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高一必修3课时检测(五) 杜甫诗三首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课时作业23:第5课 杜甫诗三首 Word版含答案

第5课杜甫诗三首一、基础达标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一去.紫台连朔漠去:离开。
B.画图省.识春风面省:省却。
C.艰难苦恨.繁霜鬓恨:悲愤。
D.孤舟一系.故园心系:联系。
解析B项,应为“曾经”.C项,应为“遗憾".D项,应为“牵挂”。
答案A2.对下列各项加点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错误!B.错误!C。
{生长明妃尚.有村副词尚且,尚.思为国戍轮台副词,还D.错误!解析A项,第一个“回”应为动词,回旋;B项,第一个“苦"应为副词,极;C项,第一个“尚”应为副词,还。
答案D3.下列对《秋兴八首(其一)》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秋兴八首(其一)》是杜甫旅居夔州时所作。
这是八首中的第一首,写夔州一带的秋景,寄寓诗人自伤漂泊、思念故园的心情。
B.凡诗人触目所见无不是阴晦凄森的景象,可见诗人心情的孤寂凄楚,又可看出饱经战乱后国家的衰败残破。
C.诗中那无所不在的秋色,笼罩了无限的宇宙空间;而它一年一度如期而至,又无言地昭示着大自然的岁华摇落、宇宙间的时光如流、人世上的生命不永。
D.诗人长年在外旅居,此时已经渐趋安定,但故园之思仍浓,只有徒然面对着丛菊的第二次开放,为去年的情景而落泪.解析“为去年的情景而落泪”错误,“他日泪”指为往昔而生悲.答案D4.下面对《咏怀古迹(其三)》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全诗开篇由山清水秀的昭君故里写起,与下文“独留青冢向黄昏"的死后情景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对昭君命运的同情。
B.颔联既写出了王昭君一生的苦楚、死后的孤独,也由“青冢”称呼中表现了对这位为民族和睦做出巨大贡献的女子的歌颂。
C.诗歌的后两联借历史传说谴责了汉元帝的不分美善、朝廷里权贵们颠倒黑白的行为。
D.全诗借对王昭君的同情、对统治者的谴责,也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解析全诗的主题是对王昭君的命运表示同情的同时谴责统治阶级的,因此不可能有歌颂之意。
语文必修三人教版检测:5 杜甫诗三首-课内

第二单元唐代诗歌5杜甫诗三首课内自我检测一、积累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凋.伤(diāo)萧森.(sēn)丛菊.(jū)暮砧.(zhēn)B.山壑.(hè) 妃.子(fēi)朔.漠(shuò) 省.识(shěnɡ)C.环珮.(pèi) 下载.(zài)心曲.(qǔ)青冢.(zhǒnɡ)D.江渚.(zhǔ)王嫱.(qiánɡ)阻塞.(sāi)潦.倒(liǎo)解析:选C A项,菊—jú;B项,省—xǐnɡ;D项,塞—sè,潦—liáo。
2.下列诗句的默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荫。
B.千载琵琶做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C.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D.艰难苦恨烦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解析:选C A项,荫—阴;B项,做—作;D项,烦—繁。
3.对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巫山巫峡气萧森..萧森:萧瑟阴森B.塞上..风云接地阴塞上:诗中指长城以北地区C.寒衣处处催刀尺...催刀尺:借代取意,指赶裁新衣D.画图省识春风面...春风面:比喻取意,形容昭君的美貌解析:选B B项,“塞上”诗中指“夔州的山”。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百年..曲中论..多病独登台B.分明怨恨C.万里..苦恨繁霜鬓..悲秋常作客D.艰难解析:选B A项“百年”,古义借指晚年;C项“万里”,古义指远离故乡;D项“艰难”,古义指国运和自身命运。
5.下列诗句中,所用修辞手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寒衣处处催刀尺A.画图省识春风面B.千载琵琶作胡语C.艰难苦恨繁霜鬓D.朝避猛虎,夕避长蛇解析:选B例句为借代手法。
刀尺:代指裁剪新衣。
A项,比喻,春风面:比喻昭君貌美;B项,借代,胡语:代指胡人的乐曲;C项,比喻,繁霜鬓:比喻愁苦像厚重白霜似的鬓发;D项,比喻,猛虎、长蛇:比喻叛乱的人。
5.杜甫诗三首——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三随堂检测(含答案)

5.1 杜甫诗三首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塞上(sài) 急暮砧(zhēn) 朔漠(shuò)B.孤舟一系(xì)江渚(zhǔ) 猿啸(xiào)C.单于(chán) 省识(xǐng) 萧萧(xiāo)D.琵琶(bá) 萧森(xiāo) 凋伤(diāo)2.对下列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玉露凋伤枫树林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B.—去紫台连朔漠朔漠:北方的沙漠C.艰难苦恨繁霜鬓苦恨:痛苦怨恨D.万里悲秋常作客作客:客居他乡3.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谭腔”的谭鑫培,是京剧历史上最伟大的表演艺术家之一。
如果与诗歌史上的伟大诗人作比,那么他就最接近于杜甫:______。
他就恰如杜甫的艺术精神在清朝末年的化身,______,所以追随者众多。
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
这就是中国传统诗论中最受重视的“风骨”,也正是谭鑫培所具有的风骨。
①不但在精神与美学上与之相通,还为后人打开了艺术表现上的极大空间②仅有苍劲,不是杜甫,不是谭腔③只有融悲凉与苍劲为一体,把两者天衣无缝地带入跌宕起伏的音韵旋律中④含蓄蕴藉,沉郁顿挫,风气端翔,光英朗练⑤才是杜甫,才是谭鑫培⑥仅有悲凉,不是杜甫,不是谭腔A.①④③⑤⑥②B.①⑥④②⑤③C.④①⑥②③⑤D.④③②⑥①⑤4.与“万里悲秋常作客”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百年多病独登台B.无边落木萧萧下C.锦瑟无端五十弦D.一弦一柱思华年5.杜甫的《登高》一诗,被人称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古今七言律诗之冠”,下列对其对仗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首句“风”“天”“猿啸”分别与下句的“渚”“沙”“鸟飞”对仗,读来富有节奏感。
B.颔联的对仗十分精工,“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沉郁悲凉的对句出神入化。
高中语文必修三人教版检测:第二单元第5课杜甫诗三首+Word版含答案.doc

第5课杜甫诗三首在大唐落日的斜晖里,守着秋风破败的草堂,独对黄昏中的青冢,你是否还在回味壮年时的游历?在巫山巫峡边,在萧萧落木下,在清渚白沙间,曾把满腹的感慨忧伤,都化作了“凋伤枫树”的诗句,都化作了“艰难苦恨”的诗行。
在颠沛流离时,你却用对黎民的同情,创造了记载唐王朝兴衰的格律。
感时忧民,情系社稷,穷困潦倒的酸楚,痛失幼子的悲泣,你把所有的感伤,所有的喜悦,所有的恨,所有的爱,都用你精湛的诗艺,融入你的大唐诗史中!漂泊在烽火之中,如一只在风中飘摇的纸鸢,冥冥之中不知是谁牵动着命运的丝线;又如广阔的天地间飘忽盘旋的一只孤独的沙鸥,不知哪儿是自己栖息的故乡。
造就了怎样一个博大的胸怀啊!你流离转徙的一生以及你笔端饱含着忧国忧民的深【课内挖掘】课内素材“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广阔无际的凄凉秋景中,人只不过是匆匆的过客。
处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之外,常常会有孤独、漂泊、悲凉的感受,但人不可能永远只留在熟悉的家乡。
漂泊对于人来说是生命的常态,羁旅他乡,或为前途而打拼,或为生计而奔波,或为国事而忧心,只有经历了漂泊的人生才会更丰盈,更充实。
[运用角度] “故土情怀”“漂泊”“悲欢离合”“人生际遇”等。
【课外运用】1.这个世界上,没有谁愿意漂泊异乡,所以在我们的感情世界里,“漂泊”是一个“酸”性词语。
但作为万物之灵的我们,偏偏又少不了漂泊——有人异地求学,有人海外经商,有人流浪他乡……试想,如果没有哥伦布的漂泊,哪有新大陆的发现;没有麦哲伦的环球漂泊,哪有地球是一个圆体的新说……漂泊虽沧桑,但不凄凉。
不知天高地厚、把远方想象得无比美好的青年人,应当把漂泊当作一种磨炼,唯有经过磨炼,我们才能成熟和壮大。
2.他的一生都被流亡,被生活放逐,又被苦难追赶。
他甚至还不曾抓住盛唐的最后一缕余光,就被离乱的秋风,吹往落木萧萧的江畔。
皇帝和宫城已在侧身时渐次远去。
十年客居,连同迟开的牡丹,一起被经年的雨水冲淡。
当百姓的血泪最终融会于战火,天地间只剩下踉跄的步履,辗转于破碎的山河,辗转于饥饿和病痛,辗转于旅途的满目疮痍的忧愁。
高中高一语文必修3人教版检测:第二单元 杜甫诗三首 Word版含答案.doc

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鉴赏:本诗一起即突兀不平。
题目是“月夜”,作者却不从月夜写起,而是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
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景象。
“断人行”点明社会环境,说明战事仍然频繁、激烈,道路为之阻隔。
两句诗渲染了悲凉的气氛,这就是“月夜”的背景。
颔联点题。
“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
那是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
“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却与上句略有不同。
作者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
它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
颈联由望月转入抒情,过渡十分自然。
月光常会引人遐想,更容易勾起思乡之念。
诗人今遭逢离乱,又在这清冷的月夜,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在他的绵绵愁思中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不安,语气也分外沉痛。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上句说弟兄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写得伤心折肠,感人至深。
这两句诗也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
尾联进一步抒发内心的忧虑之情。
亲人们四处流散,平时寄书尚且常常不达,更何况战事频仍,生死当更难得知。
含蓄蕴藉,无限深情。
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
“未休兵”则“断人行”,望月则“忆舍弟”,“无家”则“寄书不达”,人“分散”则“死生”不明,一句一转,一气呵成。
1.注音王嫱.(qián ɡ) 夔.州(kuí) 荆.门(jīnɡ) 青冢.(zhǒnɡ) 万壑.(hè) 渚.清(zhǔ) 朔.漠(shuò) 潦.倒(liáo ) 琵.琶(pí pá) 兼天涌.(y ǒn ɡ) 急暮砧.(zhēn ) 繁霜鬓.(bìn ) 浊.酒杯(zhuó) ⎩⎪⎨⎪⎧节省.(shěnɡ)省.悟(xǐnɡ) ⎩⎪⎨⎪⎧呼韩邪.(yé)邪.恶(xié)⎩⎪⎨⎪⎧玉露.(lù)露.一手(lòu ) ⎩⎪⎨⎪⎧塞.上(sài )塞.责(sè)瓶塞.(sāi ) 2.写对字形⎩⎪⎨⎪⎧cu ī(催) 促 cu ī(摧) 残cu ī(崔) 巍cu ǐ(璀) 璨 ⎩⎪⎨⎪⎧急暮zhēn (砧)zh ān (占)卜 zh ān (毡)房 zh ān (沾)光⎩⎪⎨⎪⎧shu ò(朔)漠s ù(塑)料追sù(溯)shu ò(搠)杀◎写法归纳秋兴八首(其一)(1)寓情于景。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课时跟踪检测(五)+杜甫诗三首+Word版含解析

课时跟踪检测(五) 杜甫诗三首一、语言表达专练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 百年多病独.登台独.留青冢向黄昏 B.⎩⎪⎨⎪⎧孤舟一.系故园心一.去紫台连朔漠 C.⎩⎪⎨⎪⎧ 巫山巫峡气萧.森无边落木萧.萧下 D.⎩⎪⎨⎪⎧ 塞上风云接.地阴接.天莲叶无穷碧 解析:选D A 项,独自/只,仅仅。
B 项,数词/副词,一旦。
C 项,萧索、萧条/拟声词,风吹落叶的声音。
D 项,均为“连接”之意。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百年..多病独登台 B .万里..悲秋常作客 C .塞上..风云接地阴 D .分明怨恨..曲中论 解析:选D A 项,“百年”古义指到了晚年,今义指一百年。
B 项,“万里”古义指诗人四处漂泊,居无定所,今义指距离十分遥远。
C 项,“塞上”古义指夔州的山,今义指长城以北的地区。
D 项,“怨恨”指不满与仇恨的情绪,古今意义相同。
3.对下列诗句节奏的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B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C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D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解析:选C C 项,应为:千载/琵琶/作/胡语。
4.下面是杜甫一首题为“宿江边阁”的小诗,中间两联语序已乱,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
①孤月浪中翻 ②鹳鹤追飞静 ③豺狼得食喧 ④薄云岩际宿A .①④③②B .④①②③C .②④①③D .②③④①解析:选B这是一首律诗,中间两联要对仗,最后一字要押韵,还要注意整首诗的起承转合问题。
综合起来看,B项最恰当。
5.根据语意,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
李白是仙,杜甫是圣。
李白与杜甫一生都在燃烧,李白是天上的陨石,杜甫是人间的火种。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3课时演练:2.5 杜甫诗三首 Word版含解析.doc

5杜甫诗三首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读音全不相同的一项是()A.萧.瑟/呼啸.凋.零/船棹.丛.菊/流水淙.淙B.潦.草/潦.倒砧.板/鸩.毒朔.漠/横槊.赋诗C.江渚./锱铢.千载./装载.明妃./杞.人忧天D.和.诗/沟壑.歌曲./曲.解霜鬓./文质彬.彬思路解析:A项,分别读xiāo/xiào,diāo/zhào,cóng;B项,分别读liáo,zhēn/zhèn,shuò;C项,分别读zhǔ/zhū,zǎi/zài,fēi/qǐ;D项,分别读hè,qǔ/qū,bìn/bīn。
答案:C2.对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巫山巫峡气萧森.森:阴森。
B.一去.紫台连朔漠去:离开。
C.画图省.识春风面省:曾经。
D.艰难苦恨.繁霜鬓恨:怨恨。
思路解析:D项,“恨”,遗憾。
“苦恨”,极其遗憾。
答案:D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A.B.C.D.思路解析:A项,“兼”,连及,兼及。
B项,“急”,急促,迅猛。
C项,“一”,一下子。
D项,“向”,①面对;②先前,原来。
答案:D4.下列诗句中,所用修辞手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寒衣处处催刀尺A.画图省识春风面B.千载琵琶作胡语C.艰难苦恨繁霜鬓D.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思路解析:例句为借代手法。
“刀尺”,指代裁剪新衣。
A项,比喻,“春风面”,比喻昭君貌美;B项,借代,“胡语”,指代胡人的乐曲;C项,比喻,“繁霜鬓”,比喻愁苦像厚重白霜似的鬓发;D项,比喻,“狼”“豺”,比喻叛乱的人。
答案:B5.下面是杜甫一首题为《宿江边阁》的小诗,中间两联语序已乱,排序正确的一项是()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
,。
,。
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
①孤月浪中翻②鹳鹤追飞静③豺狼得食喧④薄云岩际宿A.①④③②B.④①②③C.②④①③D.②③④①思路解析:这是一首律诗,中间两联要对仗,每联最后一字要押韵,还要注意整首诗的起承转合问题。
高中语文必修三课时作业4:第5课 杜甫诗三首

◆5 杜甫诗三首(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一、基础知识(16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万壑.(hè)渚.清(zhǔ) 猿猱.(náo) 飞湍.(tuān)B.潦.倒(liáo) 千载.(zài) 扪.参(mén) 咨.嗟(zī)C.鱼凫.(fú) 青冢.(zhǒnɡ) 巉.岩(chán) 吮.血(yǔn)D.朔.漠(sù) 省.识(xǐnɡ) 嗟.尔(jiē) 暮砧.(zhē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A.玉露溯漠啸哀怨恨B.暮砧琵琶霜鬓箫箫C.凋伤青冢僚倒孤舟D.万壑环珮渚清丛菊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玉露..凋伤枫树林玉露:白露B.一去.紫台连朔漠去:离开C.画图省.识春风面省:认识D.渚清沙白鸟飞回.回:回旋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3分)A.丛菊两开他日..泪B.万里悲秋常作客..C.百年..多病独登台D.潦倒..新停浊酒杯5.名句默写。
(4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孤舟一系故园心。
(2)江间波浪兼天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长明妃尚有村。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
二、文本训练(课内精读)(12分)阅读《咏怀古迹(其三)》和《登高》,完成6~8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跟踪检测(五)杜甫诗三首(时间:40分钟满分:70分)一、基础巩固(24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萧.森(xiāo)暮砧.(zhēn)塞.上(sài) 秋兴.八首(xìnɡ)B.妃.嫔(fēi) 朔.漠(sù)青冢.(zhǒnɡ) 群山万壑.(hè)C.单.于(chán) 潦.倒(liáo)凋.伤(diāo) 省.识(xǐnɡ)D.霜鬓.(bìn) 渚.清(zhū)环珮.(pèi) 孤舟一系.(xì)解析:选C A项,“兴”应读xīnɡ;B项,“朔”应读shuò;D项,“渚”应读zhǔ。
2.下列联句没有使用对仗的一项是()A.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B.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C.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D.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解析:选C C项前后句对应的字词在词性和字音平仄上不符合对仗的要求。
3.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画图省.识春风面(知道)B.一去.紫台连朔漠(离开)C.渚清沙白鸟飞回.(回旋)D.艰难苦.恨繁霜鬓(极)解析:选A省:曾经。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塞上..风云接地阴B.画图..省识春风面C.艰难....苦恨繁霜鬓D.巫山巫峡气萧森解析:选D“萧森”古今义相同,都指“萧瑟阴森”。
A项,古义:指夔州的山;今义:指长城以北的地区。
B项,古义:图画;今义:画图画。
C项,古义: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今义:艰苦困难。
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百年多病独.登台独.留青冢向黄昏B.⎩⎪⎨⎪⎧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生长明妃尚.有村 C.⎩⎪⎨⎪⎧ 独留青冢向.黄昏向.吾不为斯役 D.⎩⎪⎨⎪⎧不与.秦塞通人烟微斯人,吾谁与.归 解析:选D A 项,副词,独自/副词,只,仅仅;B 项,副词,尚且/副词,还;C 项,介词,对着/副词,从前;D 项,介词,跟。
6.下面是杜甫一首题为“宿江边阁”的小诗,中间两联语序已乱,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
①孤月浪中翻 ②鹳鹤追飞静 ③豺狼得食喧 ④薄云岩际宿A .①④③②B .④①②③C .②④①③D .②③④①解析:选B 这是一首律诗,中间两联要对仗,最后一字要押韵,还要注意整首诗的起承转合问题。
综合起来看,B 项最恰当。
7.名句默写。
(6分)(1)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2)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二、阅读鉴赏(30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8~9题。
(10分)岁 暮①杜甫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
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
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8.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边境发生战争,时局艰危,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岁末暮年,漂泊异乡,政治上被冷落,孤独寂寞;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感情与其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难以实现形成巨大反差。
9.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借代,如“烟尘”代边境战争。
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
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0~11题。
(10分)秋兴八首(其八)杜甫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渼陂。
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
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
昆吾、渼陂:皆在今陕西境内。
诗人少年时曾与诗友畅游渼陂。
10.第二联两句都是倒装句,诗人把“香稻”“碧梧”放在句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这样写把描写的侧重点放在“香稻”“碧梧”上,起到了举鹦鹉、凤凰来形容“稻”“梧”之美的作用,写出了昔日长安景物的美盛。
诗人欲扬先抑,为后文表达昔盛今衰的感慨蓄势。
1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有关诗句进行简要分析。
(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表达了诗人对长安昔盛今衰的感伤,对国家命运的慨叹。
前三联诗人回忆了昔日畅游长安时所见景物的美好和春游的盛况;最后一联中的两句遥遥相对,昔日亲身游历,今则望断神伤,在对比中突出表现了自己的感情。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2~14题。
(10分)春日忆李白杜甫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①。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②。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③?①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照,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
②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③论文:此处指论诗。
12.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诗坛地位,无人可比;(2)诗的思想情趣,洒脱不凡;(3)诗歌风格,清新、俊逸。
13.“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表达了双方翘首遥望的思念之情:诗人思念友人李白,想象李白也在思念自己。
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14.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立足于诗,怀念李白:从赞美李白的诗歌开始,转为对李白的思念,最后以渴望相见、切磋诗艺作结。
三、表达交流(16分)15.请根据下面这首诗与相关注释,把诗歌的前四句的意境用通畅的语言表达出来,写在横线上。
(5分)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月夜忆舍弟》是乾元二年(759)秋杜甫在秦州所作。
这年九月,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
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谁没有兄弟,有兄弟却都已离散;谁没有故乡,我的故乡却在远方。
没有家乡,没有亲人的音讯。
书信寄出去常常收不到,何况现在还没有停止战争。
参考答案:戍楼的更鼓刚刚响过,告诉人们不得随意通行;边境的秋天,只能听得见孤雁的叫声。
今夜恰逢白露时节,至此,天气渐渐变冷;头上的明月啊,还是故乡的明亮。
16.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序,做到句式协调一致,整齐对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