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伯音乐剧的音乐艺术特征

合集下载

音乐鉴赏课论文——音乐剧《猫》赏析

音乐鉴赏课论文——音乐剧《猫》赏析

音乐剧《猫》赏析音乐剧《猫》是英国作曲家安德烈·洛伊·韦伯根据TS艾略特的诗集谱曲的音乐歌舞剧。

剧中故事来自于TS艾略特于1939年出版的市集《老负鼠讲讲世上的猫》,自1981年5月11号首次演出以来,在长达三十年的时间里《猫》曾以11种语言在26个国家演出将近9千场,至今仍是纽约百老汇及伦敦最卖座的音乐剧,该剧于1983年获得包括最佳音乐剧在内的7项托尼奖。

剧中主题曲《回忆》(memory)更成为音乐剧音乐经典。

《猫》讲述了杰里科猫族每年都要举行的一次聚会,每年在这个时间众猫们会在这一年一度的盛大聚会上挑选一只猫升天,以获得新生。

于是,在舞会上形形色色的猫依次登场,各显身手;或歌或舞或嬉戏,用歌声和舞蹈来讲述自己的故事,希望能够被选中,最后,当年曾经光彩照人今日却无比邋遢的“魅力猫”以一曲《回忆》打动了所有在场的猫儿,并获得猫儿们的推举成为可以升入天堂的猫,上演了一出荡气回肠的“人间悲喜剧”,诉说着爱与宽容的主题。

音乐剧《猫》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的音乐剧,主要在于它将经典的舞美元素舞蹈元素、音乐元素、完美地糅合在了一起。

在舞台美术方面,《猫》剧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人物的化装,全剧共有36只猫,为了表现猫的不同地位和性格特征,他们的化装全按各个猫儿的形象特征来设计,上面逼真地绘出了不同年龄、性别的猫的肤色和皮毛花纹,每个演员都被画成了一个与其身份相符的猫脸,再配上30多个不同色泽和质感的假发,以及多达250多套服装,活灵活现地装扮出了一只只性格各异的猫儿,如领袖猫”、“魅力猫”、“保姆猫”、“摇滚猫”、“犯罪猫”等等。

其次情境式舞台美术造型音乐剧《猫》整体舞台美术设计基本是追求气氛渲染,用气氛使得观众自然而然地融入剧情,这是《猫》剧独一无二的带给观众一种情境式的观剧体验。

当观众走进剧场的时候,立刻被剧场内用现实物体组成的近乎梦幻的环境布景所包围,而且这些布景还延伸至二楼的观众席,形成一个超大的舞台美术立体空间,营造出浓烈的剧情氛围,使观众产生能动性感染,将思维意识直接拉进剧中,产生迫切的期待感,从而奠定了良好的演出效果。

韦伯音乐剧的表现手法分析

韦伯音乐剧的表现手法分析
关键词 : 韦伯 音 乐剧 表现手 法 大胆。在音乐创作 、 乐器伴奏和语言选择上 , 都 是创 新的并 以 市场要求为根据 , 不受传统 的束缚 。
韦伯 的英文全名是( A n d r e w L l o y d We b b e r ) 译成 中文是安 德鲁 ・ 劳埃德 ・ 韦伯 。1 9 4 8 年 3月 2 2日出生 , 在英国伦敦的一
的首演获得成功 ,这部作品的巨大成 功把 韦伯推上世界音乐
剧作曲家头把 交椅 的位子上 ,他也是能伦敦西 区和纽约百老
剧 是绝对多元 的舞台艺术。 音乐剧是 面向广大群众的通俗艺术 , 具有很 大的娱 乐性 。
汇同时上演的第一人 。 英国皇室授 予他 爵位 , 并表彰他对英 国 它始终将大众的欣赏趣味 、 欣赏要求放在第一 位 , 力求 给观众 戏剧和世界音 乐剧 的杰 出贡献 , 现 如今 无论英 国 、 美 国或是世 强烈的视听刺激 和全方位 的审美享受 ,艺术形式也追 求一 种 界其他 的地方也不论是在什么时候 ,都会有几个 乃至十几个 赏心悦 目, 给人带来极大的娱乐快感 。因此 , 韦伯 音乐剧在艺 巡 回演 出团在世界个大都市里同时上演 韦伯 的音乐剧 。 术风格上 , 往往 以轻松 、 幽默 、 诙谐 、 滑稽 的风格为主。力求平 音乐剧是一种包含音乐 、 戏剧 、 舞蹈和美术等诸多种艺术 顺简易 , 便于观众接受 , 在艺术语言上力 求通俗易懂 。 当然 , 也 要 素的综合性艺术 。音乐剧大师韦伯凭借一系列横空 出世 的 有一些严 肃的悲剧如《 歌剧 院幽灵》 , 但也不乏娱乐的因素。 伟大作 品使 其成 为当代音乐剧坛上 的领军人物 ,他 的音乐剧 参考文献 : 虽然给人的感觉总是摇滚成分很重 , 但实际上并非如此简单 , 【 1 】 佐耳. 韦伯: 音乐剧《 猫》 【 J 】 . 视听技术. 2 0 0 1 ( O 1 ) 韦伯总是善于吸收各种音 乐元 素 , 并巧妙的融合 , 形成 自己富 f 2 】 赵鹏 程. 音乐剧《 剧院魅 影》 的艺术魅 力【 J 】 . 剧 影月报 .

韦伯音乐剧的音乐艺术特征

韦伯音乐剧的音乐艺术特征

韦伯音乐剧的音乐艺术特征1、韦伯音乐剧创始人介绍韦伯音乐剧的创始人是安德鲁?劳埃德?韦伯(Andrew Lloyd Webber)。

出生于1948年英国伦敦的一个音乐世家。

父亲当时是皇家音乐学院的钢琴教授,母亲是小提琴家,祖父是男高音歌唱家,弟弟是名大提琴家,姨妈是话剧演员。

11岁的时候第一次走进剧场后,回到家自己就做了一个剧场的小模型。

16岁时获得牛津大学奖学金。

第二年便进入牛津大学莫德莲学院,在校读了一年左右就辍学。

在校期间他与蒂姆?莱斯相识,后来两人合作共同创作了《约瑟夫和神奇梦幻彩衣》、《巨星基督》、《艾薇塔》等音乐剧。

其中《艾薇塔》被当时的戏剧专家们认为很有可能被永久流传的作品。

2、韦伯音乐剧的特点2.1表现手法具有多样性。

在音乐创作手法上,韦伯将民间的、古典的、流行的手法兼容取精,在乐器上将交响乐与电声乐等融为一体,在声乐上美声与通俗唱法同台演唱。

韦伯把音乐剧最大可能的简化故事情节,能够让观众一目了然。

不仅效果得到大程度的享受,能让观众彻底放松下来,并且寓意深刻。

比如《猫》的表现手法,第一段就用现代管弦乐手法,在众多半音音调组成的不协和音响的背景之上,奏出由电声乐演奏的无调性的旋律,这样新颖创新的漫画式的手法准确刻画出了“非人的”猫的世界,给观众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

比如《鲍里斯――戈杜诺夫》里的“说书人”所表现的活泼,幽默的情趣。

在韦伯的音乐表现手法里,像以上例句中这样?然不同的风格随处可见,举不胜多。

2.2音乐风格与手法的独特性。

我们都知道音乐风格是一个广义的概念,而对于韦伯音乐的风格又有什么样的特色?对于音乐爱好者来说,都知道以撕拉夫民族作曲家为主的浪漫主义音乐风格,美国从二十世纪开始的流行音乐风格,还有德、奥作曲家的古典主义风格,这三种风格已雄霸乐坛,要想在乐坛有新颖的作品,让人能吸收新的音乐活水就很难了。

韦伯的出色之处是吸收了这三大主流的有益的东西,取其精华,去之糟粕,结合社会趋势的发展,形成了一种新的风格,迎合了观众的喜爱,最终在欧美地区广泛流行。

音乐剧猫的艺术特色

音乐剧猫的艺术特色

音乐剧猫的艺术特色猫是英国作曲家安德鲁·劳埃德·韦伯AndrewLloydWebber根据英国着名诗人T·S·艾略特T·S·Eliot的儿童长诗老负鼠的实用老猫经oldpossum’sbookofpracticalcats,亲自改编成脚本而创作的音乐剧;1983年,该剧在音乐剧的最高奖—第37届托尼奖的评奖中获得了七项托尼大奖AntoinettePerryAward,且与悲惨世界、歌剧院魅影和西贡小姐并称为英国四大经典音乐剧;<猫>的艺术特色1.音乐元素在音乐剧作品中,音乐起着展现角色特点、推动剧情、突出戏剧的特点与个性魅力的作用约瑟夫·克尔曼认为:“在音乐戏剧中,关键并不是脚本虽然这是一部歌剧赖以诞生的温床,而是脚本被音乐所重新诠释后的结果——最终的决定因素是音乐音乐能在最严肃的意义规定戏剧形式从这个意义说,‘作曲家也是戏剧家’尽管诗歌的适应性很强,意义明确,但即使最富激情的念自也只能在受限的感情层面上发挥效用,而音乐却可以自然而然超越这个层面;音乐能够极其直接、单纯地呈现感情状态和感情层次;”韦伯创作的大部分作品中都具有现代主义的色彩,他在和声的基础上,运用了很多不协和音程与和弦,很多音乐在结束时并没有结束在调式主音上,而是直接进人另一调式乐段;这些大胆的尝试,使这些音乐听上去新颖,给观众带来前所未有的听觉盛宴;猫全剧近三个小时,共二十三首乐曲组成;大部分乐段是为了塑造剧中各种性格不一的猫的形象,如领袖猫、魅力猫、犯罪猫,韦伯为它们创作了专属的音乐,当其中的某段音乐响起,便预示着这段音乐所代表的角色即将上场了;在这些乐曲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就是由魅力猫——格瑞泽贝拉演唱的回忆Memory;这是一首旋律优美动听的咏叹调,音域不是很宽,从大字组的G到小字二组的降e,整首歌曲旋律简单,朗朗上口,但是想要将它唱好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伊莲·佩吉ElainePaige是剧中魅力猫的表演者,她深情又高亢的歌声将一只落魄老猫对昔日美好生活的回忆和如今无家可归的落魄与无奈,以及她渴望能被大家接纳而回归家族,获得新生的惆怅心理表达得淋漓尽致;这首歌曲比音乐剧还成功,2O年来被许多音乐家用不同的音乐形式演绎.约150多位音乐家录制了近6OO次;2.舞蹈元素舞蹈是以人的肢体语育作为表现手段,动作必须经过提炼、加工以及美化;音乐剧中的舞蹈不是单独的一个艺术品,而是为了刻画角色的性格、表现戏剧冲突、叙述故事情节、外化角色心灵、抒发情感而服务的;“现代舞之母”邓肯指出:“舞蹈的目的是要表现人类灵魂中最崇高也是最内在的各种情感,舞蹈必须为人生带来和谐之感,它既是炙热的又是欢腾的;”l,舞蹈设计师吉莲安·莱尼GillianLynne为编排此剧的舞蹈,用一段时问观察猫的生活习性,发现了猫的神秘性感、冷漠高傲等特点,创造了不一样的“猫”的舞蹈;其中集合了以现代舞、芭蕾舞、爵士舞和踢踏舞等舞蹈设计和独舞、双人舞、群舞等形式的舞蹈编排;这些舞蹈对演员的舞技要求很高,因其动作幅度较大,演员需要有很好的柔韧性与表现性;在“杰里科舞会的邀请”这一段中,白猫维多利亚在皎洁的月光下,随着柔和的音乐起舞;她的双臂向上展开、旁腿的高度控制后,又缓缓地落下,双臂随之轻柔地下压;这组娴熟而收放准确的动作,仿佛让人们看到了一只真正美丽、优雅的自猫;魔术猫有一连续的高难度大跳,表现丁那神秘的不可思议的魔力;可见,舞蹈具有很强的戏剧性表现力,可以给人们最直接的视觉冲击,通过这种直观的感受,引起与观众问的共鸣;3.舞美元素音乐剧中除了音乐和舞蹈元素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元素——舞美元素;精致的舞美设计也是猫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在音乐剧开始后,映人大家跟帘的是一个巨大的垃圾场,地上随处可见废报纸、旧轮胎、废弃的家具、碎石堆等等;背景是用灯光打出的深邃的天空中繁星点点和一轮明月悬挂在云彩后;这样一个宁静的夜晚是不会引起人类的注意的,而对于要举行派对的猫们来说是最好不过的了;这里所有的道具做得都比正常的要大得多,这正是约翰纳·皮埃的用意所在,通过这些环境,让观众觉得熟悉但又陌生,将视角切换到猫的角度;约翰·纳皮埃在猫剧中不仅是布景师同时又担任了服装设计师的职位;他为剧中每一只猫都“量身定做”了符合他们个性的衣服,如魅力猫穿着脏兮兮的灰毛皮外套与里面的黑色晚礼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观众可以看到她光鲜照人的从前和现在令人同情的境遇;摇滚猫是个性与时尚的代表,他身着黑色连体衣,脖上戴着金色的长毛领和带刺的项圈,腰上还系着一根闪亮的银色腰带,像一头英俊又酷的公狮;当然,还有魔术猫的灯衣,让人眼前一亮,似乎顷刻间也感受到了魔法的魅力等等;在服装的设计方面,由于导演与服装设计师的匠心独运,为其又添加了很多戏剧性因素,使全剧精彩不断、层出不穷;猫,作为百老汇的常青树,通过多元素的艺术表现形式,拓宽了现代人的审美空间,也创作出了耐人寻味的经典作品;然而这部辉煌了二十年之久的经典音乐剧于2000年5月和2002年9月分别在纽约和伦敦停演,在这两个猫剧演出最红的地方,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尽管如此.猫所传递给我们的爱与宽容的精神将继续被世人所传递下去;。

《歌剧魅影》音乐剧的艺术表现特征

《歌剧魅影》音乐剧的艺术表现特征

《歌剧魅影》音乐剧的艺术表现特征《歌剧魅影》是一部由安德鲁·洛依德·韦伯创作的音乐剧,它以法国巴黎歌剧院为背景,讲述了一段充满悲剧色彩的爱情故事。

这部音乐剧的艺术表现特征丰富多彩,体现在舞台设计、音乐、剧情和角色等方面。

以下将从这几个方面去详细分析《歌剧魅影》的艺术表现特征。

首先要提及的是舞台设计。

《歌剧魅影》的舞台设计非常精致和华丽,通过精心的布景、灯光和特效来营造出令人惊艳的视觉效果。

整个剧场的氛围让人仿佛置身于19世纪巴黎歌剧院,金碧辉煌的装饰,精美的布景和华丽的服装,都为观众呈现了一个如梦似幻的舞台画面。

《歌剧魅影》还采用了大量的动态舞台布景和特技效果,比如将角色带入幻影的地下水道,又如在主角克里斯汀歌唱时的幻影崩塌画面等,这些都为整个音乐剧增添了许多视觉上的冲击力。

其次是音乐。

《歌剧魅影》的音乐无疑是整部音乐剧的灵魂所在,充满了浪漫、悲伤和神秘的调性。

音乐是表达情感最直接的方式之一,《歌剧魅影》的音乐在整个音乐剧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既能够烘托氛围,又能够诉说故事。

音乐中的旋律婉转动听,时而柔美动人,时而激昂激情,时而阴鸷神秘,将观众的情感带入到故事中。

值得一提的是,音乐剧中著名的主题曲《魅影的歌》,这首曲子以其悠扬的旋律和动人的歌词使得观众们记忆犹新,它也成为了代表《歌剧魅影》的标志性音乐之一。

再者是剧情。

《歌剧魅影》的剧情具有悲情色彩,充满了浪漫与悲剧。

整个故事情节紧凑,环环相扣,丝丝入扣,将观众牢牢地吸引住。

故事讲述了年轻的女孩克里斯汀在巴黎歌剧院成为一名女高音,她的音乐才华受到了主演歌剧的青年男高音劳尔的赞赏,两人陷入了爱河。

此时出现了一个神秘的魅影,他对克里斯汀倾注了全部的痴情,于是产生了角逐与争斗。

故事中的角色性格鲜明,构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感情网络。

在剧情发展的过程中,人物之间充满了无法调和的矛盾,这种冲突和张力成为了音乐剧的一大亮点。

最后是角色表演。

《歌剧魅影》之音乐鉴赏

《歌剧魅影》之音乐鉴赏

《歌剧魅影》之音乐鉴赏歌剧魅影是一部由安德鲁·劳埃德·韦伯作曲的百老汇音乐剧,讲述了发生在巴黎歌剧院的一个神秘而凄美的爱情悲剧。

本文主要对其内容进行了介绍并加以评论,并就其中的精华即背景音乐和插曲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赏析。

最后简要阐述了中美音乐剧的差异以及音乐剧与歌剧的差异。

《歌剧魅影》可以说是一部折射着后现代魅力的剧作,首先它成功的改编了加斯通·勒鲁的原作小说,既保留了原作的风格又使之更适合舞台演出,提升了作品的可看性。

其次,巧妙的戏中戏令观众徘徊于现实与虚幻之间。

尤其是追逐幽灵的那一场戏,整个剧院,台上台下、四面八方响起了幽灵的声音,使观众置身其中,那句“我在这里”似乎就在他们的身边。

这部音乐剧的电影版和舞台剧版的情节基本一致,描述了十九世纪发生在法国巴黎歌剧院的爱情故事。

《歌剧魅影》中,背景音乐的表现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一、作为特定时间和空间出现的背景音乐,如在一开始的拍卖会上,当拍卖品水晶吊灯上的盖布被拉下时,音乐突然闯入画面,管风琴严峻的演奏营造出了突兀诡异的气氛。

这时出现了一支雄伟的旋律,随后旋律由弦乐和铜管乐器一起演奏,很好地表现给观众当年歌剧院热闹的场面以及非凡的气派;二、表现角色心理活动的背景音乐,当舞台上魅影的面具被克里斯汀揭下时,随着水晶吊灯的坠落,魅影趁机将克里斯汀带入地下。

在这里,前面出现过的多个主题音乐被连缀在一起并进行了变奏,音乐的紧张度不断加深,同时也体验出女主角的心理活动随着音乐的发展变得复杂起来;三、表现角色外在情感的音乐,由于克里斯汀被带走,所有的人都在焦急寻找她的下落,在这里,由双簧管的连续跳音构成主旋律,节奏欢快跳跃,旋律诙谐幽默,这段旋律充分体现出了众人的不知所措,起到良好的艺术效果,此外,这段音乐还采用了传统歌剧的演唱方式,既有独唱,又有重唱,把人物丰富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通过音乐的修饰表现得淋漓尽致。

《歌剧魅影》中的插曲因为融会了复杂的爵士节奏和富于冲击力的音响律动,着重深入揭示人物内心情感,给了观众以细细咀嚼回味的余地。

《歌剧魅影》音乐剧的艺术表现特征

《歌剧魅影》音乐剧的艺术表现特征

《歌剧魅影》音乐剧的艺术表现特征《歌剧魅影》是由安德鲁·劳埃德·韦伯创作的一部音乐剧,首次于1986年在伦敦上演。

这部作品经过多年的演出,依然受到观众和艺术界的赞誉。

《歌剧魅影》的艺术表现特征较为突出,其音乐、舞台设计、服装和表演都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该音乐剧的音乐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特征。

安德鲁·劳埃德·韦伯以其独特而华丽的音乐风格而闻名,而《歌剧魅影》更是展现了他的音乐才华。

音乐剧中的歌曲旋律优美,旋律线条清晰,充满了戏剧性和情感。

歌剧魅影的主题曲“魅影的幽灵”、克里斯汀的“想念”,拉乌尔的“音乐会”,都成为了音乐剧的经典曲目,让人难以忘怀。

韦伯在音乐剧中的运用了壮丽的管弦乐队和歌剧式的合唱,使得整个音乐剧的音乐气势磅礴,令人为之动容。

音乐剧的舞台设计也是其艺术表现的重要特征。

《歌剧魅影》的舞台设计简直可以说是视觉盛宴。

从灰扑扑的地牢到闪亮的歌剧院,再到神秘的幽灵藏身的地方,每一个场景都设计得精美绝伦,充满了悬念和惊喜。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魅影的藏身之处的设计,如悬臂、暗道、吊桥等,都展现了设计师的巧思和匠心,为观众呈现了极致的艺术享受。

音乐剧中用抽象的影子来展现魅影的幽灵形象,更是为音乐剧增添了一份神秘和难以预测的艺术感。

除了音乐和舞台设计,音乐剧《歌剧魅影》中的服装也是其艺术表现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音乐剧中,角色的服装设计既符合了19世纪的欧洲贵族社会,又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

克里斯汀的白色晚礼服,魅影的黑色斗篷,都成为了音乐剧中不容忽视的艺术元素。

服装的设计与舞台情节相辅相成,呈现出了不同的人物特征与角色关系。

音乐剧中人物的服装设计不仅是外貌的展示,更是人物性格与情感的外化,给音乐剧增添了更多的戏剧张力和情感共鸣。

音乐剧《歌剧魅影》中的表演也是其艺术表现的亮点。

音乐剧中的演员凭借着精湛的表演技巧和深厚的表演功底,将音乐剧中的角色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歌剧魅影》音乐剧的艺术表现特征

《歌剧魅影》音乐剧的艺术表现特征

《歌剧魅影》音乐剧的艺术表现特征《歌剧魅影》是由安德鲁·劳埃德·韦伯创作的一部音乐剧,根据同名小说改编而成。

这部音乐剧于1986年首次在伦敦的西区上演,并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巨大成功。

《歌剧魅影》的艺术表现特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音乐剧的音乐风格独特多样。

《歌剧魅影》的音乐风格融合了钢琴曲、戏剧音乐、迪斯科舞曲以及流行曲目等多种元素。

音乐中充满了浓郁的古典气息,但又融入了现代元素,使得整个音乐剧既古典又时尚。

韦伯的音乐才华在这部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他通过音乐巧妙地表达了主要角色的感情和心理状态,使剧情更加深入人心。

舞台布置和服装设计精美独特。

《歌剧魅影》的舞台设计以巴黎歌剧院为原型,再现了19世纪巴黎的浪漫气息。

舞台上的悬挂灯具、通道、观众席和楼梯等细节仿佛将观众带回到那个古老的时代。

而角色的服装设计也是精心制作,不仅注重了时代背景,还突出了角色的个性和角色关系。

歌剧院主管的华丽服装以及歌剧魅影穿上红色斗篷时的神秘感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舞蹈和表演形式独具特色。

在舞蹈方面,剧中的舞蹈设计灵动美观,既有舞者们的华丽动作展示,又有情节的传达和角色的性格特点的表现。

表演形式上,角色之间的对唱和唱腔技巧的运用非常突出,角色的情感在音乐和歌曲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泄和传达。

演员们的表演技巧也非常出色,他们通过动作、表情和声音等多种方式来展现角色的内心世界,使角色更加真实和立体。

剧情具有悬疑和戏剧性。

《歌剧魅影》的剧情以男主角埃里克(歌剧魅影)对女主角克里斯汀的爱情故事为主线,通过一系列的悬疑和骚扰事件展开。

剧情扣人心弦,引人入胜,一方面探讨了歌剧院内部的权力斗争和角色关系,另一方面展现了主人公埃里克内心深处的孤独和渴望得到爱情和认同的心理。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表现,可以看出,《歌剧魅影》是一部音乐剧中的经典之作。

它以独特的音乐风格、精美的舞台布置和服装设计、出色的舞蹈和表演形式以及扣人心弦的剧情,成功地将观众带入一个神秘而浪漫的世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韦伯音乐剧的音乐艺术特征
1、韦伯音乐剧创始人介绍
韦伯音乐剧的创始人是安德鲁?劳埃德?韦伯(Andrew Lloyd Webber)。

出生于1948年英国伦敦的一个音乐世家。

父亲当时是皇家音乐学院的钢琴教授,母亲是小提琴家,祖父是男高音歌唱家,弟弟是名大提琴家,姨妈是话剧演员。

11岁的时候第一次走进剧场后,回到家自己就做了一个剧场的小模型。

16岁时获得牛津大学奖学金。

第二年便进入牛津大学莫德莲学院,在校读了一年左右就辍学。

在校期间他与蒂姆?莱斯相识,后来两人合作共同创作了《约瑟夫和神奇梦幻彩衣》、《巨星基督》、《艾薇塔》等音乐剧。

其中《艾薇塔》被当时的戏剧专家们认为很有可能被永久流传的作品。

2、韦伯音乐剧的特点
2.1表现手法具有多样性。

在音乐创作手法上,韦伯将民间的、古典的、流行的手法兼容取精,在乐器上将交响乐与电声乐等融为一体,在声乐上美声与通俗唱法同台演唱。

韦伯把音乐剧最大可能的简化故事情节,能够让观众一目了然。

不仅效果得到大程度的享受,能让观众彻底放松下来,并且寓意深刻。

比如《猫》的表现手法,第一段就用现代管弦乐手法,在众多半音音调组成的不协和音响的背景之上,奏出由电声乐演奏的无调性的旋律,这样新颖创新的漫画式的手法准确刻画出了“非人的”猫的世界,给观众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

比如《鲍里斯――戈杜诺夫》里的“说书人”所表现的活泼,幽默的情趣。


韦伯的音乐表现手法里,像以上例句中这样?然不同的风格随处可见,举不胜多。

2.2音乐风格与手法的独特性。

我们都知道音乐风格是一个广义的概念,而对于韦伯音乐的风格又有什么样的特色?对于音乐爱好者来说,都知道以撕拉夫民族作曲家为主的浪漫主义音乐风格,美国从二十世纪开始的流行音乐风格,还有德、奥作曲家的古典主义风格,这三种风格已雄霸乐坛,要想在乐坛有新颖的作品,让人能吸收新的音乐活水就很难了。

韦伯的出色之处是吸收了这三大主流的有益的东西,取其精华,去之糟粕,结合社会趋势的发展,形成了一种新的风格,迎合了观众的喜爱,最终在欧美地区广泛流行。

2.3国际化的现代感。

韦伯音乐剧在上演之后一般会在世界各个国家之间循环上演,他的观众不局限于某个国家,因为韦伯音乐剧具有国际化。

在舞台的表演中完美的与音乐搭配,使得观众都能够体会到剧中所要表达的含义,富有很强的现代感。

2.4题材的多面性。

传统的音乐剧主要是以舞蹈、娱乐为目的,大部分是一些专业的舞蹈、搞笑有趣、打情骂俏之类的题材。

韦伯歌舞剧所体现出的不仅有爱情题材例如《艾薇塔》;童话题材的代表《猫》;还有批判政治题材的代表《庇隆夫人》;惊险题材的代表《歌剧院幽灵》等等。

在当时也有很多的人对韦伯音乐剧进行批判和指责,他依然坚持着自己的创作。

后来因为韦伯的音乐剧引起了极大的反应,人们开始对传统的音乐剧有了改变。

不再把音乐剧看作轻松的音乐和消遣的方式,在原有的基础上变的更加的灵活,结合了更加多的艺术内
容为一体。

2.5舞台以及音乐剧的要求很高。

韦伯本人对音乐剧的要求就很高,不仅是舞台的设计还是时装道具的要求都很高,音乐剧对韦伯来说不仅仅是一部创作,更多的是对音乐剧的欣赏。

韦伯对每个细节都要求很高,包括成本的投入也很高,所以对韦伯音乐剧每一场音乐剧总是一部大制作。

对舞台的布景及道具服装的选择给观众都是以巨大的视觉冲击力,对韦伯音乐剧就是一种欣赏。

3、韦伯歌舞剧表现的艺术形式
3.1浪漫唯美的旋律。

一首歌曲要想获得很多听众的喜欢或者是认可,其中的旋律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在经典的歌曲中,值得人们一直深深记在心里的和让人回味的是歌曲中的旋律。

对音乐剧来说,通过旋律能够表达出主题的思想,对内容的描述和现场的氛围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韦伯很清楚的知道在音乐剧中旋律的重要性,也正是通过旋律打破了语言的区分,通过旋律的控制,使得音乐剧在全世界各个国家不受语言的限制,能够理解韦伯音乐剧中所表达的寓意。

韦伯音乐剧正是通过浪漫唯美的旋律打动众多的观众的。

3.2个性鲜明的形象。

通过特定的故事背景,音乐剧更能够发挥出音乐形象设计上的能力。

所以音乐剧相比音乐更具有塑造形象的能力。

从起伏的音乐中观众能够观察到演员们想要表达出来的性格特点。

在韦伯音乐剧中,韦伯为每个角色都特定了音调、音域、节奏或者经过特殊的处理的音色等,通过这些音色所表现出了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也改变了传统音乐剧的束缚。

3.3流行与古典的音乐艺术。

在欧洲音乐剧并不是仅针对于贵族人群,而是群众们作为消遣的一种大众文化。

韦伯很注重音乐剧的俗和雅两种音乐群体对音乐的理解和态度,他所著作的音乐剧中能够将剧中的俗和雅两者的完美结合、搭配,适应不同层次的人群对音乐剧的欣赏。

最主要的将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的融合,并且形成了一种新的音乐艺术。

也正是这个原因,面对不同层次的人群都能够对韦伯音乐剧有较高的评价和欣赏。

4、韦伯对音乐剧的管理
一部作品无论多么的好和完美,但是没有观众的参与它就一文不值。

因为观众才是最终的点评家。

韦伯对音乐剧的宣传和营销手段也是非常了不起的。

在传统模式下的音乐剧版权,一部音乐剧被上演后,在不同的国家或区域的舞台上都可以上演这部音乐剧,他们只要购买音乐剧的版权,对音乐剧的过程和演出的技巧甚至舞美完全不干预。

只需要负责音乐剧的版权费就随便购买者如何展开表演。

但是对韦伯来说不同,他对版权的要求很高,对整个演出中包括舞美、灯光、道具服装、背景音乐都有很严格的要求。

他的目的是不单单的将版权卖掉就完事了,还要对整个音乐剧的要求很严格,保证每一场演出的质量。

5、国内音乐剧的发展展望
随着音乐剧的发展,国内有越来越多的剧场相继将韦伯音乐剧搬上舞台,且受到越来越多观众的喜爱。

根据相关部门进行统计,2013年在北京市所有表演出场次23100场,相比2012年表演的场次增长了
6.5%,而观众人数与演出票房不但没有上升反而还有所下降。

但是在音乐剧和儿童剧的演出收入有比较明显的提高。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随着中国教育的改革,对受教育程度的不断上升,越来越多的人群慢慢倾向与艺术的欣赏,对审美的要求越来越高,音乐剧的推广和发展具有很大的前景。

结束语
韦伯音乐剧之所以有他特殊的艺术魅力,不仅仅表现在他的作品上,更多的是他对音乐剧有极高的要求,包括服装道具和舞台的设计。

并且韦伯能够很好的控制音乐剧中的重要性,例如通过旋律的控制以及针对关注群体的不同等获得更多的观众欣赏和喜欢。

而且韦伯注重管理和推广音乐剧,获得了更多的观众的欣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