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西工大附中第八次适应性训练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陕西省西工大附中高三第八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pdf

陕西省西工大附中高三第八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pdf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西工大附中第八次适应性训练 语文试题 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作者许多人对人品即画品的理解总是不得要领”下列不依据的一项是 (3分)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阿台方牧马,贵猝入马群,令士卒以鞭击弓惊马,马尽佚。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11分)(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最后两句“而今白发三千丈,愁对寒灯数点红”,收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请简要赏析?(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西工大附中第八次适应性训练.docx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西工大附中第八次适应性训练.docx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西工大附中第八次适应性训练数学(文科)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已知a 为实数,若复数234(4)z a a a i =--+-为纯虚数,则复数a ai -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位于(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2.已知双曲线221x my +=的虚轴长是实轴长的2倍,则实数m 的值是( )A .4B .14C .14-D .4- 3.在等比数列{}n a 中,若4a ,8a 是方程2430x x -+=的两根,则6a =( )A .3B .3-C .3±D .3±4.命题“0x ∃∈R ,010x +<或2000x x ->”的否定形式是( )A .0x ∃∈R ,010x +≥或2000x x -≤B .x ∀∈R ,10x +≥或20x x -≤C .0x R ∃∈,010x +≥且2000x x -≤D .x ∀∈R ,10x +≥且20x x -≤5.设函数()ln(1)ln(1)f x x x =+--,则()f x 是( )A .奇函数,且在(0,1)上是增函数 B.奇函数,且在(0,1)上是减函数C .偶函数,且在(0,1)上是增函数 D.偶函数,且在(0,1)上是减函数6.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这个几何体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A .50πB .100πC .200πD .300π7.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内部随机取一个点,则该点到正方体8个顶点的距离都不小于1的概率为( )A .32B .31π-C .65D .6-1π 8.如图所示,位于A 处的信息中心获悉:在其正东方向相距40海里的B 处有一艘渔船遇险,在原地等待营救.信息中心立即把消息告知在其南偏西30°、相距20海里的C 处的乙船,现乙船朝北偏东θ的方向即沿直线CB 前往B 处救援,则cos θ等于( )A.217B.2114C.32114D.2128 9.已知实数,x y 满足2003x y x y x +-≤⎧⎪-≤⎨⎪≥-⎩,则4z x y =+的最大值为( )A .9B .17C .5D .1510.已知ABC ∆的三个顶点A ,B ,C 的坐标分别为()()()0,1,2,0,0,2-,O 为坐标原点,动点P 满足1CP =uu r ,则OA OB OP ++uu r uu u r uu u r 的最小值是( )A .31-B .111-C .31+D .111+11.如图,平面中两条直线1l 和2l 相交于点O ,对于平面上任意一点M ,若p 、q 分别是M 到直线1l 和2l 的距离,则称有序非负实数对(p ,q )是点M 的“距离坐标”.已知常数p ≥0,q ≥0,给出下列命题:①若p =q =0,则“距离坐标”为(0,0)的点有且仅有1个; ②若pq =0,且p +q ≠0,则“距离坐标”为 (p ,q )的点有且仅有2个; ③若pq ≠0,则“距离坐标”为(p ,q )的点有且仅有4个.上述命题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A.0B.1C.2D.3.12.已知点A 是抛物线214y x =的对称轴与准线的交点,点B 为该抛物线的焦点,点P 在该抛物线上且满足PB m PA =,当m 取最小值时,点P 恰好在以A,B 为焦点的双曲线上,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A .512+B .212+ C .21+ D.51- 1l 2l OM (p ,q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90分)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13题~第2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2题~第24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20分,把答案填写在答 题卡相应的位置)13.已知363cos()x π-=-,则3cos cos()x x π+-的值为 ;14. 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 若()13,111≥==+n S a a n n , 则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n a = ;15.设函数()f x 为(,0)-∞上的可导函数,其导函数为'()f x ,且有'22()()f x xf x x +>,则不等式2(2016)(2016)9(3)0x f x f +⋅+-->的解集为 ;16.阅读如图所示程序框图,若输出的5n =,则满足条件的整数p 共有 个.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本小题满分12分) 设ABC △的内角A B C ,,所对的边长分别为a b c ,,,且cos 3a B =,sin 4b A =.(Ⅰ)求边长a ;(Ⅱ)若ABC △的面积10S =,求ABC △的周长l .18.(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平面PAD ⊥平面ABCD ,AB DC ∥,PAD △是等边三角形,已知28BD AD ==,245AB DC ==.(Ⅰ)设M 是PC 上的一点,证明:平面MBD ⊥平面PAD ;(Ⅱ)求四棱锥P ABCD -的体积.19.(本小题满分12分) 为调查甲、乙两校高三年级学生某次联考数学成绩情况,用简单随机抽样,从这两校中各抽取30名高三年级学生,以他们的数学成绩(百分制)作为样本,样本数据的茎叶图如下:甲 乙7 4 55 3 3 2 5 3 3 85 5 4 3 3 3 1 0 06 0 6 9 1 1 2 2 3 3 5 8 6 6 2 2 1 1 0 07 0 0 2 2 2 3 3 6 6 9 7 5 4 4 28 1 1 5 5 8A B C M P D2 0 9 0(Ⅰ)若甲校高三年级每位学生被抽取的概率为0.05,求甲校高三年级学生总人数,并估计甲校高三年级这次联考数学成绩的及格率(60分及60分以上为及格); (Ⅱ)设甲、乙两校高三年级学生这次联考数学平均成绩分别为12,x x ,估计12x x -的值;(Ⅲ)在乙校抽取的样本中,从80分以上的个体中随机抽取两个,求抽到的两个个体都达到优秀(85分及85分以上为优秀)的概率.20.(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双曲线C :12222=-by a x )0,0(>>b a 的一条渐近线与直线ca x 2=交于点M ,双曲线C 的离心率26=e ,F 是其右焦点,且1||=MF .(Ⅰ)求双曲线C 的方程;(Ⅱ)过点A (0,1)的直线l 与双曲线C 的右支交于不同两点P 、Q ,且P 在A 、Q 之间,若AQ AP λ=且13λ≥,求直线l 斜率k 的取值范围. 21.(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函数()ln f x ax x =+,其中a 为常数,e 为自然对数的底数.(Ⅰ)当1a =-时,求()f x 的最大值;(Ⅱ)若()f x 在区间(]0,e 上的最大值为3-,求a 的值;(Ⅲ)当1a =-时,判断方程ln 1|()|2x f x x =+是否有实根?若无实根请说明理由,若有实根请给出根的个数.请考生在第22,23,24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做答时请写清题号.22.(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如图,⊙O 的半径为 6,线段AB 与⊙O 相交于点C 、D ,=4AC ,BOD A ∠=∠,OB 与⊙O 相交于点E .(Ⅰ) 求BD 长;(Ⅱ)当CE ⊥OD 时,求证:AO AD =.23.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已知曲线C 的参数方程为2cos 13sin x y αα=-⎧⎪⎨=⎪⎩ (α为参数),以直角坐标系原点为极点,x 轴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Ⅰ)求曲线C 的极坐标方程;(Ⅱ)若直线l 的参数方程为⎩⎨⎧==t y t x 3(t 为参数),求直线l 被曲线C 截得的弦长. 24.(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5-:不等式选讲 已知函数1()||x f x x -=+,()|4|g x x m =--+.(Ⅰ)解关于x 的不等式[()]10g f x m +->;(Ⅱ)若函数()f x 的图像恒在函数()g x 图像的上方,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西工大附中第八次适应性训练数学(文科)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一.选择题: BCADA CDBBA DC二.填空题 13)-1 14) a n =⎩⎪⎨⎪⎧ 1n =1,3×4n -2n ≥2. 15) 2019-<x 16) 32三.解答题:17.解:(1)由cos 3a B =与sin 4b A =两式相除,有:3cos cos cos cot 4sin sin sin a B a B b B B b A A b B b==== 又通过cos 3a B =知:cos 0B >, 则3cos 5B =,4sin 5B =,则5a =. (2)由1sin 2S ac B =,得到5c =.由222cos 2a c b B ac +-=,解得:25b =, 最后1025l =+.18.(Ⅰ)证明:在ABD △中,由于4AD =,8BD =,45AB =,所以222AD BD AB +=.故AD BD ⊥. 又平面PAD ⊥平面ABCD ,平面PAD 平面ABCD AD =, BD ⊂平面ABCD ,所以BD ⊥平面PAD ,又BD ⊂平面MBD ,故平面MBD ⊥平面PAD .(Ⅱ)解:过P 作PO AD ⊥交AD 于O ,由于平面PAD ⊥平面ABCD ,所以PO ⊥平面ABCD .因此PO 为四棱锥P ABCD -的高,又PAD △是边长为4的等边三角形. 因此34232PO =⨯=.在底面四边形ABCD 中,AB DC ∥,2AB DC =, 所以四边形ABCD 是梯形,在Rt ADB △中,斜边AB 边上的高为4885545⨯=, 此即为梯形ABCD 的高,所以四边形ABCD 的面积为2545852425S +=⨯=. 故124231633P ABCD V -=⨯⨯=.19.解:(I)30300.056000.05n n =⇒== 255306p ==AB CM P D O(II) 174013504246092670922805290230x +++⨯++⨯++⨯++⨯++⨯==208430 254014503176010337010208059030x +++⨯++⨯++⨯++⨯+= =206930 1220842069150.5303030x x -=-== (III) 所有基本事件共有15种情况。

陕西西工大附中2019年高三第八次适应性练习题语文

陕西西工大附中2019年高三第八次适应性练习题语文

陕西西工大附中2019年高三第八次适应性练习题语文语文测试第一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不管自然科学依旧社会科学,其所追求的目标基本上真实,唯独艺术不以真实为目标,艺术倾向理想,故与现实是有距离的,艺术以“似与不似”为目标,不能似,亦不能不似。

艺术批判与艺术不同,仍应以真实为目标。

酷评、恶评、艳评、俗评,包括艺术批判的娱乐化,都与真实远矣,因而有“失语”之类对艺术批判的批判,包括对艺术批判目的庸俗化的质疑,尤其“孔方兄”的不期而至,更导致艺术批判的矮化,也使艺术批判已完全没有尊严可言。

艺术批判的所谓真实是有条件的,它并不期待艺术批判与艺术的完全重合。

中国古代有“诗无达诂”之说,而在西方那么有“有一千个莎士比亚,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之谓。

可见,对艺术批判的期许,不管东方依旧西方,一直是特别理性的。

所谓“失语”应当是指艺术批判借助对艺术批判对象的杜撰,实现与批判对应的批判对象风马牛不相及的目的。

“失语”之失,失在作伪。

艺术批判亦有与艺术近似的一面,因为艺术批判也有理想,因此严肃的可正面评价的艺术批判,除却客观与公正之外,还须超越艺术,即超越批判的对象,在理想的层面上引导艺术,纯化艺术,端正艺术。

对艺术批判“失语”的批判应当是指艺术批判对这一目标的偏离。

然而艺术批判的真实依旧是能够期待的,那个地方的所谓真实只是相对意义的存在,不是指艺术批判与艺术批判对象之间的完全重合,仅限于艺术批判与批判对象能够相互印证,而且是在一定程度、一定情景下的有限印证。

它大致指向是与非、美与丑、善与恶、雅与俗、虚与实这些曾经以时序指向图腾、宗教、权力、风俗等等以及其他历史存续的社会意识。

所有艺术批判一直围绕着这些意识形成历史波澜,同时衍生出诸如简与繁、浮华与质朴、感性与理性、现实与非现实、继承与革新等等与形象相关、用于艺术批判的标准和规那么。

需要指出的是: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区域之间还存在不同的批判标准和不同的批判方式,即使是同一民族、同一信仰、同一区域,其批判的标准与方式亦是变化的。

陕西省西工大附中高三语文第八次适应性训练测试 人教版

陕西省西工大附中高三语文第八次适应性训练测试 人教版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西工大附中第八次适应性训练语文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I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借“申遗”扩大书法世界影响前不久,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有关负责人在北京宣布,书法“申遗”的正式文本已以的名义正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

这标志着具有中国文化代表性的书法,踏上了申请成为“人类口头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旅程。

中国是书法艺术的母国,如果以殷商的甲骨文为发轫,已有3000多年历史,可谓源远流长而流派纷呈,名家辈出而佳作荟萃。

书法,可以说是中国艺术最经典的表现形式,体现着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和本质精神。

中国书法的笔墨元素、线条符号、结构造型及章法图式等艺术元素,拥有走向国际的物化形态和审美要素,欣赏功能和解读意趣。

当年毕加索在博物馆见到中国书法时震撼不已,他沉浸在那“带燥方润,将浓遂枯”的点画纵横中,在“乍显乍晦,若行若藏”的墨色气象中,发出了“这是艺术中的艺术”的惊叹。

而书法艺术界把中国书法称为“思想与造型的艺术”。

早在我国汉代时,即派遣使者来学习汉字书法和儒学。

书法史上的第一块里程碑——圣德太子所书的《法华义疏》,就直接取法我国隋朝书法。

及至唐代,来中国学习书法的遣唐使更是众多,书法史上的一代空海即是其中的代表。

朝鲜、越南、马来西亚等国也派遣过来中国学习书法的使者。

然而,由于中国书法的历史过于悠久,艺术资源过于深厚,名篇佳作过于丰富,由此产生出一种书法文化“老祖母”心理,自认为是最老的、的,别人肯定会尊重的。

于是对外交流趋于封闭,对外展示趋于停滞,对外宣传趋于低迷。

这种心理阻碍了中国书法向世界推广发展的前景,遮蔽了中国书法向世界辐射传播的空间。

而却在书法国际化方面做了很大努力和积极开拓。

结果,不少欧美人认为书法是的艺术。

2012年高考试卷:2012年高考语文试卷陕西语文卷

2012年高考试卷:2012年高考语文试卷陕西语文卷

2012年高考试卷:2012年高考语文试卷陕西语文卷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2012年高考试卷:2012年高考语文试卷陕西语文卷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陕西卷)语文一、现代文阅读(9分,第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诗三百篇到了孔子的时代,由于新声代替古乐,造成了诗与乐的分家,诗也就由乐歌逐渐变为纯粹的语言艺术了,“赋诗”、“献曲”也不大见到了。

诗三百篇在社会上的实际用途缩小了,封建士大夫就逐渐把诗的意义和封建教化的原则联系起来。

比如公孙丑问《伐檀》诗中,为什么君子不耕而食?孟子回答道:“国君用了他,就得到安富尊荣;子弟信从他,就学会孝悌忠信。

君子不劳而食,还有谁比他功劳更大呢?”封建统治阶级就是这样“以意逆志”,最后把诗尊为“经”。

直到五四运动以后,这部伟大的诗集才冲开了各种乌烟瘴气,在思想和艺术上放射出夺目的光辉。

(摘编自中华书局“知识丛书”金开诚《诗经》)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A.《诗经》中的作品原来是普通的诗歌,并没有深刻的含意,但是封建统治阶级却把它尊为经典,用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B在春秋中叶以前,诗三百篇曾经作为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成为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的一部分仪式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C所谓“献诗陈志”,一种情况是指卿士通过贡献诗歌,向国君或同僚陈述自己的心意,以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D.在古籍记载中,卿士“献诗”经常和“瞽献曲”、“矇诵”等一起出现,是因为卿士做诗以后,总是通过乐工的演唱来呈献。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C】A.宋国人民讥笑败军之将华元的诗歌,也是用来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所以从性质上说,跟卿士的“献诗陈志”没有什么不同。

.B.古人在“赋诗言志”时所言的志,往往不为原诗所具有,而是赋诗者采用断章取义的办法法,寄托在诗中某些句子之上的。

C.子展借用《诗经•郑风•将仲子》“人之多言,亦可畏也”一句话,他的意思是叛臣的一面之词令人担心,请晋侯不要听信。

语文答案

语文答案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西工大附中第八次适应性训练语文参考答案1、D (将“也许后者才是”(第6段中)的或然判断误为“还在于”的实然判断。

曲解原意。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含义的能力。

)2、C (偷换概念。

选项中后一个“艺术批评”不同于原文的“严肃的可正面评价的艺术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3、A (“只要……就……”的说法不仅绝对而且无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4.C (既:已经。

)5.B (①是客人所说的话;③是郡里的人知道我来到这里,非常喜悦;⑥是作者的身世状况)6.A (文章开头并没有作者的所见)7. (1)有拿着古代经典请教(我)并质疑问难的,有提出历史事实询问我的。

(“以”“质难”“见问”三处,各1分,句意通顺2分)(2)天地间的四季,没有比酷热的夏天令人难受的,又没有比初秋令人感觉良好的。

(“病”“善”,各1分;状语后置句1分,句意通顺2分)参考译文:在礼部期间,有个客人拜访我说:"你知道现在的扬州是什么样吗?读一读鲍照的《芜城赋》就知道了"。

我听了他的话,感到悲伤。

第二年,我请假,到南方游玩。

到达扬州,于是下船住进了旅馆。

过夜之后,沿着住处的东墙步行,遇到一座小桥,俯身看桥下小溪,溪流声很欢畅;过了桥之后,碰到城墙上面呈凹凸形的小墙有毁坏的地方可以登上城墙,登上之后,扬州方圆三十里,前后曲曲折折高高低低的景观都呈现在眼前。

清晨雨后,屋瓦像鱼鳞一样齐整,没有残墙断瓦,我就开始怀疑那位访客的话不真实了。

到了街市上之后,想买一些熟肉,街市上喧闹。

买到肉之后,旅馆仆役拿一瓶酒、一筐虾送给我。

喝醉之后,(我们)唱起宋元时代的词,低头朝着窗子歌唱,对岸有女子被吵醒夜起,我们才停下来。

客人中有人提议去蜀岗上凭吊一番,(于是便去了),船很轻快,船上的帘幕都绣有花纹,细细地看,船上的玻璃都是五色的(比较奢华)。

船上的人不时的指着两岸说"这是某园的故址"、"这是某酒家的故址",大概指了八九处。

西工大附中2012届高三第八次适应性训练题数学理

西工大附中2012届高三第八次适应性训练题数学理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西工大附中第八次适应性训练数 学(理科)第Ⅰ卷 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5×10=50分)1. 已知全集{}1,2,3,4,5,6U =,{}2,3,5M =,{}4,5N =则集合{}1,6=( ) A .M N ⋃ B .M N ⋂ C . ()U C M N ⋃ D .()U C M N ⋂2. 函数02x y -=)A .[)()1,22,⋃+∞B .()()1,22,-⋃+∞C .[)()1,22,-⋃+∞D .()1,-+∞ 3.条件:12p x +>,条件:2q x ≥,则p ⌝是q ⌝的( ) A .充分非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的条件4.函数121y x =-的图像关于x 轴对称的图像大致是( )5.tan 1000tan 10101tan 1000tan 1010οοοο+-等于( )A .B .C .3-D 36. 若函数()f x 在R 上可导,且()()()222,f x x f x m m R '=++∈,则 ( ) A .()()05f f < B .()()05f f = C .()()05f f > D .无法确定7.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 B C D 中, 22240,90AB BD ABD ο+-=∠=,沿B D 折成直二面角BDAC第7题图A B D C --,则三棱锥A B C D -的外接球的表面积是 ( )A.16πB. 8πC. 4πD. 2π8.已知等差数列{}n a 的公差0d <, 若462824,10a a a a ⋅=+=, 则该数列的前n 项和n s 的最大值为 ( ) A .50B .45C .40D .35 9.已知双曲线()22221,0,0x y a b ab-=>>的左右焦点是12,F F, 设P 是双曲线右支上一点,12F F 在1F P 上的投影的大小恰好为1F P ,且它们的夹角为6π,则双曲线的离心率e 为( )A .12B .12C 1 110. 已知O 为直角坐标系原点,P ,Q 坐标均满足不等式组4325022010x y x y x +-≤⎧⎪-+≤⎨⎪-≥⎩,则使cos POQ∠取最小值时的POQ ∠的大小为() A .2πB .πC .2πD .4π二、填空题(5×5=25分)11.定义某种新运算⊙:s a b = 的运算原理如 右边流程图所示,则5⊙4-3⊙4=________. 12.甲、乙、丙3人站到共有7级的台阶上, 若每级台阶最多站2人,同一级台阶上的人 不区分站的位置,则不同的站法种数是____(用数字作答) 13.201dx⎡-⎢⎣⎰=_________ 14.观察下列式子:2222221311511171,1,1222332344+<++<+++<,…,式子可以猜想:2222111112342011+++<15.选做题(请考生在三个小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评阅记分) (A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选做题)在直角坐标系xo y 中,以原点为极点,x 轴非负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已知圆C 与直线l的方程分别为:02sin ,x x y ρθ⎧=+⎪=⎨=⎪⎩(t 为参数)。

西工大附中高三语文模拟试题(七)

西工大附中高三语文模拟试题(七)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西工大附中第七次适应性训练语文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座位号、姓名,并认真核对答题卷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座位号、姓名、科类”与本人座位号、姓名、科类是否一致。

2.答第Ⅰ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第Ⅱ卷时,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I卷(共30分)一、(9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加点字的字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崔嵬.(wãi)祛.除(qū)犄.角之势(jǐ)奴颜卑膝.(xī)B.捉.磨(zhuō)毗.邻(pí)时乖命蹇.(qiǎn)余勇可贾.(ɡǔ)C.狡黠.(xiá)锃.亮(zânɡ)歃.血为盟(shà)畏葸.不前(xǐ)D.蜚.然(fěi)剽.悍(piāo)顺蔓.摸瓜(wàn)戎马倥偬.(cōnɡ)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北京权威专家预测,2009年推动内地价格下降的因素有增无减,今后几年中国很可能步入温和通胀周期,人民币降息已是箭在弦上....。

B.在同一个学校,同一个班级,由同一个老师授课,学生们的水平却参差..不齐..,这个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C.你这个不情之请....让我很是为难。

若不答应你,不合人情;若答应了你,又不合原则。

还是让我回去考虑一下再说吧。

D.实际上,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在考场特殊的氛围中,几十分钟内是很难写出石破天惊....的传世佳作的。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艺术欣赏中的审美体验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一经点破,那含蓄的美常常会遭到破坏的危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西工大附中第八次适应性训练语文试题及解析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无论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其所追求的目标都是真实,唯独艺术不以真实为目标,艺术倾向理想,故与现实是有距离的,艺术以‚似与不似‛为目标,不能似,亦不能不似。

艺术批评与艺术不同,仍应以真实为目标。

酷评、恶评、艳评、俗评,包括艺术批评的娱乐化,都与真实远矣,因而有‚失语‛之类对艺术批评的批评,包括对艺术批评目的庸俗化的质疑,尤其‚孔方兄‛的不期而至,更导致艺术批评的矮化,也使艺术批评已完全没有尊严可言。

艺术批评的所谓真实是有条件的,它并不期待艺术批评与艺术的完全重合。

中国古代有‚诗无达诂‛之说,而在西方则有‚有一千个莎士比亚,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之谓。

可见,对艺术批评的期许,无论东方还是西方,一直是很理性的。

所谓‚失语‛应当是指艺术批评借助对艺术批评对象的杜撰,实现与批评对应的批评对象风马牛不相及的目的。

‚失语‛之失,失在作伪。

艺术批评亦有与艺术近似的一面,因为艺术批评也有理想,因此严肃的可正面评价的艺术批评,除却客观与公正之外,还须超越艺术,即超越批评的对象,在理想的层面上引导艺术,纯化艺术,端正艺术。

对艺术批评‚失语‛的批评应当是指艺术批评对这一目标的偏离。

但是艺术批评的真实依然是可以期待的,这里的所谓真实只是相对意义的存在,不是指艺术批评与艺术批评对象之间的完全重合,仅限于艺术批评与批评对象可以相互印证,而且是在一定程度、一定情景下的有限印证。

它大致指向是与非、美与丑、善与恶、雅与俗、虚与实这些曾经以时序指向图腾、宗教、权力、风俗等等以及其他历史存续的社会意识。

所有艺术批评一直围绕着这些意识形成历史波澜,并且衍生出诸如简与繁、浮华与质朴、感性与理性、现实与非现实、继承与革新等等与形象相关、用于艺术批评的标准和规则。

需要指出的是: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区域之间还存在不同的批评标准和不同的批评方式,即使是同一民族、同一信仰、同一区域,其批评的标准与方式亦是变化的。

不仅如此,古今之间,中西之间,还存在孰是孰非、孰轻孰重的争斗。

这些既是艺术批评的背景,亦是艺术批评的现实。

艺术批评的‚失语‛认真追究起来,其背后不只有批评道德的侵蚀,亦还有批评素质的掣肘,也许后者才是‚失语‛的更为深刻的原因。

艺术批评的真实性从理想的层面看,并不虚妄,它可以感知,可以体悟。

今日中国艺术最切近的目标应当是如何回应21世纪人类共同理想的文化自觉,中国文化必须实现历史性的超越。

使中国文化成为人类文化中最为生动、最少偏颇、最富亲和力的一部分,这是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的责任和使命,也是中国艺术的责任与使命,当然也是中国艺术批评的责任与使命。

(节选自《光明日报》2011年12月2日)1.下列关于“失语”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失语”既指艺术批评本身存在的不足,也是对存在着不足的艺术批评的批评。

B.酷评、恶评、艳评、俗评和艺术批评的娱乐化等,都属于艺术批评的“失语”。

C.“失语”是一种作伪,目的是使艺术批评同与其对应的批评对象之间没有联系。

D.除了批评道德的侵蚀会造成“失语”,更为深刻的原因还在于批评素质的掣肘。

解析:D(将“也许后者才是”(第6段中)的或然判断误为“还在于”的实然判断。

曲解原意。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含义的能力。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艺术不以真实为目标,而艺术批评仍以真实为目标,当艺术批评偏离或远离真实时,就会出现“失语”之类的批评。

B.艺术批评的真实并不要求艺术批评与艺术完全重合,但这种有条件的真实并不是说可以借助杜撰批评对象去作艺术批评。

C.艺术批评和艺术都有理想,因此艺术批评不仅要客观公正,还要超越艺术,在理想的层面上引导、纯化和端正艺术。

D.简与繁、浮华与质朴、感性与理性、现实与非现实等等与形象相关、用于艺术批评的标准和规则都由艺术批评衍生。

解析:C(偷换概念。

选项中后一个“艺术批评”不同于原文的“严肃的可正面评价的艺术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金钱的介入使艺术批评已完全没有尊严可言,只要艺术批评能够不受金钱的干扰,就能够保持真实并重获应有的尊严。

B.不同民族、信仰或区域之间存在着批评标准和方式的不同,即使民族、信仰或区域相同,其批评标准和方式也有变化。

C.在艺术批评的标准和方式上,古今之间、中西之间存在是非轻重的争斗,这是艺术批评的背景之一,也是其现实之一。

D.今天的中国、中国艺术和艺术批评的责任和使命,是使中国文化成为人类文化中最生动、最少偏颇、最富亲和力的部分。

解析:A (“只要……就……”的说法不仅绝对而且无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

完成4—7题。

己亥六月重过扬州记龚自珍居礼曹,客有过者曰:‚卿知今日之扬州乎?读鲍照《芜城赋》,则遇之矣。

‛余悲其言。

明年,乞假南游。

抵扬州,舍舟而馆。

既宿,循馆之东墙步游,得小桥,俯溪,溪声欢;过桥,遇女墙啮可登者,登之,扬州三十里,首尾曲折高下见。

晓雨沐屋,瓦鳞鳞然,无零甃断甓①,心已疑礼曹过客言不实矣。

入市,求熟肉,市声欢,得肉,馆人以酒一瓶,虾一筐馈。

醉而歌,歌宋元长短言乐府,俯窗呜呜,惊对岸女夜起,乃止。

客有请吊蜀冈者,舟甚捷,帘幕皆文绣,审视,玻璃五色具。

舟人时时指两岸曰‚某园故址也‛,约八九处。

其实独倚虹园圮无存。

曩所信②宿之西园,门在,题榜在,尚可识,其可登临者尚八、九处。

阜有桂,水有芙渠菱芡。

是居扬州城外西北隅,最高秀。

南览江,北览淮,江、淮数十州县治,无如此冶华也。

忆京师言,知有极不然者。

归馆,郡之士皆知余至,则大欢。

有以经义请质难者,有发史事见问者,有就询京师近事者,有呈所业若文、若诗、若笔、若长短言、若杂著、若丛书乞为序、为题辞者,有状其先世事行乞为铭者,有求书册子、书扇者,填委塞户牖,居然嘉庆中故态。

谁得曰今非承平时耶?惟窗外船过,夜无笙琶声,即有之,声不能彻旦。

然而女子有以栀子华发为贽求书者,爰以书画环瑱互通问,凡三人。

凄馨哀艳之气,缭绕于桥亭舰舫间,虽澹定,是夕魂摇摇不自持。

余既信信,拿流风,捕余韵,乌睹所谓‚风号雨啸、鼯狖③悲、鬼神泣‛者?嘉庆末,尝于此和友人宋翔凤侧艳诗。

闻宋君病,存亡不可知;又问其所谓赋诗者,不可见,引为恨。

卧而思之,余齿垂五十矣,今昔之慨,自然之运,古之美人名士富贵寿考者,几人哉?此岂关扬州之盛衰,而独臵感慨于江介也哉?抑予赋侧艳则老矣,甄综人物,搜辑文献,仍以自任,固未老也。

天地有四时,莫病于酷暑,而莫善于初秋。

今扬州,其初秋也欤?予之身世,虽乞籴,自信不遽死,其尚犹丁初秋也欤?作《己亥六月重过扬州记》。

注释:①零瓮(zhòu)断甓(pì):残墙碎砖。

②信:连住两夜。

③鼯狖 (wúyòu):鼯鼠(大飞鼠)、黑色长尾猴。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居礼曹,客有过.者曰过:拜访。

B.审.视,玻璃五色具审:仔细地。

C.余既.信信,拿流风,捕余韵既:既然。

D.尝于.此和友人宋翔风侧艳诗于:在。

答案:C (既:已经。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作者认为“客言不实”的一组是①卿知今日之扬州乎?读鲍照《芜城赋》,则遇之矣。

②晓雨沐屋,瓦鳞鳞然,无零甃断甓。

③归馆,郡之士皆知余至,则大欢。

④江淮数十州县治,无如此冶华也。

⑤填委塞户牖,居然嘉庆中故态。

⑥予之身世,虽乞籴,自信不遽死,其尚犹丁初秋也欤?A.①④⑥B.②④⑤C.②③⑤D.①③⑥答案:B(①是客人所说的话;③是郡里的人知道我来到这里,非常喜悦;⑥是作者的身世状况)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写在京师的所见所闻。

今日扬州正如鲍照《芜城赋》所写情景的说法,引起作者极大关注和悲怆。

这一段虽寥寥数语,但意蕴极为丰富,以下的观察、记叙、议论、感慨均由此引发。

B.文章写作者应请凭吊蜀岗,一路所见,故园酒肆,多依然如故,扬州“冶华”独领江淮,不减当年。

C.文章写士人、歌妓造访,亦引起联想而作今昔之比。

目的是写士风世情,作者虽已发现今昔之别,但也只能捕捉到昔时的流风余韵,并未发现如《芜城赋》所写的风雨飘摇、一片悲泣的凄惨现象。

D.作者由耳闻目睹,并且抚今追昔,想到以前看到的扬州的情景,体验到扬州虽未败残,但已露衰落之迹,从而浮想联翩,联系个人身世,颇多盛衰之叹。

答案:A(文章开头并没有作者的所见)7.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有以经义请质难者,有发史事见问者。

(5分)有拿着古代经典请教(我)并质疑问难的,有提出历史事实询问我的。

(“以”“质难”“见问”三处,各1分,句意通顺2分)(2)天地有四时,莫病于酷暑,而莫善于初秋。

(5分)天地间的四季,没有比酷热的夏天令人难受的,又没有比初秋令人感觉良好的。

(“病”“善”,各1分;状语后置句1分,句意通顺2分)参考译文:在礼部期间,有个客人拜访我说:"你知道现在的扬州是什么样吗?读一读鲍照的《芜城赋》就知道了"。

我听了他的话,感到悲伤。

第二年,我请假,到南方游玩。

到达扬州,于是下船住进了旅馆。

过夜之后,沿着住处的东墙步行,遇到一座小桥,俯身看桥下小溪,溪流声很欢畅;过了桥之后,碰到城墙上面呈凹凸形的小墙有毁坏的地方可以登上城墙,登上之后,扬州方圆三十里,前后曲曲折折高高低低的景观都呈现在眼前。

清晨雨后,屋瓦像鱼鳞一样齐整,没有残墙断瓦,我就开始怀疑那位访客的话不真实了。

到了街市上之后,想买一些熟肉,街市上喧闹。

买到肉之后,旅馆仆役拿一瓶酒、一筐虾送给我。

喝醉之后,(我们)唱起宋元时代的词,低头朝着窗子歌唱,对岸有女子被吵醒夜起,我们才停下来。

客人中有人提议去蜀岗上凭吊一番,(于是便去了),船很轻快,船上的帘幕都绣有花纹,细细地看,船上的玻璃都是五色的(比较奢华)。

船上的人不时的指着两岸说"这是某园的故址"、"这是某酒家的故址",大概指了八九处。

那事实上只有倚虹园塌坏不存在了。

从前住过两晚的西园,门还在,题榜也还在,还可以辨认出来。

其中可以登临的还有八九处,土山上有桂树,水中有荷花、菱角、芡等。

这一处在扬州城外的西北角,地势最高,风景也最好。

往南可以看到长江,往北可以看到淮河,长江淮河之间几十处州县的治所,都没有像这里美丽繁华的。

回忆起京师访客的话,知道他说的非常不对。

回到旅馆后,郡中的士人都知道我来了,于是非常喜悦,有拿着古代经典请教(我)并质疑问难的,有提出历史事实询问我的,有前来询问京城近来的事情的,有呈上他所研习的比如文章(骈文)、诗歌、散文、词、杂著、丛书央求我为他们写序或者题辞的,也有描绘他的先人的行事央求我为他的先人写铭文的,也有央求我为他们题书册、题扇的,人多得站不下,赠送礼物丛杂纷集堵塞了门窗,仿佛是嘉庆年间的旧模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