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纸》

合集下载

科学《纸》教学反思3篇

科学《纸》教学反思3篇

科学《纸》教学反思3篇【篇一】科学《纸》教学反思活动目标:1.通过操作尝试让纸站起来,并探索让纸站得稳得多种方法。

2.探索通过改变纸的形状,增加纸的支撑力。

3.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白纸人手若干张、书若干本、记号笔、记录表。

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

出示书和纸1、老师:书和纸这对好朋友,今天发生了争执。

瞧!书神气地说道:"当我站起来的时候,能稳稳地站住!"老师操作:书本稳稳地站着。

可是,纸听了很不服气,说:"你能站,我也能稳稳地站着!"2、猜想:你们觉得纸能站起来吗请幼儿交流介绍自己的猜测,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二、幼儿第一次实验。

1、到底你的好办法能不能帮助纸稳稳地站起来2、老师在后面的每个桌子上都放了许多纸,待会请你去试一试你的办法,并把你的方法用绘画的形式记录在记录纸上。

(出示记录纸)3、幼儿操作,老师巡回了解幼儿操作情况。

4、集合幼儿,请幼儿向同伴介绍自己的方法。

小结:纸真神奇,大家通过折、卷等方法,改变它原来的形状后,使纸站了起来,纸开心极了,它在你们的帮助下终于稳稳地站起来了。

三、幼儿第二次实验。

可是,书又说了:"我不仅能站站住,而且还能把你纸稳稳地托起来呢!"老师演示,书托起一张薄薄的纸。

1、纸也能托起书吗幼儿猜测。

2、教师交代操作要求请幼儿再次实验。

幼儿根据记录表讲述,教师进行小结。

四、提升难度(幼儿第三次实验)。

你们听,书又说了:"你才托起一本书,我可是能托起好多纸呢!"老师演示,书托起好多纸。

1.纸也能托起很多书吗幼儿猜测。

2.教师交代操作要求,幼儿实验。

小结:教师统计托书最多的是哪一种形状的纸五、总结。

纸的支撑力跟它接触的地方、高度都有关,上下接触的面大,它的支撑力就大,相反,接触的面小,力就小。

大班社会教案《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纸》含反思

大班社会教案《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纸》含反思

大班社会教案《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纸》含反思大班社会教案《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纸》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社会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按照儿歌的语言格式创编儿歌,收集各种不同的纸质品,了解纸的不同用途,用纸变出不同的物体,体验快乐。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自然不能不说古代的四大发明,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火药。

四大发明不仅仅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繁荣的标志和中国人民聪明智慧的体现,更重要的是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类近代文明的进程。

换句话说,如果没有中国古代的四大文明,也许人类社会不是今天这个样子。

造纸、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四大发明深刻影响了世界文明的进程。

我比较感兴趣的是造纸术和印刷术,现在简单说下这两大发明。

一、造纸技术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杰出贡献之一。

大约在3500多年前的商朝,我国就有了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

到了春秋时,用竹片和木片替代龟甲和兽骨,称为竹简和木牍。

甲骨和简牍都很笨重,战国时思想家惠施外出讲学,带的书简就装了五车,所以有学富五车的典故。

西汉时在宫廷贵族中又用缣帛或绵纸写字。

缣是细绢、帛是丝织品的总称吏一方缣帛上写字时,便于书写,不但比简牍写得多,而且还可以在上面作画,但是价格昂贵,只能供少数王宫贵族使用。

公元前2世纪西汉初期已经有了纸。

发明人东汉和帝元兴元年(公元105年),蔡伦(?-121)年在总结前人制造丝织晶的经验的基础上,发明了用树皮、破渔网、破布、麻头等作原料,制造成了适合书写的植物纤维纸,才使纸成为普遍使用的书写材料。

被称为蔡侯纸。

造纸术的发明,不仅是书籍制作材料上的伟大变革,而且在人类文明史上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发明地点洛阳)。

二、活字印刷:它开始于隋朝的雕版印刷,经宋宗仁时的毕升发展、完善,产生了活字印刷,并由蒙古人传至了欧洲,所以后人称毕升为印刷术的始祖。

中国的印刷术是人类近代文明的先导,为知识的广泛传播、交流创造了条件。

纸张开本幅面尺寸表(1)

纸张开本幅面尺寸表(1)

纸张开本幅面尺寸表默认分类2009-10-09 09:44:14 阅读13 评论0 字号:大中小787×1092 畸形开本幅面尺寸表单位:(mm)787×1092 常用开本幅面尺寸表单位:(mm)注:开本按照尺寸的大小,通常分三种类型:大型开本、中型开本和小型开本。

以787×1092的纸来说,12开以上为大型开本,16~36开为中型开本,40开以下为小型开本,但以文字为主的书籍一般为中型开本。

开本形状除6开、12开、20开、24开、40开近似正方形外,其余均为比例不等的长方形,分别适用于性质和用途不同的各类书籍。

787×1092 1/27 等于850×1168 1/32 (装订用料计算纸板时常用)787×1092 1/20 等于880×1230 1/24 (为了便于印装、索线、拼组版互用)图书的装订默认分类2009-10-09 09:59:11 阅读14 评论0 字号:大中小锁线订又叫索线订、穿线订。

用特制的机器在书页的钉口的折线处用线把书页连锁起来。

一般用于较厚的平装书。

骑马订也叫骑缝铁丝订,装订于两页的折缝中间,没有书脊。

工艺简单,成本低,常用于篇幅较小的单行本。

例如:《征订目录》平订将配好的书贴相叠后在订口一侧离边沿5毫米处用线或铁丝订牢。

钉口在内白边上,不像骑马订订在书籍的折缝上。

胶订用胶质物代替铁丝或棉线作连接物进行装订,也叫无线订,适用于较厚的书本,产品庄重华贵,成本低,效率高,出书快,读者翻书也容易。

胶订是目前广泛使用的装订工艺。

平装也叫简装,是我国目前普遍采用的装订形式,工艺简单,成本较低。

纸张开本尺寸及简单印常刷识默认分类2009-10-09 09:38:26 阅读63 评论0 字号:大中小纸张开本及尺寸(正度)大度正度设计尺寸(ps)成品尺寸设计尺寸(ps)成品尺寸32开216×146 210×140 190×136 184×13016开216×291 210×291 266×200 260×1948开426×291 420×285 374×266 368×2604开576×426 570×420 526×374 520×368对开846×576 840×570 742×526 736×520纸张开本及尺寸(正度)开本尺寸(正度) 尺寸单位(mm)开本尺寸(大度)尺寸单位(mm)全开787×1092 全开889×1194对开540×740 对开570 x 8404开370×540 4开420 x 5708开260×370 8开285 x 42016开185×260 16开210 x 28532开184 x 130 32开203 x 14064开135 x 95 64开110 x 1451.纸的单位:A.克:一平方米的重量(长×宽÷2)=g为重量B.令:500张纸单位称:令(出厂规格)C.吨:与平常单位一样1吨=1000公斤,用于算纸价。

3第三课时 文献的载体(二)纸及纸本文献装帧方式

3第三课时  文献的载体(二)纸及纸本文献装帧方式

(3)蝴蝶装:P33
蝴蝶装
蝴蝶装:蝴蝶装是由经折装变来的,元代吾衍《闲 居录》:“古书皆卷轴,以卷舒之难,因而为折, 久而折断,复为薄帙。”薄帙就是蝴蝶装的一本一 本的书。
所谓蝴蝶装就是以版心中线为准,版面向里对折, 然后再一页一页重叠在一起,在折线处对齐,用浆 糊粘在一起,再用硬纸连背裹住作封面。因打开书 以版心为中轴,两边各半页,颇似蝴蝶展翅,故称 蝴蝶装。
线装是用线将书页连同前后书皮装订在一起的装订 形式。这种装订形式产生于明朝中叶,是由包背装 转化而来的。它与包背装的主要区别是: (1)改纸捻穿孔订为线订。 (2)改整张包背纸为前后两个单张封皮。 (3)改包背为露背。 线装书出现后,一直沿用至今。从工艺方法上,后 来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但均未超出线装范围。
册。
(四)纸到纸本文献
2、纸质文献的装潢: 纸质文献的装潢先后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以轴为中心的“卷”;以线为中心的装帧。
(1)卷子:P30
卷子
卷子:西晋傅玄《纸赋》:“揽之则舒,舍 之则卷。”说明纸张在早期是以卷子形式保 存的。其流行时期是六朝到唐五代前后。
卷子一头有轴,在文字结束的尾端,不读时 就卷起来,所以卷子又叫卷轴。卷子开头部 分,容易磨损,会接出一段丝织品或空白纸, 叫“褾”。褾上还系一根带子,卷起来后用 于捆扎。一个卷子包括轴、卷、褾、带四个 部分。
因纸是黄色,所以写错涂 改也用黄色盖住原字,再 行重写,所用颜料叫雌黄, 所以后来形容不顾事实, 随便议论叫信口雌黄。
(2)经折装:P32
经折装
经折装
经折装
经折装:大约始于唐代后期,把卷子改成折 叠式,纸仍是粘连起来的长幅,按一定宽度 一反一正折叠成长方形的册子。再用两个硬 纸板或薄木板把折子夹起来。

纸的故事(-)(二)这篇课文主要内容

纸的故事(-)(二)这篇课文主要内容

纸的故事(-)(二)这篇课文主要内容主要内容概述:《纸的故事》是一篇说明文,介绍了纸的发明、发展和影响。

文章从纸的起源、制作过程、应用领域等方面展开介绍,揭示了纸的重要性和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解析:1. 结构分析: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总述纸的重要性,再分述纸的发明、制作和应用,最后总结纸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这种结构使得文章条理清晰,易于理解。

2. 说明方法分析:文章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如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

例如,在介绍纸的制作过程中,通过列数字详细说明了纸的制作流程和所需材料;在介绍纸的应用时,通过举例子具体说明了纸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情况。

这些说明方法使得文章更加生动有趣,易于理解。

3. 语言特点分析:文章的语言简洁明了,用词准确。

例如,在描述纸的性质时,用了“轻盈”、“柔韧”等形容词,准确地传达了纸的特点。

同时,文章的语言也富有感染力,如“纸的发明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大创举”等表述,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4. 思想主题分析:文章通过介绍纸的发明、发展和影响,展示了人类智慧和文明的伟大。

同时,也强调了纸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呼吁人们珍惜纸张、保护环境。

这种思想主题贯穿全文,使得文章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纸的起源、发展和影响。

2.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动手能力。

3. 通过对纸的深入了解,引导学生珍惜纸张,保护环境。

教学内容:1. 纸的发明。

2. 纸的种类与用途。

3. 纸的生产过程。

4. 纸与环境保护。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纸的发明、种类与用途。

难点:纸的生产过程、纸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 投影仪与PPT。

2. 纸的制作工具和材料。

3. 环境破坏的图片和视频。

教学方法:1. 激活学生的前知: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纸的基本认知。

2. 教学策略:结合讲解、示范与小组讨论,确保学生全面了解纸的相关知识。

3. 学生活动:设计小组活动,如制作简易纸张,体验纸的制作过程。

3第三课时 文献的载体(二)纸及纸本文献装帧方式

3第三课时  文献的载体(二)纸及纸本文献装帧方式
第三课时 文献的载体 (二)
——纸本
二、古籍用纸
在汉代,纸原本是缣帛的别名。 汉代虽然发明了纸,但当时的书写材料,竹、木仍 为大宗,其次是帛。纸写书,从文献记载和考古发 现中都没有充分的根据说明在汉代(特别是西汉)就 已普及。 《后汉书》卷78《蔡伦传》说:“自古书契,多编 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纸。”东汉元兴元年 (105),蔡伦改进造纸术成功,时称“蔡侯纸”。 其后纸写本开始出现。但直到东晋末永始二年 (404)桓玄下令废简用纸以后,纸才成为最主要 的文献载体材料。
《柳文指要》书影
章士钊题语云“荷君 贤妹指疵,一九七二 年六月廿八日,章士 钊病床题赠,时年九 十三”,荷君即潘伯 鹰夫人张荷君。此书 曾经毛主席特批出版, 这在“文革”期间并 不多见。章士钊 (1881-1973),字 行严,今长沙人,是 一位有影响的政治活 动家和著名学者。
线装书结构图
线装与包背装区别
总结
隋唐五代时的图书已有使用皮纸的,宋以后的图书 典籍中,皮纸是使用最多的纸类之一。皮纸的种类 很多,主要有棉纸、宣纸、桑皮纸等。 竹纸至晚出现于唐末,宋、元时建本图书大多数是 用竹纸刷印的。明末以至整个清代,竹纸更是图书 典籍的主要用纸。竹纸品类极多,有毛边纸、连史 纸、开化纸等。 在印刷术发明之前,文献以手写形式为主,兼用划 刻形式。印刷术发明后,雕版印刷、活字印刷流行, 写本虽然还一直存在,但不占主流。近代以来,文 献的印刷逐渐采用铅印、石印、影印等形式,此外 还有拍照、刻录等手段。
(四)纸
书册制度是指古籍的外在形式,与书的文字 内容无关。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书写材料、 复制形式等因素。早期的书是抄写在竹木简 上的,只能用带子把竹木简编连起来成为简 册的形式,这时书写材料就决定了书籍的外 在形式为简册。在纸成为文字的主要载体, 由于抄写是基本的复制方式,所以在很长一 个时期内,书籍的外在形式为沿袭简册形式 而来的卷轴装。

中班语言儿歌活动《纸》教案反思

中班语言儿歌活动《纸》教案反思

中班语言儿歌活动《纸》教案反思《纸》教案反思。

一、教学目标:1.使幼儿了解纸的来源和制作过程,培养幼儿保护环境的意识;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3.使幼儿了解纸的用途,培养幼儿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纸的来源和制作过程;2.难点,纸的用途。

三、教学准备:1.教学内容,《纸》儿歌;2.教学器材,纸张、颜料、毛笔、剪刀、胶水、彩纸、报纸等;3.教学环境,教室、幼儿园环境;4.教学人员,教师、幼儿。

四、教学过程:1.热身活动(5分钟):教师和幼儿一起唱《纸》儿歌,让幼儿熟悉歌曲内容。

2.导入新课(10分钟):教师向幼儿介绍纸的来源和制作过程,引导幼儿思考,纸是怎么来的?我们平时用的纸是怎么制作的?3.学习新知识(15分钟):教师向幼儿展示纸的制作过程,让幼儿逐步了解纸的来源和制作方法。

同时,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操作,让幼儿亲自动手制作纸张,培养幼儿的实际操作能力。

4.巩固知识(15分钟):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纸的用途,让幼儿自由发挥想象,说出自己对纸的用途的看法。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进行手工制作,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体会纸的用途。

5.拓展活动(15分钟):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参观纸张加工厂,让幼儿亲眼看到纸的生产过程,加深对纸的了解。

6.总结(5分钟):教师和幼儿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总结纸的来源、制作过程和用途。

五、教学反思:1.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唱歌、讲故事、实际操作等,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2.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紧扣幼儿的生活实际,通过讲解纸的来源和制作过程,培养幼儿的保护环境意识,引导幼儿珍惜资源,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3.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幼儿对纸的来源、制作过程和用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了幼儿的实际操作能力。

六、教学反思与改进:1.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能够引起幼儿的兴趣,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更多地引导幼儿思考,让幼儿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纸》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纸》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纸》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纸》(精选13篇)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纸》篇1活动目标:1、感知比较3种常见的纸,发现它们的不同。

2、乐于用语言和符号表述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3、通过实验活动,初步发现3种纸具有不同的吸水性。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纸的多样性及特征。

5、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重点:了解常见纸制品的特征,感受它们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难点:让幼儿发现纸的硬软及厚薄不同。

活动过程:1、感知3种纸的不同(1)教师出示3种纸,并问孩子:"这是什么纸(了解名称)?"(2)提出问题:"每人都有3种纸,大家看一看、摸一摸、揉一揉,它们有什么不同?"(3)幼儿自己取3种纸进行感知比较,发现纸的软硬、厚薄、颜色、光滑度等的不同。

(4)鼓励幼儿相互交流,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5)在幼儿表达基础上,利用表格形成集体记录。

2、操作实验(1)教师介绍纸宝宝开花的实验方法及操作的注意事项。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相互交流并记录。

提问:"你们看到这3种花宝宝哪种花宝宝开得最快,为什么?小结:皱纹纸的花宝宝开得最快,它吸水多。

把这一结果记录在集体记录表中。

利用记录表,梳理3种纸的不同。

3、提出问题,引出新活动"今天是用这3种纸来做的花宝宝,然后比较哪朵花宝宝开得快。

请小朋友回去再找出三种不同的纸叠成花宝宝,放在水里会怎样?"教师小结:纸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么多的用处,我们生活学习工作离不开纸,所以我们要养成节约用纸的好习惯。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纸》篇2活动目标1、在观察、操作中探索剪出长长的纸蛇的方法。

2、在操作活动中体验探索、发现并获得成功的乐趣。

3、在探索中不怕困难、动手动脑、细心观察、有坚持性。

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日常生活中,幼儿对报纸有一定的了解;有过剪直线的经验。

2、物质准备:1/2 A4纸大小的废旧报纸、剪刀若干,少许划线的纸,图片课件,照相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纸【教学内容】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五课【教学目标】1.了解生活中纸的多样性以及多种用途。

2.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制定研究计划,会用对比的方法探究纸特点;能用简单器材做观察纸的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

3.认识到为保护森林资源要节约用纸,体会与人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纸的分类和特点以及纸的文化。

通过学习让学生自觉节约用纸,培养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难点:设计对比实验研究纸分类和特点。

【教具、学具】学生准备:每组:同样大小的牛皮纸、报纸、卡纸、书写纸、餐巾纸分别装①号和②号袋;各种纸制品。

教师准备:各种纸制品、尺子、放大镜、铁架台、木条、水槽、红墨水、双面胶、水槽、水等;收集、整理与纸有关的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1.教师谈话:同学们,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了一些纸制品,谁愿意把你收集到的纸制品展示给大家看一看,并说说它可以用来做什么?2.学生全班展示和交流收集的纸制品及作用。

3.谈话:同学们,教师也想把收集的一些纸制品展示给大家看一看。

教师出示几件纸制小物品:纸箱里装手提袋,手提袋里装纸盒,纸盒里装写字本,写字本里夹着宣纸。

并一一说明纸制品的用途。

谈话:老师还收集到了一些纸制品的图片。

教师课件展示:纸灯笼、油纸伞、捆钞纸、纸制工艺品、日本艺术家用纸做成的“纸城堡”、英国研制出的防蚊纸、集热纸、加拿大研制出防泄密纸等图片和文字资料。

4.揭示教学内容,板书课题。

同学们,刚才见识了这么多纸制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非常普通的——纸。

(板书:15 纸)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1.谈话:刚才同学们展示了这么多的纸制品,让我们知道了纸的种类多并且作用大,对于纸大家还想了解哪些知识?2.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全班交流。

教师归纳小结:同学们,大家想研究有关纸的历史、制作方法、光滑程度、吸水性、软硬程度、透光性、结实程度等这些问题(教师随机板书:纸的历史、制作方法、光滑程度、吸水能力、软硬程度、透光能力、结实程度)。

纸的光滑程度、吸水能力、软硬程度、透光能力等这是纸的特性。

伟大的科学家总是善于提出问题,你们能提出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已经向科学家迈出了关键一步,我们要想研究纸的特性,你知道哪些观察研究的方法呢?3.学生自主交流。

课堂小结:是的,用眼睛看、用手摸、用鼻子闻、做实验、查找资料这些都是我们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下面就请大家选择合适的方法对1号材料袋中的纸进行观察研究,请小组选择纸的两个特点进行探究(除纸的吸水能力外),讨论交流看看这几种纸有什么不同?并思考用什么方法进行研究?会用到哪些工具?4.小组制定研究计划,讨论实验方案。

教师出示实验记录单(一)。

5.教师谈话:很多小组都有了自己的研究方案,现在请每一小组派一名代表来谈谈你们的方案,如有不完整的地方,小组成员或其他小组可以提出建议,进行补充。

6.小组汇报,完善实验方案。

教师进行引导,适时鼓励。

7.各组进行实验验证,教师巡视指导。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根据学生的实验发现,在汇报交流中随机进行。

预设1:学生发现纸的软硬程度不同。

教师及时跟进指导各种纸的软硬程度。

1.学生汇报实验发现的现象。

讨论:用摸的方法感觉纸的软和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呢?2.总结:团一团纸,摸一摸纸都能感觉纸的软和硬,因此,我们在生活中在使用餐巾纸擦拭脸就是利用了纸这一特性。

预设2:学生区别纸的光滑程度。

教师及时跟进指导各种纸的光滑程度。

1.学生汇报研究发现。

谈话:你是用什么方法观察的?有什么发现?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到了纸的这一特性?2.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发表意见。

3.总结:同学们观察很仔细,通过看、摸等来观察不同的纸表面光滑程度不同。

我们还可以借助放大镜来观察纸的表面,更能清楚的看到粗糙的纸表面上的纤维。

预设3:学生发现不同纸的透光能力不同。

1.学生交流用不同的纸朝向光亮的地方看一看,或用手电筒照一照,观察纸的透光能力不同。

2.教师出示一个3厘米左右大小的字。

同学们,你们选择哪种纸蒙在字上更能看的清楚呢?3.学生猜测,教师指导学生用纸蒙字实验观察纸的透光性,发现各种纸的透光能力不同。

4.学生汇报交流发现。

总结:不同种类的纸透明度也不一样。

预设4:学生发现不同纸的结实程度不同。

1.学生活动:把不同的纸撕一撕,来区分它们的结实程度!也可以不同的纸互相拉一拉。

讨论:做这个实验时要注意什么问题?2.小结:做这个实验时各种纸要同样大小,用的力量要均匀和相等。

3.学生实验,汇报各个小组得到的实验数据。

讨论:如果是相同的一张纸,横向纸条和纵向纸条哪个结实呢?以报纸为例。

4.总结:不同纸的不同种类的纸的结实程度也不相同。

同种纸的纸张的纤维走向一定,顺纤维走向结实程度较弱,与纤维走向正交,结实程度较强,也就是说横向更向结实。

预设5:引导学生探究纸的吸水能力实验。

1.教师展示收集的纸制品问学生是什么制成的。

教师故意将桌面事先准备好的水杯碰翻,让学生擦洗桌面。

(桌面事先准备好牛皮纸、报纸、餐巾纸、复印纸、包装纸等。

)谈话:老师桌上有五种纸,为什么你会选择用餐巾纸来擦水呢?餐巾纸比其他纸的吸水性强吗?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让我们再来研究这个问题。

2.组内交流,全班集体探讨。

3.各组讨论实验方案和所需要的实验材料。

4.商讨验证纸的吸水能力实验的注意事项。

(1)讨论:老师给大家准备了铁架台,铁架台上固定着一根木条(教师演示铁架台和木条装置,并让学生试试升降木条)、水槽、红墨水、装有五种纸的②号材料袋。

准备纸样的时候,纸的大小有什么要注意的吗?纸条应该固定在什么地方?固定时要注意什么?如何操作实验?(2)学生讨论,各抒己见,教师适时评价。

(3)小结:这个实验是对比实验,也就是说要注意实验过程中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

在做这个实验前科学小博士有几点要提醒大家。

(课件展示:科学小博士的温馨提示。

)科学小博士提示卡5.教师谈话:各组材料员拿出②号材料袋,里面装有准备好的五种长宽相同的纸条,请大家分小组按照制定好的研究计划进行实验,记录员做好实验记录。

学生活动,进行实验验证纸的吸水性,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重点理解做对比实验的方法。

6.全班交流实验结论,教师适时小结并适时评价。

7.小结:不同种类的纸吸水性不同。

卫生纸吸水性最好,牛皮纸吸水性最差。

课下我们还可以用滴管在每种纸的中央滴一滴水,观察哪种纸的吸水性最好。

预设6:学生根据实验研究结论给纸排排队,教师适时指导。

1.谈话引领:同学们,刚才我们对纸的各种特点进行了深入探究,那么大家能根据纸的特点给纸排排队吗?各小组任选纸的一种特点按一定的标准给纸进行排序。

这样,使学生对纸的特点的研究得以巩固。

2.各组进行探究:给纸排排队。

3.全班汇报交流。

4.教师小结并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老师发现在实验过程中,大家小心操作实验、仔细观察、积极思考、认真记录,探究出了不同的纸具有不同的特性,所以在生活中的用途也不同。

小科学家们,老师有一个关于纸的问题想请大家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帮老师解决,如果要用纸做一只小纸船放到河里,用什么纸来做船才能漂到更远?如果用纸做一个袋子,要想提起尽可能多的东西,又选什么纸来做呢?说出理由。

5.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巩固应用,抽象提升预设1:学生了解纸的历史,教师适时补充资料,提升学生认知。

1.谈话:今天,大家研究了纸的特点,大家知道纸是谁发明的吗?古时候人们没有发明纸,他们是怎样记录大事吗?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补充有关纸历史的知识,并播放“纸的发明与改进”视频。

3.学生观看录像后,全班交流感受。

4.总结: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就有人制造了纸,但是相当粗糙。

东汉时期的蔡伦改进了造纸的方法,用廉价的原材料造出了可供书写的纸张,被称为蔡侯纸!从此,纸的产量开始大增。

中国人发明的造纸技术比西方国家早了一千多年呢!成为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预设2:学生探究纸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1.谈话:作为学生,我们是用纸大户,也是最大的受益者,可是,你知道一箱A4复印纸需要多少棵成年大树吗?教师课件展示:A4纸箱和一棵成年大树,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一箱A4纸需要用一棵成年大树制造成的。

2.教师课件展示:资料卡。

学生观看后计算,并讨论交流:我们一个班的学生一年要用多少本练习本?又需要多少棵成年大树?10年呢?……3.教师小结:有关资料显示,制造1吨纸,需要砍掉17棵大树,生产大量的纸会破坏大量的森林资源。

我国造纸工业每产1吨纸,需耗用水100立方米,而国外纸厂每吨纸仅耗用水10~20立方米水,甚至低于10立方米。

因此,节约纸张就是节约能源。

4.谈话:那,今后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你打算怎么做?请同学们设计一则节约用纸公益广告语送给我们身边的朋友或亲人。

5.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鼓励。

6.教师发放心形卡纸,学生设计一则节约用纸公益广告语,并全班展示交流。

7.课堂小结:我们要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节约一张纸,净化一滴水,保护一片绿,美化环境。

五、总结概括,拓展提高纸的奥秘无穷,咱们关于纸的探究才刚刚开始,希望同学们课下继续研究有关纸的其他特性,并做“节能小卫士”,利用宣传画、手抄报等进行宣传活动。

【使用说明】1、教学反思。

本节课由展示、观察纸制品入手,让学生经历用感官观察、制定实验方案、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的研究过程,老师根学生一起研究了纸这一普通材料的特点。

首先,这节课我通过让学生收集纸制品、展示纸制品的活动引起学生对纸的兴趣,从而产生研究纸的愿望,学生才提出关于纸的问题,确定研究的主题。

接着,教师话锋一转,引导学生探究纸的特点的基本方法,继而让学生充分利用这些方法进行研究,培养了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素养。

然后,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运用多种方法研究纸的特点。

学生对不同纸的光滑程度、软硬程度、透光能力、结实程度已有前概念的认识,很容易就能辨别,因此,我让学生自主选择其中两种特点进行探究。

然而,学生纸的吸水能力这个对比实验需要系统地指导,并让每位学生都深入探究体验。

我设计让学生用纸擦水这一环节,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呈现出来,巧妙地从经验导到科学研究的层面上来。

随后,让学生根据问题制定研究方案,我抓住这个实验纸条大小、纸条下水的时间、观察的现象等问题重点加以引导,主要是让学生领悟做对比实验的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提升了学生做科学实验的素养。

巩固应用环节,我让学生根据纸的特性选择合适的纸做纸船、手提袋,既是对本节课知识的应用,学生建立起来的概念更牢固,同时又自然引出了学生了解纸的历史和与纸与我们生活的关系,让学生节约用纸成为习惯。

课堂上我注重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科学素养的培养,大胆放手让学生质疑释疑,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主动动手操作,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