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论语读后感
《论语》读后感10篇

《论语》读后感10篇《论语》读后感1当然,朋友还可以满足我们工具性的需求。
“工具性”的说法很不好听,但却是现实的。
很多时候我们并不能将工具需要和情感需要完完全全剥离开来。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学而)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
”(乡党)孔子的行动好象就是有子的话的注释。
安葬无可归的朋友,看似普通却体现了孔子对朋友朴实深厚的感情。
人生道路上的相互关照,一点一滴往往最能透出友情的珍贵。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颜渊)子贡问何为仁。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卫灵公)这两段话是结交朋友工具性目的和价值性目的交织并存的最好体现。
朋友有时也是良师,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当我们要实现某种崇高的价值或理想时,志同道合的朋友的帮助更是不可缺少的,于是我们就要有意去结交。
就其交友的目的来说是工具性的,就其内容而言是高尚的。
《论语》读后感2首先,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使用的恰当与否,会直接导致文学作品的成败。
早于《论语》的《尚书》等著作,语言虽庄重浑厚,然其斧凿痕迹颇重,不适合大众阅读和传播。
《论语》因为基于了口头语,兼收了古文特点,把两者融二为一,使其虽与我们隔了上千年的时光,读起来仍然朗朗上口、隽永有味。
读《论语》,时间概念模糊了,我们仿佛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那个老人的亲切睿智,那群学生的坦率可爱,统统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论语》读后感3《论语》是儒家学派的代表著作之一,它是由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纂而成,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
它涉及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我看来,我认为《论语》主要涉及了做人的道理,学习和教育的道理,为政之理,礼的道理。
首先,做人的道理。
第一,做人要正直。
“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也就是说只有正直的人才能在世上生存,不正直的人只会在侥幸躲避灾难的的境况下才能生存。
《论语十则》读后感范文(三篇)

《论语十则》读后感范文《论语十则》是一本被广泛阅读和讨论的经典著作,作者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孔子。
通过阅读《论语十则》,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孔子的智慧和思想的深邃。
《论语十则》是孔子的言行录,它记录了孔子的言行举止以及他对于人生、教育、政治等方面的思考和观点。
这本书的内容分为十则,每则揭示了孔子不同的思考角度和价值观。
其中,我特别被第一则所震撼:“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这句话表达了孔子对于学习和教育的热情和坚持。
他认为学习是一种持续的过程,无论是学习知识还是学习做人,都需要不停地努力和进取。
同时,孔子也强调教育的重要性,他坚信通过教育可以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这让我深深地反思了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对教育的重视程度。
另一个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第五则:“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这句话表达了孔子对于人性的理解和对于自我认知的重视。
孔子认为,一个智慧的人是能够洞察他人内心和真实面貌的。
而更为重要的是,一个智慧的人也应该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
只有真正了解自己,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发挥自己的优势,并且避免自己的缺点和过失。
这让我深思自己对于他人和自我的认知,以及如何改善自己的个人发展。
通过阅读《论语十则》,我不仅对孔子的学问和智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自身进行了一次深层次的思考。
孔子的思想和观点给我带来了巨大的启示,让我意识到学习和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对自我的认知和提升的迫切性。
同时,我也认识到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改进。
总而言之,阅读《论语十则》给予了我许多宝贵的思考和启迪。
我将把孔子的智慧带入日常生活中,努力学习和成长,同时也重视对他人的认知和人际关系的建立。
我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持续的学习,我会取得更好的成果,并且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论语十则》读后感范文(二)《论语十则》是一本关于儒家思想的著作,作者通过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举止,展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观点和价值观。
阅读这本书让我对儒家思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深受启发。
孔子论语读后感心得体会

孔子论语读后感心得体会(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孔子论语读后感心得体会孔子论语读后感心得体会(精选5篇)论语记载了孔子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对象,考虑其不同的素质、优点和缺点、进德修业的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教诲。
《论语》读后感(11篇)

《论语》读后感(11篇)《论语》读后感1《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二十个篇章,言简意赅而又面面俱到地讲述了人世之道。
《论语》的学而第一篇中,我记忆犹新的是这句: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白话文的说法就是:花言巧语,一副讨好别人的脸色,这种人很少有仁慈的。
细想之下,与现实生活非常贴切。
这些人,之所以讨好他人,无非是看在那个人的地位、权利与金钱上,希望这样的虚情假意可以得到他人的赞许,使自己在乌合之众中脱颖而出,得到官职、金钱与权势。
如果所讨好的人失去了金钱,失去了各种权利,这种伪君子就会翻脸不认人,将原先不能称之为交情的“交情”一笔勾销,绝口不提。
就算原先被讨好的人问起,也只会被很不耐烦地打发走。
这时,后悔、愤怒都因为金钱与地位的失去而丧失了发泄的权利。
花言巧语的人,通常都心怀鬼胎。
真心的赞美不需要过于华丽的词藻。
他们的最终目的都是一致的:用关系登上高位,再用言语迷惑当时的上级,讨的欢心,再借此关系高升……如此循环。
这类人,在社会上,更确切地说是在职场上早已数不胜数。
在生活上,这类伪君子也不算少。
一些小贩,为了推销不合格的商品,除了夸大商品的功效外,还会百般讨好客人:事业有成、学习进步、身体健康、万寿无疆、万事如意……说这些话的时候还满脸堆笑。
这些假心假意的祝福让顾客盛情难约,不由自主地掏钱买下。
等到发现商品的劣质后,十有八九,小贩早已不知去向。
做一个真实的人,杜绝虚伪。
脚踏实地,才能心安理得地享受自己的努力所换来的一切。
无论如何,都问心无愧。
《论语》读后感2《论语》是我国的经典作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著作。
细细品来,孔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思想、人生观、世界观、教育理念等几乎都包含在语录的字里行间。
君子是一个意义深刻的词。
从小就听说什么“君子动口不动手”、“观棋不语真君子”等,感觉君子就像个呆呆的人似的。
事实上,君子就是孔子他们儒家学派的一种自称,是理想的“中庸”的人。
比如“君子不器”、“先行其言而后从之斗”,都体现了君子的优良品质。
论语读后感(共10篇)

论语读后感论语读后感(一)想找出一本影响了中国的书并不难, 从《诗经》到《易经》从《左传》到《史记》都能如此说, 但要找到一本能够长远地影响中国发展进程以及对中国人的精神品性有着千丝万缕的渗透的书, 恐怕也只有儒家的经典之作——《论语》。
孔子的至理名言, 比不上老子的意味深长, 比不上庄子的逍遥洒脱, 却是一剂朴素的灵丹妙药, 短短几句, 往往就能使人受益一辈子。
论语中, 给我印象最深的几则, 莫过于“子欲居九夷。
或曰: “陋, 如之何?”子曰: “君子居之, 何陋之有?”“子曰: “君子食无求饱, 居无求安, 敏于事而慎于言。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第一则说孔子想住九夷那蛮荒之地去, 大家觉得奇怪, 就去问他怎么去住那么落后的鬼地方呢?他却答“君子住在那, 又怎么会闭塞落后呢?”此话又说到了两个方面, 一是君子不回在乎外界环境的好坏, 毕竟自身内心的清净重要于外界环境的清净。
二是人改变环境, 还是环境改变人, 有一则小故事说把胡萝卜放到开水里, 胡萝卜变软了, 把鸡蛋放水里, 蛋清蛋黄都凝固了, 把咖啡豆磨碎了放开水里, 水就成咖啡了, 这足以说明三种对于外界环境的态度, 是“穷忍着, 富耐着, 睡不着眯着。
”直到被环境慢慢改变还是与环境对抗, 亦或者是如咖啡豆一般的改变环境, 孔子正是说, 君子能到九夷去像咖啡豆一般的改变环境, 那里就不会闭塞落后了。
对于第二则, 我有切身体会, 以前, 我有一个朋友是广东番禺人, 一次和他闲聊时, 我突然忆起鲁迅的《故事新编》中的一篇曾提到, 禺是古代对一种猴子的称呼, 后来我查了词典, 也的确如此, 而番(pān)字的另一音番(fān)有外国的意思, 于是我故作神秘的问他是否知道番禺在古语中的意思, 然后又拿出词典, 一边笑着一边查给他看, 他的脸色便慢慢的难看起来, 我却自顾自的补充道“你们番禺人就都成外国猴子了……”话没说完, 他勃然大怒, 扭头就走。
论语读后感(15篇)

论语读后感(15篇)论语读后感1《论语》作为孔子思想的精华,中华文库璀璨的书籍,给人们带来了许许多多震撼人心的精神力量。
阅读《论语》不仅使我感受到生活的美好,精神的可贵,而且领悟到了了孔子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延续。
《论语》中记载的瞬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中有一则是这样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样的乐趣是最纯真的,最自然的。
相比于我们现实生活,那些玩游戏后的热爱,却是非常的不自然的,不纯真的,他们带给人只是一种暂时精神上的快乐,而这种全身心的根源,却是最本真的乐趣所在!而且还有一则: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使我们不仅体会到这他的坚强乐观,而且体会到对生活的热爱、渴望和激情,从而使得他最后的成为孔子最得意的门徒之一,这样的高尚品质又怎能不令我们学习呢?想想我们现在在衣食丰厚的社会里,却经常抱怨着各种各样的不满足,比比闫慧,这样的乐观,这样的旷达大度,这样的能把自己的胸襟笼罩世间的万物,这种精神我们又怎能不学习呢?阅读《论语》,还是我还发现了许许多多在自己的不足。
因为《论语》中孔老夫子对许多的生活中许多的“恶”,以及许多社会的不美好的一面都作了抨击。
比如: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所以,我以后也一定要最好遵守这些品质,成为一个高尚的有道德的良好的公民。
收敛自己的不正当的行为,端正自己的思想,像孔夫子精神光芒发扬到我的生活中和学习中去。
这次阅读《论语》的体验,带给我的不仅仅是一种精神震撼,而且是道德品质的提高,以及是各种各样美好品质在我思想上的延续。
论语读后感2相信同学们都喜欢读书吧!确实,读书能陶冶人的情操,给人知识与智慧,所以,我们应该多读书,读好书,为我们以后的人生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著名的哲学家笛卡儿说过,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
我爱看书,爱细细品味书中深刻的道理,尤其是那百看不厌的《论语》。
关于《论语》读后感7篇

关于《论语》读后感7篇俗话说”熟能生巧“,在学习上也是这样。
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复习对学习的重要性。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论语》读后感,欢迎借鉴参考。
《论语》读后感1《论语》是孔子写的。
孔子是春秋末期的一个大人物,他是鲁国人,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逝世于公元前479年。
他是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论语》分为奉道、尊礼、崇仁、重孝、尚德。
我最喜欢的是这几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意思是说学习了又常常温习和练习,不也是很愉快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令人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还有就是“见贤思齐”这句话,让我明白了看到品德好的人就要和他看齐,要和品德好的人多学习。
读了《论语》的一些文章,使我又多了些知识。
我以后要多读一些关于论语的书籍,更好的提高自己的本事,将来更好的卫祖国做贡献。
《论语》读后感2寒假期间,我没有读莫言的文章,但我用心背诵了老师布置的《论语》。
在背诵过程中,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孔子(公元前 551 至前 478 年),名丘,字仲尼。
孔子的思想,他说话的精华,比较集中地见之于《论语》一书。
《论语》里面内容丰富,写有关于父母的内容,比如“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它教育我们作为子女的出门进家要跟父母打招呼,别让父母不知道你去了哪儿,不要让父母担心。
还有写关于人的,比如“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教导我们每个年龄阶段所要做的事情。
我喜欢这本书,因为从书中可以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处世方法等等都很值得我们去学习,令我们得益不浅。
《论语》读后感3这一学期,我们学校老师的共读书目是《论语》,对于论语,可能最现认识及熟的时候,就是上学的时候学习过,论语的一些精华,到目前最会背的几句也就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读后感(15篇)_8

《论语》读后感(15篇)《论语》读后感1今天,我看了论语故事,其中一个小故事令我记忆犹新。
孔子最喜欢的一个学生叫颜回,孔子曾经夸奖颜回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意思是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
贤德啊,颜回!”颜回家穷,缺衣少食,住在那非常破陋的小巷里,可是他却能生活的很快乐。
读完这个故事后,我很佩服颜回,不是佩服他能忍受这么艰苦的环境,而是佩服他能乐观的生活。
在所有人都以这种生活为苦,哀叹抱怨时,颜回却不改他乐观的生活态度。
颜回能做好这些,我却不行。
比如说,一次,我们的老师留了很多作业,我只写了几个字就烦了,我一点也不坚强。
还有一次,我被老师罚了100道题,写到40道,就哭了,妈妈陪我写到第八十道题,剩下的二十道是妈妈协助我写完的,总之,我还是不够坚强。
好啦,我就先介绍这些,剩下的下次再介绍。
《论语》读后感2古人的智慧,就像漫漫长夜中的一盏明灯,像汹涌大海上矗立的一座灯塔,像茫茫雪野上钻出的一株小草,带给我们希望。
在我心目中,就有这样一部凝结了古人智慧的书——《论语》。
俗话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书中记载了圣人孔子和他学生的对话,涉及学习、为人、处世、治国等方方面面的知识。
其中,有两段使我受益匪浅,让我来告诉你吧!第一段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段话读起来朗朗上口,通俗的语言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我们学习了新知识后,一定要时常温习,使它真正成为我们的本领。
第二段是“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作为孔子的学生,曾子告诉我们,每天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想想:自己是否尽心竭力帮助过别人?是否诚信可靠地同朋友交往?是否及时复习了老师传授的知识?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如果坚持每天做到这“三省”,我们就一定会越来越棒!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华经典读物,在不断的阅读中细细品味先人的智慧吧!《论语》读后感3《论语》有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论语读后感
《论语》这本书虽然只是一些只言片语和对话,语录,但却包含了文,史,哲,人生,教育,社会生活等多方面,内容丰富以下是分享的孔子论语读后感,欢迎阅读!
孔子论语读后感篇一《论语》这本书虽然只是一些只言片语和对话,语录,但却包含了文,史,哲,人生,教育,社会生活等多方面,内容丰富.《论语》中的一些经典名言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巧言令色,鲜矣仁.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比较熟悉,但文言文件精炼的语言中却已经蕴藏着很多的道理在里面,这本书中每句话后面都配上了译文,每篇后面都附上评点,让读者更容易接近孔子从中学会一些做人的道理,懂得如何去为人处世.
《学而》一篇中孔子谈到孝悌忠信等行为规范和做人的原则.比如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在孔子看来,孝弟乃做人立世之根本.每个人如果对父母不尊敬侍奉;对兄长不听命维护,社会就乱套了.君将不君;国将不国孝,悌,忠,信,是孔子经常涉及到的命题,也是孔子用以衡量做人的尺子,他心中正人君子的美德.用今天的道德标准衡量,这些虽然并不是全都适合,但基本是合理的.必竟跟封建社会不一样了,现在的人有了自己的规范,例如我们反对古人的愚忠愚孝.
几千年过去了,孔子在做人与学习的关系问题上,所强
调的做人第一,首先做好人,到现在依然受到肯定.
《为政》一篇也谈到了人生的修养.孔子把孝的问题,礼节的问题,忠信的问题,义勇的问题看得很重.认为一个人不具备这些品格,就谈不上有道德,也就无法立足于社会,更无法治理国家.另为孔子对许多日常言行举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止,是知也.孔子像我们强调了做人要实事求是,别不懂装懂.先引其炎而后从之.则交到了我们要有重视实际的求实精神.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表露出孔子轻言重行的倾向.我们可以从这些言论中学到孔子的思想,而对于我们当代人的人生取向也是有很大指引.
《论语》所带给我们后人的启迪和价值时说不尽的,有空休闲时真该拿出来读一读.
孔子论语读后感篇二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
这个暑假,我就背了大半部论语。
别说里面的内容了,就单单简介就把我吓了一跳:1988年,第75位诺贝尔奖获得主在法国巴黎说:如果人类想在21世纪生存下去的话,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的确,我读了大半部论语,也懂得了不少做人的、学习的道理。
论语一共分二十篇,主要都是孔子说的话。
背论语,真是受益匪浅。
8月8日,是奥运会的开幕式。
有一个环节,是有2008
个人在击缶,他们一边击缶一边诵论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当时,我大声地跟着背,我弟弟则在一旁跟着小小声的背。
论语蕴含的道理实在太多了,而且都是精华。
我的理解虽然有限,但也理解了好些句子: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话就是说,光读书不思考,你是不会体会到其中的精华;光思考而不去学习,也体会不到其中的精粹的。
就像我们吃东西一样,如果我们不去细细品味,就不会尝到它的精华所在。
若光去品味,而不去尝它表面的味道,那也没用。
两全其美,那才叫好。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这句话中的道理就是:见到品德高尚的热爱学习的人,我们就应该像那种人学习;见到品德低下,不热衷于学习的人,我们就应该问问自己有没有像那种人那样。
有时候,我们考试成绩下来了,考了95分,自我感觉不错,因为还有好多同学排在我后面呢。
其实这样想是不对的,连两千多年前的孔子都知道这样是不会有前途的。
我十分佩服孔子的智慧,没想到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产生了那么多道理的精华,在我们现在那么发达的社会都那么需要它。
论语的内容实在太深奥了。
一时是理解不过来的。
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我会慢慢的体会到它的精髓。
孔子论语读后感篇三随着中国近代社会的到来,各种西方学说陆续传入中国,形成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强烈冲击,甚至连长期在中国思想界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也不能幸免。
五四运动曾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文革期间批孔思潮也曾盛极一时,而在现在,我们也可以不时地听到新儒家等给传统儒学重新定位的概念。
然而,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如何看待儒学的现代意义,成为一个思想界争论不休的问题。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学习了半个学期的《中华元典导读》课和阅读了《论语》这部书后,我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儒学的根,即孔子的《论语》说起。
《论语》大概包括的以下几种思想,即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以下分别加以介绍。
仁:爱人。
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
它是孔子社会政治、伦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标准,也反映他的哲学观点,对后世影响亦甚深远。
仁体现在教育思想和实践上是有教无类,春秋时代学在官府,孔子首开私学,弟子不问出身贵贱敏钝,均可来受教。
仁体现在政治上是强调德冶,德冶的基本精神实质是泛爱众和博施济众,孔子把仁引入礼中,变传统礼治为德治,他并没有否定礼治,他的德治无疑是对礼治的继承和改造。
爱人既为仁的实质和基本内容,而此种爱人又是推己及人,由亲亲而扩大到泛众。
义:原指宜,即行为适合于礼。
孔子以义作为评判人们
的思想、行为的道德原则。
礼:孔子及儒家的政治与伦理范畴。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礼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培养起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特别是封建社会后期,它越来越成为束缚人们思想、行为的绳索,影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