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霉病

合集下载

霜霉病怎么防治和治疗教你这四招

霜霉病怎么防治和治疗教你这四招

中药治疗
使用黄连、黄柏、黄芩、荆芥等中草药煎制后进行喷 洒,每3-5天喷洒一次,连续喷洒2-3次。
可将中草药与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后浸泡植株,然后对 植株进行喷洒。
物理治疗
使用紫外线照射发病植株,可有效抑制病原 菌的繁殖。
使用高温闷棚法,将棚内温度提高至40℃ 左右并保持一段时间,可有效杀死病原菌。
05
防治和治疗霜霉病的注意事项
避免产生抗药性
轮换用药
避免长时间使用同一种农药,选择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轮换使用 ,以减缓抗药性的产生。
混合使用
将不同作用机制的农药混合使用,可以增加防治效果,并减少抗药 性的产生。
综合防治
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多种防治手段相结合,减少 对化学农药的依赖,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加强田间管理
及时清除病残体,减少病 原菌的积累;合理施肥, 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提 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生物防治
使用生物农药
利用某些对病原菌具有拮抗作用 的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进行防治
,如井冈霉素、春雷霉素等。
以菌治菌
通过接种有益微生物来抑制病原菌 的生长和繁殖,如用枯草芽孢杆菌 、酵母菌等来控制霜霉病的发生和 传播。
锌等。
喷药时机
在发病初期及时喷药,以防止病 害扩散。一般每隔7-10天喷一次
,连续喷2-3次。
喷药方法
喷药时要均匀周到,叶面和叶背 都要喷到,以增强防治效果。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
不同品种对霜霉病的抗性 有差异,选择适合当地气 候和土壤条件的抗病性强 的品种。
合理密植
保持合理的种植密度,避 免过密或过稀,以改善通 风透光条件,降低湿度, 减少病害发生。
霜霉病的发病条件

白菜霜霉病和软腐病的区别及防治

白菜霜霉病和软腐病的区别及防治

白菜霜霉病和软腐病的区别及防治霜霉病和软腐病是白菜生长过程中常见的两种病害,二者外在表现相类似,要注意区别。

一、表现症状:1.软腐病:发病后,外叶萎蔫,菜心在晴天中午萎蔫,但早晚尚能恢复,几天后植株外叶平贴地面、心部后叶球外露,叶柄或根茎处髓组织腐烂,可流出灰褐色黏稠状物,后植株倒地腐烂。

2.霜霉病:幼苗期受害,可在晴天的早晨看到在叶子背面长有白色的霉层,严重时苗变黄枯死。

成株期受害,叶子正面初期产生水渍状浅绿色的斑点,后来扩大,因受叶脉限制变成黄色至黄褐色多角形的病斑,潮湿时,叶子背面生有白色的霉层,所以农民称之为白霉病。

严重时,病斑迅速发展连成片,致使叶片枯黄干死。

在采种株上,除危害叶片外,还可危害花梗、花器和种荚。

受害的花梗呈肥肿弯曲;受害花器呈肥大和畸形,花瓣变绿色;受害种荚呈浅黄色,上有白霉,种荚瘦小,结实不良或不结实。

二、防治方法:1.物理防治:不管是白菜霜霉病还是软腐病,都应该做到合理灌水施肥,深耕晒土,施足底肥,分期增施磷、钾肥;及时中耕,促进植株根系生长,增强抗病性。

2.药物防治:⑴防治白菜霜霉病:可在发病初期发现中心病株时,立即摘除病叶柄喷药防治。

药剂可选择65%百菌清600倍液+2000倍液的爱多收或20%二氯异氰尿酸钠1000-1500倍液,也可用64%的杀毒矾600倍液或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500倍液。

每隔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

⑵白菜软腐病应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定植后,在大白菜莲座期至包心始期用72%农用链霉素3000-4000倍液、20%井冈霉素水溶液(每袋25克)兑水50公斤、200-300倍食醋液,隔7-10天喷洒1次,连喷2-3次。

霜霉病1

霜霉病1

3. 栽培管理与发病关系 植株生长健壮、降低 植株生长健壮、
田间湿度等都可减轻病害。凡栽培过密、 田间湿度等都可减轻病害。凡栽培过密、通 风不良、肥料不足、 风不良、肥料不足、浇水不当以及地势低洼 等都有利于病害的流行。 等都有利于病害的流行。
侵染循环
霜霉菌主要有两个类型:1.局部性侵染。产生点 霜霉菌主要有两个类型: 局部性侵染。 局部性侵染 发性病斑, 发性病斑,生长季中不断产生孢子囊频繁的再侵 病害流行速度非常快。 染,病害流行速度非常快。大多数霜霉菌属于这 种类型。 系统侵染 系统侵染。 种类型。2.系统侵染。卵孢子从植物的芽稍侵入 菌丝随寄主生长点侵入全株, 后,菌丝随寄主生长点侵入全株,引起全株性症 状,病害流行速度较慢。 病害流行速度较慢。
发病条件
1
2
温暖潮湿环境有利于病害的发生、 温、湿度 温暖潮湿环境有利于病害的发生、一般 气温在16-22℃时最适于病菌侵入危害,20℃时潜 气温在 ℃时最适于病菌侵入危害, ℃ 育期仅4天 育期仅 天。通常黄瓜生长期病原所需温度容易满 足,而孢子囊的产生和萌发均需有水膜或雾露存 故高湿条件是病害发生的关键。有水滴存在, 在,故高湿条件是病害发生的关键。有水滴存在, 孢子囊经1.5小时即可萌发 形成病斑后, 小时即可萌发。 孢子囊经 小时即可萌发。形成病斑后,相对湿 度在83%以上,4个小时即可产生孢子囊;湿度愈 度在 以上, 个小时即可产生孢子囊; 以上 个小时即可产生孢子囊 形成的愈快,数量也愈多。 高,形成的愈快,数量也愈多。 品种抗性 黄瓜不同品种间对霜霉病感病程度有显 著差异, 著差异,一般晚熟品种比早熟品种抗病
霜霉病
园林植物病害防治
姚丽娟
•霜霉病是由真菌中的霜霉菌引起的植物病害, 霜霉病是由真菌中的霜霉菌引起的植物病害, 霜霉病是由真菌中的霜霉菌引起的植物病害 霜霉菌是专性寄生菌, 霜霉菌是专性寄生菌,极少数的霜霉菌已可以人 工培养。 工培养。

霜霉病防治小知识

霜霉病防治小知识

霜霉病防治小知识
霜霉病是一种常见的植物病害,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然而,通过一些简单的防治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霜霉病的发生,提高植物
的产量和质量。

1. 清理病叶
在病害初期,应及时清理病叶,把它们烧掉或埋在土里,以免病菌继
续繁殖。

2. 控制潮湿度
霜霉病往往在植物叶子表面湿润的地方生长,因此要尽量减少潮湿度。

可以通过加强通风、减少浇水、控制湿度等方式来防止病菌的传播。

3. 使用农药
在病害严重的情况下,可以使用一些农药来进行治疗。

选择合适的农药,注意使用方法和剂量,避免对环境造成影响。

4. 选择抗病品种
在种植植物时,可以选择抗病品种,这样可以减少病害的发生。

5. 增强植物的自身免疫力
通过施用有机肥料、调整土壤酸碱度等方式,可以增强植物的自身免疫力,提高其抵抗病害能力。

总之,霜霉病的防治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从清理病叶到增强植物的自身免疫力,都是非常关键的。

只有在采取有效措施的情况下,才能够降低病害的发生率,提高植物的生产力和品质。

十字花科蔬菜霜霉病

十字花科蔬菜霜霉病
病菌可侵染各种十字花科蔬菜,包括大白菜、小白菜、 油菜、菜苔、芥菜、芥兰、榨菜、萝卜和甘蓝等,其中以大 白菜、油菜和芥兰受害最为严重。
芸薹属变种 ,对芸薹属蔬菜侵染力强,对萝卜侵染 力弱,不侵染芥菜。芸薹属变种还可分为三个类型: 甘蓝类型、白菜类型、芥菜类型。
萝卜属变种 ,对萝卜侵染力强,对芸薹属蔬菜侵 染力弱,不侵染芥菜。
3、加强田间管理: 1)应与非十字花作物进行隔年轮作。 2)适期播种,干旱年份不宜播种过早。秋白菜适期
晚播,使包心期避开多雨季节。 3)苗期通过间苗淘汰病苗,以压低田间最初的病情
指数。在田间,施足底肥,及时间苗并拔除病株,生长季 节及时追肥和灌水,注意在莲座期和包心期后不可缺水缺 肥。收获后清洁田园,进行秋季深翻。
大白菜霜霉病菌孢囊梗及孢子囊
大白菜霜霉病菌卵孢子
菌丝发育的适温为20~24℃; 孢子囊形成的适温为8~12℃,孢子囊萌发的适温为 7~13℃,侵入寄主的最适温度为16 ℃。在相对湿度低于90 %时不能萌发,在水滴中适温下孢于囊经3~4小时就能萌发; 卵孢子形成的适温为10~15℃,适宜湿度为70~75%; 总之,病菌发育要求稍低的温度和较高的湿度。
荠菜属变种 ,仅侵染芥菜,不侵染其他十字花科 蔬菜。
3.病害循环
•在北方,病菌以卵孢子随病残 体在土壤中越冬、越夏。春季环境 适宜卵孢子萌发,侵染小白菜、油 菜、萝卜等春菜,在发病中、后期 的病组织内产生卵孢子越夏,当年 秋季可萌发侵染大白菜等秋菜。所 以,卵孢子是北方地区春、秋两季 十字花科蔬菜发病的初侵染源。
细,向内弯曲,上生一个孢子囊。
•孢子囊无色,单胞,长圆形至卵圆
卵孢子黄色至黄褐色,近圆形,厚壁,表面 光滑或有皱纹。
•通常认为,卵孢子埋藏于寄主组织内,以肥 厚的病组织内为多,病叶组织内一般较少。但据 东北观察,秋白菜病叶的枯死病斑组织内常含有 大量的卵孢子。

十字花科蔬菜霜霉病

十字花科蔬菜霜霉病

植株生长后期,病组织内形成卵孢子。
•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九月份形成发病中心,10月
下旬至11月初发病高峰,11月中旬后病害发生平缓。春 季主要危害春菜下部叶片和留种株花轴,造成下部叶片发 病和花轴“龙头”状畸形。形成春、秋两个发病高峰。
侵染循环(disease cycle)
4.流行因素
(1)气候条件:T与潜伏期有关,RH与孢子囊萌发有关. (2)栽培条件:连作发病重,秋白菜播种过早,利于发 病。种植密度过大、追肥不及时、偏施氮肥发病重。 (3)品种抗病性: a.疏心直筒品种抗病
3、加强田间管理: 1)应与非十字花作物进行隔年轮作。 2 )适期播种 , 干旱年份不宜播种过早。秋白菜适期 晚播,使包心期避开多雨季节。
3)苗期通过间苗淘汰病苗,以压低田间最初的病情
指数。在田间,施足底肥,及时间苗并拔除病株,生长季 节及时追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灌水,注意在莲座期和包心期后不可缺水缺 肥。收获后清洁田园,进行秋季深翻。
3)生态防治1
上午 7h—13h 下午 13h—18h 上半夜 19h—24h 下半夜 24h—7h
温度
26—30º C
25—20º C
20—15º C
13—10º C
病菌可侵染各种十字花科蔬菜,包括大白菜、小白菜、 油菜、菜苔、芥菜、芥兰、榨菜、萝卜和甘蓝等,其中以大 白菜、油菜和芥兰受害最为严重。
芸薹属变种:P.parasitica var.brassicae,对芸 薹属蔬菜侵染力强,对萝卜侵染力弱,不侵染芥菜。 芸薹属变种还可分为三个类型:甘蓝类型、白菜类 型、芥菜类型。

CLINTON一直在研究该病菌的越冬问题,但始终没有发现卵 孢子。1905年推测该病菌可能有两种越冬方式: (1)在一些地区该病菌在温室中越冬,然后在夏天传播到露地。 (2)在南方地区,全年均有黄瓜栽培,病菌以孢子囊在各茬黄 瓜上不断侵染为害,周年循环。北方地区的初侵染源可能是随 季风吹来孢子囊侵染所致。

霜霉病怎么防治和治疗教你这四招

霜霉病怎么防治和治疗教你这四招

霜霉病怎么防治和治疗教你这四招霜霉病是植物上的一种真菌病。

这种病害经常发生在葡萄、瓜类、茄子、辣椒和番茄等作物上。

一旦受到感染,植株的生长和产量将会受到很大影响。

幸运的是,霜霉病的防治方法还是有一定的科学性可循的。

本文将介绍四种预防和治疗霜霉病的方法。

一、病害监测和防治前期处理1. 定期检查植株霜霉病是真菌病,它们往往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高速繁殖。

检查植物是防治过程的第一步,你必须定期检查植株,查找病害迹象。

常规检查包括观察植株叶片的上面和下面,检查是否会发现白色或紫色的霉斑。

如果发现有叶子或者藤上有隐秘的菌斑,那么就可以开始下一步治疗过程了。

2. 剪除严重感染的部分如果已经发现了霜霉病的威胁,可以剪下受感染的叶子或蔓藤的部分。

这种清除方法可以防止病害继续蔓延。

同时,对剪断的部分进行彻底清理,扔掉或者烧毁,以免被其他植物感染。

3. 留意气象变化温暖潮湿的天气非常有利于霜霉病在短时间内迅速繁殖。

这使得病害的严重程度更难控制。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更加定期检查植株的状况,并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

此外,在高温环境下进行治疗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二、使用化学药物如果霜霉病情况已经很严重。

除了换非霜霉病种类的植株外,许多园丁选择使用化学药物来治疗病害。

以下是三个可行的方案:1. 农药喷洒液体菌灵和甲基硫菌灵是常用于霜霉病防治的化学药物,并且它们可以有效地防治霜霉病。

在施药之前,要先仔细阅读标签,了解每种药物的使用安全性。

另外,必须确保在最佳的安全时间和正确的方法下进行喷洒,以避免伤害植物。

2. 浸种另一种常用于防治霜霉病的药物是系统性药物,你可以将药物加入种子之中来预防霜霉病,并防止病害的传染。

这个通常需要持续注入,可以每年注射一次,确保植物的健康。

3. 扩散烟雾烟雾扩散药物可以帮助控制霜霉病,这种药物通过在植物上燃烧灰烬和化石能够治疗和控制霜霉病。

它具有对环境组成没有影响,但可能会对户外空气质量产生影响。

霜霉病

霜霉病

病症状况
此病从幼苗到收获各阶段均可发生,以成株受害较重。主要危害叶片,由基部向上部叶发展。发病初期在叶 面形成浅黄色近圆形至多角形病斑,容易并发角斑病,空气潮湿时叶背产生霜状霉层,有时可蔓延到叶面。后期 病斑枯死连片,呈黄褐色,严重时全部外叶枯黄死亡,类似黄萎病。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以菌丝在种子或秋冬季生菜上为害越冬,也可以卵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主要通 过气流、浇水、农事及昆虫传播。病菌孢子萌发温度为6~10℃适宜侵染温度15~17℃,田间种植过密、定植后 浇水过早、过大、土壤湿度大、排水不良等容易发病。春未夏初或秋季连续阴雨天气最易发生,病害严重时可造 成20%~40%产量损失 。
侵染循环
霜霉菌主要有2个类型:①局部性的侵染。产生点发性病斑,生长季中不断产生孢子囊频繁地再侵染,病害流 行速度非常快。大多数霜霉病属这种类型。②系统侵染。卵孢子从植物的芽鞘侵入后,菌丝随寄主生长点侵入全 株,引起全株性症状,病害流行速度较慢,如谷子白发病。
霜霉菌以卵孢子在土壤中、病残体或种子上越冬(如谷子白发病),或以菌丝体潜伏在茎、芽(如葡萄霜霉 病)或种子内越冬(如白菜霜霉病),成为次年病害的初侵染源,生长季由孢子囊进行再侵染。在中国南方温湿 条件适宜的地区可周年进行侵染。霜霉菌主要靠气流或雨水传播,有的也可以靠介体昆虫或人为传播。
分类
引起谷子白发病的禾生指梗霉 (Sclerospora graminicola)、引起白菜霜霉病的寄生霜霉 (Peronospora parasitica)。有的种存在不同的生理型,如引起莴苣霜霉病的莴苣盘梗霉 (B.remiarlactucae)和引起黄瓜霜霉病的古巴假霜霉(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除上述几种外,还 有甘蔗霜霉病、大豆霜霉病、葡萄霜霉病和黄瓜霜霉病。烟草霜霉病和黄瓜霜霉病等是毁灭性较大的病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症原因
由真菌中的霜霉菌引起的植物病害。

霜霉菌是专性寄生菌,极少数的霜霉菌已可人工培养,如引起谷子白发病的禾生指梗霉(Sclerosporagraminicola)、引起白菜霜霉病的寄生霜霉(Peronosporaparasitica)。

有的种存在不同的生理型,如引起莴苣霜霉病的莴苣盘梗霉(B.remiarlactucae)和引起黄瓜霜霉病的古巴拟霜霉(Pseudoperonosporacubensis)。

浩瀚农业权威技术人员研究总结常见的霜霉病[1]除上述几种外,还有甘蔗霜霉病、大豆霜霉病、葡萄霜霉病和黄瓜霜霉病。

烟草霜霉病和黄瓜霜霉病等是毁灭性较大的病害。

编辑本段病症状况
此病从幼苗到收获各阶段均可发生,以成株受害较重。

主要为害叶片,由基部向上部叶发展。

发病初期在叶面形成浅黄色近圆形至多角形病斑,容易并发角斑病,空气潮湿时叶背产生霜状霉层,有时可蔓延到叶面。

后期病斑枯死连片,呈黄褐色,严重时全部外叶枯黄死亡,类似黄萎病。

编辑本段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以菌丝在种子或秋冬季生菜上为害越冬,也可以卵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

主要通过气流、浇水、农事及昆虫传播。

病菌孢子萌发温度为6~10℃适宜侵染温度15~17℃,田间种植过密、定植后浇水过早、过大、土壤湿度大、排水不良等容易发病。

春未夏初或秋季连续阴雨天气最易发生,病害严重时可造成20%~40%产量损失。

编辑本段侵染循环
霜霉菌主要有2个类型:①局部性的侵染。

产生点发性病斑,生长季中不断产生孢子囊频繁地再侵染,病害流行速度非常快。

大多数霜霉病属这种类型。

②系统侵染。

卵孢子从植物的芽鞘侵入后,菌丝随寄主生长点侵入全株,引起全株性症状,病害流行速度较慢,如谷子白发病。

霜霉菌以卵孢子在土壤中、病残体或种子上越冬(如谷子白发病),或以菌丝体潜伏在茎、芽(如葡萄霜霉病)或种子内越冬(如白菜霜霉病),成为次年病害的初侵染源,生长季由孢子囊进行再侵染。

在中国南方温湿条件适宜的地区可周年进行侵染。

霜霉菌主要靠气流或雨水传播,有的也可以靠介体昆虫或人为传播。

编辑本段防治方法
使用技术及方法
1、预防方案:HILOT凯霜稀释600倍液喷施,6天用药一次
2、治疗方案:轻微发病时,按照400-600倍液HILOT凯霜稀释喷雾,5-7天用药一次;病情较重时,按100-300倍喷施HILOT凯霜,3天用药一次,具体施药次数视病情而定
3、施药时间:尽量避开高温时间段,适宜温度20℃-30℃
物理防治:
1. 选用抗病良种。

2.加强栽培管理,适当稀植,采用高畦栽培:浇小水,严禁大水漫灌,雨天注意防漏,有条件的地区采用滴灌技术可较好地控制病害。

3.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落叶,并带至棚、室外妥善处理。

4.有条件优先应用粉尘剂或烟雾剂防治。

发病初期适当控制浇水,保护地栽培注意增强通风,降低空气湿度。

无病壮苗,增施有机底肥,注意氮、磷、钾肥合理搭配。

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株落叶。

编辑本段病的防治
发病症状
霜霉病一般先从下部叶片开始发病,发病初期产生淡绿色水渍状小点,病斑边缘不明显,后期发展为黄色不规则病斑,湿度大时叶背产生灰白色霉层,逐渐变为深灰色。

棚室内干旱时病叶逐渐变黄、干枯,空气湿度大时发病叶片霉烂[2]。

发生规律
霜霉病菌为专性寄生菌,菠菜霜霉病菌只能侵染菠菜。

病菌以卵孢子在病株残叶内或以菌丝在被害寄主和种子上越冬。

翌春产生孢子囊,孢子囊成熟后借气流、雨水或田间操作传播,萌发时产生芽管或游动孢子,从寄主叶片的气孔或表皮细胞间隙侵入。

在发病后期,霜霉病菌常在组织内产生卵孢子,随同病株残体在地上越冬,成为下一个生长季节的病菌初次侵染源。

孢子囊的萌发适温为7~18℃。

除温度外,高湿对病菌孢子囊的形成、萌发和侵入更为重要。

在发病温度范围内,多雨多雾,空气潮湿或田间湿度高,种植过密,株行间通风透光差,均易诱发霜霉病。

一般重茬地块、浇水量过大的棚室,该病发病重。

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

一是重病田要实行2-3年轮作。

施足腐熟的有机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二是合理密植,科学浇水,防止大水漫灌,以防病害随水流传播。

加强放风,降低湿度。

三是如发现被霜霉病菌侵染的病株,要及时拔除,带出田外烧毁或深埋,同时,撒施生石灰处理定植穴,防止病源扩散。

收获时,彻底清除残株落叶,并将其带到田外深埋或烧毁。

2.药剂防治。

可以在发病初期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发病较重时用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9%烯酰·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

隔7天喷一次,连续防治2~3次,可有效控制霜霉病的蔓延。

同时,可结合喷洒叶面肥和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防治,效果更佳。

参考资料
相关文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