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裂鼓手》观后感教案资料
爆裂鼓手观后感

爆裂鼓手观后感《爆裂鼓手》这部电影,给我带来了极大的震撼和深深的思考。
它不仅仅是一部关于音乐、梦想与奋斗的影片,更是对人性、教育以及成功定义的一次深刻探讨。
影片的主人公安德鲁是一个怀揣着成为顶级爵士乐鼓手梦想的年轻人。
他在一所知名音乐学院学习,机缘巧合下被魔鬼导师弗莱彻看中,进入了学校最顶尖的乐队。
然而,这看似幸运的开端,却成为了他噩梦般的经历。
弗莱彻的教育方式堪称极端和残酷。
他在训练中毫不留情地辱骂、贬低学生,用高压和恐惧来激发他们的潜能。
安德鲁在这种极端的环境中,陷入了疯狂的自我逼迫。
他不断地挑战自己的极限,为了达到弗莱彻的要求,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看到这里,我不禁思考,这样的教育方式真的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吗?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听到“严师出高徒”的说法,但是像弗莱彻这样的“严师”,真的是我们所需要的吗?或许在某些特定的领域,高强度的训练和严格的要求是必要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践踏学生的尊严和心灵。
真正的教育应该是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热爱,而不是通过恐惧和压迫来驱使他们前进。
安德鲁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逐渐失去了自我。
他与家人和朋友的关系变得疏远,他的世界只剩下打鼓。
这种孤注一掷的执着,让人既敬佩又心疼。
他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不惜付出一切代价,这种精神固然可嘉,但也让人反思,梦想是否真的值得我们如此牺牲?电影中的音乐场景令人热血沸腾。
鼓点的节奏仿佛直接敲击在观众的心上,让我们感受到了音乐的力量。
然而,在这激情澎湃的背后,却是无尽的汗水和泪水。
安德鲁一次次地在练习室里挥汗如雨,手上磨出了鲜血,却依然不肯停歇。
这种对音乐的热爱和执着,让人感动的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成功背后所需要付出的巨大努力。
影片的结局是充满争议的。
在一场重要的演出中,安德鲁经历了种种挫折和意外,但最终他在舞台上爆发,展现出了惊人的技艺。
有人认为这是他成功的证明,是对他坚持不懈努力的回报;而也有人认为,这种成功是以牺牲太多为代价,是一种扭曲的价值观。
爆裂鼓手观后感

爆裂鼓手观后感鼓声炸裂的夜晚,我坐在影院的椅子上,被一部电影深深震撼。
这部电影叫做《爆裂鼓手》,由达米安·查泽雷执导,主要讲述了一个主角安德鲁·尼曼在音乐学院中不懈努力的故事。
这是一部充满激情的电影,也给我带来了深深的感悟。
电影的开篇,安德鲁在爵士乐学院中的表演是一种身心俱疲的状态。
他千方百计想要展示自己的才华,但是却被指导教师弗莱彻公开羞辱。
安德鲁对于自己追求完美的态度从未有所动摇,他不断地练习,渴望通过爵士乐乐队的乐队试音环节实现自己的梦想。
接下来的故事情节,通过不同的场景展现了安德鲁在爵士乐学院中的奋斗历程。
安德鲁忍受着剧烈的体力和心理的折磨,同时也要应对导师对他的严厉要求。
弗莱彻不仅要求他在音乐方面达到完美,还要求他的表演必须完全准确,没有一丝一毫的差错。
这种高强度的训练和追求完美的艺术态度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安德鲁的性格,他开始对周围的人变得冷漠和暴躁。
电影中最震撼人心的一幕是安德鲁和弗莱彻在爵士乐乐队比赛现场的对峙。
在一个复杂而快速的乐曲中,安德鲁突然遇到了难度巨大的鼓点,但是他紧紧抓住并继续演奏。
纵然弗莱彻以极端方式试图让安德鲁放弃,但他没有被击倒,用一次次完美的节奏和鼓点向世界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这个场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展示了一个真正追求艺术的人所经历的困难和挑战。
《爆裂鼓手》的成功在于它通过音乐和演员的表演将观众带入了一个情感激昂的境地。
电影中的音乐和演员的演技相得益彰,使得故事更加真实和感人。
我被安德鲁和他的激情所吸引,他对于音乐的痴迷和不断追求完美的态度真正打动了我。
影片内铺陈的音乐元素也是令人赞叹的一大亮点。
影片中的音乐几乎是无间断的,通过爵士乐的旋律和节奏,为整个故事注入了强烈的动力和情感。
音乐的力量在影片中得到了很好的展现,它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安德鲁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途径。
这部电影让我思考人与艺术之间的关系。
安德鲁在追求自己音乐梦想的过程中,经历了无数的挫折和痛苦,但他从未放弃。
《爆裂鼓手》观后感

《爆裂鼓手》观后感《〈爆裂鼓手〉观后感》最近看了一部叫《爆裂鼓手》的电影,真的是让我感触颇深呐!影片中的主人公安德鲁,一个怀揣着成为顶级鼓手梦想的少年,那种对梦想的执着和疯狂,简直让我目瞪口呆。
电影里的每一个镜头,都仿佛把我拉进了安德鲁的世界。
特别是那些打鼓的场景,激烈的鼓点声,汗水飞溅的画面,还有安德鲁那紧绷到极致的表情,都让我感觉自己的心跳也跟着鼓点在疯狂跳动。
记得有一个片段,安德鲁在练习室里独自打鼓,外面的世界仿佛都不存在了。
那昏暗的灯光,照在他满是汗水的脸上,一颗颗汗珠顺着脸颊滑落,滴在鼓面上。
他的双手像是着了魔一样,不停地挥舞着鼓槌,速度快得让人看不清。
每一次敲击,都用尽了全身的力气,仿佛那不是鼓,而是他生命的全部。
他的眼神里,没有一丝的犹豫和退缩,只有那种不顾一切的决心。
那股子劲儿,真的让我忍不住在心里给他叫好。
还有一次,安德鲁参加乐队的排练。
指挥老师弗莱彻就像个恶魔一样,不停地对他咆哮、指责。
可安德鲁呢,咬着牙,憋着一股气,硬是要把那复杂的节奏给打对。
他的手都磨破了,鲜血染红了鼓槌,但他就像没感觉到疼一样,继续疯狂地敲打着。
周围的乐手们都被他的这股狠劲儿给震住了,而我在屏幕前,也被他的这份坚持给深深打动。
看着安德鲁经历的这一切,我不禁想起了自己曾经为了梦想努力的那些日子。
虽说和打鼓没啥关系,但那种拼命的感觉是一样一样的。
曾经我为了能在学校的演讲比赛中取得好成绩,每天天不亮就起来背稿子。
那时候,家里人都还在睡梦中,我就一个人站在阳台上,对着外面空荡荡的街道,大声地朗读。
冬天的早晨,那风刮在脸上,像刀子一样,可我一点儿都不在乎。
晚上做完作业,我又一遍遍地练习着演讲的姿势和表情,直到累得倒在床上就能睡着。
就像安德鲁在打鼓的路上遇到了各种困难和挫折,我在准备演讲比赛的过程中也没少犯错,忘词、结巴、表情僵硬,各种问题都出现过。
有时候我也想过放弃,觉得自己是不是根本就不行。
但每次有这种想法的时候,心里又有另一个声音在说:“再坚持一下,说不定就成功了呢!”安德鲁在电影里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来自老师的、来自自己的。
《爆裂鼓手》观后感

《爆裂鼓手》观后感《爆裂鼓手》观后感作为一部艺术电影,《爆裂鼓手》在不同的层面上,给观众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感动和震撼。
剧情跌宕起伏,表现手法独特,塑造了一批不同性格和人生观的角色,将人性深入挖掘。
个人认为,《爆裂鼓手》是一部让观众得以深入思考,从中汲取自身不足的优秀电影作品。
该影片以年轻的儿子安德鲁作为主人公展开,向观众呈现了一个年轻人的热情和执着,也揭露了人性中贪婪和欲望的一面。
该片以鼓手的世界为背景,展现了一个充满精彩、激情和血与汗的音乐世界。
影片中,鼓手安德鲁总是在用完美的手法和超凡的表现力,打破了限制自己的束缚,创造出更好更出色的音乐。
电影中,台词的精彩引发了观众共鸣,其中的经典台词:“有些人仅仅只是想成为一个很好的鼓手。
有些人却总想成为一个传奇。
”,这句话表达了一部分人的渴望,他们希望成为非凡的传奇人物,创造属于自己的经典。
而电影中动人的曲调和生动的画面,更是观众渴望见证的精彩场景。
电影中的人物刻画和情节展现,赢得了广泛的好评。
他们不同的性格和表演风格,为整部电影注入了更多的活力。
安德鲁是一个追求音乐极致的年轻人,他内心深处的冷静与热情的转换,是影片的一大看点,让观众产生了与之产生共鸣的感受。
影片中的马夫是一个外表简单却内心深刻的人,他通过自己坚定的信念塑造了一个强大的人物形象。
总之,影片中每个人物角色均有自己的特点,他们通过对话和行为,深入挖掘了人性的方方面面,引起了观众的思考和共鸣。
通过观看《爆裂鼓手》,我对于“优质”这个概念的认识更加深入了。
影片中,每个角色都在严谨和自我否定之中执着追求,用自己的努力斗争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经典。
这就告诉我们,不管做什么,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断超越的勇气,就一定能突破自身的限制,创造属于自己的传奇。
同时,影片让我意识到,“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这一老话依旧是正确的。
只要拥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你就一定能获得属于你自己的成功与成就。
总体来说,观看《爆裂鼓手》让人感受到人间真情,看到了人性的另一面。
《爆裂鼓手》观后感

《爆裂鼓手》观后感《〈爆裂鼓手〉观后感》看完《爆裂鼓手》这部电影,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揪住。
影片中那个年轻鼓手安德鲁的逐梦之旅,让我感触颇深。
他就像一个在黑暗中疯狂奔跑的孩子,不顾一切地追逐着那束若隐若现的光。
安德鲁对打鼓的痴迷,简直到了一种“走火入魔”的程度。
他的房间里堆满了各种鼓具,那可不是简单的摆设,每一个鼓面都承载着他的汗水和梦想。
还记得有一个画面,他独自在房间里练习,汗水湿透了他的额头,顺着脸颊不停地往下淌。
他的眼神专注而坚定,手中的鼓槌仿佛有了生命,不停地在鼓面上跳跃、飞舞。
那“噼里啪啦”的鼓声,像是他内心的呐喊,每一下都充满了力量和渴望。
学校的练习室,也成了安德鲁的“战场”。
无论白天还是黑夜,只要有时间,他就会钻进去。
有时候,其他同学都已经离开了,他还在那里,沉浸在自己的节奏世界里。
灯光下,他的身影显得孤独而倔强。
那一次次重复的击打,一次次的失误和重来,他没有丝毫的退缩和抱怨。
我仿佛能看到他咬着牙,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做到最好。
电影里,安德鲁的导师弗莱彻就像一个恶魔。
他的严厉和苛刻,让人不寒而栗。
但安德鲁却没有被他的“淫威”所吓倒,反而越挫越勇。
有一次,弗莱彻在课堂上对安德鲁大发雷霆,那凶狠的眼神和尖锐的话语,就像一把把利刃刺向安德鲁的心。
可安德鲁呢,他只是默默地承受着,眼中的泪光一闪而过,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坚定的决心。
那一刻,我真的为安德鲁捏了一把汗,心想这得有多大的心理承受能力才能扛得住啊。
安德鲁参加比赛的那一段,更是让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儿。
他紧张得手都在发抖,可当音乐响起的瞬间,他仿佛换了一个人。
那鼓点,时而急促,时而舒缓,就像他的心情一样起伏不定。
他的脸上,汗水和泪水混在一起,已经分不清了。
但他的双手,却始终没有停下,仿佛那鼓就是他的生命,他要用尽所有的力量去守护。
看完这部电影,我深深地被安德鲁的执着所打动。
他让我明白,梦想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会有挫折,会有质疑,会有无数个想要放弃的瞬间。
《爆裂鼓手》观后感

电影名:《爆裂鼓手》观后感《爆裂鼓手》看完,整个人都像被抽空了一样,浑身的鸡皮疙瘩此起彼伏。
这电影,怎么说呢,就像一锅热油里猛地浇了一瓢冰水,刺激!电影讲的是一个热爱打鼓的年轻人安德鲁,一心想成为顶级鼓手的故事。
他进了谢弗音乐学院,遇到了魔鬼导师弗莱彻。
这弗莱彻,可不是什么善茬,教学方式极其变态,辱骂、体罚都是家常便饭,甚至还玩起了心理战术。
安德鲁为了得到他的认可,简直不要命了,练鼓练到手都磨破了皮,鲜血直流,看得我心惊肉跳。
说起来,安德鲁这小子也真是执着,为了追求所谓的“完美”,他放弃了爱情,放弃了朋友,甚至放弃了自我。
弗莱彻就像一个PUA大师,不断地给他画大饼,一会儿打压一会儿鼓励,把安德鲁玩弄于股掌之间。
接着说说弗莱彻,这家伙真是个狠角色。
他坚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为了逼出学生的潜能,他无所不用其极。
虽然他的方法很极端,但你又不得不承认,他的确培养出了不少优秀的音乐家。
这就像一个悖论,让人又爱又恨。
电影的画面和音效都非常棒,尤其是鼓声,简直震耳欲聋,听得我热血沸腾。
剪辑也很有节奏感,配合着紧张的剧情,让人感觉喘不过气来。
电影的节奏有点太快了,感觉像坐过山车一样,有点让人吃不消。
这部电影的主题,我觉得是在探讨“天才”与“疯子”的界限。
安德鲁和弗莱彻,他们都是为了追求极致而疯狂的人,但这种疯狂究竟是值得赞扬还是应该批判呢?这真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电影里有一个场景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就是安德鲁在比赛中因为车祸耽误了演出,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拖着受伤的身体回到了舞台,继续演奏。
那一刻,他就像一个浴火重生的凤凰,充满了力量和激情。
这部电影让我思考了很多,关于梦想,关于成功,关于人生的意义。
我们究竟应该如何追求自己的梦想?为了成功,我们又应该付出什么样的代价?《爆裂鼓手》是一部非常值得一看的电影。
它不仅带给你感官上的刺激,更能引发你对人生的思考。
如果你也对梦想充满渴望,如果你也曾为了目标而拼搏奋斗,那么这部电影一定会引起你的共鸣。
电影爆裂鼓手观后感

电影爆裂鼓手观后感电影《爆裂鼓手》观后感电影《爆裂鼓手》是一部2014年上映的美国剧情片,由达米安·查泽勒执导,迈尔斯·特勒、J·K·西蒙斯主演。
该片以音乐为主题,深入探讨了音乐和追求梦想的内涵,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
在观看这部电影后,我深受触动,对于音乐与人生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电影以音乐学院的大一学生安德鲁·尼曼为主角,他梦想成为一名顶级的鼓手。
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安德鲁付出了极大的努力,甚至不惜放弃自己的个人生活。
他接受了学校爵士乐团的选拔,成为了爵士乐团的新一任鼓手。
但是乐团指导老师弗莱彻以残酷的手段对待学生,不断刁难和压迫着他们。
为了达到完美的演奏效果,弗莱彻经常以打击学生自尊心的手段去激励他们,这对于安德鲁来说是一种巨大的考验。
电影中的鼓手通过大量的练习和磨炼,才能够突破自己的极限,展现出出色的演奏技巧。
安德鲁在电影中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他为了达到精湛的鼓技,每天起早贪黑地练习,即使在身体出现疼痛和疲惫时也从未停歇。
这种坚持追求卓越的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电影中所展示的鼓手的精神,不仅仅是对音乐的狂热,更是对梦想的执着追求。
除了对音乐技巧的追求,电影《爆裂鼓手》还着重表现了鼓手的心理状态和情感体验。
在音乐演奏的过程中,鼓手需要通过灵活的手指和身体的协调来表达内心的情感,这也是电影中的主要描绘内容之一。
安德鲁在电影中以鼓手身份,不只是演奏技巧的展示,更是一种对内心情感发泄和宣泄的方式。
他用鼓声传递出内心对于生活艰辛和追求梦想的痛苦,用音符表达出对自由和独立的向往,使观众在观影过程中充分感受到了他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电影的音乐也是其成功的关键之一。
《爆裂鼓手》不仅展现了鼓手的技艺,还通过音乐娓娓道来,将观众带入了一个音乐的世界。
电影的音乐元素丰富多样,以传统的爵士乐为主线,融入了摇滚、电子乐等多种风格,使得观众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更能够理解鼓手的心路历程。
《爆裂鼓手》观后感

电影名:《爆裂鼓手》观后感第一次看完《爆裂鼓手》,感觉像被甩了一巴掌,又爽又疼。
说起来这电影节奏真够劲,像爵士鼓一样,咚咚咚,一下一下敲在你心上。
整个电影看完,感觉热血沸腾,又有点压抑,总之回味无穷。
这部电影是达米恩·查泽雷导演的,迈尔斯·特勒和J·K·西蒙斯主演,类型是音乐剧情片。
讲的是一个有天赋的年轻鼓手安德鲁,想成为顶级爵士乐鼓手的故事。
他进了谢弗音乐学院,遇到了魔鬼导师弗莱彻。
弗莱彻教学方法极其变态,用尽各种羞辱和折磨来逼迫学生突破极限。
安德鲁为了追求完美,几乎把自己逼疯了。
安德鲁这小子,一开始挺青涩的,像只小白兔,后来被弗莱彻虐得,越来越狠,越来越疯狂。
他练习到手流血,和女朋友分手,就为了打鼓。
怎么说呢,有点走火入魔的感觉。
弗莱彻呢,就像个暴君,控制欲极强,表面上是为了追求极致的音乐,实际上更像是在享受掌控学生的快感。
这两个角色的冲突贯穿了整部电影,火花四溅,看得我紧张得手心冒汗。
这电影的主题,我觉得是关于梦想和代价,关于天才和疯子。
为了梦想,你愿意付出多少?安德鲁的经历,让人反思,追求极致的路上,会不会迷失自我?成败真的那么重要吗?画面和音效简直绝了!尤其是鼓声,震撼人心,感觉整个电影院都在震动。
剪辑也很棒,快速切换的镜头,把紧张的氛围烘托得淋漓尽致。
也有人觉得弗莱彻的教育方式太极端了,有点不现实。
我倒觉得,艺术嘛,本来就需要一些疯狂的因子。
这电影让我思考了很多,关于梦想,关于努力,关于人生的选择。
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人内心的渴望和恐惧。
看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梦想的理解更深了一层。
梦想不只是美好的愿望,更是一场与自我的搏斗。
《爆裂鼓手》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
它不仅仅是一部音乐电影,更是一部关于成长、关于梦想、关于人性的电影。
如果你喜欢节奏感强的电影,喜欢看人物之间激烈的冲突,喜欢思考人生的意义,那么这部电影绝对不容错过!强烈推荐!就像一颗裹着辣椒的巧克力,又辣又甜,回味无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以勤开径,以苦作舟
——《爆裂鼓手》观后感
昨晚散步完后看了这部电影,真的被它深深的震撼到了。
这部电影是一部音乐为主题的励志电影。
19岁少年安德鲁一心想成为顶尖的爵士乐鼓手,在一次大学乐队排练中,他被魔鬼导师弗莱彻相中。
弗莱彻确实是个“变态”,不仅精神上侮辱你,还对你肉体进行攻击。
安德鲁为了争夺弗莱彻的乐团核心鼓手这个位置,他忘我的训练。
每当受到。
弗莱彻赞扬的没过多久,安德鲁又会被弗莱彻狠狠的批斗以及各种刁难。
这就是所谓的,鼓励,打压,鼓励,打压。
正是在在严师督教下,以及安德鲁对音乐的热爱,安德鲁最后在音乐节上证明了自己。
安德鲁用自己的“励志”故事告诉我们,想成为万中无一,需要付出怎样的代价。
以勤开径,以苦作舟。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爱迪生的这句名言,大概无人不知。
但大家却更喜欢引用它的下一句。
“但那百分之一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都要重要。
”这句话真是害人不浅,它把一切由于自身不够努力导致的失败,统统归咎于天份不足、运气不好、时候未到。
来说本片的主角安德鲁。
在遇到翻天覆地般改变了他鼓手生涯的弗莱彻之前,他不过是个无名者。
为什么?原因有很多,但最根本的原因之一,不够努力。
他太容易分心了,要陪父亲看电影,还要搭讪妹子,连自律精神都欠奉,意义重大的第一次排练居然迟到。
一个有些天分,却不够努力的大一新生,考进最顶尖的音乐学府、加入最高竿的乐队、来到最严格的指挥手下,怎么可能不被狂虐?
如何改变现状,让这个变态老师,让这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师兄,让那些不懂得尊重的亲友刮目相看?对于一个毫无背景的人来说,我实在不知道除了“努力”以外,哪里还有第二条路。
于是他陷入癫狂,一遍遍听唱片打拍子找感觉,一夜夜在鼓房里疯狂敲击,直到血染鼓面——有没有发现整部片子跟练鼓无关的场景极少?因为这正是他的状态:爵士鼓占据了他生活的99%。
所以他才能在核心鼓手丢谱后无法发挥的危急关头挺身而出:“我行,每个拍子我都烂熟于心。
所以他即使被弗莱彻推进万劫不复的深渊还能凤凰涅槃,一个人震撼了全场人。
机会永远是给有准备的人的,你也许对他这种近乎自虐的行为不以为然,但社会的规则很简单,付出的越多,得到的自然也就越多。
唯一的问题是。
你付出的够多吗?
所以趁现在还年轻,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