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多样性评价与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

合集下载

福建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多样性及评价研究

福建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多样性及评价研究

福建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多样性及评价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全面研究和评价福建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植物多样性。

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中国福建省的西北部,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成为国内外生态学和植物学研究的热点地区。

本文将通过系统的野外调查、数据分析以及文献综述,深入探讨该保护区的植物种类、群落结构、生态系统功能以及植物多样性的保护现状,以期为保护区的有效管理和生物多样性的持续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首先介绍福建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地质背景等基本情况,为后续的植物多样性研究奠定基础。

接着,通过详细的野外调查和数据分析,揭示保护区内植物种类的丰富度、分布特征以及群落结构,分析不同植物群落之间的关联性和动态演替规律。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植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机制。

本文还将对福建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植物多样性保护现状进行评价,分析保护区内植物资源的利用情况、植被恢复和生态修复措施的效果,以及保护区管理的有效性。

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和实践经验,提出保护和发展福建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多样性的对策和建议,为保护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评价,旨在提高公众对福建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多样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促进保护区的科学管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为福建省乃至全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二、研究区域概况福建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福建省中部,地处戴云山脉的主体部分,占地面积约为平方公里。

该区域地势高耸,山峰峻峭,最高峰戴云山海拔达1856米,是福建省内的高峰之一。

保护区内气候温和湿润,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水充沛,为丰富的植物多样性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

戴云山自然保护区的植被类型多样,包括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竹林、灌丛和草甸等。

其中,常绿阔叶林是保护区内最主要的植被类型,分布广泛,种类繁多。

戴云山物种多样性与系统发育多样性海拔梯度分布格局及驱动因子

戴云山物种多样性与系统发育多样性海拔梯度分布格局及驱动因子
第 41 卷第 3 期 2021 年 2 月
生态学报 ACTA ECOLOGICA SINICA
Vol.41,No.3 Feb.,2021
DOI: 10.5846 / stxb201910082091
李梦佳,何中声,江蓝,谷新光,晋梦然,陈博,刘金福.戴云山物种多样性与系统发育多样性海拔梯度分布格局及驱动因子. 生态学报,2021,41 (3) :1148⁃ 1157. Li M J,He Z S,Jiang L,Gu X G,Jin M R,Chen B,Liu J F. Distribution pattern and driving factors of species diversity and phylogenetic diversity along altitudinal gradient on the south slope of Daiyun Mountain.Acta Ecologica Sinica,2021,41(3) :1148⁃ 1157.
http: / / www.ecologica.cn
3期
李梦佳 等:戴云山物种多样性与系统发育多样性海拔梯度分布格局及驱动因子
1149
that: (1 ) The phylogenetic diversity and species diversity indicated an intermediate high expansios. (2) The species diversity Margalef index and Shannon⁃Wiener index were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phylogenetic diversity index, indicating that the higher species diversity is, the higher the phylogenetic diversity is. The Shannon⁃Wiener index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species diversity indices ( Margalef, Pielou, Simpson index ) , phylogenetic diversity and structure, and could replace other indices to some extent. The Pielou index, Simpson index and Shannon⁃Wiener index were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net relatedness index ( NRI) and net nearest taxa index ( NTI ) , indicated that the community dominance and evenness were strongly correlated with the phylogenetic structure. ( 3 ) Soil total phosphorus content was the main driving factor affecting phylogenetic diversity and species diversity. Soil water content was the most significant factor affecting Shannon⁃Wiener, Pielou and Simpson indices. The elevation was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 affecting phylogenetic structure. Elevation and soil factors jointly drove the species diversity and phylogenetic diversity of forest communities in the south slope of Daiyun Mountain, and thus further verified the high correlation between species diversity and phylogenetic diversity. The results could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to reveal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forest community.

福建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多样性及评价研究

福建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多样性及评价研究

福建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多样性及评价研究(1)调查统计结果表明,福建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野生维管束植物211科821属1871种(含种下等级)。

植物区系兼具中、南亚热带植物区系性质和特点,带有较明显的热带性质,兼具部分温带性质。

植物区系特点是:(1)植物种类丰富;(2)优势科、属明显,寡种和单种科、属占多数;(3)生活型谱具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特征;(4)区系成分复杂,热带、亚热带成分占优势;(5)区系起源古老,多孑遗、珍稀、特有植物,有一定数量的单型或寡型属;(6)显著的过渡性。

(2)对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植被进行分类,分析植物群落类型多样性,并根据分类结果对戴云山植被随地形因子的分布规律进行探讨。

结果表明,戴云山自然保护区内的植被可分为9个植被型、61个群系和115个群丛。

1500m海拔是本区森林植被和灌丛植被的分界点,1500m及以下以森林植被为主,1500m以上则以灌丛为主。

不同类型森林植被在坡向分布上呈现不同特点,阳坡上类型较少,而灌丛则随机分布于各坡向上。

在坡度上,森林植被无明显分布规律,而灌丛则由于所处海拔高的原因更多出现在缓坡上。

(3)分别应用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优势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研究戴云山自然保护区物种群落a多样性随地形因子的变化规律,用相异性指数(CD系数、Cody指数)和相似性指数(Sorensen指数、Jaccard指数)来测度群落物种β多样性的海拔梯度变化。

结果表明:(1)a多样性在600-700m海拔段最高,在1600-1700m海拔段最低;(2)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各指数值在群落不同层次的变化规律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3)在不同坡向中,物种多样性在西南坡的各指数值最大,而在南坡的各指数最小;(4)不同坡度物种多样性各指数值存在较小的差异;(4)B多样性变化随海拔梯度呈波状起伏,在森林与灌丛交接地带变化较大,反映相邻海拔群落生境差异较大。

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山松群落类型与物种多样性分析

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山松群落类型与物种多样性分析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பைடு நூலகம்
2 1 , 0 3 : 2 8 01 2 ( ) 8~ 8
J un lfPa t e ucs n n i n n o ra ln R s r dE v omet o o ea r
戴 云 山 国家 级 自然 保 护 区 黄 山松 群落 类 型 与物 种 多 样性 分 析
Ana y i o l ss n casi c to l sf a i n a s e is i nd p ce di e st o Pi s a wa n i c m mun t v r iy f nu t i ne ss o iy i n Dai n yu
M o n an Na in lNau e Re e v RE u —u L U Jn f ,XU Da . e HONG W e u t i t a t r sr e o N G ox e , I i . ~ u o w i, i ,
( so. .tia es— hddnrnm r s —scn uct) A sc P aw nni R ooedo aii I h e rna 。各 群丛 总体 物种 丰富度 指数和多样 性指数总体 上 s ei a t a 呈随海拔 升高而降低的趋势 , 总体均匀度指数 Pe u i o 指数 和 Aa l l lto指数波动不大。在群落垂直结构上 , a 乔木层 、 灌
Z E G S i u HU N h. n ( .F rs yC l g ,F j nA r utr a dF rs nvri , H N h. n , A G Z i e 。 1 oet o ee ui g c l e n oet U iesy q s r l a i u y r t
木层和草本层物种丰富度指数 、 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有差异 ; 各群丛 问乔木层和灌木层 的物种丰 富度指数 、 多

福建省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区位优势分析与保护对策

福建省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区位优势分析与保护对策

2014年2月华东森林经理Feb. 2014 第28卷第1期East china Forest Management V o1.28 No.1福建省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区位优势分析与保护对策郭明丽1 连俊强1 廖琼萱2(1福建省德化县林业局 362500;2福建省长汀县林业局 366300)摘要:根据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对戴云山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区位优势以及生态安全、物种具有异常的多样性等方面的重要价值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建立闽中自然保护区群系核心、建设沿海地区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和重要水源涵养区、建成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种质基因库、建设德化生态文明的重要窗口等对策。

关键词:戴云山;生态区位优势;保护对策中图分类号:S759.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743(2014)01-0049-04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全球范围的自然生态遭到越来越严重的破坏,于是许多国家为保护生态,培养人们的环保意识,在那些还没有遭到破坏的、具有典型自然生态系统的地区建立保护区,给予特殊的保护。

通过对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区位优势和战略价值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保护戴云山国家级保护区生态建设一些对策措施。

1自然地理概况1.1地理位置福建戴云山自然保护区坐落于福建省中部德化县境内,东经118°05′22″~118°20′15″,北纬25°38′07″~25°43′40″。

主要保护对象是大面积天然分布的原生性黄山松林、东南沿海典型的山地森林生态系统、昆虫和植物模式标本产地、野生兰科植物资源、生物多样性和濒危动植物物种,总面积达13472.4hm2。

1.2气候条件戴云山位于中亚热带和南亚热带的交界线,体现出中亚热带与南亚热带气候、土壤、植被、动物、植物等的过渡特征,为海洋性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凉适中,四季分明,气候垂直变化大,小气候突出。

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环境教育的思考

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环境教育的思考
第2 9卷
2 0 1 3 年 l 0月




Vo 1 . 2 9 0c t . 2 01 3
WUYI S C I EN CE J OU RNA L
戴云山国家级 自然保护区环境教育的思考
李 文周 ( 福建 戴云 山 国家级 自然保护 区管理 局 , 福 建 德化 3 6 2 5 0 0 )
( A d mi n i s t r a t i o n o fD a i y u n s h a n N a t o i n a l N tu a r e R e s e r v e fF o u j i a n P r o v i n c e , D e h u a , F u j mn 3 6 2 5 0 0 ,C h i n a )
随着 工业化 、 城市化 的不 断发展 , 以及人类 自身人 口的持 续增 长 , 地球 变 暖 、 水 体污 染 、 湿 地退化 、 森林 面积锐减 、 沙漠 化严 重 等 环境 问题 必 然 带来 了许 多野 生 生 物物 种灭 绝 或 濒 临灭 绝、 生物 多样性 受到严 峻的挑 战 。而 自然保护 区的建 立 , 实 行 了严 格 的保 护 与管理 , 使 自然 生 态系统 能完整 的保存 , 在相 当程 度上保 护 了物种多样 性 , 成 为人类研 究生 态系统 的天然 场所和
s e r v e ,t h e r e l a t i v e e n ir v o n me n t l a e d u c a t i o n r e c o u r s e s w e r e na a ly z e d i n t h i s p a p e r . Mo r e o v e r ,t he s u g g e s t i o n s o f t 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c h a r a c t e r i z e d e n ir v o n me n t l a e d u c a io t n w e e l p r o p o s e d b y h o w t o t a k e u s e o f he t s e r e s o u r c e s .

福建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社区发展模式探索(上)

福建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社区发展模式探索(上)
福 建
福 戴 山 家 自保 区 区展 探 上 建 云 国 级 然 护 社 发 模式 索()
口 涂青云 郑元捷
( 福建戴 云山国家级 自然保护 区管理局 )
改革开放 以来 ,我 国的经济社会发生 了翻
刃性 ,一方 面 ,正 因为实行 “ 闭式 ” 的保 封
天覆 地地 变化 ,在这其 中 ,尽管 我们 并不 否 护管 理 ,它有 利 于完全 足够 的保 护 ,为资 源 认 某 些地 域 、某些 领域 在经 济发 展 的 同时存 安全 、环 境改 善 和可持 续发 展提 供强 有力 的 在 一定 程 度上 耗费 大量 的 自然资 源 ,甚至 是 保 障 ,而另一 方 面 ,这 种上 了 “ 紧箍 咒 ”的 以环境 为代 价换 取 一时 的发展 等种 种 问题 , 法治 架构 ,给保 护 区及其 社 区带来 深 切地影 但 究其 根本 或者 是 总体状 态 ,保 护 自然 资 源 响和 制约 ,往往 很 大程度 上 给社 区群众 的利 保 护生 态环 境成 为人 们 的基本 共识 , 自然保 用 和发 展树 立 障碍 ,给社 区老百姓 营造 出被 护 事业 风起 云 涌 、方 兴未艾 。据统 计 ,截 至 动 的 、不支持 的 ,甚 至是抵触 的不 良局 面 。 2 0 年底 ,全 国 ( 09 不包括 港 、澳 、台 )已建 然 而 ,反 观戴 云 山保 护 区 的社 区状 态 , 立 自然保 护 区2 3 4 ,面积 1 8 4 公 顷 , 5 8" 4 9万 却 是乐 观 的 ,或 者说 ,这 里过 去 的长期 的实 其 中陆域 面积 的 占 比为 1 .3 51 %,超 过 了全世 践 ,不 同一 般地 形成 了一 个独 具特 色 的发展 界 的陆 域 面积 的 1 %的平 均水 平 。而我 国最 模式 。这种模 式 的根 本意 义在 于 ,要从 根本 2 早批 准建 立 的 国家 级 自然保 护 区是 在 1 5 年 上解 决保 护 与发展 这 一对 似乎是 “ 与火 ” 96 水 的广 东省 鼎湖 山 自然保 护 区 ,在 这之 后 ,特 的矛 盾 ,必 须寻 找 出符 合 实际 、因地 制 宜 、 别 是 改革 开放 以后 , 自然保 护事 业如 雨后 春 统筹 城 乡发展 的根 本途 径 。 当然 ,这 种模 式 笋蓬 勃发 展 ,同样 也就 是在 改革 开放 之后 , 是 一 种过 程 、是一 种结 果 ,更是 一种 积 累 , 德 化 县域 的经 济社会 发 生根本 性 的转 变与 转 换 言 之 ,如果 用 “ 阶段 论 ” 的认 识观 点进 行 型 ,正是 在这种 时代 潮 流 中 ,戴 云 山 自然保 逻 辑 辨析 ,代 表过 去 的重要 经验并 不会 简 单 护 区应 运 而生 ,1 8 年 被省政 府批 准 为省 级 地 成 为过 去 ,它可 以为 我们 如何 “ 95 承前 ” , 保 护 区 ,2 0 年经 国务 院批 准晋 升为 国家级 更 可 以为 我 们 如 何 “ 后 ”提 供 佐 证 和启 05 启 发 ,也 就是 说 ,这是 一个 具有 现实 和历 史 意 自然保护 区。 如果说 ,建立 自 然保 护 区是一种无奈 的选 义 的研 究 课 题 。 择 ,是一 种忏 悔 式 的 、迫 不及待 的选 择 ,无 本文则是鉴 于对 这一个命题 的思考 ,对戴 论 是从 立法 上还 是实 践上 来看 ,其 最基 本 的 云 山社 区的发展 状态 进行 一次 全面 地调 查 、 指 导思 想都 突 出强制 性 ,也就是 说作 为 国家 分 析 、归纳 、提 炼 、研 判 和论 证 ,从 而 形成 和政 府 为保 护代表 性 或者 典型性 的资源 与环 个 研 究 报 告 ,提 出相 关 的对 策 思 考 ,以 境 ,实施 具有 选择 性 、特定 性 、抢救 性 、永 期 能为 我们 的决 策和 实践 提供某 些启 示 和帮 久性 地划 定特 殊 区域 ,明确保护 对象 ,成 立 助 。 所 谓模 式 ,现 代 汉语 的解 释 为 “ 种 事 某 专门的 ( 至少 是属 于 国家 级 的 自然保 护 区 ) 组 织 机 构 ,并 实 行 严 格 而 有 效 地 保 护 与 管 物 的标 准 形 式 或 使 人 可 以 照 着 做 的标 准 形 模 理 。实践 充分 证 明 ,这种 “ 强制 ”具 有其 双 式 ” 。 在 这 里 ,我 们 借 用 “ 式 ”这 一 概

福建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社区发展模式探索(下)

福建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社区发展模式探索(下)

但 辖 区涉 及 山体 南 北各 3 乡 镇 、2 个 行政 村 ,其 中 个 2
只 有 2 村 完全 划 入 保 护 区 ( 个 见表 1 。 因 为村 数 多 和 ) 地 形 的 因 素 ,所划 入 保 护 区 范 围 的面 积 占 比大 多 不
大 ,有 一 半 的村 的 占 比在 3 % 内;从 分布 上大 多 是 0以 村 的半 山腰 至 山顶 , 山高路 陡树矮 “ 可及 性 ”经营 原 本 就不 强 ,而 且 在 区 划 时海 拔 1 0 米 以上 部 分 大 多 40 是蔬 林地 、灌 木林地 和 高 山草 甸 ,是地地 道道 的 “ 无 人 区 ” ;在 海 拔 1 0 米 以上 的 部 分 绝大 多 数 为 黄 山 00
2{建 0J 1 ⑩ . 2 }
福 戴 山 家 自 保 区 区 展 式 索( 建 云 国级 然护社 发模 探 下 )
口 涂青 云 ( 第1 接 期第2 页 ) 9
二、戴 云山 自然保护 区社 区发展模 式 的基本形 态
1 、保 护 区 的 自然 环 境 构 成
郑 元捷
传 统上 或 习惯上 ,我们 把保 护 区所辖 范 围的行 政 村视 为社 区 范围 。那么 ,我们 也就 此界 定范 围对戴 云 山保护 区 的社 区状 况进行解 析 。 戴云 山 自然保 护 区以戴 云 山主峰 为主 体进行 区划 界定 ,东西 长2 公里 ,南 北最 宽处6 3 公里 、最窄处 2 4 .
生态 价值 。区 内有珍 稀 濒危 或 特有 植物 物 种 1 7 , 1种 其 中属 于 国 家 I级 保 护 植 物 3 , I级 保 护 植 物 1 种 I 7
种 ,野 生 兰科 植物 4 种 ;国 家 I级保 护 动物 4 , I 7 种 I 级 保护 动物3 种 ,是福建 省 以致我 国东 南地 区重要 的 6 模 式标本 产地 。特 别是 区 内还 保存 了我 国大 陆分布 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b s t r a c t : F u j i a n D a i y u n s h a n N a t i o n a l N a t u r e R e s e r v e i s i m p o  ̄ a n t b i di o v e r s i t y g e n e p o o l , w a t e r c o n s e r v a t i o n a l  ̄ a 8 ,
戴云山 自 然保护区于 1 9 8 5 年建立 , 是福建省最早建立的几个 自然保护区之一 , 2 0 0 5 年升
格 为 国家级 自然保护 区 。区 内森林 覆盖率 达 9 3 . 4 %, 属 于森林 生 态和 野生 动物 类 型 自然保 护 区 。主要 保护 对象是 东南沿 海典 型的 山地 森林 生态 系 统 , 重 点保 护 对象 是 我 国大 陆东 南 沿海
he t e c o l o g y,s o c i l a a n d e c o n o mi c s i t u a t i o n o f t h e n a t u r e r e s e ve r ,t he s u s t a i n a b l e d e v e l o p me n t s t r a t e y g or f p l a n t d i v e r -
F a n X U E ’ , J i n . F u L I U , ’ , S i . R e n L A N ' , S h i . Q u n Z H E N G , Z h o n g . S h e n g H E
( 1 . C o l l e g e o fF o r e s t r y , F u j i a n A g r i c u l t u r e a n d F o e r s t r y l 西 e r s , F u z h o u , F u j i , a n 3 5 0 0 0 2 , C h i n a ; 2 . C r o s s — s t r a i t
e c o l o g i c a l s e c u r i t y B a 耐e r a n d b i o s a f e t y i s l a n d f o r r a r e a n d w i l d a n i m a l s a n d p l nt a s i n F u j i a n P r o v i n c e .D a i y u n s h n a N a t u r e R e s e r v e w a s e v l a u a t e d it w h A r I P ( A n l a y t i c H i e r a r c h y P r o c e s s ) m e t h o d .C o m b i n e d t h e e v a l u a i t n g r e s u l t it w h
s i t y Wa S p r o p o s e d .
Ke y w o r d s : D a i y u n s h a n ; p l nt a d i v e r s i t y ;A HP ( na A l y t i c H i e r a r c h y P r o c e s s ) ; s u s t a i n a b l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野生动植物 的生物安全岛屿 , 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戴云 山 自然保护 区植物 多样 性进行科学评 价 , 针对评价结果 并结合保护 区生态、 社会 、 经济现状 , 提 出植物多样性可持续发展策略。 关键词 : 戴云 山; 植 物多样性 ; 层次分析法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 ¥ 7 5 9 . 9 3 ; ¥ 7 1 8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1— 4 2 7 6一( 2 0 1 3 ) 0 1 — 0 0 0 6一l 0
N a t u r e R e s e r v e R e s e a r c h C e n t e r ,F u j i a n A g r i c u l t u r e a n d F o r e s t r y U n w e r s  ̄ y , F u z h o u , F u j i a n 3 5 0 0 0 2 , C h i n a )
Th e e v a l u a t i o n o f p l a nt d i v e r s i t y a nd s u s t a i n a b l e d e v e l o pm e n t r e s e a r c h i n Da i y un s h a n Na t i o n a l Na t u r e Re s e r v e
第 2 9卷 2 0 1V 0 1 . 2 9 0c t . 2 0 1 3
Ⅵ S C I EN CE J 0 URN AL
戴云山国家级 自然保护区植物多样性评价与 可 持续发 展 策略 研究
薛 凡 , 刘金福 “, 兰思仁 , 郑世群 , 何中声
( 1 . 福建 农林 大学林 学院 ,福建 福 州 3 5 0 0 0 2 ; 2 . 福建 农林 大学海峡 自然保 护 区研 究中心 , 福建 福 州 3 5 0 0 0 2 )
摘要 : 福建戴 云山国家级 自然保护 区是福建省重要的生物 多样性 基因库、 水源涵养 区、 生态安 全屏障和珍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