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海概论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航海学实训大纲

航海学实训大纲

《航海学》实训大纲项目一《海图作业》实训教学大纲课程编号:E3013课内总学时:40学时开课对象:航海技术专业课程类别:单列实践教学课程英文名称:Chartwork一、课程任务和目的本课程的任务和目的是通过实训,使学生达到国家海事局及STCW78/95公约对甲类一等三副适任证书评估规定的要求并通过海事局组织的评估考核。

二、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三、有关说明1、任课教师资格:具有航海专业专科及以上学历或持有大副及以上证书并具有实验员或讲师及以上职称。

2、学生资格:高职三年级学生。

3、设备条件:中英版海图、中英版《航海通告》、作图工具、海图室等。

4、前、后续课程:本课程应在《航海学》之后开设。

5、保障措施:具有本课程任课资格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提供能满足训练所需的课时及《海图作业》实训所需的设备、设施、场地、相应的配套教材和资料。

6、本课程素质教育内容:结合航海实际,了解海运事业的发展前景。

四、教材与主要参考书1、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适任评估大纲.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2000年2、方银龙.《海图作业》实训指导书.自编,2000年(执笔:方银龙审核:李德雄)项目二《船舶定位》实训教学大纲课程编号:E3012 课内总学时:32学时开课对象:航海技术专业课程类别:单列实践教学课程英文名称:Ship positioning一、课程任务和目的本课程的任务和目的是通过实训,使学生达到国家海事局及STCW78/95公约对甲类一等三副适任证书评估规定的要求并通过海事局组织的评估考核。

二、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三、有关说明1、任课教师资格:具有航海专业专科及以上学历或持有大副及以上证书并具有实验员或讲师及以上职称。

2、学生资格:高职三年级学生。

3、设备条件:中英版海图、作图工具、海图室、《航海天文历》、《天体高度方位表》、《太阳方位表》、航海雷达、磁罗经、陀螺罗经等。

4、前、后续课程:本课程应在《航海学》之后开设。

5、保障措施:具有本课程任课资格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提供能满足训练所需的课时及《航海仪器的正确使用》实训所需的设备、设施、场地、相应的配套教材和资料。

航海技术专业教学大纲要点

航海技术专业教学大纲要点

武汉理工大学航运学院航海技术专业教学大纲(理论部分)二零一四年陆月目录《专业导论》 (1)《船员心理学》 (3)《航海涉外礼仪》 (5)《中西文化差异》 (7)《航运经济学》 (9)《交通运输工程概论B》 (11)《水上交通工程》 (13)《航海史》 (16)《国际海事发展动态》 (18)《船舶结构与设备》 (20)《船舶安全管理》 (24)《船舶信号与VHF通信》 (27)《航海气象与海洋学》 (29)《航海学A》 (31)《航海学A》实验 (37)《航海仪器》 (38)《航海仪器》实验 (45)《船舶操纵与海上搜救》 (46)《航海英语听力与会话》 (51)《GMDSS设备》 (54)《GMDSS业务》 (59)《船舶值班与避碰》 (63)《航海英语阅读与写作》 (66)《远洋运输业务与海商法》 (69)《海上货物运输》 (72)《海运经济地理》 (76)《航运企业管理》 (79)《内河引航》 (83)《交通运输法规B》 (86)《计算机航海应用基础》 (88)《河运法规》 (91)《船舶运动建模与控制》 (93)《现代船舶监控与交通服务系统》 (95)《船舶检验B》 (98)《航运与物流管理B》 (100)《海事管理概论》 (102)《现代导航信息系统》 (105)《海事调查与案例分析》 (108)《船舶防污染技术》 (111)《船员劳务与职业保障》 (114)《港口与航道工程B》 (117)《专业导论》课程名称:专业导论/Instruction to Specialty学时/学分:16/1先修课程:无适用专业:航海技术开课学院、系:航运学院、航海技术系一、课程性质与目的《专业导论》是航海技术专业开设的学科基础课之一,是一门航海技术学科领域的入门教育课程。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专业历史沿革、专业培养计划、专业教学组织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航海文化、海事国际公约、专业证书申领、人才需求、就业形势等,增强学生后续学习专业知识的针对性,为专业课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

船舶与航海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船舶与航海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船舶与航海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为指导本院商务英语专业《船舶与航海概论》课程的教学,特制定本大纲。

本大纲的各项规定是本课程教学安排、教材编写、教学质量检查的依据。

一、教学对象本大纲的教学对象是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三年制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

二、教学目标本课程商务英语专业进一步学习物流管理知识的选修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航海方面所必须的基本知识,为学习商务专业课打下基础。

三、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本课程按内容分为九个单元,教师在讲授该课程时可根据具体的学时、学生的专业及对课程的要求选择每个单元的内容。

(一)船舶基本知识1.主要内容:海上运输船舶的类型及主要特点;船舶主要部位、舱室及甲板名称;船舶主要尺度和吨位的概念;船舶的营运、航行性能;船舶的主要设备。

2.基本要求:熟练掌握各类船舶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尺度的定义及作用,能识别船舶的主要标志(二)航海基本知识1.主要内容:地理坐标的概念;海上航向和方位的划分;海上的距离和速度的概念;时间系统;航标的分类与识别;航海图书资料的介绍。

2.基本要求:掌握地理坐标、航向、方位、距离、速度的概念;了解海上的时间系统的类型,掌握不同时区航行时的时间换算;了解航标的特点并能够识别简单的航标;了解航海图书资料的内容(三)航海气象1.主要内容:航海气象的基本知识;热带气旋知识;雾;船舶气象定线2.基本要求:了解航海气象的基本知识;掌握热带气旋知识以及危害性,能够看懂天气图上的热带气旋;了解雾的种类以及基本特征;了解船舶气象定线的基本过程(四)潮汐与潮流1.主要内容:潮汐的成因;潮汐不等的现象;潮汐的基本术语;潮汐的推算;潮流;2.基本要求:了解潮汐的成因;了解潮汐不等的现象;掌握潮汐的基本术语;掌握简单的潮汐推算(五)船舶通讯1.主要内容:国际信号规则;视觉信号与声号通讯;无线电通讯;GMDSS。

2.基本要求:了解国际信号规则;掌握简单的视觉信号与声号通讯方法;了解海上无线电通讯技术;了解GMDSS系统的组成以及在航海上的应用(六)船舶定位与航行方法1.主要内容:船舶定位的基本方法;航次计划与航线设计;海上通常的航行方法;航行值班规则;2.基本要求:了解船舶定位的基本方法;了解航次计划的拟订与航线设计的步骤;了解海上通常的航行方法;了解海上航行值班规则。

《航海概论》授课教案

《航海概论》授课教案

《航海概论》授课教案钦州学院教案【首页】课程名称航海概论轮机本授课专业轮机工程班级 071 课程编号必修课校级公共课( );基础或专业基础课( );专业课( ) 课程类型选修课限选课(?);任选课(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实践课( ) 考核方式考试(?);考查( ) 课程教学学分数总学时数学时分配课堂讲授30学时; 实践课0学时项目名称作者出版社教《航海概论》邱志雄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年版材主编船舶安全管理洪碧光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1999编著航海学丁勇等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主编参考书航海气象与海洋学陈家辉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等主编授课教师何鶄职称单位物电系授课时间 1-10周注:表中( )选项请打“?”1钦州学院教案【理、工科】周次第1周,第1次课备注章节第1章船舶名称授课教学理论课(?);实践课( );实习( ) 3 方式时数教学目要求了解船舶种类、结构及其重要的组成设备,掌握船舶主的要性能和主要设备的用途等基础知识及要求时间教学内容提要分配第一节船舶基本知识1、船舶种类2、船舶部位划分与舱室名称3、船舶主尺度与主尺度比4、船舶吃水与水尺标志第二节船舶营运性能1、载重性能2、容积性能3、速度性能第三节船舶航行性能浮性、稳性、抗沉性、快速性、摇摆性、操纵性第四节船舶主要设备动力设备、操纵设备、装卸设备、安全设备2备注教学重重点:了解船舶航行性能,主要的甲板机械点与难点:熟悉甲板机械的基本工作原理与用途难点讨论、练习、作业教学主要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在讲解甲板机械时可以展示多媒体手段参考资料注:教案按授课次数填写,每次授课均应填写一份。

重复班授课可不另填写教案。

3钦州学院教案【理、工科】周次第2周,第1次课备注章节第二章航海基础知识名称授课教学理论课(?);实践课( );实习( ) 3 方式时数教学目要求了解驾驶员完成海上运输任务所掌握的一般知识,知的道海图、坐标、航向、航程、时间标准等基础概念及要求时间教学内容提要分配第一节地理坐标第二节航向与方位1、方向的划分2、航向、方位、舷角3、方向的测定第三节距离和速度海上的距离单位、能见度第四节时间系统时间的概念、拨钟与日期变更第五节航标第六节航海图书资料4备注教学重点:海上的方向与距离基本概念,知道海图、坐标、航向、重航程、时间标准等基础概念点与难点:理解时区与拨钟难点讨论、练习、作业教学主要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手段参考资料注:教案按授课次数填写,每次授课均应填写一份。

航海概论教学课件

航海概论教学课件

• 2、船舶主尺度比
• (1)长宽比(L/B):比值大,船舶快 速性和航向稳定性好,但回转性差。
• (2)型宽吃水比(B/T):比值大,船 体宽度大,船舶稳性好,但阻力大。
• (3)型深吃水比(D/T):比值大,干 舷高,抗沉性好。
• 四、船舶吃水与水尺标志 • 1、吃水(draft)
• 船舶吃水:水线面与船底基平面之 间的垂直距离。
1)客船(Passenger Vessel) 在《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SOLAS公约)中规定,
凡载客超过12人的船舶应视为客船。
• .客船主要特点
• (1)飞剪式船首,上层建筑庞大,层数 多且长;
• (2)水下线型较削瘦,方形系数小; • (3)浮性、稳性、抗沉性好,消防救生
设施完善; • (4)主机功率大,航速高。
• 1、船舶主尺度
• 船舶主尺度:船长、船宽、船深(或船高)和吃

水等。
• 种类:最大尺度、登记尺度和船型尺度等三种。
• (1)最大尺度(over dimension)

即全部尺度或周界尺度。
• 作用:决定某船舶能否靠码头,过船闸、桥梁、

架空电缆。
• (2)登记尺度(registered dimension)
• (4)航速低,中尾机型或尾机型,老式多 为中机型。
(2)散货船(bulk carrier)
• 种类:干散货船和液体散货船。
• ①干散货船(dry bulk carrier)
• 主要用途:专门运载谷物、矿砂、煤

炭、化肥、水泥等大宗散货。
散货船
.散货船主要特点
(1)主要运输积载因素较大的散货,如粮食等; (2)通常载重量很大,船型肥大,航速低; (3)单甲板船,舱口大,舱口围板高; (4)货舱截面为八角形,在舷侧的上、下角处设有上、下压载边舱。

航海概论教学大纲

航海概论教学大纲

《航海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一、本课程的性质和目的《航海概论》课程是一门理性和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涉及的内容及其广泛。

本书针对船舶驾驶专业所必须了解和掌握的航海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进行介绍,力求简明扼要,由浅入深,内容新颖,重点突出,篇幅适中,使读者易于接受,便于掌握。

本课程是根据高等海运院校船舶驾驶专业的特点和需要而设置的,是船舶驾驶专业了解航海的船员组织、职责和船舶常识及航行的特点、操纵要点的主要途径,是船舶驾驶专业学生必备的知识。

本课程也做为其它有关专业学生了解航海知识的一门选修课。

二、课程简介本书共分为五章节。

第一章讲述船员组织、船员职责和船员的职业资格;第二章讲述船舶常识、船舶设备和船舶的航行性能;第三章讲述航海基础知识,包括地理坐标、航向与方位、能见距离、航速和航程、时间系统、航标、航海图书资料以及气象与海况;第四章讲述船舶航行中的航行计划、值班、通信、定位、操纵与避碰以及特殊航行方法;第五章讲述海上运输和船舶营运方式、主要货运单证、货物配载和装卸以及航行途中货物的保管等。

三、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船员第一节船员组织第二节船员的职责第三节船员的职业资格第二章船舶第一节船舶常识第二节船舶设备第三节船舶的航行性能第三章航海基础知识第一节地理坐标第二节航向与方位第三节能见距离第四节航速与航程第五节时间系统第六节航标第七节航海图书资料第八节气象与海况第四章船舶航行第一节航行计划第二节航行值班第三节船舶通信第四节船舶定位第五节船舶操纵和避碰第六节特殊航行方法第五章海上运输业务第一节海上运输和船舶营运方式第二节海上主要货运单证第三节货物配载和装卸第四节航行途中的货物保管四、教学时数分配表五、课程内容的基本要求主要掌握船员的基本组成及分工与职责;船舶常识、设备以及航行性能;重点了解航海基础知识,明确地理坐标以及航向、航速的判断,了解气象及海况的影响;能制定和看懂航行计划,掌握特殊航行方法;了解海上运输方式及装卸货物方式。

航海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航海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航海力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航海力学(54学时)英文译名Navigational Mechanics课程号:21201820二、学时总学时54学时其中:授课48学时实验6学时三、考核方式考试四、适用专业船舶驾驶专业(本科四年)五、课程简介本课程包括静力学,材料力学基础及流体力学基础三个部分。

介绍了静力学基本概念与公理,平面力系和空间力系的简化和平衡;材料在轴向拉压,剪切,挤压,扭转和弯曲时的应力分布;流体静力学和流体动力学基础。

六、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是基础必修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静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的基本知识,能使用这些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为后继专业课程(“船舶原理”、“船舶设备与结构”、“船舶操纵”等)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

七、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一)静力学部分1.静力学基本概念与公理主要内容:刚体、平衡与力的概念;静力学公理;约束与约束反力;物体的受力图。

教学要求:熟悉并理解静力学公理;掌握约束性质并能正确判断约束力与约束反力的方向;掌握受力分析的方法,能正确的画出受力图。

2.平面汇交力系主要内容: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几何法与解析法;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几何条件及解析条件。

教学要求:理解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结果;能用几何法和解析法求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能应用几何法和解析法求解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问题。

3.力偶理论主要内容:力矩的概念与计算;力偶的概念与性质;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

教学要求:掌握力矩的计算;熟悉力偶的概念与平面力偶的性质;掌握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条件。

4.平面任意力系主要内容:力线平移原理;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及简化结果;合力矩定理;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条件;物体系的平衡、静定与静不定。

教学要求:理解力线平移原理;掌握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方法及简化结果;熟练应用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解单体和物系的平衡问题;了解静定与静不定的概念。

《航海概论》课程标准

《航海概论》课程标准

《航海概论》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港口与航运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按照立德树人根本要求,以“三全育人”为路径,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和正确价值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船舶、航海有基本的认知,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前续课程为《国际航运地理》;后续课程为《理货业务》、《国际货运代理实务》、《海上货物运输与保险》、《港口装卸工作组织》、《船舶代理业务》。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船员组织,船员的职责;2.掌握船舶基本常识,船舶动力设备、操纵设备、装卸设备和安全设备以及船舶的各种航行性能;3.掌握航海地理坐标,航向和方位,船舶能见距离,船舶航速和航程相关计算,船舶时间系统;4.掌握航海气象和海况;5.掌握航行计划的制定,航行值班的安排,特殊地区的航向方法;6.掌握航行途中货物的保管方法。

(二)能力目标1.能看懂船舶规范;2.能看懂船舶航行计划。

(三)素质目标1.通过完成工作任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学习的能力;2.良好的道德品质,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3.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刻苦钻研、用于探索的良好作风。

三、参考学时参考课时:36学时四、课程学分课程学分:2学分五、课程内容和要求六、教学建议(一)教学方法建议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更多的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融入移动信息化教学手段。

建议采用“教、学、做”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建议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船舶结构实训室采用案例教学,情境模拟、实境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营造开放仿真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探究,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

建议进行分组教学,项目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锻炼学生沟通能力、协作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及团队精神。

建议进行双语教学,让学生习惯船舶结构的英文表达。

(二)教学评价引入行业标准和作业规范,建设课程在线题库,实现教考分离。

注重过程考核和能力评价。

(三)教学条件1..实验实训条件建议2.师资条件本课程的教师建议具有海船驾驶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并持有甲类三副及以上职务证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航海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航海概论》课程是一门理性和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涉及的内容及其广泛。

本书针对船舶驾驶专业所必须了解和掌握的航海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进行介绍,力求简明扼要,由浅入深,内容新颖,重点突出,篇幅适中,使读者易于接受,便于掌握。

本课程是根据高等海运院校船舶驾驶专业的特点和需要而设置的,是船舶驾驶专业了解航海的船员组织、职责和船舶常识及航行的特点、操纵要点的主要途径,是船舶驾驶专业学生必备的知识。

本课程也做为其它有关专业学生了解航海知识的一门选修课。

二、课程简介
本书共分为五章节。

第一章讲述船员组织、船员职责和船员的职业资格;第二章讲述船舶常识、船舶设备和船舶的航行性能;第三章讲述航海基础知识,包括地理坐标、航向与方位、能见距离、航速和航程、时间系统、航标、航海图书资料以及气象与海况;第四章讲述船舶航行中的航行计划、值班、通信、定位、操纵与避碰以及特殊航行方法;第五章讲述海上运输和船舶营运方式、主要货运单证、货物配载和装卸以及航行途中货物的保管等。

三、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船员
第一节船员组织
第二节船员的职责
第三节船员的职业资格
第二章船舶
第一节船舶常识
第二节船舶设备
第三节船舶的航行性能
第三章航海基础知识
第一节地理坐标
第二节航向与方位
第三节能见距离
第四节航速与航程
第五节时间系统
第六节航标
第七节航海图书资料
第八节气象与海况
第四章船舶航行
第一节航行计划
第二节航行值班
第三节船舶通信
第四节船舶定位
第五节船舶操纵和避碰
第六节特殊航行方法
第五章海上运输业务
第一节海上运输和船舶营运方式第二节海上主要货运单证
第三节货物配载和装卸
第四节航行途中的货物保管
四、教学时数分配表
五、课程内容的基本要求
主要掌握船员的基本组成及分工与职责;船舶常识、设备以及航行性能;重点了解航海基础知识,明确地理坐标以及航向、航速的判断,了解气象及海况的影响;能制定和看懂航行计划,掌握特殊航行方法;了解海上运输方式及装卸货物方式。

六、考核方式
本课程考核方式为考查:平时成绩占40%,期末考试成绩60%。

考试内容应能客观反映出学生对本门课程主要概念、原理记忆和掌握程度以及实际应用能力。

考试采用填空、选择、简答、论述等题型。

七、本课程教材及参考科目
1、课程教材选用《航海概论》(第一版),赵庆涛主编(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
2、参考书目
《海船驾驶基础》,谭以和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
《船舶结构与设备》,李伟主编(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