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然地理概况
中国自然地理

中国自然地理中国是一个地理特征丰富多样的国家,拥有广阔的国土和多样的自然景观。
以下将对中国的自然地理进行简要介绍。
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毗邻北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和越南。
东南与台湾及菲律宾相隔。
自然景观中国的自然景观非常丰富多样。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自然景观:1. 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第三长河流。
长江流域是中国最重要的经济和文化区域之一。
2. 黄河:是中国第二长的河流,也是古代中国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3.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位于中国西南部。
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
4.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世界上最深的峡谷之一,位于中国西南部的西藏自治区。
5. 峨眉山:是中国四大名山之一,位于四川省。
峨眉山以其险峻的山峰和古老的寺庙而闻名于世。
6. 九寨沟:是中国四川省著名的自然保护区和旅游景点,以其美丽的湖泊、瀑布和多样的生态环境而闻名。
自然资源中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自然资源:1. 煤炭: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和消费国。
2. 石油和天然气:中国是世界上第三大石油消费国和第六大天然气消费国。
3. 稀土: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生产和出口国。
4. 水资源:中国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包括湖泊、江河和水库。
环境挑战尽管中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美丽的自然景观,但也面临许多环境挑战。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环境问题:1. 水污染:中国的水资源受到工业和农业污染的威胁。
2. 空气污染:中国的大城市经常面临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
3. 土地退化:过度的农业活动和城市化导致土地退化和生态系统破坏。
4. 生物多样性丧失:过度的开发和生态破坏导致了许多物种的灭绝和生物多样性的降低。
结论中国拥有丰富多样的自然地理,这些自然地理特征既是中国的宝贵资源,也是面临挑战的地方。
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是中国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以确保未来世代能够继续享受美丽的自然景观。
自然地理_精品文档

自然地理自然地理—探索大自然的奇妙之旅自然地理指的是地球上自然环境的各个方面,包括地形、气候、水资源、动植物等。
在这个广阔的主题中,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地球的奇妙之处,感受大自然的力量与美丽。
本文将从地球的形成、地理要素、气候与生态系统等多个角度来探索自然地理的奥秘。
首先,地球是如何形成的呢?大约46亿年前,太阳系中的原始星云开始收缩,形成了太阳。
而在太阳的周围,由于引力作用,尘埃和气体逐渐聚集形成了行星。
地球就是其中之一。
地球的形成过程中,经历了数亿年的演化,形成了如今我们所熟知的地球。
地理要素是自然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陆地、海洋、河流、湖泊、平原、山脉等都是地球的地理要素。
陆地是指地球上的大片陆地面积,包括大陆板块、岛屿和半岛等。
海洋则占据了地球表面的绝大部分,涵盖了世界各大洋和海洋。
河流和湖泊则是地球上的水资源,它们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水源。
平原则是地球表面上位于海拔较低的广阔平地,对于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作用。
而山脉则是地球上最引人注目的地理要素,巍峨的山脉峻拔挺立,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想象和美感。
气候是自然地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气候决定了地球上各个地区的温度、湿度、降水量等气象条件。
地球上的气候类型有很多,例如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寒带气候等。
这些不同的气候条件直接影响了不同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
而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地球上的气候系统也将面临许多挑战,如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等。
生态系统是地球上自然地理中最复杂也最精彩的一部分。
生态系统是地球上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一个系统。
它包括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包括森林、草原、沙漠等,而水生生态系统则包括湖泊、河流、海洋等。
在这些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相互依存,彼此影响,形成了一个复杂而稳定的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是地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总结一下,自然地理让我们可以探索地球的奥秘,感受大自然的力量和美丽。
从地球的形成、地理要素、气候与生态系统等多个角度来了解自然地理的奥秘。
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讲 中国地理概况一、我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 1.优越的地理位置(1)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北温带 ,小部分位于热带。
(2)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 ,背靠亚欧大陆。
2.辽阔的疆域(1)填图:在右图中填出领土的四至点 。
(2)濒临的海洋:A 渤海, B 黄海 ,C 东海,D 南 。
3.我国疆域及地理位置的优越性(1)我国国土辽阔, 自然条件复杂多样 , 自然资源种 类齐全,且蕴藏量大。
(2)我国疆域辽阔 ,各种经济活动的空间范围广 ,且 国防回旋余地大 ,利于国防安全。
(3)濒临太平洋,使我国东部深受海洋影响 ,雨量充沛,利于农业生产。
(4)便于发展海洋事业 ,同海外各国人民友好往来 。
(5)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 ,便于同中亚、西亚、欧洲陆上直接往来交流。
(6)绝大部分位于北温带 ,小部分位于热带 ,热量充足,便于生产生活 ;南北跨纬度广 ,气候复杂多样 , 利于发展多种经济。
4.众多的邻国——陆上 14 个、隔海 6 个 5.行政区划共有 34 个省级行政单位 ,其中 23 个省、 5 个自治区,4 个直辖市 ,2 个特别行政区。
二、我国的地形、地势我国的疆域和地形海(|地势 :西高东低 ,呈阶梯状分布1 .特征〈|地形 :复杂多样, 山区面积广大2.主要山脉:三、我国的四大高原 、 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四大高原、 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是相对独立的地形单元 ,在不同的自然地理特征影响下 ,往往形成不同的人文地理特征 。
对此分析如下列各表所示 :1 .四大高原人文地理特征000m 以上;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分 边缘和内部分布着高大山 布于雅鲁藏布江和湟水谷 脉 ; 雪 山 连 绵 , 冰 川 广 地 ;人口稀少布; 内部山脉相对高度不大青藏 高原a 天山—阴山、 昆仑山—b 秦岭、南岭c 大兴安岭—太行山—d 巫山—雪峰山、长白山—e 武夷山、f 台湾山脉g 祁连山、阿尔泰山 h 贺兰山、横断山脉i 喜马拉雅山东西走向 东北—西南走向 西北—东南走向南北走向 弧形山脉地形 位置与范围区自然地理特征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 42.四大盆地位置与范围自然地理特征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内有世界上最大的流动沙漠。
中国地理分区——华北区1自然地理概况地形和气候华北的北西南

中国地理分区——华北区1.自然地理概况(1)地形和气候华北的北西南三面有山地环绕(北有燕山、西依太行山和伏牛山、南为大别山);东部有山东丘陵;广阔的黄淮海平原则由山麓至滨海形成三大平原地带:①山前洪积-冲积平原;②冲积平原;③滨海平原。
华北区属暖温带半湿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光热资源充足,降水集中夏季,雨热同季。
≥10℃积温4000~4800℃,由北向南、由高地向低地逐渐增加,大部分地区两年三熟和一年两熟。
广大的平原地貌与雨热同季的气候,为本区提供了优越的农业自然资源条件;但地表排水不畅、盐土广布以及春旱夏涝,是本区旱涝灾害、土地次生盐渍化和农业生产不稳的主要原因。
华北地区水盐运动的特征是春秋返盐、夏季淋盐,冬季相对稳定。
(2)土地覆盖与土地利用①土地覆盖:植被类型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土壤类型为棕壤。
②土地利用:耕地占绝对优势,林牧用地少,城乡居民点和道路用地所占比例较大。
(3)人口、资源与经济①人口:中国人口最稠密地区之一。
北京和天津都属世界最稠密的都市之列,河南与山东人口较多,黄淮海平原是中国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
②资源:光热资源充足,降水偏少而集中;平原耕地多;水资源时空分配不均,而且水少土多,组合不平衡;矿产资源种类多,组合条件好,但优势矿产不明显;海洋资源和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③经济:具有完整的工业体系,是中国重要工业基地;是中国最大的冬小麦生产基地、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和第二大玉米生产基地;本区交通发达,北京是全国铁路、公路和航空运输中心;大城市集中。
2.首都经济圈首都经济圈是以北京为中心,京津唐地区为核心区、冀鲁豫晋为腹地的特定经济区域,具体包括:京津唐、京津冀、环渤海、环渤海外环。
(1)京津冀地区:北京是中国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中国经济指挥中心。
天津是中国北方重要通商口岸,北京的海上门户,居于环渤海的中心区位。
河北地理位置,一是东临渤海,二是环绕京、津,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
京津唐是京津冀地区的经济核心区,也是全国工业基地和超大城市群。
地理我国的自然地理

地理我国的自然地理中国是一个地理环境复杂多样的国家,拥有丰富的自然地理资源。
本文将从地理的角度介绍中国的自然地理特点,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水系水资源和自然灾害。
一、地形地貌中国的地形地貌各异,东部地区地势相对较低平,中部地区以高原和丘陵为主,而西部地区则以高山和盆地为主。
在东部沿海地区,有长江、黄河、珠江等重要的河流。
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它流经中国的中部,是中国最重要的经济和交通干线。
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它流经中国北部,为中国的农业生产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
在中部地区,有巴蜀平原、江汉平原和河南平原等广阔的平原地区,这些地区适合发展农业和人口聚居。
另外,中国还有一些著名的高原地区,如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等,这些地区地势较高,气候条件极端。
二、气候条件中国的气候条件多样,包括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寒温带气候等。
南方地区属于热带和亚热带气候,夏季湿热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而北方地区则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干旱,冬季寒冷干燥。
西北地区和青藏高原则属于寒温带气候,年平均气温较低,降水较少。
中国的气候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这也为中国的农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同时,中国还受到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影响,这也是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需要重视的问题。
三、水系水资源中国是一个水资源丰富的国家,拥有许多重要的河流和湖泊。
黄河、长江、松花江等是中国最重要的河流,它们为中国的农业灌溉和城市供水提供了重要的水资源支持。
此外,中国还拥有许多大型湖泊,如鄱阳湖、洞庭湖等,这些湖泊不仅美丽风景,还对当地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起到了保护作用。
然而,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不断发展,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等问题也日益严重。
因此,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成为了中国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四、自然灾害中国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常见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洪水、台风、干旱等。
中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地震频繁。
尤其四川、云南、甘肃等地经常发生地震,给当地居民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小学五年级社会认识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

小学五年级社会认识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自然资源的国家。
它幅员辽阔,地处亚洲东部,东濒太平洋,西临里海,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
中国地理环境多样,包括广袤的平原、壮丽的高山、巍峨的山脉、湍急的江河和广大的草原。
下面将从地势、气候、河流、湖泊以及自然灾害等方面,介绍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
一、地势中国地势复杂多样,包括山地、高原、丘陵、平原和盆地等。
西部地区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海拔超过4000米。
东部和南部地区多为丘陵、平原,有肥沃的土壤适合农业发展。
华北平原、华东平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区。
二、气候中国地域广阔,气候各异。
三大气候带分布在中国:寒冷的寒温带、温暖的温带和炎热的热带。
中国南方气候湿润,四季分明。
北方则大部分属于干旱或半干旱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
海洋气候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由于受海洋调节,气候温和,降雨充沛。
三、河流中国拥有丰富的河流资源,五大河流横贯中国大地。
黄河,古代中华文明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华母亲河”。
长江,是亚洲最长的河流,被誉为“中华祖河”。
其他重要河流还有松花江、辽河、珠江等。
这些河流为中国的农业、工业和水运提供了重要的资源和条件。
四、湖泊中国拥有大量湖泊,其中最大的是鄱阳湖,位于江西省,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泊。
洞庭湖位于湖南省,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
太湖位于江苏省和浙江省交界处,是中国第三大淡水湖。
这些湖泊不仅对当地经济和生态环境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五、自然灾害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常常受到地震、洪水、台风、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威胁。
中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台风带,地震和台风是中国最为常见的自然灾害类型。
近年来,中国政府加强了自然灾害防治的力度,提高了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综上所述,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独特多样,有利于农业和工业的发展,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自然灾害风险。
了解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环境、应对自然灾害,并促进国家可持续发展。
中国地理分区西南区1自然地理概况地貌特征多山地高原

中国地理分区——西南区1.自然地理概况(1)地貌特征①多山地、高原;地势西高东低、北高南低,地势起伏大,最大高差相差近7500m;②岩石性质影响地貌发育,喀斯特地貌、红色丘陵广泛分布;③流水的深切割塑造了独特的峡谷地貌;④冰川作用对西部高原山地地貌影响巨大;⑤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
(2)主要地貌单元①横断山地:我国最大的南北向山地,长约900km,东西最宽处约700km。
山河相间(高黎贡山、怒江谷地、怒山、澜沧江谷地、云岭、金沙江谷地、沙鲁里山-玉龙雪山、雅砻江谷地、大雪山、大渡河谷地、邛崃山)。
山脉平均海拔4000~5000m,地震频繁,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地貌常见。
古冰川遗迹多,现代冰川发育。
②四川盆地:略呈菱形,海拔为300~700m,地势自西北倾向东南。
盆地内部中生界紫色砂页岩广泛分布。
地貌分异显著,西为平原,北有低山、丘陵,东为平行岭谷。
③云贵高原:是我国四大高原之一。
云南高原平均海拔1800~1900m,大部地区高原面保存比较完好,为典型的红色高原。
滇东喀斯特地貌发育。
贵州高原平均海拔1000m,碳酸盐岩分布广、普遍发育喀斯特地貌。
④广西丘陵、盆地:西部和西北部山地属云贵高原,盆地分为北部的桂中盆地与南部的右江盆地、南宁盆地、郁江平原、浔江平原、北部湾滨海平原等地貌单元。
这是西南区海拔最低、地势最平坦、喀斯特地貌发育最完善、农业自然条件最优越的地区。
(3)气候与水文北回归线横穿云南南部和广西中部,西南区大部分处于副热带高压带范围。
高原季风、东亚季风和西南季风都是西南区重要的水汽来源。
云贵高原的隆起使云贵与四川盆地间出现了热量南北倒置现象。
秦岭和大巴山阻碍北方冷空气南下,使西南区少受寒潮影响。
①辐射与日照:西南区是全国年太阳总辐射量最低的一个区,低辐射是短日照的必然结果。
川西北山地高原、横断山地及昆明以北地区年日照时数在2400~2600h之间,这是西南区惟一的日照较丰富的地区。
高中地理高考一轮复习-第18章 第1讲 中国自然地理概况

第十八章 中国地理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 人教版
返回导航
(2)1.4亿年前,由于火山喷发和地层断裂活动,燕山高大乔木植物 被埋于地下,经过漫长的石化作用,树木形成硅化木,后经地层抬升等 地壳运动,覆盖在这些硅化木上部的岩层被侵蚀搬运,这些木化石出露 地面形成硅化木景观。(3)都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形都是平原、低山丘 陵交错分布;自然植被皆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面图为背景,考查中国的主要地形区
气 候 、 河 流 2021·广 东 , 8 ~ 9 及其特征。
与湖泊、自 题
2.以区域图、地理统计图表、示意图
然 资 源 等 自 2019·北京,6题 为背景,考查中国气候特征及其对农
然 地 理 特 征 。2018·北 京 , 1 ~ 2 业发展的影响。
题
3.以区域图、地理统计图表为背景,
东北—西南走向 —e__武__夷__山____、f___台__湾__山__脉___ 西北—东南走向 g__祁__连__山____、阿尔泰山
南北走向 h贺兰山、___横__断__山__脉___ 弧形山脉 i喜马拉雅山
第十八章 中国地理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 人教版
返回导航
[名师点睛] (1)地势第一、二阶梯分界线分别是昆仑山脉、祁连山 脉、横断山脉。
第十八章 中国地理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 人教版
返回导航
[答案] (1) 阴山和燕山以北适宜发展畜牧业,阴山南麓适宜发展灌 溉农业,燕山以南适宜发展旱地农业。 阴山和燕山以北为温带大陆性 气候,内蒙古高原平坦开阔,草场资源丰富,适合发展畜牧业;阴山阻 挡了南下的寒冷气流与北上的暖湿气流,阴山南麓降水较为充沛,并有 黄河水灌溉,适宜发展灌溉农业,燕山以南的华北平原,为温带季风气 候,水热条件优越,适宜发展旱地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自然地理概况1.1.1地理位置庆城县位于甘肃东部,庆阳市腹地、泾河上游,界于东经107°16′32"至108°05′49",北纬35°42′29"至36°17′22"之间,东西长约70km,南北宽56 km,东邻合水县,西濒黑河与镇原县相望,南和西峰区毗邻,北和环县、华池县接壤,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县辖驿马镇、马岭镇、玄马镇、卅铺镇、庆城镇、白马乡、赤城乡、高楼乡、南庄乡、桐川乡、土桥乡、蔡口集乡、太白梁乡、翟家河乡、蔡家庙乡、熊家庙办事处、葛崾岘办事处等5镇10乡2个办事处。
地貌庆城县地处陇东黄土高原中部地带,全县除驿马镇、桐川乡有部分较宽塬面外,其余塬面支离破碎,川、台狭小,山区梁峁起伏、沟壑纵横,呈残塬沟壑与丘陵沟壑地貌类型,全县海拔1011-1623米。
气候庆城县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降雨量537.5毫米,年平均气温9.4℃,无霜期150天。
摘要基于SWOT 分析法分析了包头市黄河湿地公园的独特优势:湿地面积广阔,河岸带建设尊重自然地貌特征,规划主题显明,优惠政策出台及时,保护、防洪与旅游开发并重,但也面临着湿地公园建设晚、湿地污染、退化等问题。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湿地发展战略, 提出了黄河湿地保护措施。
关键词黄河湿地公园;建设条件;SWOT 分析;银川-兰州;包头黄河湿地除了具备其他湿地的基本功能外(冯赟昀等,2011),还有其独特功能,即降低洪峰、滞后洪水,减少洪水造成的财产损失;防止河岸侵蚀;抵御大风袭击等功能(刘军等,2011)。
目前,黄河湿地建立的湿地公园有青海贵德黄河清、甘肃兰州银滩、宁夏银川、内蒙古包头等,其中兰州和银川、包头黄河国家湿地公园同属于我国二级阶地西北干旱- 半干旱区黄河上游流域。
建设黄河湿地公园是恢复黄河生态功能的举措之一,包头市黄河国家湿地公园建设与恢复的基础理论研究还比较薄弱。
本文基于SWOT 分析法, 选择自然环境相似的兰州、银川黄河湿地公园与包头黄河湿地公园的建设条件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为包头黄河湿地公园湿地恢复、建设与保护提供理论参考。
1包头黄河湿地地理概况包头南临黄河,东西接土默川平原和河套平原,阴山山脉横贯中部。
属干旱-半干旱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降水量240 ~ 400 mm,降雨量主要集中在7 ~ 8 月,雨热同期。
年蒸发量2 100 ~2 700 mm,全年无霜期125 ~ 130 d。
黄河流经包头境内220 km,海拔高度自西往东为1 008(昭君岛) ~ 993 m( 土默特右旗),水面宽130 ~ 458 m,水深1.6 ~ 9.3 m,平均流速1.4 m/s,最大流量每秒6 400 m3,年平均径流量为260 亿m3。
黄河湿地北部阶地高出黄河水面2 ~ 4 m,宽约2 ~3 km;南部河漫滩高出黄河水面0.5 ~ 1 m,宽度约1 km。
湿地土壤以草甸土类型分布面积最大。
湿地景观以林灌、沼泽、草甸为主要类型。
黄河湿地鸟类有4 个群落,其中明水面鸟类群落目前主要在南海湖区域。
2 包头市黄河湿地公园发展条件SWOT 分析SWOT 分析法的主要内容是分析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徐祖信等,2009),下面从这4 个方面针对包头市黄河湿地公园发展条件进行分析。
2.1 优势2.1.1 湿地面积广包头市黄河湿地占全市湿地总面积的82.3%,滩涂湿地290 km2。
与宁夏银川、甘肃兰州黄河湿地公园相比,包头黄河湿地公园面积是银川鸣翠湖面积(66.7 m2) 的4.35 倍( 李元刚等,2011)、兰州银滩面积(5.53 km2)的52.44 倍(张起鹏等,2012)。
2.1.2 河岸带湿地建设尊重自然地貌特征在建设防洪大堤时,使大堤在河流平水期与大部分河段保持适当距离,对现有河道尽可能保持原有宽度和自然地貌状态,采取当地砂土质岸坡、自然缓坡、干砌、块石堆砌等方式护堤,使之成为具有栖息地、生物廊道、滨岸过滤带、生物河堤等多种功能的生态河道。
2.1.3 规划主题鲜明沿黄河北岸从南向北形成“三带一廊多景点”。
“三带”即沿黄河湿地保护带、百米宽绿化带、三公里风貌控制带;“一廊”即170 km 以堤代路的生态游览走廊;“多景点”即建设“昭君出塞”等一批富含历史文化的景区、景点。
沿黄河北岸自西向东划分为以“滩”为主题的昭君岛湿地;以“水”为主题的九原区小白河湿地;以“园”为主题的东河区南海湖湿地;以“泽”为主题的土默特右旗共中海湿地;以“岛”为主题的土默特右旗敕勒川湿地共五大区域,规划总面积175.34 km2。
、2.1.4 优惠政策出台及时 2008年包头市政府推出的八大优惠政策( 李岸,2008),极大地推动了黄河湿地建设的快速发展。
2.1.5 保护、防洪与旅游开发并重包头市近年来对黄河湿地实施保护、防洪与旅游开发三管齐下的措施,2007 年投资100 亿元建设黄河沿岸220 km 湿地保护工程;2009 年成立包头市生态湿地保护管理中心,清理黄河湿地区域内砖窑等违章工程和建筑;2012 年5-7 月实施小白河段北侧启动绿化工程,对提高包头黄河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效果显著。
2.1.6 投资预算高,建设目标明确包头市计划再投资8.7 亿多元建设黄河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周期规划为8 年(2012-2019 年)。
近、中期工程主要是2013 年开始实施小白河、南海湖等片区建设,远期工程建设敕勒川和共中海片区。
2.2 劣势2.2.1 黄河湿地公园建设起步晚包头黄河湿地公园建设比银川和兰州黄河湿地公园建设晚5 ~ 8 a,故其黄河湿地人工植被形成时间较短,群落稳定性较差,种类组成较单调,植被组成以草本植物为主,在当地气候条件下构成的湿地生态系统骨架还不太稳固,生态系统较脆弱,使其恢复到稳定状态的周期比较长,保护成本较高,建设和恢复湿地的任务繁重。
2.2.2 水土流失问题不可忽视湿地水土流失表现为水力侵蚀为主,风力侵蚀普遍存在,重力侵蚀时有发生,水土流失影响湿地水质的同时,还使湿地保水和碳汇功能大大降低(Xu et al,2012)。
2.2.3 配套的管理制度需要不断完善自2008 年以来,包头市相继颁布实施“包头市南海子湿地自然保护区条例”“包头市湿地保护条例”“包头市河道管理条例”,还需出台针对包头市黄河国家湿地公园的保护管理条例,使配套管理制度不断完善。
2.2.4 职能部门与管理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包头市政府于2011 年12 月31 日成立了包头黄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职能管理部门的设置与跟进都非常及时,但公园管理处综合协调管理的任务非常艰巨,专业、高效、精干的管理队伍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3 机会2.3.1 黄河湿地保护与建设写入包头市“十二五”规划以国家批准包头黄河湿地公园(试点)为契机和动力,将黄河湿地生态保护与建设等明确列入包头市“十二五”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2.3.2 有成功经验可资借鉴银川、兰州建设黄河湿地公园比包头起步早,自然条件类似,包头市黄河湿地公园建设可借鉴它们的成功经验。
2.4 威胁2.4.1 湿地污染 2005 年前,包头市部分稀土、钢铁等企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部分工业污水注入昆仑河、四道沙河,流经包头市南郊农业灌溉系统,使污水中携带的有毒重金属、稀土元素进入农田表层土壤(于玲红等,2008;徐清等,2011;张庆辉等,2012);另一方面,包钢尾矿坝下风位8 ~ 10 km__范围内表层土壤轻稀土累积明显,极大地影响了该区域土壤动物群落结构(Li et al,2010) 和土壤微生物数量( 王建宏,2011)。
同时,污灌区地表径流水及渗流水通过淋溶作用将土壤、水系沉积物中的外源重金属、稀土等元素带入黄河湿地,严重影响了黄河湿地水质,进而影响湿地区域动植物物种多样性。
2.4.2 湿地物理退化包头黄河湿地区域内部分河滩上的违章工程和建筑,造成黄河湿地斑块破碎化程度提高,湿地物理退化加剧。
包头市政府从2008 年对黄河湿地进行恢复、保护与建设,但湿地建设工程范围较大,工期较长,施工过程中可能对湿地构成新的破坏;同时发展生态旅游等人为活动,使人工湿地景观在增加的同时,湿地破碎化程度也在加大,对湿地造成新的破坏,减损其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3 SWOT 战略分析及保护措施3.1 SO 战略SO 战略即优势(Strengths)+ 机会(Opportunities),形成杠杆效应。
以包头市“十二五”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为指针,优惠政策为保障,8 亿多元投资预算资金为支持,具体片区为建设目标,有成功经验可资借鉴;而且黄河湿地公园建设起步快、起点高,还可逐步建立湿地管理信息系统。
通过黄河湿地保护、防洪与旅游开发等杠杆,极大地促进湿地公园的建设与恢复,使湿地生态系统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为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3.2 ST 战略ST 战略即优势(Strengths)+ 威胁(Threats),表现为脆弱性。
湿地公园建设过程中如果不正视威胁要素,将使优势难以达到最大发挥,可能出现优势不优的脆弱局面。
根据湿地公园建设与发展的要求,调整和完善配套管理制度,协调管理机制,强化管理效果,提高管理队伍的专业水平,加强对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特征的定量分析与信息化智能化跟踪监管,就可避免脆弱性,减少对湿地公园建设的消极影响。
3.3 OW 战略O W 战略即机会( O p p o r t u n i t i e s ) + 劣势(Weaknesses),表现为对湿地公园建设过程中的抑制性。
湿地公园建设起步晚和水土流失问题将制约湿地公园的建设效果和建设进度,但有银川、兰州黄河湿地公园的成功经验可资借鉴,落实采取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修复等措施,抓好重点区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有效防治水土流失。
同时,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构建水土保持与水生态修复体系。
以水污染控制为基础,以水网构建为核心,以流域河道整治为手段,打造生态健康、功能全面的城乡水生态环境体系,使包头黄河湿地生态环境日益恢复,水土流失问题得到解决。
3.4 WT 战略WT 战略即劣势(Weaknesses)+ 威胁(Threats),表现为对湿地公园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湿地退化和污染等问题,应抓住机会,充分发挥各种优势,使问题得到科学、及时地解决。
4 结语包头市黄河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具有独特的优势,湿地面积广阔,优惠政策出台及时,保护、防洪与旅游开发并重,建设投资预算高。
包头市政府将黄河湿地生态保护与建设等明确写入包头市“十二五”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还有银川、兰州黄河湿地公园建设的成功经验,为包头市黄河湿地公园建设和保护提供了良好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