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八单元 第24课 音乐与影视艺术典型例题诠释 新人教版必修3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8.24《音乐与影视艺术》教材习题答案解析

《音乐与影视艺术》教材习题答案解析
【学思之窗】
提示(1)电影能使人思维丰富,意志坚强。
可以提高人们的修养和审美观。
可以提高观众的情操,使人得到启发,美化人的心灵,感化人的行为,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帮助、合作、友好关系。
(2)看电影已成为了现代人的一种娱乐休闲方式,有助于缓解工作和生活的压力。
(3)但电影也有一些不良影响,不利于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
【探究学习总结】
一、本课测评
提示流行音乐中音响、话筒的运用反映了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电子技术的发展;二战前后爵士乐和摇滚乐的流行反映了信息时代青少年一代的情绪与追求;70年代以来流行音乐的商业化、即时性等反映了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当代音乐的大众化和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反映了
90年代以来在全球化影响下各国各地区之间文化交往的频繁。
二、学习延伸
提示利大于弊的理由是:丰富的电视节目日积月累地丰富和完善人的知识系统;电视不知不觉地感染着观众的心灵,影响着青少年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确立;电视加快了信息在世界范围内的传递,扩大了人的视野,提高了人们的素养,增强了人们的国际意识;青少年可以利用电视接受“空中课堂”中各个科目层次不同的教育,同样起到积累基础知识的效果。
[来源:学.科.网] 弊大于利的理由是:高中阶段是一个以课业为主的阶段,看电视时间过长会减少巩固基础知识的时间;长时间看电视可能会导致肥胖症、视力障碍和诸如抑郁症等心理疾病;长时间看电视,连绵不尽的直观形象直接进入我们的大脑,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使人们成为被动接受信息的工具。
高中历史 第八单元 第24课 音乐与影视艺术教材内容精解 新人教版必修3

第24课音乐与影视艺术【知识拓展】1.浪漫主义音乐发展的社会背景及特点(1)社会背景:19世纪上半期,欧洲一些国家进行了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获得发展,这促使音乐艺术逐渐从封建主义的束缚和教会的压抑下解放出来,开始走向更广阔的社会阶层,更深刻地表现人性,反映更加丰富的社会生活;各国面临不同的社会问题使具有民主主义思想的音乐家把对现实的不满和困惑以及自己的追求倾注在音乐的创作中,使音乐的发展呈现出多样性和民族性。
(2)特点:浪漫主义音乐注重感情的抒发和个性化的心理刻画,注重音乐中的诗情画意,感情热烈而奔放;在音乐作品中大量弘扬民族特性,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乐派。
2.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及特点(1)历程:第一阶段: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流行音乐的主流是爵士乐。
第二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流行音乐中有摇滚乐、蓝调和新的爵士乐“比博普”。
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后,音乐风格更加多样,表现为具有即兴性、强调借助和运用电子手段、注重话筒的操纵技术、商业化倾向日趋明显。
流行音乐的发展日益走向繁荣。
(2)特点:①多样性。
有摇滚、蓝调和爵士乐等。
②时代性。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爵士乐流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摇滚乐成为主流。
③商业化。
流行音乐的商业化倾向越来越明显。
④大众化。
大众化趋势也是流行音乐的一个重要特点。
3.电视的双重影响(1)积极影响:①使人们的生活习惯向着科学、多元化方向发展。
②有利于人类思维方式的变化,有利于人类的进步。
③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消极影响:①减少了户外运动,产生肥胖、近视、抑郁症等诸多病症。
②暴力画面等对未成年人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
③坐拥天地取代了人际交往,对构建和谐社会也可能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使周边、邻里关系变得冷淡,缺乏人情味。
④使人们的生活体验变得以间接为主,生存机能相对降低。
1。
高中历史第八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第24课音乐与影视艺术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第24课音乐与影视艺术编者选题表一、选择题1.肖邦的祖国波兰在近代曾被外国瓜分,他在巴黎完成的作品中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舒曼曾称赞肖邦的音乐是“隐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
这体现出( )A.肖邦的音乐作品具有明显的民族色彩B.波兰的资本主义发展十分缓慢C.波兰音乐在肖邦生活的时期走向巅峰D.民族乐派的音乐充满感伤情绪解析:A 由“肖邦的祖国波兰在近代曾被外国瓜分,他在巴黎完成的作品中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等信息可以看出其作品带有民族色彩,A项正确;B、C两项在题干信息中没有体现;题干中只能看出肖邦的音乐带有感伤情绪,不能得出民族乐派的音乐充满感伤情绪,故D项错误。
2.(2018·河南郑州月考)19世纪中期以后,钢琴采用铸铁的结构使琴的音色更浓厚而辉煌,钢琴加上踏板装置使琴弦之间相互发生共鸣,激发了浪漫主义作曲家们的音乐想象力和创作灵感。
这表明浪漫主义音乐( )A.对外界环境有强烈敏感性B.对演奏乐器有较高要求C.已成为当时主流音乐风格D.善于引发人的内心情感解析:A 19世纪中后期正处于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之时,钢铁工业取得巨大进步,而材料“钢琴采用铸铁的结构使琴的音色更浓厚而辉煌,钢琴加上踏板装置使琴弦之间相互发生共鸣”反映了钢铁业的发展促进了音乐的进步,表明浪漫主义音乐对外界环境有强烈敏感性,故A 项正确;材料体现了演奏乐器的进步促进了音乐的进步,而不是浪漫主义音乐对演奏乐器有较高要求,故B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浪漫主义音乐是当时的主流音乐风格,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了演奏乐器对作曲家的影响,而不是浪漫主义音乐善于引发人的内心情感,故D项错误。
3.收录迈克尔·杰克逊演唱会的纪录片电影《This is it》(《就是这样》)曾在全球99国(包括中国在内)同步上映。
该片之所以能够轰动寰球,是因为( )A.美国摇滚乐是当今世界最流行的音乐B.美国文化价值观念已获得全球各国的普遍认可C.世界文化正向着一体化的方向发展D.各国间的音乐文化交流和交融日益增强解析:D 本题可用排除法。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八单元第24课音乐与影视艺术作业

1.贝多芬是欧洲音乐界承前启后的作曲家,其音乐风格经历的变化是()A.从浪漫主义到古典主义B.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C.从古典主义到现代主义D.从现代主义到古典主义解析:贝多芬的晚期作品,表达了他反对封建专制,歌颂资本主义的思想感情,是连接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音乐的桥梁。
答案:B2.无声片大师卓别林拍摄讽刺希特勒的影片《大独裁者》时,美国电影管理局曾试图阻止影片的拍摄,纳粹分子则大肆攻击卓别林,而之前对卓别林赞不绝口的好莱坞也改口批评起来。
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德国市场对于好莱坞意义重大B.《大独裁者》是又一部无声片C.好莱坞拍摄影片需经政府同意D.好莱坞影评圈被纳粹分子控制解析:本题考查20世纪三四十年代电影的发展状况。
《大独裁者》拍摄于20世纪30年代末并于1940年首映。
影片拍摄时期遭到好莱坞等阻碍就是怕失去德国这个大市场,故选A项。
《大独裁者》是有声片,排除B项;影片在政府阻止的情况下依然拍摄并放映,排除C项;题干中不能得出好莱坞影评圈被纳粹分子控制的结论,排除D 项。
答案:A3.音乐电视起源于美国。
刚传入拉丁美洲时,当地的节目主持人把西班牙语和英语夹杂在一起说,引起了“外国文化入侵”之类的批评。
但是到20世纪90年代,人们注意到音乐电视使拉美国家之间彼此更加关注、文化共享的程度也增加了。
据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拉美和美国的现代化相互促进B.科技的进步促进了文化交流C.殖民主义的历史影响仍然存在D.电视是影响极大的传播工具解析:音乐电视使“拉美国家之间彼此更加关注、文化共享的程度也增加了”,说明B、D两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材料中出现“外国文化入侵”的现象,说明在某些方面存在殖民主义的影响,C 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材料反映的是美国文化对拉丁美洲的影响,即促使拉丁美洲联系加强,而不是强调美国与拉美现代化相互促进,拉丁美洲对美国的影响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故A项符合题意。
答案:A4.在20世纪兴起的艺术形式是()A.戏剧B.音乐C.绘画D.电视艺术解析:戏剧、音乐、绘画属于传统的艺术形式,不是“20世纪兴起”,故A、B、C三项错误;1926年英国人贝尔德发明电视机,属于20世纪兴起的艺术形式,故D项正确。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8单元第24课 音乐与影视

必修三第8单元第24课《音乐与影视艺术》(带解析)一、选择题(共10个小题)1、“要是没有听过这部壮丽的作品的话,那么你这一生可以说是什么作品也没听过。
”这是恩格斯对《命运交响曲》的评价。
这部作品的作者是()A、舒伯特B、舒曼C、柴可夫斯基D、贝多芬2、彼得·李伯庚在《欧洲文化史》中说:“莫扎特(1756—1791)的乐曲听众往往只是挤满一个客厅,而贝多芬的交响乐则是为音乐厅的上千听众而创作的。
”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共和制度的确立B、封建等级观念被削弱C、普通工人生活水平的提高D、民主平等思想开始传播3、贝多芬以顽强的毅力,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音乐作品。
与贝多芬音乐创作中强烈的反封建与追求民主精神密切相关的因素是( )A、一生饱受贫困、耳聋、失恋的痛苦B、“从黑暗到光明、从斗争走向胜利”是他的座右铭C、贝多芬深受启蒙思想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D、受俄国音乐家柴可夫斯基音乐创作的影响4、某同学看到一张歌剧海报(如图),如果他去观看这场歌剧,他会()①领略到19世纪欧洲歌剧的风采②直观地体会到浪漫主义音乐的感染性③感受圆舞曲优美的旋律④品味到通俗音乐给人们带来的快乐A、①②B、③④C、①④D、①③5、法国是二个富有艺术气息的国度,下列成就与法国有关的是①开浪漫主义音乐的先河②最先打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旗号③产生了最为著名的后期印象主义画家④放映人类历史上第一部电影()A、②④B、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6、“青少年不仅喜欢电影,还把电影当成一种学校。
他们模仿电影明星,讲电影上的笑话,摆演员的姿势,学习两性之间的微妙举止,因而养成了虚饰的老练。
”这段材料表明电影的出现对美国青少年产生的最为重要的影响是()A、电影成为美国青少年重要的娱乐方式B、电影是教育青少年积极向上的学校C、电影对青年的生活方式具有引导作用D、电影提升了美国青少年的审美情趣7、1993年,全世界最受关注的100部影片中有88部是美国片;两家美国组织和两家欧洲组织控制了全球范围的新闻收集和新闻传播。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8单元第24课 《音乐与影视艺术》教案 Word版含答案

[高中历史]绪论:许多同学头疼历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历史需要大量的记忆。
的确如此,学好历史的基础就是记忆。
人的智力系统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等等。
其中,记忆力是基础,思维力是核心。
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人如果没有记忆力,就无法联想和发明创造。
”日本记忆学家高木重郎认为:“记忆力是效率的别名……是发展创造性的基础。
”记忆的东西越多,观察就越敏捷,思维推理就越缜密,判断就越准确,就越富有创造力。
因此,发展记忆力是和发展其他智力因素相辅相成的,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和纽带。
对于历史学科的记忆来说,有以下一些具体的方法:(1) 顺序记忆法:按照事件本身的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
(2) 特征记忆法:对于内容相似的知识,通过细致地观察和全面地比较后,找出所要记忆内容中特别容易记住的特征。
(3) 规律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加以记忆。
(4) 隔年记忆法:将发生时间具有某种特定规律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加以记忆。
(5) 重复记忆法:通过反复阅读来巩固记忆。
(6) 回忆记忆法:将学过的内容,经常地、及时地尝试回忆,在回忆过程中加强记忆。
(7) 谐音记忆法:将要记的东西,变成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词组、短语或杜撰的句子,使之便于记忆。
(8) 形象记忆法:对于较抽象的内容,可用图、表等形象地描绘出来。
(9) 讨论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够理解的地方,不妨先按照自己的意见与同学讨论,在讨论就比较容易记住。
(10)口诀记忆法:将记忆内容编写成口诀或歌谣,是一种变枯燥为趣味的记忆方法。
(11)词头记忆法:将要记忆材料的词头连成句子。
(12)练习记忆法:一些可以通过动手来记忆的内容可以自己亲自练习、检测、实验,增强记忆效果。
(13)联想记忆法:利用联想是促进记忆的有效方法之一。
(14)多种感官参与记忆法: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记忆活动,可大大提高记忆的水平。
(15)信息压缩记忆法:先记住大体轮廓,然后逐渐记住每一细节,由粗到细进行记忆。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8单元第24课 《音乐与影视艺术》教案 Word版含答案.pptx

(4)1935 年,世界上第一部彩色电影《浮华世家》拍摄成功。
学无 止 境
3、电视的起源与发展 (1)20 世纪 20 年代发明电视机。 (2)1929 年英国伦敦首次播送了电视节目,宣告了电视艺术的诞生。 (3)1930 年英国播出世界上第一部电视剧; (4)1936 年英国广播公司首次开办每天两小时的电视节目; ( 5 ) 30 年 代 末 英 国 拥 有 电 视 机 的 家 庭 达 到 两 万 户 。 (6)40 年代初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开始试播彩色电视节目。
三、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1、条件 1 技术和物质基础:19 世纪晚期,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科学技术和生产力迅猛发展
2 动力:社会大变化,人类新的精神需求和商业利润的驱动
2、电影的发展过程
1 发明诞生:1895 年,法国,卢米埃尔兄弟
2
20 世纪初无声片(又称“默片”)
(3)1927 年美国首次拍摄成功有声电影,电影进入有声片时期。
1 原因 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
②听众下移,青少年为主流
2 特点:流行音乐成为主流,通俗易懂、轻松活泼,拥有广大听众(jazz 爵士音乐) (2)成就 20 世纪 50 年代,美国《围着时钟摇吧》 20 世纪 60 年代,美国《时代在变化》
摇滚乐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猫王”普莱斯利。 英国的披头士乐队(“甲壳虫”摇滚乐队)在西方也有很大影响。 2、当代音乐发展的趋势:大众化 、多元化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主要介绍了 19 世纪和 20 世纪世界音乐的发展与变化以及影视艺术的产生发 展。19 世纪,伴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音乐艺术呈现出了多样性和民族性。20 世纪 现代主义音乐兴起,爵士乐和摇滚乐先后成为流行音乐的主流。在民族音乐的推动下,世 界 音乐日益走向繁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19 世纪末以后,影视艺术这门新兴的艺术 形式 出现,并发挥了日益重要的影响。
高中历史 8.24音乐与影视艺术课后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二必修3历史试题

第24课音乐与影视艺术一、选择题1贝多芬是欧洲音乐界承前启后的作曲家,其音乐风格经历的变化是( )A.从浪漫主义到古典主义B.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C.从古典主义到现代主义D.从现代主义到古典主义解析:贝多芬的晚期作品,表达了反对封建专制,歌颂资本主义的思想感情,是连接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音乐的桥梁。
答案:B2用音乐美术特有的艺术形式,用不同流派表现不同的时代特征和精神风貌。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现代主义美术:毕加索《格尔尼卡》B.民族乐派:柴可夫斯基《天鹅湖》C.印象派绘画:莫奈《日出·印象》D.现代主义音乐: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解析: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是浪漫主义的杰出代表作。
答案:D320世纪50年代,摇滚乐歌手“猫王”普莱斯利受到欧美国家青少年的广泛欢迎,这反映出当时青少年们的精神状态是( )A.精神颓废,严重脱离现实B.对未来社会发展极度失望C.对传统和主流思想的叛逆D.勇于进取,富于创新精神解析:摇滚乐彻底改变了流行音乐的形式,不再囿于主流思想的限制,故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与摇滚乐的主要特点不符。
答案:C4某同学看到一张歌剧海报(右图),如果他去观看这场歌剧,他会( )①领略到19世纪欧洲歌剧的风采②直观地体会到浪漫主义音乐的感染性③感受到意大利音乐家威尔第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④品味到通俗音乐给人们带来的快乐A.①②B.③④C.①④D.①③解析:《茶花女》是产生于19世纪欧洲的歌剧,它并没有体现爱国主义思想;它是浪漫主义音乐,不是通俗音乐。
故③④错误,正确答案为A项。
答案:A5英文“电视”一词television,是由希腊文tele(从远处、远的)和拉丁文vision(看)组成的,其意是远距离传送可视画面。
电视得以出现的基本条件是( )A.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B.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C.第三次科技革命蓬勃发展D.第二次世界大战促进了科技发展解析:20世纪20年代中期,电视出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第24课音乐与影视艺术
【典题欣赏】
例 1 据伦敦奥组委称,2012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全球的电视观众达9亿人。
这最主要体现了电视的哪一项功能()
A.以最快的速度传播资讯
B.满足人们越来越高的娱乐需求
C.把世界各地的优秀艺术品展示给世人
D.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
解析:本题考查电视艺术的特点之一——时效性强。
电视最重要的功能是以最快的速度传播资讯,包括播报新闻、预报天气、播放广告、现场直播赛事等。
答案:A
点评:本题考查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音乐用自己的音调形象概括地反映生活的本质过程。
在贝多芬的作品中可以听到酷烈的战争、威武的进军和胜利,听到革命进行曲的音调和节奏。
他的《命运交响曲》的结尾部分就是如此。
材料二 18世纪,音乐界诞生了一位真正的伟人,那就是近代史上的伟大的音乐家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贝多芬早年深受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毕生追求自由和民主的理想。
贝多芬的一生充满了挫折,在创作盛年双耳失聪,生活上也多次失意,他决意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向命运挑战。
在今天,贝多芬的名字不仅代表了登峰造极的古典音乐,更是一种崇高理想和追求的象征。
请回答:
(1)贝多芬是哪国人?生活在哪一时代?他的代表作品主要有哪些?
(2)结合材料一,简要谈谈你对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的理解。
(3)依据材料二,结合贝多芬音乐的特点评价音乐大师贝多芬。
解析:(1)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2)问从贝多芬自身经历分析判断。
(3)问结合贝多芬所处的时代背景分析理解。
答案:(1)德意志人。
18世纪70年代至19世纪20年代。
代表作品主要有《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等。
(2)贝多芬一生充满挫折,但勇于向命运挑战。
《命运交响曲》反映了他同命运搏斗、追求崇高理想的呼声。
(3)贝多芬一生经历了法国大革命前后欧洲社会的剧烈变革,他的作品是时代和个性结合的产物。
他极大地扩展了交响音乐的思想内容,使之成为直接反映社会变革的体裁。
内容的扩展促进表现手法的创新,突破了传统的曲式布局,使音乐具有非凡的气势和力量。
贝多芬集中了古典主义音乐的精华,开拓了浪漫主义音乐的道路。
点评: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