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ppt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27篇:1-9篇(共40张PPT)人教部编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27篇:1-9篇(共40张PPT)人教部编版
【词语溯源,回归教材】 1.解释课内加点的词。 (1)饭疏食,饮水(喝) (2)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及,比得上) (3)逝者如斯夫(像) (4)温故而知新(新的理解和体会)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 读27篇 :1-9篇 (共40 张PPT) 人教部 编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 读27篇 :1-9篇 (共40 张PPT) 人教部 编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 读27篇 :1-9篇 (共40 张PPT) 人教部 编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 读27篇 :1-9篇 (共40 张PPT) 人教部 编版
(二)西湖七月半 吾辈始舣舟①近岸。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此时,月如 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靧面②,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 出,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座。韵友③来,名妓至,杯箸安,竹肉④发。 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 拘人,清梦甚惬。 【注释】①舣(yǐ)舟:将船向岸边靠拢。②靧(huì)面:洗脸。③ 韵友:风雅的朋友。④竹肉:竹,指箫、笛等竹制管乐器;肉,歌喉。
(2)尝月下戏(玩耍)
(3)人语之曰(对……说)
(4)当极明邪(亮)
(5)不然(这样)
(6)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 读27篇 :1-9篇 (共40 张PPT) 人教部 编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 读27篇 :1-9篇 (共40 张PPT) 人教部 编版
【解析】A.才;B.重新/又;C.到/达到极点;D.安放/安于。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 读27篇 :1-9篇 (共40 张PPT) 人教部 编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 读27篇 :1-9篇 (共40 张PPT) 人教部 编版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ppt课件全面版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ppt课件全面版
• 生平经历:25岁中进士,登甲科——被任 命当官——升官——因遭小人排挤降职— —遭宰相卢杞陷害,被遣往叛军处劝降— —不幸被叛军所害享年76岁。
颜真卿书法作品欣赏
在中国书法史上 占有特殊地位, 唯一能和大书法 家王羲之互相抗 衡,先后辉映的, 就是颜真卿了。 他的书法,以楷 书为多而兼有行 草。用楷书所写 之碑,端正劲美, 气势雄厚。他生 于楷书流行之际, 与王羲之之典型 相对,导开书法 新风气。
欧阳询作品欣赏
颜体
• 颜真卿(709-785),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 安)人,祖籍唐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 字清臣。是中唐时期的书法创新代表人物
• 颜真卿他的书迹作品众多,据说流传下来 的有130多种。为后人重视的楷书有楷书 《多宝塔》、《东方画赞碑》、《麻姑仙 坛记》、《郭家庙碑》、《颜勤礼碑》 等。
• (5)无足:不值得
• 2、 翻译:
• (1)或径行平原大野。
有时直接走过平原旷野。

(2) 询:
打开 (4)发:
各种(6) 诸:
• (2)则即坊肆中发书而对勘之。 就到附近的客店中打开书仔细认真地查看。
• 3、文中顾炎武好学不倦表现在哪些地方,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 1、所到之处都有书陪伴
2、所带之书多,(二马三骡载书自随)。
代表作:《千字文》、《洛神赋》、《汲黯传》、 《胆巴碑》、《归去来兮辞》
赵孟頫书法作品欣赏
一、顾炎武手不释卷

凡先生之游,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所
至厄[è]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或与平日
所闻不合,则即坊肆[fāng sì]中发书而对勘
[kān]之。或径行平原大野,无足留意,则于鞍
上默诵诸经注释;偶有遗忘,则即坊肆中发书而

人教部编版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课件:第3部分 第2类 惠敏机智、机智断案(共43张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课件:第3部分 第2类 惠敏机智、机智断案(共43张PPT)

陈襄自己率领同僚属下很严肃、虔诚地向钟祈祷。等祭祀完 后,他让人用帷幕把钟围住,又暗地里使人把墨涂在钟上。 过了好久,带着嫌疑犯来,逐一让他们把手伸到帷幕里去摸 钟,手拿出来后加以检验,上面都有墨。只有一个人手上无 墨,审问他,他就承认了自己是盗贼。原来他是害怕钟发出 声音没有敢去摸。这其实也是古已有之的办法,见于小说上。
使……劳累)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凡袭国者以为无备也今示以知其情必不 敢进 3.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弦高怎样的精神品质? 聪明机警,热爱国家,无私奉献。
(三)元方智答
颖川太守髡陈仲弓①,客有问元方:“府君何如?”元方
曰:“高明之.君也。”“足.下家君何如?”曰:“忠臣孝子 也。”客曰:“《易》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
A.狱.久不决/小大之狱. B.去.其桎梏/乃记之而去. C.食.讫/设酒杀鸡作食. D.犹古良.吏/良.多趣味
【解析】(案件)(B.打开/离开;C.吃/食物;D.好的/很)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鄂州崇阳素号难治乃徙公治之至则决滞 狱百余事 3.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欧阳公哪些可贵的品质? 体恤百姓,机智多谋,遇事冷静,当机立断。
【译文】颖川太守把陈仲弓判了髡刑。有位客人问陈仲弓的 儿子元方说:“太守这个人怎么样?”元方说:“是个高尚、 明智的人。”又问:“您父亲怎么样?”元方说:“是个忠 臣孝子。”客人说:“《易经》上说:‘两个人同一条心, 就像一把钢刀,锋利的刀刃能斩断金属;同一个心思的话, 它的气味像兰花一样芳香。’那么,怎么会有高尚明智的人 惩罚忠臣孝子的事呢?”
(四)陈述古祠钟 [宋]沈 括
陈述古密直①知建州浦城县日,有人失物,捕得莫知的为 盗者。述古乃绐之曰:“某庙有一钟,能辨盗至.灵。”使人 迎置.后阁祠②之。引.群囚立钟前,自陈.不为盗者摸之则无声, 为盗者摸之则有声。述古自率同职祷钟甚肃。祭讫,以帷围 之,乃阴使人以墨涂钟。良久引囚逐一令引手入帷摸之出乃 验其手皆有墨。唯有一囚无墨,讯之,遂承为盗。盖恐钟有 声不敢摸也。此亦古之法,出于小说。 (选自《梦溪笔谈》)

文言文阅读指导(一)课件(幻灯片16张)

文言文阅读指导(一)课件(幻灯片16张)

一、课文再现
湖心亭看雪 明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 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 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 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 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文言文阅读指点(一)
一、课文再现
醉翁亭记
宋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
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
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
三、考点聚焦
D 1.《醉翁亭记》中与“朝而往”一句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泉香而酒洌 B. 水落而石出者 C .而不知人之乐 D. 杂然而前陈者
C 2.下列对《醉翁亭记》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以富有灵性的笔触生动形象地描画了琅琊山变幻无穷的美丽风景, 赏山乐水的欢乐与惬意跃然纸上。
相同点:都写到了山水之景,都表达了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与赞美。
不同点: 欧阳修被贬之后寄情山水,表现出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张岱痴迷于世俗之外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表现出遗世独立的高洁情 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也显露出在明王朝灭亡以后对故国往事的 怀恋和怅惘。
三、考点聚焦
解释下列字词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茂盛的样子 )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领会 )( 寄托) 觥筹交错( 酒杯和酒筹 ) 泉香而酒洌 ( 清 )

中考语文复习PPT课件第部分课外文言文阅读

中考语文复习PPT课件第部分课外文言文阅读
风 土/考 其 区 域 3.根据选文,概括亭林先生“所诣渊涵博大”的原因。
(3 分) _勤__奋__、__严__谨__、__专__注__、__不__耻__下__问__、__持__之__以__恒__。________
参考译文 顾炎武先生从小到老手都没放下过书,出门就带
一两匹瘦弱的马随身。有时候到了边塞亭障,就找老 兵到路边的小酒店一起畅饮,询问当地的风土人情和 地理。如果发现与自己以往了解的情况不相符合,他 就翻书详细地订正,一定要毫无疑问才停止。坐在马 上空闲的时候,就跨着马鞍默默背诵四书五经等经典 和对它们的注释文。即使遇到亲朋好友也不打招呼, 有的时候因此从马上跌落,也不后悔。认真仔细到这 个程度,他的学问博大精深,没有能与他相比的。
A.子贡在诸侯那里买了个鲁国人,并给了那人一些 钱。
B.子贡在诸侯那里买了个鲁国人,却拒收给他的赏 金。
C.子贡在诸侯那里赎回鲁国人,并给了那人一些钱。 D.子贡在诸侯那里赎回鲁国人,却拒收给他的赏金。
【分析】很明显在四个选项中,只要突破一个实词 “赎”和一个虚词“而”字,就能通过排除和比较准确 选出正确答案 D。
四、 如何把握对文中人物的评价 解题时,首先要读懂文章,弄清文中的人物究竟是
怎样的人,作者对他的基本态度是什么,是肯定还是否 定,是赞美还是批评等。平时同学们要多积累一些关于 人物评价的词语。
下面请同学们熟记“人物分析类”常用词语: 正面人物(用褒义词去分析概括)
敢于劝谏、忠心耿耿、善于劝谏、有勇有谋、机智果 断、恪守诚信、勤奋严谨、不耻下问、持之以恒、作 战骁勇、博古通今、通达事理、崇尚自由、勤政
声喊他,周顗还是不理睬。(周顗)出了皇宫,又给皇帝 上书,表明王导的忠心,言辞非常恳切。王敦叛乱得逞, 问王导说:“周顗、戴若思分别在南北极具名望,应当 担任三公,毋庸置疑。”王导不回答。王敦说:“你不同 意,那就杀了他。”王导又默不作声。王导后来整理中 书省的旧文书时,发现周顗极力为王导辩白的奏章,言 辞恳切。王导拿着奏章痛哭流涕,极度悲伤。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演示课件.ppt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演示课件.ppt
精选课件
【 命题规律探寻】常见题型:
1. 用“/”给文中画 线句断句。(限断两 处)(3分) 范与兰七十有三 好琴喜种兰及盆 池 小 景。
(2015年温州)
2.用“/”给文中画线的 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2分) 倍卫三十里闻宁喜 之难作右宰谷臣死 之。
(2015年台州)
常见题型2——断句
精选课件
1. 本文所倡导的为政之
道,与下列哪篇课文的主 题最接近?( )(3分)
A.《唐雎不辱使 命》 B.《曹刿论战》
C.《大道之行 也》 D.《醉翁亭记》
2.这篇短文给了你哪些人 生启示?请用自己的话回 答。(2分)
(2015年绍兴、义乌)
(2015年金华)
常见题型7——主旨情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握
精选课件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
靖郭君:为了筑高薛国城墙起初不听别人劝告 ,后来在齐人的进谏下接受意见,是一个 能虚心纳谏、知错就改的人。 (2分)
精选课件
【把握人物形象策略指导】
1.概括事件知个性。 2.品味描写显性情。
精选课件
【实战演练】
4. 根据文章内容,简要评析郑武公、靖郭君两 人的性格特点。( 2 分)
5. 阅读【甲】【乙】【丙】文后,你获得了怎 样的人生启示?请结合邻人之父、关其思、 齐人作答。(4 分)
纵使、苟、然、故、是故)前往往需要停顿;语
气助词(乎、哉、也、焉、耳、欤)后面往往需
要停顿。
精选课件
【实战演练】
甲乙丙三个文段比较阅读(14分)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 分) (1)胡,兄弟之国也,子言伐之,何也?
(2)失齐,虽隆薛之城到于天,犹之无益也。
精选课件

《课外文言文阅读指导》 ppt课件

《课外文言文阅读指导》 ppt课件
欲穷其林
其真无马耶?其真不 知马也!
《课外文言文阅读指导》
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其如土石何? 稍稍宾客其父
《课外文言文阅读指导》
1、在 2、自、从 3、向 4、对,对于 5、因为 6、比 7、被
战于长勺 起于鲁 皆朝于齐 万钟于我何加焉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皆以美于徐公 受制于人
《课外文言文阅读指导》
1、代词:名词性物主代 词:他她它(们);形容 词性物主代词:他她它 (们)的
2、代词:这,那
3、语气词,表揣测、反 问、期望或命令等语气, 可译为“大概”“或 许”“恐怕”、 “难 道”“可要”等,或省去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 而食也:代千里马
食之不能尽其材:代 它的(千里马的)
3、表修饰关系
4、表转折关系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时时而间进 出淤泥而不染
《课外文言文阅读指导》
齐使田忌将而往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面山而居
泉香而酒洌
尉剑挺,广起,夺而 杀尉
时时而间进 出淤泥而不染
《课外文言文阅读指导》
1、代词:代人:他她它(们) 公与之乘:代曹刿
代事
肉食者谋之:代这 件事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课外文言文阅读指导》
2、助词:的
3、动词:往、到
4、取独(舒缓语气)
不 译5Biblioteka 宾语或定语前置的标志6、语气词,调整音节

六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附上题和答案PPT课件

六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附上题和答案PPT课件
8
南辕北辙
• 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 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 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 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 “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 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 而离楚愈远耳。
• 1、大行:大路。2、持其驾:拿着绳子,驾着马 车。3、奚为:何为,做什么。4、用:资用,即 路费。5、御者:驾车的仆夫。
课外文言文阅读
1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总体概述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2
吴起守信
• 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
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
公而食。”故人至暮③不来,起不食
待之。明日早,令⑤人求故人,故人
来,方⑥与之④食。起之不食以俟①
Thank you for watching and listening
13
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
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
经》《论语》。
• 1、恻:怜悯。 2、苟:假如,如果。 3、徒:白白地。 4、《孝经》: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 5、得:能够。 6、资:费用。
6
1,解释字 ①凡得学者()②过书舍而泣( ) ③吾徒相教()④欲书可耳() 2,翻译句子
He is quick and eager to learn. Learning is learni ng and asking.
11
添加
添加
添加 标题
标题
标题
添加
标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译文:南山一侧有棵大树,众蚂蚁聚集其中。掏空树干将(蛀下的)渣滓堆积在 树外成为泥土,于是树木腐烂蚂蚁在其中繁殖越来越多,就分别居住在它的 南北枝杈里。蚂蚁窝的小土堆密密麻麻。 一天,野火烧到这里。住在南边的跑到北边,住在北边的跑到南边,跑不动 的就迁到火(还)没烧到的地方,最后整棵树全部烧了,没有遗漏一只蚂蚁。
8
老马识途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①,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②。管仲曰:“老马 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 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③地,遂得水。 注释:①管仲、隰(xí)朋:皆齐桓公时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孤竹:古国 名。②迷惑失道:迷路而找不到归途。③掘:挖。
5
• 译文:乐广曾经有一个亲密的朋友,分别很久不见再来,乐广问朋友不来的原因, 友人回答说:“前些日子来你家做客,承蒙你给我酒喝,正端起酒杯要喝酒的时候, 看见杯中有一条蛇,心里十分害怕它,喝了那杯酒后,就得了重病。”当时,河南 厅厅堂的墙壁上挂着一张弓,弓上有一条用漆画的蛇。乐广猜想杯中的蛇就是弓的 影子了。他在原来的地方再次请那位朋友饮酒,对朋友说道:“酒杯中是否又看见 了什么东西?”朋友回答说:“所看到的跟上次一样。”于是乐广就告诉他其中的 原因,客人心情豁然开朗,疑团突然解开,长久而严重的病顿时治好了。
11
狼子野心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 矣。 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 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 取其革。
3
杯弓蛇影
乐广尝有亲客,久阔不复来,广问其故。 答曰:“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
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于时,河南听事壁上有角①,漆画作蛇。广 意杯中蛇即角影也。复置酒于前处,谓客曰:“酒中复有所见不?”答曰:“所见 如初”。 广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沉疴顿愈。 [注]角:角弓,用牛角装饰的弓。
客人得病是因为他以为自己将一条蛇饮入腹中,一直耿耿于怀,以致产生心病;病 愈是因为他知道了在自己杯中的不过是一把墙上挂的弓的影子而已,疑虑消除了。 3、文中的“客”与乐广思考问题的出发点有何不同?试简要分析。
“客”是从主观出发,只凭猜测而疑神疑鬼;而乐广则从客观实际出发,透过表面 现象,看到了问题的本质。
10
• 管仲、隰朋跟从齐桓公去征伐孤竹国,春天出发,冬天返回,迷了路找不到归途。 管仲说:“老马的智慧能够利用。”于是放开老马,队伍跟在后面,终于找到了 归途。走到山中,找不到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居住在山的南面,夏天居住 在山的北面,蚁窝上的土高一寸,下面七八尺的地方就会有水。”于是按此挖掘, 果然找到了水。
6
程门立雪《宋史》 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zuò )侍 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时与游酢侍立不去( ) 颐既觉( ) 2.你从文中得到什么启发? 答:
7
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 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zuò )侍打立瞌不睡去。颐既
1、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广问其故( )②酒中复有所见不(

2、试分析客人得病的原因和病愈的原因。
3、文中的“客”与乐广思考问题的出发点有何不同?试简要分析。
4
杯弓蛇影
乐广尝有亲客,久阔不复来,广问其故。 答曰:“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 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于时,河南听事壁上有角①,漆画作蛇。广 意杯中蛇即角影也。复置酒于前处,谓客曰:“酒中复有所见不?”答曰:“所见 如初”。 广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沉疴顿愈。 [注]角:角弓,用牛角装饰的弓。 1、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广问其故( 原因、缘故)②酒中复有所见(通“否” ) 2、试分析客人得病的原因和病愈的原因。
已经
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译:杨时到洛阳求见程颐。杨时大概
时与游酢侍立不去( 离开 )
当时有四十岁了。一天拜见程颐的时
颐既觉( 睡 醒 )
候,程颐偶尔坐着打瞌睡。杨时与游
2.你从文中得到什么启发?
酢站在门外等着没有离开。等到程颐 醒后,门外积雪已经一尺多厚了。
答:杨时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精神值得学习。
9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 一、解释蓝色词的意思。
①,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②。 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
1.春往而冬反(通“返”,返回 Nhomakorabea)
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 2.迷惑失道( 道路 )
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 3.遂得水( 找到 )
“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 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
二、翻译
乃掘③地,遂得水。
1.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
注释:①管仲、隰(xí)朋: 管仲说:“老马的智慧可以利用。” 2.蚁冬居山之 皆齐桓公时大臣,帮助桓公成 阳,夏居山之阴。
就 迷 ③了惑掘霸失:业道挖。:。孤迷竹路:而古找国不名到。归②途。三、蚂文蚁中冬故天事住是在成山语的老南马面识,途夏天的住来在历山,的现北比面喻。阅历多 的人富有经验,熟悉情况,能起引导作用。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其处南者走而北( )无遗者(

2、导致群蚁死亡的直接原因是野火,然而造成它们死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3、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1
群蚁
南山之隈有大木,群蚁萃焉。穿其中而积土其外。于是木朽而蚁日蕃,则分处 其南北之柯,蚁之垤瘯如也。一日,野火至。其处南者走而北,处北者走而南,不 能走者,渐而迁于火所未至。已而俱爇,无遗者。 1、解释下列句中红色词的意思 其处南者走而北( 跑、逃跑 ) 无遗者(遗留,这里指存活) 2、导致群蚁死亡的直接原因是野火,然而造成它们死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蚁群无节制地繁衍,使大树加快腐朽,偶一遇野火便烧成灰烬了。 3、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处在安逸的生活中,不要得意忘形,要居安思危。
群蚁
南山之隈有大木,群蚁萃焉。穿其中而积土其外。于是木朽而蚁日蕃,则分处
其南北之柯,蚁之垤瘯如也。一日,野火至。其处南者走而北,处北者走而南,不 能走者,渐而迁于火所未至。已而俱爇,无遗者。 注释:隈(wēi):弯曲的地方。 萃:草丛生的样子,引申为聚集。 垤(dié): 小土堆。 爇(ruò):焚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