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酥内软·芝麻烧饼
介绍烧饼的作文

介绍烧饼的作文英文回答:Shaobing, a classic Chinese flatbread, is a beloved culinary delight that has been enjoyed for centuries. Also known as "sesame seed pancake," shaobing is characterized by its crispy exterior, chewy interior, and nutty sesame seed topping.Shaobing's history dates back to the Han dynasty (206 BC-220 AD), when it was a popular street food in the northern regions of China. Over time, shaobing evolved into a variety of regional variations, each with its unique flavor profile.The preparation of shaobing is a meticulous processthat requires both skill and patience. The dough is made from wheat flour, water, salt, and yeast. It is then kneaded, shaped into flat discs, and brushed with a mixture of sesame oil and salt. The sesame seeds are then liberallysprinkled on top.Shaobing is traditionally cooked in a clay oven, which gives it a distinctive smoky flavor. It can also be cooked in a regular oven or on a griddle. The cooking process takes several minutes, and the shaobing is typicallyflipped halfway through to ensure even cooking.When done, shaobing should have a golden-brown exterior and a slightly chewy interior. It can be eaten on its own or with a variety of fillings, such as shredded pork, scallions, or eggs. Shaobing is also a popular accompaniment to soups and stews.In addition to its delicious taste, shaobing is also a nutritious snack. It is a good source of carbohydrates, protein, and fiber. Shaobing can be stored at room temperature for a few days and can be reheated in the oven or microwave.中文回答:烧饼。
大厂回族自治县特色小吃有哪些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大厂回族自治县特色小吃有哪些
导语:烤肉宛烤肉宛是由祖籍大厂回族自治县大马庄村的回族宛氏所创。
最初宛氏先人推着小车沿街叫卖,在北京宣武门一代流动经营。
大约在雍正到乾
烤肉宛
烤肉宛是由祖籍大厂回族自治县大马庄村的回族宛氏所创。
最初宛氏先人推着小车沿街叫卖,在北京宣武门一代流动经营。
大约在雍正到乾隆年间,“烤肉宛”第三代传人宛均章,在北京阜城门大街开始坐店经营。
第四代宛玉魁接任时,正式打出“烤肉宛记”的招牌。
解放后,“烤肉宛”曾两度为班禅大师现场制作宛氏烤肉。
1994年,“烤肉宛”被原国内贸易部命名为“中华老字号”。
1997年,首届《北京名菜名点》鉴定,“烤牛肉”、“北京烤鸭”、“糖溜卷果”、“炸芝麻鸭”等“烤肉宛”当家菜肴为北京清真名菜,“芝麻烧饼”为北京清真名点。
芝麻烧饼
芝麻烧饼,古称“胡麻饼”。
始见载于东汉刘熙《释名》。
胡麻饼在汉、唐时期已成为“俗家皆然”的食品。
大厂的芝麻烧饼在京东很有名气,且分布面积较广,不光夏垫、北坞、南寺头、陈辛庄、大厂等较大回族村庄,各乡镇各村,都普遍开有烧饼铺。
手艺一家比一家好。
烙出的烧饼个大、层多、酱厚、芝麻匀。
一般是特制土炉灶,先烙后烤,火候匀,烤熟之后呈鼓包状,趁热食用,外酥里软,酱香芝麻脆,让人百吃不厌。
多年来,大厂的烧饼铺早已开到了天津、北京等大中城市,一直受到京城食客的欢迎和赞誉。
油香
油香是一种油炸食品。
回族家庭平时不做,一般只在宗教节日,或家中遇有婚丧嫁娶、至亲长辈周年、生孩子、盖房、大病初愈、亲人。
外酥内软·芝麻烧饼

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一道难以割舍的美食,这些美食往往伴随着或美好或苦涩的回忆。
这样一份沉甸甸的回忆如影随形,赋予了美食非同一般的情感,因而使得美食超越了吃本身的含义。
著名的相声大师刘宝瑞有段儿经典的单口相声叫做《日遭三险》,其中有个贪小便宜的,在茶楼吃饭点了屉包子不愿意花钱,抠人家包子馅吃然后把包子皮儿吹鼓了给人家退回去,然后又要了几个芝麻烧饼往桌子上摔说人家的烧饼不够分量,其实就为了等人走了好吃摔落在桌子上的芝麻。
或许是吃货的本性所致,每每听到这段子我就能想象到那散落满桌子的喷香芝麻,想象到那外酥内软的口感和撕开后的那一股混和着椒盐和芝麻酱的咸香味道。
恨不得听完马上就去整几个麻酱烧饼吃吃。
说起盛亿隆芝麻烧饼来可谓丰俭由人了,用它夹个酱牛肉猪头肉唔的自不用说,用它夹个咸菜抹个酱豆腐也是不错,就算是啥都没有,白嘴儿吃起来那股子咸香同样是好味依旧,当然,它搭配涮肉也是一绝,可算是我大爱的京味儿主食之一了。
1、和面。
面要精粉,用温水和面,面要和的软一些。
你可以拿一双筷子搅动干面粉边搅边徐徐地加入水(这样和成的面才能比较松软),当搅得没有干面的时候再用手揉成软面团,面和好后放在温暖处醒10分钟。
2、把面团揉开,揉成长方形条状,不能太薄,一厘米厚度左右。
3、把植物油均匀涂在揉好的面饼上,从一头卷面饼,卷够三层就揪开。
4、这时候就可以看见亮晶晶的植物油夹在面团中间,然后用手掌把面团压扁,撒上芝麻。
5、放入炉子烤熟即可。
刘伯温烧饼歌白话文详解

刘伯温烧饼歌白话文详解简介刘伯温烧饼歌是一首流传于中国民间的传统曲艺表演节目,以叙述刘伯温烧饼故事为主题,采用白话文表达。
烧饼是中国传统的糕点之一,也是北方地区非常受欢迎的早餐食品。
刘伯温烧饼歌通过歌唱的形式,以幽默诙谐的语言描述了刘伯温制作烧饼的过程,并传承了这段历史文化。
历史背景刘伯温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一位著名将领和军事家,他是北魏末年和北周初年的重要人物。
刘伯温在北方地区广为人知,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事统帅,还以其儒雅风度和温厚的个性受到人们的敬爱。
据传刘伯温在北国时,经常会亲自制作烧饼招待士兵和百姓,因此他的烧饼制作手艺非常出众。
制作过程刘伯温烧饼的制作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准备原料刘伯温烧饼的主要原料包括面粉、芝麻、红糖和食用油。
面粉是制作烧饼的主要原料,选用优质面粉能够制作出更加香脆可口的烧饼。
芝麻是刘伯温烧饼的特色配料之一,可以增加口感和风味。
红糖是烧饼的甜味来源,食用油则用于炸烧饼。
2. 和面将面粉和适量的水搅拌均匀,揉成光滑的面团。
过程中要注意调整水的用量,使面团不太干也不太湿。
如果面团太湿,可以适量添加面粉;如果面团太干,可以适量加入水。
揉好的面团要醒发片刻,这样可以使面团更加松软。
3. 擀面皮将面团分成若干个小面团,用擀面杖擀成薄皮。
擀面的技巧是将面团分成均匀的小剂子,然后用稍大的力度由上往下擀。
擀出的面皮要薄而均匀,一般的厚度在2-3毫米左右。
刘伯温烧饼的特色之一是面皮的酥脆口感,因此擀面的过程需要掌握好力度和薄度。
4. 涂酱将擀好的面皮涂上一层红糖,再撒上一层芝麻。
刘伯温烧饼的酱料是经过精心调配的,口感丰富且各个味道都能得到充分展现。
红糖的甜味和芝麻的香味相结合,既满足了糖分的需求,又增添了烧饼的口感。
5. 卷起切断将涂有酱料的面皮从一边开始轻轻卷起,形成长条状。
然后将长条状的面皮切断成若干小段,每段长度可根据个人喜好而定,一般在10-15厘米左右。
6. 炸制烧饼取一平底锅,加入适量的食用油,烧热后将卷好的面团放入锅中,用小火慢慢炸制。
烧饼

11金乡烧饼面粉经过特殊处理,再佐以糖稀、香油、芝麻及小茴、大茴、肉桂、陈皮、丁香等调料,经造型、烘烤等工序制成。
正面凸起,棕红鲜亮,芝麻灿然,边缘刀纹清晰,背面淡黄平展,夹层油润松软。
食之则外酥内润,馨香扑鼻。
金乡有谚语云:“吃遍飞禽和走兽,不如烧饼夹羊肉”。
12金乡白粥以前金乡老百姓早餐是三大样:油条、煎包、粥。
此“粥”非彼“粥”。
普通话里,“粥”多指稀饭,把大米、小米、玉米面等粮食放入水中熬成糊状,一般作为早饭食用,早上人们大都食量不大,就着咸菜喝上一碗粥,一上午就不饿了。
金乡的“粥”是由小米、黄豆做成的。
制作工艺是:头天下午,把上等小米用水泡软,磨成米糊,将米糊过箩,去掉米渣。
把过好箩的米糊用盆子盛好,澄上一夜备用。
黄豆淘洗干净,放在清水里泡。
第二天五更夜里,把泡好的黄豆打成豆浆,过箩,去掉豆腐渣,这样熬粥的原料就备齐了。
用大锅烧开水,把豆汁下锅,开锅后,撇去浮沫,这样豆汁就算熬好了。
把澄了一夜的米糊搅拌均匀后倒进沸腾的豆汁锅里,顺着一个方向不停地搅拌。
开锅后,用特制的大马勺一勺勺地把粥扬起来,以去掉浮沫,浮沫去净后,粥就好了。
用马勺把粥舀进特制的特别保温的粥缸子里,早餐铺就能开张了。
金乡县城南门外,有条巷子名曰“粉巷”,这条百年老巷因其居民多磨粉作早点而得名。
粉巷就是金乡最早熬粥的地方。
一百多年前,王、刘、尹三家开始在粉巷熬粥做早点,为县城百姓提供早餐服务。
“一缸子粥熬了一百年”,至今三家后人都还经营着熬粥卖早点的小本买卖。
熬好的粥白中略带黄色,稀稠适当,有异香,到嘴里爽滑细糯,早上喝上一碗,一上午不口渴。
黄豆、小米两种健康原料配合在一起,使得粥营养极其丰富,老少皆宜。
粥泡油条、粥泡馓子是金乡最传统的早餐吃法。
将油条或是馓子撕成小段,满满地放入碗中,用筷子把油条或馓子压平,缓缓地把粥浇在上面,油条软而不烂,馓子根根儿分明,油香扑鼻,香而不腻。
老喝粥的有他们的喝法,一碗粥端上来,不是马上就喝,因为刚盛好的粥温度很高,烫嘴。
七个烧饼的故事

七个烧饼的故事
在一个小村庄里,有一个老奶奶每天都会做七个烧饼,然后拿到村口的大树下
卖给路过的行人。
她的烧饼香气扑鼻,味道美味,因此深受大家喜爱。
然而,每个烧饼都有着不同的故事。
第一个烧饼,是老奶奶最得意的作品,它外酥内软,金黄诱人,代表着老奶奶
的勤劳和智慧。
她总是告诫年轻人要像这个烧饼一样,外表坚强,内心温柔。
第二个烧饼,是老奶奶的心头爱,它是用老奶奶的秘制果酱做成的,甜甜的味
道让人回味无穷。
老奶奶说,这个烧饼就像她对家人的爱,甜蜜而温暖。
第三个烧饼,是老奶奶的朋友送来的食材,它里面夹着香甜的核桃和松软的葡
萄干,老奶奶总是笑着说这个烧饼是友谊的象征。
第四个烧饼,是老奶奶的徒弟最得意的作品,它形状规整,皮薄馅大,老奶奶
总是夸他是个有前途的年轻人。
第五个烧饼,是老奶奶的孙女亲手做的,她用小巧的模具做成各种可爱的形状,老奶奶总是笑着说这个烧饼是她的未来希望。
第六个烧饼,是老奶奶的邻居送来的,它是用香气四溢的芝麻和核桃做成的,
老奶奶总是说这个烧饼是邻里之间的情谊。
第七个烧饼,是老奶奶留给自己的,她总是一个人悄悄吃掉,因为这个烧饼是
她对自己的奖赏。
这就是七个烧饼的故事,它们代表了老奶奶的生活态度和人生感悟。
每个烧饼
都有着不同的故事,就像我们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人生。
让我们珍惜每一个烧饼,也要珍惜每一个人生的故事。
描写油酥火烧的句子

描写油酥火烧的句子
1、说起油酥烧饼,第一时间让我想起的就是那馋人的芝麻香,层层叠叠的层次,还有那酥脆的口感,嗯,口水要流出来了。
2、油酥烧饼,外面的色泽呈现出金黄色,吃起来外酥里嫩得很是美味,而且有很多的人在平时吃饭的时候也都会在家里面备上这样的一些烧饼,再搭配上其他的一些配菜,吃起来味道也都是非常不错的,而且有一些本地人,他们平时在家里面也都是会做一些油酥烧饼来吃。
3、威县的油酥火烧很香,层数也很多,咬一口碎渣子哗啦哗啦往下掉,还得用手接着吃。
4、油酥烧饼,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
油酥烧饼色泽金黄,薄层重叠,内宣软,外香酥,软酥可口,适合各种年龄段的人食用。
5、我们的油酥烧饼将传统工艺,和现代制作方法相结合精制而成,特殊风味,香味四溢,口感独特,老油酥烧饼拥有独特的做工,以油面不腻,口感柔和,鲜香可口而闻名,深受人们喜爱,闻着香、吃着更香。
6、油酥烧饼色泽金黄,薄层重叠,内外焦脆,香酥可口。
饼面有芝麻,油大层多,或甜或咸
7、油酥火烧,外酥里软,口口香脆,超级好吃
8、油酥火烧,外部焦酥,内部松软,酥香可口。
9、酥到掉渣的油酥火烧,色泽金黄、好吃还不腻。
10、油酥火烧制作工艺独特,操作方法古老,外部焦酥,内部松软,酥香可口,风味别具一格,再配上一碗单县羊肉汤、鸡汤,这种地道油酥火烧做法怎能不好吃!。
被爱保温的烧饼

被爱保温的烧饼被爱保温的烧饼,这是一种美味可口的小吃,在中国的许多地方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
无论是在街边小摊上,还是在高档餐厅里,都能找到这种美食的踪迹。
热腾腾的烧饼外酥里软,加上各种香料和配料的调配,让人垂涎欲滴。
烧饼是一种传统的中国小吃,它的制作材料主要是面粉、盐、酵母和水,加入少许油和碱水,经过揉搓、发酵和擀面,再经过烘烤制成。
烧饼洁白无瑕,外表焦黄酥脆,内里柔软蓬松,带着淡淡的麦香味,让人忍不住停下脚步,品尝一番。
在制作烧饼的过程中,有一个环节非常关键,那就是保温。
被爱保温的烧饼得名于这个环节,因为保温是烧饼做出好吃的关键所在。
制作烧饼的师傅们时常说:“烧饼就像小孩子一样,需要被爱和温暖才能长得好。
”所以在制作过程中要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才能让烧饼发酵得更好,口感更佳。
首先是揉面,这是烧饼制作的第一步。
师傅们将面粉、酵母、盐和水混合在一起,经过长时间的揉搓,使面团更加均匀细腻。
这个过程需要特别的耐心和精心,因为只有揉搓得充分,才能让烧饼的口感更好。
接着是发酵,这也是制作烧饼中非常重要的一步。
在揉好的面团表面刷上一层油,然后放入温暖的环境中发酵。
师傅们会选择一个温度适宜的地方,让面团慢慢膨胀,变得更加柔软。
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一般要发酵1-2个小时,待面团膨胀至原来的1.5倍以上时,就可以进行下一步了。
然后是擀面,将发酵好的面团分割成小块,然后擀成薄薄的面饼。
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技巧和力气,因为只有擀得均匀才能让烧饼更有层次感。
而且擀面的时候要注意保持湿润,可以在面饼上轻轻刷一层水,这样做出来的烧饼更加蓬松和柔软。
最后是烘烤,将擀好的面饼放入烤箱中,烤至金黄色即可取出。
这个过程需要一些技巧和经验,因为温度和时间都必须掌握得恰到好处。
有些师傅会在烤箱里放一些水,增加湿度,这样烤出来的烧饼更加香脆可口。
被爱保温的烧饼,制作工艺虽然简单,但其中的奥妙却不容忽视。
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师傅们花费心思和时间,只有这样才能做出好吃的烧饼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3. [转载]外酥内软·芝麻烧饼
发表时间:2012-07-18 15:13:17
文章分类:
原文地址:/s/blog_50dcd9c1010174t0.html
原文地址:外酥内软·芝麻烧饼作者:鲍鱼
外酥内软·芝麻烧饼
著名的相声大师刘宝瑞有段儿经典的单口相声叫做《日遭三险》,其中有个贪小便宜的,在茶楼吃饭点了屉包子不愿意花钱,抠人家包子馅吃然后把包子皮儿吹鼓了给人家退回去,然后又要了几个芝麻烧饼往桌子上摔说人家的烧饼不够分量,其实就为了等人走了好吃摔落在桌子上的芝麻············或许是吃货的本性所致,每每听到这段子我就能想象到那散落满桌子的喷香芝麻,想象到那外酥内软的口感和撕开后的那一股混和着椒盐和芝麻酱的咸香味道。
恨不得听完马上就去整几个烧饼吃吃········
说起芝麻烧饼这玩意儿来可谓丰俭由人了,用它夹个酱牛肉猪头肉唔的自不用说,用它夹个咸菜抹个酱豆腐也是不错,就算是啥都没有,白嘴儿吃起来那股子咸香同样是好味依旧,当然,它搭配涮肉也是一绝,可算是我大爱的京味儿主食之一了············芝麻烧饼
原料:
标准粉500克,酵母2.5克,泡打粉2.5克,水300克,芝麻酱120克,色拉油10ml,花椒盐儿10-15克,芝麻,酱油10ml,水30ml
制作过程:
1):面粉和泡打粉,酵母混合均匀后砌成粉墙加水
2):揉成光滑面团,用湿布盖住醒发15-20分钟
3):芝麻酱,椒盐儿,色拉油混合均匀备用
4):清水30ml,酱油10ml混合成酱油水备用,芝麻用擀面杖稍微碾压后备用
5):案板上刷少量油(防粘,未计在原料内)将发酵好的面团擀成0.5cm厚的方形面片6):将调好的麻酱均匀的涂在面片上
7):从面片的一边开始,一边向外抻,一边向内将面片卷起
8):将卷好的面片边缘捏紧收口
9):将卷好的芝麻面卷儿揪成大小一致的剂子(约15个)用保鲜袋盖上发酵15分钟10):将剂子两边收口处向中间收拢捏紧,将收口向下放置
11):取裹好的面团,将光滑的一面向下蘸酱油水后,再蘸芝麻
12):将蘸好芝麻的面团用擀面杖擀扁
13):平底锅中小火加热(不放油),将烧饼有芝麻的一面朝下烙3分钟左右
14):翻另一面再烙3分钟左右后取出
15):烤箱180度上下火预热,将烙好的烧饼入烤箱再烤10-15分钟,烤至表面金黄后制作完成
碎嘴唠叨:
**花椒盐建议使用现做的(把花椒和盐分别炒香,然后碾成粉末),味道更佳
**卷面片的时候一定要抻着卷,这样出来的层多
**蘸酱油水会让饼的表皮酥脆,也让芝麻更好的蘸在饼上
**要先蘸芝麻后再擀扁,这样芝麻能更牢固的粘在饼上
**如果家里没有烤箱,也可以用平底锅多烙一会儿直接烙熟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