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三年级巧算、速算
三年级上册数学速算与巧算

三年级上册数学速算与巧算三年级上册数学速算与巧算一、加法中的巧算1.什么叫“补数”?补数”是指两个数相加,若能恰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整万等,就把其中的一个数叫做另一个数的“补数”。
例如:1+9=10,3+7=10,2+8=10,4+6=10,5+5=10.另外,对于一个较大的数,可以通过“凑数”的方法来快速计算出它的“补数”,即从最高位凑起,使各位数字相加得9,到最后个位数字相加得10.2.互补数先加。
利用“补数”巧算加法,通常称为“凑整法”。
其中一种方法是先将互为“补数”的数先加起来。
例如:36+87+64,99+136+101,1361+972+639+28.3.拆出补数来先加。
另一种方法是拆出补数,先加补数,再加剩下的数。
例如:188+873,548+996,9889+203.4.竖式运算中互补数先加。
在竖式运算中,也可以先将互为“补数”的数先加起来。
二、减法中的巧算1.把几个互为“补数”的减数先加起来,再从被减数中减去。
例如:300-73-27,1000-90-80-20-10.2.先减去那些与被减数有相同尾数的减数。
例如:4723-(723+189),2356-159-256.3.利用“补数”把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等的数先变整,再运算(注意要将多加的数再减去,将多减的数再加上)。
例如:506-397,323-189,467+997,987-178-222-390.三、加减混合式的巧算1.去括号和添括号的法则在只有加减运算的算式里,如果括号前面是“+”号,则不论去掉括号或添上括号,括号里面的运算符号都不变;如果括号前面是“-”号,则不论去掉括号或添上括号,括号里面的运算符号都要改变,“+”变“-”,“-”变“+”。
例如:100+(10+20+30),100-(10+20+30),100-(30-10)。
2.计算加减混合式的算式。
例如:100+10+20+30,100-10-20-30.2.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在一个算式中,如果有几个数或变量的指数相同,那么它们就是同类项,可以合并。
三年级数学各种算法速算技巧附练习题

三年级数学各种算法速算技巧附练习题三年级数学各种算法速算技巧1.乘法速算一、乘数的个位与被乘数相加,得数为前积,乘数的个位与被乘数的个位相乘,得数为后积,满十前一。
例:15×1715 + 7 = 225 × 7 = 35---------------255即15×17 = 255解释:15×17= 15 ×(10 + 7)= 15 × 10 + 15 × 7= 150 + (10 + 5)× 7= 150 + 70 + 5 × 7= (150 + 70)+(5 × 7)为了提高速度,熟练以后可以直接用“15 + 7”,而不用“150 + 70”。
例:17 × 1917 + 9 = 267 × 9 = 63即260 + 63 = 3232.个位是1的两位数相乘方法:十位与十位相乘,得数为前积,十位与十位相加,得数接着写,满十进一,在最后添上1。
例:51 × 3150 × 30 = 150050 + 30 = 80------------------1580因为1 × 1 = 1 ,所以后一位一定是1,在得数的后面添上1,即1581。
数字“0”在不熟练的时候作为助记符,熟练后就可以不使用了。
例:81 × 9180 × 90 = 720080 + 90 = 170------------------7370------------------7371原理大家自己理解就可以了。
3.十位相同个位不同的两位数相乘被乘数加上乘数个位,和与十位数整数相乘,积作为前积,个位数与个位数相乘作为后积加上去。
例:43 × 46(43 + 6)× 40 = 19603 × 6 = 18----------------------1978例:89 × 87(89 + 7)× 80 = 76809 × 7 = 63----------------------7743同个位不同的两位数相乘4.首位相同,两尾数和等于10的两位数相乘十位数加1,得出的和与十位数相乘,得数为前积,个位数相乘,得数为后积,没有十位用0补。
小学三年级数学:乘、除法速算巧算精要+专项练习!孩子练题需要它

小学三年级数学:乘、除法速算巧算精要+专项练习一、乘法凑整思想核心:先把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几个乘数结合在一起,最后再与前面的数相乘,使得运算简便。
理论依据:乘法交换率:a×b=b×a乘法结合率:(a×b) ×c=a×(b×c)乘法分配率:(a+b) ×c=a×c+b×c积不变规律:a×b=(a×c) ×(b÷c)=(a÷c) ×(b×c)二、乘、除法混合运算的性质⑴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乘(或除)以同一个非零数,其商不变。
⑵在连除时,可以交换除数的位置,商不变。
⑶在乘、除混合运算中,被乘数、乘数或除数可以连同运算符号一起交换位置(即带着符号搬家)。
⑷在乘、除混合运算中,去掉或添加括号的规则去括号情形:①括号前是“×”时,去括号后,括号内的乘、除符号不变。
②括号前是“÷”时,去括号后,括号内的“×”变为“÷”,“÷”变为“×”。
添加括号情形:加括号时,括号前是“×”时,原符号不变;括号前是“÷”时,原符号“×”变为“÷”,“÷”变为“×”。
竖式计算25×38= 98×87= 52×39= 92×68=46×59= 17×75= 19×53= 75×18=99×45= 93×39= 65×19= 93×35=33×16= 69×42= 26×76= 68×88=42×59= 84×93= 44×64= 15×95=68×69= 83×29= 32×75 76×92=39×69= 74×64= 73×76= 48×54=35×74= 29×29= 24×18= 96×18=22×56= 55×57= 32×95= 68×19=66×43= 74×38= 98×48= 98×32=29×57= 33×94= 14×49= 83×29=53×93= 85×74= 96×22= 98×26=竖式计算,有☆的验算。
小学数学三年级巧算、速算

乘除法中的速算、巧算一、1、一个数与10、100、1000……相乘,就是往这个数后面加0、00、000……2、巧算一个数与99相乘,99×1=99 99×2=198 99×8=792通过观察发现一个数与99相乘就是在这个数后面加上00,然后减去此数,即可99×1=100—1=99 99×2=200—2=198 99×8=800—8=7923、通过以上规律,那么一个数与999相乘呢?999×2=2000—2=1998 999×8=8000—8=7992二、巧算两位数与11的乘积。
12×11=132 35×11=385 47×11=517 69×11=759观察上面每一组题,发现俩位数与11相乘,只要把这个俩位数拉开,个位数字做积的个位,十位数字做积的百位;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相加的和做积的十位,如果满十的话要向百位进一。
概括为口诀:俩边一拉,中间相加。
三、1、巧算三位数与11相乘。
432×11=4752 168×11=1848口诀:俩边一拉,中间俩加。
注意哦,也是要满十进一的。
2、巧算俩位数与101相乘。
101×45=4545 101×67=6767规律就是积把这个俩位数连续写俩遍。
那么三位数与1001相乘呢?1001×782=782782 自己总结规律四、例题:根据37×3=111,简算下面各题。
37×9=37×3×3=33337×12=37×3×4=44437×33=37×3×11=122137×36=37×3×12=1332五、41×49=?【详解】相乘的两个数都是两位数,且十位上的数字相同,个位上的数字之和正好是10,这就可以运用"头同尾合十"的巧算法进行简便计算。
三年级速算与巧算

学科培优数学速算与巧算知识定位本讲知识点属于计算板块的部分,难度并不大。
要求学生熟记加减法运算规则和运算律,并在计算中运用凑整的技巧。
重点难点:找出题目中可以进行“凑整”的数。
利用运算律或者公式调整运算顺序。
考点:做复杂、多个数的连加计算时,利用运算律或者公式,尽量避免进位。
适当调整运算顺序。
知识梳理一、巧算的几种方法:分组凑整法:就是将算式中的数分成若干组,使每组的运算结果都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再将各组的结果求和(差)加补凑整法1、移位凑整法:先把加在一起为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相加,然后再与其它的数相加。
2、借数凑整法:有些算式中直接凑整不明显,这时可“借数”或“拆数”凑整。
其他类型的巧算二、基本运算律及公式:两个运算律:一、加法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他们的和不变。
即:a+b=b+a其中a,b各表示任意一数.例如,7+8=8+7=15.总结:多个数相加,任意交换相加的次序,其和不变.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与第一个数相加,他们的和不变。
即:a+b+c=(a+b)+c=a+(b+c)其中a,b,c各表示任意一数.例如,5+6+8=(5+6)+8=5+(6+8).总结:多个数相加,也可以把其中的任意两个数或者多个数相加,其和不变。
二、减法在连减或者加减混合运算中,如果算式中没有括号,那么计算时要带数字前面的运算符号“搬家”.例如:a-b-c=a-c-b,a-b+c=a +c-b,其中a,b,c各表示一个数.在加减法混合运算中,去括号时:如果括号前面是“+”号,那么去掉括号后,括号内的数的运算符号不变;如果括号前面是“-”号,那么去掉括号后,括号内的数的运算符号“+”变为“-”,“-”变为“+”.如:a+(b-c)=a+b-ca-(b+c)=a-b-ca-(b-c)=a-b+c在加、减法混合运算中,添括号时:如果添加的括号前面是“+”,那么括号内的数的原运算符号不变;如果添加的括号前面是“-”,那么括号内的数的原运算符号“+”变为“-”,“-”变为“+”。
(完整)三年级乘除法速算巧算

一、乘法中的巧算1.两数的乘积是整十、整百、整千的,要先乘.为此,要牢记下面这三个特殊的等式:5×2=1025×4=100125×8=1000例1计算①123×4×25②125×2×8×25×5×4解:①式=123×(4×25)=123×100=12300②式=(125×8)×(25×4)×(5×2)=1000×100×10=10000002.分解因数,凑整先乘。
例2计算①24×25②56×125③125×5×32×5解:①式=6×(4×25)=6×100=600②式=7×8×125=7×(8×125)=7×1000=7000③式=125×5×4×8×5=(125×8)×(5×5×4)=1000×100=1000003.应用乘法分配律。
例3计算①175×34+175×66②67×12+67×35+67×52+6解:①式=175×(34+66)=175×100=17500②式=67×(12+35+52+1)=67×100=6700(原式中最后一项67可看成67×1)例4计算①123×101②123×99解:①式=123×(100+1)=123×100+123=12300+123=12423②式=123×(100-1)=12300-123=121774.几种特殊因数的巧算。
(完整版)小学数学三年级速算与巧算技巧

(完整版)小学数学三年级速算与巧算技巧第一讲:速算与巧算关键培养孩子的思维习惯:遇到计算题先观察,再思考,然后选择适合的速算方法!所谓“一看”“二想”“三选择”一、分组法适用于有一定规律的加减混合运算,通过加减重新组合,将原有计算转变为较小数或相同数的计算,从而简便计算过程。
观察:1、数字有一定规律2、符号有一定规律方法:看符号,找周期。
根据符号的规律划分周期,进行分组计算。
切记不要忘了第一个数的符号!1、简单分组例:10 -9 +8 -7 +6 -5 +4 -3 +2 -1+-+-+-+-+-(符号周期为+、-,两个数为一组)则原式=(10-9)+(8-7)+(6-5)+(4-3)+(2-1)=1+1+1+1+1=52、分组有剩余例:20 + 19 –18 + 17 –16 + 15 –14 + 13 –12 + 11 –10++-+-+-+-+-(符号周期为+、-,两个数一组,但第一个数多余出来了)则原式=20 +(19-18)+(17-16)+(15-14)+(13-12)+(11-10)=20+1+1+1+1+1=253、复杂分组例:48 + 47 - 46 -45 + 44 + 43 –42 –41 + 40 + 39 –38 –37 + 36 ++--++--++--+(符号周期为+、+、-,-,四个数一组)则原式=(48 + 47 - 46 -45)+(44 + 43 –42 –41)+(40 + 39 –38 –37)+ 36 =4+4+4+36=48例:15 + 14 –13 + 12 + 11 –10 + 9 + 8 –7 + 6 + 5 –4 + 3 + 2 - 1++-++-++-++-++-(符号周期为+、+、-,三个数一组)则原式=(15 + 14–13)+(12 + 11–10)+(9 + 8–7)+(6 + 5 –4)+(3 + 2–1)=16+13+10+7+4 (这里提醒孩子也要善于观察,每组后两个数先做运算得1,再加第一个数比较简便)=(16+4)+(13+7)+10=20+20+10=504、重新分组(即符号或数字的规律不好用,需要观察重新“排队”分组)例:1-2+3-4+5-6+7-8+9-10+11经观察,数字和符号都是有规律的,可是按照(1-2)+(3-4)……这样分组的话,每个括号里都不够减。
小学三年级数学奥数知识点速算与巧算

1.快速计算乘法口诀表在小学三年级,学生已经开始学习乘法口诀表。
熟练掌握乘法口诀表是进行速算和巧算的基础。
学生应该掌握1乘以任意数等于该数本身,以及0乘以任意数等于0的原则。
另外,在计算乘法的过程中,还可以利用一些巧妙的方法,如利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简化计算的步骤。
2.快速计算除法在小学三年级,学生已经开始学习除法运算。
为了进行快速计算除法,学生需要熟悉乘法和除法之间的关系。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将除法问题转化为乘法问题来进行计算。
另外,学生还需要熟悉常见的除法口诀,如9除以任意数的口诀。
3.快速计算加法与减法在小学三年级,学生已经开始学习加法和减法运算。
为了进行速算和巧算,学生可以借助一些技巧。
例如,学生可以利用补数进行计算,将加法问题转化为减法问题或将减法问题转化为加法问题。
另外,在计算的过程中,学生还可以利用进位和借位的方法简化计算的步骤。
4.快速计算小数在小学三年级,学生已经开始学习小数的运算。
为了进行快速计算小数,学生需要熟悉小数的基本概念,如小数点的意义和小数的大小比较。
另外,在计算小数的过程中,学生还可以利用近似计算和适当舍入的方法简化计算的步骤。
5.快速计算整数问题在小学三年级,学生已经开始学习整数的运算。
为了进行速算和巧算,学生需要熟悉整数的基本概念,如正数、负数和零的概念。
另外,在计算整数的过程中,学生还可以利用相反数的概念简化计算的步骤。
6.快速计算组合问题在小学三年级,学生已经开始学习组合的概念。
为了进行快速计算组合问题,学生需要熟悉排列组合的基本原理,如乘法原理和加法原理。
另外,在计算组合的过程中,学生还可以利用化简问题和分类讨论的方法简化计算的步骤。
7.快速计算面积和周长问题在小学三年级,学生已经开始学习面积和周长的计算。
为了进行速算和巧算,学生需要熟悉面积和周长的基本公式,如长方形的面积和周长的计算公式。
另外,在计算面积和周长的过程中,学生还可以利用化简问题和近似计算的方法简化计算的步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乘除法中的速算、巧算
一、
1、一个数与10、100、1000……相乘,就是往这个数后面加0、00、000……
2、巧算一个数与99相乘,99×1=99 99×2=198 99×8=792
通过观察发现一个数与99相乘就是在这个数后面加上00,然后减去此数,即可
99×1=100—1=99 99×2=200—2=198 99×8=800—8=792
3、通过以上规律,那么一个数与999相乘呢?
999×2=2000—2=1998 999×8=8000—8=7992
二、
巧算两位数与11的乘积。
12×11=132 35×11=385 47×11=517 69×11=759
观察上面每一组题,发现俩位数与11相乘,只要把这个俩位数拉开,个位数字做积的个位,十位数字做积的百位;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相加的和做积的十位,如果满十的话要向百位进一。
概括为口诀:俩边一拉,中间相加。
三、
1、巧算三位数与11相乘。
432×11=4752 168×11=1848
口诀:俩边一拉,中间俩加。
注意哦,也是要满十进一的。
2、巧算俩位数与101相乘。
101×45=4545 101×67=6767
规律就是积把这个俩位数连续写俩遍。
那么三位数与1001相乘呢?
1001×782=782782 自己总结规律
四、
例题:根据37×3=111,简算下面各题。
37×9=37×3×3=333
37×12=37×3×4=444
37×33=37×3×11=1221
37×36=37×3×12=1332
五、
41×49=?
【详解】相乘的两个数都是两位数,且十位上的数字相同,个位上的数字之和正好是10,这就可以运用"头同尾合十"的巧算法进行简便计算。
"头同尾合十"的巧算方法是:用十位上的数字乘十位上的数字加1的积,再乘100,最后加上个位上2个数字的乘积。
41×49,先用(4+1)×4=20,将20作为积的前两位数字,再用1×9=9,可以发现末位
数字相乘的积是一位数,那就在9的前面补一个0,作为积的后两位数字。
这样答案很简单的就求出了,即41×49=(4+1)×4×100+1×9=2009。
六、五位数字中各位数字之和为42,且能被4整除的数有_______个。
五位数字之和为42,则这个五位数中至少有2个9,至多有4个9.若有2个9,则另3个数字只能全为8,其中能被4整除的数必须末两位数是4的倍数,因此这样的五位数只有3个。
若有3个9,则另两个数字之和为15,只能为8和7,但这种情况下,不能被4整除。
若有4个9,则另一个数只能为6,因此能被4整除的数只有1个。
综合上述情况可知,满足条件的五位数共4个。
巧算:
:
①506-397 ②323-189 ③467+997 ④987-178-222-390
解答:
①=500+6-400+3(把多减的3再加上)=109
②式=323-200+11(把多减的11再加上)
=123+11=134
③式=467+1000-3(把多加的3再减去)
=1464
④式=987-(178+222)-390=987-400-400+10=197
①188+873 ②548+996 ③9898+203
解答:①式=(188+12)+(873-12)(熟练之后,此步可略)
=200+861=1061
②式=(548-4)+(996+4)
=544+1000=1544
③式=(9898+102)+(203-102)
=10000+101=10101
①300-73-27 ②1000-90-80-20-10
解答:①式= 300-(73+27)
=300-100=200
②式=1000-(90+80+20+10)
=1000-200=800
5869-457-243 原式=5869-(457+243)=5869-700=5169
(46+56)×(172÷4)+14
解答:原式=102×43+14=(100+2)×43+14=4300+86+14=4300+100=4400。
速算与巧算一个重要技巧是凑整,包括通过加减一个数凑成整十整百。
特别要注意末尾能凑成10的数字。
一只蜘蛛八条腿,一只蜻蜒有六条腿、二对翅膀,蝉有六条腿和一对翅膀。
现有这三种小昆虫共18只,共有118条腿和20对翅膀,问每种小昆虫各有几只?
解答:这个问题比前几个问题要复杂一些。
但仔细考虑,发现蜻蜓和蝉的腿条数都是6,因此可从腿的条数入手。
假设18只全是蜘蛛,那么共有8×18=144(条)腿。
但实际上只有118条,两者相差144-118=26(条),产生差异的原因是6条腿的蜻蜒和蝉都作为8条腿的蜘蛛了,每一只相差2条腿。
被当作蜘蛛的蜻蜒和蝉共有26÷2=13(只)。
因此,蜘蛛有18-13=5(只)。
再假设13只昆虫都是蜻蜒,应有13×2=26(对)翅膀,与实际翅膀数相差26-20=6(对),每把一只蝉当一只蜻蜒,翅膀数就增加1对,所以蝉的只数是6÷1=6(只),蜻蜓数是13-6=7(只)。
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会努力把内容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