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岩型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中国岩金矿床,砂金矿床分布及成矿规律

中国岩金矿床,砂金矿床分布及成矿规律中国岩金矿床1.中国岩金矿床成矿的层控特征1)大多数岩金矿床产在一定的大地构造环境的某一特定含矿建造中。
矿床(点)密集分布,成群成带产出,其延伸与地层产状总体是一致的。
2)矿化围岩的含金丰度往往大于地壳中同类岩石丰度值的几倍至数十倍。
3)多数金矿矿体与围岩的同位素组合特征基本相似。
如河南省小秦岭地区文峪金矿,矿石硫同位素δ34S为1.35‰,杨砦峪矿区硫同位素δ34S为1.55‰,金洞岔矿石硫同位素δ34S为-3.58‰,而两矿区地层δ34S 为3.39‰,表现出矿石硫与地层硫特点相似。
以此说明容矿层往往是矿源层。
4)我国岩金矿床产出的地层以太古宇为主,其次为元古宇、古生界、中生界均有金矿产出,但发育程度不一。
矿化围岩有变质岩、沉积岩、火成岩类,其矿化情况各异。
现就其主要矿化密集区的层控性概述如下:(1)华北地台金矿成矿域 本区金矿床(点)集中分布于板块的边缘及基底构造层的隆起区,并且主要产于太古宇结晶基底的中深变质岩系中。
①燕山金矿密集区 金矿集中分布于山海关及密云隆起区,容矿岩层为太古宇迁西群马兰峪组。
该组混合岩化作用较强。
岩层含金丰度0.7~0.83×10-6,高于同类岩石的25~200倍。
本区已知金矿床(点)115处,有109个产于本岩层中。
②辽西建平-北票金矿密集区 区内金矿床(点)80%以上集中分布于建平隆起区内。
容矿岩层为建平群小塔子沟组的斜长角闪岩及斜长角闪片麻岩类。
③夹皮沟金矿田 金矿床主要产于太古宇鞍山群三道沟组下部的角闪斜长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及角闪岩中。
围岩含金丰度值平均41.5×10-9。
根据320个硫同位素的研究,矿石硫δ34S平均为5.6‰;围岩硫δ34S为2.1‰。
二者相近,硫源相同。
④小秦岭金矿田: 金矿围岩为太华群下部岩组,岩石类型为斜长角闪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及斜长角闪岩等。
岩层含金丰度值平均为1.24×10-9。
第八章沉积矿床的成因类型

• 3.海滨砂矿 • 海滨砂矿平行海岸分布,是海流和岸流作用下有用矿物聚 集的结果。岸流把物质带到海滨,本身就有分异轻、重矿 物的作用:海浪又把碎屑物质抛回海滩,回流和底流带走 轻的和细粒物质。因此沉积物的分选性极好。大而重的物 质聚集在海滩上,即形成海滨砂矿。 • 现代海滨砂矿一般位于潮间带。较老的砂矿,随着岸边部 分一同抬升,就形成阶地砂矿:若岸边部分相对下降,即 形成被埋藏的砂矿。 • 海滨砂矿富集的有用矿物,主要是一些比重不大(3.2— 3.6)、硬度较高(5.5—7.5)、稳定耐磨的矿物。如锆 英石、独居石、钛铁矿、金红石、磁铁矿、钛磁铁矿等。 有时有锡石和金刚石。澳大利亚东海岸的海滨砂矿,从纽 卡斯尔到弗列则尔岛,南北延伸近千公里,可分海滩砂矿 和砂丘矿两种类型。
• (二)铝土矿床成矿机理、成矿模式 • 1.成矿机理 • 根据许多证据和特征(诸如氧同位素分析结果、层 矿中高岭石结晶度指数、矿层及矿石碎屑物质特 征等)证明铝土矿层是基底风化、含铝物质原地或 异地堆积,而后经过埋藏和表生富集而最终形成。 根据廖士范等(1989)的研究,这个过程经历了三 个阶段: • (1)风化陆生阶段 • (2)水体淹没和埋藏阶段 • (3)表生富集阶段
• 1.残积-坡积砂矿 • 露头附近残积层中,较重和较稳定的有用 矿物相对富集,形成残积砂矿。由于重力 作用而沿山坡移动。有用矿物在坡积层中 的相对集中,即为坡积砂矿。二者空间上 毗连,均离母岩或原生矿体不远。
•
残坡积极砂矿的有用矿物,可以是母岩中的 造岩矿物或副矿物,也可以是有工业价值或无工 业价值的原生矿体。风化、搬运过程中,轻矿物 先迁移和不稳定矿物被淘汰,而使有用矿物相对 富集,使之由贫变富或由非矿而成矿。 • 发育在含稀有金属花岗岩和碱性岩体上的残积砂 矿(包括部分冲积砂矿),往往具有较大的工业价 值。有用矿物来自岩体的副矿物、伟晶岩脉。这 类砂矿距蚀源区近,故成分复杂。按成分可分为: 与锡石、独居石共生的铌钽铁矿砂矿;独居石砂 矿;斜锆石砂矿;某些风化成因的红土型铝土矿 中,也可含铌、钽、钛的重砂矿物。
安徽省明光市女山湖砂石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收稿日期:2017-12-20作者简介:张立明(1962- ),男,安徽霍邱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工作。
摘要:安徽省明光市女山湖砂石矿床位于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碰撞造山带内,是皖东地区新近发现的一个建筑用砂石矿床。
本文在普查工作的基础上,对矿床的区域地质背景、成矿地质条件、矿体及矿石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结合前人研究资料,对砂石矿床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
明确女山湖砂石矿床为一河湖沉积型砂石矿床,矿床形成于全新世以来池河及女山湖的河湖相沉积作用,矿区周缘富含长英质矿物的地层为矿床的形成提供了物源。
关键词:女山湖;砂石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中图分类号:P611;P619.22 文献标志码:A0 引言女山湖位于明光市明光镇以北8km 处,地处淮河中游南岸,为明光市最大的湖泊,也是安徽省第二大淡水湖,由女山湖和东侧的荷花池组成。
因东北岸为女山玄武岩火山,故命名为女山湖。
女山湖不仅对渔业、农田灌溉、防洪、旅游及沿湖生产有着重要的贡献作用,同时也是皖东地区重要的建筑用砂石矿产地。
本文在女山湖砂石矿床普查项目的基础上,对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进行了系统论述,结合前人对女山湖形成演化的研究成果,对砂石矿床的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
1 区域地质背景大地构造位置上,女山湖位于郯庐断裂带以东的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碰撞造山带内,张八岭变质岩群北侧(图1)。
郯庐断裂带控制了区内印支期及燕山期的地质格架。
喜山期以来,区域主要受到板内构造事件的影响。
地层区划上,本区属华北地层区与扬子地层区的过渡地带,地跨华北地层区淮南地层小区及下扬子分区滁州-天长小区。
出露地层有晚太古代五河杂岩,晚元古代长城-蓟县系,侏罗系、白垩系、古近系、新近系和第四系。
区内侵入岩主要为燕山晚期花岗岩,零星分布有少量中酸性岩脉。
火山活动主要包括晚元古代和喜山期。
晚元古代的火山活动主要为海底喷溢形成的酸性岩浆,后受区域变质事件的影响,变质为石英角斑岩、变石英角斑凝灰岩等;喜山期的火山活动主要集中在始新世、中新世、上新世,形成花果山、桂五两个喷发旋回,由板内环境下形成的玄武岩及火山碎屑岩等组成,本区地表广泛出露,以女山湖玄武岩为代表。
矿床成因的简要分析

矿床成因的简要分析1 区域地质背景银子山铜金矿位于冈底斯一念青唐古拉褶皱系与唐古拉一昌都一兰坪一思茅褶皱系的接合部,属于澜沧江火山岩带中南段,处于官房—橄榄坝复式背斜西部。
该区域发育一套细碧岩-石英角斑岩系,为一套海相火山岩组合,区域南北向断裂发育,岩浆活动强烈,还有变质作用叠加,成矿地质条件十分有利,成矿作用复杂多样。
尤其是酸性岩浆的侵入,既带来了丰富的铅、锌、铜、银、金等成矿物质,又由于其强烈的气液活动使原地层中稀散的铅、锌、银、铜等金属元素活化,转移在断裂带、层间破碎带、挠曲、褶皱等有利构造部位沉淀成矿或将贫矿进行改造为富矿。
区域内的凉水箐、银子山、田房等铜、铅锌矿(床)点,分布于酒房断裂附近,集中分布于火山岩和侵入岩分布区及其附近,与火山岩浆活动有着成因上的联系,具有复合成因的特点。
这些矿(床)点数量多,分布面积广,显示出该区是一个铜、铅、锌、银、金资源富集区,且有很好的铅、锌、银、铜综合异常。
2 矿体特征银子山铜金矿成矿作用均发生于上泥盆统—下石炭统大凹子组(DCd)火山岩内。
岩石组合以英安岩为主,火山角砾岩-凝灰岩以零星薄层产出于英安岩中。
矿体共有2个,上部Ⅰ号矿体产于大凹子组第二段(DCd2)的凝灰岩-火山角砾岩内,成矿元素以铜、锌为主局部含金、银,受岩性、层位控制。
矿石类型有浸染状铜矿石和块状硫化物,主要以浸染状铜矿石为主,块状硫化物主要呈团块状、赋存在具弱硅化碎裂火山岩中。
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产出,产状与构造总体产状一致,总体倾向东至北东,走向北西,倾角63—73°。
矿体控制长260米,厚3.78—7.02米,平均5.37米,铜品位0.21—1.80%,平均0.40%。
下部Ⅱ号矿体产于大凹子组第二段(DCd2)火山岩的蚀变带内,成矿元素以金为主,矿体受蚀变带控制。
矿体产状55-65°∠70-85°,目前有走向控制间距约300米,倾向控制间距约50米,控制矿体长500米,最大控制标高800米,最低控制标高400米,垂高400米。
江西省彭泽县郭桥砂岩型铜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2023年 7月下 世界有色金属95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江西省彭泽县郭桥砂岩型铜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王天晨1,王文锋1,黄 群1,柳河清2(1.江西省地质局第三地质大队,江西 九江 332100;2.江西省地质局第一地质大队,江西 南昌 330200)摘 要:江西省彭泽县郭桥砂岩型铜矿位于扬子准地台、下扬子-钱塘台坳西段(长江中下游凹陷带的中西部),为江南断裂系统之九江坳陷南缘断裂带与长江深断裂带的加持部位。
本文通过对郭桥砂岩型铜矿成矿特征及规律进行总结,为赣北长江中下游地区矿田分布及特征提供了新依据。
关键词:砂岩铜矿;地质特征;矿床成因;郭桥铜矿中图分类号:P61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3)14-0095-3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sis of Guoqiao sandstone-type copper ore in Pengze County, Jiangxi ProvinceWANG Tian-Chen 1, WANG Wen-Feng 1, HUANG Qun 1, LIU He-Qing 2(1.The Third Geological Brigade of Jiangxi Geological Bureau, Jiujiang 332100,China; 2.The First Geological Brigade of Jiangxi Geological Bureau, Nanchang 330200,China)Abstract: The Guoqiao sandstone type copper deposit in Pengze County, Jiangxi Province is located in the Yangtze paraplatform and the western section of the Lower Yangtze Qiantang Depression (located in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parts of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depression). It is the intersection of the southern edge fault zone of the Jiujiang Depression and the deep fault zone of the Yangtze River in the Jiangnan fault system. This article provides a new basis for the distribu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ore fields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in northern Jiangxi by summarizing the mineraliz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laws of the Guoqiao sandstone type copper deposit.Keywords: Sandstone copper ore; Geological features; The origin of mineral deposits; Guoqiao Copper Mine收稿日期:2023-05作者简介:王天晨,男,生于1992年,汉族,江西九江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地质调查与矿产勘查。
新疆西昆仑特格里曼苏砂岩型铜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斯 菲尔 德铜 矿 、 罗斯乌 多坎 铜矿 、 俄 哈萨 克斯坦 杰兹 源 储 量 ( 3 + 3 4) 9 Ot 3 3 3 1> 3 。 上 千万 吨 。在我 国 , 岩铜 矿 主要 分 布于 南 方 中新 北带 奥义 塔格一 恰 尔 隆 晚古 生 代 大 陆裂 谷 环 境 。 砂 j 盆地 、 西 盆地 、 I 滇 四川 会里 盆 地 、 湖南 衡 阳盆地 和 沅 伦 口岩石 圈断 裂 为界 , 西 昆仑 南 带 分 隔 , 以 近 与 东
第 2 7卷
Hale Waihona Puke 第 3期 地质
找
矿
论
丛
Vo . 7 NO 3 1 2 .
Se . 0 2: 8 — 9 p 2 1 2 420
21 0 2年 9月 : 8 9 2 42 0
Con rbuto o G e o nd M i r lRes ur e s a c t i ins t olgy a ne a o c s Re e r h
由 于有 机 质 及 细 菌 的 作 用 、 化 还 原 条 件 的改 变 , 成 岩 流体 的 迁 移 下 造 成 了 铜 质 的 局 部 再 富 集 , 氧 在 形 成 具 有 工 业 意 义 的铜 矿 体 。
关键词 : 特格里曼苏 ; 岩型铜矿 ; 积成岩成 因; 砂 沉 流体 包 裹 体 ; 昆仑 ; 疆 维 吾 尔 自治 区 西 新
在甘 肃 、 疆 、 新 青海 等 地 也发 现 了 大量 砂 岩 型铜 矿 ,
收 稿 日期 : 2 1 11 ; 0 2O—6
责 任 编辑 : 王 传 泰
作 者 简 介 : 曾威 ( 9 5) 男 , 士 , 0 0年 毕业 于吉 林 大 学 , 产 普 查 与勘 探 专 业 。通 信 地 址 : 津 市河 东 区 大 直 沽 8号 路 4号 , 津 地 18 , 硕 21 矿 天 天
新疆托里县科克火热金矿Ⅱ号矿段矿石组构特征及矿床成因

新疆托里县科克火热金矿Ⅱ号矿段矿石组构特征及矿床成因摘要本文综合最新的勘查成果,通过分析研究矿石组构特征,对矿床的成因进行进一步的论述。
关键词中—高温热液破碎蚀变岩型、矿石组构、科克火热0 引言矿区位于准噶尔西部的唐巴勒—哈图—萨尔托海Cr-Cu-Au-Fe成矿带,是近几年来该区域新发现的金矿床。
前人对科克火热金矿床的矿床成因和找矿标志进行了论述,认为该矿床为中—高温热液破碎蚀变岩型金矿床。
但对矿床成因中的矿石组构特征论述较少,本文在对矿区地质及矿体特征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该矿床的成因进行进行约束。
1 矿区地质1.1地层矿区出露地层为上古生界中泥盆统,为一套巨厚的半深海—大陆坡相火山-火山碎屑沉积建造。
出露地层为库鲁木迪组第一岩性段库鲁木迪组第二岩性段、巴尔雷克组第一岩性段。
出露岩性为:凝灰质砂岩、凝灰质细砂岩、凝灰质粉砂岩、凝灰质角砾岩和凝灰岩。
矿床赋存于中泥盆统库鲁木迪组第二岩性段凝灰质粉砂岩中。
1.2 构造矿区内断裂构造较发育,按其展布方向可分北东东向及北北东向二组断裂。
其中北东东向F6号断裂为矿区的主干断裂,区域命名为科克火热断裂,该断裂及其分支控制着矿区金矿床的空间分布。
科克火热断裂,位于矿区中部,横贯整个矿区。
属压扭性断裂,具有左行扭动特征。
断层在矿区内长6.20km,宽10~30m,断距5~15m,走向75°~105°,倾向北西,倾角65°~85°。
主、支干断裂构成了“之”字形,这些断裂构造多与金矿脉的形成密切相关。
1.3 岩浆岩矿区内岩浆活动不频繁,岩浆岩分布也不广泛。
在矿区西北部出露了一处钾质花岗岩,东南部出露一处花岗闪长岩体。
矿区内所见脉岩主要为闪长岩。
1.4 围岩蚀变矿体产于断层旁侧的蚀变破碎带中,蚀变的围岩主要为凝灰质粉砂岩,近矿围岩蚀变以硅化、褐铁矿化、黄铁矿化为主,其次为赭石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等。
地表蚀变破碎带普遍发育硅化、赭石化、褐铁矿化和粘土化。
《矿床学》实验报告

《矿床学》实验报告《矿床学》实验报告2013~2014学年第⼆学期所属学院:专业班级:学号:姓名:实验成绩:实验⼀岩浆分结矿床(陕西松树沟铬铁矿矿床)⼀、⽬的要求:1.初步掌握岩浆分结矿床形成的地质条件及矿床特点。
2.了解矿床成矿作⽤与含矿岩浆分异作⽤之间的关系。
3.分析矿床成矿作⽤过程及矿床形成机理,了解矿床的分布规律,指导找矿和矿床评价。
⼆、实验内容:陕西松树沟铬铁矿矿床标本:矿⽯:1-条带状铬铁矿、2-致密块状铬铁矿、3-稠密浸染状铬铁矿、4-中等浸染状铬铁矿、5-稀疏浸染状铬铁矿、6-星散浸染状铬铁矿矿体围岩:7-含斜辉橄榄岩、8-中粗粒纯橄榄岩、9-蛇纹⽯化橄榄岩、10-透辉岩蚀变岩:11-蛇纹岩、12-透闪⽯化蛇纹岩、13-滑⽯岩、14-蛭⽯岩超基性岩体的主要围岩:15-斜长⾓闪⽚岩次⽣作⽤产物:16-菱镁矿三、标本观察1.岩体围岩:注意岩体侵⼊围岩的岩⽯类型及其变质时代。
2.含矿岩体:注意根据主要矿物粒度认识细粒和中粗粒纯橄岩的特征,并根据矿物成分和含量区别纯橄岩和斜辉辉橄岩。
3.矿⽯:条带状构造:注意铬铁矿结晶粒度及组成条带在纯橄岩中的排列⽅向和规模判断是⽕成堆积或流动构造。
浸染状构造:铬铁矿晶粒⼤⼩、密集程度和在矿体产出的部位。
四、思考题1.超基性岩体的分布与⼤地构造的关系;2.岩体中岩相分带特点,各相间相互关系及矿化与岩相空间分布关系;3.岩体规模产状及其与围岩关系;4.岩浆分异矿体和岩浆贯⼊矿体的空间分布及其与围岩的关系;5.矿体产状规模及其分布特点;6.分析带状构造矿⽯的成因。
参考数据:1.铬矿⽯⼯业要求原⽣矿⼯业品位:Cr2O3≥8~10%原⽣矿边界品位:Cr2O3≥5~8%砂矿⼯业品位:Cr2O3≥3%砂矿边界品位:Cr2O3≥1.5%2.铬铁矿:[(Mg,Fe)Cr2O3]含铬50~60%。
五、实验报告实验⼆岩浆熔离矿床(⽢肃⾦川铜镍硫化物矿床)⼀、⽬的要求1.掌握岩浆熔离矿床形成地质条件及矿床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砂岩型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砂岩型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摘要:在现阶段的发展中,砂岩型矿矿床得到了充分的开发,为我国的矿床事业做出了较为突出的贡献。
但由于我国在这方面的起步较晚,而且在硬件设备和技术方面都与国际的先进技术和设备有一段的距离,因此需要在现阶段的工作中,进行一定的加强,只有这样才能良好的掌握住砂岩型矿矿床地质的特征以及成因,从而更好的进行开发和利用。
对于砂岩型矿矿床而言,其地质的特征和成因涉及到方面是相当广泛的。
关键词:砂岩;地质;特征
在砂岩型矿矿床的地质特征方面,我国现阶段所掌握的并不是特别的透彻,因此在开采的时候,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遇到了一定的阻力。
这就使得之后的工作都没有办法良好的进行。
砂岩型矿矿床相对于其他的矿床有很大的不同,它的特征比较特殊,需要综合的看待,而且在研究的过程中,科研人员需要将其与其它的矿床特征进行一定的对比。
在成因方面,需要翻阅大量的文献,同时将一些不太可能的原因也靠考虑进去,这样才能将成因有效的分析出来。
本文就云南省砂岩型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进行一定的探讨。
一、盆地地质
在本文中,以云南省为例进行分析砂岩型矿矿床的地质特征,主要原因在于,云南省地质相对特殊,能够将砂岩型矿矿床的地质特征较为明显的表现出来。
文山盆地,是沿北西南东向的断陷盆地,其长、宽分别约为20km、2.5~5km。
盘龙河,沿河发育了Ⅰ―Ⅲ级阶地。
盆地四周,出现了岩溶峰丛洼地的地貌。
地形特点:中部平坦、边缘缓坡、两侧陡崖等。
此处膨胀土特点明显,直接影响工程地质。
(一)基底
盆地的基底由新元古代一面坡群和加里东中期正长花岗岩构成,二者呈侵入接触关系。
由此可见,对于砂岩型矿矿床地质而言,基地是一个较为凸显的特征。
经过科研人员的不断研究,认为盆地的基底
是由新元古代一面坡群和加里东中期正长花岗岩构成的,这是现阶段的一个重要科研成果,很多的科研机构都对这一成果非常的重视。
在砂岩型矿矿床的地质特征中,二者所呈现出来的关系是,入侵接触关系,这就造就了现阶段的复杂地质和砂岩型矿矿床构造,也构成了现阶段难以开采的条件。
(二)构造
矿区除北东向展布的“W”型宽缓的背―向斜构造外,另发育有两条断裂构造,即北东向马子良河断裂和北西向二道河断裂,均属正断层,与现代河谷相吻合,断层三角面、陡坎等标志清晰可见,断裂通过处岩石普遍较破碎。
构造是砂岩型矿矿床的另一个重要地质特征,在科研人员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以后,终于在构造方面获得了一定的突破。
在本文中,对构造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经过时代的变迁,砂岩型矿矿床的构造有了很大的变化,即使通过现阶段的发达技术,也没有办法将过去的原始构造呈现出来,只能是将一些大概的构造呈现出来。
构造对于砂岩型矿矿床而言,具有较大的影响,如果能够在这个方面获得较大的突破,那么将会在砂岩型矿矿床的研究方面,获得很大的建树。
从现有的一些研究成果来看,我国在构造的研究方面,展现出了较为广阔的前景,相信在将来的发展中,一定会获得较大的突破。
(三)矿石类型
矿床内共见有两种矿石自然类型,即碎屑岩型矿石和煤岩型矿石。
对于砂岩型矿矿床来说,这两种矿石是比较常见的矿石,也是现阶段开采量较大的矿石。
两种矿石各有各的优势,在现阶段的发展中,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煤岩型矿石为黑褐色,似木质结构,层状构造,属半亮型褐煤,泥质含量较高并见有石英、长石碎屑。
碎屑岩型矿石为灰白色、灰绿色、深灰色,中粗粒砂状结构,层状构造,胶结松散,成岩性差,易碎。
碎屑颗粒分选差,磨圆度差,呈棱角―次棱角状,成分复杂。
由此可见,矿石的类型对其应用具有一定的决定性作用。
二、砂岩型矿矿床的成因
(一)同生成因
一般认为成矿物质是在沉积过程中与碎屑物质一道带至沉积盆
地。
并在成岩过程中蓄集成矿。
在现阶段的发展中,较多的科研人员认为,砂岩型矿矿床的成因为为同生因素。
简单来讲就是,成矿物质在沉积的过程中,与其它的碎屑物质一起带至沉积盆地,从而形成了砂岩型矿矿床。
这种说法得到了普遍的认同,主要原因在于,现阶段所发现的大部分砂岩型矿矿床都是在一些盆地当中,而且与这种说法也非常的符合。
经过大量的实践和理论分析,比较符合现阶段的科研理论。
因此,同生成因得到了大部分科研人员的认可。
(二)后生成因
认为成矿物质就位晚于主岩,矿质是以各种形式和不同途径注移到有利层位蓄集成矿。
对于砂岩型矿矿床的成因,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后生成因,这种说法形成于同生成因之后,也得到了一部分科研人员的认同。
后生成因的说法,主要认为,成矿物质晚于主岩。
矿质是以多种不同的形式以及不同的途径,注移到有利于形成砂岩型矿矿床的位置上,经过多年的不断变化,之后形成了大量的砂岩型矿矿床。
这种说法虽然看上去没有同生成因那么有说服力。
但是在现阶段的发展中,也得到了较多科研人员的认同。
在现阶段的发展中,后生成因也是一种较为可信的原因。
(三)同生沉积后生改造的矿床
在沉积一成岩过程中初步富集的成矿物质(即矿源层)经过后期改造迭加而形成的矿床。
除了上述的两个成因以外,还有一种成因的说法就是同生沉积后生改造的矿床成因,这种说法可以说是综合上述两种说法,但又有一定的不同。
这种说法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形成砂岩型矿矿床的过程中,初步富集的成矿物质,经过后期改造和迭加而形成了砂岩型矿矿床。
这种说法比较符合科学性,而且具有一定的系统性。
三、对砂岩型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的思考
(一)根据不同地域进行不同的思考
就现阶段的情况而言,我国已经在多处地区建立了砂岩型矿矿床的研究所,因此需要根据不同的地域情况进行不同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不同的数据和结果,从而进行全面的研究工作。
在砂岩型矿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成因方面,较多的科研工作人员以及教授和学者,
都表现出了不同的看法,这些看法从任何一个角度来说,都有一定的道理。
但我们需要的较为统一的理论和实践方式,因此,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地域进行不同的思考,将多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从而得到一个较为全面的理论,这样才才能较为有效的把握住砂岩型矿矿床的地质特征和成因。
(二)将过去的情况和现在的情况良好的结合
对于砂岩型矿矿床的地质特这和成因来说,总是在不断的变化,因此科研人员需要将过去的情况和现在的情况进行一定的结合,这样才能得到较为综合的特征和成因。
如果单纯的从过去或现在的情况出发,那么在砂岩型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方面,所得到的结果也是片面的,对于将来的工作而言,也会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因此需要将过去和现在良好的结合,从全局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这样才能更加有利于掌握砂岩型矿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成因。
总结:本文对砂岩型矿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成因进行了一定的分析,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我们需要对硬件设备和技术进行一定的深化和加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掌握砂岩型矿矿床的特征及成因,对于现阶段的一些问题,我们需要逐步的进行解决,不能冒进。
很多的问题都是需要从细节出发,才能获得较大的突破,尤其是对砂岩型矿矿床的地质特征和成因,需要进行较为细致的工作才能获得更大的建树。
参考文献:
[1]叶伟才,李小雷,金祖权,王凯.豫西铝土矿的地质特征及其找矿方向[J].河南建材,2002(04).
[2]张明昌.某矿区地质特征及沉积环境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04).
[3]张德才,李惠红,毛华人.内蒙古兴安盟牦牛海煤田外围煤炭地质特征及找矿意义探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07).
------------最新【精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