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办好科学期刊的几点思考
做好科技期刊编校工作的几点体会

做好科技期刊编校工作的几点体会作者:李剑来源:《科技传播》2014年第22期摘要编校质量是期刊质量评价的一项关键性内容,编校质量较低成为不少期刊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如何提高编校质量,一直是各个期刊编辑部努力的方向。
下面结合工作实际,总结出几点提高科技期刊编校质量的几点体会:保持崇高的责任感,克服职业倦怠;严格落实编校制度,提升编校质量;创新学习形式,始终跟上业务的新要求;加强编辑队伍建设,保持队伍的旺盛活力关键词科技期刊;编校质量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27-0036-01质量是学术期刊的生命,也是学术期刊研究的永恒主题。
而在这其中,下面我结合《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编校工作实际,就提高期刊编校质量谈几点体会。
1 保持崇高的责任感,克服职业倦怠编辑工作繁杂、日复一日地重复性劳动易使编辑产生职业倦怠。
我刊通过老编辑讲座、加强岗位培训等多种形式让全体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到,学术期刊是展示学术研究成果、加强学术交流的重要窗口,做好编校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在这样的基础性认识之上,进一步引导编辑人员将做好本职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贯穿到编校的全过程。
在接收作者来稿时,首先查阅稿件是否存在抄袭剽窃、拆分发表、重复发表等学术不端行为,重复率较高的稿件直接退稿。
在回修、编校过程中沉心宁静、细细修改,对优秀的稿件精益求精,对质量稍差的稿件,加大编校工作力度,反复修改,对每一校次的稿件都做到心无旁骛的审阅[1]。
2严格落实编校制度,提升编校质量编校质量的提高与审稿、改稿、校稿等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密不可分。
为确保编校质量,我编辑部严格落实三审制、三校一读制及作者自校制。
责任编辑初审稿件时格筛选,对达不到发表要求的稿件坚决退稿。
外审专家审稿时实行双盲法,确保审稿质量并约定审回时间。
同时建立了审稿专家激励评价制度,对不能胜任审稿工作的专家及时更换。
回修稿件时,将审稿专家的审稿意见及编辑发现的细节问题一并发给作者修改、补充,以减少作者回修次数、缩短稿件刊登周期。
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浅谈【论文】

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浅谈【关键词】科技期刊;信息技术;影响力;高质量发展一、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的原则1.准确定位,打造特色。
科技期刊的定位,主要在于明确办刊目的、办刊宗旨,在保持期刊原有特色的基础上,明确办刊理念,与时俱进,确定读者对象及发展目标,同时还要清楚期刊处于行业领域中的位置[2]。
科技期刊的定位,决定了其发展方向,科技期刊只有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准确定位,才能发挥出科技期刊自身与众不同的优势,使期刊独树一帜,别具一格,进而才更有利于期刊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壮大,并逐渐形成固定的作者和读者群体,保证期刊的稳定发展,使期刊得到更高质量发展。
期刊一经定位,要本着循序渐进,步步为营的思想,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塑造科技期刊的学术个性和文化特征,着眼于长远发展,才能取得更好的高质量发展效果[3]。
2.内容为王,质量第一。
科技期刊的质量问题是决定其发展最核心的根本性问题,是重中之重,科技期刊的质量与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互为因果,科技期刊没有过硬的质量,一切都无从谈起[4]。
科技期刊注重社会效益,在于以发表学术内容为主,为科技学术文献传播途径,为专业学者搭建互动交流平台,为科研理论成果转向实践搭建桥梁纽带,为学科理论发展创造了学术积淀环境,所以,每一期的内容及其所刊载论文的质量都是优秀科技期刊生存基础、是科技期刊的生命、更是决定科技期刊能否健康优质发展的关键因素[5]。
科技期刊要以内容来统领一切,这要求期刊内容是有创新性的、健康的、正能量的,能满足读者需求,为读者所接受,对读者有教益的,要实现内容为王,首先要做好期刊的策划、选题及组稿工作[6]。
科技期刊要想有自己的品牌,最应该体现在其学术论文的质量上。
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它的选题应位于学科领域的前沿,所阐述的观点更是要具有创新性,论述不仅仅需要科学严谨,还要能够解决重大的关键性问题。
这要求科技期刊根据期刊定位精心选题时要高瞻远瞩,预测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才能使期刊获得更多最好的稿件,使期刊论文处于学术前沿性的领先位置,再结合高水准的编辑质量,才能使科技期刊保持较高质量的发展。
提高科技期刊办刊水平探讨二

提高科技期刊办刊水平探讨二乔玉兰【摘要】科技期刊是传播科技信息,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同时也是科研工作者公开发布研究成果的重要平台。
提高科技期刊的办刊水平,推动科学事业的发展,是每一个办刊人义不容辞的义务,根据自己的工作实践,从期刊的质量控制、发挥专家的作用、加强期刊选题策划、加大期刊约稿力度、重视期刊发行工作等方面进行探讨,以便和同行共同研讨如提高科技期刊的办刊水平,期望能对同行的工作提供借鉴。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eriodicals are an important carrier to sprea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realize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which also are the important research platform that scientific researchers published their research achievement. To raise the general level of sci-tech periodicals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is incumbent for every person to run the journal. The author,according to his own working practice,dis-cussed the quality control of journals,the roles of the experts,journa ls’selected topic planning,the intensity of journal manuscripts,and journal distribution,etc. ,expect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peers work.【期刊名称】《技术与创新管理》【年(卷),期】2015(000)006【总页数】4页(P635-638)【关键词】科技期刊;办刊水平;办刊质量【作者】乔玉兰【作者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西北地质》编辑部,陕西西安71005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231在21世纪,各种新理论和新知识层出不穷,旧的办刊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
办好科技期刊论文多层面思考和定位论文:办好科技期刊的多层面思考和定位

办好科技期刊论文多层面思考和定位论文:办好科技期刊的多层面思考和定位结合笔者多年来的办刊经验,通过对科技期刊出版工作的多层面思考,总结了科技期刊出版中的一些办刊理念,提出了办好科技期刊的定位内容,并对一些疑惑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科技期刊;定位和思考;出版和经营《特种结构》作为我国唯一一本反映建设工程特种结构专业技术的科技期刊,在报道和刊载相关建设行业中的结构工程建设、设计和科研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科技创新、促进学术交流、展示建设成果和指导工程实践的作用。
本文结合《特种结构》的办刊工作,对办好科技期刊进行了多层面的思考,进而对科技期刊的要素定位和办刊过程中的一些疑惑问题作了探讨和阐述,希望这样的梳理能够为我们办好科技核心期刊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1对办好刊物的多层面思考1.1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营建办刊的核心体系胡锦涛总书记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讲话中提到,“树立和落实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对于我们更好地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具有重大意义”。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们工作的很好的指南和依据,对于一个科技期刊如何做到全面、合理、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怎样在办刊、出版的活动中,建立一套有战略性的、观念务实又创新的核心体系,来科学地指导我们总体工作的思路?这是值得探讨和思考的问题。
就目前笔者的认识,科技期刊要在办刊中取得好的成效,应该创建一套易于实施的办刊核心体系。
《特种结构》的办刊核心体系由下面几个要素组成,即:核心的价值观、核心的竞争力和创造力、核心的影响力以及核心的办刊资源。
1.2核心价值观如何体现核心的价值观体现在你要做一道什么样的“菜”(即什么样的刊物)呈现给读者,做好“内容为王”的、有滋有味的刊物应该是办刊的核心价值观。
这样,才能使期刊的内容有深度、有宽度、有观点,且能够有效反映相关专业的学术热点和动态、科学研究的现存状态和前沿成果、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法和重大建设项目的创新完成情况等,从而推动相关专业领域的科技创新。
关于办好科学期刊的几点思考

沿 海 企 业 与 科 技
C O A S T A L E N T E R P R E&T E CHNOL OGY I S E S AND S C I ENC
—
N O . 0 6 , 2 0 1 3
( C u mu l a t i v e l y N O . 1 5 7 )
四、 加强 自身素质 的培养 。 提 高办刊 能力
业, 广西 南宁, 5 3 0 0 2 2 [ 中图分 类号] G 2 3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 o 0 7 — 7 7 2 3 ( 2 叭3 ) O 6 一 O O 7 5 一 O o 0 2
《 沿海企业与科技} 1 9 9 6年 2 月创 刊,至今 已 期刊在国家发展战略发挥作用。因此 , 科学期刊必 办了 1 8 年。该刊创刊时定位为科技期 刊 , 办刊单 须确定“ 为经济建设服务” 、 “ 为五个建设服务” 的办 位隶属于广西社会科学院 ,这样 的刊物性质和管 刊方向 ,推动科学技术事业和社会科学事业为现
一
、
以科学发展观为 引导 , 坚持正确的编 务 。办刊者承担这样重大的社会责任 , 不能无所作
为, 不能停滞不前 , 不能敷衍拖沓 ; 要做到多做事 ,
服务 ,为经济社会发展 服务 ,为广大人 民群众服
辑 方 针
做好事 , 扩张期刊的社会功能。 科学期刊基本宗 旨是探讨科学真理 ,传播科 做大事 , 《 沿海企业与科技》 从 1 9 9 6 年创刊时起 , 就逐 学理论 , 普及科学知识 , 促进科学理论 向应用技术 综合发展 的路子。一是打破 自 然 转化 , 归结起来 , 就是坚持科学发展 观 , 推动科学 步探索扩张发展、 技术事业发展。在实践工作 中, 必须 围绕 国家发展 科学与社会科学 的分工 ,将两个科学领域 的研究 设 置相应栏 目编发稿件 , 既有属于 战略 和科 学 发 展规 划 , 制 定 刊 物 的指导 思想 、 发 展 成果纳入其 中, 社会科学 的 “ 经济纵横 ” 、 “ 文化力研究 ” ( 后改名 规划 、 策划选题和组织重点稿件 , 在期刊管理和发 展上以及刊物的内容上体现科学发展观 。 “ 文化产业研究 ” ) 、 “ 区域发展研究 ” 等, 也有属于 自然科学的“ 科技论坛 ” 、 “ 技术与运用” 等。二是基
对期刊的发展建议

对期刊的发展建议
期刊是学术界重要的出版物,承载着学术研究成果、知识传播和学术交流的重要使命。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需求的变化,期刊也需要不断更新和改进。
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学术环境的需要,以下是对期刊发展的一些建议:
提升数字化水平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数字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期刊应该加快数字化进程,建立线上投稿、审稿、修改和出版流程,提高办刊效率。
同时,加强网络安全意识,确保学术信息的安全。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学术研究是全球性的,期刊应该加强与国际同行的交流与合作。
可以通过建立国际审稿团队、开展国际研讨会等方式,促进国际学术交流,提高期刊的国际影响力。
多样化内容与形式
要吸引更广泛的读者群体,期刊应该多样化内容与形式。
可以增加特约专栏、互动式阅读体验、视频摘要等创新形式,提升读者体验。
注重学术质量
学术期刊的根本在于学术质量,期刊应该坚持学术诚信、严谨审稿、拒绝抄袭等原则,保障学术研究的质量和可信度。
加强社会责任
作为学术传播的重要平台,期刊应该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
可以开展有关社会热点问题的专题、关注学术不端现象、促进学术交流与产业合作等,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期刊作为学术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至关重要。
希望期刊能够积极借鉴这些建议,不断追求进步,更好地服务学术界。
关于提高科普期刊办刊质量的思考

的 ,必须 具 备很 强 的专 业 性 和学 术性 。科普 类 期 刊 则 是 向 广 大 人 民群 众 进 行 科 学 知 识 普 及 宣 传 。 因 此 .这就 要求 办 刊 人员 在 组稿 、采 编 时要充 分 考 虑 到 读 者 的爱好 和接 受 能力 ,满 足广 大读 者群 的不 同 需 要 .在 组稿 时既 要有 一 定数 量 的 学术 文章 ,又要 将 1常生 活 中积 累 的科 学 知识 经 编辑 传 播 给广 大人 3
科普 类 期 刊 编辑 出 版工 作 ,既 具 有科 学 性 、系
统性 ,还具 有 创 造性 的综 合工 作 ,要 求 每个 编 辑人
员 不 仅熟 练掌 握 期 刊 生 产 的 “ 题 、组 稿 、约稿 、 选 审 稿 、退 修 或 退 稿 、定 稿 、编 辑 加 工 、制 图 照 相 、 录入 排 版 、出清 样 、校 对 、确 定版 面 、出版 片 、制 P S版 、印刷 、装订 、发 行 ” 的每一 个 环节 ,还要 掌 握 每 个 环 节 相 互 之 间 内 在 的 和外 在 的关 系 。其 中
1 )如 何把 好 科 普 类期 刊 的政 治 思 想关 ,需 要 编辑 人员 坚持 正确 的办 刊思 想 .始 终坚 持 以马 列 主
义 、毛泽 东思 想 、邓小 平理 论 和江 泽 民 同志 “ 三个 代表 ”重 要思 想为 指导 。掌 握 其基 本理 论 、观 点 和 方 法 .运 用历 史唯 物 主义和 辩证 唯 物主 义 的方法 观
断为它的发展注入新 的活力,从把好科 普期刊的定位关 、政 治思 想关、编辑质 量关、 出版质量关进行 了分析论 述 , 为提升科普 期刊 办刊 整体质量提供 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 科普期刊 ; 办刊质量 ; 编辑 素质
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工作中几点体会

随着我 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和发展 , 科学 技术期刊编辑出版业 ( 包括高校学报) 面临的市场 竞争 进一 步激 烈 , 学 技术 的迅 速 发 展 也 给编 辑 科 出版业带来新 的机遇与挑战。同时, 一些科学技 术期刊形式呆板 , 内容平平, 编排沉闷, 缺乏创新, 办刊质量不高 ,真正其有学术公信力和 良好学术 “ 声誉的杂志屈指可数”读者面窄小 , , 发行量不大, 成本较高等现状 , 也是科学技术期刊面临的主要 问题 。面对这些挑战和 问题 , 这对期刊编辑工作 者的素质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认为在这种严 酷的形势下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只有紧跟形势的发 展, 努力改进工作 , 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称职的期刊 编辑 。下面简谈几点个人体会 。
收 稿 日期 :o 5 9 5 2 o -0 -0
作者简 介 : 国庆 (9 5 , 。 陈 1 5 一)女 云南省楚雄市人 , 副教授 , 主要从事编辑学理论 方面研究.
维普资讯
・ 2 7 ・
云南师范大学学 报 ( 自然科 学版)
一
第2 6卷
用于编辑出版工作 的始终 , 它关 系到编辑工作的 质量 , 关系到科技期刊 的成败 。这就需要我们 的 编辑有较强的信息观念 , 要全 面掌握社会科技文 化的发展动向、 作者资源状况 、 社会热点和读者需 求等 , 要有判断和识别信息的能力 , 同时还要有通 过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获取科技信息的新途径和新 方法。 1 编辑 中信 Nhomakorabea的作用
今天已进入信息时代 , 对于以科技信息传播 为工作 目的的编辑来说, 掌握、 处理和运用信息的 功力就显得十分重要 。期刊的信息发送者( 作者 ) 与信息的解读者 ( 读者 )并不是面对面地进行交 , 流, 而是通过期刊作为媒介传递 和接收信息。从 二者的信息交流过程来看, 编辑是作者与读者的 信息交流中介。但是 , 编辑并不是被动地 、 机械地 接收信息和传递信息 , 而是要对作 者提供 的信息 进行再加工再创造 , 以确保将有价值 、 有意义的信 息传达给读者。如果编辑的思维僵化 , 信息不灵 , 并且不会获取和利用有价值 的信息 , 那么其编辑 出版的期刊多少会显得内容贫乏, 信息陈旧, 质量 不高, 也就会失去市场竞争力。可 以说“ 信息” 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第06期
(总第157期)沿海企业与科技
COASTAL ENTERPRISES AND SCIENCE&TECHNOLOGY
NO.06,2013 (Cumulatively NO.157)
关于办好科学期刊的几点思考
李建平
[摘要]文章结合《沿海企业与科技》杂志的办刊实践,阐述办好科学期刊的相关思考。
一是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引导,坚持正确的编辑方针;二是坚持“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五个建设服务”的方向;三是创新办刊理念,扩大刊物能量;四是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提高办刊能力;五是深化改革,助推期刊事业发展。
[关键词]科学期刊;《沿海企业与科技》;文化体制改革
[作者简介]李建平,广西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沿海企业与科技》杂志社总编辑、编审,研究方向:区域文化、文化产业,广西南宁,530022
[中图分类号]G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23(2013)06-0075-0002
《沿海企业与科技》1996年2月创刊,至今已办了18年。
该刊创刊时定位为科技期刊,办刊单位隶属于广西社会科学院,这样的刊物性质和管理体制,使《沿海企业与科技》杂志从一开始就具有科技期刊和社科期刊的双重性质。
对于如何办好这样一个科学性极强的期刊,笔者在多年的办刊实践中形成了一些思考,在此作些粗浅归结,以就教于期刊出版业同行。
本文论述的科学期刊包括科技期刊和社科期刊。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引导,坚持正确的编辑方针
科学期刊基本宗旨是探讨科学真理,传播科学理论,普及科学知识,促进科学理论向应用技术转化,归结起来,就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推动科学技术事业发展。
在实践工作中,必须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和科学发展规划,制定刊物的指导思想、发展规划、策划选题和组织重点稿件,在期刊管理和发展上以及刊物的内容上体现科学发展观。
二、坚持“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五个建设服务”的方向
科学期刊虽然发表的是科技论文和科技信息,但这些科技知识和学术思想,具有时代性,是时代的产物。
处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时代的中国科学期刊,必须围绕国家的方针政策办刊,使科学
期刊在国家发展战略发挥作用。
因此,科学期刊必须确定“为经济建设服务”、“为五个建设服务”的办刊方向,推动科学技术事业和社会科学事业为现实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五个建设”服务。
三、创新办刊理念,扩大刊物能量
科学期刊是科学研究的平台,是科学思想的宣传阵地和科学文化的教育课堂,也是一个经济产业单位。
从事科学期刊出版工作,应当用好这个资源,让其发挥更大的价值,更好地为科技事业发展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办刊者承担这样重大的社会责任,不能无所作为,不能停滞不前,不能敷衍拖沓;要做到多做事,做大事,做好事,扩张期刊的社会功能。
《沿海企业与科技》从1996年创刊时起,就逐步探索扩张发展、综合发展的路子。
一是打破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分工,将两个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纳入其中,设置相应栏目编发稿件,既有属于社会科学的“经济纵横”、“文化力研究”(后改名“文化产业研究”)、“区域发展研究”等,也有属于自然科学的“科技论坛”、“技术与运用”等。
二是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
上面提到的几个栏目大多属于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研究方面开辟的栏目有:“企业发展与管理”、“建筑与工程”、“电力与电气”等。
三是扩张容量,多发成果。
从2005年起,《沿海企业与科技》增加了刊物的容量,增加了每期的页码,从
75
量的方面加大服务社会的能力。
三个方面的努力,成效显著,使《沿海企业与科技》杂志保持了发展活力,持续办刊18年。
四、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提高办刊能力
要适应时代要求,实现发展目标,加强编辑部人员学习十分重要。
一是加强对国家法律法规的学习,找出办刊工作中的问题,及时改正。
二是外出调研,学习先进的发展经验。
在过去几年里,《沿海企业与科技》杂志社参与了多项调研工作。
在参加广西哲学社会科学2005年重大招标课题《广西文化体制改革对策研究》课题组的工作期间,深入到接力出版社调研出版工作的先进经验,完成《接力出版社改革与发展报告》的调研报告,在广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2006年广西蓝皮书:广西文化发展报告》发表,组织编辑人员到《南方文坛》、《学术论坛》、《改革与战略》、《大众科技》等兄弟期刊取经,又向广西自治区新闻出版局报刊处了解广西期刊业的好经验。
这些调研工作,使编辑人员提高了期刊业改革与发展的认识,增强了期刊改革的信心,为探索期刊业的体制改革和产业发展做了较好的准备。
2007年5月,又派人参加中国期刊学会举办的科技期刊编辑人员培训班,在参加学习,听取老师讲课的同时,向全国各地的期刊学到很多办刊经验,对10多个刊物做了较深入的调查,掌握了许多信息。
三是借助社会力量,综合利用社会人力资源,增强办刊能力。
可以适当吸收一些外单位有水平有办刊经验有管理能力的人才加入办刊队伍。
这方面广西文化出版界有许多好经验,如接力出版社在北京聘用了总编辑,办了北京工作室;广西电影制片厂聘用外省导演拍出了《周恩来》、《血战台儿庄》等大片,等等。
吸收人才加入办刊,不仅是增加劳力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引进了新的理念,拓宽了发展的路子,扩充了自身的发展能量。
五、深化改革,助推期刊事业发展
进入21世纪以来,党中央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期刊业归属于文化产业类,这对于长期以事业模式生存的科学期刊,面临严峻的生存局势。
这对我们的科学期刊工作提出新要求,既要增强科技业务能力,也要增强经济实力。
综合实力的提高,是刊物发展的基础。
没有实力,不说发展,很可能在一两年内
就要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
因此,必须坚持深化改革,尽快实现由事业型办刊到企业型办刊的转变,把刊物作为文化产业来办。
能否实现这个转变,实力是重要基础。
没有实力,期刊无法在市场立足。
因此,我们要把增强经济实力作为重要的工作指标,在保证生存的基础上全面发展。
2013年,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进入全面攻坚阶段。
面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发展形势,科学期刊的责任更为重大,工作量剧增。
期刊要保持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实现文化体制改革大形势下的办刊理念与办刊路子的转变,还得要面临重大改革。
一是体制改革。
最重大的变革是加入期刊集团,建立强大的期刊联盟,资源互补,强强联合,共同发展。
《沿海企业与科技》杂志也将走这一条道路,将由科技期刊转化为社科期刊,并引进新的办刊理念,形成新的管理模式和办法,同时展现新的风貌和发展活力。
二是要顺应数字化时代潮流,把握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的出版趋势,加快由主要靠传统纸介质产品向主要依靠以数字化内容、数字化生产和数字化传输为特征的新兴出版业态转型。
2011年11月,德国的《法兰克福论坛报》《德国金融时报》《纽伦堡晚报》等在德国极有影响的报纸相继宣布停刊,众多纸媒陷入生存困境的事实,给传统出版业敲响了警钟。
科学期刊立足科学,更应具有科技含量,强化自身科技实力。
要加快新技术应用,根据实际需求和自身条件,逐步发展数字出版、网络出版、手机出版、云出版等以数字化为主要特征的新兴出版产业产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保证持续发展的动力。
总之,加强期刊的经营管理,壮大期刊实力,迎接全面深化改革的挑战,是我们当下面临的重要任务。
增强自身实力,提高刊物质量,是我们实现期刊发展的具体措施。
我们将努力工作,使科学期刊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Z].2004-01-01.
[2]詹宏松.社会科学研究与管理[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2.
[3]范卫平.新闻出版业转型发展的三个问题[J].中国出版, 2013,(1).
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