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自然地理概况

合集下载

沈阳市自然资源

沈阳市自然资源

沈阳市自然资源
沈阳市是中国东北的重要城市,也是辽宁省的省会。

沈阳市位于辽宁省中部,是
一座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城市。

沈阳市自然资源丰富,包括水资源、森林资源、矿
产资源等。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介绍沈阳市的自然资源。

水资源:沈阳市位于辽河流域,拥有丰富的水资源。

辽宁省的辽河、滦河、大凌
河等重要河流流经沈阳市。

这些河流为沈阳市提供了丰富的生活用水和灌溉水源,也
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森林资源:沈阳市的森林覆盖率较高,拥有大片的森林资源。

森林资源不仅为城
市增添了绿色,还提供了重要的生态功能。

沈阳市的森林资源丰富多样,包括针叶林、阔叶林等,为城市的生态环境保护起到了关键作用。

矿产资源:沈阳市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铁矿石、石灰石等。


些矿产资源为沈阳市的工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原材料支持,促进了城市经济的繁荣。

同时,沈阳市也在不断加强对矿产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总的来说,沈阳市作为东北重要城市之一,其自然资源的丰富性为城市的发展提
供了有力支撑。

未来,沈阳市将继续加强自然资源保护,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
持续发展。

沈阳七上地理知识点

沈阳七上地理知识点

沈阳七上地理知识点沈阳是中国东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辽宁省的省会,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在地理教学中,沈阳的知识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1. 地理位置:沈阳位于中国东北地区的南部,辽宁省中部,地处辽河平原,东临鸭绿江,西接辽西走廊,南濒渤海,北靠松花江。

2. 地形地貌:沈阳的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

沈阳周边有长白山脉的余脉,如棋盘山等。

3. 气候特征:沈阳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春秋两季较短,昼夜温差较大。

4. 自然资源:沈阳地区资源丰富,主要有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以及丰富的森林和水资源。

5. 经济发展:沈阳是东北地区的工业基地,以重工业为主,包括机械制造、汽车制造、钢铁工业等。

近年来,沈阳也在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6. 交通运输:沈阳是中国东北地区的交通枢纽,拥有发达的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网络。

沈阳桃仙国际机场是东北地区重要的航空港。

7. 历史文化:沈阳历史悠久,曾是清朝的发祥地,拥有众多的文化遗产和历史遗迹,如沈阳故宫、北陵、东陵等。

8. 旅游资源:沈阳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除了历史文化遗产外,还有棋盘山风景区、沈阳植物园等自然景观,以及各种现代娱乐设施。

9. 生态环境:沈阳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实施了一系列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措施,如绿化城市、治理水污染等。

10. 城市规划:沈阳的城市规划注重可持续发展,合理布局工业区、商业区和居住区,同时注重城市绿化和公共设施建设。

通过上述知识点的介绍,学生可以对沈阳的地理特征、经济状况、文化背景等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我的家乡沈阳

我的家乡沈阳

国 际 交 往
我 的 大 学
大学设有24个学院

大学设有24个学院,即文学院、 历史学院、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经济学院、工 商管理学院、国际关系学院、亚 澳商学院、新华国际商学院、物 理学院、法学院、外国语学院、 广播影视学院、本山艺术学院、 化学院、数学院、环境学院、信 息学院、生命科学院、轻型产业 学院、药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继 续教育学院、人文科技学院和汉 语国际教育学院 。
当地特色


沈阳大秧歌 是明清时在继承唐代以来东北大秧歌传统 特色而形成的地方乡土艺术。开始时,是 少数民间闲散艺人在街头表演的谋生手段, 逐渐变成了节庆或庙会期间的娱乐活动。 特点:沈阳大秧歌,除继承了东北大秧歌 原有传统艺术风格外,已同辽南、辽西的 高跷艺术融为一体,形成了独有的粗扩、 豪放、火爆、热烈、欢快、强劲而自由的 艺术特色。 二人转 史称小秧歌、双玩艺、蹦蹦,又称过口、 双条边曲、风柳、春歌、半班戏、东北地 方戏等。表现形式为:一男一女,服饰鲜 艳,手拿扇子、手绢,边走边唱边舞,表 现一段故事,唱腔高亢粗犷,唱词诙谐风 趣。

国际交往 和 友好城市
日本札幌市、川崎市,意大利都灵市,美国 芝加哥市,德国杜塞尔多夫市,俄罗斯伊尔 库茨克市,菲律宾奎松市,墨西哥蒙特瑞市, 以色列拉玛特甘市,韩国城南市,喀麦隆雅 温得市,希腊塞萨洛尼基市,捷克俄斯特拉 法市,波兰卡托维兹市,中国广州市、厦门 市、吉林市。


我的家乡——沈阳
沈阳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南部, 辽宁省中部,以平原为主, 山地、丘陵集中在东南部, 辽河、浑河、秀水河等途经 境内。属温带半湿润大陆性 气候,受季风影响,降水集 中,温差较大,四季分明。
自然概况

气象地质水文

气象地质水文

自然条件气象沈阳市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南部,坐落在辽河平原与东部丘陵的衔接地带,是辽宁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东北最大的铁路、公路枢纽。

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22度25分09秒至123度48分24秒,北纬41度11分51秒至42度17分30秒。

沈阳地区属北温带半湿润的季风气候,同时受海洋、大陆性气流控制,其特征据沈阳气象站观测资料记载是冬寒夏热,春季干燥多风,秋季凉爽湿润。

春秋季短,冬夏季长。

据沈阳市1951年至2003年的观测资料统计和2003年以后的资料显示,沈阳地区多年平均风速3.2m/s,最大风速为29.7m/s,发生在4月份,风向为南西;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27.4mm,降水在年内各月分配很不均匀,其中7~8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50%左右;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420mm,4~9月份为最大,占全年蒸发量67.4%;年平均相对湿度63.1%,其中四月份平均相对湿度最小为52.0%,七、八月份平均相对湿度最大为78.0%;多年平均气温为7.9℃,最高气温为39.3℃,最低气温为-33.1℃;多年平均地温为8.6℃;结冰最早为10月19日,解冰最晚为5月7日;最大积雪深度为28cm,出现在2月份,冻结深度一般为120cm,最大冻结深度为148cm。

地形、地质、水文条件(1)地形和地貌:沈阳地区地貌上属于浑河冲洪积扇,地势平坦,市内最高处是东部的大东区,海拔65m,最低处是西部的铁西区,海拔36m,平均海拔约50m,地势由东向西缓慢倾斜。

地貌类型为浑河高漫滩及古河道。

(2)地质构成:根据钻探揭示,本项目勘察深度范围内的地层结构由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筑层(Q4ml)、第四系全新统浑河高漫滩及古河道冲积层(Q42al)、第四系全新统浑河新扇冲洪积层(Q41al+pl)、第四系上更新统浑河老扇冲洪积层(Q32al+pl)、第四系中更新统冰水沉积层(Q2pl+fgl)组成。

根据地层沉积特点,本次勘察在资料整理过程中,第一个数用①、③、④、⑤⑥按序分别代表上述不同时代成因的结构层,而第二个数代表亚层。

沈阳城市概况

沈阳城市概况

城市概况沈阳是辽宁省省会,是我国东北地区第一大城市和我国重工业基地,素有“东方鲁尔”的美誉。

沈阳市政治、军事、金融、外交机构林立,驻有沈阳军区、中国人民银行沈阳分行、民航东北管理局、东北电监会、沈阳铁路局、东北电网有限公司等中央直属机构,以及美、俄、朝、日、韩、法等六国总领事馆。

沈阳现辖十区一市三县,总面积13308平方公里,市区面积3830平方公里。

总人口1000余万人(包括外来和流动人口),市区人口600万人。

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为3073.9亿元人民币。

沈阳是闻名遐迩的历史文化名城。

因地处古沈水(浑河支流)之北而得名。

沈阳地区孕育了辽河流域的早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据对新乐遗址考证,在72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

从公元前229年设立侯城起,沈阳的建城史已近2300年。

沈阳素有“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城”之称。

1625年,清太祖攻下沈阳,杀了大量的当地人,并在建立的后金迁都于此,更名盛京。

1636年,皇太极在此改国号为“清”,因为在满语中,金与清属于同音,为了缓解与汉人的矛盾,更名为清王朝。

1644年,清军入关定都北京后,以盛京为陪都。

清初皇宫所在地:沈阳故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仅存的两个完整皇宫建筑群之一。

沈阳市是全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旅游资源丰富多彩。

名胜古迹有福陵、昭陵、新乐遗址博物馆、郑家洼子青铜短剑大墓、叶茂台辽墓、永安石桥等。

沈阳故宫是除北京故宫外我国仅存的一座皇宫建筑群,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极营造和使用的宫殿。

福陵和昭陵是闻名遐迩的“关外三陵”中的两个,是具有中国古代建筑特色和浓郁民族风格的帝王陵寝,福陵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和孝慈高皇后的陵墓;昭陵是清太宗皇太极和孝瑞文皇后的陵墓,而且是清入关前留下的三个陵寝中规模最大的一个。

新乐遗址是我国北方新石器时代较早的一处母系氏族公社聚居部落遗址,距今已有7200多年。

城市概况及总体规划简介(沈阳市

城市概况及总体规划简介(沈阳市

沈阳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沈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局二00三年四月一:自然地理条件 (1)1、地理位置 (1)2、人口分布 (1)二、历史沿革 (1)三:社会经济发展 (2)四、城市总体规划简介 (2)1.修订总规的重点是: (2)2.规划区范围: (2)3、规划期限: (2)4、城市发展目标: (3)5、城市性质: (3)6、城市规模: (3)7、城市用地功能布局 (3)8、城镇体系规划: (4)一:自然地理条件1、地理位置沈阳市位于中国东北地区的南部,辽宁省中北部,是辽宁省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是东北地区最大的中心城市和全国重要的工业城市。

市域范围在东经122°25′9″-123°48′24″、北纬41°11′51″-43°2′13″之间,东西长115公里,南北长205公里,总面积12980平方公里。

其中中心城区规划用地为1150平方公里,现状建成区面积248平方公里,人口376万。

2、人口分布全市下设九区、一市、三县,即和平、沈河、大东、皇姑、铁西、东陵、新城子、于洪、苏家屯区、新民市(县级市)和辽中、康平、法库县。

市域总人口688.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为438.3万人,占总人口的63.6%。

二、历史沿革沈阳历史悠久,新乐遗址的考古挖掘证明,早在七千多年前的新时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劳动、繁衍、生息,并创造了光辉灿烂的远古文化。

夏、商、周为古代斥候所(军事哨所),继汉代侯城之后,今沈阳地区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候城似乎在漫长历史长河中烟灭了。

唐末,当契丹势力进入辽东以后,辽政权建沈州,后被金攻占,最终在金兵与蒙古军的争斗中毁灭。

1266年元设沈州,是一座府城,以后升格为沈阳路。

沈阳路的治所就在今沈阳市原古城内。

1371年明军攻占沈阳路城。

1620年,后金(清)占领明中卫城,1625年,努尔哈赤建都沈阳,皇太极于1634年改沈阳为盛京。

1644年清政权迁入北京,盛京成为陪都,1657年又名奉天。

沈阳概况

沈阳概况

沈阳概况游客朋友们你们好!我是导游员李菲,非常欢迎您来到辽宁省省会城市—沈阳观光旅游。

沈阳是一座古老、神奇、丰腴而美丽的城市,位于我国最富饶的东北大平原南端,是东北亚的“龙睛”之地,是全省乃至东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全国重工业基地和东北地区最大的交通枢纽,沈阳是全国第四大城市,根据它的地理位置和地壳结构,有“不震之地”之称,堪称“风水宝地”。

全市面积1.3万平方公里,人口720万,地形主要以平原为主,风景秀丽的辉山、天柱山屏于东部,浑河斜贯市区南部,东部有煤都抚顺,南部煤铁之城本溪,西南部有钢都鞍山,北部有粮煤基地铁岭,轻纺及港口城市丹东,大连,营口也不超过400公里,相距甚近。

沈阳属温带半湿润气候,受季风影响,降水集中,温差较大,四季分明,春季温暖干燥,风沙多;夏季炎热,酷暑难耐;秋季宜人,秋高气爽;冬季寒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沈阳公路十分发达,地铁1、2号线正在建设之中。

沈阳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城市,全市有近39个民族,其中92%是汉族,各少数民族占8%,在各少数民族中,超过一万人的有满、朝鲜、回、锡伯和蒙古族。

沈阳可谓地灵人杰,沈阳新乐遗址静静地告诉我们,早在7000多年前,人类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古老的文明。

沈阳古时并不叫“沈阳”,战国时期燕国大将秦开打败东胡,在这里屯兵戌边,此地为燕地,名为“斥堠”;秦汉时期中国一统在此设置了“候城”,辽、金时代以“沈州”称著,元成吉思汉统一中国后,重建城部,改称“沈阳路”,因位于沈水浑河之北,水北为阳,故而得名“沈阳”。

公元1621年,努尔哈赤领兵攻占沈阳,于1625年迁都于此,皇太极继位后,1634年改称“盛京”。

清王朝迁都北京,盛京成为陪都,顺治14年,在留都置“奉天府”,1923年张作霖统治时期建为奉天市,1929年由张学良改为沈阳市的名称,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强行改沈阳市为奉天市,1945年抗战胜利后又恢复“沈阳市”的名称。

怎么样,“沈阳”这一名字由来不易,经历很曲折吧!沈阳是东北最早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优秀旅游城市,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旅游资源丰富,享有“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城”之称,有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沈阳故宫,昭陵和福陵等历史遗迹,有“张氏帅府”、“九一八纪念馆”为代表的中国近代史景观。

介绍沈阳地理位置

介绍沈阳地理位置

介绍沈阳地理位置沈阳位于中国东北地区,辽宁省的中部。

作为中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工业基地,沈阳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沈阳的地理位置,包括经纬度、辖区范围、与其他城市的邻近关系以及自然地理特点。

一、地理坐标和辖区范围:沈阳地理坐标为北纬41°38′,东经123°24′。

辖区面积为12,938 平方千米,是中国东北地区最大的城市之一。

二、与邻近城市的关系:2.1 与大连的邻近关系:沈阳与大连位于辽宁省,大连位于沈阳的东南方,两座城市之间有约400多公里的距离。

沈阳和大连都是重要的经济中心,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经济联系和交流往来。

两市之间有高速公路和铁路相连,方便人们的出行和物流运输。

2.2 与长春的邻近关系:沈阳与长春位于中国东北的吉林省,两座城市之间有约400多公里的距离。

沈阳和长春都是东北地区的重要城市,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

两市之间有高速公路和铁路相连,便利了人们的出行和贸易往来。

2.3 与鞍山的邻近关系:沈阳与鞍山位于辽宁省,两座城市之间有约120多公里的距离。

沈阳与鞍山都是辽宁省的重要城市,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经济联系和人员流动。

两市之间有高速公路和铁路相连,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和物流运输。

三、自然地理特点:3.1 地形地貌:沈阳地处山区和平原相交的区域,地形多为西北高、东南低的倾斜地势。

西北部是由长白山脉和张广才岭组成的山地,而东南部则是辽河平原。

沈阳市内还有多个河流和湖泊,如辽河、浑南湖等。

3.2 气候:沈阳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季温暖多风,秋季爽朗宜人。

气候条件适宜农业和工业的发展。

3.3 植被和动物资源:沈阳地区拥有丰富的植被和动物资源。

森林覆盖率较高,主要树种有松、杨、柳等。

动物方面,常见的有鸟类、野兔、狐狸等。

四、总结:沈阳地理位置独特,位于中国东北地区的中部,与大连、长春、鞍山等城市邻近。

其地形地貌多样,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植被覆盖,气候适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自然地理概况
沈阳市区位于辽宁省辽河平原中部。

在东经122度25分9秒至123度48分24秒,北纬41度11分51秒至43度2分13秒之间。

东临抚顺市,南与本溪市和辽阳市相辖,西与台安、黑山两县接壤,北与内蒙古自治区科左后旗相邻。

全区以平原为主,山地、丘陵集中在东北部。

全市海拔最高点447.2m,位于法库县庙台山;海拔最低点 5.3m,位于辽中县于家房镇。

地势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倾斜。

境内除有辽河、浑河、绕阳河、柳河等四条大型河流穿过外,还有四条中型河流和流域面积在100km2以上的18条小型河流流经本地区。

全市区辖新民市,辽中、康平、法库四个县(市),和平、沈河、皇姑、大东、铁西、五个城区及东陵、浑南、于洪、苏家屯、沈北五个郊区个区,总面积为12980km2,其中市区面积为303.6km2;总人口1002.6万,其中市区人口504.9万人.
1.1社会经济概况
沈阳市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辽宁省省会所在地,东北地区政治、文化、金融、交通、信息和旅游的中心,同时也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

在新中国经济建设中曾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近年来通过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招商引资和引进新技术的力度不断加大,使沈阳这个老工业基地焕发了青春,现已建起了工业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国际大都市,为沈阳地区经济的快速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而所辖的新民市、辽中、法库、康平县现有耕地面积748.68万亩,又是国家的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2009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4359.2亿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560元,农民人均收入9129元,人均GDP约9300美元,已接近发达国家人均水平。

沈阳还是东北地区最大的交通枢纽,已建成了现代交通网络。

高速公路四通八达,通往全省各市和北京、天津、长春、哈尔滨等地都可“朝发夕至”。

铁路有5条干线在此交汇并连接着8条支线,通向全国各地;同时也是国际联运通往朝鲜、俄罗斯的必经之路。

沈阳的航空是东北第一大的航空港,沈阳桃仙国际机场,航线连接着58个国内城市和韩国、日本、俄罗斯、德国、泰国、美国、法国、澳大利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是东北地区对外交往的门户。

1.3水文气象概况
沈阳地区属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

冬季严寒、干燥,夏季湿热、多雨,春秋两季气温变化迅速,春季多风,秋季晴朗。

全年气温变化范围在-29℃~36℃之间,年平均气温8℃,极端气温最高35.2℃,最低-30.6℃。

多年平均降水量在628毫米,由北向南递增。

降水量在年内分配很不均匀,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降水集中,历年暴雨多发生在7、8两月,占全年总降水量的47%左右。

尤以7月下旬、8月上旬为最大,历史上的大洪水基本上都发生在此期间。

产生大暴雨的天气系统根据其发生的频次顺序为华北气旋、低压冷锋、台风、高空槽等。

一次暴雨常集中在三天,并具有雨量大、强度高、面积广等特点。

气候性降水周期决定河流水位的涨落周期,一次单峰洪水过程多集中在7天。

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444.9 mm;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3%;多年平均风速为3.1m/s,多年平均最大风速为29.7m/s,其风向为SW;多年平均最大积雪为28cm;多年平均最大冻土深度为150cm左右。

全年无霜期150-170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