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利用与循环.

合集下载

水资源与水循环的利用与管理

水资源与水循环的利用与管理

水资源与水循环的利用与管理水资源是地球上最为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对人类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如何有效利用和管理水资源成为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水循环的角度出发,探讨水资源的利用与管理。

一、水循环的过程与重要性水循环是指水在大气、地表、地下的循环流动过程。

它包括蒸发、凝结、降水等一系列过程,将地球上的水不断转移和更新,维持了地球上的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水循环的过程中,水在大气中的蒸发和降水是最为关键的环节,也是水资源的重要来源。

水循环对地球生态系统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它能够调节地球温度,维持气候平衡,促进植物生长,维持水生态系统的健康。

同时,水循环还能够清洁水质,净化大气,降低环境污染。

二、水资源的利用与管理1. 水资源的利用水资源的利用主要包括生活用水、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等方面。

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需要制定科学的节水措施,提高用水效率。

例如,在生活用水方面,可以推广低流量水龙头、淋浴器等节水设备,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在农业用水方面,可以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合理安排农作物的种植结构;在工业用水方面,可以提升生产工艺,减少用水量。

2. 水资源的管理水资源的管理涉及到水源保护、水质监测、水价管理等方面。

保护水源地的生态环境,减少水源地的污染是水资源管理的关键。

同时,应加强对水质的监测,制定相应的水质标准,确保供水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此外,合理的水价政策也是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水价的调控,可以引导和激励社会各界合理使用水资源。

三、水资源的利用与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水资源的利用与管理面临许多问题与挑战。

首先,供需矛盾突出,一些地区和行业出现供水紧张的情况。

其次,水污染问题严重,一些水源地和河流受到重金属、化学品等污染物的影响,严重影响水的可利用性。

此外,水资源管理的机构和政策体系还不健全,缺乏统一的管理和监督机制。

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与再生利用

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与再生利用

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与再生利用水资源是地球上最为珍贵的资源之一,对于人类和整个生态系统来说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人类过度开采和污染等不良行为,使得全球水资源逐渐枯竭,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再生利用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再生利用是指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将废水、废弃物水和降水等再次利用,达到节水、节能、减少污染等目的,从而实现水资源的再生循环利用,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一、水资源的现状与问题当前全球水资源状况严峻,许多地区已经面临着水资源短缺的困境。

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水资源供需矛盾尤为突出。

据统计,我国人均水资源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而城市化、工业化等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对水资源造成了严重挑战。

另外,水污染也是当前水资源利用中的一个主要问题。

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城市生活污水等造成的水体污染加剧了水资源的匮乏和不可持续利用。

二、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与再生利用的意义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与再生利用不仅可以有效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还可以减少对自然水循环系统的压力,保护生态环境,减轻水污染等问题。

通过循环利用和再生利用,可以节约用水量、减少排放量、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同时,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与再生利用也有助于推动清洁生产、节能减排,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三、水资源的循环利用途径1. 工业废水再生利用。

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无机盐等污染物,通过工业废水处理设备对工业废水进行处理、去除有害物质,再通过水质净化设备进行处理,使之达到再利用标准,可以用于工业生产、农田灌溉等领域。

2. 城市污水资源化。

城市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营养物质,通过城市污水处理设备对城市污水进行处理,去除有害物质和营养物质,再通过水质净化设备处理,可以达到再利用标准,用于城市绿化、工业生产、农田灌溉等领域。

水循环地球上的水资源利用

水循环地球上的水资源利用

水循环地球上的水资源利用水循环是地球上水资源利用的重要过程。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对水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护环境,我们需要加强对水循环的认识,推动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一、水循环的概念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的不断循环流动的过程。

它包括蒸发、降水、地表径流、地下水补给等一系列的过程。

蒸发是指地表水由液态变为气态,形成水蒸气;降水是指水蒸气在空中冷却凝结成水滴或冰晶体,并落到地面上;地表径流是指降水后未被土壤吸收而直接流入河流、湖泊等;地下水补给是指部分降水通过土壤渗透进入地下水层。

二、水循环的重要性水循环是维持地球生态平衡的重要过程。

水循环不仅使地球上的水资源得以有效分布和利用,还对气候、水质、土壤等方面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水循环可以将水资源从海洋中蒸发出来,形成降水,滋润大地;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水补给,将水资源重新补充到海洋中,形成水循环的良性循环。

三、水循环与水资源利用的关系水循环是水资源利用的基础和保障。

人类社会对水资源的需求主要通过水循环得到满足。

水循环中的降水和地表径流是人类直接利用的水资源,供人们饮用、农业灌溉、工业生产等。

而地下水补给则是人类重要的水源之一,通过打井取水进行利用。

水循环中的蒸发过程也提供了水资源的净化和再生机制,有助于确保水质的良好。

四、水循环中的问题与挑战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水循环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首先,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持续增长,使得水循环的平衡受到了破坏。

大量的水资源被过度开发和浪费,导致地表水减少、地下水位下降等问题。

其次,水循环过程中的水质问题也十分突出,工业废水、农田污染等导致水资源的质量下降,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五、水循环的可持续利用为了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强对水循环的研究和监测,掌握水资源的动态变化,为水资源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其次,推广水资源的节约用水理念,提高人们的水资源利用效率,避免浪费。

水循环与水资源的利用

水循环与水资源的利用

水循环与水资源的利用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它在地球上进行着持续的循环。

水循环是指水从地表蒸发,形成水蒸汽,升至大气层后冷却凝结成云,再以降水的形式返回地面。

水循环在维持地球生态平衡和保障生物生存环境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科学合理地利用水资源也是我们要紧密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水循环的过程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水资源。

水循环的过程主要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和入渗四个环节。

首先是蒸发,太阳能的作用下,地表的水转化为水蒸汽进入大气层。

其次是凝结,水蒸汽在大气中遇冷遇凉后形成云。

紧接着是降水,云中的水滴凝结成为雨、雪、雾等形式降落到地面。

最后是入渗,地面的降水被土壤吸收,一部分成为地下水,一部分流入河流湖泊。

水循环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但也容易受到一些外界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了水循环的变化,特别是降水量和降水分布的变化。

气候变暖导致大气中的水蒸汽增加,降水量也变得更加不稳定,出现洪涝和干旱的频率有所增加。

这对一些地区的水资源利用带来了挑战。

针对水资源的利用,我们需要通过科学的管理和技术手段来实现合理用水。

首先,我们需要加强水资源的保护。

保护水源地是保障可持续利用的基础,对于河流湖泊等水源地的保护是至关重要的。

其次,我们需要改善农业用水效率。

农业是水资源使用的主要部门,合理选择灌溉方式,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灌溉效率可以节约大量水资源。

第三,我们要加强工业水的回收再利用。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水资源往往被大量消耗,因此,建立工业循环用水系统,实现工业用水的再生再利用非常必要。

此外,我们还应鼓励公众参与节水行动,提高水资源利用的意识。

此外,技术创新在水资源的利用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利用雨水的收集系统,将雨水用于灌溉、冲厕等非饮用水方面,可以有效地减轻城市的供水压力。

同时,开发海水淡化技术,将海水转化为淡水,可以为水资源匮乏的地区提供新的水源。

总之,水循环与水资源的利用是一个重要的环境议题。

我们需要关注水循环的过程,了解水的使用与回收再利用之间的关系。

水的循环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水的循环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水的循环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水,是地球上最为宝贵的资源之一,也是维持生命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水的循环是指地球上水分在大气、陆地和海洋之间的循环过程,包括蒸发、降水、融化、蒸发等环节。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则是指通过科学的手段,确保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水的循环和水资源合理利用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水的循环1. 蒸发过程蒸发是指水分由液态转化为气态的过程。

当太阳辐射照射到水体表面时,水分子中的一部分能量增加,使得水分子活动增强,从而有机会克服分子间吸引力而脱离水面,形成水蒸气。

蒸发主要发生在海洋、湖泊、河流、植被表面以及湿地等地方。

2. 降水过程降水是指水分从大气中凝结为液态或固态,回到地球表面的过程。

当水蒸气遇冷、遇阻时,其能量减小,分子活动减缓,水分子开始重新聚集形成液态水滴或固态降雪。

降水方式包括雨水、雪水、冰雹等。

3. 融化和沉淀过程融化是指固态水转化为液态水的过程。

当温度升高时,冰雪等固态水会逐渐融化成液态水,回归到水体中。

沉淀则是指降水经过地表的径流、渗透、蓄积等方式最终注入地下水或流入河流和湖泊的过程。

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1. 气候调节与水资源分配人类可以通过植被的调整和人工降雨等方式,对气候进行调节,增加降水量,并合理分配水资源。

例如,大面积的植被覆盖和森林保护可以增加蒸腾作用,促进降水的形成。

此外,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水资源的分配,可以确保各地区水资源的有序利用。

2. 水资源的回用和循环利用水资源的回用和循环利用是确保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

通过建设生活污水处理厂和工业废水处理厂,并采用先进的水处理技术,可以将处理后的废水进行回用,满足不同需求。

此外,通过雨水收集和灰水处理等措施,可以对水资源进行循环利用,减少对淡水资源的依赖。

3. 节约用水和水资源保护节约用水是推动水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要环节。

人们可以通过改善水龙头、浴室设备等工具的性能,减少水的浪费。

此外,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保护水源地和水环境的健康,也是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

3.1地球上的水循环及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3.1地球上的水循环及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3.1 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知识梳理】一、自然界的水循环1.相互联系的水体(从运动更新的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有着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河流因流经地区的气候、地形等条件存在差异,其补给类型和特点也存在显著差异,如下:2.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1)水循环的主要环节:A ,B ,C,D,E,F ,G ,H ,I 。

(2)水循环类型:A、C、D、E、H、G属于,F、I、D属于,A、B属。

(3)水循环的意义(更新平衡、迁移交换、影响塑造)①使陆地水体不断更新,维护全球水的动态平衡;②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③使地球各个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迁移与能量交换④水循环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并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1.水资源及其分布(1)水资源概况: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衡量指标:(2)我国水资源的现状①总量丰富,人均不足②时空分布不均: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夏秋多,冬春少。

2.水资源与人类社会(1)水资源的数量影响经济活动的、质量影响经济活动的(2)不同生产力条件下,人类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不同。

3.合理利用水资源(1)水资源短缺的原因①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②水体污染越来越严重,可用的水资源减少(2)水资源持续利用的措施合理开发和利用地下水①开源措施修建水库(调节水资源的时间分布)“五水”开渠引水(调节水资源的空间分布)海水淡化、人工增雨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节水意识②节流措施改进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例题1】图9为某河流局部水系及甲地月平均径流量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完成1~2题。

1.图中甲地河流搬运能力最弱的时期是()A. 11月至次年1月B. 2月至4月C. 5月至7月D. 8月至10月2.甲地径流峰值显著滞后于降水峰值的主要原因是()A.蒸发旺盛B.河道弯曲C.地势起伏D.湿地调蓄【例题2】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3~5题。

水循环与水资源利用效率

水循环与水资源利用效率

水循环与水资源利用效率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也是维持生命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水循环是地球上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有效利用水资源是保护地球生态系统、确保人类生存发展的关键一环。

本文将探讨水循环和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相关问题,并介绍一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方法。

首先,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球上的循环过程。

它包括蒸发、降水、地表径流和地下水等环节。

水从海洋和湖泊等水体中蒸发成水蒸气,随后形成云层,通过降水回到地面。

一部分降水形成地表径流,进入河流湖泊等水体,一部分渗入地下形成地下水,还有一部分水蒸气被植物吸收,通过蒸腾作用释放到大气中。

水循环的正常进行对维持自然界的水平衡至关重要。

然而,在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一直面临很大的挑战。

尤其是在一些水资源贫乏的地区,水循环的打破会对生态系统造成巨大的影响。

而全球范围内的气候变化也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问题。

面对这些挑战,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改善农业水利设施是重要的一环。

农业是水资源利用最为集中的领域之一,提高农业灌溉效率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和节约水资源至关重要。

通过改进灌溉系统,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雨水收集等,可以大幅度减少水资源的利用量。

其次,加强城市水管理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人口和城市用水需求不断增加。

加强城市水资源管理,推动节水意识的培养以及建设高效的供水系统是必要的。

例如,修建高效的供水管网,加大供水管道的更新力度,减少供水损失和漏水现象。

此外,改善工业用水效率也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举措。

工业生产对水需求巨大,因此采取措施减少工业用水量对于节约水资源很有必要。

通过优化工业生产过程,采用节水技术以及加强水资源管理,可以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另外,加强水资源保护也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关键。

保护水源地,防止水源受到污染和过度开发是非常重要的。

建立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水环境监测和治理,落实水资源保护责任,是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措施。

水资源与水循环水资源的利用与水循环过程

水资源与水循环水资源的利用与水循环过程

水资源与水循环水资源的利用与水循环过程水资源与水循环水资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资源之一,其利用与管理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球上不断循环、转化和再利用的过程。

本文将着重探讨水资源的利用与水循环过程,以揭示其重要性与可持续性。

一、水资源的利用水资源的利用包括供水、灌溉、发电、工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维护等方面。

首先,供水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保障人们的饮水安全是水资源利用的首要任务。

其次,灌溉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手段,通过合理利用水资源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实现粮食安全。

另外,水力发电是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来源,利用水能转化为电能,实现清洁能源的利用,对于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工业生产的许多环节都需要水资源的支撑,因此合理利用水资源对于促进工业发展具有关键意义。

最后,水资源的利用还要考虑到生态环境的需求,保护和修复水生态系统是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举措。

二、水循环的过程水循环是水在地球上不断循环和转化的过程,包括蒸发、降水、径流、地下水补给和交换等环节。

首先,蒸发是指水从地表或水体蒸发为水蒸气的过程,主要受气温、湿度、风力等因素的影响。

随着水蒸气的升高,逐渐形成云层,然后发生凝结和降水。

降水是指水蒸气通过凝结形成云滴或冰晶,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过程,包括雨、雪、冰雹等形式。

降水过程中的一部分水会直接返回大气中,形成蒸发的循环。

另外,降水也会通过径流的方式流入海洋或湖泊,形成水循环的一部分。

地下水补给是指地下水通过渗漏、渗透等方式进入地下水层的过程。

地下水是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供水和灌溉的重要来源。

地下水也会通过泉眼、井和河流等方式流入地表水体,形成地下水与地表水的交换。

水循环的过程是一个连续的循环过程,不断地将地表水转化为大气中的水蒸气,再通过降水的方式回到地表,进而形成地下水和地表水的交换。

三、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资源是有限的,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喷灌
全国喷灌面积占灌溉面积 之比(%)
6.0 初期快速发展阶段
5.0
4.0
3.0
2.0
1.0
0.0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年份
1995
2000
2005
2010
中国由上世纪70- 80年代中期是国家对喷灌技术科研投入较多的时代,由人民 公社、国营农场、农业学大寨等集约化经营农业,全国喷灌面积占灌溉面积比率由 0.41%增长到1.42%,处于初期快速发展阶段。1979年大型喷灌机在公社生产 队的试点工作失败,家庭承包土地分散经营使1980-95年全国喷灌面积占灌溉面积 比率在1.42%~1.48%上下波动,处于发展中的低潮期。1995-2010年全国喷灌 面积占灌溉面积比率由1.42%增长到5.1%,处于增长中逐步迈向高潮期。
印加文明:是南美洲古代印第安 人文明。15世纪起势力强盛, 以今秘鲁和玻利维亚为中心,北 抵哥伦比亚和厄瓜多尔,南达智 利中部和阿根廷北部。16世纪 初由于内乱日趋衰落,1532年 被西班牙殖民者灭亡。
大河流域的古代文明有:古埃及尼罗河文明、古印度河文明、华夏黄河与长江文明,还有 两河文明(是指在两河流域间的新月沃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平 原)所发展出来的文明,是西亚最早的文明。
现代灌溉—喷灌
现代灌溉促进农业由传统 向现代转变的技术装备。 中国工业的发展,已为农 业提供了资金、能源、设 备和管理新理念。现代灌 溉改变水由无压渠系自流, 到在动力的驱动下,在有 压管道系统中,水流由下 而上向高处出流,按其出 流的形式分为:喷洒,微 喷洒、喷雾、滴水和渗流 状出流等。根据出流形式 的不同和出流量的差异分 为:大于 250升/时为喷灌, 小于250升/时为微灌两大类。 微灌又分为:微喷灌、滴 灌、小管出流微灌和渗灌 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现代灌溉的发展
微灌
万公顷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970
0.0006 0.4 1975 1980 1985
1990 年份
73
67
27.87 21.54 15.26 4.6 1995 2000 2005 2010
引1备纪加9给 后 速7自4各中微年省国灌李周市加发恩光试 入 展来用 世 的永总, 贸 进理举 , 程接引办 举 ,受技 办 微进墨术 奥 灌西、培 运 的哥训 会 面试总班 经 积理点推济迅赠广大速时送,发发的期直展展滴到,,灌新应1设9缓疆用7备5膜领,年自慢下域安稍行发滴广装有灌阔在起研展取,大色制时得但寨。成是等1期9功与三84,世处年生界示扩产 相范展引快出 比,为质 较进同微速量 差时灌、发优 距仿。秀 还研制进展的 很了入发时微 大三二灌 。十十期设套一备设世,
发展。
二 水与人类文明的发展
玛雅文明:是美洲印第安玛雅人 在与亚、非、欧古代文明隔绝的 条件下,独立创造的伟大文明。 其遗址主要分布在墨西哥、危地 马拉和洪都拉斯等地。玛雅文明 诞生于公元前10世纪,诞生于热 带丛林而不是大河流域的古代文 明,它奇迹般地崛起和发展,而 衰亡在一夜之间消失于美洲的热 带丛林中。
一 水,循环永生
海洋,湿地,森林
海洋:地球表面有70%
是海洋可谓之“水球”。
湿地(或曾是湿地的区
域):在地球30%的陆地
中,湿地只占6.4%,却居 住着地球上3/4的人口,供 应水源消纳污物,以繁衍
生息,湿地谓之”肾”。
森林地球 陆地上的森林
之谓 “肺” 。
太阳能:海洋中的水在
太阳能的作用下进行液态、 气态、固态“三相转化” 自然循环,不断地更新淡 水资源,给地球带来无限 的生机与活力,伴随人类
现代灌溉是促使农业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关键科学技术装备。目前中国工业的发展,已为农业提供了
资金、能源、设备和管理新理念。现代灌溉改变水由无压自流,为有压在管道系统中,在动
力作用下,水流由下而上向高处出流。按其出流的形式有:喷洒,微喷洒、喷雾、滴水和渗 流状出流等。根据出流量和出流形式的不同,以每小时250升为界,分为喷灌和微灌两大类, 微灌又分为:微喷灌、滴灌、小管出流微灌和渗灌等。 现代灌溉是促使农业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关键科学技术装备。目前中国工业的发展,已为农业提供了 资金、能源、设备和管理新理念。现代灌溉改变水由无压自流,为有压在管道系统中,在动 力作用下,水流现代灌溉是促使农业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关键科学技术装备。目前中国工业 的发展,已为农业提供了资金、能源、设备和管理新理念。现代灌溉改变水由无压自流,为 有压在管道系统中,在动力作用下,水流由下而上向高处出流。按其出流的形式有:喷洒, 微喷洒、喷雾、滴水和渗流状出流等。根据出流量和出流形式的不同,以每小时250升为界, 分为喷灌和微灌两大类,微灌又分为:微喷灌、滴灌、小管出流微灌和渗灌等。 由下而上向高处出流。按其出流的形式有:喷洒,微喷洒、喷雾、滴水和渗流状出流等。根据出流量 和出流形式的不同,以每小时250升为界,分为喷灌和微灌两大类,微灌又分为:微喷灌、滴 灌、小管出流微灌和渗灌等。 现代灌溉是促使农业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关键科学技术装备。目前中国工业的发展,已为农业提供了 资金、能源、设备和管理新理念。现代灌溉改变水由无压自流,为有压在管道系统中,在动 力作用下,水流由下而上向高处出流。按其出流的形式有:喷洒,微喷洒、喷雾、滴水和渗 流状出流等。根据出流量和出流形式的不同,以每小时250升为界,分为喷灌和微灌两大类, 微灌又分为:微喷灌、滴灌、小管出流微灌和渗灌等。
现代灌溉--微 灌
微灌是经1984年世界微灌工作组命名而得。微灌的灌水器以<250升/时的微量小水出 流, 给植物根区定时、定位和定量地供水作局部灌溉。其出流形式不同分为:滴灌、微喷 灌、渗灌、小管出流微灌等统称微灌。
微灌系统首部枢纽 管道系统布置图
滴灌
小管出流微灌多应用于丘陵山区的林木果树灌溉
四 现代灌溉的发展
三 灌溉-传统和现代 传统地面灌溉
地面灌溉的特点:水流受重力作用,顺地势 往低处流,水依次不断地渗入土壤,满 足作物的需水要求,达到灌溉目的。
为有效的控制灌溉水量,在地面上用土埂作 田间工程,根据土埂的布置形式不同, 地面灌溉方法分:淹灌、畦灌、沟灌等。
因用土埂难以准确的控制灌溉水量,加之渠 道系统水的损失,灌溉水的利用系数仅 为40-60%,难以实现节约用水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