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学》复习题
测量学考试题及答案

测量学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测量学中,用于确定地面点位置的方法是:A. 距离测量B. 方向测量C. 高程测量D. 角度测量答案:B2. 测量学中,测量的水平角是指:A. 地面上任意两点间的水平夹角B. 地面上任意两点间的垂直夹角C. 地面上任意两点间的斜角D. 地面上任意两点间的俯角答案:A3. 测量学中,测量的垂直角是指:A. 地面上任意两点间的水平夹角B. 地面上任意两点间的垂直夹角C. 地面上任意两点间的斜角D. 地面上任意两点间的俯角答案:B4. 测量学中,测量的高程是指:A. 地面点到海平面的垂直距离B. 地面点到参考椭球面的垂直距离C. 地面点到地球中心的垂直距离D. 地面点到地面的垂直距离答案:A5. 测量学中,测量的直线距离是指:A. 两点间的水平距离B. 两点间的斜线距离C. 两点间的垂直距离D. 两点间的投影距离答案:B6. 测量学中,三角测量法的基本原理是:A. 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B. 利用勾股定理C. 利用三角函数D. 利用圆的性质答案:A7. 测量学中,全站仪的主要功能包括:A. 距离测量和角度测量B. 仅角度测量C. 仅距离测量D. 仅高程测量答案:A8. 测量学中,水准仪的主要功能是:A. 测量水平角B. 测量垂直角C. 测量高程差D. 测量距离答案:C9. 测量学中,GPS测量的主要优点是:A. 精度高B. 测量速度快C. 覆盖范围广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D10. 测量学中,误差的来源主要包括:A. 测量仪器的精度B. 测量人员的操作C. 测量环境的影响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测量学中,误差的类型包括:A. 系统误差B. 随机误差C. 人为误差D. 测量误差答案:A B C12. 测量学中,常用的测量方法包括:A. 直接测量B. 间接测量C. 绝对测量D. 相对测量答案:A B13. 测量学中,测量误差的来源可能包括:A. 仪器误差B. 环境误差C. 操作误差D. 理论误差答案:A B C14. 测量学中,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包括:A. 平均值法B. 加权平均法C. 误差分析法D. 插值法答案:A B C15. 测量学中,测量结果的表示方法包括:A. 数值表示B. 图表表示C. 文字描述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6. 简述测量学中误差的分类及其特点。
测量学复习题及答案

复习题1.名词解释题(1)水准面:处处与重力方向垂直的曲面。
(2)水准面:与静止的平均海水面相重合的水准面。
(3)参考椭球面:各国为测绘本国领土的需要,选择一种椭球定位方法,使椭球面与本国的水准面非常接近,该椭球面称为参考椭球面。
(4)绝对高程:地面上某点沿它的铅垂线至水准面的垂直距离。
(5)相对高程:地面上某点沿它的铅垂线至假定水准面的垂直距离。
(6)直线定线:在已知两点之间或在它们延长线上定出若干点,以便丈量距离。
(7)距离较差的相对误差方位角:往返丈量距离之差与其距离平均值的比值。
(8)象限角:从标准方向线北端或南端,顺时针或反时针计算到某直线所夹的水平角。
(9)直线定向:确定直线与标准方向线之间所夹的角度。
(10)方位角:从标准方向线北端顺时针计算到某直线所夹的水平角。
(11)视准轴:通过物镜光心与十字丝交点的连线。
(12)水准管轴:通过水准管中点纵向圆弧的切线。
(13)圆水准器轴:通过水准管零点与水准器球心所作的直线。
(14)水准管分划值:水准管相邻两个分划间弧长所对应的圆心角。
(15)水平角:测站与两个观测目标所组成二面角。
(16)竖直角:观测目标的视线与水平线所夹的角度。
(17)经纬仪竖轴:照准部旋转中心的轴线。
(18)经纬仪横轴:通过经纬仪望远镜旋轴的直线。
(19)正镜:即盘左,观测者面向经纬仪,当竖盘在望远镜的左侧。
(20)倒镜:即盘右,观测者面向经纬仪,当竖盘在望远镜的右侧。
(21)横轴误差:横轴理论上应垂直于竖轴,它不垂直于竖轴的偏差。
(22)视准轴误差:视准轴理论上应垂直于横轴,不垂直造成的偏差。
(23)竖盘指标差:当经纬仪望远镜水平且竖盘指标水准管汽泡居中或具有自动归零开关的仪器归零开关打开时,竖盘指标所指的度数与理论值之差。
(24)真误差:真误差指观测值与真值的差。
(25)中误差:中误差是各观测值与真值之差的平方和取平均值再开方,也称均方差。
(26)相对误差:某个量观测的误差与该量最或然值的比值。
测量学复习题及答案

测量学复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测量学中,用于表示地面点位置的坐标系统是()。
A. 直角坐标系B. 极坐标系C. 地理坐标系D. 球面坐标系答案:C2. 在测量学中,水准测量的主要目的是()。
A. 测量角度B. 测量距离C. 测量高差D. 测量方向答案:C3. 测量学中,用于表示地形起伏的等高线是()。
A. 等角线B. 等温线C. 等高线D. 等压线答案:C4. 测量学中,用于确定地面点位置的测量方法不包括()。
A. 三角测量B. 导线测量C. 重力测量D. 卫星定位5. 在测量学中,用于测量两点间水平距离的仪器是()。
A. 测距仪B. 水准仪C. 经纬仪D. 罗盘仪答案:A6. 测量学中,用于测量两点间高差的仪器是()。
A. 测距仪B. 水准仪C. 经纬仪D. 罗盘仪答案:B7. 在测量学中,用于表示地面点位置的经纬度坐标属于()。
A. 直角坐标B. 极坐标C. 地理坐标D. 球面坐标答案:C8. 测量学中,用于测量角度的仪器是()。
A. 测距仪B. 水准仪C. 经纬仪D. 罗盘仪答案:C9. 在测量学中,用于测量两点间方向的仪器是()。
B. 水准仪C. 经纬仪D. 罗盘仪答案:D10. 测量学中,用于表示地形起伏的等高线间隔是()。
A. 任意的B. 固定的C. 变化的D. 不规则的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测量学中,用于表示地面点位置的坐标系统包括()。
A. 直角坐标系B. 极坐标系C. 地理坐标系D. 球面坐标系答案:ACD2. 在测量学中,水准测量可以用于()。
A. 测量角度B. 测量距离C. 测量高差D. 测量方向答案:C3. 测量学中,用于确定地面点位置的测量方法包括()。
A. 三角测量B. 导线测量C. 重力测量D. 卫星定位答案:ABD4. 在测量学中,用于测量两点间水平距离的仪器包括()。
A. 测距仪B. 水准仪C. 经纬仪D. 罗盘仪答案:A5. 测量学中,用于测量两点间高差的仪器包括()。
测量学考试题及答案

测量学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测量学中,用于确定地面点位置的三个基本元素是什么?A. 经度、纬度、高程B. 距离、方位、高程C. 经度、纬度、时间D. 速度、时间、高程答案:A2. 以下哪个不是测量误差的来源?A. 仪器误差B. 观测者误差C. 环境误差D. 测量方法答案:D3. 在测量学中,三角测量法主要用于什么目的?A. 测量距离B. 测量角度C. 测量高差D. 测量面积答案:B4. 什么是测量学中的基准面?A. 地面B. 海平面C. 地球表面D. 地球赤道面答案:B5. 以下哪个是测量学中常用的测量仪器?A. 望远镜B. 显微镜C. 量角器D. 测高仪答案:C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测量学中的误差可以分为系统误差和________。
答案:随机误差7. 测量学中,________是用来描述地面点位置的坐标系统。
答案:笛卡尔坐标系8. 在测量学中,________是指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答案:误差9. 测量学中,________是用来测量地面点之间距离的方法。
答案:测距仪10. 测量学中,________是用来测量地面点高程的方法。
答案:水准仪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1. 简述测量学中的误差分析的重要性。
答案:误差分析在测量学中至关重要,因为它帮助我们评估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精确度。
通过误差分析,我们可以识别和量化误差的来源,从而采取措施减少误差,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此外,误差分析还有助于评估测量结果的不确定性,为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决策提供依据。
12. 描述一下测量学中的三角测量法的基本原理。
答案:三角测量法是一种利用三角形的几何特性来确定地面点位置的方法。
它通常涉及测量两个已知位置的点(基准点)与待测点之间的角度,然后利用三角函数计算出待测点与已知点之间的距离。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确定待测点在平面上的位置。
13. 解释什么是测量学中的水准测量。
测绘学复习题(完整版)

12. 水准测量时,为了消除 i 角误差对一测站高差值的影响,可将水准仪置在(B )处。
A.靠近前尺; B.两尺中间; C.靠近后尺 13. 产生视差的原因是(B )。
A.仪器校正不完善; B.物像有十字丝面未重合; C.十字丝分划板位置不正确 14. 高差闭合差的分配原则为(C)成正比例进行分配。
的绝对高程为-300m.
33. 在进行水准测量时,对地面上A、B、C点的水准尺读取读数,其值分别为1.325m ,1.005m,1.555m ,则高差
hBA ____,hBC _____,hCA _____.-0.32m -0.55m
34. 经纬仪的安置工作包括对中 整平。 35. 竖直角就是在同一竖直面内,视线与水平线之夹角。
其中误差为 。 65. 在观测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为了提高测量的精度,其唯一方法是提高仪器的等级。 66. 当测量误差大小与观测值大小有关时,衡量测量精度一般用相对误差来表示。 67. 测量误差大于极限误差时,被认为是错误,必须重测。
68. 用经纬仪对某角观测四次,由观测结果算得观测值中误差为±20″,则该角的算术平均值中误差为±10″( ). 69. 某线段长度为 300m,相对误差为 1/1500,则该线段中误差为±0.2m。
掉重记。 27. 使用测量成果时,对未校核和调整的成果,不能使用。
28. 从 A 到 B 进行往返水准测量,其高差为:往测 3.625m;返测-3.631m,则 A、B 之间的高差 hAB =3.628m.
29. 已知B点高程为 241.000m ,A、B点间的高差 hAB 1.000 m ,则A点高程为 240.000m.
测量学考试题及答案

测量学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测量学中,用于确定地面点位的三个基本要素是()。
A. 高程、方位角、距离B. 经度、纬度、高程C. 距离、方位、俯仰角D. 经纬度、方位角、高程答案:B2. 测量中,水准测量的主要目的是()。
A. 测量角度B. 测量距离C. 测量高程D. 测量面积答案:C3. 以下哪个不是测量误差的来源?()。
A. 仪器误差B. 观测误差C. 计算误差D. 地质变动答案:D4. 在测量学中,三角测量法主要用于()。
A. 测量小范围的地形B. 测量大范围的地形C. 测量建筑物的对角线D. 测量水下物体的位置答案:B5. 测量中使用的全站仪,其主要功能不包括()。
A. 测量水平角B. 测量竖直角C. 测量高程D. 计算体积答案:D二、填空题1. 在测量学中,________是用来表示地球表面某一点的位置的经纬度坐标系统。
答案:地理坐标系2. 测量学中的视距测量法,通常用于________距离的测量。
答案:较短3. 测量误差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其中系统误差可以通过________来消除或减小。
答案:校准4. 在水准测量中,为了消除仪器和观测者的误差,通常采用________的方法。
答案:往返观测5. 测量学中的导线测量是一种常用的平面控制测量方法,它通过________来确定点位。
答案:连续的三角形三、简答题1. 简述测量学中的闭合导线测量的原理及其优点。
答:闭合导线测量是指从一个已知点出发,经过一系列未知点后,最终返回到起点所进行的测量。
其原理是通过测量每一段边长和每一个转折角来确定未知点的位置。
闭合导线的优点在于可以检测和校正测量过程中的误差,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2. 说明水准测量中水准尺的作用及其使用注意事项。
答:水准尺是水准测量中用于读取高程读数的工具。
使用时应注意保持水准尺竖直,避免晃动或倾斜,以确保读数的准确性。
同时,应保证水准尺的刻度清晰可见,避免反光或遮挡。
四、计算题1. 给定两点A和B的坐标分别为A(1km, 2km)和B(4km, 6km),计算这两点之间的水平距离。
测量学总复习题

测量学总复习题一、填空题1.1.观测水平角与竖直角时,观测水平角与竖直角时,用盘左、盘右观测取平均值的目的是为了消除或减少误差、误差和误差的影响。
2.2.角度测量包括角度测量包括测量和测量。
3.3.地面点沿铅垂线至地面点沿铅垂线至水准面的距离称为点的绝对高程,而至水准面的铅垂距离称为它的相对高程。
4.4.水准测量中,水准测量中,调节圆水准气泡居中的目的是使水准仪纵轴;调节管水准气泡居中的目的是使视准轴。
5.5.高程测量按采用的仪器和测量方法分有高程测量按采用的仪器和测量方法分有测量、测量和气压高程测量三种。
6.6.写出水准仪上写出水准仪上3条轴线的定义:1)视准轴是中心十字丝交点与物镜光心的;2)水准管轴是过水准管零点的;3)圆水准器轴是过圆水准器零点的。
7.7.水平角的定义是地面上一点至目标方向线在同一水平面上投影的水平角的定义是地面上一点至目标方向线在同一水平面上投影的,观测水平角时,望远镜的视准轴绕仪器竖轴旋转所扫出的面应该是一个面。
8.8.直线定线一般可用直线定线一般可用定线,当精度较高时才用定线。
9.9.地面上两点地面上两点M 、N 之间的高差为h MN = H N -H M 。
若h MN <0,则点M M 于点于点N 。
10.10.钢尺钢尺长度与其长度之差,称为钢尺的尺长误差。
11.11.由标准方向线的由标准方向线的或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量至直线的锐角,并注明象限名称限名称,,这个锐角称为该直线的象限角。
12.12.水准测量中,转点的作用是水准测量中,转点的作用是。
13.13.某直线的磁方位角(某直线的磁方位角(某直线的磁方位角(A A m )为6565°°4242′,其磁偏角(′,其磁偏角(δ)为东偏3′2020″,子″,子午线收敛角(γ)为-2-2′′1010″,″,则该直线的真方位角为,坐标方位角为。
14.14.平面控制测量的方法有平面控制测量的方法有测量和三角测量。
测量学复习(全)

测量学复习(全)《测量学》综合复习资料一、判断题1、在测量工作中,误差和错误都是不可避免的。
()2、水准面和铅垂线是实际测绘工作的基准面和基准线。
()3、水准测量中,每一测站水准仪视距丝、中丝的读数应在水准管气泡居中时读取。
()4、高斯投影中,所有的子午线都发生了长度变形。
()5、等高线是连续的闭合曲线,不可以中断。
()6、控制测量可以分为高程控制和平面控制。
()7、所谓盘左是指竖直度盘在望远镜的左边。
()8、设地面上有一直线P1P2,若P1到P2的坐标方位角a12=26o45′,则P2到P1的坐标方位角a21=153o15′。
()9、同一幅地形图中,高程相同的点必在同一条等高线上。
()10、在水准测量中,在中转点要使用尺垫,而在水准点上不使用尺垫。
()11、自由静止的海水面向大陆、岛屿内延伸而形成的封闭曲面,称为大地水准面。
()12、水平角测量中,采用改变各测回之间水平度盘起始位置的方法,可以消除度盘刻划不均匀的影响。
()13、在测量工作中,误差和错误都是不可避免的。
()14、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所采用双面水准尺的黑面尺和红面尺的尺端注记,通常是一样的。
()15、导线测量和计算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得到导线点的坐标。
()16、示坡线是垂直于等高线的短线,用以指示坡度下降方向。
()17、观测过程中产生的粗差属于偶然误差。
()18、正、反坐标方位角一定相差180゜。
()19、相邻两条计曲线之间的高差为5倍的基本等高距。
()20、地形图上等高距愈大则图上等高线愈密,地貌显示就愈详细、确切。
()二、单选题1、野外测量作业的基准面和基准线是()。
A 参考椭球面和铅垂线B 参考椭球面和法线C 大地水准面和铅垂线D 大地水准面和法线2、绝对高程是以为起算面的。
A . 参考椭球面B . 旋转椭球面C . 大地水准面D . 地球表面 3、点的大地坐标中,平面位置是用()表达的。
A 直角坐标B 经纬度C 距离和方位角D 高程 4、铅垂线与水准面处处()A 平行B 垂直C 重合D 共面 5、高斯投影分带,目的在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量学》复习题
一、简答题
1.经纬仪有哪些主要轴线?请画出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示意图。
等高线有何特征?
2.何谓坡度?在地形图上怎样确定两点间的坡度?
3.什么是比例尺的精度?
4.表示地物的符号有哪几种?举例说明。
5.什么是等高线?等高距?等高线有哪几种?
6.一般的测图方法有哪几种?
7.简要说明水准仪测量高程、经纬仪测量角度对于本专业采集数据的过程中能起到什么作用?
8.试述切线支距法测设圆曲线的方法和步骤?
9.绘图简述复曲线的计算要点?
10.绘图简述偏角法测设圆曲线的操作步骤?
11.测设的基本工作有哪些?
12.投影变形一般分为哪些变形?我国采用的高程系是什么高程系?画图说明三种高程系13.等高线是如何定义的?若使地面上0.2m的水平长度能在地形图上表示出来,则选用的测图比例尺不应小于多少?选用这样的测图比例尺主要依据什么?
14.画图说明三角高程测量原理。
观测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它和水准测量哪个精度更高些?15.我国三角测量分为一、二、三、四等,其中各个角度测量中都要求盘左、盘右观测,这种观测方法可消除哪些误差的影响?
16.在导线测量中,导线路线的布设种类有哪些?各个种类的定义是什么?各适用于什么地形?
17.结合本专业,谈谈GPS测量的优点。
18.我国水准测量分为一、二、三、四等,在二等水准测量中要求前后视距离互差小于1米、四等水准测量中要求前后视距离互差小于3米,为何这样要求?
19.试述高等线的性质?
20.测量上的平面直角坐标与数学上的平面直角坐标有何区别和联系?
二、计算题
1.我国某点的高斯通用坐标为X=3234567.89米,Y=38432109.87米,问:该坐标是按几度投影计算的?A点位于第几带?该带中央子午线的经度?离赤道多少米?
2.用钢尺丈量一条直线,往测丈量的长度为217.30m ,返测为217.38m ,今规定其相对误差不应大于1/2000,试问:(1)此测量成果是否满足精度要求?(2)按此规定,若丈量100m ,往返丈量最大可允许相差多少毫米?
3.在B 点上安置经纬仪观测A 和C 两个方向,盘左位置先照准A 点,后照准C 点,水平度盘的读数为6º23′30″和95º48′00″;盘右位置照准C 点,后照准A 点,水平度盘读数分别为275º48′18″和186º23′18″,试记录在测回法测角记录表中(见表5),并计算该测回角值是多少?
表5:测回法测角记录表
112º34′24″,盘右时竖盘读数是247º22′48″。
试求(1)目标P 的竖直角;(2)判断该仪器是否有指标差存在?是否需要校正? (竖盘盘左的注记形式:度盘顺时针刻划,物镜端为0º,目镜端为180º,指标指向90º位置)
5.观测BM1至BM2间的高差时,共设25个测站, 每测站观测高差中误差均为±3mm ,问:(1)两水准点间高差中误差时多少?(2)若使其高差中误差不大于±12mm ,应设置几个测站?
6.在等精度观测条件下,对某三角形进行四次观测,其三内角之和分别为:179º59′59″,180º00′08″,179º59′56″,180º00′02″。
试求:(1)三角形内角和的观测中误差?(2)每个内角的观测中误差?
7.某闭合导线,其横坐标增量总和为-0.35m ,纵坐标增量总和为+0.46m ,如果导线总长度为1216.38m ,试计算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和边长每100m 的坐标增量改正数?
8.已知四边形闭合导线内角的观测值见表7,并且在表中计算(1)角度闭合差;(2)改正后角度值;(3)推算出各边的坐标方位角。
=β
=
βf
9.在方向观测法的记录表中(见表8),完成其记录的计算工作。
表8 方向观测法记录表
测站 测回数 目标 水平度盘读数 2 C (″) 方向值 ˚ ′″
归零方向值 ˚ ′″
角 值 ˚ ′″ 盘 左 (˚ ′ ″) 盘 右 (˚ ′″)
M 1 A 00 01 06 180 01 24 B 69 20 30 249 20 24 C 124 51 24
304 51 30
A 00 01 12 180 01 18
10.用目估法勾绘图4所拟地形点的等高线图 (测图比例尺为1:1000,登高距为1m )。
图4
11.已知测站点高程H =81.34m ,仪器高i =1.42m ,各点视距测量记录如表9。
试求出各地
形点的平距及高程 (竖直角计算公式为:左α=90º-L )。
表9
点号 视距读数 (m) 中丝读数
(m) 盘左竖盘读数 (˚ ′) 竖 角 (˚ ′) 平距 (m) 初算高差(m) l i - (m)
高差 (m)
高程
(m)
1 53.6
2.71
87 51
2 79.
3 1.42 99 46 12.已知某交点JD 的桩号K5+119.99,右角为136°24′,半径R =300m ,试计算圆曲线元素和主点里程,并且叙述圆曲线主点的测设步骤。
13.某测量员再路线交点上安置仪器,测得前后视方向值为:盘左前视方向值为42°18′24″,后视方向值为174°36′18″盘右前视方向值为222°18′20″,后视方向值为354°36′24″。
(1)判断是左转角还是右转角?(2)计算该交点的转角?(3)若仪器不动,分角线方向的读数应是多少?
14.试计算虚交点的曲线测设元素(见图5)、主点里程,并简诉曲线主点测设的方法与步骤。
已知:R=40m ,基线AB =25m ,∠B =30º,∠A=45º,A 点里程为K2+364.70,sin75º=0.965926,tg18.75º=0.339454。
15.已知某弯道半径R=300m ,JD 里程为K10+064.43,转角α=21º18'。
已求出曲线常数p=0.68m ,q=34.98m 。
缓和曲线长Ls=70m ,并求出ZH 点里程为K9+972.92,HY 点里程为K10+042.91,QZ 点里程为K10+063.68,YH 点里程为K10+084.44,HZ 点里程为K10+154.44。
现以缓和曲线起点ZH 点为坐标原点,用切线支距法按统一坐标计算K10+000、K10+060两桩点的坐标值。
16.已知某弯道半径R=250m ,缓和曲线长Ls=70m ,ZH 点里程为K3+714.39,用偏角法测设曲线,在ZH 点安置仪器,后视交点JD ,试计算缓和曲线上K3+720和K3+740桩点的偏角。
17.已知某钢尺的尺长方程式为:
))(20(30102.10035.03005m C t l -⨯⨯+-=-
用它测设22.500m 的水平距离AB 。
若测设时温度为C 0
25,施测时所用拉力与检定钢尺时
的拉力相同,测得A 、B 两桩点的高差h= -0.60m ,试计算测设时地央上需要量出的长度。
18.对某一三角形的各内角进行观测,其内角和的观测值分别为179°59′48″、 179°59′54″、179°59′54″、179°59′54″,则其观测值中误差为多少?
19.在等精度观测条件下,对某三角形进行四次观测,其三内角之和分别为:179º59′59″,180º00′08″,179º59′56″,180º00′02″。
试求:(1)三角形内角和的观测中误差?(2)每个内角的观测中误差?
20.已知A123B 为一段水准路线,已知点高程为:m H m H B A 731.122000.121==,,距离为:km D km D km D km D B A 6.0,5.0,6.0,4.0323121====,观测高差为:
m h m h m h m h B A 793.2,225.3,367.1,488.3323121=-=-==,试求:1、2、3点高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