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机的操作使用

合集下载

数码摄像机使用说明书

数码摄像机使用说明书

数码摄像机使用说明书使用说明书: 数码摄像机一、前言数码摄像机是一种先进的影像记录工具,用于拍摄和保存高质量的电子影像。

本使用说明书将详细介绍数码摄像机的功能、操作以及日常维护。

二、产品概述数码摄像机是一款小巧便携的摄像设备,具备高清晰度拍摄、数字存储以及其他丰富功能。

它不仅可以拍摄高品质的视频,还支持拍摄静态照片和音频录制。

三、摄像功能1. 开机与关机在摄像机上方的电源按钮上长按3秒,摄像机即可开机。

要关闭摄像机,同样按住电源按钮3秒即可。

2. 拍摄视频数码摄像机支持录制高清晰度的视频。

在摄像机开机状态下,按下“录制”按钮即可开始录制视频。

按下“停止”按钮可以停止录制。

3. 拍摄照片摄像机还支持拍摄高质量的静态照片。

在摄像机开机状态下,按下“拍照”按钮即可拍摄照片。

四、存储与传输1. 存储媒介这款数码摄像机使用内置存储卡进行数据存储。

插入适配卡可以进行拍摄,拍摄的视频和照片均会存储在存储卡中。

2. 数据传输摄像机支持通过USB接口与电脑进行数据传输。

使用随附的数据线将摄像机与电脑连接后,即可将拍摄的影像文件传输到电脑中。

五、功能设置1. 摄像参数调整在摄像机的菜单界面上,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调整摄像参数。

比如调整白平衡、曝光、对焦等设置。

2. 画面预览摄像机配备了高分辨率的视觉屏幕,可以方便地预览拍摄的视频和照片。

六、日常维护1. 电池使用摄像机使用电池供电,在使用前请确保电池已充满电。

如果电池电量过低,建议及时充电以免影响使用。

2. 存储卡维护存储卡是数据的主要存储媒介,应定期整理存储卡中的数据,并注意保持存储卡的清洁。

七、安全注意事项1. 使用环境请在干燥、通风的环境中使用摄像机,避免摄像机与水或其他液体接触。

2. 电池使用使用摄像机时,请确保使用充电宝或合适的电源适配器,严禁擅自更换电池。

3. 摄像过程中在摄像或拍摄过程中,请注意不要将摄像机指向强光源,以免损坏镜头。

八、故障排除1. 无法开机请确认电池电量是否耗尽,如果是,请及时充电;如果不是,请联系售后维修。

摄像机的操作使用

摄像机的操作使用

摄像机的操作使用摄像机是一种用来捕捉图像或记录视频的设备,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包括电影制作、电视广播、监控安防、航空航天等。

摄像机的操作使用涉及到摄像机的启动、调节、拍摄、存储等多个方面,下面将详细介绍摄像机的操作使用。

一、摄像机的启动与关闭1.摄像机启动:首先,确认摄像机是否已连接好电源适配器,并完整地插入电源插座。

然后,按下摄像机上的电源按钮或拨动电源开关,即可启动摄像机。

2.摄像机关闭:同样地,按下摄像机上的电源按钮或拨动电源开关,即可关闭摄像机。

在关闭摄像机之前,通常需要将存储设备(如SD卡)中的数据备份或导出,避免数据丢失。

二、摄像机的拍摄模式选择与调节1.自动模式:摄像机在自动模式下可以根据环境光线、场景和被摄物体自动调整曝光、对焦和白平衡等参数,适合于新手或快速拍摄。

2.手动模式:摄像机在手动模式下可以手动调整曝光、对焦和白平衡等参数。

一般需要在摄像机菜单中找到相关参数,通过摄像机上的旋钮或按键进行调节。

三、摄像机的对焦调节1.自动对焦:在自动对焦模式下,摄像机可以根据被摄物体的距离和大小,自动调整对焦位置。

通常需要按下摄像机上的对焦按键或通过菜单设置来实现。

2.手动对焦:在手动对焦模式下,摄像机可以通过摄像机上的对焦环或对焦按钮,手动调整对焦位置。

这种模式适用于需要确保焦点准确的情况,如拍摄近距离或运动速度较快的被摄物体。

四、摄像机的曝光调节1.自动曝光:在自动曝光模式下,摄像机会根据环境光线和被摄物体的亮度,自动调整曝光参数。

通常需要按下摄像机上的曝光按键或通过菜单设置来实现。

2.手动曝光:在手动曝光模式下,摄像机可以通过摄像机上的曝光环或曝光按钮,手动调整曝光参数。

这种模式适用于特殊拍摄需求,如拍摄逆光或高对比度场景。

五、摄像机的白平衡调节1.自动白平衡:在自动白平衡模式下,摄像机会根据环境光线的颜色温度,自动调整白平衡参数,使图像的颜色更加真实。

通常需要按下摄像机上的白平衡按键或通过菜单设置来实现。

摄像机的操作规程

摄像机的操作规程

摄像机的操作规程摄像机是一种重要的拍摄设备,广泛应用于电影制作、广告拍摄、新闻采访以及日常拍摄等领域。

为了确保摄像机的正常运行和获取高质量的影像,操作人员需要遵守一定的操作规程。

本文将介绍摄像机的操作规程,以帮助操作人员更好地运用摄像机进行拍摄。

一、准备工作1. 检查设备:在使用摄像机之前,操作人员应仔细检查摄像机及相关附件的完好性,确保摄像机能正常工作。

2. 充电/更换电池:确认电池电量充足或及时更换电池,以防在拍摄过程中出现意外断电的情况。

3. 清洁镜头:使用专业的清洁工具和方法,清洁摄像机镜头,确保镜头清晰无尘。

二、摄像机设置1. 曝光设置:根据拍摄环境的光线情况,设置适当的曝光参数,保证画面明亮度适中。

2. 对焦设置:根据需要对焦的目标,调整摄像机的对焦模式和焦距,确保画面清晰锐利。

3. 白平衡设置:根据拍摄环境的光线色温,设置适当的白平衡参数,保证画面色彩还原真实。

4. 录制格式设置:根据后期制作的需求和存储媒介的容量,选择合适的录制格式和质量。

三、稳定性与移动1. 使用三脚架:在需要保持镜头稳定的情况下,使用三脚架固定摄像机,避免画面抖动。

2. 平稳移动:在需要进行镜头移动的情况下,保持手部稳定,并采用平滑的移动方式,避免画面晃动。

四、构图与拍摄技巧1. 视角选择:根据拍摄主题和要表达的信息,选择合适的视角,如鸟瞰、俯视、仰视等。

2. 前景与背景:利用前景和背景元素的组合,增强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3. 对称与不对称:运用对称和不对称的构图手法,创造出不同的画面效果。

4. 运动拍摄:掌握运动的拍摄技巧,如跟踪、追焦等,捕捉到更具动感的镜头。

5. 焦外效果:利用光圈调节和焦点位置,营造出焦外模糊的效果,突出主体。

五、拍摄前与拍摄后1. 拍摄前策划:在拍摄前进行合理策划和准备,明确拍摄目标和方向,节约拍摄时间和资源。

2. 拍摄后整理:拍摄结束后,及时整理和备份拍摄的素材,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摄像机的操作指南及功能介绍

摄像机的操作指南及功能介绍

摄像机的操作指南及功能介绍摄像机是现代社会中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的重要设备,它不仅可以记录生活中的美好瞬间,还可以用于安防监控、电影制作等领域。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摄像机的操作指南及其常见功能,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使用摄像机。

一、摄像机的基本操作指南1. 打开摄像机:通常摄像机的开关位于其侧面或顶部,将开关拨到“ON”或“开机”位置即可打开摄像机。

2. 调整拍摄模式:大部分摄像机都提供多种拍摄模式,如自动模式、手动模式、运动模式等。

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模式,以获得最佳的拍摄效果。

3. 对焦:摄像机通常具备自动对焦功能,它能够自动调节焦距以确保拍摄的画面清晰。

在拍摄前,将摄像机对准目标,稍等片刻,摄像机会自动对焦完成。

4. 调整曝光:曝光是指摄像机在拍摄时接收到的光线量。

通过调整曝光参数,可以改变画面的亮度和对比度。

一般来说,曝光过度会导致画面过亮,曝光不足则会导致画面过暗。

在不同的环境下,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曝光值以获得最佳拍摄效果。

5. 稳定拍摄:摄像机在拍摄时需要保持稳定,以避免画面模糊。

使用三脚架或稳定器可以帮助提高拍摄稳定性,确保画面质量。

二、摄像机的常见功能介绍1. 光学变焦:光学变焦是指通过调节镜头的焦距来改变拍摄对象的大小。

光学变焦可以保持画面的清晰度和细节,是实现远距离拍摄的重要功能。

2. 数码变焦:数码变焦是在光学变焦的基础上,通过图像处理技术对图像进行放大。

与光学变焦相比,数码变焦会损失一定的画面质量,但可以实现更大范围的放大。

3. 录制视频:摄像机最主要的功能之一就是录制视频。

通过按下录制按钮,摄像机会开始记录画面和声音,并将其保存在存储介质中。

在录制视频时,可以通过调整帧率、分辨率等参数来控制视频的质量和大小。

4. 拍摄照片:除了录制视频,摄像机还可以拍摄照片。

通过切换到照片模式,并按下快门按钮,摄像机会拍摄并保存静态图像。

一般来说,摄像机的照片分辨率要高于视频分辨率。

5. 运动跟踪:一些高级摄像机具备运动跟踪功能,可以自动追踪运动物体并保持其在画面中的焦点。

摄像机的整个操作方法

摄像机的整个操作方法

摄像机的整个操作方法摄像机的操作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打开摄像机:通常在摄像机上有一个开关按钮,按下开关按钮即可打开摄像机的电源。

2. 调整焦距:大部分摄像机配备了变焦镜头,可以调整焦距来改变拍摄画面的大小。

通过摄像机上的变焦按钮或者手动转动镜头可以实现焦距的调整。

3. 调整光圈:光圈控制摄像机镜头的光通量大小,可以调节摄像机对光的控制能力。

通常通过摄像机上的曝光控制按钮或者转动镜头来调整光圈大小。

4. 设置曝光参数:摄像机上常见的曝光参数有快门速度、感光度等。

通过摄像机上的曝光控制按钮或者菜单界面可以设置合适的曝光参数。

5. 调整白平衡:白平衡是指校正摄像机对不同光源下的颜色偏差,使拍摄画面更加真实准确。

摄像机上通常有白平衡控制按钮,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白平衡模式或者进行手动调整来实现白平衡设置。

6. 选择拍摄模式:摄像机通常会提供不同的拍摄模式,如自动模式、手动模式、运动模式等。

通过摄像机上的模式选择按钮或者菜单界面可以选择合适的拍摄模式。

7. 进行取景和对焦:通过摄像机上的取景器或者触摸屏幕可以进行取景,通过摄像机上的对焦按钮或者自动对焦功能可以实现对焦操作。

8. 开始录制:通常通过摄像机上的录制按钮或者菜单界面可以开始录制视频。

9. 调整摄像机角度和位置:摄像机通常可以通过调整云台、脚架等来调整角度和位置,确保拍摄画面符合要求。

10. 停止录制:通过摄像机上的停止录制按钮或者菜单界面可以停止正在进行的录制操作。

11. 关闭摄像机:按下摄像机上的开关按钮可以关闭摄像机的电源。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摄像机操作方法,具体操作方式可能因不同型号的摄像机而有所不同,可以根据摄像机的说明书或者在线教程进行具体操作。

第四章-摄像机操作PPT课件

第四章-摄像机操作PPT课件
13
手动曝光
◦ 很多摄像机上有斑马纹(ZEBRA)功能,就是当画面中一 些部分过亮,摄像机无法记录该部分的细节,会在该部分 出现还白相间的条纹作为提示。此时适当调节光圈值。
14
自动转手动光圈调整方法
1. 当主体是大面积的深颜色的物体时,摄像机误认为画面亮度 不够,会开大光圈,结果导致主体的过亮。这时,需调整为 手动光圈,并手动降低光圈值。
7
掌中宝握持姿势
◦ 型家用摄像机(掌中宝)体积小巧因此其握持方式比较灵 活。常用有一下几种
1. 用右手握好便携式摄像机,肘部轻抵身体。 2. 左手从下方托住机身,稳妥地拿好摄像机。 3. 双脚分开与肩同宽,稳定身体站好。 4. 拍摄时同时留意拍摄对象和摄像机的画面。 5. 用左手托住液晶显示屏也能够稳定便携式摄像机。
16
手动设定光圈值
2. 采用折中法来确定最佳的光圈值。例如:拍摄一个物体 到另一个物体的摇镜头时,以自动光圈挡测出起幅画面 光圈值是f4,落幅画面光圈值是f8,这时折中两个数值, 选定f5.6的光圈值,并使用手控光来拍摄。
17
手动设定光圈值
3. 以落幅画面为主来确定光圈值。在许多连续画面中,大 多数时候落幅画面才是要表现的重点,这时,就应以落 幅画面来测定光圈值,然后换为手动光圈挡定好光圈值 再拍摄。例如:拍摄演唱会,从观众全景推向舞台中心 的演员时,就应以舞台上的人物脸部亮度来确定光圈 值。
2. 当主体为大面积的浅颜色时,摄像机误认为画面过亮,会缩 小光圈,结果导致主体亮度不足。这时,需调整为手动光圈, 并手动增加光圈值。
3. 当主体处在大面积深色背景前时,摄像机也会误认为亮度不 足。
4. 当主体处在大面积浅色背景前时,摄像机误认为亮度过度。
15

摄像机操作流程及注意要点

摄像机操作流程及注意要点

摄像机操作流程及注意要点
摄像机操作流程
1. 打开摄像机电源:确保摄像机连接好电源适配器,按下电源
按钮,等待摄像机启动。

2. 调整焦距和视角:根据拍摄需求,旋转摄像机镜头上的焦距
环来调整焦距,移动摄像机支架来改变拍摄角度和视角。

3. 设置摄像模式:根据不同场景需求,选择合适的摄像模式如
自动模式、手动模式或场景模式。

4. 调整摄像参数:根据拍摄环境,调整摄像机的曝光、白平衡、对焦、ISO等参数,以获得最佳的画面效果。

5. 确定拍摄对象:通过摄像机取景器或液晶屏幕,确认拍摄对
象的位置和姿态。

6. 开始拍摄:按下快门按钮开始录制或拍摄,保持稳定并跟随
拍摄对象的移动,避免晃动和抖动。

7. 停止拍摄:按下停止按钮结束录制或拍摄。

摄像机操作注意要点
1. 熟悉摄像机功能:在使用摄像机前,仔细阅读用户手册,了解摄像机的各项功能及操作方法。

2. 总是保持稳定:在拍摄过程中,尽量使用三脚架或稳定支架来保持摄像机的稳定,避免画面晃动。

3. 注意光线条件:根据实际光线情况,调整摄像机的曝光和白平衡参数,确保画面亮度和色彩准确。

4. 关注音频录制:如果需要录制音频,请接入适当的麦克风,并注意录音环境的噪音情况。

5. 注意拍摄角度:尝试不同的拍摄角度和构图方式,提高画面的吸引力和艺术性。

6. 随时备用电池:如果需要长时间的拍摄,准备备用电池以防电量不足。

7. 定期清洁镜头:使用专业的清洁工具和方法定期清洁摄像机镜头,确保画面清晰无污点。

以上是摄像机操作流程及注意要点,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如有任何问题,请随时咨询。

摄像机基本操作

摄像机基本操作

AUTO KNEE功能:
当拍摄背景相对非常明亮的人或风景时,背景将
白化,背景上的建筑物将很模糊。如果此时激活 KNEE功能:
当拍摄背景相对非常明亮的人或风景时,背景将
白化,背景上的建筑物将很模糊。如果此时激活AUTO
KNEE功能,背景将清楚再现。在下列情况拍摄时,此
整理课件
二、摄像机机身上的常用按键
① POWER开关
此开关打开ON或关闭OFF电源
②VTR STBY/SAVE(磁带保护)开关
录像机单元设为录制暂停模式时,录制暂停,此开关 切换供电模式。
STBY:在此模式下按VTR START键,录制立即开始。 SAVE:这是磁带保护模式,带鼓停在半截状态。此位
⑨POWER/WARNING灯 正常录制,此灯为绿色;报警时,变为
红灯闪烁,警告用户有故障。
整理课件
⑩SPEAKER 通过此扬声器监听声音。 ⑾MODE CHECK 此键使摄像机控制开关的设置模式可在取景器
上检查。 ⑿QUICK FOCUS 此键支持被摄对象聚焦。按下此键,镜头光圈
1) 光学变焦是摄像的基本变焦手段,它分 为电动变焦、手动变焦两种。
2) 数字变焦,通过数字电路的方法,将镜 头的图像信号进行处理,实现一定的倍率, 得到类似变焦的画面效整理课果件 。
④聚焦环(手动)
聚焦的作用是保证拍摄画面上的景物 清晰。摄像机上的焦距有自动聚焦和手 动聚焦两种模式。
⑤ RET回放按钮。
摄像机出厂时一般默认为1/50秒。
整理课件
摄像机镜头:
整理课件
起幅 落幅
③变焦环
电动变焦按键:


T是前推

W是后拉
整起 理幅 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摄像机的操作使用要使摄像机在一次节目的拍摄过程中保持连续顺利的工作状态,就需要进行摄前的充分准备以及对摄像机进行一系列的调整工作。

1、摄前准备(1)电源和磁带决定好需要的电源、磁带的类型,并且要带足,避免因电力或磁带的不足而停机。

(2)话筒不同场合情况使用不同类型的话筒,在摄前一定要事先作好准备。

同时要注意话筒所用电池的容量。

(3)摄像机电缆传统摄像机与便携录像机之间的连接线是多芯电缆,外出拍摄时要带上这根电缆,一体机则没有这个问题。

而如果需要在外景地通过监视器播放已拍镜头,就要带好需要的音频线等。

(4)三脚架如果要求画面的稳定性较高,一定要带上三脚架。

(5)彩色监视器随时监视拍摄的画面质量,看是否符合要求。

(6)照明设备要了解拍摄现场的情况,节目内容是否需要灯光的照明,从而事先准备好照明设备,电源转接头和有关工具等。

2、摄像调整(1)拍摄准备电池、磁带、开机预热;找好拍摄机位,固定好摄像机,最好将摄像机置于三脚架上进行调整,接好摄像机与外围设备的连线,插好电源,放好电池,使摄像机预热,并放置磁带。

(2)选择滤色镜(档)旋转滤光镜转盘,选择适合拍摄环境中光源色温的滤光镜档数。

A.应根据具体的色温情况选择1、2、3、4号等等滤光镜。

如1号用于室内以卤钨灯作光源的场合,3号适用于室外日光下或阴天等。

B. IN DOOR /OUT DOOR / AUTO是家用摄像机特别的色温选择档次指示。

按照是室内3200K照明还是室外5600-6800K照明来选择相应档位,如选自动档,则可以对色温进行大致的调整,以保证拍摄过程中色温的变化不至于太大而影响图像色彩的协调。

(3)调整光圈----正确曝光光圈的正确调整对整个图像的亮度、对比度、视频电平的幅度等指标影响很大,所以在每个镜头的拍摄前都应注意。

在拍摄前首先要调整监视器显示标准,再确定摄像机的最佳光圈指数。

调整光圈时应边从寻像器或监视器中监看图像,边逐步增大光圈,直到图像中最明亮的部分呈现出“层次”时为合适好。

实拍时,可以利用寻像器,先调彩条的黑白对比度,通过经验加以判断加上颜色。

同时也可以通过斑纹提示(ZEBRA)来调整光圈的大小,即如果在寻像器中中可看到图像中亮的部分会呈现出斑纹(0.6V左右),则可根据斑纹出现的条件来决定光圈的大小。

光圈调节的操作方法可分为手动、自动和即时自动。

自动光圈使用起来非常方便,无论什么样的场景,自动光圈都能保持合适的进光量,得到规定的输出信号强度。

拍摄运动镜头时,变化的景物会使图像亮度发生变化,即时自动光圈的使用就可以省掉不少调整的麻烦。

但由于自动光圈是根据图像的平均亮度来确定光圈值,所以也会存在问题,例如我们希望通过画面的亮暗来表现白天与傍晚的特定情景,自动光圈却得到的是同样的输出电平。

所以在光圈的调整时,建议先使用自动光圈测出光圈值,然后再换手动的,改变半档或一档光圈使用。

(4)电子调节:电子调节可包含增大增益、加大超级增益以及采用电子快门。

A.增大增益(Gain): 在增益增大的同时噪声也加大,一般来说拍摄时增益设置在0dB处,只有在灯光不足的情况下,才考虑加大增益,一般也只用到6dB或9dB档。

B.超级增益(Hyper-Gain):超级增益只在低照度的情况下使用。

如18dB这档已使图像上的噪声点明显可见了,对于技术要求较高的电视片来说是不合适的,除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并在万不得已时才使用,一般均不采用。

C.加电子快门(Shutter):电子快门的作用是:在拍摄快速运动物体时可以提升动态分解力。

一般需要在强光下才能使用电子快门。

总之,电子快门的特点是可将强光下运动画面拍摄得清晰;在曝光正确条件下,可起到加大光圈的作用;在拍计算机屏幕时可以消除黑白滚条等。

(5)高亮背景调节通过高亮背景调节,用电子方式衰减高亮信号的过亮部分的量,以增加可分辨的灰度层次,则过亮部分就可被限幅(过曝光所致)。

(6)调整黑白平衡因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角度下,色温条件是不同的,为了保证色彩的一致性,必须进行黑白平衡的调整。

白平衡调整可以通过光学粗调、电子细调、自动跟踪来达到色温的调整正确;黑平衡调整可以使在暗处时色温也不变。

它一般是通过自动方式来调整的;一周调整一次即可。

黑白平衡调整的次序一般为:白平衡——黑平衡——白平衡。

自动白、黑平衡的数据可以记忆,在拍摄条件不变、两次拍摄间隔不长的情况下,可以不再调整白、黑平衡。

(7)聚焦调整聚焦的调整包括前聚焦和后聚焦的调整。

为了使摄像机镜头在变焦过程中,无论是长焦还是短焦状态都能得到清晰的图像,需要对镜头的焦点进行适时聚焦调整。

由于前后聚焦的调整会互相影响,所以一旦进行前后聚焦的调整时,应对前、后聚焦反复调整2—3次,以确保推镜头到最长焦距时图像被调清晰后,拉镜头到人和位置的全远景时所摄图像仍然是清晰的。

(8)总黑台阶电平(Master Pedestal)调整部分摄像机的总黑台阶电平的调整是靠旋转电位器的旋钮的,而带有字符发生器的摄像机一般是利用产生字符的按钮来进行。

摄像机控制器上一般都设置总黑电平的旋钮,调整时也应边看波形监视器边调整。

总黑电平调好后保持不动,不必每次拍摄都调整。

(9)高亮背景调节通过高亮背景调节,用电子方式衰减高亮信号的过亮部分的量,以增加可分辨的灰度层次,则过亮部分就可被限幅(过曝光所致)。

(10)同步锁相调整(H,V,fs)同步锁相调整包括行同步相位的调整和彩色副载波相位的调整,只有在两台以上的摄像机同时拍摄,并且需在特技台对其中两个信号进行特技转换时,才会涉及调整摄像机的同步锁相问题。

(11)其他调整电缆补偿( Cable Compensation ) —利用有高频提升特性的放大器使信号恢复原样。

因为信号在长距离传输时,电缆中的分布电容和分布电感对信号具有高频衰减的特性,若不作补偿,则高频信号损失,图象清晰度就下降如拖尾、色饱和度变差等。

3、摄像机操作要领为了利用摄像机拍出更好的画面,摄像人员必须掌握最基本的操作要领,有如下几条:(1)稳电视图像的不稳定、晃动,将会使观众产生一种不安定的心理,并易使眼睛疲劳。

在拍摄时应尽可能的使用三脚架,在没有三脚架或无法利用三脚架的情况下,利用手持、肩扛便携式摄像机进行拍摄。

要注意持机技术,可利用身旁的一些依靠物做为辅助支撑,以使所拍画面稳定。

肩扛时要正对被摄物,两脚自然分开与肩同宽,身体挺直站立,重心落在两脚中间;右肩扛住摄像机身,右手把在扶手上,并操作电动变焦以及录像机的启停,右肘放在胸前,作为摄像机的一个支撑点。

左手放在聚焦环上,进行焦点调节。

右眼贴在寻像器遮光罩上,通过放大镜观看寻像器中的被摄图像,这时脸部也是使摄像机稳定的一个重要支撑点。

在录制时,呼吸会影响到画面的稳定,故在拍摄时要学会运气。

(2)清摄像机拍出的画面应该是清晰的,不能模糊不清。

为了保证画面的清晰,首先就要保证摄像机镜头清洁;其次在调整聚焦时,最好要把镜头推到焦距最长的位置,调整聚焦环使图像清晰。

无论是拍摄远处还是近处的物体,都要先把镜头推到焦距最长的位置再开始调整,因为这时的景深短,调出的焦点准确,然后再拉到所需的合适的焦距位置进行拍摄。

当被摄体沿纵深运动时,为保持物体始终清晰,一是随着被摄物体的移动相应地不断调整镜头聚焦;二是按照加大景深的办法做一些调整,例如缩短焦距、加大物距、减小光圈等;三是采用跟摄,始终保持摄像机和被摄物之间的距离不变。

(3)准摄像机要准确地重现被摄景物的真实色彩,准确地摄取一定的景物范围,通过画面构图准确地向观众表达出所要阐述的内容。

要避免由于画面的不准而造成观众对画面的含糊印象,甚至不清楚画面要表达的意思。

(4)匀无论是推、拉、摇、移,都会对观众的某种心理进行诱导,若是运动过程不够流畅,速度不匀,忽快忽慢,就会产生不协调感,所以在拍摄画面时要保证运动的流畅和协调性。

可以利用镜头上的电动装置以及带有阻尼的三脚架、云台、移动车等,来形成运动的匀速变化。

(5)暂停时间不能过长为了保护磁头和磁带,不应使录像机处于长时间暂停状态。

目前许多录像机已经按上自动保护装置,暂停时间超过8分钟会自动使磁带松弛与磁头脱开。

但我们还是应该尽可能缩短暂停的时间。

4、拍摄注意点(1)多录5秒因为录像机从停到磁带以正常速度运转有一个速度伺服过程,这一过程录制的图像,信号是不稳定的。

在进行后期电子编辑时,编辑系统要求素材录像带上每一镜头的图像之前必须有至少5秒钟连续的信号,以便作为编辑录像机间同步锁相的参考。

(2)避免“拉风箱”这种前后多次推拉或左右来回摇摄像机的运动会给观众造成一种内容重复、多余的感觉,也使观众看了发晕,与日常观察事物的经验很不相符,所以在拍摄中应当避免。

(3)平通过寻像器看到的景物、图形应该横平竖直,即景物中的水平线应与荧光屏横边框相平行,垂直线与竖边框相平行。

如果这些线歪斜,会使观众产生某些错觉。

要使拍摄的图像不歪斜,关键是把摄像机下面的三脚架及云台摆好放平。

若三脚架或云台上有水平仪,则可以根据水平仪来调整摄像机的平正。

若无水平仪,则应利用寻像器中的图像,看其是否与寻像器荧光屏的边框相平行。

(4)录前预练与预演提倡在拍摄时要多演练几遍再录制,这样可以避免因多余录制的画面不能用而导致磁带的浪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