二是在局部地区土壤和植被类型是否发生了根本变化。

10.从林火干扰的角度,林火属于离散干扰事件,它能使生态系统、群落和种群的结构遭到破坏,使资源、基质的有效性或物理环境发生变化。

11.小面积的火烧增加干扰斑块数量的同时,增加了本底的孔性,降低了本底的连通性。

12.瞭望台监测的瞭望区应是森林火灾经常出现、森林火险等较高、火源多的地块。

13.瞭望台监测的瞭望扫描技术有四周环视、扇形扫视和重点观察,发现火情后,确定火灾地点的方法有火灾定向定位仪、全景照片法和交叉定位法。

14.林火空中探测的巡护基地的选择,一是基于森林防火指挥部的地理位置,二是根据森林分布和高火险区的分布状况而决定。

15.林火扑救工作的主要特点有:复杂多变性、高速移动性、潜在危险性和连续作战性,其基本原则是“打早、打小、打了”。

林火复习题整理

林火复习题整理

林火复习题整理林火生态与管理第一章绪论1. 森林火灾(Forest Fire)的概念及属性?与计划火烧有何异同?森林火灾(1)概念:是指失去人为控制,在林区的森林中和草地上自由蔓延和扩展,达到一定的面积,对森林生态系统及人类造成一定危害和损失的林地和草地起火。

(2)属性:森林火灾的发生和发展的的条件主要是森林可燃物、森林火源、火环境等,其影响因素有自然原因(如可燃物的数量、状态、干湿程度、火险天气、雷击树木等),也有人为因素(如人类的生产性用火、生活用火、纵火、森林火灾的扑救能力等)。

所以,森林火灾即属于自然灾害又属于人为灾害。

作为自然灾害,森林火灾发生和发展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人们只有掌握其规律性,可进行一定程度的控制;作为人为灾害,我们可以通过行政、法律、教育等手段进行火源管理,有效控制森林火灾的发生。

森林火灾扑救能力的提高可有效降低森林火灾的损失。

(3)与计划火烧的异同:计划火烧,又称计划烧除、规定火烧和控制火烧:是指按照预定方案有计划地在指定地点或地段上,在人为控制下,为达到某种经营目的而对森林可燃物进行的火烧。

如果计划火烧经营森林为目的,则可称营林用火。

2. 什么是森林受害面积?什么是森林过火面积?2021年我国制定的森林火灾等级标准?(一)受害森林面积(hm2)一般是指树木的30%以上被烧伤或烧死的林地面积。

但在实际应用中缺乏可操作性。

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常以过火面积代替受害面积。

但是,过火面积代替受害面积是不科学的(二)森林过火面积(hm2)火场面积 = 火灾总过火面积 = 森林过火面积 + 其它林地和草地的过火面积。

(三)2021年修订的森林火灾等级的划分标准2021年11月19日,国务院第36次常务会议重新修订通过《森林防火条例》,第四十条规定:按照受害森林面积和伤亡人数,森林火灾分为一般森林火灾、较大森林火灾、重大森林火灾和特别重大森林火灾:(1)一般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在1公顷以下或者其他林地起火的,或者死亡1人以上3人以下的,或者重伤1人以上10人以下的;(2)较大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在1公顷以上100公顷以下的,或者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的,或者重伤10人以上50人以下的;(3)重大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在100公顷以上1000公顷以下的,或者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的,或者重伤50人以上100人以下的;(4)特别重大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在1000公顷以上的,或者死亡30人以上的,或者重伤100人以上的。

林火生态管理 复习提纲(含答案)

林火生态管理 复习提纲(含答案)

《林火生态管理》复习提纲一、填空题1.北欧控制森林火灾的对策:北欧的森林以人工林为主,经营年代长,经营水平高。

对森林火灾的防治主要采取和地面道路工程措施。

2.至少五个防火树种:杨梅、油茶、木荷、、落叶松、水曲柳。

3.地面道路工程措施的主要内容:公路网畅通无阻,。

4.澳大利亚控制森林火灾的对策:澳大利亚位于大洋洲,地处和,为季雨林气候。

主要防火对策是:。

5.黑色防火的内容有:、火烧沟塘草甸、火烧采伐迹地、林内计划烧除。

6.引起森林火灾主要是。

7.燃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可燃物、和一定的温度。

8.森林燃烧的条件是森林可燃物、火源和。

二、名词解释16.火环境:17.火行为:18. 飞火:19. 可燃物类型:20. 森林燃烧环:三、简答题21.“绿色防火工程”的特点:22.森林燃烧的特点23.减少森林火灾损失的几个条件24.控制我国天气的主要气团有哪些?简述它们与森林火灾的关系?25、火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四、论述题26、详细论述森林火灾的扑救方法与扑火工具。

《林火生态学》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绿色防火工程”2.火力楠3.通讯系统完善4.热带;亚热带;黑色防火工程体系建设5.火烧防火线6.人为火源7.氧气8.气象条件9.高10.高;小;高11.热对流12.813.林木片面燃烧14.45°;5°15.罗森迈尔(Rothermel)二、名词解释16.火环境:是指除可燃物和火源外的其他影响火发生、蔓延的所有因素的总和,主要指火灾气候、火险天气、地形与土壤、林内小气候等。

17.火行为:是指森林可燃物被点燃后,火在蔓延和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现象和特征。

18. 飞火(spotting, spot fire):飞火是由上升气流将正在燃烧的可燃物带到空中后飘撒到其它地区的一种火源。

强大的对流柱是形成飞火的必要条件。

19. 可燃物类型:是指具有明显的代表植物种、可燃物种类、形状、大小、组成以及其它一些对林火蔓延和控制难易有影响的特征相似或相同的同质复合体。

扑救林火安全试题及答案

扑救林火安全试题及答案

扑救林火安全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林火的发生常常与以下哪种因素有关?A. 雨水不足B. 高温干燥天气C. 林地植被过多D. 人为纵火行为答案:B. 高温干燥天气2. 下列哪种工具不适合用于扑救林火?A. 消防水枪B. 灭火毯C. 高压水枪D. 灭火器答案:B. 灭火毯3. 林火发生后,以下哪种做法是正确的?A. 立即靠近火源附近观察B. 尽快将火势扑灭C. 视情况选择火场逃生D. 放任火势扩大答案:C. 视情况选择火场逃生4. 扑灭林火最重要的手段是什么?A. 使用灭火设备B. 雇佣专业救火队C. 疏散周围居民D. 控制火源扩散答案:D. 控制火源扩散5. 扑灭林火时,以下哪种动作是正确的?A. 从上风向火源前进B. 用油桶盖住大面积火焰C. 直接用水射向火焰顶部D. 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答案:A. 从上风向火源前进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15分)1. 森林防火的基本原则是“预防为主,防灭结合,防备群防”。

2. 发现林火后,应第一时间通知当地森林公安、消防等相关部门,并向周围群众发出警报,确保人员安全。

3. 在林火扑灭过程中,要注重野外灭火技术的培训和应用,提高扑灭火灾能力。

4. 扑灭林火时,应选择适量的灭火剂并正确投放到火源部位,从而达到灭火的效果。

5. 进行林火灭火行动时,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灭火工具,如水枪、灭火器等。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林火扑救前的准备工作。

林火扑救前的准备工作包括:- 组织人员进行火场勘察,了解火势、地形、气象等情况;- 确定合适的灭火工具和装备,并进行检查和准备;- 做好保护措施,佩戴防护服、手套、护目镜等;- 联系相关部门,协调人员和资源的调配;- 做好现场安全撤离预案,确保人员安全。

2. 请简述发现林火后的正确应对措施。

发现林火后的正确应对措施包括:- 立即向当地森林公安、消防等相关部门报警,并向周围群众发出警报;- 尽可能确定火源位置、火势大小等情况,并向相关部门提供准确信息;- 根据火势和地形条件,选择合适的逃生路线,并指导周围群众撤离;- 切勿贸然靠近火源,防止被困或受伤;- 等待专业救火队员的到来,并积极配合他们进行灭火行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

1、森林火灾:是指失去人为控制,在森林中自由蔓延和扩展,达到一定的面积,对森林生态系统和人类造成一定危害和损失的林地起火。

2、计划烧除(营林用火):是指按照预定方案有计划地在指定地点或地段上,在人为控制下,为达到某种经营目的而对森林可燃物进行的火烧。

因多用于营林的目的,所以又称营林用火。

营林用火是在人为控制下,在指定的地点进行安全用火并达到预期目的和效果的一种森林经营的措施和手段。

3、森林防火(forest fire prevention):森林防火是指防止森林火灾发生和阻止森林火灾蔓延的一系列的行政和群众性的工作和措施。

这个工作包括两大方面:一是森林火灾的预防,二是森林火灾的扑救。

4、森林防火学(The science of forest fire prevention):研究森林火灾发生、发展基本规律(原理),系统阐述森林防火、灭火、用火的理论和技术的科学。

是进行森林防火工作的依据和专业基础。

5、绿色防火:指利用绿色植物(主要包括乔木、灌木及草本植物),通过营林、造林、补植、引进等措施来减少林内可燃物的积累,改变火环境,增强林分自身的难燃性和抗火性,同时能阻隔或抑制林火蔓延。

这种利用绿色植物通过各种经营措施,使其能够减少林火发生,阻隔或抑制林火蔓延的防火途径即谓“绿色防火”。

6、“绿色防火工程”(Biological Fire-prevention):又叫“生物防火工程”、“营林防火工程”。

是运用生态学原理,利用植物、动物、微生物的理化性质及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上的差异,结合林业生产措施;通过营林、造林、补植、引种,营造防火林带等措施,减少林内易燃可燃物的积累,调节林分组成和结构,改变火环境,降低森林的燃烧性,增强林分的抗火性和阻火能力,减少林火的发生和阻隔或抑制林火的蔓延。

7、防火树种:是高含水率、低燃烧性、较强抗火性的树种,如北方的水曲柳、落叶松;南方的木荷、火力楠等。

8、黑色防火工程:黑色防火又叫以火防火,是指人们为了减少可燃物的积累、降低森林燃烧性等,而进行的计划烧除。

因为火烧后的地段呈黑色,且具有防火功能,故形象地称为黑色防火。

9、现代森林防火:是指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作为指导,以全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作为前提,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在揭示林火行为特性的基础上,研究如何科学、有效地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保护森林资源与森林生态系统。

10、森林燃烧环(Forest Burning Cycle):是指在同一生态系统内,可燃物类型、火环境、火源条件相同,火行为基本相似的可燃复合体,是林火管理(森林防火)的基本单位。

11、可燃物负荷量(fuel loading):是指单位面积上可燃物的绝干重量,单位是kg/m2、t/ha。

有效可燃物负荷量:特定天气条件下,可望燃烧的可燃物的重量。

潜在可燃物负荷量:最强烈的烈火中可能烧掉的可燃物的重量。

总可燃物负荷量:即从矿物土壤层以上,所有可以燃烧的有机质总量,亦称潜在可燃物负荷量。

12、熄灭含水率(moisture of extinction):是指在一定热源作用下可燃物能够维持有焰燃烧的最大含水率。

13、可燃物发热量(热值):是指在绝干状态下单位重量的可燃物完全燃烧是所放出的热量,单位有卡/克、千卡/千克、kJ/kg、J/g。

14、森林燃烧性(Forest Combustibility):是指在有利于森林燃烧的条件下,森林被引燃着火的难易程度以及着火后所表现出的燃烧状态(火种类)和燃烧速度(火强度)的综合。

15、可燃物类型:是指具有明显的代表植物种、可燃物种类、形状、大小、组成以及其它一些对林火蔓延和控制难易有影响的特征相似或相同的同质复合体。

简言之,可燃物类型是占据一定时间和空间的具有相同或相似燃烧性的可燃物复合体。

16、火源(fire cause):凡是来自于森林外界,能够为林火发生提供最低能源的现象和行为的热源,我们统称为火源。

17、火环境:是指除可燃物和火源外的其他影响火发生、蔓延的所有因素的总和,主要指火灾气候、火险天气、地形与土壤、林内小气候等。

18、森林防火期:是县级以上的地方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的自然条件和森林火灾发生规律而规定的实施森林防火措施、禁止野外用火的期限。

19、森林防火戒严期:在森林防火期内,根据高温、干旱、大风等高火险天气出现的规律而划定的杜绝一切野外用火的期限,称森林防火戒严期。

20、火险天气(fire weather):森林中的细小枯死可燃物是引火物,其含水量(FFMC)与天气条件密切相关。

当FFMC低于MOE时的天气条件,我们称火险天气。

21、火行为:是指森林可燃物被点燃后,火在蔓延和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现象和特征。

22、火强度(Fire Intensity):一般是指火线强度(fireline intensity),是指单位火线长度,单位时间内释放的热量,单位是Btu/ft.s-1、kw/m等。

23、火烈度:是指火破坏森林生态系统的程度。

24、飞火(spotting, spot fire):飞火是由上升气流将正在燃烧的可燃物带到空中后飘撒到其它地区的一种火源。

强大的对流柱是形成飞火的必要条件。

25、地表火:亦称地面火,沿地表蔓延,火焰高度在树冠以下,烧毁地被物,危害幼树、灌木、下木,烧伤大树干基和露出地面的树根。

26、林火预报(Forest Fire Prediction):是根据天气条件、可燃物状况、火源条件、地形等的变化规律,对森林火灾发生、发展及森林危害程度进行预测和预报的技术措施。

27、林火监测(Forest fire detection):是借助一定的设施、仪器,及时发现火情,准确探测起火地点、火的大小、动向的措施。

28、综合森林防火:是从生态学的观点出发,根据森林的状况、科学技术水平及社会因素,进行综合森林防火规划,实施多种森林防火措施,有效地控制森林火灾,减少森林损失,维护森林生态平衡。

29、森林防火规划:借鉴世界各国对林火的对策,拟定森林防火规划原则、方法和步骤;确定规划的内容,为森林防火现代化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它是林业规划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做好护林防火工作的第一步骤。

30、林火发生率:单位面积上平均每年发生火灾的次数。

31、化学灭火:是使用化学灭火药剂防止森林火灾发生、直接灭火或阻滞林火蔓延发展的扑救森林火灾的措施。

32、人工降雨灭火:在森林火灾发生后,在有降雨云层的条件下,用空中飞机、高炮、气球或地面火箭等,在云层中施洒催化剂,形成降水,降低森林燃烧性和直接灭火,的一种灭火措施。

33、火生态学(Fire Ecology):是研究火与环境、和生物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34、热值:(发热量)在绝对干状态下单位质量的可燃物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

35、林火定位:使用火灾定位仪和瞭望台全景照片(单台定位)或交叉法(多台定位)36、防火林带:是由防火树种和植物构成的具有防火功能的林带。

二、填空选择题。

1、《森林防火条例》第四章灾后处置第四十条按照受害森林面积和伤亡人数,森林火灾分为一般森林火灾、较大森林火灾、重大森林火灾和特别重大森林火灾:(一)一般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在1公顷以下或者其他林地起火的,或者死亡1人以上3人以下的,或者重伤1人以上10人以下的;(二)较大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在1公顷以上100公顷以下的,或者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的,或者重伤10人以上50人以下的;(三)重大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在100公顷以上1000公顷以下的,或者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的,或者重伤50人以上100人以下的;(四)特别重大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在1000公顷以上的,或者死亡30人以上的,或者重伤100人以上的。

本条第一款所称“以上”包括本数,“以下”不包括本数。

2、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1)火场面积133万ha,其中过火林地面积114万ha; (2)死亡213人,烧伤226人。

3、(1)1987年8月,成立了国家森林防火总指挥部。

(2)1988年1月颁布《森林防火条例》。

(填)4、北美的森林有两大特点:一是原始林面积大,二是雷击火多。

北美控制森林火灾的对策主要采取空中优势,进行航空巡逻和航空灭火。

5、北欧控制森林火灾的对策:北欧的森林以人工林为主,经营年代长,经营水平高。

对森林火灾的防治主要采取“绿色防火工程”和地面道路工程措施。

6、至少五个防火树种:杨梅、油茶、木荷、火力楠、落叶松、水曲柳。

(填)7、地面道路工程措施的主要内容:公路网畅通无阻,通讯系统完善。

8、澳大利亚控制森林火灾的对策:澳大利亚位于大洋洲,地处热带和亚热带,为季雨林气候。

主要防火对策是:黑色防火工程体系建设。

9、黑色防火的内容有:火烧防火线、火烧沟塘草甸、火烧采伐迹地、林内计划烧除。

10、引起森林火灾主要是人为火源。

(百分之九十九)11、燃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可燃物、氧气和一定的温度。

12、森林燃烧的条件是森林可燃物、火源和气象条件。

13、一般来说,同一可燃物的自燃点高于引燃点。

14、空气中氧的含量与天气有关,天气晴朗时:气压高、湿度小、空气中的氧含量高,所以,高气压控制天气,火险性高。

15、热量传播有三种基本方式,即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

16、热解三态(热解产物):气体(可燃性气体,H2、CO、烃类化合物等;不燃性气体,CO2、H2O等;助燃性气体,O2等)、液体(木焦油、甲醇】丙醇、酸类、酮类、醛类等)、固体(木炭)。

17、森林燃烧环的基本结构有四个部分:①可燃物类型:是森林燃烧的物质基础。

②火环境:是森林燃烧的重要条件。

③火源:是引起森林火灾的主导因素。

④火行为:是森林燃烧的重要指标。

18、可燃物的含水率(fuel moisture content)⒈相对含水率(%)=(湿重—干重)/湿重×100⒉绝对含水率(%)=(湿重—干重)/干重×10019、油脂高的易燃,如:马尾松高于油茶。

(一般地:针叶树种的油脂含量多于阔叶树种,树叶大于树枝,木本植物大于草本植物。

)20、天然火源:雷击、火山爆发、陨石坠落、滚石火花、泥炭自燃等。

21、在一般情况下,RH>75%时,不会发生火灾;RH在55~75%时,可能发生火灾;RH 在30~55%时,可能发生重大火灾;RH<30%时,可能发生特大火灾。

(相对湿度(Relative Humidity, RH))。

22、在我国东北地区,根据水热条件的变化可划分为8个火灾气候区。

23、在一般情况下,树干被火烧伤部位均朝山坡一面,这种现象称为林木片面燃烧。

24、坡度越陡,上山火的速度越快,下山火则相反。

当坡度大于45°时,下山火往往因正在燃烧的可燃物滚落造成上山火。

通常坡度每增加5°,火灾蔓延速度增加一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