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高效再生体系研究

合集下载

加工型辣椒轻简化高效栽培技术

加工型辣椒轻简化高效栽培技术

加工型辣椒轻简化高效栽培技术李 娟 张爱敏 王春勇 王耐红 孙 逊(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河北唐山 063001)摘 要 辣椒目前在我国种植面积较大,全国各地均有种植。

加工型辣椒主要指用于干制、酱制、炮制加工成各种辣椒制品的辣椒品种。

河北省唐山地区栽培辣椒历史悠久,现栽培面积每年都有不同程度增加。

为减少农事操作环节,降低人工成本,辣椒轻简化高效栽培技术出现,有效减少了化肥农药的施用量,促进辣椒产业提质增效。

基于此,分析加工型辣椒轻简化高效栽培技术。

关键词 辣椒;轻简化高效;栽培技术辣椒(Capsicum annuum L),又叫番椒、海椒、辣子、辣角、秦椒等,是一种茄科辣椒属植物。

辣椒属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果实通常为圆锥形或长圆形,未成熟时呈绿色,成熟后变成鲜红色、黄色或紫色,以红色最为常见。

辣椒在我国南北地区普遍栽培,南方以辣椒为主,北方以甜椒为主。

辣椒果实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有机酸、维生素以及钙、磷、铁等矿物质,其中维生素C含量为菜中之首,胡萝卜素含量也较多,还含有辣椒素,能增进食欲、帮助消化,适于生食、炒食,还可加工成辣酱、辣油、辣椒粉。

加工型辣椒作为一种蔬菜,可以鲜食;作为一种调味品,可以干制、炮制、酱制以及油制;作为纯天然的食品添加剂,可以提取辣红素。

加工型辣椒轻简化高效栽培技术中,“轻”就是用适合种植地区农业生产条件的机械代替人工,减轻劳动强度;“简”就是减少作业环节和次数、简化生产管理;“化”就是农机化与农技农艺化有机融合,促进作物生产可持续发展。

唐山地区地处华北东北部,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1℃,主要在露地栽培辣椒,因此最好选择中早熟或者中熟、高产、抗病虫害能力较强、生育期较长的螺丝椒、牛角椒、朝天椒等品种种植。

1 育苗催芽前将辣椒种子摊在太阳下曝晒2 d,有效杀死部分种子上所带病菌。

浸种一般可分为温汤浸种和菌液浸种,对种子进行消毒,有效杀死种子表面的病菌。

先用40%磷酸三钠10倍液浸泡20 min,杀灭种子表面的有害病菌。

辣椒组织培养再生体系的建立与应用

辣椒组织培养再生体系的建立与应用
维普资讯
亚热带农业研究
S b r p c lA rc l r s a c u t ia g i ut e Re e r h o u
第 2卷 第 4期 20 06年 1 月 1
辣椒 组 织培 养 再 生体 系的 建 立 与 应 用
邱 萃 ,何水林 ( . 建农 林 大学 园艺 学院 ;. 1福 2 福建 农林 大学生命科 学学 院 , 福建 福 州 300 ) 50 2
Pr g e s i he c n t u to fi ir e e e a i n s se f p p r a t p lc to o r s n t o s r ci n o n v to r g n r to y t m o e pe nd is a p ia i n
1 辣 椒 组 织 培 养 与 再 生 体 系 的建 立
自从 G nye a 首 次 开 展 辣 椒组 织 培 养 工作 以来 , 内外 相 继 出 现采 用 不 同 的辣 椒 外植 体 , ua t l 国 如子 叶 、 尖 、 茎 茎段 引、 叶片 川 、 胚 轴 、 叶 柄 、 m 下 子 花药 及 其 原 生 质 体 [ 进 行 组 织 培 养 的报 道 。 1等 3 但辣 椒组 织培 养具 有很 强 的基 因型特 异性 , 生效 率不理 想 , 再 在多 数试 验 中植株 的再 生周期 长 或分 化频 率 低 。其不 定芽 的生 长 能力较 差 , 的甚 至 停 留在芽诱 导 阶段 而 不 能进 一 步 生长 。这 在 很 大 程 度上 限 制 了 有 辣椒 基 因工程 的研 究进 展 。 目前 主要 通 过筛选 高诱 导率 的基 因型 、 优化 激素 配 比、 加生 长 因子 以及 改 变 添 培 养方式 等途 径来 提高 其再 生效 率 。

辣椒的品种改良和繁殖技术分析

辣椒的品种改良和繁殖技术分析

辣椒的品种改良和繁殖技术分析辣椒是我国一种常见的蔬菜,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医学价值,被广泛应用于烹饪和药物领域。

为了提高辣椒的产量和品质,种植者和科学家们进行了许多品种改良和繁殖技术的研究和实践。

本文将对辣椒的品种改良和繁殖技术进行分析,以期探讨如何进一步提高辣椒的产量和品质。

在品种改良方面,辣椒的主要改良目标是提高产量、抗病抗逆性和品质。

通过选择和育种,可以获得一些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首先,选择优良的亲本是品种改良过程的重要一环。

根据研究和实践,选择具有高产量、抗逆性强和病害抗性较好的辣椒个体作为亲本,经过配对杂交和自交系育种,可以产生较理想的新品种。

第二,利用生物技术来加速辣椒的品种改良也是一种重要的方法。

生物技术在辣椒的遗传分析、基因定位和基因改良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例如,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可以对辣椒的基因组进行分析,找到与产量和品质相关的基因。

同时,基因工程技术可以通过转移外源基因或调控内源基因的表达,进一步提高辣椒的产量和品质。

近年来,已经成功开发出一些抗病性较强的转基因辣椒品种。

除了品种改良,辣椒的繁殖技术也对提高产量和品质起到重要作用。

辣椒可以通过种子和无性繁殖进行繁殖。

种子繁殖是最常见和传统的繁殖方式,适用于大规模生产。

在种子繁殖中,应选择优质、健康的种子作为种源,同时注意种子的保存和处理。

对于某些高产量和抗病性较强的品种,可以通过合成种子来进行繁殖,以提高种子的质量和纯度。

另一方面,无性繁殖包括切花、枝条扦插、压蒂嫁接和组织培养等方法。

由于辣椒种子的发芽率低和不易保存,无性繁殖成为较好的替代方法。

切花和枝条扦插是常见的无性繁殖方法,适用于一些辣椒品种的大规模繁殖。

压蒂嫁接是将辣椒的芽枝嫁接到其他树木上进行繁殖,适用于辣椒的病害和虫害防治。

组织培养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无性繁殖方法,可以通过体细胞或胚性分化、愈伤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等步骤来进行。

综上所述,辣椒的品种改良和繁殖技术对提高产量和品质起到了重要作用。

辣椒遗传转化技术的研究

辣椒遗传转化技术的研究

辣椒遗传转化技术的研究
郭红艳;隋益虎;胡能兵
【期刊名称】《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2(36)3
【摘要】目的:建立一个高效稳定便捷的辣椒遗传转化体系。

方法:以辣椒材料BY-1的子叶作为外植体,探索影响辣椒遗传转化体系的因素,包括不同激素浓度、卡那霉素选择压、侵染时间、特美汀水溶液浸泡时间等。

结果:在卡那霉素50 mg/L、农杆菌侵染时间30 min以及特美汀水溶液浸泡时间3 min下抑菌效果较好。

不定芽诱导:MS+4 mg/L 6-BA+50 mg/L Kan+200μmol/L TMT+3.0%蔗糖+0.8%琼脂、不定芽伸长:MS+4 mg/L 6-BA+50 mg/L Kan+200μmol/L TMT+0.5 mg/L GA_(3)+3.0%蔗糖+0.8%琼脂,不定芽生根:1/2MS+50 mg/L Kan+200μmol/L TMT+3.0%蔗糖+0.8%琼脂。

结论:得到了BY-1的遗传转化植株,并建立了该材料的遗传转化体系。

【总页数】6页(P21-26)
【作者】郭红艳;隋益虎;胡能兵
【作者单位】安徽科技学院农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336
【相关文献】
1.天等1号辣椒遗传转化再生体系的研究
2.论应用多基因转化策略综合改良生物体遗传性研究方向的前景Ⅰ.多基因转化的基因来源与技术平台
3.辣椒离体再生及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4.辣椒遗传转化研究
5.基因枪法介导的辣椒花药遗传转化技术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11015670_辣椒轻简化绿色高效生产技术

211015670_辣椒轻简化绿色高效生产技术

农家科技37③精选种子、种子消毒和浸种催芽。

播种前3~5天浸种催芽。

病毒病严重的地区,在浸种催芽前用10%磷酸三钠浸种20分钟,然后洗净药液,再用25~30℃温水浸种8~10小时,在25~30℃条件下催芽。

为增强秧苗抗寒性,种子可进行低温处理,方法是将萌动的种子每天在1~4℃下放置12~18小时,接着移到18~22℃环境中放置6~12小时,反复处理7~10天,可提高秧苗抗寒能力,并能加快秧苗生长发育。

2.育苗。

①浸种催芽。

将种子放入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中浸泡30分钟,然后放入25~30℃的温水中浸种4~5小时。

捞出种子,装入湿纱布袋,在25~30℃环境中催芽,每天冲洗1次,半数种子露白后即可播种。

②基质装盘。

基质装盘前应先过筛,除去团状基质。

基质装盘以搅拌湿润基质为佳(抓一把搅拌好的基质,以手捏成团、散开不成粒为宜),以利于幼苗出土整齐一致。

然后将湿基质装盘、抹平。

③播种。

播种前先用特质的戳孔工具压穴盘孔口,制成种窝。

每穴播种1粒,播后覆盖珍珠岩,用木刷抹平。

冬春茬3天左右出苗,夏秋茬1~2天出苗。

3.苗期管理。

①温度管理。

出苗前苗床地温控制在25~30℃。

大部分种子出苗后,白天温度控制在20℃左右,夜间温度控制在12~15℃。

②水分管理。

番茄苗床管理需严格控制水分。

播种前浇透水,出苗前一般不浇水,以防种苗徒长或低温沤根。

出苗至真叶展开后,根据天气、苗情、苗床含水量灌水。

高温季节,早、晚比较凉爽时灌水;子叶展开至真叶长出前,育苗土不太干可以不灌水,待真叶长出后再灌水,土壤保持见干见湿为好。

浇水宜在晴天上午进行,水温不易过低,25℃左右最好。

③光照管理。

冬春茬育苗多处于低温弱光环境,管理不善则苗细弱、易徒长,因此应采取措施尽量提高苗床透光率。

首先,要经常保持棚膜清洁,增加幼苗见光度。

其次,在保证发育需要的温度基础上,尽量延长见光时间。

最后采用无滴膜覆盖,及时通风排湿,防止棚内结露、滴水。

辣椒抗病基因工程研究进展(综述)

辣椒抗病基因工程研究进展(综述)

植 ,并 已成为辣椒 的主要出 口国。但 目前栽培的辣椒品种大多易受细菌 、真菌 、病毒和线虫类等病原 侵染而引起辣椒青枯病 、辣椒疫病 、辣椒软腐病等病害…,给辣椒生产带来重大 的经济损失 。长期 以 来 ,虽然人们依靠改进耕作措施 、选育抗病 品种、使用化学农药 、植物检疫和脱毒等措施防治病害, 但这些措施有很大的局 限性 ,甚至会产生新 的问题 ,比如化学农药 的使用不仅会污染环境 ,而且使病 原菌产生耐药性。而 以组织培养、D A重组技术 、遗传转化技术为基础的植物基因工程技术 , N 在分子 水平上定 向重组遗传物质,为培养抗性新品种提供 了新 的手段 。 近年来 , 蔬菜作物基 因工程发展迅速 , 国内外有多种蔬菜的转基 因获得成功 ,包括番茄 、马铃薯和辣椒等重要蔬菜品种 。利用 日 益成熟 的基 因工程技术提高辣椒抗疴I 生,培育高抗性辣椒新品种 ,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重要课题 。
P p r a e.
Ke wor y ds:Ca iu an u ts u ul r ; i e er ssa c ; n tce g ne rng psc m nu m; is e c t e d s a e it e ge e i n i e u s n i
辣椒 ( as u nu ) C p i a n u 为茄科 中一种重要的蔬菜作物 , c m m 世界各地广泛栽培。我国也有大面积种
维普资讯
SJm, . lP e, e , , ea a, S e , r p e e ̄
至 滞柱纳讲孝 2007,6()6771 熬 3 4: -
辣椒抗病基 因工程研究进展( 综述)
罗齐军 ,曾富华
( 湛江师范学 院 应用生命科学技术研究所 ,广东 湛江 544 ) 208 摘 要 :辣椒 易发 生由细茵、真茵和病毒 等 引致的病害 ,基 因工程技术 为辣椒抗病育种开辟 了新途径 。本文

我国辣椒品种选育进展与展望

我国辣椒品种选育进展与展望

我国辣椒品种选育进展与展望杨中周【摘要】China ranked the first place for production and planting area of pepper in the world.The production value and benefit of pepper is more than the other vegetables.Since 1970s,The use of systematicbreeding,hybridization,male sterility,anther culture in vitro,space breeding,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breeding,genetic engineering technology and other breeding methods,representative varieties had been released,which promoted pepper industry development.In this paper,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pepper breeding is reviewed and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for the future of pepper breeding.%中国是辣椒种植面积与产量第一的国家,全国辣椒产值和效益居各类蔬菜之首.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育种家们分别利用系统选育、杂种优势选育、雄性不育系选育、花药离体培养技术、航天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基因工程育种等技术,培育出各具代表性的品种,促进了我国辣椒产业的发展.笔者对我国辣椒品种选育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的辣椒育种工作提出了展望.【期刊名称】《中国瓜菜》【年(卷),期】2017(030)005【总页数】6页(P1-6)【关键词】辣椒;品种选育;进展;展望【作者】杨中周【作者单位】安徽江淮园艺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合肥230031【正文语种】中文辣(甜)椒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蔬菜作物,年栽培面积约130万hm2,其产值和效益超过栽培面积最大的白菜,居各类蔬菜之首[1]。

辣椒子叶再生体系及其卡那霉素筛选体系的建立

辣椒子叶再生体系及其卡那霉素筛选体系的建立
剥丽萍 (州 业 院山 滨 50 、 滨 职 学 ,东 州2 3 6) 6
摘要 以 中椒 2 号辣椒 为材料 , 建立 了高效 的辣 椒 子叶 再 生体 系和 卡 那霉 素 筛选体 系。结 果表 明 , 佳 的不 定 芽诱 导培 养 基 为 M + 最 s B 50 a L A 05n/ + g O60m/ , A . n / +IA . a L A N 3. gL 最佳 的 不定 芽伸 长培 养基 为 M +B 50m / +IA . m / +G 3, r/ + aN 3. g g S A . gL A 05 gL A20 w L gO60 r/L最佳 的生根培 养基 为 M +IA . r/L卡 那霉素最 终 筛选 浓度为 5 /L w , S A 10w , 0r 。 w 关键词 辣椒 ; 叶 ; 生 子 再 中图分 类号 ¥ 4 . 6 13 文献 标识码 A 文章 编号 0 1 — 6 12 o )3 0 1 — 2 57 6 1(o 73 —16 1 0
维普资讯
安徽 农 业 科学 ,ora o A hi g Junl f n u A n.Si20 ,5 3 ) 16 1 0 1 c,07 3 (3 :0 1 —16对
李 洪
辣 椒 子 叶 再 生 体 系 及 其 卡 那 霉 素 筛 选 体 系 的 建 立
i e itn et a a cn w s etb i e .1erslss o d h tteo t lI  ̄ un frb d df rnit n Wa t rss c o K n my i a s l h s a a s d 11 eut h we ta pi i h ma K l o u i ee t i s MS+ B 5. / ao A 0 mg L+ I A 5mg L A 0. / + Ag NO3 0 mg L, eo tma 】dI frb d eo g t n wa / t pi lne im u ln ai sMS+BA 0 ng L+ I 6. h J o o 5. a/ AA /L+GA3 0 mg 0 5mg /L+Ag 2. NO3 0 mg /L, eo t l 6. h p ma t i ne il rro n u igwa ldun f otid cn sMS+I A 0 mg o A 1. /L. d tee e ta o cnrt no n my i rslcig Wa 0 mg n h a v nu lc n e tai fKa a cnf eetn s 5 /L. o o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辣椒是 一种重 要的茄 果类 蔬菜 ,可 作为 药物和 调味 品
织生 成 数 目及 长 势情 况 ,培 养 条 件 同无 菌 实 生 苗 培 养 , 由此试 验分 析筛选得 出辣椒胚性 愈伤组 织诱导 培养的 最佳
外植体 。
使用 ,具 有很高的生产 与研究价值 [ 1 】 。近年来 ,国内外相继
叶不 定芽分化 的影响 。结果表明 ,取 自于子叶 中部 的外植体 愈伤组 织诱 导率最 高,可达 到1 0 %,且 长势最好 ,其 0
不 定 芽 的最 佳 诱 导 培 养 基 为 :M 基 本 培 养基 +6 B . g L I . g L s 一 A 5 0 m / +A 1 0m / 。 A 关 键 词 :辣 椒 ;组 织培 养 ;再 生体 系
出现 采用不 同的辣椒外 植体如子叶 、茎尖 【 、下胚轴D 等 3 一 进行组 织培养获 得完整植 株的试 验报 道 ,但是 再生 效率不 理想 ,且 植株再 生周期长 或分 化率较 低 。在 此 ,试 验研究
不同外 同浓 度组合对 辣椒不 定芽分 化的影 响 ,旨在筛选 出最佳
料 ,研 究I AA与6 B 一 A不同浓度组合对子 叶再生芽分化率 及 长 势的影 响。培养条 件同无 菌实生苗 培养 ,1 继 代 1 : 5d 0。
第一作 者简介:王海秀 ( 98 ,女,本科;就读于山东农业大 18_)
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系 。
接 种后每 天观察记录 ,由此 分析得 出建立 辣椒高 效不定 芽 诱导培 养的最佳激素浓度组合 。 子 叶再生不定芽 分化率的计算 方法 :分化率( =实际 %)
天观 察记 录 ,待种子露 出胚根时开始计算 苗龄。 1 3 2 愈 伤组 织诱 导 .. 选 取苗 龄 1 0~1 的无 菌实生苗 , 4d 取6 个不 同部位 ( 叶上 中下部以及 下胚轴 的上 中下部 分) 子 的
组 织材料 作 为外植 体( 见附 图) 按 种 于愈伤 组 织诱导 培养 ,
12 培养基 .
() 1 实生苗培养基 :MS 基本培养基 :M L蔗糖3 / + 卜 0g L 琼 脂8 g Lp / (H值5 8。() 伤组 织诱导 培 养基 :MS 本 .) 2愈 基
培 养 基 + 一 A . mg L I 6 B 5 0 / + AA 0. mg L Ag 3 5 / + NO 40 . mg LE 3子 叶 再 生 不 定 芽 诱 导 培 养 基 :为 附 加 / 。() a 6B 一 A、I AA的MS 基本培养基 ,2 种激素采用不同的浓度组合 。
增长2 倍以上 ,端部伤 口处有膨大成 团状 的愈伤组织 团记 作
“+++ ”

愈 伤 组 织长 势在 “ +”与 “ + 之 间 的 记 作 ++ ” 以辣椒 子 叶 中部 为试 验 材
“ ++ ”

基上 ,每 瓶 放 3 外 植 体 。接 种 后 每 天 观 察 记录 愈伤 组 个
1 3 3 子 叶再 生 不定 芽诱 导 ..
中国园艺文摘 21年第9 0 1 期
辣椒 高效再 生体 系研 究
王海秀 李 敏 贾立新 王 曼 刘 学春
( 山东农 业大学生命科 学学院,山东 泰安 2 1 1) 708
摘 要 : 以辣椒 为 试 验 材 料 ,研 究不 同 外植 体 对 辣椒 愈 伤 组 织 诱 导 的影 响 ,以 及 6 A I 不 同 浓 度 组 合 对 辣 椒 子 一B 和 A A
附图 外植 体 取 材 各 部 位 示 意 图
愈伤组 织诱导率 的计算 方法 :愈 伤组 织诱导率 ( = %) 实 际产生愈伤 组织的外植体 数/接 种外植 体总数 一污 染个数 ) (
×10 0 %。污 染个数及 实际产生 愈伤组 织的外植体 数均以接
13 试 验 方 法 .
1 3 1 无 菌实生 苗获得 .. 选取 10 饱满均 匀 的种子 ,无 0粒 菌水浸泡6 h,无菌条件 下7 %酒精消毒3 ,无 菌水 冲洗 5 0 0S 次 ,0 1 .%Hg 1 泡8 mi C2 浸 n,无菌水 冲洗 5 ,置于湿 润无 次 菌滤纸 上 。然后接 种于 实生 苗 培养 基上 ,每 瓶放 置 5 粒种
分 化外植体个数/ 接种外植体 总数一污染个数 ) 0 %。污 ( X1 0
通讯 作 者 :刘 学春 ,副教授。Em :ci@dueuC -Mlxlusa.d.D
项 目来源:该项 目 《 不同激素对辣椒组织培养影响的研究》系山
东农业大学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 项 目(0 2 2 ) 1 1 0 3 ,学校资助经 费。
外植 体及 最优激 素 配比培 养 基 ,建立 辣椒 高效 再生 体 系 ,
为进一步开展生物技 术育种奠定基础 。
1 试验材料 与方 法
11 试 验 材 料 .
以 山东 农 业 大 学种 子 公 司提 供 的 当 前生 产 主 推 品 种 ‘ 农大 8 1 线椒 ’为试验材料 。 89
子 ,置 于 2 土2 5 " 1 / 的 2 0 0 l光 照条 件 下 培 养 。每 C, 2 h d 0 x
种后第 1天观察记录 的结果 为依据 。 0 愈伤 组织长 势的记 录方 法 :有 明显愈 伤组织生 成 ,外
植体长 大 明显 ,叶片 长大3 倍 ,出现隆 起卷 曲 ,伤 口处 ~4 颜 色变淡 、膨大 ,下胚轴 增长 15 倍 ,端 部伤 口处颜 色 . ~2 变淡 ,部分伤 口处膨大 呈现团状记 作 “ 。愈伤 组织长 势 +” 非常好 ,外植体 增大 、变厚 明显 ,叶片长大4 倍以上 ,隆起 卷 曲明显 ,伤 口出现 大量 白色或黄 绿色愈 伤组织 ,下胚轴
染个数 及实际分化 外植体个 数均 以接种后 第3 天 观察 记录 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