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管压力曲线实验
岩石裂隙毛管压力-饱和度关系曲线的试验研究-水科学进展

第9卷第2期 1998年6月 水科学进展A DVANCES IN WA TER SCIENCE Vo l.9,N o.2 Jun.,1998 岩石裂隙毛管压力-饱和度关系曲线的试验研究叶自桐 韩 冰 杨金忠 周创兵(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水利系 武汉430072)摘 要 介绍了三峡花岗岩体裂隙毛管压力-饱和度试验。
试验采用互不溶混驱替法。
试验结果表明,在渗流基本特征方面,裂隙非饱和渗流毛管压力-饱和度关系曲线与空隙介质水分特征曲线具有相似性,如毛管压力-饱和度关系曲线的滞后现象;湿润流体(水)的排泄曲线具有进气压和束缚水饱和度;非湿润流体的吸湿曲线具有残余饱和度。
这种相似性表明,孔隙介质非饱和渗流的研究成果可用于裂隙非饱和渗流,孔隙介质水分特征曲线的解析模型,可用于研究裂隙毛管压力-饱和度关系曲线和拟合毛管压力-饱和度排泄曲线的试验数据。
关键词 岩石裂隙 毛管压力 饱和度 试验分类号 P641.135岩体渗流补给主要来源于降雨入渗和/或因降雨形成的地面水体的入渗,因此,岩体裂隙渗流状况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由于导水和持水特性的差异,在某一入渗补给强度下,风化岩体自上而下形成饱和—非饱和带交替分布渗流场;在非降雨入渗季节,风化岩体中主要是饱和—非饱和渗流状态交替分布的孔隙—裂隙渗流。
除在降雨季节及其饱和滞后期外,岩体裂隙系统处于非饱和渗流状态。
在非饱和状态下,渗透不均匀性、各向异性,以及渗流与变形间的耦合效应更加显著。
孔隙和裂隙介质中水分运动,是既相类似、又有显著差异的两类渗流现象。
它们基本渗流规律均服从达西定理。
由于岩体裂隙的空隙系统与孔隙介质的孔隙系统,在空隙和孔隙结构的几何特征、空间分布等方面的差异,使得裂隙和孔隙系统中渗流的基本特性具有很大差异。
对孔隙介质可通过引入表征单元体(REV)概念[1],将其孔隙尺度上固体颗粒——孔隙非连续体,概化为宏观尺度(远大于孔隙尺度)上的孔隙连续体,孔隙介质渗流的基本物理和水力参数比较易于测定和确定。
基于毛管压力曲线的储层渗透率估算模型——以塔里木盆地上泥盆统某砂岩组为例

油 -天笾乞比 5 -
第2 9卷 第 6期
OL& G SG O O Y I A E LG 20 0 8年 l 2月
文章编号 :2 3~ 9 5 20 )6 8 2— 7 05 9 8 (0 8 0 —0 1 0
核磁共振 谱法估算毛管压力曲线综述

文章编号:1000-2634(2003)06-0009-04核磁共振T2谱法估算毛管压力曲线综述Ξ阙洪培,雷卞军(西南石油学院基础实验部,四川南充637001)摘要:用油藏实测NMR T2谱换算毛管压力曲线,首先需正确确定T2截止值,将T2谱划分为束缚流体T2谱和可动流体T2谱,然后对可动流体T2谱进行烃影响的校正,校正后的可动流体T2谱加上束缚水T2谱获得S W为1条件下的T2谱,然后用换算系数κ将T2谱直接转换成毛管压力曲线。
经大量岩心分析和实际NMR测井数据试验表明,碎屑砂岩油藏NMR测井T2分布数据估算毛管压力曲线方法可靠,与岩心压汞毛管压力曲线吻合,其精度相当于常规测井解释。
应用这一方法换算的毛管压力曲线可用于确定含油(气)深度范围的饱和度—高度关系,确定油藏自由水面位置。
关键词:核磁共振T2谱;毛管压力曲线;碎屑砂岩;测井解释中图分类号:TE135 文献标识码:A 油藏毛细管性质决定油水分布,因此毛管压力的测定是油藏表征的基本要素。
迄今毛管压力曲线的测定仅限于岩心分析,通常岩心数量非常有限;其次取心有机械风险,且费用高,实验室岩心分析常常不能完全代表井下的渗透条件;第三只能取得小块岩心,不一定能代表目的层段。
用油藏NMR测井T2分布数据直接换算毛管压力曲线,其优点是不用取心,也不采用电缆测井连续取样,不失为缺乏岩心的油井获得毛管压力曲线的一种新方法,同时开辟了一种确定油藏饱和度—高度关系的新途径。
本文综述了根据NMR测井T2分布数据直接换算毛管压力曲线的方法及烃对T2谱影响的校正方法[1],举例介绍了这一方法的应用效果。
1 NMR T2谱直接换算毛管压力曲线的理论基础NMR测井工具测量氢核自旋磁化强度感应信号的强度及其随时间的衰减。
对于真实岩石,由于岩石的孔隙分布是非均匀的,弛豫时间呈多指数特征衰减。
核磁信号强度与测量体中的流体(水或烃)的氢原子量成正比,对100%水饱和的岩石而言,弛豫时间与孔隙大小成正比,孔隙越小,弛豫时间越短,反之弛豫时间越长,这样孔隙大小的分布就决定了弛豫时间的分布。
毛管压力曲线特征参数计算

Po
cos
1000
ASWBD
K
K Og rg
S
0.93752
1
O
Swi
4
1
S O
Swi
SOrg SOrg
2
改为:
(2-49)
K Og ro
0.93752
1
S O
Swi
4
1
S O
Swi
SOrg SOrg
2
(2-49)
(2)饱和度中值压力Pc50:饱和度中值压力是指饱 和度为50%时对应的注入曲线的毛管压力,这个数 值反映了两相流体各占一半时的特定条件。当孔隙 中充满油、水两相时,可以用 Pc50的值来衡量油的 产能大小。
一、什么是毛管压力曲线?
毛管压力曲线就是毛细管压力与湿相饱和度 的关系曲线。
二、压汞法的基本原理
必须对非湿相流体施压,才能将它注入到 岩芯的孔隙中去。所加的压力就是附加的毛管 压力。……随着注入压力的不断增加,水银就 不断进入较小的孔隙。
毛管压力是在多孔介质的微细毛管中,跨越两 种非混相流体弯曲界面的压力差,其数学表达式 为:
100%
2 正态分布特征值
在压汞资料的正态频率曲线上,可以对孔喉大 小分布的资料进行统计处理,引用其特征值供对 比、分析及数学处理之用。这些量度包括:
主要倾向量度
(1)中值(D50),即孔隙分布处于最中间的孔 隙直径,它可以反映岩石的渗透性。显然其值越 大,渗透性能越好。
(2)均值(Dm),是孔隙大小总平均的量度,可 以用下面两式之一进行计算:
Dm D5 D15 D25 D85 D95 /10
Dm D16 D50 D84 / 3
(3)峰值(dm),是最常出现的孔隙直径, 即频率曲线的峰。
(3-4)毛管压力曲线

(二)毛管压力曲线的定量特征
Pc , × 0.1MPa rc , μ m
P1
100 B
1 0 Pc50 1 PT
0.01 100 S min
0.075
0.75
A α
r max 7.5
S AB
50
0
S HG , %
图9—30 毛管压力曲线的定量特征
描述毛
管压力曲线的 定量指标主要 有:排驱压力
或阈压PT、饱
A、中间平缓段越长,表明岩石孔隙孔道的分布越集中, 分选性越好。
B、平缓段位置越靠下,说明岩石喉道半径越大。
3、末端上翘段
曲线的最后陡翘段表明非湿相进入岩心孔隙的量越来越 小,毛管压力急剧升高,最后只有很少的孔隙还存在湿相流 体,非湿相流体已不能把这些小孔隙中的湿相流体驱替出来。 因而再增加压力,非湿相饱和度已不再继续增加。
7.81 17.81
8
260
1.225
0.1
0.14
l0.7
6.25 10.00
9
390
1.235
0.01
0.08
6.3
0.63 3.75
10
>390
1.285
0.05
0.08
6.3
3.12 3.12
半渗透隔板
岩心的毛管力曲线 隔板的毛管力曲线
PT( 隔 板 )
c
PT( 岩 样 )
0
Sw ,%
100
曲线不宜直接用于油田。 2)水银有毒,对人体有害。 3)试验结束时,岩样充满水银,不宜再做其它试验。
3、离心机法
(1)基本原理 利用离心作用产生的强大驱替压力达到非湿相从多孔介质中把湿相驱替出来的 目的。根据普通物理学知识得,沿转动轴转动的物体所产生的离心力F应为:
储油(气)岩石的毛细管压力(毛管力)

(4)最小非饱和的孔隙体积(Smin):
最小非饱和的孔隙体积表示 当注入水银的压力达到仪器最高 压力时,没有被水银侵入的孔隙 体积百分数。这个值表示仪器最 高压力所相应的孔喉半径(包括 比它更小的)占整个岩样孔隙体 积的百分数。 Smin越大表示这种 小孔喉越多。 Smin值还取决于所 使用仪器的最高压力。
如果是驱替过程, pc 应为驱替时的毛
细管压力,高度用克服毛管力进入的非 润湿相高度表示
pc(n) gh f Snw
二、油层毛细管压力测定方法
主要测定方法有 1、半渗透隔板法、 2、压汞法、 3、离心机法、 4、动力驱替法 5、蒸气压力法等。
三、毛细管压力换算
进行毛管压力换算的原因有二个: 1、不同测定方法使用的流体不同,由于界面张力及润湿 性的差异,测得的毛管力不同; 2、相同的流体在室内和油藏条件下的界面张力及其对岩 样的润湿性不同,其毛管力也不同。
液滴
附加压力Pc的大小可用利用表面能的概念来导出
假定为等温可逆条件,推动 管上端之活塞使液滴体积增 加dV,其表面积也相应增加 dA,此过程外界对体系所作 的净功为:
W pcdV 体积功
显然,此功应等于体系表面
能之增量,W dA 即: pc dV dA 所以: pc dA dV
在研究排驱压力的同时,必须 注意与排驱压力相应的曲线平 坦部分所占饱和度的百分数, 即SAB的大小和曲线的切线与纵 轴的交角。 SAB越长, 角越 小,则表示最大连通孔喉的集 中程度越高,即岩石孔隙的分 选性越好,岩石的孔隙结构越 均匀,反之,则岩石孔隙的分 选性越差,岩石的孔隙结构越 不均匀。
排驱压力( Pd )在有的著作中叫驱
替压力、门槛注入压力、入口压力、 进入压力等。它是指驱替液(非润湿 相)开始进入岩心孔隙的最小压力, 也可以是孔隙系统中最大连通孔喉的 毛管压力。它是沿毛管压力曲线的平
毛管压力曲线整理及应用

2 毛管压力 曲线应用
2 . 1 排驱压 力 、储层 分类
毛 管压 力 曲线 中间平 缓段 延长 到与 纵轴 相交 ,
交 点对 应 的压力 为排驱 压力 ( P d)。它 是评 价岩石
储 集 性 能 的 主要 参 数 之 一 ,排 驱 压力 与 岩 石物 性 ( 特别 是渗 透率 )有 密切 关系 ,渗 透率越 低 排驱 压
( 气) 藏油 ( 气 )水 过 渡带 高 度 和过 渡带 内流 体饱 和 度 分布 、饱 和度 中值压力 、计 算孔 喉半 径 、孔 喉 半径 中值 等 。
有多种 方 法测试 毛 管压 力 ,不 同测试 方法 的测 试 条件有 所 不 同 ;研 究 目的不 同 ,测 试 的流体 系统 也 不 同。为 了将 实验 室测试 的毛管压 力较 好应 用 于 油 田实际开 发 ,必须 对 收集 的原始 资料进 行整 理 及 分 析 。下面 举 例说 明毛 管压力 曲线 的整理 、分 析 及
黄 山:毛 管压 力 曲线整理及 应 用
・ 3 7 ・
图1 A 气 田毛 管压 力 曲线及 排驱 压 力 表1 A 气 田毛 管压 力分 组结 果表
2 . 3 束缚 水 饱和度
分 组
1
渗透 率( md ) 启 动 压力( MP a )
≤1 0 . 0 8 < P d < 0 . 7
力 越 高 。A 气 田毛管 压 力 曲线见 图 1 ,图 l 表 明 ,具
有 不 同渗透 率 和孔 隙度 的岩心 ,测 得 的毛管 压力 曲 线 是不 相 同的 ,代表 的储 层也 不 同 。因此 ,如何 将 不 同渗 透率 级 别 的毛 管 压力合 理 分组 ,使得 每组 毛 管 压 力 反 应 的 储层 特 征 基本 一 致 ,就 显 得 十 分 重
混凝土中毛细孔曲线检测技术规程

混凝土中毛细孔曲线检测技术规程一、前言混凝土是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其性能与质量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而混凝土中毛细孔曲线的检测可以有效地评估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因此在混凝土材料的生产、施工和使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检测原理混凝土中毛细孔曲线是指混凝土中孔隙大小和数量的分布曲线。
毛细孔曲线的检测原理是利用毛细管现象,通过毛细管压力测定混凝土中孔隙的大小和数量。
毛细管现象是指在细小的管道中,液体面会产生高度差,液体高度越低,高度差越大。
通过测定液体的高度差,可以计算出毛细管压力,从而推算出混凝土中孔隙的大小和数量。
三、检测仪器1.毛细管压力计:用于测定混凝土中孔隙的大小和数量。
2.电子天平:用于称量混凝土样品的质量。
3.温度计:用于测定混凝土样品的温度。
4.其他辅助设备:包括样品处理设备、试验台等。
四、检测步骤1.制备混凝土样品:按照国家标准或相关规定制备混凝土样品。
2.样品处理:将混凝土样品进行表面处理和裁剪,使其符合检测要求。
3.称量样品:将混凝土样品称量至精确的质量。
4.测定温度:在混凝土样品上贴上温度计,并记录温度。
5.测定毛细管压力:将毛细管压力计与混凝土样品接触,测定毛细管压力。
6.绘制毛细孔曲线:根据毛细管压力和孔径的关系,绘制出混凝土中毛细孔曲线。
7.数据处理:对测定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得出混凝土中毛细孔曲线的相关参数。
五、检测结果分析1.混凝土中毛细孔曲线的形状和特征可以反映混凝土的孔隙结构和质量。
2.通过对毛细孔曲线的分析,可以评估混凝土的抗渗性、耐久性、强度等性能。
3.对混凝土中毛细孔曲线的检测结果进行合理解释和分析,可以为混凝土材料的生产、施工和使用提供重要的依据和参考。
六、注意事项1.检测仪器要保持干燥和清洁,避免污染和损坏。
2.混凝土样品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检测,避免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发生变化。
3.每个样品要进行多次检测,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4.在检测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遵守相关的操作规程和安全规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储层岩石的毛管压力曲线(8学时)一、教学目的会计算任意曲面的附加压力,了解毛管压力曲线的测定与换算;了解毛管压力的滞后现象;分析毛管压力曲线;了解毛管压力曲线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任意曲面的附加压力的计算;2、毛管压力曲线的测定与换算;3、毛管压力的滞后现象;4、毛管压力曲线的分析及应用。
教学难点1、任意曲面的附加压力的计算;2、毛管压力曲线的测定与换算;3、毛管压力曲线的分析及应用。
三、教法说明课堂讲授并辅助以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的数据和图表四、教学内容本节主要介绍五个方面的问题:一、任意曲面的附加压力二、毛管中液体的上升(与下降)三、毛管压力曲线的测定与换算四、毛管压力的滞后现象五、毛管压力曲线的分析及应用(一)、任意曲面的附加压力一、任意曲面的附加压力拉普拉斯方程:讨论: (1).毛管中弯液面为球面时毛管压力Pc:毛管中弯液面两侧非湿相压力与湿相压力之差 大小: 方向:指向弯液面内侧 分析讨论:Pc 与r 成反比, r 越小,Pc 越大Pc 与б成正比, б越大,Pc 越大Pc 与cos θ成正比, θ→0°或θ→180°,Pc 越大(2).毛管中弯液面为平面时)11(21R R P +=∆σrR P P c θσσcos 22==∆=rP c θσcos 2=(3).毛管中弯液面为柱面时(4).毛管断面渐变时(5).裂缝中的毛管压力(二)、毛管中液体的上升(与下降)气-液系统:式中:A ——附着张力=σcos θ,达因/cmr ——毛管半径,cmρ——液体密度,g/cm 3g ——重力加速度,cm/s 2σ——液体的表面张力,达因/cm 0=∆P rP P c σ=∆=rP P c )cos(2βθσ±=∆=WP P c θσcos 2=∆=gr h w ρθσcos 2=θ——接触角h ——液体上升高度,cm油-水系统:根据毛细管公式我们可以看到:1、毛管压力c P 和θcos 成正比,090 θ,极性大的那一相为润湿相,θcos 为正,c P 为正,此时润湿相沿毛管自发吸入上升。
2、毛管压力和Pc 和毛管半径成反比,这就是说毛管半径越小,毛管力就越大,毛细管自发吸入湿相的能力就越强,润湿相沿毛细管上升的高度就越大。
3、毛管力实质上是润湿现象的一个特例,是自由表面能在毛细管内相互作用平衡的结果,因此,随着两流体界面张力的增大,即两种液体性质差别的增大,毛管力也应当增大,湿相在毛细管中上升就越高。
4、毛管力是发生在毛细管中的润湿现象,亦就是说:毛管力是gr h ⋅∆⋅=ρθσcos 2润湿的结果,随着润湿相沿毛管的上升。
毛管中必然出现弯液面(如果不考虑重力的影响,则应该为球面),由引可知,只有在出现弯液面的条件下,才有毛细现象存在。
且润湿相和非润湿相的润湿能力相差越大,毛细管半径越小,那么,两相界面在毛细管中弯曲的越明显,即曲率半径越小,毛管力越大。
另外,根据前面的推导可知:当毛细管插入湿相中时,则湿相将沿管中润湿相驱走,这一过程是自发的,所以毛管力比时为湿相驱非湿相的动力。
根据上述的毛管力计算公式可以看出,当毛细管倾斜时,液柱高度将保持不变,那么当毛细管成水平方向时,亲水毛细管的毛管力则成为水驱油的动力,即:1)当油芷岩石表面亲水时,油芷中的毛管力是水驱油的动力。
2)当岩石表面亲油时,油芷中的毛管力则是水驱油的阻力。
但是在实际注水开发的油芷中,往往注入水向前的运动速度过大,由于润湿滞后听影响,则会导致弯液面发生反转,导致润湿性发生变化,即使毛管力作为水驱油的动力作用得不到发挥。
因而降低了驱油效率。
(三)、毛管压力曲线的测定与换算1、毛管压力曲线非湿相首先进入最大孔道时所相应的最低驱替压力(即毛管压力)称为“阀压”或“门槛压力”,超过此压力非湿相就进入孔隙介质之中。
岩心中湿相饱和度与毛管压力之间存在着某种函数关系。
这种函数关系无法用代数表达式来表示,只有通过室内实验用曲线的形式来描述,这种曲线就是毛管压力曲线。
根据分析我们可以看出:①毛细管压力是由非润湿相表面的曲率所决定的,而界面曲率又与孔隙喉道的大小有关,同时与非湿相(或湿相)的饱和度有关。
随着压力的升高,非润湿相饱和度增大,润湿相饱和度降低,即非润湿相界面曲率也增大(曲率半径减小),所以说毛细管压力随湿相饱和度的减小而增大,即毛细管压力是湿相饱和度的函数,通常用曲线表示②在排驱过程中起控制作用的喉道的大小,而不是孔隙。
一旦排驱压力克服了喉道的毛细管压力,非润湿相即可进入孔隙。
③在一定压力下非润湿相能够进入的喉道的大小分布是很分散的,只要等于及大于该压力所对应的喉道均可以进入,至于孔隙,非润湿相能够进入与否,则完全取决于连结它的喉道。
2、毛管压力曲线的测定毛管压力曲线的测定实际上就是测出毛管压力和饱和度的关系曲线,通常所用的方法有:半渗隔极法压汞法和离心机法。
另外还有蒸气压力法和动力法只是后两种方法用得较少,所以我们只就前三种方法作详细介绍。
A、半渗隔板法半渗隔板法测毛管压力曲线的原理就是:在驱替过程中,只有当外加压力(即加在毛管孔道两端的压差)(因为我们通常将多孔介质简化为毛管束)等于或超过一定喉道的毛细管力时,非湿相才能通过喉道进入孔隙,把润湿相从其中排出。
这时的外加压力就相当于一定喉道的毛细管力。
加压法测毛管压力所用的装置的主要设备就是一个带半渗隔板的玻璃漏斗(也称岩心室),半渗透隔板是其中的主要部体,它是一块多孔玻璃或陶瓷园板,隔板的孔隙略小于岩心孔隙。
因而当用润湿液体饱和隔板时,由于毛管压力的阻碍作用,在外加压力超过隔板最大喉道的毛管压力之前,隔板只能通过润湿相,而不能通过非润湿相,故而叫做半渗透隔板。
实验时,它是通过加压的办法来建立岩心两端的驱替压差的,在该压差下非湿相流体(如空气)驱替岩心中湿相饱和降低;基于驱替过程中某一驱替压力和毛管力平衡以及岩心中相应的湿相饱和度(原始含水饱和度减去驱出水的体积百分数),便可以获得毛管力和湿相流体饱和度的关系。
半渗隔板法的优点:无论是气驱水(或油),还是油驱水(或水驱油),都接近模拟油层的驱替状况。
测量精确、可靠、仪器简单,操作也方便,同测多块岩样,如Core Lab公司的这种仪器可同时进行64块岩心的测试,饱和度采用称重法。
半渗隔板法的缺点:测试时间太长。
每一平衡点需几个甚至几十个小时,通常测定68点,所以测一块岩心往往要花10-40小时,另外,因半渗隔板承压有限(目前国产半渗隔板承压<1atm,国外生产的半渗隔板承压2000psi(14atm)),所以用此法测低渗透岩样时往往得不到完整的毛管压力曲线。
B、压汞法压汞法测定毛管压力曲线的基本原理是:汞与大多数流体相比较都是非润湿相,如果要把水银注进到洗净烘干了的岩心孔隙中,就必须克服孔隙系统的毛管阻力,也就是说要对汞施加一定的压力,显然,注入水银的加压过程就是测量毛管压力的过程。
注入水银的每一个压力就代表一个相应的孔隙大小下的毛管压力,在这个压力下进入空隙系统的水银量就代表这个相应大小的孔隙,喉道在系统中连通的孔隙体积。
随着压力的提高,记下进入岩样的水银体积和相应的压力,便可以得到水银——空气(水银蒸气)的毛管压力和岩样含汞饱和度的关系曲线。
同其它测定毛管压力曲线的方法相比较,压汞法具有以下的优缺点:优点:1)测定速度快,通常每1-2小时测一块样品,低渗岩样也只不过半天。
2)测量压力高,最高压力可达6000psI(420atm),因此适用于高、中、低各种渗透率岩心,且都能得到完整的毛管压力曲线。
3)形状不规则的岩样也能进行测试4)作退汞(湿相驱非湿相)试验很方便,而退汞曲线的应用很广,后面会作介绍。
缺点:1)不能模拟实际油层的润湿性和原生水饱和度,因此,所测毛管压力曲线不宜直接用于油田。
2)水银有毒,对人体有害3)试验结束时,岩样充满水银,不宜再做其它试验。
C、离心机法离心机法测毛管压力曲线的基本原理就是利用离心作用产生的强大驱替压力达到非湿相从多孔介质中把湿相驱替出来的目的。
根据普通物理学知识得,沿转动轴转动的物体所产生的离心力F应为:F=ma=mw2R式中:m——转动物体的质量a——向心加速度,a=w2Rw——角速度R——转动半径由此可见,随着m、w和R的增大,离心力F也在增大,所以在试验中,我们通过逐渐提高离心机速即增加角速度的办法来获得逐渐增加的离心力的。
从而使各种渗透率的多孔介质中的润湿相被驱替出来,最后获得Pc——Sw关系曲线。
(四)、毛管压力的滞后现象曲线W 为退出毛管压力曲线(Withdraw Capillary Cure ),亦为退汞曲线,它是指润湿相从束缚饱和度Swi 增加到残余非湿相饱和度Sor 的关系曲线,对于亲水油芷来说它相当于油田注水开发过程,值得注意的是:该曲线的一个主要特征参数是退出效率W 区,也主是说利用退汞曲线可以得到退汞效率(或退出效率)。
所谓退汞效率实际上是指降压后退同的水银体积与降压前注入的水银总体积的比值,即%100⨯=注入非湿相的总体积退出非湿相的总体积退汞效率区W 当然利用其它两种流体而不是汞和汞蒸汽同样可以做出注主和退出以及再注入曲线,所以说用退出效率代替退尔效率显然更具有广义性。
%100%100max max ⨯-=⨯=Hgor Hg S S S W 注入非湿相的总体积退出非湿相的总体积退出效率区 很明显,退出效率是反映的润湿相驱替非润湿相的毛管效应采收率,这就是说依靠毛管力的作用而达到的采收率,而所调采收率就是指从一个油芷所采出的量占原始储量的百分数。
曲线R为再驱替毛管压力曲线(Rejection Capillary Presswre Curve),它是指从残余非湿相饱和度Sor开始,驱替到束缚非湿相饱和度Swi过程中的毛管压力与饱和度之间的关系。
压汞曲线与退汞曲线不重合的原因:1、捕集滞后压汞时,汞以连续状态进入岩石孔隙,退汞时,既有连续的汞也有非连续的汞。
因此,在毛管压力相等时,退汞时的汞饱和度总是大于压汞时的汞饱和度。
2、拖延滞后(1)、压汞的б大于退汞的б(2)、压汞的θ大于退汞的θ(五)、毛管压力曲线的分析及应用(一)毛管压力曲线的分析在毛管压力的测定中,不管采用前述哪种方法,所测得的毛管压力曲线都有其共同规律,如下图即为典型的毛管压力曲线,一条毛管压力曲线通常用以下几个参数来表征。
1、排驱压力或称入口压力、门坎压力、阀压P T排驱压力一般是指非湿相进入多孔介质孔道驱替润湿相,使润湿相离开孔道产生流动所需要的最小压力。
即非润湿相开始进入岩样最大喉道的压力。
也就是等于岩样最大喉道半径的毛管压力。
排驱压力的确定常常是在毛管压力曲线上进行的,它是润湿相饱和度等于100%,非润湿相饱和度等于0%处的毛管压力,它反映的是多孔介质最大喉道处非润湿相的毛管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