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一等奖音乐教学设计推荐
《梦回繁华》教学设计国大赛一等奖

《梦回繁华》教学设计---全国大赛一等奖1000字一、教学目标1.学习和理解《梦回繁华》的歌曲意义和文化背景。
2.掌握歌曲的整体旋律和歌词,提升学生的歌唱能力。
3.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准备1.音响设备和麦克风。
2.学生们的乐器和歌唱伴奏。
3.放映歌曲的MV或歌曲背景介绍视频。
4.教材和教学指导册。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歌曲的导入(15分钟)让学生聆听歌曲《梦回繁华》的MV或歌曲背景介绍视频,并解释歌曲的意义和文化背景。
引导学生思考技术和文化内容提高,激发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第二步:歌曲的学唱(25分钟)1.首先,老师会教唱整首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学生们可以跟着老师的节奏和旋律一起唱。
2.在掌握旋律和节奏的基础上,老师会将一些重点部分的歌词进行讲解,例如:“梦回繁华”的“繁华”就是指昔日的待遇繁华,如今却被抛弃。
3.老师会逐句教唱歌词,使学生们能够清楚地理解歌曲的内容。
第三步:歌曲的演唱(20分钟)通过演唱歌曲,并记录录音表演,对学生们进行表演评分。
让学生们在小组内互相分析、探讨和理解自己的不足,为演唱做好更好的准备。
第四步:总结与展示(10分钟)让学生们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对歌曲和音乐文化的理解、感受,总结歌曲的意义、故事和文化价值,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感知中国传统文化。
四、作业布置1.学生们可在家练习内心唱歌,并为下一次课程的演唱做好准备。
2.学生们可以积极参加音乐文化活动,以增强音乐游戏的魅力和感召力。
五、教学效果通过本次课程,学生们掌握了《梦回繁华》的歌曲意义和文化背景。
同时,提高了学生们的歌唱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培养了学生们的文化素养,使他们更好地了解和感知中国传统文化。
初中音乐【一等奖教案】优秀范例

初中音乐【一等奖教案】优秀范例一、教学目标1. 了解并熟练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技能。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音乐理论:音符、节拍、音阶等基本概念。
2. 合唱技巧:发声、呼吸、共鸣等基本技巧。
3. 乐器演奏:钢琴、吉他等基本演奏技能。
三、教学步骤第一课:音乐基础知识1. 教学目标:了解音符、节拍和音阶的基本概念。
2. 教学方法:通过示范演奏和互动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
3. 教学步骤:- 介绍音符的符号和音名,并演示其演奏方法。
- 讲解节拍的概念,并通过打击节拍器进行实践。
- 引导学生唱出不同音阶,并加以训练和巩固。
4. 教学评价:通过小测验对学生掌握情况进行评估。
第二课:合唱技巧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合唱的基本技巧和团队合作意识。
2. 教学方法:通过集体训练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3. 教学步骤:- 引导学生正确发声,并进行个别纠正和指导。
- 教授合唱技巧,如呼吸控制、共鸣等基本技能。
- 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唱练,并最后进行整体合唱。
4. 教学评价:通过实际演唱和听课评价学生的合唱水平。
第三课:乐器演奏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乐器演奏的基本技能和音乐表演能力。
2. 教学方法:通过示范演奏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3. 教学步骤:- 介绍常见乐器的基本结构和演奏方法。
- 指导学生正确的姿势和手指位置,并进行个别指导。
- 引导学生演奏简单的乐曲,并最后进行集体演奏。
4. 教学评价:通过实际演奏和听课评价学生的乐器演奏水平。
四、教学评价1. 教师对学生的实际演唱和演奏进行评估和点评。
2. 学生之间进行互相评价和反馈。
3. 教师根据评价结果,进行进一步的训练和指导。
五、教学资源1. 音乐教材:包括教学辅助书籍、乐谱等。
2. 音乐设备:钢琴、吉他、节拍器等。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次教学活动,学生对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掌握。
《铃儿响叮当》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1、《铃儿响叮当》教学设计一等奖一、介绍教学内容:今天,我讲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音乐第七册,本课是四年级上册第八课《八音盒》。
这一课的内容以聆听《维也纳的八音钟》、《打字机》、歌曲《铃儿响叮当》;表演《铃儿响叮当》、编创与活动几部分组成。
歌曲《铃儿响叮当》是一首典型的二声部合唱、表演、编创为一体的活动课。
共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为学唱简谱、学会主声部、伴奏及简单的乐理知识;第二课时为学唱第二声部,达到主声部与陪衬声部的和谐;第三课时为巩固加强、设计三声部的表演唱。
我进行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
二、教材分析:《铃儿响叮当》是一首儿童坐在雪橇上滑雪为题材的歌曲,旋律优美、活泼,情绪欢快、跳跃。
乐曲主题单一,旋律质朴,节奏简单。
以完全重复、变化重复等手法而成,贴切反映了儿童坐在坐在雪橇上滑雪时表现出来的天真、烂漫的神态和紧张、欢快、热烈的气氛,音乐形象鲜明,感情真挚、细腻,具有新的时代气息。
三、活动目标:1、读谱知识:二声部的唱法、双声部节奏训练、反复跳跃记号、连音线、附点音符等乐理知识。
2、教唱第一声部,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自选打击乐器,自编节奏为《铃儿响叮当》伴奏等编创活动。
3、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注意安全,多编创。
四、活动重点:1、读谱知识:二声部唱法、双声部节奏训练、反复跳跃记号、连音线、附点音符等乐理知识。
2、教唱第一声部,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多编创。
五、活动难点: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自选打击乐器,自编节奏多种形式为《铃儿响叮当》伴奏等编创活动。
六、资源准备:教具:电子琴、录音机、磁带、网上下载的有关滑雪、雪橇的资料、图片。
七、教学过程设计:1、采取多样的形式为新课做铺垫。
采用音乐游戏、发声练习、节奏游戏激发学生兴趣,掌握发音技巧,增强个人、组组、男女之间的竞争意识。
2、突出重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把简谱、歌词及节奏练习与其他学科相互有机整合、归类,有利于学生听、唱,提高学生音乐素养。
四年级音乐《愉快的梦》教学设计一等奖

四年级音乐《愉快的梦》教学设计一等奖1、四年级音乐《愉快的梦》教学设计一等奖《愉快的梦》是一首日本儿童歌曲。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到日本儿歌的风格特征,还要让学生了解一些有关日本的风俗,名胜。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还要引导学生去畅想自己的梦想。
教育学生如何才能实现梦想等等。
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与表演能力。
一、导课:要上好一堂音乐课,导入非常重要。
它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个好的“导课方式”犹如龙头,它能使整堂课的教学环节顺其自然的贯串起来。
本课的导入我是这样设计的:1.谈话:同学们,谁愿意跟大家交流一下,关于日本这个国家,你了解多少?(根据学生的回答,随即做出评价及鼓励)2.播放多媒体课件:“哦!看来,你们对日本的了解还真是不少,现在老师就请同学们和我一起到美丽的日本去看一看。
(播放有关日本风景、名胜、饮食、服饰等图片。
同时配上日本民歌。
如:《樱花》、《四季歌》。
)播放时,教师可做简单的讲解。
二、聆听歌曲范唱:1.“就在这个美丽的国家,有一个可爱的,和你们同龄的孩子,他在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夜晚,做了一个神奇而有趣的梦。
你们想知道他梦到了什么吗?(想!)那就快快闭上你们的'小眼睛,和老师一起伴随着音乐走进他的梦乡……(播放歌曲《愉快的梦》最好是带有动画的VCD 歌曲,或独立制作动画。
让学生边看边听使学生更直观的感受他都梦到了什么。
)在播放音乐的同时,老师边听边打拍子。
(3/4拍)2.歌曲聆听结束后,师生谈歌曲的内容。
问:刚才,在同学们听音乐的同时有谁注意到老师在做什么?(打拍子)三、学习歌曲1.播放歌篇,“请同学们看歌篇,以往,我们学习的歌曲大多都是2拍子的,而今天不同。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3拍子的歌曲,是一首日本儿歌。
教师范唱第一乐句旋律,边唱边打拍子。
学生模仿练习。
2.第二乐句的节奏与第一句相似,让学生按学习第一乐句的方式来自学第二句(可用竖笛)。
3.第三乐句,教师范唱。
音乐课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第1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书本上的曲目欣赏,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非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征;2、初步了解非洲音乐的概况,知道非洲音乐的社会功能;3、初步感受非洲音乐的`节奏和乐器“马林巴”的音色。
教学重点1、欣赏布隆迪的《鼓舞》片段;2、节奏练习。
教学难点:节奏练习组合解决方法:单个节奏打会、打熟,然后随教师口令由慢到快练习。
教具音响、教学磁带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问:班上哪位同学会跳街舞?学生答:某某某教师:热烈的掌声欢迎他来一段。
某学生:上来表演教师:讲评教师:街舞之所以受年轻人欢迎,是因为它没有固定的条条框框,舞者可以随音乐节奏自由发挥自己的动作,是种本能的体现,最适合年轻人张扬个性;街舞虽然成型在美国,但要追溯起源,可寻找到遥远的非洲大陆。
今天,我们大家来共同学习非洲的黑人音乐二、新授板书非洲歌舞音乐我们今天主要讲非洲的黑人音乐。
从影视作品的印象中,我们思考回答一下,非洲音乐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请同学们回答,如果答出来,就表扬;如果答不出,则引出下面的内容:看来,大家对于非洲音乐知之甚少,有必要来共同学习。
首先,我们来感受一下第一首乐曲,请大家注意两点:1、曲中大量运用了什么乐器?2、节奏变化程度?(教师不提供曲名),欣赏结束后,请大家归纳。
第2篇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选自花城版音乐教材第八册第五课多彩的乡音(四)。
教学目标:通过学唱《茉莉花》,体验民歌中小调的美感,并感受不同地区《茉莉花》的不同风格,了解其在世界音乐中的地位和形象,培养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以及中华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音乐、舞蹈、画面,让学生体验音乐的风格、美感;同时提高学生的表现力。
2、培养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以及中华文化的热爱。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卡片、纸巾、教学过程:一、导入:1、学生听《茉莉花》乐曲进教室。
2、引导学生讲出歌曲的名称:《茉莉花》。
3、通过听《茉莉花》乐曲,引导学生说出这首茉莉花是哪个地方的民歌。
《天路》音乐教材教案设计与反思《天路》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

《天路》音乐教材教案设计与反思《天路》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略藏族风情;学习青藏铁路精神。
【过程与方法】聆听、演唱、探究【知识与技能】聆听歌曲,分析歌曲;对比歌曲第一段和第二段;跟唱歌曲片段,学习装饰音的演唱技巧和要点。
教学重难点【重点】聆听歌曲,分析歌曲;学习青藏铁路精神。
【难点】装饰音(波音、倚音)的演唱。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教师示意学生演唱C大调音阶二、导入教师播放音频视频:用天路的伴奏为背景音乐,配上藏族的美景,美食,人物、衣服等图片。
教师提问:刚刚使用的背景音乐是什么?(设置选项)学生自由选择答案。
教师总结:背景音乐为《天路》。
三、教授新课(一)【初听歌曲】教师播放音频并提问:1、在书中找到歌曲的调号、拍子;2、是什么民族风格的歌曲?3、说出歌曲的情绪、速度、演唱顺序;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1、降E,4/4 2/4拍。
2、抒情的、舒缓的,中速稍慢,顺序略。
3、藏族风格。
(二)【复听歌曲】教师播放音频并提问:1.思考歌曲结构是怎样的?2.歌曲中出现了那些特别的音?猜一猜这些音该怎么演唱?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歌曲为二锻体结构;出现了上波音和前倚音。
(三)【学唱片段】1.教师逐句教唱,学生学唱歌曲;2.重点练习上波音和前倚音的演唱;3.对比有装饰音和无装饰音的演唱效果;(四)【分段欣赏】欣赏第一段教师提问:1.这一段旋律在哪个音域徘徊?2.找出本段的起始音和结束音;3.歌词是从第几人称开始的?有什么好处呢?4.这一段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这一段由两个乐句构成,起始音都是低音6;旋律在中低音区徘徊,歌词从第一人称开始,更能引起歌唱者的共鸣;用温和平静地独白、舒缓悠扬的旋律表达出一种蓄势待发的情感。
欣赏第二段教师提示:(对比第一段)1.这一段旋律在哪个音域徘徊?2.分析“天”字和它对应的几个高音,表现出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第二段的旋律在中高音区徘徊。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一等奖4篇

第1篇教学设计活动目标1、了解小白鸽生活习性。
2、培养幼儿背儿歌的习惯,认字。
3、理解儿歌内容,能认真倾听,有良好的倾听习惯。
4、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1,背儿歌,认字活动准备1,小白鸽头饰,儿歌挂图一张,小白鸽字卡若干,幼儿用书,活动过程一,版面设计;将教具合理的粘贴在黑板上。
【挂图在中间,小白鸽头饰在左边,字卡在挂图的下边】二,导入;【1】猜谜语方式将小白鸽引入课堂,【小朋友喜欢咕咕叫,还会帮我们送信的它是谁呀?对,它叫小白鸽】三,背儿歌;【今天小白鸽给我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儿歌,小手,准备,】【1】师异步拍手背儿歌一遍。
【拍手幼儿跟着学】【2】师异步带动作背儿歌一遍。
【师带动作幼跟学】【3】师和幼儿带动作齐背儿歌一遍。
【师幼同步】四,提字,反复强化。
1,师,指挂图提出目的字,让幼儿指出下面的字卡和挂图相符的字师拿字卡底部让幼儿认2到3遍,在提到第二字时要把两个生字用简练的语言窜起来,每提到目的字是同上进行,把所有的`生字提出以后再窜连2、3遍。
五,指读;【1】指读挂图,a,先顿读一遍,b,顿顺结合一遍,c,顺读一遍,【3】指读幼儿用书,同上,六,迁移文字,师创作语言环境把刚才所提的字宝宝创设到另一种语言环境中,再次与障碍字碰撞3,、4次,【小白鸽宝宝们出来的时间长了都想妈妈了,谁想帮助它回家呢?但你要叫出它名字哦,我找小脚并齐的小朋友!像这样把所有的字宝宝粘贴到另一种环境中。
】七,抢答字卡,将字卡当做小礼物送给幼儿,【奥,我听见小白鸽的妈妈说呀你们都非常有热心,小宝宝们要和你们做朋友呢?谁又想和它做朋友呢,我请第一个说出它的名字的小朋友。
】好了,得到小礼物的小朋友你们要拿着字卡让其他小朋友认一下,没有得到子卡的也不要灰心,下次我们一起努力吧!加油哦,现在我们带着字宝宝一起去玩玩我们的滑滑梯吧?教学反思整堂课下来,孩子配合都很积极,就是时间把握上不是太好,时间有点长,孩子到最后注意力不是太集中,我要调整指读环节少一遍,在指读字图时要加上声音变换,会更加吸引孩子,多做一些字卡当小礼物送给表现好的孩子,这样他们会更有自信,因为每个孩子都很渴望得到老是的肯定,小百科:鸽,一种十分常见的鸟,世界各地广泛饲养,鸽是鸽形目鸠鸽科数百种鸟类的统称。
《凤阳花鼓》音乐教案一等奖

《凤阳花鼓》音乐教案一等奖1、《凤阳花鼓》音乐教案一等奖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歌曲《凤阳花鼓》,感受安徽民歌的风格,培养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采用欣赏法、互动法和小组合作等方法,体会歌曲洋溢的欢乐气氛。
【知识与技能】准确说出歌曲表达的情感,了解歌曲的产生背景及历史发展,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学唱歌曲《凤阳花鼓》。
【难点】切分节奏的演唱,一字多音的演唱,衬词的正确演唱。
三、教学用具钢琴、多媒体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播放歌曲《茉莉花》,提问学生这首民歌的名字及地区。
教师总结“每个地域都有属于自己独特风格的民歌,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安徽的民歌《凤阳花鼓》。
”(二)初步感知1.初听歌曲,教师设置问题:歌曲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进行总结:歌曲的情绪是欢快的、热烈的。
2.再次聆听歌曲,教师设置问题:歌曲中印象最深的是哪个部分?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出衬词部分。
(三)探究学习1.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掌握切分节奏;2.教师示范念衬词“得儿”,用手势作为辅助,学生感受儿化音的特点;3.教师钢琴伴奏,带学生学唱旋律部分;4.教师弹琴,学生完整演唱歌曲,并注意歌词中衬词部分的演唱;5.引导学生总结演唱中的不足之处,例如切分节奏的演唱、以及一字多音的演唱,并针对这些问题逐一解决;6.有感情地完整演唱歌曲。
(四)巩固提高聆听旧时《凤阳花鼓》,请学生分小组思考并讨论新旧《凤阳花鼓》有何区别。
之后,请小组发言,而后进行学生互评、教师评价。
(五)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歌曲《凤阳花鼓》,感受到了充满生机的新凤阳,人们所唱的《凤阳花鼓》也是另一番热闹的景象。
《凤阳花鼓》不仅融入到了寻常生活中,更是成为了节日中、迎客时的必不可少的节目,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能了解凤阳、喜爱凤阳,热爱我们各个地方的独特文化,并能像凤阳人民一样热爱生活。
最后学生们再次唱起《凤阳花鼓》,结束了今天的课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一等奖音乐教学设计推荐:《金蛇狂舞》
作者单位: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西区小学
年级:三年级上学期
课型:欣赏综合课
授课教师:黄薇
授课班级;三(1)班
授课时间;2005年10月24日
教学内容:1、欣赏民乐合奏《金蛇狂舞》
2、音乐活动《金蛇狂舞》。
3、认识小堂鼓、钹两样打击乐器。
教学目标:
1能说出民乐合奏《金蛇狂舞》所表示的基本情境。
2、感受端午节的热闹气氛,积极参与乐曲的表示活动并从中体验到快乐。
3、认识鼓、钹,会使用其为歌曲伴奏,创编歌词表示歌曲的热闹情绪,在一起体验、表示和享受音乐的活动中培养同学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1、欣赏民乐合奏《金蛇狂舞》。
教学难点:1、音乐活动《金蛇狂舞》
教学准备;课件、大鼓、钹、小红旗多面、筷子、大红旗多面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用歌曲问好
1 2 3 4 3 1 |5 5 5- |5 6 5 4 3 1 |2 2 2- |
小花猫在屋里喵喵喵小鸭子在水里嘎嘎嘎
1 2 3 4 3 1 |5 5 5- |5 6 5 4 3 1 |2 2 1-||
我们唱歌跳舞啦啦啦音乐课上我们笑哈哈
二、导入新课:
1、提问上节课所学过的歌曲《卖报歌》的作者以和歌曲内容。
2、师:聂耳叔叔不只写了很多反映劳苦人民生活的歌曲,还写了很多爱国歌曲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另外一首民乐合奏曲《金蛇狂舞》。
三、新课教学:
(一)准备阶段
1、民乐介绍
师:“提起民乐,同学们,你们都认识那些民族乐器呢?”
生:“有古筝、琵琶、唢呐”
师:“同学们都认识这么多的民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民乐合奏,竖起你的小耳朵,看看你能听出多少种乐器的声音。
”
2、边听边开动脑筋考虑这两个问题欣赏全曲并观看VCD。
考虑问题:1)在初曲子里你听到了什么声音?让你联想到什么局面?
2)请你用一种颜色来形容表示这首曲子的情绪。
(播放课件:《金蛇狂舞》VCD)
3、同学讨论回答。
4、教师小结:这首乐曲有敲锣打鼓的声音,像是过年过节一样。
大家知不知道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端午节)。
在我国南方端午节除了吃棕子外最高兴的就是?(赛龙舟)在我们西区每年都会举行赛龙舟,大家都看过龙舟赛吧?谁来用自身的语言描述下赛龙舟的情
景以和你当时的心情。
5、个别同学描述,教师补充:乐曲描绘的就是端午节赛龙舟,万人喝彩热闹非凡的局面,同学们都爱用红色,金色来形容这种欢快热烈的歌曲情绪。
5、(展示课件)解释曲名和分析音乐要素。
1)金蛇——比喻龙舟;2 )狂舞——比喻龙舟争先恐后的竞赛局面;3)速度——很快;4)快的速度表示一种什么气氛——热烈;5)乐曲中用什么乐器体现这种热闹的局面——大鼓和钹。
6)民乐合奏——
6、介绍大鼓:一般是很大的鼓放在船头双手握锤敲击击鼓,是用来鼓舞士气统一划船的节奏。
7、(展示课件)假如你是鼓手,你会敲击怎样的节奏为队员加油鼓劲呢?
1)请同学发明鼓点节奏
2)教师带同学模仿鼓点节奏x x xx|ox x| (同学拍手、腿模仿并用握拳代表休止符)
设计意图:在乐曲的初听之前,让同学通过认识中国的民族乐器而去了解民乐合奏,并结合同学的生活经验让同学在初听中自主掌握乐曲的情绪、内容、特点。
用生动性、亲切性的语言进行描绘性引导协助同学发生整体音乐形象。
(二)分段欣赏
A段这首民乐合奏共分为三段,我们先来欣赏第一段
1、初听。
(播放课件)
2、带问题再次欣赏A段:“这段音乐表示了什么局面?” (播放课件)
师:“你用自身的话来表达这段音乐的内容。
”
师:“鼓声敲起来拉!竞赛开始了。
一艘艘龙船驶像箭一样冲了出去。
”
3、欣赏后活动:
1) 教师带唱A段旋律。
2) 同学集体为音乐(前局部)创编歌词。
3) 集体演唱歌词局部。
“加油加油啊!我们用力划,条条龙船冲上前啊,我们一定要夺第一名!第一名!”
5)学习A段的律动:击拍鼓点节奏——唱歌词——击拍鼓点节奏——按节奏边做划船的动作边呼喊“嗨哟”
6)(播放课件)再次欣赏A段音乐,并随乐活动。
设计意图:在音乐与情感获得统一后,抓住同学兴奋点立即进行词创作,马上让同学将感受以“竞赛开始了”为主题通过“编故事”表示出来,整个A段的欣赏活动融入了演唱---节奏打击---哼唱---律动这四个环节。
B段
1、初听(播放课件)
2、带问题再次欣赏1)表示什么局面?2)听到什么乐器的声音?(播放课件)
师:大家快加油啊!后面的龙船追上来拉!第二段音乐表示龙船之间的你追我赶的紧张气氛。
3、欣赏后活动:
1)用“咚” 和“呛”模唱B段音乐。
2)教师领唱“咚”同学齐唱“呛”,并启发同学发明动作表示。
启发同学创作动作参与活动(可用跺脚、拍桌等动作参与)。
3) 讲解一领众合、一问一答的扮演形式。
4)再次欣赏,重点注意欣赏一领众合的扮演形式。
(播放课件)
5)将全班分为两组进行龙舟竞赛,请同学分别为龙舟队命名,用咚和呛运用一领众合的形式模唱。
6)再次欣赏A段音乐,并随乐活动。
(播放课件)
设计意图:在分段音乐欣赏中根据音乐的变化引导同学展开情节性想象。
这个环节的优秀教案从同学的角度动身,选择模唱降低难度,以师生互动合作的方式完成。
最后让同学在模唱旋律中通过自由选择扮演形式熟悉音乐的主题形象。
A’段
1、初听。
(播放课件)
2、带问题再次欣赏(播放课件)
师:表示什么局面?回忆下它与哪段相似?又有什么不同?
3、讨论回答教师小结:与A段相似,不同的是速度越来越快,锣鼓声越来越密集,情绪越来越热烈。
师:表示的是一种什么局面?表示的是快到终点,龙船冲刺的局面。
4、随音乐进行活动加入呼喊“加油”的呐喊。
(播放课件)
设计意图:通过与A段的比较,让同学理解音乐要素与音乐形象的关系。
在活动中加入挥旗呐喊“加油”和胜利的口号,让同学体验胜利的快感。
四、音乐活动
1、师;“我们分别学习和欣赏了《金蛇狂舞》的三段,现在我们再完整地欣赏一次,请同学们出出主义,怎样表示才干使乐曲更热闹呢?”
2、同学回答,教师补充。
(1)要发挥集体力量,大家一起用力划(2)坐在地上巧用筷子进行划船活动和敲击凳子(3)在B’段中敲击凳子的时候要得意洋洋,边敲边摇头(4)在A’段中请每组最后的同学手挥大红旗为本组加油助威!
2、边欣赏音乐边开展活动:(播放课件)
段落演唱方式扮演方式声音配置
A 唱词用筷子拍打节奏
模仿划船动作呼喊“嗨哟”
B 两队对唱分组用筷子敲击凳子乐器打击:鼓和钹
A’ 唱词双手抓筷子模仿划船动作呼喊“嗨哟”和“加油”
乐器打击:鼓和钹
设计意图:在最后的综合音乐欣赏活动中,通过调动多手段进行情景性表示,使同学在身临其境的活动中获得自由想象与联想,增强同学的音乐参与感与体验感。
发挥图谱的最大功能,将乐曲中所运用到的各种表示手段与乐曲结构相结合,使同学在参与过程中一目了然、闹而有序。
努力营造一个“赛场”气氛,并加入乐器打击、呐喊、道具(旗帜、彩带等)挥舞等表示手段,让同学投入地“玩”起来!
五、小结:
我们今天随同着聂耳叔叔的音乐度过了一个快乐、热闹的端午节。
希望大家把划龙舟的拼搏精神用到学习中去,在学习中也形成你追我赶的气氛!
和:创作扮演谱
A段
×.×××0××| 6156 | 1 | 5643 | 2 | 2552 | 43212 |
加油加油啊!我们用力划!条条龙舟冲上前呀,
4461 | 242161 | 5 66|5 |×.××× | 0× ×| 55 44 | 55 2 |25 44|
我们一定要夺第一名第一名! ( 嗨哟)
61 2 |42 24 | 5 56|ⅰ| 6ⅰⅰ6| 5 | 56 54 | 2 | 25 52 | 43 212 |44 61|
24 2161 | 5 66 | 5 |
B段:
56 56 54 5 | 12 12 56 | 56 56 ⅰ65 | 12 12 56 1|
咚锵咚锵
56 54 | 5 | 12 56 | 1 | 56 5 | 12 1 | 56 5 | 12 1 | 55 11| 55 11 |
咚锵咚锵咚锵X X | X X |
(55 15 |15 15 |1.111 |01 1 )|
X X |X X |×.×××|0× ×|
A’段:
55 44 | 55 2 |25 44|61 2 |42 24 |5 56|ⅰ| 6ⅰⅰ6|5 | 56 54 | 2 |25 52 | 43
( 嗨哟)
212 |44 624 2161 | 5 66 | 5 ||
作者简介:黄薇小学一级音乐教师,2003年本科毕业于广东省湛江师范学院音乐系,现为广东中山小榄镇西区小学音乐教师、综合科科组长。
曾获2003年全国“春满学校”学校春节联欢晚会扮演特等奖和优秀演员奖,编写的教学设计《过新年》获中山市音乐教学设计评比三等奖,并获得镇“教育新秀”、“教育科研先进个人”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