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专业知识培训讲义
药品专业知识培训之药品基本知识

非处方药遴选原则:应用安全、疗效确切、治疗稳定、使用方便。非处方药忠告语:请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并按说明书使用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
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区别
13
标识要求
无
OTC
OTC
生产许可
《药品生产许可证》
批发许可
《药品经营许可证》
零售许可
《药品经营许可证》
《药品经营许可证》
乙类非处方药准销标志
2011年10月18日,中国卫生部表示,在中国,患者抗生素的使用率达到70%,是欧美国家的两倍,但真正需要使用的不到20%。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是典型的滥用抗生素。
>>>
药品批准文号
9
国产药品批准文号的格式为:国药准字 H(Z、S、J、B、T、F、Y) YYYYNNNN进口药品的批准文号格式为:H(Z、S) YYYYNNNN 或H(Z、S)C YYYYNNNN
-10℃~-25
标示“冷冻”或直接标示温度要求
特殊个例:水溶性维生素(不超过15℃)、前列地尔注射液(0-5℃)保存。其他:药品与非药品分开存储,外用药与其他药品分开存储,拆零药品单独存储。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 YOU
化学药制剂 = 化学原料药 + 辅料
药用辅料:指在制剂处方设计时,为解决制剂的成型性、有效性、稳定性、安全性加入处方中除主药以外的一切药用物料的统称。如填充剂、崩解剂、黏合剂、乳化剂、矫味剂、增塑剂等等。
药品专业知识培训讲义.pptx

学海无涯
洗必泰;其他防腐剂,如邻苯基苯酚、桉叶油、桂皮油、薄荷油。 5 矫味剂:常用的有天然的和合适的甜味剂、芳香剂、胶浆剂、泡腾剂 等。
6 着色剂:常见的有天然色素和合成色素。 7 其他附加剂:在液体制剂中为了增加稳定性,有时需要加入抗氧剂、 PH 调节剂、金属离子络合剂等。 四、药物溶液的种类及性质 1.药用溶剂的种类 1水:水是最常用的剂型溶剂,其理化性质稳定,有很好的生理相容性,根 据 制剂的需要可制成注射用水、纯化水与制药用水来使用。 2 非水溶剂:药物在水中溶解度过小时可选用适当的非水溶剂或使用混合溶 剂,可以增大药物的溶解度,以制成溶液。常用的有醇与多元醇类,如乙醇、丙 二醇、甘油等;醚类,如四氢糠醛聚乙二醇醚、二乙二醇二甲基醚等;酰胺类, 如二甲基甲酰胺等;酯类,如三醋酸甘油酯、乳酸乙酯等;植物油类,如花生油、 玉米油等。 五、表面活性剂 具有很强的表面活性,能使液体的表面张力显著下降的物质称为表面活性剂。 其具有增溶、乳化、润湿、去污、杀菌、消泡和起泡等作用。根据分子组成特点 和极性基团的解离性质,将表面活性剂分为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型表面活 性剂。 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带正电为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带负电为阴离子型表面 活性剂;分子结构中同时具有正、负电荷基团为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这类表面活性剂起表面活性作用部分是阴离子包括: (1)高级脂肪酸盐:系肥皂类,以硬脂酸、油酸、月桂酸等较常见。它们 具有良好的乳化性能和分散油的能力,但易被酸破坏,碱金属皂还可被钙盐、镁 盐等破坏,电解质可使之盐析。一般只用于外用制剂。(2)硫酸化物:主要是硫 酸化油和高级脂肪醇硫酸酯类。硫酸化油的代表是硫酸化蓖麻油,俗称土耳其红 油,可与水混合,为无刺激性的去污剂和润湿剂,可代替肥皂洗涤皮肤,也可用 于挥发油或不溶性杀菌剂的增溶。高级脂肪醇硫酸酯类常用的是十二烷基硫酸钠 (SDS,又称月桂硫酸钠,SLS)、十六烷基硫酸钠、十八烷基硫酸钠等。主要用 于外用软膏的乳化剂,有时也用于片剂等固体制剂的润湿剂或增溶剂。(3)磺酸
药品专业知识培训讲义教学内容

药品专业知识培训讲义第一章药品的基本信息一、药品管理模式《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规定了“国家对药品施行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分来管理制度”,这也是国际上通用的药品管理模式。
处方药:必须凭职业医师或职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的药品。
非处方药:不需要凭职业医师或职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消费者可以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简称OTC(over the counter)。
二、药物的稳定性药物制剂的稳定性是指药物制剂在生产、运输、储藏、周转、直至临床运用前的一系列过程中发生质量变化的速度和程度。
稳定性是评价药物制剂质量的中药指标之一,也是确定药物制剂使用期限的主要依据。
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因素包括处方因素和环境因素。
处方因素是指PH、广义的酸碱催化、溶剂、离子强度、表面活性剂、赋形剂与附加剂等;环境因素是指温度、光线、空气(氧)、金属离子、湿度和水分、包装材料等。
三、药物的分类药物按形态剂型分类:可分为液体剂型,如溶液剂、注射剂等;气体机型,如气雾剂、喷雾剂等;固体剂型,如散剂、丸剂、片剂、膜剂等;半固体剂型,如软膏剂、栓剂、糊剂等。
形态下共同的剂型,其制备工艺也比较接近,例如,制备液体剂型时多采用溶解、分散等方法;制备固体剂型多采用粉碎、混合等方法;半固体剂型多采用熔化、研和等方法。
另外还可以按给药途径分类、按分散体系分类和按制备方法分类。
第二章液体制剂一、定义液体制剂系指药物分散在适宜的分散介质中制成的液态制剂。
二、分类液体制剂按分散体系分类,分为均相液体制剂与非均相液体制剂。
(1)均相液体制剂:药物以分子状态均匀分散的澄明溶液,是热力学稳定体系。
包括低分子溶液剂和高分子溶液剂。
低分子溶液剂:低分子药物分散在分散介质中形成的液体制剂,又称溶液剂。
微粒<1nm,分子或离子分散澄明溶液,体系稳定。
包括溶液剂、芳香水剂、糖浆剂、酊剂、醑剂、甘油剂、涂剂等。
高分子溶液剂:高分子化合物分散在分散介质中形成的液体制剂。
药品专业知识培训内容

药品专业知识培训内容
1、药品的概念: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功能并规定有适应证、主治、用法、用量的物质。
2、麻醉药品:是指连续使用后易产生身体依赖性,能成瘾的药品。
分为:阿片类、可卡因类、大麻类、另外还有一些合成制剂用于临床。
3、精神药品:系指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又能使之兴奋或抑制,连续使用能产生精神依赖性的药品。
可分为:一类精神药品和二类精神药品
4、毒性药品:是指毒性剧烈,治疗量与中毒剂相近,使用不当会致人中毒或死亡的药品。
一般多在中药材。
5、药材:一般是指未经加工的中药原料药。
6、中药:是指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用以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药用物质。
其主要来源:天然药及其加工品,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及部分化学、生物发酵制品。
7、中药饮片:是指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可直接用于调配或制剂的中药材及中药材的加工炮制品。
毒性中药管理的品种有27种
按卫生部规定,它们是:砒石(红砒、白砒)、砒霜、水银、生马钱子、生川乌、生草乌、生白附子、生附子、生半夏、生南星、生巴豆、斑蝥、青娘子、红娘子、生甘遂、生狼毒、藤黄、生千金子、
生天仙子、闹羊花、雪上一枝蒿、红粉、白降丹、蟾酥、轻粉、雄黄、洋金花。
8、消毒产品的定义:消毒产品包括消毒剂、消毒器械、卫生用品和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
消毒产品不是药品,其外包装、说明书、标签上不应出现或暗示对疾病有治疗效果。
药品基础知识培训讲义课件

•药品基础知识培训讲义
•药品基础知识培训讲义
•药品基础知识培训讲义
•药品基础知识培训讲义
•药品基础知识培训讲义
•药品基础知识培训讲义
•药品基础知识培训讲义
•药品基础知识培训讲义
•药品基础知识培训讲义
•药品基础知识培训讲义
•药品基础知识培训讲义
•药品基础知识培训讲义
•药品基础知识培训讲义
•药品基础知识培训讲义
•药品基础知识培训讲义
•药品基础知பைடு நூலகம்培训讲义
•药品基础知识培训讲义
•药品基础知识培训讲义
•药品基础知识培训讲义
•药品基础知识培训讲义
•药品基础知识培训讲义
•药品基础知识培训讲义
•药品基础知识培训讲义
•药品基础知识培训讲义
•药品基础知识培训讲义
•药品基础知识培训讲义
•药品基础知识培训讲义
•药品基础知识培训讲义
•药品基础知识培训讲义
•药品基础知识培训讲义
•药品基础知识培训讲义
•药品基础知识培训讲义
•药品基础知识培训讲义
•药品基础知识培训讲义
•药品基础知识培训讲义
•药品基础知识培训讲义
•药品基础知识培训讲义
•药品基础知识培训讲义
•药品基础知识培训讲义
•药品基础知识培训讲义
•药品基础知识培训讲义
•药品基础知识培训讲义
•药品基础知识培训讲义
•药品基础知识培训讲义
•药品基础知识培训讲义
•药品基础知识培训讲义
•药品基础知识培训讲义
•药品基础知识培训讲义
•药品基础知识培训讲义
•药品基础知识培训讲义
•药品基础知识培训讲义
•药品基础知识培训讲义
药品基本知识专业培训

概念
药品有效期的计算:
是从药品的生产日期(以生产批号为准)算起,药品标签应列有效期的终止日期。
到效期的药品应根据《药品管理法》第三十四条的规定,过期药品不得使用。
药品 国药准字Z36021817 非药品 国食健字G20070369(蓝帽子)保健食品 ×卫健用字 保健用品 ×卫食字(QS标志) 食品 ×卫消准字 消杀用品 国食药监械(准)字2007第×号 医疗器械
02
04
药品批准文号:是药品的生产合法性的标志。《药品管理法》规定,生产药品“须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发给药品批准文号”。
批准文号格式:国药准(试)字+1位字母+8位数字
H-化学药品 Z-中成药 S-生物制品
B-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整顿的保健品
J-进口分包装药品 T-体外化学诊断试剂
质量不好的药品,轻则延误病情,重则危及生命,给人 民生命和财力都会带来不可 弥补的损失。因此,国家除 制订了药品标准外,还制订和颁布了《药品管理法》对 药品质量施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药品的限时性。药品的限时性有两个概述,一是 人到病时方用药,药品生产部门和经营部门平时应有适 当数量的生产和储备,只能药等病,不能病等药;二是 药品都有失效期,一旦有效期到达,即行报废销毁,绝 不能使用,有的药品有效期很短,且用量少,无利可图,即使如此也要保证生产、供应,适量储备,以防急用。
药品的特殊性
药品的特性
1药品是特殊的商品 药品是直接用于人体的防治疾病、解除患者痛苦、挽救患者生命的物质;虽然直接用于人体,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不能自己选购,而是经医生诊断开处方而后购买;药品是生理活性物质,用很小的剂量(g、mg、ug)即可发挥局部或全身使用;使用药品必须对症下药,药到病除,否则,不仅不能祛病,反而还会加重病情,甚至危及人的生命。
药品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课件
药品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
感谢您对GSP工作的大力支持
如:头孢拉定胶囊(泛捷复)(国药准字H31020001)
药品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
九、药品的生产日期、批号与有效期
f 药品的生产批号并不一定是用药品生产的时间表示,因此药品的包装标 签上应同时注明药品的生产日期。
f 药品的有效期是指药品被批准使用的期限,其含义是药品在一定贮存条 件下能够保证质量的期限。药品有效期是涉及药品稳定性和使用安全性 的标识,必须按规定在药品说明书中予以标注。目前一般药品包装标签 上的有效期表示方法都是用有效期至某年某月。
完成在零售领域的结算计价功能。 f 电子监管码样式:
药品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
电子监管历程
国家局从2006年开始实施药品电子监管工作,至2012年2月底,已分三期将 麻醉药品、精神药品、血液制品、中药注射剂、疫苗、基本药物全品种纳入电子 监管:
2007年11月1日:对麻醉药品、一类精神药品和小包装原料药实行电子监管 2008年10月31日:“四大类”药品:二类精神药品、血液制品、疫苗、中药注射剂 2011年4月1日:基本药物目录307个品种,一律不得参与基本药物招标采购、销售 2012年1月1日:对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含可待因复方口服溶液、含地芬诺酯复方制剂 2013年11月:基本药物国产药品和在国内分包装的进口药品应于2013年11月底前实行电子监管,进口药品
通用名称不可用作商标注册。 (二)商品名:商品名又称商标名,
指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特定 企业使用的该药品专用的商品名称 通用名可以帮助识别药品,避免重复用药
商标名通过注册即为注册药名,常用®表示 (三)根据药物的化学结构式予以命名
药品专业知识培训课件
候选药物优化
对潜在药物分子进行结构优化 ,提高药效和降低毒性。
体内外药效学评价
通过细胞实验和动物实验评价 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临床试验申请与审批
向药品监管部门提交临床试验 申请,并获得批准后进行临床
试验。
临床试验设计与实施
试验设计
制定临床试验方案,包括试验目的、 受试者入选标准、试验药物剂量和给 药途径等。
产过程符合规范要求。
GMP实施与监管:药品监管部门对药品生产企业实施GMP情况
03
进行监督检查,确保药品生产质量可控。
国家药品监管政策法规
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
1
2
药品经营许可制度:药品经营企业必须取得药品 经营许可证,方可从事药品经营活动。
3
药品流通监管措施:药品监管部门对药品流通环 节实施监督检查,打击制售假劣药品行为,保障 公众用药安全。
受试者招募与筛选
按照入选标准招募受试者,并进行筛 选和分组。
数据收与分析
收集受试者的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学 分析和评价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结果报告与审批
向药品监管部门提交临床试验结果报 告,并获得批准后进行下一步研发或 生产。
生产工艺与质量控制
生产工艺开发
质量标准建立
确定药物的生产工艺路线和关键工艺参数 ,制定生产工艺规程。
药品作用
具有改变生理生化功能、调节机 体平衡、防治疾病等作用。
药品分类方法及特点
01
02
03
04
按药理作用分类
包括抗生素、抗寄生虫药、解 热镇痛药、麻醉药等。
按剂型分类
可分为片剂、胶囊剂、注射剂 、外用剂等。
按管理要求分类
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药品专业知识培训ppt课件
05
药品专业知识培训总结
培训效果评估与反馈
培训效果评估
通过考试、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参训 人员的知识掌握程度、技能提升水平 进行评估。
培训反馈
收集参训人员对培训内容、方式、师 资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为后续改进 提供依据。
培训成果转化与实践
知识转化
引导参训人员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工作效率 和水平。
药品营销策略与技巧
目标市场定位
明确目标市场,针对不 同患者群体制定差异化
营销策略。
产品差异化
通过研发创新,开发具 有差异化优势的药品,
提高市场竞争力。
渠道管理
优化药品销售渠道,加 强与经销商、医疗机构 等合作伙伴的关系管理
。
品牌建设
强化品牌意识,提升药 品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
药品市场趋势与展望
01
体系,确保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和管理。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实施意义
03
实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是保证药品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也是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必要手段。
药品监管与处罚
药品监管的定义
药品监管是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及其派出机构依据 法律法规对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使用全过程进行监督 管理。
02
03
04
数字化与智能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 和智能化将成为药品市场营销
的重要趋势。
个性化医疗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个性化 医疗和精准医疗将成为未来药
品市场的重要发展方向。
跨国合作与并购
跨国制药企业将进一步加强合 作与并购,以扩大市场份额和
降低成本。
法规政策影响
药品专业知识培训ppt课件
培训方式选择
理论授课
通过课堂讲解、PPT演示等方式传授药品专业知识 ,确保学员系统掌握相关理论。
案例分析
结合实际案例,分析药品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 问题及解决方案,提高学员的实践操作能力。
互动讨论
鼓励学员提问、分享经验,促进学员之间的交流 与合作,提升培训效果。Biblioteka 培训效果评估考试测评
通过书面或在线考试检测学员对药品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确保培 训目标的实现。
05
药品专业知识培训的重要性
提高药品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
药品从业人员需要具备丰富的药品专业知识,包括药品的成 分、药理作用、适应症、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等方面。通过 药品专业知识培训,可以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更好地 为患者提供专业的用药建议和服务。
药品专业知识培训可以帮助从业人员了解最新的药品研发进 展和临床应用情况,掌握药品监管政策法规和药品审评审批 流程,提高从业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为进行处罚。
处罚措施
对于违反药品管理法规的行为, 根据情节轻重,可以采取警告、 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撤销药品 批准证明文件以及吊销许可证等
处罚措施。
社会监督与举报
公众有权对违反药品管理法规的 行为进行监督和举报,国家鼓励 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到药品安
全监管中来。
03
药品安全与合理用药
药品安全风险
详细描述
药品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 、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 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 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
药品的剂型与特点
总结词
药品剂型因药物性质、用药目的 、给药途径和制剂工艺的不同而 不同,每种剂型都有其特点和使 用范围。
详细描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品专业知识培训讲义第一章药品的基本信息一、药品管理模式《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规定了“国家对药品施行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分来管理制度”,这也是国际上通用的药品管理模式。
处方药:必须凭职业医师或职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的药品。
非处方药:不需要凭职业医师或职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消费者可以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简称OTC(over the counter)。
二、药物的稳定性药物制剂的稳定性是指药物制剂在生产、运输、储藏、周转、直至临床运用前的一系列过程中发生质量变化的速度和程度。
稳定性是评价药物制剂质量的中药指标之一,也是确定药物制剂使用期限的主要依据。
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因素包括处方因素和环境因素。
处方因素是指PH、广义的酸碱催化、溶剂、离子强度、表面活性剂、赋形剂与附加剂等;环境因素是指温度、光线、空气(氧)、金属离子、湿度和水分、包装材料等。
三、药物的分类药物按形态剂型分类:可分为液体剂型,如溶液剂、注射剂等;气体机型,如气雾剂、喷雾剂等;固体剂型,如散剂、丸剂、片剂、膜剂等;半固体剂型,如软膏剂、栓剂、糊剂等。
形态下共同的剂型,其制备工艺也比较接近,例如,制备液体剂型时多采用溶解、分散等方法;制备固体剂型多采用粉碎、混合等方法;半固体剂型多采用熔化、研和等方法。
另外还可以按给药途径分类、按分散体系分类和按制备方法分类。
第二章液体制剂一、定义液体制剂系指药物分散在适宜的分散介质中制成的液态制剂。
二、分类液体制剂按分散体系分类,分为均相液体制剂与非均相液体制剂。
(1)均相液体制剂:药物以分子状态均匀分散的澄明溶液,是热力学稳定体系。
包括低分子溶液剂和高分子溶液剂。
低分子溶液剂:低分子药物分散在分散介质中形成的液体制剂,又称溶液剂。
微粒<1nm,分子或离子分散澄明溶液,体系稳定。
包括溶液剂、芳香水剂、糖浆剂、酊剂、醑剂、甘油剂、涂剂等。
高分子溶液剂:高分子化合物分散在分散介质中形成的液体制剂。
(2)非均相液体制剂:为不稳定的多相分散体系。
包括:溶胶剂:又称疏水胶体溶液,微粒在1~100nm,胶态分散形成多相体系,聚结不稳定性;乳剂:由不溶性液体药物分散在分散介质中形成的不均匀分散体系,微粒>100nm,液体微粒分散形成多相体系,聚结和重力不稳定性;混悬剂:由不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在分散介质中形成的不均匀分散体系,微粒>500nm,固体微粒分散形成多相体系,聚结和重力不稳定性。
三、液体制剂的溶剂和附加剂1.常见的溶剂按介电常数大小液体制剂常用溶剂分为极性溶剂、半极性溶剂和非极性溶剂。
(1)极性溶剂:常用的有水、甘油、二甲基亚砜等。
(2)半极性溶剂:乙醇、丙二醇和聚乙二醇,液体制剂中常用聚乙二醇300~600,为无色澄明液体。
(3)非极性溶液:常用的有脂肪油、液体石蜡、醋酸乙酯等。
2.常见的附加剂(1)增溶剂:增溶是指某些难溶性药物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在溶剂中增加溶解度并形成溶液的过程。
具有增溶能力的表面活性剂称增溶剂,常用的增溶剂为聚山梨酯类(吐温类)和聚氧乙烯脂肪酸酯类(司盘类)等。
影响增溶的因素有:①增溶剂的种类②药物的性质③加入顺序④增溶剂的用量。
(2)助溶剂:系指难溶性药物与加入的第三种物质在溶剂中形成可溶性分子间的络合物、复盐或缔合物等,以增加药物在溶剂(主要是水)中的溶解度。
这第三种物质称为助溶剂。
助溶剂多为低分子化合物。
(3)潜溶剂:为了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常常使用两种或多种混合溶剂。
在混合溶剂中个溶剂达到某一比例时,药物的溶解度出现最大值,这种现象称为潜溶,这种溶剂称潜溶剂。
(4)防腐剂:为了避免在制剂制备、贮存和使用过程中微生物的污染,常加入防腐剂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常用的防腐剂有: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对羟基苯甲酸甲酯、乙酯、丙酯、丁酯)亦称尼泊金类;苯甲酸及其盐;山梨酸及其盐;苯扎溴铵,又称新洁尔灭,为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醋酸氯已定,又称醋酸洗必泰;其他防腐剂,如邻苯基苯酚、桉叶油、桂皮油、薄荷油。
(5)矫味剂:常用的有天然的和合适的甜味剂、芳香剂、胶浆剂、泡腾剂等。
(6)着色剂:常见的有天然色素和合成色素。
(7)其他附加剂:在液体制剂中为了增加稳定性,有时需要加入抗氧剂、PH调节剂、金属离子络合剂等。
四、药物溶液的种类及性质1.药用溶剂的种类(1)水:水是最常用的剂型溶剂,其理化性质稳定,有很好的生理相容性,根据制剂的需要可制成注射用水、纯化水与制药用水来使用。
(2)非水溶剂:药物在水中溶解度过小时可选用适当的非水溶剂或使用混合溶剂,可以增大药物的溶解度,以制成溶液。
常用的有醇与多元醇类,如乙醇、丙二醇、甘油等;醚类,如四氢糠醛聚乙二醇醚、二乙二醇二甲基醚等;酰胺类,如二甲基甲酰胺等;酯类,如三醋酸甘油酯、乳酸乙酯等;植物油类,如花生油、玉米油等。
五、表面活性剂具有很强的表面活性,能使液体的表面张力显着下降的物质称为表面活性剂。
其具有增溶、乳化、润湿、去污、杀菌、消泡和起泡等作用。
根据分子组成特点和极性基团的解离性质,将表面活性剂分为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带正电为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带负电为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中同时具有正、负电荷基团为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这类表面活性剂起表面活性作用部分是阴离子包括:(1)高级脂肪酸盐:系肥皂类,以硬脂酸、油酸、月桂酸等较常见。
它们具有良好的乳化性能和分散油的能力,但易被酸破坏,碱金属皂还可被钙盐、镁盐等破坏,电解质可使之盐析。
一般只用于外用制剂。
(2)硫酸化物:主要是硫酸化油和高级脂肪醇硫酸酯类。
硫酸化油的代表是硫酸化蓖麻油,俗称土耳其红油,可与水混合,为无刺激性的去污剂和润湿剂,可代替肥皂洗涤皮肤,也可用于挥发油或不溶性杀菌剂的增溶。
高级脂肪醇硫酸酯类常用的是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又称月桂硫酸钠,SLS)、十六烷基硫酸钠、十八烷基硫酸钠等。
主要用于外用软膏的乳化剂,有时也用于片剂等固体制剂的润湿剂或增溶剂。
(3)磺酸化物:系指脂肪族磺酸化物和烷基芳基磺酸化物等,常用的品种有二辛基琥珀酸磺酸钠(阿洛索-OT)、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等。
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起作用的部分是阳离子,亦称阳性皂。
其分子结构的主要部分是一个五价的氮原子,所以也称为季铵化合物。
常用品种有苯扎溴铵和苯扎氯铵等。
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常见的有卵磷脂、氨基酸型和甜菜碱型。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水中不解离,分子中构成亲水基团的是甘油、聚乙二醇和山梨醇等多元醇,构成亲油基团的是长链脂肪酸或长链脂肪醇以及烷基或芳基等,它们以酯键或醚键与亲水基团结合。
六、低分子溶液剂与高分子溶液剂(一)低分子溶液剂,系指小分子药物以分子或离子状态分散在溶剂中整成的均匀的液体制剂。
1.溶液剂,系指药物溶解于溶剂中所形成的澄明液体制剂。
溶液剂的制备方法即溶解法和稀释法。
2.芳香水剂,系指芳香挥发性药物的饱和或近饱和的水溶液。
用乙醇和水混合溶剂制成含大量挥发油的溶液,称为浓芳香水剂。
制备方法有溶解法、稀释法。
3.糖浆剂,系指含有药物的浓蔗糖水溶液。
纯蔗糖的近饱和水溶液称为单糖浆或糖浆,浓度为85%(g/ml)或64.7%(g/g)。
糖浆剂含糖量应不低于45%(g/ml)。
制备方法有溶解法(包括热熔法、冷溶法)和混合法。
4.醑剂、甘油剂、涂剂和酊剂(1)醑剂:系指挥发性药物的浓乙醇溶液。
醑剂中药物浓度一般为5%-10%,乙醇浓度一般为60%-90%。
制备方法可用溶解法和蒸馏法。
(2)甘油剂:药物溶于甘油中制成的专供外用的溶液剂。
制备方法优溶解法和化学反应法。
(3)涂剂:用纱布、棉花蘸取后涂搽皮肤或口腔、喉部黏膜的液体制剂。
(4)酊剂:药物用规定浓度乙醇浸出或溶解而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亦可用流浸膏稀释制成。
酊剂的浓度除另有规定外,含有毒剧药品(药材)的酊剂,每100ml应相当于原药物10g;其他酊剂每100ml相当于原药物20g。
制备方法有溶解法(或稀释法)、浸渍法、渗漉法。
(二)高分子溶液剂,系指高分子化合物溶解于溶剂中制成的均匀分散的液体制剂,属于热力学稳定系统。
七、溶胶剂溶胶剂系指固体药物微细粒子分散在水中形成的非均匀状态的液体分散体系,又称疏水胶体溶液。
分散的微细粒子在1-100nm之间,胶粒是多分子聚集体,有极大的分散度,属热力学不稳定性系统。
溶胶剂的性质有:(1)光学性质:当强光线通过溶胶剂时,从侧面可见到圆锥形光束称为丁铎尔效应。
(2)电学性质:在电场的作用下胶粒或分散介质产生移动,在移动过程中产生电位差,这种现象称为界面动电现象。
溶胶的电泳现象就是界面动电现象所引起的。
(3)动力学性质:溶胶剂中的胶粒受溶剂水分子不规则的撞击产生的不规则运动称为布朗运动。
(4)稳定性:溶胶剂属热力学不稳定系统,主要表现为聚结不稳定性和动力不稳定性。
制备方法有分散法和凝聚法。
八、乳剂乳剂系指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混合,其中一相液体以液滴状态分手那于另一相液体中形成的非均相液体分散体系。
乳剂与水相、油相和乳化剂组成,三者缺一不可。
乳剂属热力学不稳定的非均相分散体系,常发生分层、絮凝、转相、合并与破裂、酸败,所以不稳定。
分层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分散相和分散介质之间的密度差造成的。
发生絮凝的条件是乳滴的电荷减少,乳滴产生聚集而絮凝。
转相主要是由于乳化剂的性质的改变而引起的。
乳化膜破裂导致乳滴合并变大,合并进一步发展使乳剂破裂分为油、水两相。
外界微生物的影响,使油相或乳化剂等发生变化引起的变质即为酸败。
制备方法有油中乳化剂法、水中乳化剂法、新生皂法、两相交替加入法、机械法。
第三章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主要是指直接注入体内或直接接触创伤面、黏膜等的一类制剂。
由于这类制剂直接作用于人体血液系统,在使用前必须保证处于无菌状态。
灭菌系指用物理或化学等方法杀灭或除去所有致病和非致病微生物繁殖体和芽胞的手段。
一、灭菌方法(一)物理灭菌法1.干热灭菌法:指在干燥的环境中进行灭菌技术。
其中包括火焰灭菌法和干热空气灭菌法。
为了确保干热灭菌法灭菌效果,一般规定为135℃-145℃灭菌3-5小时;160-170℃灭菌2-4小时;180-200℃灭菌0.5-1小时。
2.湿热灭菌法:用饱和蒸汽、沸水或流通蒸汽进行灭菌的方法。
包括热压灭菌法、流通蒸汽灭菌法、煮沸灭菌法和低温间歇灭菌法。
(1)热压灭菌法:用高压饱和蒸汽加热杀灭微生物的方法。
一般情况下,116℃(67kPa),40分钟;121℃(97kPa),30分钟;126℃(139kPa),15分钟。
(2)流通蒸汽灭菌法:在常压下,采用100℃流通蒸汽加热杀灭微生物的方法。
灭菌时间通常为30-60分钟。
(3)煮沸灭菌法:将待灭菌物置沸水中加热灭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