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报告长度测量
《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实验报告单

《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实验报告单一、实验名称: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二、实验目的:1、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2、掌握测量长度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3、理解误差的概念,学会减小误差的方法。
三、实验器材:刻度尺(如毫米刻度尺、厘米刻度尺等)、待测物体(如书本、铅笔、长方体木块等)。
四、实验原理:利用刻度尺上的刻度线,通过读取物体两端对应的刻度值,计算出物体的长度。
五、实验步骤:1、观察刻度尺(1)认识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2)检查刻度尺的刻度是否清晰,有无磨损。
2、放置刻度尺(1)将刻度尺沿着待测物体的长度方向放置,使刻度尺的零刻度线与物体的一端对齐。
(2)若零刻度线磨损,可选择一个清晰的整刻度线作为测量的起点。
3、读取刻度值(1)视线垂直于刻度尺,读取物体另一端所对应的刻度值。
(2)准确记录刻度值,注意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计算物体长度(1)用物体末端的刻度值减去起始端的刻度值,得到物体的长度。
重复测量(2)为了减小误差,对同一物体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六、实验数据记录七、实验结果分析1、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各待测物体长度的平均值,并填写在表格中。
2、分析误差来源:(1)测量工具的精度限制,如刻度尺的分度值。
(2)读数时的人为误差,如视线不垂直、估读不准确。
(3)测量环境的影响,如温度、湿度等。
3、讨论减小误差的方法:(1)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2)选择精度更高的测量工具。
(3)保持测量环境稳定。
(4)提高读数的准确性,可通过多次练习来提高。
八、实验结论1、总结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阐述误差的概念和减小误差的重要性。
3、通过实验,对长度测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九、问题与讨论1、如果刻度尺的零刻度线磨损了,应该如何进行测量?2、在测量过程中,如何保证读数的准确性?3、对于不规则物体的长度测量,可以采用哪些方法?。
长度测量实验报告

长度测量实验报告引言:长度是物体在空间维度上的一种特性,测量长度是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中常见的任务。
本实验旨在通过使用不同的测量工具以及不同的测量方法,来比较它们的精确度和可靠性。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长度测量的原理和方法,为科学研究和工程测量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实验一:直尺测量方法首先,我们使用传统的直尺测量方法来测量一个长方形木板的边长。
我们将直尺靠紧木板的一边,并且确保直尺与木板垂直对齐,然后使用眼睛准确定位直尺与木板边缘的交点。
重复这个步骤三次,并记录每次测量结果。
实验二:卷尺测量方法接下来,我们使用卷尺来测量同样的木板边长。
我们将卷尺的一个端点对准木板的起始点,然后沿着木板移动卷尺直到另一端。
确保卷尺与木板垂直,并记录测量结果。
实验三:激光测距仪测量方法最后,我们使用激光测距仪来测量木板的边长。
激光测距仪是一种使用激光技术进行非常精确测量的仪器。
我们将激光测距仪对准木板的边缘,并观察激光测距仪显示的测距结果。
结果:我们对每种测量方法进行了三次重复测量,下面是每次测量结果的比较:直尺测量方法:测量一:10.2 cm测量二:10.1 cm测量三:10.3 cm卷尺测量方法:测量一:10.0 cm测量二:10.1 cm测量三:10.0 cm激光测距仪测量方法:测量一:10.05 cm测量二:10.02 cm测量三:9.98 cm讨论:通过上述实验结果,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测量方法产生了略微不同的测量结果。
这主要是因为每种测量方法都有其自身的误差。
对于直尺测量方法来说,主要的误差源是我们眼睛的准确度以及直尺与木板对齐的程度。
而卷尺测量方法的误差主要来自于卷尺的刻度准确度和操作者的测量技巧。
激光测距仪虽然具有极高的测量精度,但仍然存在一定的误差,可能是由于使用者没有完全对准测量目标或者激光测距仪本身的误差。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不同的测量方法会产生略微不同的测量结果,这是由于每种方法都有自身的误差。
小学数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数学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测量长度实验实验目的:1.学生能够正确使用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如米、厘米。
2.学生能够使用尺子、铅垂线等工具进行测量。
3.学生能够正确比较不同物体的长度。
实验材料:1.尺子2.铅垂线3.不同长度的物体,如铅笔、书本等实验步骤:1.教师首先向学生简要介绍长度的概念,并展示尺子和铅垂线等测量工具。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3.每组学生选择一种物体进行测量,如铅笔的长度。
4.学生使用尺子将物体的长度进行测量,并记录下测量结果。
5.学生互相比较记录的结果,找出最准确的结果。
6.学生利用铅垂线进行间接测量,如测量房间的高度。
7.学生记录下测量结果,并与其他组进行比较。
实验结果:1.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尺子进行物体长度的测量,并记录下准确的结果。
2.学生能够通过互相比较记录的结果,找出最准确的测量值。
3.学生能够使用铅垂线进行间接测量,如测量房间的高度。
4.学生对长度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实验分析:1.通过实验,学生掌握了长度单位的使用方法,并能够正确进行测量。
2.实验过程中,学生互相比较记录的结果,有助于他们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3.利用铅垂线进行间接测量的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学生不仅掌握了长度单位的使用方法和测量的技巧,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学生将能够更好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这次实验对于促进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热情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长度的测量实验报告

长度的测量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学会使用刻度尺、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等测量长度的工具。
2、掌握测量长度的基本方法和读数规则。
3、了解测量误差的来源和减小误差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1、刻度尺测量长度的原理是将被测长度与刻度尺上的刻度线进行比较,直接读出刻度值。
2、游标卡尺是利用主尺和游标尺上刻度线的间距差来测量长度的。
3、螺旋测微器是通过旋转螺杆,使测微螺杆与固定刻度套筒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从而测量长度。
三、实验器材1、刻度尺(最小刻度为 1mm)2、游标卡尺(精度为 002mm)3、螺旋测微器(精度为 001mm)4、待测物体(如圆柱体、长方体等)四、实验步骤1、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1)将刻度尺平放在被测物体上,使刻度线与物体的边缘对齐。
(2)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刻度尺,读取刻度值,注意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
2、用游标卡尺测量物体的长度(1)检查游标卡尺的零刻度线是否对齐。
(2)将被测物体放在游标卡尺的测量爪之间,轻轻推动游标卡尺,使测量爪与物体紧密接触。
(3)读取主尺上的刻度值,再加上游标尺上与主尺刻度线对齐的刻度值乘以精度。
3、用螺旋测微器测量物体的直径(1)先检查零点读数,若不为零,应记录下来。
(2)将被测物体放在测微螺杆与固定刻度套筒之间,旋转测微螺杆,当测微螺杆与物体接触时,听到“咔咔”声即可。
(3)读取固定刻度套筒上的刻度值,再加上可动刻度上与固定刻度套筒刻度线对齐的刻度值乘以精度。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1、刻度尺测量数据物体 1:长度为_____mm物体 2:长度为_____mm2、游标卡尺测量数据物体 1:长度为_____mm物体 2:长度为_____mm3、螺旋测微器测量数据物体 1:直径为_____mm物体 2:直径为_____mm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偏差,以评估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精密度。
六、误差分析1、系统误差(1)刻度尺的刻度不均匀或磨损。
(2)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零点误差。
测量学实验报告3篇

测量学实验报告测量学实验报告精选3篇(一)实验名称:测量学实验实验目的:1. 了解测量学的基础概念和原理;2. 学习使用测量仪器和工具进行精确测量;3. 提高实验操作技巧和数据处理能力。
实验器材:1. 游标卡尺2. 外径千分尺3. 内径千分尺4. 量规5. 直尺6. 平面镜7. 螺旋测微器8. 倍频器实验内容:1. 使用游标卡尺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并比较其精度;2. 使用外径千分尺测量圆柱体的外径,并计算其直径;3. 使用内径千分尺测量孔的内径,并计算其直径;4. 使用量规测量物体的长度,并比较其与游标卡尺测量结果的差异;5. 使用直尺和平面镜测量物体的长度和平行度;6. 使用螺旋测微器测量物体的高度和厚度;7. 使用倍频器对频率进行测量。
实验步骤:1. 使用游标卡尺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记录测量结果;2. 使用外径千分尺测量圆柱体的外径,记录测量结果,并计算直径;3. 使用内径千分尺测量孔的内径,记录测量结果,并计算直径;4. 使用量规测量物体的长度,记录测量结果;5. 使用直尺和平面镜测量物体的长度和平行度,记录测量结果;6. 使用螺旋测微器测量物体的高度和厚度,记录测量结果;7. 使用倍频器测量频率,记录测量结果。
实验数据:游标卡尺测量结果:物体1:15.2 cm物体2:9.6 cm物体3:27.8 cm外径千分尺测量结果:圆柱体直径:6.8 mm内径千分尺测量结果:孔直径:4.2 mm量规测量结果:物体长度:25.6 cm直尺和平面镜测量结果:物体长度:30.2 cm平行度:0.02 mm螺旋测微器测量结果:物体高度:12.5 mm物体厚度:3.7 mm倍频器测量结果:频率:125.4 Hz数据处理:1. 计算圆柱体的直径:直径 = 外径 / π = 6.8 mm / 3.14 =2.17 mm;2. 计算孔的直径:直径 = 内径 / π = 4.2 mm /3.14 = 1.34 mm。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长度,质量,密度的测量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长度,质量,密度的测量大学物理实验报告:长度、质量、密度的测量一、实验目的1、掌握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和电子天平的使用方法。
2、学会测量规则物体和不规则物体的长度、质量和密度。
3、理解误差的概念和数据处理方法,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实验原理1、长度测量游标卡尺:利用主尺和游标尺的分度差来提高测量精度。
主尺刻度间距为 1mm,游标尺上通常有 n 个等分刻度,总长度为(n 1)mm,游标卡尺的精度为(n 1)mm / n 。
螺旋测微器:通过旋转微分筒,使测微螺杆前进或后退,从而测量物体的长度。
螺旋测微器的精度通常为 001mm 。
2、质量测量电子天平:基于电磁力平衡原理,通过测量物体所受的电磁力来确定其质量。
3、密度测量对于规则物体,如长方体,其密度ρ = m / V ,其中 m 为质量,V 为体积。
体积 V = l × w × h ,l 、w 、h 分别为长方体的长、宽、高。
对于不规则物体,采用排水法测量体积。
先测量量筒中一定量水的体积 V1 ,然后将物体放入量筒中,再次测量水和物体的总体积 V2 ,物体的体积 V = V2 V1 。
三、实验仪器1、游标卡尺(精度 002mm )2、螺旋测微器(精度 001mm )3、电子天平(精度 001g )4、长方体金属块5、圆柱体金属块6、小石块7、量筒(50ml )8、烧杯四、实验步骤1、长度测量用游标卡尺测量长方体金属块的长、宽、高,各测量 5 次,记录测量数据。
用螺旋测微器测量圆柱体金属块的直径和高度,各测量 5 次,记录测量数据。
2、质量测量用电子天平分别测量长方体金属块、圆柱体金属块和小石块的质量,各测量 3 次,记录测量数据。
3、密度测量计算长方体金属块的体积,根据测量的质量和体积计算其密度。
计算圆柱体金属块的体积,根据测量的质量和体积计算其密度。
采用排水法测量小石块的体积,根据测量的质量和体积计算其密度。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2024新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2024新苏
教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完整版)(2024新苏教版)
实验名称:测量物体长度
实验目的
1. 学习使用直尺、卷尺等工具进行物体的长度测量。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实验原理
1. 长度是物体在某一方向上的延伸,可用长度单位(如米、厘米、毫米等)来表示。
2. 直尺、卷尺等工具是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
实验材料与工具
1. 直尺
2. 卷尺
3. 铅笔
4. 实验记录表
5. 实验对象(如书本、桌子等)
实验步骤
1. 学生分组,每组选定一个实验对象。
2. 组长负责记录实验数据,其他组员进行测量。
3. 使用直尺或卷尺,测量实验对象的长度。
4. 将测量数据填写在实验记录表上。
5. 各组互相交流实验结果,分析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实验注意事项
1. 测量时,直尺或卷尺要与被测物体平行放置。
2. 测量过程中,要保持直尺或卷尺的稳定性,避免晃动。
3. 测量数据要准确,避免误差。
实验拓展
1. 尝试使用其他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如毫米、分米等。
2. 探讨如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长度。
实验评价
1. 实验报告(30%)
2. 实验操作准确性(30%)
3. 实验数据记录完整性(20%)
4. 实验拓展思考(20%)
实验报告模板。
长度测定的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长度测定的实验一、实验目的1. 了解长度测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熟悉常用长度测量工具的使用。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实验原理长度测定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实验,通过测量物体的长度来研究其几何性质。
常用的长度测量方法有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两种。
直接测量是指使用刻度尺、游标卡尺等工具直接测量物体的长度;间接测量是指通过计算或转换得到物体的长度。
本实验采用直接测量法,使用刻度尺和游标卡尺进行长度测定。
三、实验仪器1. 刻度尺:用于直接测量物体的长度。
2. 游标卡尺:用于精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3. 转换尺:用于将不同长度单位进行转换。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确保刻度尺和游标卡尺的清洁和准确。
2. 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记录数据。
3. 使用游标卡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记录数据。
4. 将两种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误差来源。
5. 使用转换尺将长度单位进行转换,得到所需结果。
五、实验数据及处理1. 刻度尺测量结果:物体长度为10.00cm。
2. 游标卡尺测量结果:物体长度为10.02cm。
3. 误差分析:两种测量方法的结果存在微小差异,可能是由于刻度尺的读数误差、游标卡尺的精度限制等因素导致的。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长度测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熟悉了刻度尺和游标卡尺的使用方法。
3. 实验结果表明,直接测量法可以满足一般的长度测量需求,但存在一定的误差。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测量精度要求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和工具。
七、实验总结本次实验成功地完成了长度测定的实验,达到了预期的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我们不仅掌握了长度测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还熟悉了常用长度测量工具的使用。
同时,实验过程中也让我们认识到了实验误差的存在,为今后的实验操作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八、注意事项1. 在使用刻度尺和游标卡尺时,要注意尺的清洁和准确。
2. 在读数时,要确保视线与刻度线垂直,避免产生视差。
实验报告(长度测量)
长度的测量和基本数据处理【实验目的】1、理解游标卡尺、螺旋测微计和移测显微镜的原理,掌握它们的使用方法;2、练习有效数字运算和误差处理的方法。
【实验仪器和用品】游标卡尺(0—125mm ,0.02mm )、螺旋测微计(0—25mm ,0.01mm )、移测显微镜(JCD 3,0.01mm )、空心圆管、小钢球、坐标纸。
【实验原理】1、游标卡尺的构造原理及读数方法游标卡尺分主尺和游标(副尺)两部分。
主尺上刻有标准刻度125mm 。
游标上均匀刻有50个分度,总长度为49mm ,游标上50个分度比标准的50mm 短1mm ,1个分度比标准的1mm 短150mm ,即0.02mm ,这0.02mm 就是游标卡尺的最小分度值(即精度)。
游标卡尺的卡口合并时,游标零线与主尺零线恰好对齐。
卡口间放上被测物时,以游标零线为起点往前看,观察主尺上的读数是多少。
假设读数是Xmm 多一点,这“多一点”肯定不足1mm ,要从游标上读。
此时,从游标上找出与主尺上某刻度最对齐的一条刻度线,设是第n 条,则这“多一点”的长度应等于0.02nmm ,被测物的总长度应为L=(x+0.02n)mm 。
用这种规格的游标卡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以“mm ”为单位,小数点后必有两位,且末位数必为偶数。
游标上每5小格标明为1大格,每小格读数作0.02mm ,每大格就应读作0.10mm 。
从游标零线起往后,依次读作0.02mm ,0.04mm ,0.06mm ,……直至第5小格即第1大格读作0.10mm 。
再往后,依次读作0.12mm ,0.14mm ,0.16mm ,……直至第2大格读作0.20mm 。
后面的读数依此类推。
游标卡尺不需往下估读。
如图1-5应读作61.36mm 或6.136cm2、螺旋测微器的构造原理及读数方法螺旋测微计主要由弓形体、固定套筒和活动套筒(微分套筒)三部分构成。
螺旋测微计的测微原理是机械放大法。
固定套筒上有一条水平拱线叫读数基线。
长度测量实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长度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2. 掌握长度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4. 了解误差产生的原因,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二、实验原理长度测量是科学实验和工程技术中常用的一种基本测量方法。
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包括刻度尺、游标卡尺、千分尺等。
本实验采用刻度尺进行长度测量,其原理如下:(1)刻度尺:刻度尺是一种具有均匀刻度的直尺,用于测量物体的长度。
测量时,将刻度尺与物体紧贴,读取物体的起始和终止刻度值,两者之差即为物体的长度。
(2)游标卡尺:游标卡尺是一种具有精确刻度的量具,用于测量物体的长度、内外径和深度等。
测量时,将游标卡尺与物体紧贴,读取游标与尺身的刻度值,两者之差即为物体的长度。
(3)千分尺:千分尺是一种具有极高精度的量具,用于测量物体的长度、内外径和深度等。
测量时,将千分尺与物体紧贴,读取千分尺的刻度值,即为物体的长度。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刻度尺(精度:1mm)2. 游标卡尺(精度:0.02mm)3. 千分尺(精度:0.001mm)4. 待测物体(长度约为10cm)5. 记录本四、实验步骤1. 将待测物体放置在平整的桌面上,确保物体表面与桌面平行。
2. 使用刻度尺测量待测物体的长度,记录数据。
3. 使用游标卡尺测量待测物体的长度,记录数据。
4. 使用千分尺测量待测物体的长度,记录数据。
5. 对比三种测量方法得到的测量结果,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
五、实验数据与处理1. 刻度尺测量结果:待测物体长度为10.0cm。
2. 游标卡尺测量结果:待测物体长度为10.00cm。
3. 千分尺测量结果:待测物体长度为10.000cm。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长度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了刻度尺、游标卡尺和千分尺的使用。
2.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刻度尺、游标卡尺和千分尺的测量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
这是因为三种测量工具的精度不同,以及操作者的操作技能和实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题目:长度测量
(1) 实验目的
学习米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计和移测显微镜的结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初步掌握实验数据记录、有效数字和误差计算规则以及对测量结果的表示方法。
(2)实验仪器
米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计、移测显微镜。
(3)实验原理
①游标卡尺的工作原理
游标卡尺是利用主尺和副尺的分度的微小差异来提高仪器精度的。
如图2.2.1-3所示的“十分游标”,主尺上单位分度的长度为1mm,副尺的单位分度的长
n (n
的n倍其他类型游标卡尺的工作原理与上述相同。
②螺旋测微计的工作原理
如图2.2.1-4所示,A为固定在弓形支架的套筒,C是螺距为0.5mm的螺杆,B
图
为活动套筒,它和测微螺杆连在一起。
活动套筒旋转一周,螺杆移动0.5mm 。
活动套筒左端边缘沿圆周刻有50个分度,当它转过1分度,螺杆移动的距离δ=0.5/50=0.01mm ,这样,螺杆移动0.01mm 时,就能准确读出。
③移测显微镜
移测显微镜的螺旋测微装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与螺旋测微计相似,所以能把仪器精度提高到0.01mm 。
由于移测显微镜能将被测物体放大,因而物体上相距很近的两点间的距离也能测出。
(4)实验数据与处理(橙色字体的数据是在实验室测量出的原始数据,其他数据是计算所得。
)
一、用米尺测量
①用米尺测量木条长度,米尺的量程2m ,最小分度值1mm 。
单次测量: l =45.55(cm) Δl =0.10(cm)
②用米尺多次测量木盒的长度 表1-1
=0.00946mm≈0.01mm
测量结果:l±U C(l) =15.51±0.06(cm)=(1.551±0.006)×10-1(m)
二、用游标卡尺(千分尺)测量铜套的高H、外径D、内径d等基本量度,估算各直接测量量的不确定度。
计算出物体的体积,估算不确定度。
②表1-2 游标卡尺(量程125mm、最小分度值Δ
=0.02mm、零点读数0.00mm)
仪
测量铜管外形尺寸
=0.00955mm ≈0.01mm
同样可以计算出U A (D)=0.00843mm ≈0.01mm ,U A (d)=0.00989mm ≈0.01mm ,
计算铜套的体积及其不确定度:
V=H )d D (4
22⋅-π=4063.73mm 3=4.0637×10-6(m) 22222)]()(4
[))( 2())( 2(H U d D d U d H D U D H -++=πππ(式中的不确定度U(D) U(d) U(H)代入C 类不确定度)
=21.68 mm 3=21.68×10-9(m)
336
34D r V ππ== 表1-3 最小分度值Δ仪=0.01mm ,系统误差=仪器的零点读数= -0.005mm
钢珠的直径为:D=5.006±0.006
333006.56
142.3634⨯===D r V ππ=65.68574926≈65.69mm 3(不要求计算体积V 的不确定度)
四、用移测显微镜测量(量程100mm 、最小分度值0.01mm )毛细管直径
(表1-4) 测量玻璃毛细管内的直径d ,移测显微镜量程为50mm ,最小分度值Δ仪=0.01mm ,
D=│A-B│,计算A类不确定度U
A 也就是平均值标准偏差
d
σ'。
测量结果:玻璃毛细管内的直径 d±U
A
=0.337±0.008(mm)=(0.337±0.008)×10-3(m)
实验感想:写出自己实验时所获得的启示或掌握的知识。
注意:写实验报告必须用专用的A4实验报告纸,不能用其他形式的作业本信纸方格纸等,并且一定要写上班别、学号、组别、实验题目、实验日期等内容。
并且要与预习报告装订在一起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