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YS-ZW015 工作场所高温测量操作规程

合集下载

高温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汇编

高温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汇编

高温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术语1、高温作业: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工作地点平均 WBGT 指数≥ 25 摄氏度时的作业。

WBGT: 又称湿球黑球温度,是综合评价人体接触作业环境热负荷的一个基本参量,单位为:摄氏度。

2、接触时间率:劳动者在一个工作日内实际接触高温作业的累计时间与 8h 的比率。

3、生产性热源:系指生产过程中能够散发热量的生产设备,产品和工件等。

职业危害高温致使体温调节产生障碍、水盐代谢失调、循环系统负荷增加、消化系统疾病增多、神经系统兴奋性降低、肾脏负担加重。

当作业场所气温超过 34℃时,即可能有中暑病例发生。

中暑是高温环境下发生的急性疾病,按其发病机理可分为:热射病、日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

1.当有先兆或轻度中暑时,应将患者迅速离开高热环境,移至荫凉通风处休息,解开衣领,并给予清凉饮料、浓茶、淡盐水和人丹、解暑片或藿香正气丸等解暑药物。

2. 对病情较重的患者,应立即移到荫凉处,让其平卧(或抬高下肢),根据不同的病情,分别作如下处理:3. 中暑痉挛时,牵伸痉挛肌肉使之缓解,并服用含盐清凉饮料;4. 中暑衰竭时,服用含糖、盐饮料,并在四肢作重推摩、擦摩;5. 日射病时,头部用冰袋或冷水湿敷;身体高热时,应迅速降温,如用冷水或冰水擦身(擦至皮肤发红),或在额、颈、腋下和腹股沟等处放冰袋,也可用 50%酒精擦浴。

6. 症状重或昏迷患者,可针刺人中、涌泉、中冲等穴,并应迅速送医院进行抢救。

作业现场接触高温限值标准表一高温作业允许持续接触热时间限值(分钟)表二、工作场所不同体力劳动强度 WBGT 限值本公司接触高温岗位接触高温的岗位:溶剂回收、司炉岗位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1、操作工在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岗位,服从管理,正确佩带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2、生产现场必须保持通风良好。

3、对生产现场经常性进行检查,按时巡查所属设备的运行情况,不得随意拆卸和检修设备,发现问题及时找专业人员修理。

高温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高温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高温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1、高温把日最高气温达到或超过35℃时称为高温,连续数天(3天以上)的高温天气过程称之为高温热浪(或称之为高温酷暑)。

由于近年来高温热浪天气的频繁出现,高温带来的灾害日益严重。

为此,我国气象部门针对高温天气的防御,特高温对其他生物影响的标准可依据达到危害时的温度量值制定2、危害程度高温致使体温调节产生障碍、水盐代谢失调、循环系统负荷增加、消化系统疾病增多、神经系统兴奋性降低、肾脏负担加重。

当作业场所气温超过34℃时,即可能有中暑病例发生。

中暑是高温环境下发生的急性疾病,按其发病机理可分为:热射病、日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

3、接触限值表1工作场所不同体力劳动强度WBGT限值表2高温作业允许持续接触热时间限值(分钟)4、职业卫生操作规程4.1生产现场必须保持通风良好。

4.2熟悉掌握本岗位职业病危害的特性、危害后果、预防和应急措施。

4.3进入岗位职业危害防护必须按照使用规则正确佩戴、使用。

4.4作业前,应提前喝或吃防暑降温药物。

4.5作业中应适当的补充水量(如:矿泉水、加入盐的热水)或预防中暑的冰棍、冰块及绿豆汤,以防止出现中暑现象。

4.6缩短一次性持续接触高温时间,持续接触热源后,应轮换作业和休息,休息时应脱离热环境,并多喝水。

执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

4.7工作中,应加强防暑降温设备、设施(风机、电扇、空调)的性能检查,出现问题及时汇报处理。

4.8采取通风降温措施,打开门窗通风,必要时加装通风机进行机械通风。

4.9岗作业中应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身体如有不适及时汇报,不准班中带病作业或饮酒后作业。

5、中暑后的急救措施5.1当有先兆或轻度中暑时,应将患者迅速离开高热环境,移至荫凉通风处休息,解开衣领,并给予清凉饮料、浓茶、淡盐水和人丹、解暑片或藿香正气丸等解暑药物。

5.2对病情较重的患者,应立即移到荫凉处,让其平卧(或抬高下肢),根据不同的病情,分别作如下处理:5.2.1中暑痉挛时,牵伸痉挛肌肉使之缓解,并服用含盐清凉饮料;5.2.2中暑衰竭时,服用含糖、盐饮料,并在四肢作重推摩、擦摩;5.2.3日射病时,头部用冰袋或冷水湿敷;身体高热时,应迅速降温,如用冷水或冰水擦身(擦至皮肤发红),或在额、颈、腋下和腹股沟等处放置冰袋,也可用50%酒精擦浴。

高温酷暑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模版

高温酷暑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模版

高温酷暑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模版一、总则1. 本规程适用于高温酷暑下的作业活动,旨在保障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2. 所有从事高温酷暑作业的人员必须遵守本规程,严格执行各项安全操作措施。

3. 作业单位应提供必要的防暑设备、热量和湿度监测器等,并组织进行安全培训。

二、安全防护1. 作业人员应穿着轻薄透气的工作服,避免过于紧身或厚重的服装。

2. 加强防晒措施,作业人员应使用合适的防晒霜,并佩戴宽檐帽、太阳镜等防护用品。

3. 注意饮食和水分补给,工作过程中要适当增加饮用水和含盐分的食物摄入。

4. 根据作业内容和环境,采取适当的工作和休息时间比例,避免长时间连续作业。

5. 合理安排作业人员的工作岗位和轮班制度,确保每个人都能得到适当的休息和防暑措施。

6. 在高温酷暑作业现场,应设置遮阳棚、通风设备等,确保作业人员有较好的工作环境。

7. 定期进行体温测量和体检,及时发现身体不适症状,及时给予处理和疏导。

三、作业操作措施1. 在高温酷暑作业前,应检查工作场所的温度、湿度等环境参数,并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

2. 作业人员应掌握必要的急救技能,了解热中暑、中暑等疾病的症状和处理方法。

3. 避免在高温酷暑时段进行高强度的作业活动,如需进行,应采取有效的防暑措施。

4. 确保设备、工具等物品的正常使用和维护,防止因高温酷暑导致设备故障或事故发生。

5. 在高温酷暑作业时,严禁在危险区域内被单独作业,应采取有效的联动与监护措施。

6. 作业人员应遵守作业规程和操作规范,不得擅自更改或违规操作,确保作业安全。

7. 如遇突发情况或有其他异常现象,应立即向负责人报告并采取紧急措施进行处置。

8. 高温酷暑作业结束后,应及时清理、整理作业场所,确保设备和工具的安全和完好。

四、应急预案1. 作业单位应建立高温酷暑作业的应急预案,明确职责分工和应急措施。

2. 在高温酷暑作业现场,应设立应急疏散通道和应急救援设备,确保在紧急情况下的安全疏散。

测温工岗位操作规程范文(二篇)

测温工岗位操作规程范文(二篇)

测温工岗位操作规程范文一、岗位背景和职责测温工是一个重要的岗位,职责是测量和记录工作场所中各种设备的温度,以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和正常运行。

测温工需要熟练掌握温度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并且具备良好的观察能力和工作负责心。

二、测温工的操作规程1. 准备工作:在进行测温工作之前,需要仔细检查所使用的温度测量仪器,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完好性。

同时,要熟悉仪器的各个部件和功能,以便进行正确的操作。

2. 测量前的准备:在进行温度测量之前,需要将温度测量仪器校准至室温,并确保仪器的电池电量充足。

另外,还需要检查测量点的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等,以便做好相应的调整。

3. 温度测量的操作步骤:(1)根据工作任务和要求,确定测量点和测量时间。

(2)将温度测量仪器插入测量点,确保与测量物体充分接触。

(3)按下测量按钮,等待仪器显示稳定的温度数值。

(4)记录测量结果,包括测量点、测量时间和测量数值,并在对应的记录表格上填写。

(5)将测量仪器从测量点上取下,并将仪器放置在安全的位置。

4. 测温工作的注意事项:(1)在测温过程中,要保持仪器和测量点的清洁,以确保准确的测量结果。

(2)在进行多个测量点或连续测量时,要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休息和调整,以避免疲劳和误操作。

(3)在遇到温度异常或测量困难时,要及时报告相关负责人,并参考相关的操作指南和技术资料,以便进行正确的处理。

(4)在完成测温工作之后,要做好记录和整理工作,并将相关资料和仪器妥善保存。

5. 测温工作的安全注意事项:(1)在进行高温测量时,要戴好防护手套和防护面罩,以保护自己的安全。

(2)在进行低温测量时,要保持良好的体温,避免感冒和其他健康问题。

(3)在进行有害物质测量时,要佩戴好相关的防护设备,以避免受到伤害。

(4)在进行各种测量时,要随时观察测量点和仪器的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以避免事故的发生。

三、岗位培训和考核为了保证测温工的工作质量和安全性,公司将对测温工进行相关培训和考核。

量热仪(全自动)操作规程

量热仪(全自动)操作规程

全自动量热仪操作规程1.环境要求1.1实验室应设一单独的房间,不得在房间内进行有高温的设备实验,仪器应避免阳光直射。

1.2实验室温度应保持稳定,每次测定过程室温变化不要超过1℃。

通常室温保持在7-35℃范围为宜。

1.3室内无强烈的空气对流,因此室内不应该有高温温源及风源,实验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开启门窗,避免室内人员过多。

1.4室内装有空调的应避免运行时气流直吹设备,建议用户24小时开启空调或不开空调。

1.5电源:220V±10% 50Hz 需良好接地。

(电压不稳建议配稳压器)2.操作过程2.1打开全自动量热仪电源开关。

2.2称好试样(煤样重量一般为1±0.1g)。

2.3将试样装入坩埚,将坩埚装入氧弹的坩锅架上,装好点火丝(长度约为5cm),系上棉线(要求系紧)并与试样接触紧密。

勿使点火丝接触坩埚及氧弹壁,以免形成短路而导致点火失败,甚至烧毁坩埚及坩埚架。

2.4往氧弹中加入10ml蒸馏水,小心拧紧氧弹,应尽量少振动氧弹,注意避免坩埚和点火丝的位置因受振动而改变。

2.5打开氧气瓶阀门,将减压阀低压表上的压力调到2.8Mpa~3Mpa,接着将充氧仪装入氧弹上进行充氧操作,充氧时间30s,每次实验充氧时间保持一致,充氧压力2.8Mpa~3Mpa。

2.6氧弹充氧时,室内禁止烟火。

停止作业时,必须关紧氧气瓶阀门。

氧弹及压力表各连接部分禁止接触油脂。

2.7把充好氧的氧弹放在内筒支架上,盖上顶盖,单击“发热量”按钮,输入相关数据,再单击“发热量”后,仪器开始自动测试,试验结束后,内桶水自动排放到外筒水箱,界面将显示测试结果并打印。

测试过程中勿按复位键,否则实验作废。

2.8取出氧弹后,放出氧弹内燃烧废气,打开氧弹,仔细观察氧弹内试样有否溅出或有炭黑存在,如有则该次试验作废。

2.9将氧弹各部件清洗干净,并擦干,坩埚放在电炉上烤干并冷却后待用。

(清洗氧弹的水要用与室温接近的水,以免氧弹的温度与恒温桶内的水温相差太大,而影响下次试验结果)。

高温操作规程

高温操作规程

高温操作规程高温操作规程引言:高温是现代工业生产中常见的一种环境条件,很多行业都需要在高温环境下进行操作和生产。

然而,高温环境下的操作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制定一套高温操作规程,对保障工作人员安全、提高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温操作环境高温操作环境是指温度超过常温(通常大于摄氏40度)的工作场所,常见于冶金、玻璃、化工、石油等行业。

高温操作环境有着高温、高湿、高压等特点,对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高温操作风险在高温操作环境下,操作人员面临着多种风险:1. 烫伤:高温下烫伤是最常见的伤害类型,直接接触高温物体或流体可能导致皮肤烫伤。

2. 中暑:高温环境容易引发中暑,从而导致肌肉痉挛、晕厥、体力不支等症状。

3. 爆炸或火灾:高温环境下,易燃易爆物质的爆炸风险增加,火灾风险明显增加。

4. 环境污染:高温操作中可能产生有害气体、污水等,对环境造成污染。

三、高温操作规程为降低高温操作风险并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需要制定一套高温操作规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高温环境管理:(1)温度监测:对高温工作场所进行定期测温,确保温度在安全范围内,如超过限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2)通风设施:提供充足的通风设施,保持空气流通,降低温度和湿度。

(3)防护措施:对高温工作区域进行隔离,设置防护栏杆、警示标识等,防止工作人员接触高温物体。

2. 个人防护措施:(1)着装:要求操作人员穿戴符合高温环境要求的防护服、防护手套、防护鞋等。

(2)防晒措施:对需要在室外高温环境下操作的工作人员,应加强防晒注意,涂抹防晒霜,遮阳等。

(3)休息规定: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增加体力疲劳。

3. 应急预案:(1)中暑应急措施:设立中暑急救点,配备急救设备,培训操作人员中暑的急救知识。

(2)火灾应急措施:设置灭火器材,明确火灾报警和疏散路线,组织定期演练。

四、培训与宣传制定高温操作规程后,工作人员需要接受相关培训,并加强高温环境下的安全意识。

高温酷暑作业安全操作规程(3篇)

高温酷暑作业安全操作规程(3篇)

高温酷暑作业安全操作规程一、准备工作1. 提前了解工作场所的温度和湿度情况,并确保工作环境通风良好。

2. 检查工作区域的防护设施和安全设备是否完好,并确保其正常运行。

3. 配备足够的防暑物品,如太阳帽、防暑服、防护眼镜、防晒霜和饮用水等。

二、工作时间安排1. 避免在高温酷暑时段(一般为上午10点至下午4点)进行户外作业,尽可能调整工作时间至早晨或傍晚。

2. 如果无法避免在高温酷暑时段作业,必须按照规定的作业时间和休息时间进行安排,每小时工作时间不得超过45分钟,工作时间后必须有足够时间的休息和补水。

三、个人防护1. 戴上防暑物品,如遮阳帽、太阳镜、防晒霜等,以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到头部、眼睛和皮肤。

2. 穿着透气性好的防暑服,材质轻薄透气,避免过分暴露于阳光下。

3. 选择合适的鞋子,确保舒适和防滑,在高温地面上作业时,应穿戴耐热的工作鞋。

4. 确保随身携带足够的饮用水,每小时至少饮用一次,并适量补充含盐分的食物经。

四、作业技巧1. 分配合理的工作负荷:根据作业人员的体力和耐受能力,合理安排工作量,避免过度劳累引发疲劳和中暑。

2. 注意高温环境下的通风问题:若无法避免在高温环境下作业,应确保工作区域有良好的通风条件,如开启风扇或使用通风设备等。

3. 避免长时间暴露于太阳下:必要时可在阴凉处设立休息点,在工作过程中适时休息,避免暴晒。

4. 避免过度劳累:根据作业强度和个人体力情况,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不要频繁地进行重体力劳动,以免过度劳累引发中暑。

5. 定期巡视工作区域:保持工作区域的整洁和安全,及时发现并清理可能存在的隐患,以确保作业安全。

五、中暑应急处理1. 一旦发现中暑症状,应立即停止工作,迅速移至阴凉处休息,并将衣物松开,保持通风。

2. 给患者喝足够量的清水,并用湿毛巾或冰袋敷在头部、颈部和腋下等部位,降低体温。

3. 若症状加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应立即呼叫急救车或将患者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高温酷暑作业安全操作规程范文

高温酷暑作业安全操作规程范文

高温酷暑作业安全操作规程范文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夏季高温酷暑成为了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在高温酷暑天气下进行作业,不仅对人员的身体健康构成威胁,还容易引发事故和伤害。

为了保障员工的安全和健康,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高温酷暑作业安全操作规程至关重要。

一、作业前的准备工作1.了解天气情况:在高温酷暑天气下进行作业前,必须首先了解天气情况,并及时获取相关的高温警报信息。

如遇持续高温天气,需要及时调整作业计划,或者延后作业时间。

2.作业场所的检查:在作业开始前,必须对作业场所进行彻底的检查。

检查包括检查作业区域的通风情况、设施设备的安全性能等。

如发现存在问题或风险,必须立即采取措施进行修复或改进。

3.工作人员培训:给参与高温酷暑作业的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的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应对高温天气的能力。

培训内容包括高温天气下的常见危险和应急措施等。

4.提供必要的防护设备:根据具体作业的特点和要求,为工作人员配备必要的防护设备。

如头盔、防护服、防护眼镜、防晒霜等。

并确保这些设备的正确使用和有效性。

二、作业期间的安全操作1.避免高温时段作业:在高温酷暑天气下,尽量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作业,特别是在中午11点到下午3点。

如无法避免,应考虑减少作业时间,增加作业间隔,确保工作人员有足够的休息和补水时间。

2.防止中暑:高温天气下容易引发中暑,因此必须采取措施防止中暑发生。

如加强体温监测,提醒工作人员注意体感温度和身体状况的变化,及时休息和补水。

当发现有人体温过高、头晕、呕吐等中暑症状时,应立即就医。

3.合理安排作业强度:在高温天气下,作业强度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

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特别是对高温环境下容易引发心脏负担的工作人员。

4.保持良好的通风:高温天气下,室内或作业场所的通风非常重要。

确保通风设备的正常运行,对需要长时间作业的场所,应加强通风措施,如使用风扇、排风设备等。

5.合理安排休息时间:在高温酷暑天气下,工作人员要经常休息,适时补充水分和盐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目的
为规范我中心对用人单位工作场所高温WBGT指数的测量及高温作业分级的测
量,确保测量的规范科学,特制定本操作规程。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我中心开展的工作场所WBGT高温指数的测量,测量范围为21℃-49℃
3 职责
3.1 项目负责人:负责作业场所的现场调查、测点的确定。

3.2 测量人员:负责测量频次、测量记录、结果的计算,以及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4 工作流程
4.1 现场调查
4.1.1 了解每年或工期内最热月份工作环境变化幅度和规律。

4.1.2工作场所的面积、空间、作业和休息区域划分以及隔热设施、热源分布、作业方
式等一般情况,绘制简图。

4.1.3 工作流程包括生产工艺、加热温度和时间、生产方式等。

4.1.4 工作人员的数量、工作路线、在工作地点停留时间、频度及持续时间等。

4.2 测点选择
4.2.1 测点数量
4.2.1.1工作场所无生产性热源,选择3个测点,取平均值;存在生产性热源,选择3~
5个测点,取平均值。

4.2.1.2工作场所被隔离为不同热环境或通风环境,每个区域内设置2个测点。

取平均
值。

4.2.2 测点位置
4.2.2.1测点应包括温度最高和通风最差的工作地点。

4.2.2.2劳动者工作是流动的,在流动范围内,相对固定工作地点分别进行测量,计算
时间加权WBGT指数。

4.2.2.3 测量高度:立姿作业为1.5m高;坐姿作业为1.1m高。

作业人员实际受热不均
匀时,应测踝部、腹和头部。

立姿作业为0.1、1.1和1.7m处;坐姿作业为0.1、
0.6和1.1m 。

WBGT 指数的平均值计算公式:
42踝
腹头W BGT W BGT W BGT W BGT +⨯+=
式中:WBGT :为WBGT 指数平均值;
WBGT 头:为测得头部的WBGT 指数;
WBGT 腹:为测得腹部的WBGT 指数;
WBGT 踝:为测得踝部的WBGT 指数;
4.3 测量时间
4.3.1 常年从事接触高温作业,在夏季最热季节测量;不定期接触高温作业,在工期内
最热月测量;从事室外作业,在最热月晴天有太阳辐射时测量。

4.3.2 作业环境热源稳定时,每天测3次,工作开始后及结束前0.5h 分别测1次,工作
中测1次,取平均值。

如在规定时间内停产,测定时间可提前或推后。

4.3.3 作业环境热源不稳定,生产工艺周期变化较大时,分别测量并计算时间加权平均
WBGT 指数。

4.3.4 测量持续时间取决于测量仪器的反应时间。

4.4 测量条件
4.4.1 测量应在正常生产情况下进行。

4.4.2 测量期间避免受到人为气流影响。

4.4.3 WBGT 指数测定仪应固定在三脚架上,同时避免物体阻挡辐射热或者人为气流,测
量时不要站立在靠近设备的地方。

4.4.4 环境温度超过60℃,可使用遥测方式,将主机与温度传感器分离。

4.5 测量
4.5.1 测量前应按照仪器使用说明书进行校正。

4.5.2 确定湿球温度计的储水槽注入蒸馏水, 确保棉芯干净并且充分地浸湿,注意不能
加自来水。

4.5.3 在开机的过程中, 如果显示的电池电压低,则应更换电池或者给电池充电。

4.5.4 测定前或者加水后, 需要10min 稳定时间。

4.6 时间加权WBGT 指数计算
在热强度变化较大的工作场所,应计算时间加权平均WBGT 指数,
公式为:
n
n n t t t t WBGT t WBGT t WBGT WBGT ++⨯++⨯+⨯=212211 式中:WBGT ——WBGT 指数时间加权均值;
n t t t ++21——工作人员在第1,2……n 个工作地点实际停留的时间; WBGT 1 、WBGT 2 ……WBGT n ——时间n t t t 21、时的测量值。

5 相关文件
5.1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7部分:高频电磁场 GBZ/T189.7-2007
5.2 《湿球黑球温度指数仪WBGT 使用说明书》
6 记录与表格
6.1 “工作场所高温测定记录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