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电路分析

合集下载

耳机电路图全集

耳机电路图全集
8
电源供电问题考虑
电子管功放的供电与普通晶体管功放不同,单端甲类电子管功放开机后其静态功耗占到总功耗的一半以 上,而普通晶体管功放开机后的静态功耗不到总功耗的 10%,所以两者是有区别的。
图 2 为一个典型的小功率电子管电源电路,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高压部分为带中心抽头的两组线圈, 经双真空整流二极管 6Z4 进行全波整流,由 C1、L、C2 组成 CLC 型电路进行滤波,这种电路有两个缺点: (1)次级高压需要两组线圈,自制时绕的两个线圈不易对称,造成两组线圈输出交流电压不一致。由于受到 铁芯窗口限制,一般线径都较细,所以线阻较大,带上负荷后压降也大。(2)由于受到 6Z4 整流管最大屏 流的限制(300mA),C1 的容量不能过大,因为电容器 C1 的容量大时,开机时电容的瞬间充电电流可能 超过 6Z4 整流管的最大屏流值,造成整流管 6Z4 的损坏。所以这种电路的滤波电容容量都选得较小,滤 波效果也就不太理想。而且滤波电感 L 在业余条件下也不易做好。
3
在电子管手册中我们都能查到功放管的典型应用参数,一般都有屏极工作电压这个参数,例如 6P1 电 子管的屏极电压手册上推荐为 250V,有很多制作图纸和发烧友在实际制作中都按照这个参数来选择电源 变压器的交流输出电压,实际上这样是不好的,并不能很好的发挥功放管的性能,因为在屏级回路中串有 输出变压器。输出变压器的初级线圈是有直流电阻的,当静态电流流过初级线圈时便会产生电压降,这时 加到电子管屏极的直流工作电压就会降低,其它参数随着屏极电压的改变也相应变化,我用下面的图 1 和 表 2 给大家说明。
表 1 中的输出功率值与屏极工作电压和负载阻抗(输出变压器初级阻抗)有很大关系,任何一个数据的变 化都会引起输出功率值的变化。适宜使用的场合与所用音箱的灵敏度有关,灵敏度越高使用面积越大。

耳机功率放大课程设计

耳机功率放大课程设计

1 设计任务描述1.1设计题目:耳机功率放大电路1.2 设计要求1.2.1 设计目的(1)掌握低频功放的构成、原理与设计方法;(2)熟悉模拟元件的选择、使用方法。

1.2.2 基本要求(1)最大输出功率>50mW,能驱动32-200Ω的耳机(2)在20-20000Hz频率范围内音质优秀,信号失真度THD<1%;(3)电压放大信号3-5。

1.2.3 发挥部分(1)输出功率可调节;(2)220V交流电源供电。

2 设计思路根据此次课程设计的要求,通过自上而下的设计思路,我设计的功放基本电路由两个部分组成,分别是直流稳压电源、功率放大器放大倍数可调。

由不同型号的功率放大器、稳压器、电容、电阻、以及滑动变阻器组成。

根据基本要求内容,(1)首先为了最大输出功率>50mW能驱动32-200Ω的耳机,所以直流电压选择12V:(2)因为放大倍数在三到五倍所以采用运算放大器来达到要求。

另外,发挥部分设计的两个内容。

(1)为了将220V交流电压转换成12V直流电压,设计了整流电路。

首先采用变压器,把220V的电压降低,再次通过整流电路把交流电压变成直流电压,滤波电路把电压稳定,最后通过整流把电压稳定在12V;(2)为了使输出功率可调,所以在运算放大器使其放大倍数可调,所以使用了一个滑动变阻气使其放大倍数可调。

3 设计方框图×4 各部分电路设计及参数计算4.1各部分电路设计4.1.1直流稳压电源图4.1.1直流稳压电源电路直流稳压电源电路设计方法图中V1为电源变压器,它的作用是将交流电压变成整流电路要求的的交流电压,四只整流二极管接成电桥的形式,故有桥式整流电路之称。

电容C1周而复始的进行充放电,达到滤波的作用。

电路中C3,C4用来实现频率补偿,防止稳压器产生自激振荡和抑制电路引入的高频干扰,C5是电解电容,以减小稳压电源输出端由输入电源引入的低频干扰。

4.1.2集成运算放大电路图4.1.3设计方法:输入信号电压加到运放的同向输入端,输出电压通过R4,R15,R3的分压作用,作用于反相输入端“-”。

耳机中的基本电路知识

耳机中的基本电路知识

耳机中的基本电路知识一. 常用的描述耳机性质的术语:1)工作点:如把欲分析的电路划分成两个二端网络A和B,在同一坐标系下分别画出两个网络的伏-安特性曲线,两条曲线的交点称为工作点。

工作点对应的电流和电压值,既是A的输出电流和输出电压,也是B的输入电流和输入电压。

2)阻抗匹配:计算实际电源的输出功率,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

此时对应的负载电阻为当负载电阻和电源内阻相等时,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这就是阻抗匹配。

在实际电路中,追求阻抗匹配的时候并不多,因为阻抗匹配时虽然输出功率最大,但是有一半的功率都消耗在内阻上了,效率太低。

为了提高能量利用效率,也为了避免后端的负载对前端造成比较大的影响,后端的输入阻抗一般要比前端的输出阻抗大若干个量级。

3)音源:从电路的角度来看,音源是一个有源二端网络。

如果假设声音信号频率固定,则音源是一个线性有源二端网络,可以用电压源等效模型来描述。

为了尽量使音源的输出信号不受后端负载的影响,音源的输出阻抗相当低,一般都只有几欧姆甚至1欧姆以下,音源的伏-安特性曲线接近理想的电压源。

4)放大器:音源信号频率固定的前提下,可以把放大器看成一个线性有源四端网络。

实际的放大器可以看成两个带有内阻、工作范围受限的电源,其中输出端的电压在一定范围内与输入端的电压成正比。

需要注意的是对四端网络来说,从输入端看进去的阻抗可以和从输出端看进去的阻抗不一样。

为了提高能量利用效率,同时减少对音源的影响,放大器的输入阻抗相当高,一般都有十几千欧甚至几十千欧。

因此,放大器输入端的伏-安特性曲线接近理想的电流源。

放大器的输出阻抗原本也应该尽量小,但是由于需要调节音量,放大器的输出阻抗是可调的。

调节输出阻抗的大小,就可以改变耳机音量。

设输入端的电压为Uo,放大系数为A,则输出端的最大电压为AUo。

放大器输出端的伏-安特性曲线是经过Y轴上一个定点的一系列直线。

5)耳机:在假设音源信号频率固定的前提下,可以把耳机看成一个线性无源二端网络,等效为一个电阻。

耳机和麦克插头电路详解

耳机和麦克插头电路详解

3.5毫米插座/ 插头的结构和接线方式1、3.5毫米前置音频插座的结构首先要了解前置音频插座的结构。

根据英特尔关于AC97前置音频接口的规范,机箱的前置音频面板采用两种3.5毫米微型插座:1开关型的,2无开关型的,见下图:开关型的2/3,4/5端是两个开关,当没有插头插入时,2/3,4/5端是连通的,当插头插入时2/3,4/5端断开。

无开关的就没有3,4两个开关端。

2、3.5毫米插头结构3.5毫米插头一般可分为三芯和二芯两种,如下图:二芯插头一般用于麦克,三芯插头一般用于立体声音耳机(有源音箱)。

现在二芯插头很少,所以麦克也用三芯插头。

耳机和麦克插头的接线定义如下图:麦克、耳机插头的接线如下图:采用三芯的麦克插头还有两种接法,如下图:这种接法没有麦克偏置,如果与麦克插座接线配合不准确。

会不好用。

3、前置麦克连接的问题前置音频口的连接,耳机一般没有什么问题,麦克会经常出现问题,原因是有些机箱的前置麦克插座的接线方式不标准。

下图列出了标准接线与非标准接线的区别:标准的接线有三条线:地线、麦克输入、麦克偏置。

非标准的有二条线:地线和麦克输入,把麦克偏置省了。

非标准1是把插座1、3短接,非标准2是3脚空着。

这两种的把MIC_IN接到JAUD1的1脚是可以使用的。

非标准3是把2、3短接,这种插入标准插头的麦克肯定是没有声音的,除非也用那种与之相对应接法的非标准插头的麦克。

4、前置音频线英特尔规范中对前置音频线也作了规定:左右声道、麦克以及AUD_VCC/HP_ON都要成对屏蔽,同时这些线还要组合在一起外层屏蔽。

参考下图:国内的机箱看不到有符合这种标准的前置音频线。

这种标准的音频线会减少干扰,降低噪声。

市场主流低端的6(5.1)声道主板一般配置3个插孔的音频接口,这三个插孔分别是①蓝色的音频输入②绿色的音频输出③粉色的麦克输入。

这三个插孔通过软件设置可以提供4-或6-声道模拟音频输出功能。

AC97音量控制面板与HD音量控制面板最大的差异在录音/input音量控制面板。

耳机扬声器等效电路图探讨20121209

耳机扬声器等效电路图探讨20121209

1)尽量不要形成二次声腔,即在保证前盖强度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开孔 2)利用二次声腔对声音进行调制,去掉尖峰,平滑曲线
高频高的是少开了几个孔 低的是多开了几个孔 且孔的数目是变化的 还请 ACOUTICS 兄 费工:谢谢你发的那篇文章,很是受启发,也是一个很好的总结,以后工作中遇到这种问题 也可一一验证一下也许那样印象还会更深。
面盖的设计主要考虑这几个方面 1)上间隙的设计(即前盖里面与膜片最高峰的间隙),这个跟你要求的最大功率有关系 2)强度,这个是设计的最初要求,一般很容易别忽略 3)对声音的影响,这个就不多说了,大家可以用电力声分析 4)对音圈引出线,这个要求就是不要压线,一般可以做槽口,或者支架上设计缺口 5)材料的选择
以上这个供大家共同学习和探讨。
另外我想问一下,是否大家觉得将盆架开圆孔加长(相当于这些孔的内腔增大,对中频也 应该有所提高呢?费工对面盖孔作了一些探讨,大家再来说一下盆架上的开孔对受话器的影响吧
像动能,势能,电能,磁能这样的能量, 我们称为第二类能量, 它是能量的比较高的形式体现. 热能, 称为第一类能量, 这是比较初级的能量. 两类能量的区别是, 第二类能量, 会自发地向第一类能量转化,反过来就不行. 这称之为能量的 恶化(降阶), 这在宇宙中是无法避免的.
那么力学与电学里这两种能量转换的方式很相似, 并且它们都有唯一的, 共同的耗能元件: 电 阻. 所以可以把它们相同类比. 你既可以势能看做电能, 动能看作磁能, 力阻看作电阻. 也可以 把动能看成电能, 势能看做磁能.力阻看作电导. 怎么样类比, 随你喜欢. 这里顺便提一下初哥 说的马大猷说的什么力电情况下,导纳类比好, 力声情况下阻抗类比好. 对此, 呵呵, 我只能说马 老对这并不是很懂,实际上任何情况下,这两种对比都是等效的, 前面我已经说过了"随你喜欢 ", 你觉得习惯哪种就用哪种,就像吃饭一样, 你是习惯左手拿刀,右首拿叉子, 还是右手持刀,左 手哪叉子呢? 我说这都一样, 随你喜欢, 因为这不影响你吃饭, 但是如果你在这问题上纠结: 哎 呀这是右手拿刀对呢还是左手拿刀才对呢. 在这问题上绕来绕去, 那么这饭就没法吃了. 想起以 前啊, 管善群教授在一次会议上, 也批评过南大学生,他评论道:"南大毕业的习惯用阻抗类比, 不 善于使用导纳类比", 我想他当时的意思时说导纳类比比较方便,大概是这样的. 所以管教授犯了

NE5532经典电路图

NE5532经典电路图

NE5532功放说到小功率的耳放,不得不提到20世纪的运放之王NE5532,曾经出现在无数的优秀前级放大、调音电路之中,中频温暖细腻厚实,胆味十足,性价比很高!直到今天我们还能很容易地在一些中低档的音响产品中找到它。

由于其体积小、电路简单,所以是讲究实用性、低投入的动手派的首选。

因为NE5532从面世到如今已历经数载,大家对其电路也非常熟悉,有着多种多样的玩法。

在此介绍的耳放的特点是简单、功率小,侧重的是制作的过程。

一、原理分析NE5532是典型的双极型输入运算放大器,用单个NE5532组成的小功率电路有很多版本,本人通过不断地对比和思考,对那些五花八门的电路图作了修改,最终确定了原理图(图1)。

放大倍数是由R3(R4)和R5(R6)来控制的,理论上说如果R3(R4)为1kΩ,R5(R6)为100kΩ,则其放大倍数为100倍,但对于耳放来说,这会引起自激,再说就算真的能达到100倍,效果也不可能好,所以这个电路用于前级时也最好别调成100倍。

当然,对于耳放定2~3倍可以让负反馈适量、音质柔和、清晰更通透,但放大倍数也不能太小,否则也会影响音质,大家可以反复调试,达到自己满意的效果。

笔者是将R3(R4)定为1kΩ,R5(R6)定为20 kΩ,即2倍。

C5(C6)是输入回路的对地通路,在用于耳放电路时应该加大,原理图中的值为22 uF,但用于此耳放应该加大到100 uF。

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电源问题,如果你是使用的稳压电源,要注意稳压电源的滤波要给足,因为本电路本身就非常简单,那么对元器件的选取就比较挑剔,建议在选材时尽量选择质量好一点的元器件。

二、PCB绘制笔者使用Protel 99 SE进行布线设计,大家看到的这个PCB图(图2)是我画的第三版,也是我最满意的一版,前几版都存在着飞线,而这一版是没有的,网上的很多版本都存在着飞线的问题,这对挑剔的动手派是不能容忍的。

由于面积小,所以在接地方面要尽量争取一点接地,输入和输出端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动。

耳机电路原理

耳机电路原理

耳机电路原理
耳机电路是一种将音频信号转换为声音的设备电路。

它通过接收音频信号,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然后通过耳机驱动单元将电信号转换为声音输出。

耳机电路的核心部分是耳机驱动单元。

耳机驱动单元通常由一个或多个电磁驱动器组成,包括一个磁体和一个固定在磁体上的振膜。

当电信号通过驱动单元时,电流流经磁体,在磁场的作用下,振膜会产生振动,从而产生声音。

耳机电路还包括一些辅助电子元件,例如电容、电阻和放大器等。

电容用于滤除音频信号中的直流成分,确保只有交流成分传递到驱动单元。

电阻用于阻止电流过大,保护驱动单元不受损坏。

放大器可以增加音频信号的幅度,以提供更好的声音效果。

在耳机电路中,音频信号通常通过一个插孔连接到设备上,例如手机或音频播放器。

插孔上的电路会将音频信号引导到耳机电路中的接收端,并将其传输到驱动单元。

总之,耳机电路是一个将音频信号转换为声音的电路,通过驱动单元将电信号转换为声音输出。

它由耳机驱动单元和一些辅助电子元件组成,并通过一个插孔接收音频信号。

耳机的音频线路和电路设计

耳机的音频线路和电路设计

耳机的音频线路和电路设计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音乐文化的普及,耳机已经成为每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作为耳机的核心组成部分,音频线路和电路设计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本文将探讨耳机音频线路和电路设计的相关技术和原理。

一、耳机音频线路设计耳机音频线路设计是耳机设计中最关键的环节之一。

一个好的音频线路设计可以保证音频信号的传输质量,提高音质表现。

1. 信号输入接口设计耳机的音频信号通过输入接口输入到耳机线路中。

在设计输入接口时,需要考虑插头的类型和连接方式。

常见的插头类型有3.5mm立体声插孔、2.5mm TRRS插孔等。

设计师需要根据耳机的用途和适用设备的要求选择适配的插头类型。

2. 线缆设计音频线缆在耳机中扮演着传输音频信号的关键角色。

合理的线缆设计可以减少信号损耗和干扰。

在设计线缆时,常用的材质有铜、银等导电材料。

此外,还可以采用多股编织线缆结构,以减少线缆的脆性和提高耐用性。

3. 信号处理电路设计信号处理电路是耳机音频线路中重要的一环。

常见的信号处理电路包括放大器、滤波器、均衡器等。

放大器可以放大音频信号的电压,提高音量。

滤波器可以根据需求滤除不必要的频率成分,以达到更准确的音频还原。

均衡器可以调节不同频段的音量,增加音质的自由度。

二、耳机电路设计除了音频线路设计外,耳机的电路设计也至关重要。

电路设计直接影响耳机的功耗、工作稳定性和音频表现。

1. 电源管理电路设计电源管理电路主要负责耳机的供电管理。

在设计电源管理电路时,首先需要考虑耳机的工作电压范围。

其次,可以采用开关电源或者线性稳压电源,以提供稳定的电源给耳机的各个电路模块。

2. 驱动单元设计驱动单元是耳机电路中负责产生声音的核心部件。

常见的驱动单元包括动圈单元、电容单元和电子单元等。

不同类型的驱动单元具有不同的音频特性和功耗。

设计师需要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驱动单元,并与音频线路紧密结合,以确保良好的音质表现。

3. 控制电路设计控制电路用于耳机的各种功能控制,如音量调节、播放暂停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资料
• /html/YPQZDDL/201506/1347562.htm
OPA2132PA
/shop/OPA2 132PA.html
零件详情
• 标准47耳放电路的R4、R5为47欧,所以取名为 47耳放,当运放内阻比较小时,R4、R5可以减 小,这里为了适应大电流低内阻运放,R4,R5选 为5.1欧。IC1和IC2也可以选用不同的运放,例如: IC1选噪小,输出电流小的,IC2选输出电流大的, R4取值为R5的2-10倍即可,IC1,IC2输出能力 差别越大,R4,R5的差别就越要大,这样就能充 分发挥两个OP各自的优点。 • 这个电路可用的IC较多。如高端的AD8620、 OPA2132、AD827AQ,低端的也可以使用 NE5532等。
手机耳机
头戴式耳机
AKG K701
OPA2132组成的耳机放大功放电路图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理
• 电路采用两个运放并联输出的形式。其原理是: IC1作前级电压放大,兼做电流放大,IC2作后级 电流放大,电压增益为0。IC1提供一部分电流到 后级的电流放大,也就是耳机约得到了2倍运放IC 的输出电流。从而使耳放的动态更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